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稿】羞於啟齒的文化禁忌?就讓兒少節目來教吧!

「社運公佈欄」是一個開放的平台,內容不代表苦勞網立場。任何社運議題相關行動/記者會/活動/講座採訪通知與新聞稿發佈,歡迎寄至 coolloud@gmail.com
2017/07/06

慕尼黑國際兒少影展主席暨教育學者瑪雅歌慈博士在台舉辦全國教師培力工作坊,7月5日假國家教育研究院與來自全國各地的中小學教師代表、學生代表、兒少節目製作人代表共100多人,共同觀賞在慕尼黑獲獎的8部重要教育相關影片。大會特地安排了台灣重要的兒少節目導演王小棣,以及長期觀察媒體現象的學者陳炳宏教授、關注兒少教育的辛靜婷教授與會對談。其中,瑪雅博士透過影片提及歐陸的性教育態度與策略,更引發與會學員的熱烈討論。

工作坊中播放了去年曾在網路上瘋傳一時的挪威性教育節目「青春期」,這部影片引人矚目或非議之處,在於製作單位是以真人的身體講解男女的性徵,主持人醫學博士琳妮揚斯露用活潑平實的口吻介紹孩子邁向成年的旅程,包括胸部與陰莖的發育、骨骼和毛髮的生長、汗腺發達與青春痘、月經與精液、性慾的產生,自慰和性交…等等,挑戰了老師們向來羞於啟齒的教學單元。

受到傳統文化的制約,相較於歐洲的作法,國內對於性教育相對顯得保守許多。而根據兒福聯盟去年所發布的「台灣兒少性教育知識調查報告」,發現我國孩童的性教育存在四大警訊:第一,家長不願觸碰,高達四分之一(26%)的家庭從未與孩童談論過性相關的知識,有近七成(67.6%)家長從未和孩子討論過性行為議題。第二,老師刻意避談,有近三成(29.6%)的孩子表示曾碰過老師刻意跳開某些性知識議題不談。第三,超前進度的性知識,有54%及70.2%的國小五、六年級生表示自己了解有效的避孕方式,讓人擔心孩子『無師自通』的性知識是否正確?第四,情感議題待加強,調查發現有超過三成的孩子不清楚表達情感相關議題,包括如何向對方傾訴自己的感情,或是處理失戀情緒等。

主持論壇的瑪雅歌慈博士以德國兒少節目為例,說明他們的兒少節目會以科學理性、輕鬆開放的態度,和青少年觀眾們討論日常禁忌,就連龜頭、包皮該如何清洗、保養,都會成為節目主題。節目透過許多任誰看了都能會心一笑的橋段,以幽默化解尷尬,使孩子們藉由兒少節目,懂得許多老師或父母親可能都說不出口的青春期相關知識。當然除了難以啟齒的性教育之外,論壇中也引介國外兒少節目如何透過電視教導學生快樂學習營養、法律、數學等知識,以及如何面對人生的重大難題。

建議標籤: 

臉書討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