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聯合國氣候公約第21次締約國大會達成〈巴黎協定〉,將取代2020年到期的〈京都議定書〉,成為下一份全球多邊氣候協定。然而,市場化的減碳排與能源政策,依舊視經濟發展優先於氣候變遷危機,問題有增無減。剛上任的美國總統川普,選前即宣稱氣候暖化是假議題,希望美國退出〈巴黎協定〉,上任隨即要求美國環境保護署凍結相關資助,並簽署行政命令建立輸油管線(Dakota Access Pipeline),以創造就業機會為名,大搞石化資本主義發展。霧霾則是中國主要的污染問題之一,2015年柴靜的《穹頂之下》受到廣泛的關注,北京自2014年到2016年陸續關停四大燃煤熱電廠,習近平在G20上宣稱要於2021年減鋼1.5噸、減煤5億噸,但實際成效如何呢?民間與相關產業的工人如何看待這個問題?在台灣,紫爆幾乎成為常態,PM2.5潛勢當量有一半以上來自工業,麥寮六輕更是中南部主要境內空氣污染源之一,近期綠色公民行動聯盟揭露,環保署與六輕總說排放未超標,但實際上去年就出現2萬5千筆超標記錄,當中超過262個違法事件,卻無任何開罰記錄,台塑甚至可以事後將偵測到的大量超標數據,以「污染源暫停運轉」註記。矛盾的是,台塑是當地人主要的工作機會來源,並資助不少公共服務與設施所需經費。
新自由主義的各種矛盾持續加劇,以經濟增長為主要目標的資本主義,仍持續掠奪石化燃料進行積累、污染環境,關注環境正義的澳洲學者James Goodman精確地指出,氣候變遷等生態環境問題與資本主義發展的危機並非兩件事,環境危機本身就是內在於資本主義矛盾之中,當自然與資本的矛盾加劇且無可回復時,解決環境危機就需要從矛盾之中,整體思考抵抗資本主義發展的策略。台灣的環境運動與左翼勞工運動,該如何思考資本主義與環境生態危機之間的關係?如何面對經濟發展所帶來的工作機會,與生存、健康、環境永續之間的張力?如何思考台灣南北在發展與污染之間的不均等狀態?如何使台灣的地方產業與農村可以永續發展?此次台社論壇與新國際、苦勞網的重新思考社會主義論壇合辦,邀請環境與工運組織者共思出路,歡迎各界參與!
【時間】2017年3月31日(五)下午6:30-9:40
【地點】紫藤廬(106台北市大安區新生南路三段16巷1號)
【主持人】鍾秀梅(國立成功大學台灣文學系)
【引言人】
- 陳柏謙(台灣高等教育工會) :「生態與資本主義(危機)的辯證關係:對James Goodman論點的在地聯想」
- 林深靖(新國際) :「從政治生態學看台灣環境議題之侷限」
【與談人】
- 洪申翰(綠色公民行動聯盟)
- 吳松霖(自從六輕來了)
- 陳淑綸(台北市產業總工會)
(除引言及與談來賓,本次論壇同時邀請了相關運動團體及陳光興、丘延亮等老師參與綜合討論與回應。)
【主辦單位】台灣社會研究學會、苦勞網、新國際
【協辦單位】台灣社會研究季刊、紫藤廬
【備註】本論壇無需報名,可直接入場,但由於場地限制,最多僅可容納45人,請參與者提早入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