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停止貨貿談判,抗議馬習會遊行」

「社運公佈欄」是一個開放的平台,內容不代表苦勞網立場。任何社運議題相關行動/記者會/活動/講座採訪通知與新聞稿發佈,歡迎寄至 coolloud@gmail.com
2015/11/06
資料來源: 


遊行路線:

集合時間:11月7日(週六)下午兩點
集合地點:經濟部(台北市中正區福州接15號)
遊行終點:凱達格蘭大道(下午四點半到六點演講)。

 

遊行路線:福州街、南昌路、南海路、泉州街、寧波西街、羅斯福路、中山北路、凱達格蘭大道

抗議停留地點
經濟部停留三十分鐘
國貿局停留二十五分鐘
農委會停留二十五分鐘

*********

為了抗議馬習會並要求停止貨貿談判,經濟民主連合等318運動參與團體共同發起:1107「停止貨貿談判,抗議馬習會遊行」。


我們呼籲民眾一起站出來,反對圖利財團、罔顧農民勞工生計,危害食品安全、欠缺民主參與、忽視分配正義的貨貿談判。並抗議支持度9.2的馬英九總統,在「一個中國」前提下,未經民主授權,與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進行「馬習會」,傷害台灣人民決定自己未來的權利。

我們並邀請,認同我們訴求的政黨加入遊行。並公開邀請台聯、綠黨、社會民主黨、時代力量、自由台灣黨、樹黨、親民黨、民主進步黨推派代表參與周六傍晚在凱道舉行的「貨貿及馬習會之政黨論壇」。

 

遊行意象:

請參與民眾攜帶鍋碗瓢盆沿路敲打,象徵貨貿談判將開放兩千多項中國農工產品進口,影響人民生計,而為求通關速度減少海關邊境檢驗,以中國檢驗證明或切結書代替,將衝擊食品安全,人民要向政府抗議。請攜帶「One Taiwan, One China」手舉牌(可參考朱立倫版),象徵人民不同意馬習會在「一個中國」、「九二共識」的前提下進行。

 

遊行背景與訴求:
去年馬政府強渡服貿,引發318佔領立法院運動,各團體於410發表共同聲明,強烈要求馬政府在兩岸協議監督機制完備、立法完成前,不得再與中國洽談或簽署任何協議。但是今年十月夏張會(陸委會主委夏立言與中國國台辦主任張志軍)卻達成「今年底前完成貨貿談判」的結論,甚至在兩天前總統府宣布「馬習會」後,陸委會更和經濟部長一同唱合:「期待馬習會將有助貨貿談判在今年底完成」。

台灣與中國簽署貨貿協議後,原本禁止進口的830項中國農產品、1400多項工業產品將大舉進攻台灣市場。經濟部主導的貨貿談判,不僅談判過程欠缺資訊揭露與民主參與機制,利害關係人與社會大眾無法獲得足夠資訊,參與公共決策;談判方向更是犧牲農民與勞工權益,成就石化、面板、汽車業十大財團在中國的利益;而欠缺分配正義與社會團結措施,更無法化解少數贏者圈與多數人民的對立。

而遊行當天在「一個中國」前提下,未經民主授權所舉行的「馬習會」,長期不僅將改變「台灣不屬於中國」的現狀,更是國共兩黨企圖以所謂「常態機制」,剝奪台灣人民經由民主程序決定自己未來的權利。
此次遊行的七項訴求為:
(一)抗議馬習會,(二)停止貨貿談判,(三)食安檢驗不可退,(四)農民權益不可讓,(五)勞工生計不可賣,(六)沒有參與式民主,就沒有經貿談判,(七)沒有社會團結,就沒有貿易協定。

 

遊行活動:
(一)經濟部前:
演講,向經濟部、農委會、國貿局官員遞交抗議書及質問。
(二)國貿局(教師會館)前:
演講,行動劇「十大財團敷面膜,賤踏受害產業」,要傳達馬政府推動的貨貿談判,是犧牲食品、鋼鐵、紡織、電器電纜、玻璃、陶瓷、橡膠、傳統產業等民生工業勞工權益,追求石化、面板、汽車業十大財團在中國的利益。
(三)農委會前:
演講,互動遊戲「餵農委會吃餅」,要傳達貨貿談判要開放972項中國農產品及農產加工品進口,減少海關邊境檢驗、承認中國檢驗證明,將衝擊農民生計與食品安全。
(四)凱達格蘭大道:
演講,「貨貿及馬習會之政黨論壇」,主辦單位回應馬習會。

 

「十大財團敷面膜,賤踏受害產業」行動劇:
貨貿談判中,台灣得利的產業主要是石化、面板、汽車業。這些產業是由台灣十大家族財團(王永慶、李謀偉、吳濂松/吳亦圭、辜濂松/辜仲瑩、許文龍、郭台銘、李焜達、林蔚山、焦庭標/焦佑麟 、嚴凱泰家族)所經營。這十大財團所經營的產業輸出,佔對中出口的1/4,一旦貨貿談成,這十大財團將成首要得利者;然而,在貨貿中受損的產業,卻是就業人口眾多的農民、傳統產業、中小企業與基層民生工業。
當經民連與各界質疑馬政府圖利大財團時,馬英九竟指示經濟部「將面膜列入貨貿協商範圍內」,作為掩飾點綴。在國際貿易局前,將進行「十大財團敷面膜,賤踏受害產業」的行動劇,諷刺政府不思如何達成分配正義與社會團結,而是企圖用面膜等象徵性產品,來粉飾犧牲基層農民和勞工,圖利大財團的事實。

 

「餵農委會吃餅」互動遊戲:
不開放中國農產品,但開放中國農產加工品進口?雖然經濟部貨貿官網聲稱:「針對影響糧食安全及農民利益之重要農產品,繼續維持管制」,而農委會陳保基主委日前在立法院表示,目前管制禁止中國進口的八三○項農產品不會開放。但根據國貿局網站資料,我國輸出入貨品分類表第一章至第二十四章的農產品,共有九七二項禁止中國貨進口,與陳保基主委說明的八三○項差了一四二項;差異原因即在九七二項產品中,除了屬第一章到第十四章的動物產品、植物產品(狹義農產品)外,尚有第十五章至第二十四章的動植物油脂與調製食品(廣義農產品),也就是以狹義農產品為原料的農產加工品。

馬政府顯然在玩弄「狹義農產品」重點維持管制,「農產加工調製食品」全面開放中國貨進口的障眼法。以屏東生產的紅豆為例,農委會保證不會讓中國紅豆到臺灣,和屏東紅豆競爭、進到消費者的胃;但是如果是中國紅豆餡,就不在保證範圍了。難道紅豆餡進到肚子,跟紅豆進到肚子有那麼大的不同嗎?屏東紅豆主要的銷路就是加工成紅豆餡等加工品,方便應用在各種食品。

在農委會前,舉行的「餵陳保基吃餅」的互動遊戲。歡迎參與遊行的民眾,來對陳保基的大嘴巴投入中國加工食品;諷刺農委會的保證,只是馬政府罔顧農民生計、忽視食品安全的障眼法。

 

發起團體:
經濟民主連合、台灣守護民主平台、台灣人權促進會、台灣教授協會、台灣勞工陣線、台灣農村陣線、主婦聯盟環境保護基金會、地球公民基金會、台灣少年權益與福利促進聯盟、台灣原住民族部落行動聯盟、黑色島國青年陣線、民主鬥陣、島國前進、臺左維新、永社、婦女新知基金會、人本教育基金會、人權公約施行監督聯盟、文化元年基金會、華人民主書院

活動日期: 
2015/11/07
建議標籤: 

臉書討論

回應

美豬進口與台灣經濟的創造性破壞
2015-10-05 美麗島電子報 梁文傑

這些年,很多人都為台灣的未來感到焦慮,很多人也認知到,除非台灣歷經一場熊彼得所說的「創造性的破壞」(constructive destruction),否則經濟發展曲線只會不斷往下修正。然而一談到要破壞什麼,大家就四目相對無所適從。
比方說,我們都知道廣設大學是造成當前大學學歷貶值、大學畢業生薪資水平停滯以及勞動市場供需失衡的主要原因,但一談到要讓不適合的大學退場,馬上就遇到阻力;我們都知道年金制度的改革刻不容緩,但一碰到要具體刪減哪些族群的超高所得替代率,馬上就有人誓死反對;我們都知道不合理的環評制度經常讓國內產業面臨無地蓋廠、無處投資的窘境,但我們不但無法重新檢討法規,對具體個案更只能放任產業自生自滅;我們也都知道讓少數釘子戶阻擋都更進行是不對的,但一遇到有一兩個人誓死抗爭,我們又都寧願原地踏步。
最近在台美貿易會談中再次被提及的美豬進口議題,又是一例。美豬進口一向是個「執政黨贊同,在野黨反對」的問題。它表面上是美豬是否含「萊克多巴胺」的食安議題,實質上則是台灣豬農為阻擋美豬進口而選擇性地與在野黨合作的問題。
2007年,民進黨執政下的衛生署本來就要公告萊克多巴胺的殘留標準,甚至已通報WTO食品衛生檢驗與動植物檢疫措施委員會(SPS),台灣即將開放使用萊克多巴胺,但當時正在選總統的馬英九選擇跳出來力挺豬農,並指示責成中央政策會執行長曾永權全力支援豬農的蛋洗衛生署行動。在國民黨和豬農協會聯手,民進黨擋不住壓力的情況之下,衛生署原擬開放瘦肉精的政策不了了之。氣得美國貿易代表署發出聲明說:「此等行動也損害了台灣作為一個有責任感的貿易夥伴的可信度,讓我們在未來簽定擴大和加強雙邊經貿關係的協議時更加困難」。
到了2012年,輪到馬英九政府想開放有萊克多巴胺的美豬和美牛進口,但這時換成豬農協會與民進黨聯手反對。後來聯合國食品法典委員會(Codex)通過10ppb殘留的國際標準,馬英九又採取「美牛進口,美豬不進口」的策略,於是含有萊克多巴胺的美豬至今不得進口,但含有萊克多巴胺的美牛台灣人早已吃得不亦樂乎。
時移勢易,今年的台美貿易談判又把美豬問題搬上䒷面。兩黨都知道台灣如果要和美國談TPP或BIA(雙邊投資協定),「牛豬分離」是不可能再維持下去的政策,但兩黨也都知道這個問題在選舉年的敏感性。民進黨主席蔡英文在6月份訪美時曾密訪美國貿易代表署,但被問到是否談及美豬問題時,民進黨的回答則是「不回應美方沒有授權的事」。經濟部次長卓士昭曾在今年7月份公開指出「雖然美豬不好吃,有騷味,但加入TPP一定要開放美豬」,但到了正式談判時,他又強調「豬牛分離政策是政府目前的既定方針」。經濟部長鄧振中則進一步表示,已經向美方表達,現在不是處理這個問題的時候,經濟部目前還是以「不同意」以及「不會處理」的態度進行。
顯然,不管是國民黨或民進黨,對美豬進口都有說不出口的苦衷。而到了明年民進黨執政之後,我們可以預見國民黨會再次站到豬農那邊,強力阻止美豬進口。
台灣要打破對中國經濟過於依賴的現況,又要藉進一步自由化為經濟成長打開活路,加入美國主導的TPP是最佳途徑。但TPP強調要成為「高品質」的自由貿易協定,追求貨品貿易高度自由化,甚至標榜「無排除項目」降至零關稅。台灣若真要加入,必將要對各產業做出重大結構性的調整。光是在農業項目,由於我國仍有高達71%農產品仍有關稅,平均關稅16%,加入TPP後恐面臨進一步削減農產品關稅及放寬配額等非關稅措施。美豬只是農業中的一個議題,但這個議題竟讓台灣內部爭吵了將近十年之久。
台灣已成為人人都可以成為「否決者」 (veto player)的社會。當集體利益碰上個體利益時,個體總是可以阻擋集體先行,政府效能和治理能力低落到極點。蔡英文將要接下的正是這樣一個社會,如果連她也不能主導一個「創造性破壞」的方向,八年後的台灣將只剩破壞而沒有創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