伊朗:挑戰三個美國所謂的「事實」

歷史教師
譯者: 
苦勞網特約編輯

【編按】川普上台後,1月27日頒布了暫時禁止七個穆斯林國家入境美國的行政命令,其中也包含伊朗,作為回應,伊朗表示也將禁止美國國籍者入境伊朗,1月29日伊朗稱是防禦計畫一環的飛彈試射行為,則引來美方回應「將伊朗列入觀察名單」。本文翻譯至Common Dreams的這篇文章,整理了幾個基本的事實,回顧美國與伊朗在歷史中的互動關係,以及美國實際上在中東地區的區域政治中扮演什麼角色,或許正如伊朗最高領袖阿里·哈梅內伊所說,歐巴馬是帶給伊朗強大破壞的始作俑者,而川普則是「為我們揭開美國真面目」的人。

國家安全顧問麥可‧弗林(Michael T. Flynn)表示:「川普政府將不再容忍伊朗對我們利益的威脅。無視伊朗對美國和全球社群充滿敵意跟挑釁行動的日子已經結束了。」(圖片來源:Fox News)

美國最近將伊朗放入觀察名單中。國家安全顧問麥可‧弗林(Michael T. Flynn)表示:「川普政府將不再容忍伊朗對我們利益的威脅。無視伊朗對美國和全球社群充滿敵意跟挑釁行動的日子已經結束了。」

這種敵對伊斯蘭共和國(Islamic Republic)1的危險說法,有賴於美國媒體和公眾接受了一再重複被提起的三個「事實」,並以此合理化美國的侵略。美國所散佈的這些「事實」應當受質疑,雖然這些「事實」被重複傳誦超過了赫胥黎的62,400次2。它們起源於伊朗是擴張主義者,美國採取理性行動,而伊斯蘭共和國是邪惡的虛幻想像。

美國已故的國防部長羅伯特‧麥克納馬拉(Robert McNamara)的經典案例,讓美國官員認識到他們需要長期掌握「事實」。麥克納馬拉在1968年從美國政府離職,他保留了他從工作中學到的教訓。在他1995年出版的回憶錄中,他紀錄了11個教訓。雖然它們全部都跟今日有關,但其中一個特別跟當前美國的心態有關。這種心態設計了將近20年持續不斷的戰爭,以及現在預告將和伊朗發生的衝突。

「我們的判斷,」麥克納馬拉說。「什麼是其他人或其他國家的最大利益,應該被放到國際性的論壇上進行討論。神並沒有給予我們權力將每個國家塑造成我們所選擇的形象。」

如果美國希望透過和伊朗的外交工作以避免戰爭,對於這些美國所提的事實上,就必須考慮麥克納馬拉的說法。

「事實」一:伊朗是擴張主義者

雖然經常被描述為擴張主義者,但實際上伊朗自從16世紀的薩法維帝國(Safavid Empire)之後就沒有再對外擴張其版圖。但這並沒有阻止歷任美國總統將伊朗虛構成危險的擴張主義國家。

美國總統布希將伊朗歸類為「邪惡軸心」(Axis of Evil)之一。而歐巴馬總統則是威脅如果伊朗違反2015年的核子協議,美國可能採取任何行動。這些都是很明顯的例子,顯示了美國採取積極反制伊朗擴張的行動。然而現任總統川普更將緊張程度提昇,他說:「伊朗正在玩火」而「他們並不感激歐巴馬總統過去對他們的寬大仁慈。這不是我的作風!」

這類的說法可能讓美國公眾相信問題的根源是伊朗1979年的革命,而不是因為美國支持殘暴的巴列維王朝統治者禮薩‧沙阿(Reza Shah)。但對於許多生長在伊朗的人來說,這種說法不過是戰爭前的威脅。

「事實」二:美國是理性的,而伊朗是極端份子

「極端份子」這個詞經常被拿來形容伊朗的立場。這個不常被認真分析的詞彙,被認為著有著極度反美和不文明的性質。當美國媒體和行政官員指稱那些難民,那些來自於美國所造成的、不穩定中東國家的難民將滲透和破壞西方文明時,這種說法具有更多的象徵意義。相當程度上斷言伊朗的目的是要破壞區域的穩定。然而應該是美國,而不是伊朗要對這場危機負責。

這些說法來自於伊朗支持真主黨(Hezbollah)的事實。真主黨是美國國務院表列,同時也是在黎巴嫩經營最成功的恐怖組織,他們甚至在議會內有議員席次。另一方面,美國支持以色列、埃及和沙烏地阿拉伯卻能夠被毫無批評地接受,同時在美國的媒體上也不會被標記為「極端」。儘管簡單地檢視這三個美國盟國在恐怖主義人權紀錄違反國際法方面的表現,都能得到可觀的「極端主義」證據。

甚至,如果有人將美國自2001年起發動的「反恐戰爭」(war on terror)中,生命及財產的損失加總起來,也將會得到一個關於「極端的」美國政策的有力案例。

對抗這一現實所需要的「雙重標準」或「同時持有兩個相互牴觸的信念,並一併接受他們」的能力,證明了美國媒體和教育制度在「製造共識」方面的成功。

「事實」三:伊朗是中東的邪惡化身

美國政府和媒體懷疑並指稱伊朗將干涉其鄰國伊拉克或阿富汗的事務。

即便美國保留了自己「重塑」整個區域的權利,這些說法也不是在諷刺。事實上,被美國軍隊三面包圍(伊拉克、阿富汗和波斯灣)的伊朗可能會感受到美國打算使用武力而不是外交手段的威脅。這樣的狀況很少被認為是伊斯蘭共和國進一步探索其國家利益和追求生存的方法。

此外,作為自以色列之後,中東地區第二個民主國家。伊朗和美國所結盟的埃及、沙烏地阿拉伯相比,反而更接近美國的自治模式。而身為什葉派穆斯林(Shiite Muslims),伊朗是遜尼派(Sunni)團體的對頭,例如ISIS和蓋達組織(Al-Qaeda)。然而,伊朗是邪惡化身的想法,卻阻礙了任何外交對話和戰略合作。 

挑戰這些事實

期待美國政府和媒體一夜之間改變並挑戰這些「事實」的想法太不切實際。它們緊密地鑲嵌在我們的教育系統,編織成我們的歷史敘事,並且以巧妙的方式流傳。然後日復一日地提醒我們,並滲透進我們的新聞報導和娛樂產品當中。

然而,我們可以試著啟動對話,以挑戰這三個「事實」。如果我們開始這樣的討論,可能會迫使美國的政策制定者捫心自問美國對伊朗的外交政策會導致和平還是戰爭。這將重新檢視我們如何看待和討論伊朗、我們自己、還有我們盟友的真相。

  • 1. 泛指以伊斯蘭教為國教,並奉行伊斯蘭律法,並採取共和制的國家。目前全球有五個伊斯蘭共和國,分別是伊朗、巴基斯坦、阿富汗、茅利塔尼亞跟甘比亞。
  • 2.  阿道斯‧赫胥黎(Aldous Huxley)所著的經典反烏托邦小說《美麗新世界》(Brave New World)中,操作睡眠學習的主角伯納德主張,一種說法只要不斷重複被灌輸,62,400次之後就成了真理。
特約撰述: 
建議標籤: 
責任主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