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稿】以多元公共諮詢取代《日本核災後食品風險危害評估及管理及茨城、櫪木、千葉、群馬食品開放與否公聽/座談會》

「社運公佈欄」是一個開放的平台,內容不代表苦勞網立場。任何社運議題相關行動/記者會/活動/講座採訪通知與新聞稿發佈,歡迎寄至 coolloud@gmail.com
2016/12/29
資料來源: 

 

今年11月12日至14日,政府以三天時間舉辦10場公聽會,政策推動過於倉促,欠缺與民間溝通的誠意。行政部門在諮詢民間第三方主持人朱增宏之後,由朱執行長召集我們組成公民參與小組,協助政府設計準聽證形式的公聽會程序。

一、必須突破目前政治結構與局勢 撐出政策討論彈性與空間

今天召開這場記者會,是因為12/25(日)於新店所舉辦的新北/連江場公聽會(座談會),我們看到有相當規模的群眾動員,在現場不斷干擾會議的進行,也讓我們明白未來再依照目前的模式進行,面臨同樣的動員狀況,將導致未來兩場座談會失去討論空間,無法達到有效溝通的目的。

我們能同理這樣的干擾,許多是源自長期以來,民間社會對政府傳統辦理公聽會,多是行禮如儀走完程序後,又維持其既有政策方向的不信任。而在這個議題更直接的是社會對台日EPA談判相關進度與內容的質疑,以及無法信任政府在食安把關的能力。對此,公民參與小組認為政府應誠實面對與深刻檢討,回應社會的焦慮,重建社會的信任。公民參與小組必須承認,原先規劃的討論形式低估了緊繃政治動員下的社會衝突,沿用原方式舉辦,難以讓各方充分表達意見、聚焦討論。

類似的衝突不會只有在日本整體食品輸台管制問題上出現,未來可能還有如美豬、基改等食品管制風險議題的挑戰。全球經貿下的食品安全與科技風險問題,其複雜度已超越傳統部門分工能夠處理的範疇,政府若繼續用專斷單向的決策模式、粗糙的溝通方式,將無助於問題的解決,而使爭議越演越烈。因此我們嘗試藉由公聽會的設計,擴大政府與民間在這個議題上雙向交流的政策討論空間。但舉辦完新北/連江場,公民參與小組檢討原本規劃模式,在目前的社會氛圍中難有理性且聚焦的討論空間,更遑論達到預期的溝通效果。

盤點這一個月來的過程,公民參與小組協助民間與政府互相了解彼此的問題和擔憂,也要求政府反省過去風險政策溝通上程序的不足,以及政府跨部門溝通的效率問題。在協助爭點釐清、資料彙整、主持會議的過程中,即使仍未成熟,公民參與小組認為有初步開啟「政府跨部會合作、學習正面面對民間提問與質疑」的可能性。

另,為讓正式公聽會過程能更聚焦,公民參與小組也說服行政院食安辦,在每一場會議透過線上網路youtube直播與即時文字播報,於12月1日先行召開的「預備會議」、21日「科學與技術議題相關爭點交流座談會」,由公民參與小組協助主持,蒐集可實際對應至權責部會的上百項提問,整理成六大類、五十幾項爭點,督促政府進行資訊提供與回應,並在科學技術座談會釐清部分爭點、新北/連江場座談會後取得四點結論。

二、必須放慢速度 持續多元討論模式 改變既有公聽困境

從過去幾場的討論累積,以及會議目的應是促進社會良善溝通而非強化對立的共識。立法院衞環委員會基於監督政府立場所要求的10埸公聽會,與公民參與小組所要推動的公共討論模式並不相同。擴大公共參與不只有公聽會模式,可以是很多元公民參與小組認為應以降低社會衝突為前提,思考與設計更多元的公共討論模式,持續舉辦能深化社會各界對此議題的對話、討論。至於應以何種方式進行?我們認為,在程序面上,應在既有的決策中納入「社會溝通」的制度,透過獨立專業的第三方協助,確保程序公正、公開與透明以避免政府球員兼裁判,並運用目前已經發展出來的機制平台,包含公共政策網路參與平台(join.gov.tw)、各種「公民科技」使用、焦點團體討論、公民審議會議等,將不同利害關係人引進適當的機制與既有的行政程序,持續釐清爭點,進行聚焦對話。因為運用不同的參與模式,才可能兼顧且尊重不同社群理性及感性等層面表達的多元方式。最後,則是要能獲得政府的實質回應,調整原訂政策的規劃方向、架構邏輯與施行細節。

在此議題的實質面上,我們建議政府應持續完備相關研究與調查,如實、正面回應民間在爭點上的質問,至少包括:強化管理的規劃、完整的風險評估報告、對赴日檢測更進一步規劃評估、從本土風險視角檢視日本17縣的監測原始資料、快篩與分級的規劃執行、邊境查驗與檢驗SOP等。幾場會議的討論已直指政府缺乏整體風險評估規劃,更缺乏風險社會性的考量,相關能力建置已刻不容緩。

最後,公民參與小組肯定這段期間政府願意跨出新的溝通嘗試,也感謝歷次會議中民眾與團體的參與,才有初步的爭點釐清與意見收集。但我們也認為目前的結果離民間的期待,以及降低社會衝突的目標上,仍有相當大的距離。我們呼籲政府必須在這個議題上持續檢討、採用多元參與模式與實質回應,並且在未來形成、規劃所有政策的前端,就納入公共諮詢、公民參與的機制來型塑政策內容。

臉書討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