謝謝學生為我們上的街頭民主課
桃園縣教育產業工會對反服貿學運的聲明

「社運公佈欄」是一個開放的平台,內容不代表苦勞網立場。任何社運議題相關行動/記者會/活動/講座採訪通知與新聞稿發佈,歡迎寄至 coolloud@gmail.com
2014/03/26

3月24日凌晨,對台灣人民來說是個難眠的夜晚。以學生為主發起的「反黑箱服貿運動」在進入第六天時,出現我們最不願意看見的畫面--大批警力進駐,使用暴力和水柱驅離佔領行政院的學生和民眾。看到一張張年輕稚嫩的臉孔露出驚恐、憤怒及痛苦的表情,承受國家權力對他們最直接的攻擊,我們既驕傲又心疼。學生願意用身體捍衛理念、衝撞體制,多麼值得驕傲,但對他們身心所受到的傷害又十分心疼。

對「服務貿易協議」,您可以有不同的看法;對警方的強制驅離,您可能認為是恢復秩序的必要手段;對部分學生的破壞行為,您或許覺得已背離和平非暴力的原則,但我們仍然要請您給予這群學生掌聲,他們正在做一件我們擔心他們永遠不會做的事--去質疑大人告訴他們的真理,去挑戰為統治階級鞏固的秩序,去體驗學校學不到街頭民主課。

令人遺憾的是,教育部從事件發生至今,未成為學生的後援不說,仍以上對下的姿態警告學生「不能違反法律界限」、「不要逾越民主分際」,壓制學生對公共議題的積極參與。部長蔣偉寧甚至抬出學生受教權,反對學校師生以自主罷課響應此波學潮。所謂教育應持中立原則,指的是教育主政者不得偏袒任何政治傾向,讓多元民主的價值得以實現,而非將教育主體—學生—關在真空無菌室,與現實社會隔離。

充滿爭議的「黑箱服貿」正是台灣社會現實的一環。學生用癱瘓國家憲政機關的激烈方式來表達訴求,是警方強力鎮壓的原因,更是人民長期對立法、行政兩院不信任的結果,政府的作為卻是暴力相待。馬總統說:「沒有法治,民主也將不保。」然而,缺乏民主的靈魂,所謂法治只剩下僵硬冷酷的軀殼,法也只會淪為統治者的工具。

教師組織不斷強調落實校園民主的重要性,是因為知道學校必須成為能夠孕育民主的土壤。學生已經在那裡用力吐著芽,做為老師的我們呢? 民主社會從不是由一群順民建造的,它需要人民對公共事務保持熱切的關懷、高度的思辨,進而願意為改變付出具體的行動。期待曾在這一夜感到翻騰不安的台灣人民,記住我們所犧牲的,更不要忘記我們想追求的。

主題: 
建議標籤: 

臉書討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