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海岸最大開發棕櫚案環差過關
環團怒批新政府失職釀骨牌效應

2016/06/30
苦勞網記者

面積高達26公頃、共計有550間房間的「杉原棕櫚濱海渡假村案」,歷經十多年、7次環境差異分析審查,昨日(6/29)過半環評委員同意有條件通過此案環差,也讓棕櫚案成為民進黨政府上台後第一個通過的東海岸大型爭議開發案。地球公民基金會等環保團體、地方居民昨日除了在環評會上表達異議,但仍未擋下棕櫚案環差通過,今日(6/30)再度召開記者會,痛批環保署等政府相關單位失職,致使東海岸淪陷。

昨日環評委員同意有條件通過棕櫚案環差,也讓棕櫚案成為民進黨政府上台後第一個通過的東海岸大型爭議開發案。(攝影:宋小海)

棕櫚案於今年(2016)5月6日二度排入環評大會,也因前案審理時間過長,無法審查,當時環保署裁定留待新政府再審。昨日環評會議原訂主席為環保署長李應元,臨時改由副署長詹順貴代理,而李應元約在下午四點半進入會議室接手主席,最後現場17位環評委員當中,有10位委員同意通過此案環差分析報告,但開發單位應於7月7日補件送至下次環評委員會補充報告。

地球公民基金會等團體今日召開記者會批評,認為雖然昨日馬拉松式的會議進行了四小時之久,但其中《原住民族基本法》、《海岸管理法》、觀光總量管制等重大爭議仍未解決,而新政府上任後,首次東海岸開發案審查就通過,「令人難以接受」。聲援團體認為,當地其實就有許多觀光產業就業機會,而許多民眾卻不知其訊息,把希望完全放在飯店上,是「放任新自由主義讓財團進行大型開發,更限縮了在地小型經濟行為的可能」。基金會研究員黃靖庭則指出:「此次通過將造成保護區中存在大型開發案,對海岸的影響甚鉅,且未來恐造成骨牌效應,東海岸將岌岌可危。」

「我們要問環評委員,這個開發案可以通過的關鍵是什麼?爭議都解決了嗎?我們非常非常強烈質疑新政府的環保署及環評委員。」反反反行動聯盟成員郭靜雯表示,棕櫚案是26公頃開發案,建築本體1公頃,是美麗灣的四至五倍大,如此大的量體就在美麗灣對面的山坡上,歷年環差、環評審查仍留有許多爭議,「從昨天到現在,沒有一個人相信新政府上台後第一個月,第一次審查台東海岸最大開發案,竟然就這樣過了!」

郭靜雯表示,民間針對水資源、地質敏感、海洋調查等提出許多意見,而此開發地點有可能位於《海岸管理法》中的「重要海岸景觀區」和「海岸二級保護區」草圖預定地,也與觀光局提出的「都蘭地區觀光永續發展報告」內容相抵觸,調查更未依《原基法》第21條取得部落同意。

「從過去到現在,我們會發現《原基法》第21條形同具文。」立法委員高潞・以用也指出,這次環評會是檢驗新政府如何看原住民土地,但結果令人難過,而「部落知情同意權」長期遭受各行政機關忽視,棕櫚案完全沒有與都蘭、加路蘭等部落溝通,更遑論同意;在昨日審查會議中,部落族人對此表達嚴正抗議,但環保署並未將此爭議納入考量,原住民族委員會在場也未替部落族人把關,這樣違背《原基法》的環評會決議應被撤銷。

東海岸山海共生工作室召集人蘇雅婷質疑,民進黨政府並未整合相關主管機關,也沒有以上位的政策環評及國土計畫高位審視,「民進黨,你是歷史的罪人,因為今天東海岸的破口、東海岸環境的崩壞,就在你手上。」

地球公民基金會顧問蔡中岳批評,東海岸許多大型開發案,多半都是十年前通過環評,但今日仍在環境差異分析機制中苟延殘喘,而先前民間提出過海洋調查技術規範等質疑,在現有環差機制卻不需要被遵守。蔡中岳強調,更因為環評已過,致使環差沒有「不予開發」的選項,但這些十年前通過的案子,早已不適用今日環境規範再開發,卻沒有可以退場的機制,因此他認為《環評法》及環差機制的修正,將是極度根本而核心的問題。

民間團體代表昨天仍在環評會上持續表達對棕櫚案的異議。(攝影:宋小海)

環保署副署長詹順貴昨日臨時主持會議,最後署長李應元接手主持,通過棕櫚案環差。(攝影:宋小海)

責任主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