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聯合聲明】「被劫奪的 就要要回來」
國中本土語文一節必修非通過不可

「社運公佈欄」是一個開放的平台,內容不代表苦勞網立場。任何社運議題相關行動/記者會/活動/講座採訪通知與新聞稿發佈,歡迎寄至 coolloud@gmail.com
2014/08/08

我們擺出的氣勢有點蠻橫,但是被劫奪六十幾年的台灣母語、台灣母文化受教權到今天如果還不力爭,還在忍耐,便顯示我們的無能和懦弱。我們強要教育部課審會本月通過國中每週必修本土語文一節,我們不接受任何折扣和麻醉性的安撫。

蔣偉寧前部長再三、再四在立法院保證他支持國中本土語文必修一節。這是一種政策性承諾,不容因吳思華部長新任摧毀既定的公開政策。其次,我們歷經二、三十年的經驗和解悟,國民黨歷經六十年的洗腦和澆灌,台灣現下的學術官僚和教育官僚由於對台灣本土知識的無知、無情、無使命感,我們深憂:課審會國中本土語文必修一節將很難順利獲得通過。但是我們明告:我們不會接受「不通過」的命運。我們不必忍耐繼續接受不義的慣性剝削。我們要用力爭爭取應有的權益,不會再用「籲天錄」的方式祈求上蒼賜給我們恩典。

我們希望佔盡優勢的劫奪者理性,課審會還給我們國中一節本土語文受教權。這是我們訴求的最高政治理性,我們希望教育部與統派媒體都願回歸政治理性。

主持人:鄭正煜(教育台灣化聯盟社長) 參與者:周倪安(立法委員)張炎憲(台灣社社長)呂忠津(台灣教授協會會長) 張復聚(台灣南社社長)張葉森(台灣北社社長)黎登鑫(台灣客社社長) 李瑞明(台灣教師聯盟副理事長)何信翰(中山醫學大學台語文學系副教授) 李勤岸(台灣師大台語所教授)蔣為文(成功大學台文系教授) 林靜儀(台灣中社副祕書長/民進黨婦女部主任)

【發言稿】

「國中本土語必修至少一節」──還我母語受教權

張復聚/台灣南社社長

語言是文化、人權、資源。

就頂面任何一點來講,台灣囡仔攏有資格得著完整的母語教育;這是現代社會的共識,嘛是聯合國的政策。

1999年咱要求教育部實行對國小一年到高中三年每禮拜兩點鐘的母語教學,當時教育部長楊朝祥答應先佇國小一年到六年每禮拜一點鐘,後面才閣調整。但是到2014年的今仔日,猶原一點仔攏無改善!

中小學本土語言教育經費也對2008年開始一直減少,到舊年偆2,600萬!經過全國本土語文系所極力爭取, 才閣回復到5,200萬。這敢是kā台灣人「看做人」?

根據報紙消息,八月份「新課綱小組」按算欲kā「國中本土語文必修」刪除,雖然前任部長蔣偉寧一再拍胸坎保領欲通過!上好笑的是,真濟課綱委員反對的理由竟然是:過去國小做了無好、師資無夠額、教材無理想、教學效果不良、、!請問:政府進前投資佇「國語推行委員會」的經費有偌濟?這馬投資佇本土語文教育這方面的資源閣是偌濟?對母語教學會敢當按呢比評?”跤頭污”想嘛知。

1999年聯合國教科文組織佇會員大會第12號有決議採用「多語教育」,意思是講佇正式教育內底,上少使用3種語言:母語、地區或國家的官方語言佮一種國際性語言。阮真正希望政府會當理該接受文明的說服!

請吳部長務必支持本土語言國中列入必修

何信翰/中山醫大副教授

十二年國教的總綱在各界關注中,進入最後的階段。將本土語言列入國民中學必修科目乙案,之前在全國各地的12年國教公聽會都獲得與會教育界代表高度關注與支持,在立法院教育委員會討論時,也被稱為是「教育委員會藍綠委員共識度最高的案子」,也因此當時教育部蔣前部長多次在各種不同的場合公開承諾,在課審會一定會讓這個案子順利通過,包括國教院、國教署等單位的主管,也都在不同的場合發表過過支持的言論。不過隨著蔣前部長因論文案下台,新任的吳思華部長是否仍將延續蔣前部長的立場,引起各界的關注。

由於本土語言列入國中必修對文創產業的發展、多元語言教育的落實、以及人權的發展等領域都有重大的影響,同時也攸關政策的延續性和教育部對立法院及台灣語文學界的承諾,因此希望吳部長也能夠讓這個重要的案子順利在課審會通過,不要因為某些特定學者的意識形態,喪失這個讓台灣本土教育發展的良好契機。

台文系的危機

蔣為文/成大台文系教授

台灣語文、台灣文學等台灣文史相關的學系、研究所於十多年前開始設立,目前成大、長榮大、高師大、中正大、彰師大、中興大、靜宜、中山醫大、中教大、竹教大、清大、交大、聯合大、師大、台大、政大、北教大、真理等許多大學均有設立。這些台灣系所原本可以成為台灣本土語文復興、文化主體性建構及國際台灣研究的重要推手。但,隨著馬政權「親中、賣台」政策日趨顯著,全國台文系所面對的危機也越來越明顯。

第一,現有教育體制限縮台文系畢業生的就業空間。譬如,自2001年開始於國民小學全面實施本土語文課程。然至今教育部卻仍無專業師資從事本土語文教學工作的具體規劃。教育部仍僅規定在職老師參加研習課程(72小時,等同大學4學分)後就可以擔任本土語文老師。對於受過較專業訓練的台文系畢業生卻反而棄之而不用。學生畢業後找不到工作,當然影響後續學生選讀台文系的意願。

第二,刻意讓台文系走偏,成為中文系的附庸。教育部先刻意限縮台文系畢業生投入小學從事本土語文教學工作的機會。許多被 “趕鴨上架” 的在職老師因缺乏台灣語文的專業與熱情,故教學成效往往不佳。教育部再利用 “成效不佳”作為取消本土語文教育及台文系轉型的藉口。目前各大學台文系師資約有一半均為中文系師資進駐台文系。這些本身不具台文專業的師資猶如木馬般進入台文系,其後果當然可想而知。馬政權的用意就是讓台文系也無法培育專業台文師資,最後僅能淪為中文系的附庸。

國民義務教育有教台灣母語ê義務

李勤岸/台師大台文系教授

台灣語文相關系所應該修教育學分,這是當初設立台語文相關系所ê主要目的之一:欲培養國民教育ê母語師資。後—來煞台語文系所成立ê時,顛倒共限制袂使去修教育學分,講是「非師資培育系所」。阮台師大台文系成立ê時,就是按呢予人限制修教育學分。若是台語文系所ê學生袂當去修教育學分,按呢國民教育ê專業師資欲對佗位來?若照這款對台語文系所無平等ê對待,限制in修教育學分ê對待看起來,分明就是無欲tī咱ê國民教育好好仔推行母語教育,無欲予伊行向專業化、正常化,分明就是欲剝奪咱台灣子弟受母語教育ê權利!這是咱台灣人ê權利,咱一定愛討轉來。

國民義務教育無應該排除構成國民人口主要族群ê母語教育,這是納稅人ê權利。台灣講台語做母語,講客語做母語,講原住民語做母語ê人口加起來佔台灣人口ê 85%。結果in ê 母語教育tī國中課綱予人排除,這是oh-tit予人理解ê代誌。

聯合國教科文組織(UNESCO)tī 1951年發函予會員國,要求各國ê國民教育應該用母語來實施教育,按呢才有法度kā彼个族群ê文化保存落來,傳承落去。同時,嘛才有法度予囡仔ê潛能完全發揮出來。2001年2月21日UNESCO tī世界母語日公告全世界瀕臨死亡ê語言,特別指出台灣原有24種語言,現今只存12種,其中除了華語,其他ê語言攏有可能會tī 21世紀末消失。

多語言多文化是台灣ê特色,台灣ê國民教育應該呈現這个特色,這是台灣真重要ê資產,嘛是當今世界ê主流思潮,台灣不應該家己放棄多樣語言文化ê特色,自外tī這个世界潮流。

國民黨政權欲講伊毋是殖民政權,就無應該保留殖民ê語言政策。全世界攏認同殖民時代已經過去,殖民ê語言政策是落伍、無文明、野蠻ê語言屠殺政策。台灣無應該繼續日本殖民時期留落來ê「國語」語言政策,只是kā「日語」國語,改做「華語」國語。殖民語言政策ê本質猶毋肯改變。一方面欲宣稱伊毋是殖民政權,一方面koh欲繼續保留殖民語言政策,按呢敢無矛盾?21世紀猶有「國語」,應該是見笑代。以前tī咱將國小課綱內底ê「國語」改做「華語」,還這个語言伊本來ê正名,嘛予國民黨政府有洗清殖民政權罪名ê機會,結果國民黨一提著政權,馬上kā「華語」改轉來「國語」,恢復伊殖民政權ê真面目。

國中應該kā台灣人ê本土母語列為必修,若無,自2001年實施ê國小母語教育,袂當延續落去,變成國家真大ê浪費。囡仔ê母語學習應該持續、有連貫性,無應該到國中階段就斷去。台灣ê政府應該為人類保存人類tī台灣ê語言資產,這是權利,嘛是義務!

主題: 

臉書討論

回應

閩南語霸權 開多元民主倒車
2011/05/30 聯合報民意論壇 拔力‧馬迪可拉岸/原民畫家(彰縣大城)

拜讀26日「多元台灣,別搞族群沙文」一文,筆者感同身受。日前蔣為文副教授與知名作家黃春明先生的適時演出,使得對立問題愈顯僵化。
「台灣人」的名分假象,在一些台灣閩南籍同胞的骨子裡根深柢固。這次事件衍生的問題,就是正版的「鴨霸」心態,假「台灣人」之名行語言霸權之實;也就是假藉「河洛語」凌駕於台灣各族群語言之上、巧取而成龍頭語言,因此「閩南語」改稱「台語」的爭議於焉而起。
「台語」就是「台灣語言」。而今天台灣存在事實的語言包括台灣國家語言、閩南語、客家語以及原住民十個以上的族群語言,乃統稱為「台灣語言」。但很遺憾,今天有些閩籍同胞依然挾人口優勢,欲將自己的「河洛語」轉化正名為「台語」,實在教人匪夷所思。而且更令筆者不解的是:今天台灣已然是現代進步國家,走向多元族群民主社會大融合的時代;但卻始終有一股勢力沉浸依附在族群情結唯我獨尊的舊思想,興風作浪開民主倒車。
筆者身為台灣高砂族、山地同胞、原住民,但從不自許是真正的台灣人;因為台灣經過幾次改朝換代以後,今天國家現狀,所謂的台灣人即指兩千三百萬的台灣人民,無一例外。
台灣四大族群早已經彼此通婚。例如,筆者女兒嫁給閩籍台灣同胞,兒子卻娶回閩籍台灣同胞媳婦。這種現象,比比皆是。因此,新一代的台灣族群早就已經涵括在兩千三百萬人口裡面;若再二、三十年,很自然將形成台灣人民的主流。因此,四大族群的血脈交融將不斷演化成新的台灣人,應了那首歌:「……從今以後,我可以說:我泥中有你,你泥中有我。」「台灣人」何許人也?不就是你、我、他的融合體、生命共同體嗎?
到了這個時候,你還能繼續狹隘落伍的封建思想搬弄分化「台灣人」講「台語」的權謀論嗎?
諸君賢能,為了台灣的未來,醒醒吧!就算一百個不願意,為了後代子子孫孫,解除你骨子裡的舊思想吧!讓「台灣人」與「台灣語言」的定義更加圓融、圓滿。不然,一再撕裂,台灣社會族群對立何時方休?

你居然不愛台灣?! 蔣為文與甲骨文
2011/06/14 王大師論壇

前段時間,成大副教授蔣為文嗆作家黃春明,以及政大台灣文學研究所長陳芳明等人不主張學校教育台語,因此不是『台灣人』且『不愛台』。又來了!動不動就拿『愛台灣』這道神主牌、這道免死金牌當令箭,見到非我族類就大砍特砍;如此的『文化麥卡錫』主義,雖然信眾不多,卻佔據了台灣近20年來的文化正確論述,2,300萬人被這地域性、狹隘性、排他性的一小撮人擺佈;我想,是時間劃下句點了。
我一直納悶著所謂的『台語文』或所謂的『台灣人』以及『愛台灣』等此類政治符號的真正意含。首先,何謂台語?顧名思義,應該是台灣人皆使用的語言,其有通俗性、便利性、一致性、以及實用性。但目前所謂的『台語』,已慢慢不符合後面3項,台語所使用的領域,主要為南部地方,或是年齡層較高的河洛族群為主,如我老媽。
對於教育領域、企業界、大眾傳播、學術論壇等區塊,台語並非主流語文,其甚至無統一文字符號,對於便利、一致、以及實用等三特性大打折扣,實非方便的溝通載具哉。
其二,為何又叫『台語』?台灣的語言,果真只有閩南語?非也,倘若吾等將台灣的歷史脈絡逐一檢視,閩南語的流入,遠晚於原住民9大族群的使用時間,且晚了好幾千年,甚至上萬年。而客語的流入約莫與閩南語同時期,那這樣,為何僅閩南語被列為『台語』?如此聲稱,豈不稍嫌『大福佬沙文主義』些?
另外,外省語言呢?福建以南之外的大陸居民其實在1949年前就大有人在,但我暫且不論。1949年後大量來台的中國各省族群,其主要語言就逾數十種,在台灣落地生根後,他們的母語是否亦應該受尊重?那台語是否也應該列入上海、河南、江蘇、浙江、廣東、四川、山東、湖南等外省語言?難道他們不是臺灣居民嗎?難道他們沒當兵、沒納稅嗎?那為何又要獨厚閩南語呢?
另外,近20年來的新移民語言呢?越南語、印尼語、泰語就沒有中華民國籍的人在使用嗎?別忘了,現在越來越多小孩的『母親語言』非漢語喔,倘若要照蔣為文的『愛母語』例子來看,台灣學校至少要投入一整個學期的母語課程,其他正課皆須閒置在旁才可完成,不然就是『不愛台灣』!!
我在網路上看到:很多的綠營人士,或者所謂的『正港台灣人』,其於書寫時,常用北京版的中文書寫美詩、表達台獨理念、撻伐大陸黑心貨;但唯一沒見過的,就是這些愛台人士使用『台語文』書寫溝通。甚至自由時報也沒有一篇新聞是用台語文撰寫,民視、三立的新聞跑馬燈也非各式拼音的台文;可是一旦聽到蔣為文所發起的大砲,卻又開始跟著謾罵政府的語言霸凌使台語文消逝匿跡,這好不有趣啊!
如同台灣的國語般,英文在美國雖非憲法所定的官方語言,但國民使用英文的比例及共識是不在話下。雖然在邁阿密或南加州等地會有許多商家使用西班牙文為輔,但英文的至高地位不容置疑,因為:一國若無共同使用以及有共識的語言,那這社會就像本國的立法院般各說各話,以及一個論點200個表述。
其實,在美國,祖籍為使用英語的國家佔少數。美國約有37啪的少數族裔(包括拉丁白人),其母語皆非英文;其中的拉丁族裔逐年增加,並於不久後取代白人為最大族裔。其他63啪的白人人口中,祖先為使用英文的白種盎格魯撒克遜新教徒(WASP)為少數,其他皆為義大利、德、法、北歐、愛爾蘭、俄羅斯、猶太裔所組成,在家許多第一代使用母語,可是第二代後幾乎沒有人在公領域內要求國家機器制定母語使用。
美國學校內的外語學習主要以實用性為主,比方說高中最夯的外語為西班牙文,之後接著為法文、德文、以及拉丁文,最近則有越來越多的中文課程。這些外國語為必修課程,而選課的宗旨在於其實用性、功能性、以及語言潛力,比方說中文就極具潛力,而法、德、葡萄牙文則慢慢被淘汰。美國政府也沒有指定學校要必修某個地方語言,如印第安語或蘇格蘭語;照理說,如果老美『愛美國』,是要教這些方言的喔!!
因此,照本文的邏輯而言,真正的『台語文』應該為『國語』吧!因為這是本島最有共識,且使用性最廣、幅度最大、影響力最深的語言,並具有嚴謹的文字歷史以及運用範圍。台灣的大眾以及學術書籍幾乎是以中文書寫,那為何閩南語突然變成『台語』呢?
但我可以因『約定俗成』的觀念,同意將閩南語歸類為『台語』,雖然這並非是最正確的論述。至於將使用『台語』與『愛台灣』綁在一起,甚至在學校內逼迫壓力已夠大的小朋友再學習多餘且沒人用的文字,蔣為文,你不如教甲骨文吧!

獨派真是蠢蛋一大堆,他們對中南部統戰於事無補,有決定性作用的是對大陸反統戰。誤以為說台灣閩南語就可以救台灣,反而讓大陸朋友聽不到他們的聲音。
大陸推行說普通話及兩蔣推國語是最正確的,語言可以促進國家的統一。獨派以為不說普通話/不說國語就可以「置中國因素於度外」,除了笨還是笨。

反共不反中的新思維
2010年7月15日 蘋果日報 陳茂雄

多數獨派人士不只反共,還反中;他們反中華文化,尤其是語言。可是近日老台獨李瑞木發出不同的聲音;所以稱他為「老台獨」是因為在戒嚴時期就從事台獨運動,當時的台獨運動要面對被迫害的危機。解嚴後到民進黨執政這一段期間從事台獨運動者可稱為「新台獨」,雖然沒有被迫害的危險,但會斷絕了政治資源。民進黨執政之後才主張台獨者可稱為「台獨新貴」,不只不會被迫害,還有機會獲得好處。
李瑞木在網路上傳閱兩篇文章,一篇為「北京話與台灣的中間選民」,另一篇則為「論血統、漢人、華人及漢文化」。李瑞木說,台灣有88%以上的人不願與中國共產黨談統一,而民進黨是積極反共政黨卻只獲得35%至45%的台灣人支持,會有這種結果是因綠營有不少人過度排斥北京話及太講究血統。
綠營有不少人認為,多數台灣老住民(本省人)混有原住民血統,非漢人,所以不應該與中國統一。李瑞木認為,所謂中國人並非單純的一個民族,而是有很複雜的血統,台灣不必以血統的觀點來區隔中國。事實上一個民族可以形成好幾個國家,一個國家也可包含好幾個民族,國家與血統根本就是兩碼事。
李瑞木也表示,有些福佬人會敵視說北京話的人,有人更意圖切割中華文化,與一些中性選民格格不入;他認為若是真正切割中華文化、連文字都拋棄,若是用台灣羅馬字取代,立刻有99%的台灣人成為暫時性的文盲。事實上若是過度強調福佬文化,台灣內部就會出現嚴重的衝突。
數年前筆者應邀赴北美洲台灣人教授協會演講,雙向溝通時是用福佬話。有位客家籍教授從頭到尾都用英語發言,拒講福佬話;事實上他的福佬話說得很好,他說明講英語的原因是抗議以福佬話為大會語言。筆者一位客家籍的高中同學(後來讀醫學院)加入建國黨,可是參加一次黨員代表大會後立刻退黨,因建國黨以福佬話為會議語言。
十年前筆者赴美國巡迴演講,有一位聽眾詢問:美國可以用英語為國家語言,台灣若是獨立建國,為何不能用北京話為國家語言?筆者回答:這個主意不錯,只是阻力太大。國民黨來台初期,過度打壓台灣本土文化,尤其是語言;引起部分深綠人士的反撲,所以會抨擊講北京話的台灣老住民。
李瑞木的說詞相當理性。台灣的福佬人獨崇福佬文化,會引起內部的衝突。多數台灣老住民是反共不反中。獨派人士過度抗拒中華文化,將會在朋友當中製造敵人;若是能包容其他文化,或許有機會化敵為友。日本也繼承了很多中華文化,他們並沒有失去自主性。
唐宋詩詞若以福佬話朗誦,更為貼切。所以有人認為福佬話保留最多中華古音。例如柳宗元的「江雪」,其內容為:「千山鳥飛絕,萬徑人蹤滅;孤舟簑笠翁,獨釣寒江雪。」若以北京話發音,韻味完全不對;只用福佬話發音,才會有美好的韻味。若真正要拋棄中華文化,那福佬話要不要拋棄?
「老台獨」李瑞木主張不排除中華文化,反而一些「台獨新貴」堅持反中,這是耐人尋味的事。
(作者為中山大學退休教授、台灣安全促進會會長)

北京話與臺灣的中間選民
2010/6/20 李瑞木 (2011/5/30 第一次修訂)

臺灣有88%以上的人並不願與中國共產黨談統一。60-70%的人已自認是臺灣人,很多人也並不支持國民黨。可是為什麼民進黨的得票率只能在35–45%之間徘徊?其中一個重要原因之一是:有不少台灣河洛人對外省人、中國人、中華(漢)文化、或臺灣國語(北京話)的敵視有關。本文先談敵視臺灣國語(與北京話已有相當程度的差異)的問題。
少數台灣河洛人或民進黨的公職人員,過去常常(現在已不常見)口不擇言、喜歡公開羞辱那些不會講或不願講台灣河洛話的人;有少數人甚至公然主張要強制推行少數臺語專家在象牙塔裡創造出來的語音系統,如羅馬拼音化的漢羅臺文(到目前仍沒有統一的版本) 。我曾多年擁有一本臺語白話文聖經,因為看不懂,很少去翻它;因為臺語白話文聖經當初是為不識漢字的臺灣人創造出來的語音系統,教育普及後已不切合實際及社會的須要。再怎麼樣愛臺,絕大數的長老教會的牧師和信徒仍然以查看漢字中文聖經為主,臺語白話文聖經只能當圖騰或供品擺設。臺灣如果真的全面推行這種仍沒有統一版本的漢羅臺文,除了少數臺語專家外,全臺99.99%的人都將成為暫時的文盲,豈不造成社會大亂?新住民、客家人、原住民聽到這種臺獨的語言政策,心裡怎能不怕?再說,新住民、客家人、原住民的語文習慣如不被河洛人尊重與接納,怎能期待他們支持民進黨或臺獨?少數民進黨或臺獨人士為什麽要搬石頭砸自已的脚?
我在《從閩南話(臺灣河洛話)、北京話(普通話)與古漢語的關係談臺灣的雙語政策》一文中談到:(1)雖然現代臺灣河洛白話有上百個外來語音,但仍保留了幾萬個漢字的古(至少是唐宋年代)漢語語音,去掉這上百個外來的口音或用辭,河洛話基本上仍可通行無礙;去掉幾百個常用的基本漢字漢音,就無法用河洛話自然交談了; 因此,不能因少數幾個外來語而認定河洛話屬海島語系。(2)表面上北京或普通話聽起來好像與臺灣河洛話大不相同;可是兩者都完全按古音韻書(如唐韻廣韻)的反切法發音,語音變化的規律井然有序,古音韻書(如唐韻廣韻)用兩個漢字的音來確定第三字的發音,同一個漢字配合同一組注音漢字,用古漢語來反切,讀出來的音就是古漢語、臺灣河洛話、或閩南話的發音;用北京話來反切,讀出來的音就是北京話或普通話的發音。證明這兩種語言體系有切不斷的母子或DNA關係。這個語音變化的規律,同樣適用於客家、廣東話…的發音。(3)臺灣河洛話(閩南話)與古漢語的同音字,在北京話、客家話、廣東話、四川話、甚至是韓國話 ……也屬同音字(見附件)。
可見,除原住民語言外,臺語中的臺灣河洛話、臺灣國語(北京話)、臺灣客家話等本來就同屬漢語文體系。六十多年來,臺灣國語(北京話)也已成為臺語中最通行的語言之一。臺灣要獨立,純屬政治訴求,只要強調民主、自由、人權、制度、及生活方式(這些也都是廣義臺灣新文化的一部分)的不同即可!實在沒有必要在人種(血統)、狹義文化、或語言上,去敵視或羞辱外省人、中國人、中華(或漢)文化、及臺灣國語(北京話);更不需要強烈主張要廢棄本是臺灣河洛話或臺灣客家話基礎的漢字,或另創或強推一種99.99%的人都不習慣或不懂的新語文系統。當然,臺灣人也應容忍並尊重他人有研究、發展、提倡任何新的語文系統的自由與權力。
1947年臺灣發生了二二八事變,原來只是單純要求改革與自治的事變,被國民黨政權定位為叛亂,加以血腥的屠殺與鎮壓,引發了半世紀以來的臺獨運動。後來蔣介石因國共內戰敗退臺灣,為了消滅臺灣意識,「胡裡胡塗」地誤將臺灣河洛話定位為地方性方言,並「胡作非為」地實行壓制或消滅臺灣河洛話的政策,限制甚至處罰臺灣人說臺灣河洛話。一方面,一個執意要保存並復興中華傳統文化及文字(正體字)的蔣介石政權,為了政治目的或根本就不知道臺灣河洛話就是古漢語,卻用北京語來壓制正統的古漢言;不但沒有消滅臺灣河洛話及臺灣意識,反而引發更高漲的臺灣母語及臺獨運動,最後並導致2000年的政黨輪替。另一方面,一部分臺灣人為了臺獨的政治目的或根本也不瞭解臺灣河洛話就是古漢語,和國民黨一樣「胡裡胡塗」地誤認為臺灣河洛話是有音無字的地方方言或南島語系的語言,而不知道臺灣河洛話的文字就是漢文的正體字,臺灣河洛語就是正統的古漢語;毛澤東動用全中共專制政權的力量都不能將漢字拉丁法,少數臺語專家不知量力,想將臺文羅馬拼音化,強制全民學習或使用尚無统一版本的漢羅新語文,肯定是一條死胡同。
我在《統獨基本教義派與老兵不死》一文中提到:臺灣每年增加約一百萬的新選民,如果從2000年算起,已經有將近一千萬的新選民,沒有1980年以前的舊臺灣經驗。但臺獨老將都還在用1980年、1970年、1960年、甚至是1950年代以前的舊臺灣經驗打政治泥巴戰。
唐朝的程咬金只會三個斧頭大招式,初期征戰無往不利,常將對手打得落荒而逃;後來對手摸清他的三個招式後,只要能挺過他這三招,就能反敗為勝。臺獨老將過去也有三個很利害招式:臺獨、主權、與愛臺;初期這三個招式確曾建立汗馬功勞,把舊國民黨打得落花流水,並促成臺灣第一次政黨輪替。可是時代在變、選民的結構在變,等新的國民黨摸清臺獨老將的三把斧頭大招式後,就再一次促成臺灣第二次政黨輪替。
Freddy有一次請一群臺獨老將設計一個全新的政治口號,但不准用臺獨、主權、愛臺……等老口號。結果這一群臺獨老將花了幾小時的腦力激盪,硬是想不出新花招,最後只好採用英文字的 Taiwan來交差。這種僵硬的腦筋,只能喊一些中間選民聽不懂的口號自爽;讓我相信:2000年以前幫忙民進黨吸取中間選票的最大功臣之一,是那一批統派基本教義派或反共老兵;而2005年後幫忙國民黨吸取中間選票的最大功臣之一,是那一些敵視中華(漢)文化和臺灣國語(北京話)的臺獨老將。
*************
由本附件所列,証明臺灣河洛話(閩南話)與古漢語同音而北京話(普通話)與古漢語不同音;臺灣河洛話(閩南話)與古漢語的同音字,在北京話、客家話、廣東話、四川話、甚至是韓國話…也屬同音字。
(取材自啟業書局印行的《新修康熙字典》,漢字繁多(49000多個字)不及備載,有興趣的讀者可康熙字典自行查考其他漢字的語音)
漢字 古漢語反切注音 同音漢字 古漢語與河洛語同音與北京話不同音,但語音變化的原則相同。
公 (唐韻) 古紅切 工 雞(公) 或 (工)人
古 (唐韻) 公戶切 鼓 (古)人 或 大(鼓)
紅 (廣韻) 戶公切 洪 (紅)色 或 (洪)秀全
侯 (廣韻) 胡古切 後平聲 諸(侯) 或 (後)來
後 (廣韻) 調古切 吼 (後)來 或 (吼)叫
五 (唐韻) 疑古切 午 (五)代 或 (午)後
疑 (唐韻) 語其切 宜 (疑)問 或 (宜)蘭
素 (集韻) 蘇故切 訴 (素)食 或 (訴)訟
姑 (廣韻) 古胡切 孤 (姑)嫂 或 (孤)獨
故 (廣韻) 古暮切 顧 (故)鄉 或 照(顧)
功 (唐韻) 古紅切 公 武(功) 或 雞(公)
暮 (廣韻) 莫故切 慕 (暮)色 或 敬(慕)
吾 (唐韻) 五乎切 梧 (吾)人 或 (梧)桐樹
蘇 (唐韻) 素姑切 酥 (蘇)州 或 (酥)餅
復 (唐韻) 房六切 伏 (復)興 或 降(伏)
思 (唐韻) 息玆切 司 (思)念 或 (司)令台
怨 (唐韻) 於願切 苑 (怨)恨 或 (宛)里
徨 (廣韻) 胡光切 皇 (徨)恐 或 (皇)帝
怪 (唐韻) 古壞切 乖去聲 (怪)人 或 (乖)巧
姦 (唐韻) 古顏切 奸 通(姦) 或 (奸)詐
劍 (唐韻) 居欠切 檢去聲 (劍)道 或 (檢)察官
劉 (唐韻) 力求切 留 (劉)邦 或 (留)名
性 (唐韻) 息正切 姓 男(性) 或 (姓)名
甘 (唐韻) 古三切 感平聲 (甘)苦 或 (感)覺

教育台灣化聯
年的台灣母
們強要教育部課
求的最高政治理
整的母語教育;這
土語言教育經
問:政府進前投
濟?對母語教學會
議採用「多語教育」,意
講佇正式教育內底,上
語、地區或國家的
得與會教育界代
灣本土教育發
一,現有教育體制限
事本土語文教學工
消本土語文教育及台
興、文化主體性
國民義務教育有教台
該修教育學分,這是

...............................

鄭正煜 周倪安 張炎憲 呂忠津
張復聚 張葉森 黎登鑫 李瑞明
何信翰 李勤岸 蔣為文 林靜儀
王顥中

練習 嘗試 回答

1.什麼是 教育?

2.什麼條件構成 教育?

3.什麼條件使 教育 成為可能?

4.什麼是 台灣?

5.台灣 的什麼?

6.台灣 的誰?

7.什麼是所謂 教育台灣?

8.什麼是所謂 教育台灣化?

9.什麼是 政治?

10.什麼是 政治 中的 政?

11.什麼是 政治 中的 治?

12.什麼是所謂 母語教育?

13.什麼是所謂 語言教育?

14.什麼是 政府?

15.誰是 政府?

16.什麼是所謂 母語教學?

17.什麼是 教學?

18.什麼是所謂 「多語教育」?

19.什麼是所謂 正式教育?

20.什麼是 國家?

21.什麼是 國家 之組構要素?

22.該諸 國家 之組構要素 如何運作 使組構成 一

鄭正煜 周倪安 張炎憲 呂忠津
張復聚 張葉森 黎登鑫 李瑞明
何信翰 李勤岸 蔣為文 林靜儀
王顥中

所認為應是的民主 國家?

23.什麼是所謂 教育界?

24.什麼是所謂 本土教育?

25.什麼是所謂 教育體制?

26.什麼是所謂 本土語文教學?

27.什麼是所謂 本土語文教育?

28.什麼是 主體?

29.什麼是 主體性?

30.什麼是 文化?

31.什麼是所謂 文化主體性?

32.什麼是 國民?

33.什麼是 國民 中的 國?

34.什麼是 國民 中的 民?

35.誰是 國民 中的 民?

36.誰應不是 國民 中的 民?

37.政府 是 國民 中的 民 嗎?

38.誰是 政府?

39.什麼是所謂 國民義務教育?

40.什麼是所謂 教育學分?

此外

如果

鄭正煜 周倪安 張炎憲 呂忠津
張復聚 張葉森 黎登鑫 李瑞明
何信翰 李勤岸 蔣為文 林靜儀
王顥中

聽過看過說過寫過 人民為教育權的主體 這幾個字

那麼

鄭正煜 周倪安 張炎憲 呂忠津
張復聚 張葉森 黎登鑫 李瑞明
何信翰 李勤岸 蔣為文 林靜儀
王顥中

也練習 嘗試

回答

41.什麼是 教育權?

42.什麼是 人民為教育權的主體?

遭竊的唐山話
《海峽評論》137期(2002年5月號) 陳祖閩

台灣近年飆起狂烈的「母語」風,教育部也推行國小「台灣母語」課程。但台灣語言,傳承自閩南語系,亦源於漢代分支的河洛古語,脈絡相承,迄今兩千餘年;至三百多年前,隨同閩南族群,向外發展,而流傳於台灣及東南亞各國,亦稱為唐山話,保存中原文化淵源。
閩南語在國內流通之廣,除閩南轄區二十五縣市,和台灣的大部份外,尚有福鼎、沙埕、鎮霞關;浙江的平陽、瑞安、玉環、溫嶺、海門、沈家門……;廣東的潮州、汕頭,和海外的華僑……等。生活上使用閩南語,為數約在六千萬人,可證閩南語源遠流長,為千年萬眾的母語。
台灣的母語,是原住民如阿美、排灣、泰雅、布農、魯凱、卑南、鄒族……的排灣語、鄒族語等。至明天啟四年(公元一六二四),閩南人顏思齊率鄉人數百,到笨港(今北港)開墾,首創漢人集體移民來台;及至明永曆十五年(公元一六六一,清康熙元年),鄭成功領軍復台,閩、粵義民亦大舉遷居來台。因此,閩南語和客家話即普遍流傳於台灣各地,溝通族群情感,嬗遞中華文化。
近年來有一些人,將六千萬眾及數地區共同通用的河洛根源唐山話──閩南語系,私自「盜版」稱為「台灣話」,將原始的原住民語言和客家話一律消音,不尊重歷史傳承。
但有識之士,仍稱之為閩南語。如真是「台灣話」,何以在台灣入中國版圖之前,閩南語已通行於國內外。在香港居民亦說方言,但他們均稱為廣東話,沒有人稱為「香港話」。美國亦以英語作為文化傳承的母語。
只因閩南語傳入台灣,年代久遠與環境演變,致有走腔變調或念錯音;如歌唱者,對閩南語文字讀音不正確,有將寂寞錯念為「叔」寞;商人將購買或採購誤讀為「講」買、採「講」;輔導,錯讀為「浦」導……等。寂、購、輔……等字音,依閩南語「彙音妙悟」詮定,「寂」音集,「購」音夠, 「輔」音府……為閩南語正確讀音。台灣以錯傳錯,積非成是。希望負責教育和傳播與唱歌的,能知錯即改;才不會誤導後世永讀錯音,陷入異化教義情結之慣性定律,使漢語學者錯愕。

那些覺得台灣人總是受中國人壓迫的,在掌握了權力之後會做出非常類似中國人的行為。
----------

你每次看到有人吵誰被歧視的時候,大概都是同一個圈子同一群人
2023-05-24 常山七次郎

你每次看到有人吵「誰被歧視」的時候,大概都是同一個圈子同一群人。而這群人的很微妙的是,他們對自我認同為中國人、男性、異性戀、傳統家庭女性、工業、槍枝、經濟發展...都特別不友善,有很明顯的差別觀點與待遇。
他們會說,自己沒有歧視,只是闡述事實。
然而,當你說成年年輕女性有月經週期會因為激素分泌影響情緒,或者是根據統計數據現在台灣島內大多數的愛滋病患者是男同性戀的時候,這時候又變成歧視了。但其實上面這兩件事情也是真實的,那是單純的生理現象與醫學統計。(而且上述的成年年輕女性會馬上歇斯底里起來。)
所以,他們希望人們避而不談的是什麼?其實是這些自認為弱勢者內心的創傷。
想要有效率的侮辱別人,必須要先明白對方最在意的是什麼,以及最脆弱的心理缺憾是什麼。想罵人造成傷害,單純的國罵是沒有效果的。一個髒字都不帶,卻可以引發對方的情緒潰堤、甚至自我毀滅,才是最高級的侮辱。
因此他們的問題並不在於是否歧視,而是它們心理脆弱的部分遭到了侮辱。這些自認為在社會上受到壓迫的族群,他們不希望你談到的是它們的劣勢與短處。
你依照這個思維路徑就會發現,認為女性總是受壓迫的族群,他們其實最想要成為的是那些站在金字塔頂端、富有女性魅力、並且受到廣大男性歡迎的女人。那些覺得台灣人總是受中國人壓迫的,在掌握了權力之後會做出非常類似中國人的行為。
這類人大概都是這個樣子。總之,要是你在某方面很在乎遭到歧視,正恰好就顯露出了你內心的弱點。
也正是因為這些弱點,他們沉迷社群、喜歡團抱取暖,這會讓他們覺得自己在社會上才是正常的大多數。但你如何在這樣的一群人之中找到可以稱之為「勇氣」的人格特質呢?

當你的時間有限,你要學英語還是學台語?
2023-05-23 常山七次郎

當你的時間有限,你要學英語還是學台語?語言其實是一種集體意識載體。你要浪漫一點說民族意識也好,你要機械一點說那是路徑積分也罷,我們必須承認:精通一種語言到native users的程度是要花一點心力的,甚至許多人終其一生都達不到fluently的水準。
根據我自己的經驗,學英語文到可以直接聽外語新聞、聽外語財經政治時事節目、讀外語哲學書籍,需要多少時間?5000小時左右循序漸進帶著理解與意義的讀寫訓練,是必須的。請問,你人生有多少5000小時?
再論這些語言背後的意識形態。台語文的問題是,他屬於儒教文化圈的產物,幾乎與華語文同根。他背後隱藏兩種非常致命且無用的意識形態:
1.不能客觀審視自己的受害者心理
在台語文學很受到推崇的賴和、蔣渭水等人的文章皆是此類,他們的文學所蘊含的東西,坦白說跟華語文的那些古文大家是一樣的。每次我看到很多台語文的愛好者推崇賴和、反對華語文的時候,都覺得好笑,它們明明就是類似的東西。到最後,你就會把所有一切的問題都推向外界,你自己永遠是對的,但你也永遠喪失了精進改變自己的動力。
2.人我分際不明的普世大愛
他們總是把自己的重心轉向外界,要人們去關懷整個社群、甚至是人類世界。這兩點跟西方白左沒什麼兩樣,問題是:審視自身的功夫,他們半點不提。這會讓人變得偏激且自我,最壞的下場就是被革命的烈火吞噬。
真的想擁抱自由?學英文,讀海耶克、波普爾、彌爾、托特維爾、阿克頓勛爵之類的內容,效果好得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