呼籲設立年金天花板
社民黨組「進步軍公教聯盟」

2016/09/22
苦勞網記者

社會民主黨今天(9/22)上午召開記者會,偕同三名退休教師出席宣告組成「進步軍公教聯盟」,呼籲推動公平的年金改革。政策委員會召集人范雲表示,年金改革應設置基礎年金,而職業年金部分則應加上給付上限的天花板,避免軍公教群體被汙名化,成為反改革代名詞。

社民黨偕退休教師組成「進步軍公教聯盟」,支持年金改革。(攝影:王顥中)

國家年金改革會議今天下午召開第13場,會議自6月啟動以來,以「全國公務人員協會」理事長李來希為主的公教人員代表,被其他部分民間團體視為「反改革」,曾數度在會上爆發口角衝突;本月初近12萬公教人員參與的抗議年金改革,更是引發注目。鑑此,社民黨今日組成「進步軍公教聯盟」,范雲強調,許多軍公教人員也都支持年金改革,呼籲更多人站出來響應。

范雲重申社民黨提出的年金改革主張,認為應分為三層年金制:第一層是「基礎年金」,由國家直接給付、不分職業皆能獲得符合最低生活費標準的保障,用稅收方式保障每個人不掉到貧窮線下;而現有的不同職業別的「職業年金」,上限設定所得替代率六成;至於想要更高額年金的人,則應自行加入私人保險。「基礎要有地板、職業要有天花板」,范雲強調,這樣才能符合社會與世代正義,讓台灣的年金制度以及退休老年生活維持保障。

同時是年改會委員的台灣少年權益與福利促進聯盟秘書長葉大華指出,台灣因為制度分立的職業年金設計,導致退休所得的貧富差距甚大,在目前超過65歲領取年金的300萬老年人口中,其中有46%每月只領到三、四千元的國民年金;有26%是農民,領7,856元的農保;而20%是勞工,平均領1.6萬,三種人平均下來領不超過一萬,相對軍公教或特殊族群如退休政務人員、退休法官、檢察官,平均月退休金可高達五至七萬以上。

葉大華認為,訂定天花板的原因是因為過去太多混亂制度,不僅有經費分配的公平性問題,更讓某些人因制度得利而拿到過多退薪金,而盡繳稅義務的年輕人撐起另外比較優渥退休者的退休金,造成世代對立跟剝奪感,「這是制度設計的惡果」。

葉大華呼應社民黨的基礎年金主張,認為可按社民黨提出的稅收制,或者社會保險制,都各有利弊;至於職業年金定天花板,社民黨主張是所得替代率六成,葉大華則認為,可比照OECD國家的規定,定為國家受雇者平均經常性薪資的1.5倍,以台灣平均薪資39,000計算,乘以1.5倍約是5.5萬到6萬,換算回來也差不多是五到六成的所得替代率,「但這個公式好處是有客觀中立標準,不像不同職業別的年金換算基準不一致。」

今日出席記者會的三名教師,分別是明湖國小退休2年的教師傅淑麗、介壽國中退休18年的教師陳彩仁,以及成功高中退休18年的教師張禎賢,他們表示自己雖然是軍公教,但非常支持改革,強調會號召更多軍公教加入進步改革的陣營,希望社會大眾一起聲援,為公平正義的改革出一份力。

建議標籤: 
責任主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