憲政危機開啟憲改契機」記者會 呼籲政界響應憲改

「社運公佈欄」是一個開放的平台,內容不代表苦勞網立場。任何社運議題相關行動/記者會/活動/講座採訪通知與新聞稿發佈,歡迎寄至 coolloud@gmail.com
2014/12/04

今日(12月4日)下午臺灣守護民主平台在台大校友會館召開記者會,以「憲政危機開啟憲改契機」為題,分析當前民主政治問題背後的憲政結構病徵,解說憲改的必要進程與重點,呼籲朝野各界政治領袖響應推動憲政改革,將台灣民主導向發展正軌。

守護民主平台監事顏厥安開場表示,九合一選舉國民黨潰敗後,馬總統辭掉黨主席,退出黨務,卻又任命毛治國擔任行政院長,連國民黨立委的支持度都不高,只是更凸顯現行憲政體制的荒謬,意即剛剛才在大選中潰敗,被民意拋棄的總統,竟然可以繼續任命民意基礎更差的行政院長;那麼未來的決策機制如何進行,恐將更「黑箱化」。現行憲政體制下總統可以、也必須決策,擁有「決策權」,但是都丟給行政院執行,由行政院向立法院負責,是標準的「有權無責」。若總統與國會多數是「同一黨」時狀況更糟,因為整個行政體系實質上是可以「不甩」國會,也就是不甩民意,一意孤行。

民主平台理事、台大法律系陳昭如教授則強調兩個重點:第一,在2005年生效的最後一次修憲,定下了極高的修憲門檻,宣告這部憲法再次進入冷凍期;當前台灣的憲政危機不能再等,憲法需要解凍(修憲),而且是必須在2016年就進行修憲公投,現在則要趕快退冰。第二,退冰的過程不能沒有草根民主的參與,民間團體已經在推動的公民憲政會議草根論壇,就是希望讓公民社會參與憲改討論,即從草案出爐前就有參與,而非只參與最後公投。

中研院法律所助研究員蘇彥圖則強調,要想解決憲政危機,則具有憲政重要性的法律都應一併思考,不會只靠修憲法文本,是要靠更多的體制改革來達到憲改的目標,例如選罷法、公投法等,這些都是公民社會普遍認知有問題的制度。而且,憲政改革不可能只靠一個政黨,各政黨要一起推動憲改,例如當前立法院的修憲草案中,已有藍綠立委皆有支持的下修投票門檻至18歲的修憲提案。此外,最重要應該修改的,當然就是未來的修憲門檻。

台大國家發展所教授劉靜怡說明,為什麼現在此刻到2016是一個最好的修憲時機,因為我們這個國家有憲法經驗以來,從來沒有這麼好的時機。王金平可以促成共識,而是要促成、和解在徹底憲改的共識底下,推動修憲委員會,這是他與國民黨的機會,他自己要抓住。劉再次呼籲各黨的政治人物,歷史已經在這邊等著你們了,現在是你們要不要把自己放在推動台灣憲改的歷史位置上!

--

被「暫時擱置」的民主
顏厥安(台大法律系教授)

台灣歷年來規模最大的地方選舉,國民黨遭逢嚴重潰敗,引發國民黨主席馬英九的辭職以及行政院長江宜樺的內閣總辭。甚至有人主張馬英九與吳敦義都應該辭去總統與副總統的職位。

目前雖暫時確定由吳敦義擔任代理黨主席,預備明年一正式改選;並由毛治國接手組閣。但是前者意味著國民黨黨內鬥爭暗潮洶湧;由已經徹底失去民意信任的馬英九總統,任命毫無民意基礎的毛治國組閣,連國民黨立委的支持度都不高,等於是正式把行政院「看守化」。未來真正的「決策者」是誰,決策機制如何進行,將更晦暗不明、更「黑箱化」。

其實台灣的「憲政危機」從來就沒有消失或解決,如果去年(2013)的九月政爭是「憲政惡鬥」,今年的318運動,造成「憲政癱瘓」,那目前的狀態,可說已經進入「憲政神隱」,未來十幾個月,可能都是「看守政府」。

一九九七年修憲後,許多論者說,當總統與國會多數不同黨時,會「換軌」變成內閣制。但是阿扁總統任內八年,從來沒發生過換軌。又說,總統與國會多數同一政黨時,會是總統制,政局安定,可順利推動政務。然而馬總統目前在任六年多,國會都是國民黨穩定多數,政局卻是越來越不安定,導致目前幾乎一事無成。

現在的體制,總統可以也必須「決策」,擁有「決策權」,但是都丟給行政院執行,由行政院向立法院負責,是標準的「有權無責」。閣揆又不需要國會同意,整個「內閣」其實都是「外閣」,不但外於國會,也因此而在「民意」之外。總統與國會多數是「同一黨」時,狀況其實更糟,因為整個行政體系實質上是可以「不甩」國會,也就是不甩民意,一意孤行。總統想利用「黨主席」(黨機器、提名權)來控制「黨籍立委」。現在馬總統辭掉黨主席,退出黨務,卻又任命民意信任度極低的毛治國擔任行政院長,只會更凸顯現行憲政體制的荒謬。也就是:剛剛才在大選中潰敗,被民意拋棄的總統,卻竟然可以繼續任命民意基礎更差的行政院長。
台灣的民主政治,已經被「暫時擱置」!

建議標籤: 

臉書討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