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會後稿】孩子最大的恐懼:性別平等教育做得不夠好!

「社運公佈欄」是一個開放的平台,內容不代表苦勞網立場。任何社運議題相關行動/記者會/活動/講座採訪通知與新聞稿發佈,歡迎寄至 coolloud@gmail.com
2017/05/12
資料來源: 

 

日期/時間:2017年5月12日(五)上午9:45

地點:立法院群賢樓門口(台北中山南路和濟南路交叉口)

有孩子因為多元性別特質,在學校長期受霸凌;有孩子因為選擇自己認同的裝扮,被記過處罰;有孩子因為喜歡同性別的人,遭受嘲笑辱罵;有孩子因為身材豐滿或瘦弱,被貼上有歧視意味的標籤;有孩子因為無法啟口的性困惑,而選擇自傷。

性別平等教育是九年一貫課程的重大議題,在學校推動已有將近20年的時間;《性別平等教育法》是性平教育的法源依據,各級教育機關依法行政也已有13年的時間。為什麼還無法讓校園內的霸凌與歧視減少發生?我們必須承認,主要原因是性別平等教育還不夠落實。家長最憂慮的是,還有孩子的生命不被肯認、仍有孩子在學校受到歧視霸凌、有孩子在遇到性別問題時找不到可以分享、求助的人。這些現象在在顯示,性別平等教育做得還不夠。

事實上,就在性別平等教育亟需更積極落實此際,校園性別平等教育的處境卻不斷惡化中:教材不斷被污衊抹黑、學生的學習機會不斷被限縮、教師的專業不斷被質疑。從2010年至今,性別平等教育一直被部分人士誤解和窄化成性教育、曲解成性解放,隨之而來的恐慌,遮蔽了許多人對性平教育的認知。

過去幾年,在各種社群媒體(如LINE)都可頻繁看到質疑性別平等教育的訊息。過去幾個月,許多縣市的議會可看到議員偕同「家長/特定宗教團體」,質詢「將不當教材退出校園」,要求「以四維八德品格教育取代性別平等教育」。過去幾天,台北市教育局長表示教育局會下令將不當教材退校園,府級性別平等教育委員會增加5席家長席次。

「性別平等教育教材」是反性平教育者新一波的攻擊目標。從2011年真愛聯盟到2017年的媽媽盟,都極力批判不符合守貞意識型態、一夫一妻意識型態、異性戀意識型態的補充教材或是教案,並以移花接木、斷章取義的方式進行渲染,最典型的例子就是真愛聯盟的「性教慾」影片。

但是,什麼是「不當教材」呢?在宣稱某些教材「不適當」之前,必然要以「檢核指標」進行檢視,蒐集、分析資料,然後才能得到如此的結論。從2006年到2013年,教育部共進行4個教科書檢核指標或評鑑規準的研究案,發展出性別平等教育教材檢核指標。教育局長、議員、「家長/特定宗教團體」,拿得出「不當教材」的證據和數據嗎?

我們要提醒各地方教育局處首長,各版教科書內容都經過一定程序的審查通過,若使用後有任何不妥,也需經由一定程序修正,而非在幾名議員與某些家長、特定宗教團體的要求下,任意要求出版社做修改、刪除。

再者,九年一貫課程要求重大議題採融入教學的方式進行,換句話說,性別平等教育根本沒有教科書,目前適合各級學校的性傾向、性別認同、反性別歧視等教材,屬於教案、教師手冊或教學參考資料的範疇,教師必須融會貫通後,適當融入教學。別說要「性平教材退出校園」,教師能在課堂上運用的相關資源根本還太少!教育部研發的多元性別教材還太少!提升教師性別平等意識的相關課程還太少!

對於目前流傳關於性別平等教育的不實訊息,我們要求教育部要主動積極、有效地進行澄清。如果持續消極不管、甚至討好配合,我們家長很擔心,受傷害最深的,是多元性別孩子的校園處境和受教權,是受到性別傷害的孩子走投無路,是位居主流的學生失去學習實質平等的機會。

多元的存在必須讓孩子從小就了解接受,這樣才能讓少數免於被歧視霸凌,而多數也不致在遇到少數的朋友時不知如何以對。在一個多元文化的社會,教師、學生與家長可能會因個人信仰或文化觀念,而對多元性別有不同看法或衝突,但政府必須本著教育的目的,積極實現固守人權和社會正義的義務,而不是只有消極空泛的「尊重」口號。

《性別平等教育法》的可貴之處,在於它是國家重視性別平等的宣示,從教育著手,強化大眾與學校內的性別平等意識提升,協助打造性別平等的社會。保障每個孩子在學校的安全是國家的責任,是學校教育必須提供的。

讓我們在「事實」的基礎上好好地看現在的教材,好好面對學生的真實經驗,檢視社會是否給予每個人自在生存的空間。我們家長深切期盼,讓我們透過務實地討論,創造社會所缺少的進步動力!

我們絕對不能忘記性別平等教育的初衷,是「以學生為中心」、「以受教權為中心」、「以培養學生性別平等的公民素養為中心」,而非「以家長/特定宗教為中心」!捍衛性別平等教育,教育主管機關責無旁貸!

 

我們訴求:

1.     性別平等教育是包含多元性別的教育,而不是排除多元性別的教育。教育部和縣市教育局應依照《性別平等教育法》,積極推動「以學生為中心」的性別平等教育。

2.     性別平等教育教材不容隨意被貼上「不當」的標籤。教育主管機關應依「性別平等教育檢視指標」進行研究,蒐集證據,方能判定教材的適當性。

3.     目前流傳的性別平等教育訊息充斥著移花接木、斷章取義、污衊抹黑的現象。教育部應主動積極澄清錯誤訊息,並提供課程協助家長提升性別平等意識。

4.     目前適合在各級學校的性傾向、性別認同、反性別歧視等教材實在太少。教育部應積極研發適合各級學校之多元性別教育教材。

5.     「尊重多元性別、破除偏見、消除性別歧視、促進實質平等」是性別平等教育,也是品德教育。教育主管機關推動任何教育,都應具性別平等精神,才符合性別主流化的要求。

 

 

建議標籤: 

臉書討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