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關於土地問題爭議的困局,實與當下台灣社會的支配性論述背後的社會價值與政治理念密切相關,同時也源於我們對自身歷史梳理的匱乏。例如檢討現行都更制度不能不面對土地增值主要歸於私而非公的問題,而這與台灣戰後土地改革和都市計劃體制的歷史形成過程密切相關;關於農村土地徵收的問題亦如是,今日農地的私有產權之確立實源於當年的土改,只是國府當時以農地農用政策來衛護小農家園。現在社會運動者以保衛私有產權論述來反對土地徵收,然而在農地已開放自由買賣的環境下,實難抵競逐土地增值利益的動力。同時,土地增值利益的分配與利用必然高度不均,但是這議題卻未能得到相對等的重視與討論。
我們在此時來重新探討戰後初期的農村土地改革,不單是要還原歷史史實,釐清當時國府進行土改的動機、背景、條件、過程與成果,更是要超越當今這支配性論述,超越短期性與政權立場的相關考量,試圖把這議題與歷史事件重新擺放回實存的歷史脈絡來理解與衡量。因為這所牽涉的是,在西方挑戰下,後進國家試圖進行現代化,從傳統地主佃農制度的農業社會轉型到現代工業社會的大工程,並涉及既有文化、價值、政治、經濟與社會結構的重大轉變。在台灣早已高度工業化之今日,我們應有餘裕來對此重新進行反省。而如本專題所呈現,當今這支配性論述其實有礙於台灣社會重新認識與界定問題,尋求發展討論的前景,因此亟需對其做出檢討,並釐清相關的社會價值、理念與論述。
這個專題與座談會便是希望以歷史視野與現實連結的角度,重新探討台灣戰後農村土地改革及其後續對於台灣政治社會發展的廣泛影響,試圖超越當今為政治運動服務、忽略真實問題的台灣社會的支配性論述,並設法將土地改革置於近代中國的國、共對於現代中國革命領導權競爭的脈絡,及後進國家進行「現代化」的改造工程架構下來進行理解與討論。同時,我們所企圖挑戰的不僅是關於台灣戰後土地改革的主流論述,也希望對長期以來架接與奠基在土改或其他議題之上的主流歷史意識與敘事模式,打開反思與討論的破口。
我們在這場專題論文發表與座談會上,將邀請來自不同場域的專家與社會實踐者,從不同歷史視野、現實介入與研究基礎的多元觀照,對於本專題的主軸與涉及的相關問題進行回應與討論,希望能藉由此次專題發表與座談會的舉辦,連帶擴展延伸出實質性的論辯及更多相應研究,協助我們重新梳理與理解自身的發展歷史,並尋求開展探討當前土地制度與空間規劃政策發展方向的論辯空間。
會議時間:104 年 5 月30 日(週六)下午13:30~18:00
會議地點:中央研究院人文社會科學研究中心第一會議室(台北市南港區研究院路二段 128 號)
主辦單位:中央研究院人文社會科學研究中心東亞經貿發展研究計畫
協辦單位:世新大學台灣社會研究國際中心、台灣社會研究季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