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勞工影展】《高教犧牲品──消失的永達師生》
被「教育部」強制消失的永達師生

2017/10/28
苦勞網特約記者

2017勞工影展中有一部頗為貼近時事的紀錄片《高教犧牲品──消失的永達師生》,是公民行動影音紀錄資料庫的作品,本片在WeReport調查報導公眾委製平台上募款,獲得32人贊助65,000元資金,完成《高教犧牲品,消失的永達師生》專題報導,包含五篇文章、大事記整理,以及本紀錄片,內容盡可能的梳理永達技術學院自2008年起教職員薪水違法調降,到2013年欠薪,以及最後2014年停辦後的經過。

永達技術學院,前身為永達工專,1967年創立於屏東縣麟洛鄉,是南部學子報考五專工科的前三志願,也是無數台灣工業人才的搖籃,其後在1998年改制為技術學院,學生人數逼近萬人,直到2014年宣布停辦。

《高教犧牲品──消失的永達師生》劇照。(2017勞工影展提供)

教職員被強制扣薪到欠薪

2008年永達技術學院以預算案包裹減薪案的方式,在未充分與教職員溝通之下片面違法減薪近四成,期間許多教職員抗議也都不被理睬,到後來甚至是欠薪不發,教職員上法院訴訟卻又遭教育部惡意打壓,在教育部函示下屬意切割適用本薪與加給,導致只要不動到本薪,加給部分可以任意縮減調整,造成在一審教職員敗訴。

在教育部的眼中,永達技術學院片面減薪是合法的行為,導致在永達宣布停辦後的欠薪爭議當中完全無視教職員的訴求,認為「永達跟教師之間沒有欠薪問題」,認定那是「停辦前的減薪動作,跟欠薪不同」,教育部惡例一開,恐怕各級私校都會朝著本俸不變、苛扣加給的方向前進。

永達的老師在失業之後,多數無法找到另一份穩定的教職工作,僅有兩成能繼續做教師,且此份教師工作還都是兼任教師,與過去的專任保障天差地遠,許多教師被迫提早退休,回歸吃老本的生活,教育部兩手一攤,認為轉職與教育部無關,教育部無需承擔這些教師們的失業問題。

教育部對於教師是無情無義的,具有教師身分的時候會說用《教師法》來保障權益,但關廠失業後失去《教師法》保障資格,就被教育部所忽視,教育部所看不見的是這些教師的勞動者身分,才是扣薪、欠薪背後的要素,而非僅是縮緊加給這個層次的問題。

永遠消失的永達學生

學生在一間大專院校就讀,本該在四年後畢業,順利的進入職場工作,但本紀錄片中永達的學生,卻因為永達校方自行宣布關閉,讓這群學生被迫要轉校到遙遠的地方就讀,且轉入學門與原本學系的不符合,更造成在補修課程上的課業壓力,距離與學分讓學校無故被「倒閉」的永達學生,只能成為「流浪學生」,被迫在新學校「適應、學習」。然而,教育部卻認為學生認識新環境也是不錯的機會,甚至認定轉校說不定有益於原本住在新學校附近的學生,本片中呈現的教育部面貌,盡顯官員倨傲的嘴臉。

由於距離和學分的問題,原先在屏東就近就學的學生在教育部無法妥善轉置的情況下僅能輟學,甚至有些學生連預繳的學費都無法拿回,而教育部不但漠視學生受教權,也不願對永達董事會做任何處置,顯示在永達關廠案裡,教育部僅在意退場私校的董事會利益。

高教大限?轉移公產變私產

在屏東能念的大專院校不多,是台灣高教資源分布不均的表現,而關閉一所偏鄉的大專院校,卻又符合多數人眼中「該倒閉」的印象,總認為學生招收不足即該關閉,但所謂「高教大限」並未來得如此快速,反倒是教育部的「滅校計畫」來得更快。在教育部早期規劃的退場方案中,就喊出要將大專院校從160所縮減到100所,即需要精簡掉60所,完全是以減少數字的目標來推動,而非考量實際的需求來進行調適,這導致多數「關廠」的大專院校,根本不是遇到財務困頓、經營無能要求教育部接管,而是董事會自行要求關閉,希望教育部同意,卻又不同意讓教育部接管,目的是將公共資產轉移進入私人董事會的口袋。

永達技術學院宣布關閉,但永達董事會卻仍然存在,原本該提出的三年轉型計畫無限期延長,教育部仍放任董事會名下約10億以上的資產,年年外流到私人口袋,而更荒謬的是永達董事會提出的社福轉型計畫,教育部居然認真的在與地方政府討論土地地目的轉移,好讓永達董事會能夠「轉型成功」,卻無視永達教職員在停辦前的欠薪問題,更沒想過強制永達董事會交出違法苛扣的薪資,還給這些失業的教職員工。

高教轉型的未來該考慮接管私校董事會

本片的最後,高教工會提出教育部應該考量去整頓私校董事會,因為他們掌握了教職員及師生的生殺大權,卻又不必與師生共進退,私校關閉後,董事會仍能獨立存在,甚至將公共捐資興學的資金以及學生繳納的學雜費挪為己用,操辦各種投資項目、社會企業,名目上關閉學校,實際上卻讓董事會持續獲利。

私人興學開辦教育事業本為提供公共教育服務造福人群,如今這些私校董事會的二代、三代們,心中所想的卻是積累在校產中的資金,想著祖上捐資興學的錢能不能再回到「自家口袋」。而教育部也順應著私校董事會,把教育當成一種商品看待,想著60所大專院校「退場」之後可以讓2,000多億的資金流入董事會,看能否藉此資金來「活化」高教產業,致使教育的公共性蕩然無存。

高教轉型議題牽涉複雜法令條文,本片卻能提供一條清晰的理路,讓人看見教育部在背後所操作的一切,是放任私校董事會專權,撇清政府的接管責任,讓學生、教師都被迫流浪,最終只想著要在短時間內進行一種「滅校的教育改革」,完成自行設定的精簡目標,不顧其中遭罪的師生。

本次勞工影展的選片,讓原本在大眾視野之外的永達案,能夠藉著影展的推廣,在大螢幕上播放,也使得高等教育中的「退場」議題被更多人看見。可預見的是,若教育部不改變當前的高教政策,未來被消失的大專院校將不僅僅是永達一所,這波「關廠潮」將逐漸蔓延到各個學校,到時,恐怕你我曾就讀的學校,無論是否有盈餘,都會想順著教育部的退場政策,朝著自行關閉學校的方向前進。

對私校董事會而言,變賣校產比起經營學校來得好賺,當大專院校紛紛以「創新轉型」之名驅逐教授和學生,把教育的公共事業變成私人的產業,這將會是慘烈的高等教育危機。

2017勞工影展 完整片單

高教犧牲品──消失的永達師生》(The Collapse of Higher Education)
台灣 / 2016 / HDCAM / Colour / 46min /護
場次:

  • 10月28日(六) 18:15 光點華山電影館(映後座談)
建議標籤: 
事件分類: 
責任主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