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國際論壇】青春,花與傘?
──台、港青年運動社會性質分析

「社運公佈欄」是一個開放的平台,內容不代表苦勞網立場。任何社運議題相關行動/記者會/活動/講座採訪通知與新聞稿發佈,歡迎寄至 coolloud@gmail.com
2014/11/18

時間:2014年11月22日(週六),16h-18h 地點:半路咖啡(台北市羅斯福路三段269巷51弄9號)

今年三月,台灣爆發青年學生以集體行動攻佔立法院的事件,媒體以「太陽花運動」名之。九月,香港占中運動擴大,市民占據中環、金鐘、灣仔、銅鑼灣、旺角等地多條幹道,發動長期靜坐示威,媒體稱之為「雨傘革命」。

台、港先後爆發的巨大抗爭,同樣都以青年學生做為核心主體,因此在歷史視角上,常常有人將其與既往的青年運動來做比擬。譬如,民進黨前主席許信良在今年10月的「重現狂飆年代」論壇上指出:「現在和台灣七○年代具有相同的歷史意義,都要開啟一個新世代,太陽花運動帶動、影響未來一個世紀,狂飆年代即將重現。」王丹則將太陽花運動與1919年的「五四運動」相提並論。

當今的台、港社會與20世紀初的中國或1970年代的台灣當然已有巨大的差別,那麼,究竟是在什麼樣的社會情境之下產生了太陽花運動和雨傘革命?或者,台、港新世代的青年運動本身究竟具備什麼樣的社會性質?

活動日期: 
2014/11/22

臉書討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