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運公佈欄」是一個開放的平台,內容不代表苦勞網立場。任何社 運議題相關行動/記者會/活動/講座採訪通知與新聞稿發佈,歡迎寄至 cool loud@gmail.com。
2014/08/11
日期:2014年8月16日﹝星期六﹞ 時間:18:30正式開始 地點:人性空間公館店@3樓﹝羅斯福路三段286巷4弄1號﹞
三月的太陽花運動,為台灣政治打開了新的空間。為了延續這份能量,妖西與一群志同道合的夥伴,成立了政治暨社會團體《福爾摩鯊會社》。
《福爾摩鯊會社》的名稱以美麗之島福爾摩沙之名為主體,並以海洋猛獸「鯊」為諧音而組成。此名稱不只代表台灣,其中的生物意象蘊含了海洋國家的積極性與包容性,象徵自由、果敢、獨立的精神目標。
歡迎想要了解與參與我們的夥伴朋友蒞臨我們精心籌備的成立大會!
本活動將採西式派對模式,不會安排太多的講演或表演,也不會安排座椅,讓大家有更充分的時間能彼此交流、認識。
我們在現場將會準備輕食水酒與點心/另貼心提醒,場地需脫鞋進入,不便之處請見諒啦~!>_<
回應
Re: 福爾摩鯊會社Formoshock 成立大會
批踢踢實業坊 › 看板 PublicIssue
作者dandanhanbau (丹丹漢堡)
看板PublicIssue
標題[情報] 基進側翼聲明:尊重妖西夥伴的出走
時間Tue Jul 1 00:59:31 2014
https://www.facebook.com/radicalwing/posts/360689794080210
【基進側翼聲明】:尊重妖西夥伴的出走
【基進側翼】為全國性的政團,起源於南台灣的高雄市與台南市。其在台北市的公開發展,是由新一於2013年向台獨聯盟報告、尋求合作,並得到台獨聯盟的允諾幫忙作始,後於2014妖西所主持的「阻撓國民黨繼續執政」論壇得到進一步發展。部份論壇成員誤以為【基進側翼】係由妖西所創辦,這是【基進側翼】聲明與妖西停止合作後,妖西的夥伴不滿的源頭。
自從該合作停止後,部份成員因為與妖西的私交關係,雖擔任基進側翼台北分部之幹部,卻一直不認同總部的聲明,不僅形成會中有會,還公開堅持【基進側翼】應該有二個平等的「黨中央」;這樣的堅持已和組織成員發生許多言語磨擦,影響台北工作的推動。
今日,妖西的夥伴在其主動意願下,正式表明集體出走、回歸妖西團隊,【基進側翼】完全予以祝福。樂見他們願承接新一所創的「破中立台」口號作為新團體名稱,我們對其發展抱持期待。
妖西夥伴王奕凱在退出聲明中控訴「自律公約」未符民主程序,事實上該公約已由絕大多數台北幹部同意,其中包括王奕凱本人,我方有存證。至於該聲明企圖仿效妖西之騙錢說,以財務不明對【基進側翼】進行抹黑,我們必須在此聲明:本政團的確受到不少獨派前輩青睞,但因立案尚在進行,組織目前謝絕所有資助;未來若有募款,也會嚴守選罷法等相關規定。
【基進側翼】對王奕凱的不滿是理解的,我們呼籲【基進側翼】認同者珍視過去合作的情誼,除了澄清對方的抹黑外,以最大的包容面對王奕凱的攻擊。
最後,與妖西的合作停止後,我們一再期盼「兄弟登山、各自努力」。今日終於走到終結內部紛爭的嶄新局面,我們相信【基進側翼】必能更加全力地對抗中國國民黨,也期待妖西團隊往同樣正面的方向前進。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來自: 118.166.87.164 ※ 文章網址: http://www.ptt.cc/bbs/PublicIssue/M.1404147573.A.272.html
推 a1122334424:就王的說法 他要跟妖西再合作嗎? 07/01 01:02
推 stoda:用妖西夥伴抹殺奕凱主體性 這聲明真的小家子氣 07/01 01:05
→ robeant:其實我一向對「兄弟登山各自努力」這句話感冒 07/01 01:07
→ greedypeople:為什要感冒啊? 我還蠻喜歡這句話耶 07/01 01:08
→ greedypeople:不然用強摘的果實不甜會不會比較好 07/01 01:09
→ DRIariel:劍沒有錯,問題是用劍的人。 07/01 01:12
→ robeant:我覺得強摘的果子不會甜還比較好XD 07/01 01:34
推 fakeimage:覺得基進相關話題變得讓人倒胃口 可以停了嗎…… 07/01 01:55
→ sakay0325:樓上可以不要看阿 何苦咧~ 0.0 07/01 02:00
推 shun01:所以王奕凱到底有沒有要繼續選? 07/01 02:34
噓 tigerzz3:一直講妖西夥伴是怎樣?我支持王奕凱。 07/01 04:09
→ goetze:被反噬呀~去看看王亦凱退出的臉書聲明,裡面提到的狂熱宗 07/01 08:22
→ goetze:教裁判、整肅異端的字眼~不就老早就被提起了嗎? 07/01 08:23
→ goetze:那時不信嘛~現在咧? 07/01 08:23
推 sck921:某挑撥還是省省力氣吧,有種當面和王說 07/01 09:49
→ zomaaa:"妖西夥伴"一詞是剝奪任何不支持南基進理想者的妖魔化標籤 07/01 10:42
陳為廷挺中生選學生會長 妖西批天真
陳為廷挺中生選學生會長 妖西批天真
新頭殼newtalk 2014.08.13 林雨佑/台北報導
淡江大學學生會將在9月中旬選出新任會長、2名副會長,在2組參與競選學生中,包括中國籍的大傳系四年級學生蔡博藝,引起贊成和反對中國學生參選兩派熱烈討論。學運領袖之間也出現不同意見:陳為廷力挺蔡博藝參選,認為禁止中國學生參選是反民主行為;但目前是福爾摩鯊會社社長的妖西(劉敬文)則堅決反對,他表示,有人覺得台灣夠民主到校園自治足以抵抗中共的威脅,這說法是太過天真了。
淡江大學學生選委會日前在競選公報裡公開將參選人蔡博藝標上中國國籍,使此事件引發熱烈討論。陳為廷日前在臉書發文力挺蔡博藝,並表示:蔡在台灣、在淡江的公共參與,比很多台灣人、淡江學生都要來得多:像蔡過去就參與了反媒體壟斷運動、六四晚會、成立學運社團「淡江五虎崗社」;甚至在323攻佔行政院的當晚,蔡也到了現場。
陳為廷說:每一個有學籍的學生,都有資格參選會長。而在蔡博藝之後,會不會之後真有中共組織學生來攻佔學生會?陳認為,這其實是個假問題:就算是台灣籍學生會長也是有跟中共、跟馬政府站在一邊,「反動根本不分國籍」。
陳為廷說:不應該反民主地去禁止或歧視中國學生的參選,反而應是設法讓更多的大學生去參與學生會的選舉、挑起更深入的政治辯論才對。
蔡博藝參選的消息傳出後,加上陳為廷背書,網路上多是支持蔡博藝參選,反對的人相形之下較少。持反對意見的妖西,在臉書上廣泛地將其分為「人權派」和「台獨派」。至於為什麼以「中國學生也是淡江大學學生,應該也享有參選學生會長權利」的人權主張會比較佔優勢?妖西接受記者訪問時表示不意外,他說:「人權說」對於參加學運的人來說最為直覺,也最難反駁;但他發現網路上幾乎沒有反對的聲音,才會跳出來講話。
妖西說:太陽花運動給國際間最主要的訊息就是「台灣人不想當中國人」;結果太陽花的學生領袖陳為廷今天竟然可以接受這樣的事情,並還從陳和蔡之間私人交情的角度出發力挺蔡,他個人是完全無法接受。
妖西說:蔡博藝這個人也許沒問題,但誰能保證未來的其他想參選的中國留學生沒問題?陳為廷似乎完全沒有想到,「此例一開」的後果會如何?
妖西表示:反對中國學生選學生會長的原因很簡單,因為中國是唯一對台灣有敵意的國家;如果開放給中國籍學生選,那麼對中國來說,這便又多一個滲透的破口,這破口可能會一步步從科技大學、私立大學一直到像台大、政大等國立大學,改變生態的結構,最後影響台灣人對於中國代表的認知。
妖西說:大學學生會雖然沒有什麼實權,但也算是台灣貧乏民主教育中稀有的資源,讓台灣學生有選舉經驗;就算只是實驗性的選舉,「難道就可以讓中國人當台灣人的代表?」他說:事實上,大學學生會也算是「準政治」,從學生會出身之後投入政壇的例子也相當多。
對於「中國學生如果比台灣學生優秀,為什麼不能出來選?是台灣學生自己要加油」的說法,妖西認為:很多人對於中共統戰的認知是這樣,認為台灣夠民主,校園自治就足以抵抗中共的威脅,這說法是太過天真。
妖西表示:選舉本來就有共識,像是誰可以投票、誰可以被選舉;但有國家安全作為前提,這就不是民主問題,如果把前提和問題併在一起看會很危險;不然候選人就不用有戶籍規定,投票的人也不用設門檻了。
那如果今天有一位美國籍學生要參選的話,會不會反對?妖西說,他就比較不會反對,但仍是可以討論;他並進一步建議,將來教育部應該要研議修改大學法,因為現在台灣有很多外國學生,應該讓他們成立「外籍生學生會」,自己來選;但因為中國籍學生數量較多,可能還要設立加權制度,避免選舉不公的問題。
至於蔡博藝到底可不可以選?妖西認為:蔡要選可以,但等她循歸化途徑,放棄中華人民共和國國籍並取得中華民國籍;或是等她因為推動民主自由運動,確定被中國驅逐,以流亡者身份在台灣讀書時,再考慮吧。
Re: 福爾摩鯊會社Formoshock 成立大會
學生會長並非公職,任何學生均可競選。妖西的意見屬於仇恨言論。
歧視 - 維基百科
http://zh.wikipedia.org/wiki/%E6%AD%A7%E8%A6%96
Discrimination - Wikipedia
http://en.wikipedia.org/wiki/Discrimination
仇恨言論 - 維基百科
http://zh.wikipedia.org/wiki/%E4%BB%87%E6%81%A8%E8%A8%80%E8%AB%96
Hate speech - Wikipedia
http://en.wikipedia.org/wiki/Hate_speech
仇恨團體 - 維基百科
http://zh.wikipedia.org/wiki/%E4%BB%87%E6%81%A8%E5%9B%A2%E4%BD%93
Hate group - Wikipedia
http://en.wikipedia.org/wiki/Hate_group
仇恨罪行 - 維基百科
http://zh.wikipedia.org/wiki/%E4%BB%87%E6%81%A8%E7%BD%AA%E8%A1%8C
Hate crime - Wikipedia
http://en.wikipedia.org/wiki/Hate_crime
Re: 福爾摩鯊會社Formoshock 成立大會
台獨的99種方法?
2014-07-21 黑雨部落格 作者:黑雨
在太陽花學運期間,曾經有個不是很綠的名嘴在政論節目說過:學運的學生彰顯的是經濟分配的正義,跟過去台派的政治訴求差異很大,也因此才會吸引那麼多不同色彩的人走上街頭。她的話語之間有著清晰的論斷,卻也流露一絲絲的驚懼:那是認為國民黨原可穩穩掌握台灣的人看到學運的驚慌失措。可是,從學運末期開始,原本能夠擺脫傳統藍綠鬥爭質疑的訴求開始慢慢轉變,儼然又重新走回過去事倍功半、已經被證明進展極為有限的政治台獨老路線,我覺得相當的可惜。
最近有滿多人欣喜地說:領導學運的幾位領袖人物都說他們支持台獨。這些樂觀的人儼然有將學運等同於台獨的竊喜。可是,如果太陽花學運號召的是台灣獨立,3月30日那一天會有50萬人上街頭嗎?這個問題用膝蓋去想,應該就可以知道答案。
最近也有人在說:歷年民調顯示支持(未來)獨立的人越來越多,幾乎超過七成,那更應該大聲喊台獨才對。可是,就像許多中國人把全世界所有寫中文、講北京話、或吃過中國菜的人都視為中國人一樣,這樣的自我催眠顯然過度幼稚,因為別人所認知的「台獨」跟部分平常有事沒事就喊台獨者所認知的「台獨」是不一樣的。務實來看,這些民調裡面超過七成的人最大的交集其實是「拒絕被統一」,而非急迫地、激進地想(重新)建立一個新國家。兩者之間相差何止千里?
這樣的誤解,源自於「台獨」這兩個字包含了太多不同的詮釋或認知。根據維基百科「台灣地位未定論」條目,台派對於台灣地位的看法就至少有10種之多。光是呼籲台獨的人士對於「台獨」意義的分歧就這麼大,彼此之間甚至互相攻訐或敵視,那麼我們又怎麼能說台灣支持台獨的人已經超過七成了呢?那又是哪一種台獨呢?
從經濟分配正義的角度來看,目前在檯面上能夠經常露臉談台獨的人,多半是學者、律師、醫師、教授、綠色企業家、享有政治獻金或餐會募款的政治人物、有能力移民的海外僑民,或是生活無憂的退休人士。對他們而言,經濟分配正義或許不如台獨重要 ( again, 哪一種台獨呢?)。但是,對於許許多多弱勢甚至是中產新貧階級而言,經濟分配正義才是所有正義的出發點,也是他們最關心的重要議題。這顯示不少台獨論者其實是「漫步在雲端」,跟實際的台灣社會是脫節的。
從國民黨的觀點來看,我覺得他們非但不怕民進黨談台獨,而且應該非常樂見泛綠陣營多談台獨。反而是當台派或社會運動者開始訴諸經濟分配正義時,國民黨人才真正開始覺得驚恐。對他們而言,某些比較激進/基進的台獨支持者就像西班牙的鬥牛,只要搖起紅布,那些人就會失去理智開始衝鋒,國民黨就可以「再次」把泛綠抹黑成不理性、不成熟的勢力。
有個很喜歡喝咖啡的人開了一家咖啡館,人們很喜歡去那裡品嚐他特調的濃郁咖啡。可是,後來他迷上了咖啡杯,開始耗盡家財、發狂地收集各式各樣的咖啡杯,對他原本專精的咖啡不再感到興趣。於是,人們不再上門,咖啡館最後也關門了。咖啡杯只是咖啡的載具,咖啡才是主體。同理,台獨只是民主、自由、平等、跟公義的載具。如果忽略了本質而追求載具的崇拜,那麼這樣的台獨只是本末倒置、玩物喪志的同義詞罷了。
這場選舉…民主慶典或悲歌?
這場選舉…民主慶典或悲歌?
2014/08/17 聯合晚報 午後熱評
從浙江來的小女生蔡博藝,參選淡江大學學生會長補選,挑動了台灣一根已沈了很深的神經:「小心匪諜就在你身邊。」
有人喊:「蔡博藝是不是共青團?先查清楚。」這個聲浪來自學運界裡的台獨派,他們深怕:此例一開,台灣所有大學都會被陸生插旗成功。
這個邏輯多麼耳熟?福爾摩鯊會社社長妖西說:「如果開放給中國籍學生選」,「對中國來說這便又多一個滲透的破口」,最終滲透到台大、政大這樣的國立大學,最後影響台灣人對於中國代表的認知。蔣介石地下有知,一定甚感安慰:「小心匪諜」的政治宣傳,半個世紀後,竟還留在「台獨分子」的骨子裡。
還好,太陽花運動主角陳為廷,在臉書聲援蔡博藝,說蔡博藝在反媒體壟斷、攻占行政院等行動都無役不與;意思是,蔡跟他根本是一掛的:蔡博藝雖是陸生,卻流著太陽花的血,她選會長「我放心」。這麼一挺,讓已被抹紅的蔡博藝扳回好幾城。
陸生參選學生會長,是歷史頭一遭。蔡博藝被政治檢查,一點不意外;就如同陳雲林首度訪台,台北就街頭濺血,這其實是台灣社會的過敏反應。多選幾次後,有一天若連台大也選出陸生當會長,恐怕也無人聞問。
要論這事,倒也不難。淡大選學生會長,是淡大的事,跟國家、統獨無關;只要是淡大學生,有繳學費,正常修課,符合選舉辦法,就有競選資格,輪不到別人指手劃腳。
話說回來,就如蔡博藝自己預測,由於是陸生,她肯定選不上;下個月投票後,她大約是落選收場。摻雜了國族主義的這場學生自治選舉,究竟是民主慶典,還是民主悲歌?
獨派間的信任感如雞蛋般脆弱
獨派間的信任感如雞蛋般脆弱
2014/08/21 新新聞第1433期 姚人多專欄
很多人也許會覺得「獨派」是一個團結的整體。不過,事實上「獨派」這兩個字在台灣只是一個空洞的泛稱。各式各樣在思想、觀念、甚至意識形態上都截然不同的人,都習慣把自己稱為「獨派」。
平常的時候,這個圈子的人即使不是很認同對方,但至少都還行禮如儀、相安無事;畢竟,有一個遙遠而抽象的理想,撐起了這個圈子裡的信任基礎。不過,這個信任的基礎卻遠比外界所想像的脆弱:它像是雞蛋一樣,表面上看來沒有縫隙,可是只需稍加用力,這個圈子的內部紛爭與矛盾便會公諸於世。任何事情都能讓獨派這個雞蛋顯露出其脆弱的本質,比如說:一個中國學生要參選學生會會長。
關於蔡博藝同學要參選淡江大學學生會會長這件事情,在過去幾天之內,已經有相當多的人發表意見。針對這件事情的利弊得失,我認為已經得到相當充分的討論,並沒有什麼新的觀點來錦上添花,而是想從另一個角度來觀察這件事情。我認為:蔡博藝的事情至少反映了台灣獨派內部三個頗為嚴重的問題,這三個問題基於論述上的需要必須拆開,不過實質上卻環環相扣、互為表裡。
首先,躍上枱面的是獨派內部的猜忌。從好的角度來看的話,這種猜忌是一種路線上的爭執;某種程度來說,這代表了這個場域在相對寂靜了數年之後的重新復甦。一個重新復甦的場域,很自然地是一個相對不穩定的場域,以前被視為不可能的路線,會重新被提出來;然後以前沒有被思考過的可能性,也會在這個階段中大鳴大放。換句話說,這就是一個獨派百花齊放的時代。過去的經驗告訴我們,經過幾次慘烈的鬥爭之後,有一個論述最終會取得主導權。
然而,這種猜忌如果從較為負面的角度來看的話,我們可以把它詮釋成:一種融合了獵殺女巫與自詡先知的奇妙運動。如果你去看這幾天的臉書,不管是貼文或是留言,我們會驚訝地發現,原來:這一群平時自稱是獨派的人,竟然會用這麼情緒性的字眼在攻擊「自己人」。
最經典的例子是:反對蔡參選的人裡頭,有人公開點名其他人是「早已合流的(國共)共犯結構體系成員」。在這個脈絡下,忠誠考核默默在進行;許多知名的學者或是社運人士,在這場奇怪的思想考核中都被當掉,被說成是「天真」或是「敵我不分」。他們的「進步」,事實上對台灣構成了傷害。
當然,被攻擊的人也不干示弱;他們的盟友們紛紛跳出來,回送了一頂叫做「法西斯」或「納粹」的大帽子,給那些反對蔡博藝參選的人。別忘了,再說一次:這些彼此攻擊的人,在平常的時候都叫做「獨派」。可是,一樣是「獨派」,卻沒有減輕任何潑糞或是扣帽子的動作。
換一個角度來說,這是一個很多人都自詡為先知的場域;特別是那些反對蔡參選的人,他們嘲笑對方不懂台灣歷史、不懂得思考政治經濟結構、或者對於中國的認識不夠透澈。總而言之,只有他們自己所堅持的台獨路線是正確的,其他的人都不夠獨;因為不夠獨,他們充其量只是一場嘉年華會。
蔡博藝所反映的第二個獨派內部嚴重問題是:民進黨不見了。根據目前媒體上所得到的資料,蔡英文並沒有針對這件事發言。當然,我的意思不是說她一定要表態,我想說的是:民進黨中央在這件事情的缺席,剛好反映了:這個過去台灣內部主要的台獨倡議政黨,目前正在經歷一段自我摸索與掙扎的時期。
正因為是一段自我摸索的時期,蔡英文這個時候不管說贊成或反對,都必然引起另外一邊的反彈或質疑。換成是我,我也不會表態。
不過,她個人表不表態不是重點。重點在於:從這次事件、以及過去的種種跡象,我們可以看出,目前台灣獨派內部缺乏一個強而有力的領導團體。民進黨以前是領頭羊,它曾經在獨派內部有不同意見的情況下,仍能整合彼此,帶領整個運動往前邁進。不過,我不確定民進黨自己是否知道,這個年代似乎已經快要過去。
最後,蔡博藝所反映的第三個問題是:獨派內部對於「中國到底是什麼」也缺乏明確的共識。中國與中國人是否要進行區隔?中國究竟是一個市場、還是一個敵國、或者是一個結合了市場與敵國於一身的怪異綜合體?中國對台灣做了什麼?在台灣內部滲透到什麼程度?我們應該如何在政治上、經濟上、社會上因應這種滲透?令人訝異的不是中國的滲透,而是獨派內部沒有任何機制可以坐下來好好把這些問題談清楚。這才是問題嚴重之處。
不會只有一個蔡博藝。獨派應該好好思考一下,在下一個蔡博藝來臨之前,他們是否已經有了答案。
老國民黨的陰靈再現 淡大學生會選舉丟人現眼
老國民黨的陰靈再現 淡大學生會選舉丟人現眼
2014年9月16日 風傳媒主筆室
看淡大學生會長選舉,感覺就像是老國民黨的陰靈又飄出來肆虐一樣!對自居民主先進、社會開放的台灣而言,淡大的表現,是夠噁心、夠丟人的。
一向不受社會重視、甚至連學生自己都甚為不重視的大學學生會長選舉,這次卻引發關注與爭議,不但兩岸媒體報導,連國外媒體也有報導(http://www.bbc.co.uk/zhongwen/trad/china/2014/08/140830_taiwan_china_stu...),原因就是一個「中國籍」。來自中國浙江的淡江大學大傳系大四女生蔡博藝,出馬競選學生會長;她的團隊包括1名中國籍學生和1名台生;另一組候選者則全由台生組成──這大概也算是「一中一台」的戰爭吧。
結果是各種奇特的質疑與手法紛紛出籠:從開始的質疑其中國籍身份,認為中國是對台灣「有敵意」的國家,有輿論就說,開了中國學生選上學生會長的先例,台灣社會將被「滲透」;還有質疑,如讓中國學生掌學生會,會讓學生會業務推動「方向有偏差」。
外界看到的就是先想以國籍問題卡死蔡生參選權利。但淡大學生自治法規很清楚:只要有淡江學生學籍、在淡江就讀者都可參選,可沒那條規定「要有中華民國籍」,蔡參選資格沒問題。一招不成,接著是提高當選門檻,連發布選舉公告都要首次加入國籍欄。選舉公報的蔡生欄位下,印上一面五星旗;淡大是要告訴大家,此人來自「匪區」,「小心匪諜就在你身邊」嗎?最後則是突然宣布暫停選舉,理由…..嗯,很奇怪,說他們的選罷法未完成程序。
這些舉動,喚起了不少戒嚴時期的記憶。當年國民黨對選舉,也是極盡操控扭曲、打擊異己之能事,修改、曲解法令、作票、甚至還「搞失蹤」哩;對異己也努力幫他們貼標籤,發明「三合一敵人」(黨外、台獨與中共)這種偉大的名詞。
不過,淡大青出於藍,勝過國民黨:當年國民黨不論選戰如何居劣勢,還不敢宣布暫停選舉(唯一一次暫停選舉是中美斷交因素造成),因為國民黨還要有一個「民主的型式與面子」作裝飾;但淡大作到了,難道淡大連臉都不要了?
很難理解:一名中國學生,如果選上某一大學的學生會長,算是那門子的「對台灣社會的滲透」?對台灣社會與民主會產生什麼負面影響?中國學生如選上學生會長,憑一己之力,又能如何讓學生會「方向有所偏差」?甚至可以問說:什麼叫「方向有所偏差」?
民主離不開選舉,公平的選舉離不開法治與選務中立,這幾點作到,其它交給選民決定即可。台生在中國早已有當選學生會長的例子,倒未聽過因來自台灣的身份而橫遭阻撓。淡大學生會的紛擾,不論是來自於爭逐會長的學生,或是來自校方,都算是丟人丟到極緻了。
對民主的不信任是反民主主義者的溫床
對民主的不信任是反民主主義者的溫床
2014年9月1日 鬼島工寮 懶河
八月初吵的沸沸揚揚的,被戲稱「社運照妖鏡」的,就讀於淡江大學的中國籍學生蔡博藝參選學生會會長一事,在經過許多學運大大、獨派教授的筆戰後,似乎沉寂了一陣子,但可以預見的在九月中的投票時期,勢必再引起討論。支持或反對中國學生參選台灣學生會會長的兩方都給了不少的討論。持正面看法的論點有「大學自治與校園民主應高於意識形態之爭」,「對大學精神的信仰」,基於「學權」或是人權等抽象權利的討論。而持反面看法則以妖西的「有人覺得台灣夠民主到校園自治足以抵抗中共的威脅,這說法是太過天真了」為代表。
前面提到的許多支持蔡博藝參選學生會長的資格的論點,說實在的,滿容易讓人感到模糊困惑的,就拿「大學自治與校園民主應高於意識形態之爭」或是所謂「對大學精神的信仰」、「學權」來說,那麼今天如果是一個主張廢除大學自治的台灣學生或是白人學生要來參選,那麼你是不是還要保障他的參選權益呢?當然不,一個民主體制當然不能允許其內部反民主的成員掌權,而是要盡一切努力教育其成員民主之必要,否則就是給納粹主義者、種族主義者等各色反民主主義者製造機會。蔡博藝是不是一個反民主主義者,這是每一個淡江大學學生在投票以前要問自己的問題,而不是他的中國籍身分。
當然,台灣目前施行的代議制民主(資產階級式民主,假民主)絕對還不夠民主,只要人民依然覺得四年一次的投票是足夠民主的,那麼透過與台灣政客與資本家利益勾結的中國資本家與政客們的確就能夠繼續洗腦真正付出血汗在生活的台灣勞動人民。敵人就在內部,那些反民主主義者就在台灣人民內部,財團、地主、資本家、政客們。
可惜這不是三月佔領立法院運動後竄起的社運人士妖西所看到的台灣民主所要努力的方向,反而是出於自身對於民主的不信任,反對蔡博藝參選學生會會長。這是一帖反民主的毒藥。歷史上的德國納粹主義者就是基於德國中產階級對於民主的不信任而順勢竄起掌權的,不只是猶太人遭到迫害,許多德國的基層勞動者的權益與其工會組織也被剝奪與禁止。面對中國與台灣政客資本家兩方的聯手剝削壓迫,台灣基層勞動人民不應認同妖西十足魅惑實則反民主的言論,而是要撥開國籍雲霧,以追求勞動人民能真正掌握決定自身生活事務的「真民主」而努力。
清大社會學研究所教授姚人多感嘆「獨派間的信任感,如雞蛋般脆弱」,但獨派間的信任感從來就不是也不應該是普羅大眾所關心的事情。從蔡博藝事件中,大眾看到的是獨派間對於蔡博藝事件所持的立場分歧,民主主義者與反民主主義者的區別,這進步與反動的分界線難得赤裸裸的攤開在大眾眼前,這是好事,不應該感嘆。因為普羅大眾藉由這些試金石也才會更加曉得,一個來自敵國的中國人可能同時也是個追求台灣民主發展的民主主義者,而一個高呼台灣獨立的台灣人可能同時也是個對台灣民主不信任的反民主主義者,這兩者之中的矛盾與啟示。
台灣人長期以來受到對岸中國政府的打壓,從過去硬的武力恫嚇,到現在軟的兩岸政商資本合流,使得多數台灣人對於中國政府甚至是中國人打從心底感到厭惡與排斥,台灣內部的民族主義呼聲隨之分貝加大,特別是在年輕一代之中猶多。這是可以也必須被理解的。但民族主義就像是身體的過敏反應,些許是健康的,過多則會反倒害了自己。
除了蔡博藝事件之外,其實像是來台就學的中國學生,是否可以加入像是前年底成立的台灣大學工會這類保障學生勞動權益的工會組織,以及是否享有台灣勞健保保障等在台就學權益,或是在台中國配偶的工作權等基本生活權益,都是考驗台灣人能不能區別「與己敵對的中國政府」與「受其統治之下的中國人」兩者的具體議題。
如果一個台灣民族主義者由於受到中國政府的強大威脅,進而敵視所有的中國人,那他就是被自身的民族主義給蒙蔽,他的民主主義最多也只能是「台灣人才能享有的民主」,「非台灣人」的民主權益都要給打折甚至剝奪(至於打幾折或是剝奪就看他的國籍與種族)。我們拒絕這種被民族主義踩在腳下的打折民主主義。
我們要民主主義高於民族主義,我們要每一個具體實踐民主主義的在台中國學生與中國配偶的就學與基本生活權益都受到保障。只要是生活在台灣這塊土地上的人們,不分國籍,不分種族,只要是民主主義者都應該享有同等的權利,並且都應該反對中國獨裁政權與對人民民主不信任的民族主義者。
Re: 福爾摩鯊會社Formoshock 成立大會
撇開洗腦企圖不說,很多時候,統媒對文化方面用心的程度遠遠超過本土媒體。
老包跟晏山農,都為此寫過文章表達痛心。但是一味挺蘇挺扁、有時明批謝暗損蔡的自由時報,似乎都不會在民進黨一次一次的慘敗中學到教訓,反而依然故我地「每日一蘇」,或放任以救扁為名四處放火的夫妻檔(陳昭姿+郭長豐)製造仇恨對立。
在這些鬥爭中,有多少人認得葉石濤、廖德政是誰?據說文訊月刊在國民黨文工會時代尚且以專題報導介紹台灣本土作家,自由時報文藝版跟副刊做過幾次這種新聞?八田與一可能還不至於陌生,立石鐵臣有這樣「幸運」?
老包在文章裡就一再力陳淺薄對台灣意識的傷害,而日前在凱道與學生互勉的史明也是文學愛好者(李敏勇「革命的教養」有提)。但很多號稱愛台灣的人都不認為文化重要,所以不論在經典、大眾或青少年文化,一直被統派主導。
別的不談,就說說青少年文化,一堆挺台灣的人一樣認為白襪、黑皮鞋、髮禁、集體處罰等都是團體秩序的必要之惡,還自以為是地批評年輕人太自由太安逸,年輕人選票自然被國民黨接收!
不少所謂的「台派」,尤其是年紀比較大的,儘管在政治立場上反對國民黨、反對中國,但他們待人處世的態度與生命哲學仍然是中國模式,例如民進黨或台派一些「大老」跟「大娘」面對年輕世代時的傲慢嘴臉。
當這些所謂的台派人士本質上仍然跟中國人沒兩樣時,又如何能期望他們開創新的台灣文化?他們根本搞不清楚台灣人跟中國人的差異在哪裡。
基本上「建國派」對他們最討厭的中國政權完全沒有顛覆的能力,因為兩者的意識形態相同--都是民族主義。
從這裡或許可以了解:為何一些為台獨基本教義派宣傳的媒體,背後的老闆竟然都是和中國有往來的商人。
兩岸天龍人最怕的其實是民主,因為那直接威脅到他們的利益。所以他們會非常高興,有骨子裡專制獨裁的激進獨派來搞臭台灣的民主運動。
拿「天龍八部」裡面的丐幫「淨衣派」與「污衣派」來舉例的話
拿「天龍八部」裡面的丐幫「淨衣派」與「污衣派」來舉例的話,現在還把「台獨、建國」掛在嘴裡、甚至擺在台灣所有內政問題甚至「民主」之上的人,多數是不愁吃穿、生活可以過的「淨衣派」:例如教授、學者、醫生、律師,或者是有子女供養晚年的老一輩台灣人。
他們根本無法體會(或不想體會):多數的台灣年輕人跟中年人,光是在生存與經濟問題上就有很多問題得去面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