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園企業化的改造工程:
從世新系所迫遷風波談起

就在即將開學的溽暑尾聲,世新大學校方突如其來地發佈「強制搬遷」要求,以「院歸院」的管理規劃為由,命目前位於世新管理學院大樓的社會發展研究所,同位於人文社會學院大樓的資訊管理系,進行系所辦公室及教師研究室的互換搬遷。這樣的空間安排,從8月20日社發所教職員生得知消息,到校方要求的9月3日搬遷完成期限,竟然只有短短兩週;而在校方作成這項決議的過程裡,包含社發所、資管系的教職員生等相關利害關係人,也都無法參與。就目前情況看來,這可說完全是由新任校長個人授意、研發長戮力辦理執行的一項業務,整個過程於是立即引發諸多教職員生的集體不滿和抗議。

世新社發所、台社中心與台社學會等空間上月臨時被世新校方下達限期搬遷通知。(<a href=

或許有人會說,這樣「院歸院」的空間安排到底有何不妥?但不論當我們以歷年系所搬遷的經驗來對照,或是以最低標的程序民主標準來檢驗,系所的搬遷和校園內的空間規劃,都不該是如此倉促、草率和獨斷。然而,這樣的形式作風,對於關心世新校務發展的教職員生們其實並不陌生,只要讓我們稍作回顧,同樣由校方單方面獨斷決議的情況,早就發生在今年(2014)3月份的《破報》、《立報》的事件上。兩份另類報刊隸屬於世新立報社底下,創刊迄今有20年之久,自詡為社會弱勢發聲,並一直作為世新校方引以為辦學特色,卻也是在這樣獨斷的情況底下,疑遭新任副董事長以「不堪虧損」為由,任意刪減預算,隨後在短短2周內就分別被迫停刊和改版。但是,就在校方喊窮的同時,檢視董事會支出預算,近六年來卻成長了將近200%,其中光交通費的編列甚至就高達350萬,也沒有人清楚錢這筆錢是如何被支用的。對照《破報》、《立報》今年度讓學校「虧損」的2百萬,我們不禁要問,到底誰才是真正導致了學校的「虧損」?

兩起事件中,我們都可以窺見一所大學朝向企業化經營的轉變:在市場利潤作為辦學的圭臬下,校方開始針對缺乏利潤空間的單位或系所,著手裁撤或予以改造,以降低成本投入,或使其更加配合市場需求。同時,這改造工程還包含了對批判意識的鎮壓,要抑制任何可能不符合這套教育私有化之利益和發展方向的異議生產。從《破報》的停刊、《立報》的改版,乃至於今日校方對社發所及其相關單位警告性意味濃厚的跋扈行徑,展現出來的不正是如此嗎?

對照往昔,世新曾在不同歷史時期開創出相對開明與進步的學術/習空間,比如在戒嚴時期時,它曾經作為受政治壓迫的異議知識份子的庇護空間,以及在全球範圍的右派政客、學者口徑一致地宣稱「別無出路」、「歷史終結」的資本全球化時期,仍創立了以「再造社會」為旨的社發所,並維持一定的自由、開明作風。今日世新的轉變,肯定引起了不少人喟嘆好景不再,然而,或許這反而應該成為一個契機,讓我們能夠更清楚地認識到,要讓這開明與進步的學術/習空間存續並發展,唯一可能的關鍵就在於勞資鬥爭的動態發展,讓我們透過團結校園內外不同身分別的教職員生們,一同為著屬於勞動人民的開明、進步的學術/習空間而奮鬥!

特約撰述: 
責任主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