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航旗下洗滌工 怒嗆華潔低薪血汗

2015/05/19
苦勞網記者

「年賺5千萬、底薪沒2萬!」「公司賺飽、工人過勞!」中華航空台北分公司昨日(5/18)上午聚集50多位憤怒的工人,他們是華航集團旗下華潔公司的員工,專門清洗華航集團員工制服及飛機各類布巾品。華潔洗滌工會控訴公司開廠16年讓員工持續低薪,去年(2014)公司稅後淨利超過五千萬元時,華潔本勞底薪平均仍僅有18,600元,新進員工底薪約17,500元,更有三分之一的員工底薪未達基本工資,而工會試圖與公司協商,公司卻刻意將業務外包,甚至揚言資遣員工。

工人們上演行動劇,清洗過毛巾流出工人的血汗,卻成為資方獲利後的杯中紅酒。(攝影:宋小海)

華潔工人與日前曾上街爭取權益的華航空服員與機師,一樣面臨長期過勞的處境,然而由於華潔工人底薪過低,平均每月加班時數超過80小時,才能維持養家活口所需。

「站出來之後或許我可能會沒有工作,但我知道我不能退縮。」在華潔工作6年吳姓員工泣訴,公司規定每天早上8點開始工作,卻要求員工在6點45分報到,這段時間卻未計算工資,而她還曾持續加班到隔日凌晨近6點,騎車回家途中不小心睡著,更有許多同事乾脆打地鋪睡在公司。一位來自印尼的馬姓員工也哽咽表示,她與先生共同在華潔工作11年,但底薪實在太低,如果沒有加班根本無法照顧家庭。工人們在華航門口上演行動劇,清洗過的毛巾流出工人的血汗,卻成為資方獲利後的杯中紅酒。

「我們要加薪,不是不加班。」華潔洗滌工會理事長沈振雄說,華潔是華航底下的血汗工廠,不顧130多位員工生計,一味只想將獲利上繳華航,日前勞資協商過程中,因為工會握有「加班同意權」,資方竟在今年5月開始將業務外包,更恐嚇要資遣員工。工會認為,問題在於底薪過低,如果薪水較高員工就不用加那麼多班,因此工會訴求每位員工底薪應調高1萬元,同時要求資方應承諾不再使用派遣外包人力。

桃園市產業總工會理事長莊福凱痛批,華航持有華潔過半股份,卻無視旗下華潔血汗工廠的事實,政府日前既然提倡「加薪四法」,就更應要求華航、華潔與工人協商。華潔洗滌工會顧問毛振飛指出,華潔廠內工人有許多外籍配偶、原住民女性等社會弱勢,長期忍受資方給予加班費低於《勞基法》標準,華航是國家投資的公司,同時由交通部管轄,卻把工人踩在腳底下,因此未來不排除向交通部等政府機關持續抗爭,討回工人應有薪資及加班費。

華潔洗滌薪資明細表

華潔工會回應指出,基層作業員的薪資結構,分成「職位薪」、「職效薪」、「交通津貼」和「全勤獎金」四項,工會強調員工過低的「底薪」,是指「職效薪」和「職位薪」的加總。圖為新進員工(員工號及姓名經特別處理)的薪資表,「職效」與「職效」薪資仍未達1萬9千元 。(圖:華潔工會提供)

底薪、加班費定義  勞資大不同

華潔公司昨日稍後以書面聲明對外表示,公司成立17年,前12年虧損,近5年開始為員工加薪,加薪幅度2%,考績差加薪600元,考績好可加薪1,500元;新進本國勞工「底薪」都有20,273元,符合《勞基法》,公司曾主動邀請工會於4月底進行勞資會議及協商團體協約,但工會未同意出席進行實質討論;桃園市政府勞動局已在5月25日安排舉行調解會,會以最大誠意和工會溝通。

華潔工會回應指出,以基層作業員的薪資結構為例,可分成「職位薪」、「職效薪」、「交通津貼」和「全勤獎金」四項,工會強調員工過低的「底薪」,是指「職效薪」和「職位薪」的加總,而資方又違法未以「全薪」計算加班費,沒有將「全勤獎金」及其他津貼等納入。

華潔工會秘書林莊周解釋,去年5月前,資方只以「職效薪」和「職位薪」來計算加班費、年終獎金及調薪的基數,至今加班費計算仍未列入「全勤獎金」,但現在公司對外說法,又指全部的獎金和津貼列為「底薪」。

華潔工會批評資方提出「成立17年,前12年虧損」的說法,是混淆社會大眾視聽,因為華潔工人除了2008年金融海嘯以外,每年都能為公司賺進營業利潤,公司因為投資或貸款,而導致沒有稅後淨利,這是公司經營策略的問題,公司卻反過來將責任轉嫁到工人身上。

華潔工會指出,公司對外指責工會不願協商,聲稱4月底曾邀請工會談,但工會未同意出席進行實質討論,但工會成立3年以來,公司從未正面回應工會訴求,4月底公司的邀約是假協商之名,威逼工會讓出「加班和女性夜間工作的同意權」,工會決定透過調解機制,爭取對等協商機會,也希望華潔公司在25日的調解會拿出誠意,同意工會加薪的訴求。

2000~2013年華潔營利與稅後淨利示意圖。(圖:華潔工會提供)

工人們並上演行動劇,清洗過毛巾流出工人的血汗,卻成為資方獲利後的杯中紅酒。(攝影:宋小海)

工人泣訴在廠內的血汗生活(攝影:宋小海)

華潔工人赴華航台北分公司外抗議。(攝影:宋小海)

建議標籤: 
責任主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