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GO:好人做善事,會不會犯錯?
讀《NGO與顏色革命》

2017/12/16
苦勞網特約記者

被子彈染紅的二十世紀,在中美建交與蘇聯瓦解等重大歷史事件之中結束。雖然和平仍未普遍降臨,但多數人們確實享受了一段還算平靜的歲月。不過,冷戰終結不只是由各國政府所促成,在國際、區域、民族國家與地方等不同的層次,還有不同的力量持續拉扯。而我們所認知的和平,就是建立在這種微妙的動態平衡之上。

後冷戰的和平,來自於不分意識形態的民族國家的相互制衡。而國際間的跨國非政府組織(International Non-Governmental Organizations,INGOs)、區域內的區域整合組織,以及地方上的國際組織秘書處、分部與地方的小規模組織,也在一定程度上維繫了動態的和平。

全球治理下的非政府組織角色

這些由各國政府組成、政府或黨派外圍的組織,或是外於政府的境外非政府組織,透過與政府合作,在一定程度上擔負起政府的職責——治理(governance)。也因此,這個時代被聯合國視為「全球治理」(global governance)的時代,其特色在於「多重行動者(multi-actor)的參與」:聯合國全球治理委員會(CGG)曾指出,除了各國政府之外,「非政府組織、公民運動、跨國公司與全球資本市場」也都是當代重要的決策參與者和政策施行者。

雖然聯合國隱約承認了非政府組織與政府的密切關聯,但非政府組織卻還是尷尬地自居於「非政府」的名義之下。在反政府與新自由主義思潮瀰漫的時代裡,與「政府部門」扯上關係,就會被視為陰謀論或者萬惡淵藪;相對於此,「非政府」或「非營利」則具有純粹善意的、屬於全體人民的印象。這種「做善事不求回報」的積極形象,讓我們難以提出最關鍵的問題:到底這些在第三世界做的「好事」對誰有利?短期內對個別弱勢者或弱勢群體的好事,會不會在長期上來看是傷害整個社會的壞事?

自由主義陣營內部雖對「國際援助」問題仍有爭論,但存在侷限。股神巴菲特之子彼得‧巴菲特(圖右)提出的「慈善殖民主義」(Philanthropic Colonialism),或許是最具代表性的批評。不過對彼得‧巴菲特來說,呼喚真正純粹的人道主義不必打破資本主義世界體系,這正是革命左翼對自由主義者最大的批評——「改良主義的侷限」。(來源:Observer)

有鑑於此,印度發展學者艾倫·希拉瓦斯特瓦(Arun Shrivastava)所編著的《NGO與顏色革命》(Helping or Hurting)一書裡,長期關注國際非政府組織與後進國家發展的學者們,試圖闡述對「全球治理」與非政府組織更具批判性的觀點。

舉例來說,本書作者之一、俄羅斯學者安德魯‧考瑞博克(Andrew Korybko),他對這些國際組織與國際援助重新定位,將它們命名為「由政府組織的非政府組織」(Government-organized NGOs,GONGOs)。這樣直白的稱呼,讓我們得以將非政府組織的行動算到政府部門的治理之中,看穿「非政府」清新形象帶來的遮蔽效果。

除此之外,本書作者們從資金來源、人事安排、與政府部門或海外軍隊的合作關係、在援助地的所作所為等角度展開廣泛而仔細的考察,他們嚴厲批判國際非政府組織實際上是戰爭的打手,也是阻礙後進國發展的元兇。一言以蔽之,本書掀開了良心善行背後的政治經濟結構;並指出不論這些非政府組織是否帶著良善的信念,或第一線工作人員是否採取了主觀上善意的救援行動,因為它們與既有國際政治勢力糾纏不清的關係,這種善意必定別有用意。

非「政府」組織與政府的合作關係

除了站出立場外,本書更提供大量具體的例子,輔助我們判斷非政府組織的行動到底為誰服務。美國政治作家韋恩‧麥德森(Wayne Madsen)描繪了八零年代到2000年間,美國國際開發總署(USAID)和美國中央情報局(CIA)的相互支援與掩護,以及美國國防部的「白手套」——救災與人道援助醫學中心(CDHAM,如今改制為健康科學統一服務大學的全球健康行動中心,CGHE)——與宗教慈善組織(知名的例子如世界展望會)在援助與行動上的合作關係(這些合作對象都直白地記載在CDHAM出版的《給非政府組織的戰略指導》中)。麥德森指出,CDHAM真正的目的在於「鼓吹建立民主機制和市場經濟」,「人道主義救援」只是過程中的副產品而已。

在本書之外,紐約州立大學社會學學者詹姆士‧佩特拉斯(James Petras)對冷戰期間中美洲非政府組織的歷史研究,則補充了拉丁美洲發生的狀況。他認為在新自由主義力量(例如跨國公司)造成國家經濟崩盤後,正是因為非政府組織和反共的西方強權、以及由歐美主導的世界銀行高度協作,以社會服務取代國家福利體制,用境外金援取代政府公共支出,才讓後進國無法完善基礎建設、無法培養國家所需的專業人才。佩特拉斯的研究試圖證明:持續擴張的非營利組織正是破壞後進國家發展的西方打手。

號稱「世界第一大非營利組織」的孟加拉鄉村促進委員會(BRAC)僱用超過10萬員工、會員更超過1,100萬人,被衛報稱之為「平行國度」、「第二政府」。BRAC即是這類「擴張性非營利組織」在本書中的實際案例。圖中為前殼牌石油公司財務高階主管、BRAC創辦人法茲雷・阿貝德。(來源:BRAC-USA)

同樣親身參與過國際非政府組織,曾經擔任國際特赦組織美國分會(AI-USA)董事的伊利諾大學國際法學者法蘭西斯‧波義耳(Francis A. Boyle),長期致力於批判猶太復國主義與以色列的他,在本書中指出:因為董事會和捐助者的親以傾向、與以色列和英國的金流關係,導致國際特赦組織總部和美國分會對五零年代以來以色列的屠殺和軍事行動無所作為,根本就是「帝國主義的工具」。

波義耳說:「國際特赦組織背後的首要動力不是人權而是政治,其次是宣傳,再次是金錢,然後是增加成員,接下來是內部勢力爭鬥。再接下來,才是對人權問題的真正關心。」這番來自長期人權工作者的第一手觀察,顯得特別具有說服力。雖然波義耳承認國際特赦組織中存在著「基層工作的好人」,但因為組織高層是「由帝國菁英組成的不斷自我延續的小圈子」,間接支持著英美和以色列的政策,這讓基層人員「忙於一些沒有意義的事,直到耗掉他們對人權事業的熱情」。

1982年,在美國支持之下,以色列侵入黎巴嫩南部,試圖剿滅轉移到此處的巴解組織軍隊,歷史上稱之為「黎巴嫩戰爭」。在過程中,以色列國防軍甚至指使黎巴嫩長槍黨發動薩布拉-夏蒂拉難民營大屠殺。該次戰爭造成了黎巴嫩約兩萬人民傷亡。而國際特赦組織拒絕對此慘案發聲。(來源:美聯社)

是威權遺緒還是適度管理?後進國家INGO法的兩難

今年(2017)一月,《境外非政府組織境內活動管理法》在中國正式生效,根據端傳媒調查,該法案主要受到非政府組織負責人和學者「管轄單位不清」、「未定義『政治活動』」的質疑;該法案同時限制這些組織「不得在境內募資」,雖然多數境外非政府組織主要收取國外資金,但這也讓靠著境內募資壯大的國內非政府組織,成為境外非政府組織的最大競爭者。

非營利組織的持續膨脹與金流不受監管、來源不明,這是各國的普遍狀況。在其他開發中國家,對境外(勢力)代理人(foreign agent)類似的法律管制早已進行,中國並不特別;可能更令人驚訝的是,歐美等「自由國家」對非政府組織的管制,實際上比這些開發中的「後威權國家」更為嚴苛。歐洲的非政府組織工作者勞倫特·王(Laurent Wang)也指出,他認為該次的法案只是為了讓對INGO的管理有合理的法源依據。他也強調,中國並未將接受外國資助的非政府組織列為境外勢力代理人,同時也沒有限制利用外國資金的上限與可以從事的活動範圍,而上述這些條件都在美國對非政府組織的法令箝制範圍。

這也正是俄國政治評論家德米特里·拜奇(Dmitry Babich)的主要論點:他在本書中回應了多種對俄羅斯《境外代理人法》(Russian Foreign Agent Law)的誤解(多半來自西方媒體的宣傳),並強調美國的《境外代理人登記法案》(FARA)對境外非政府組織的管制更加嚴格。

依據美國國內稅收法501(c)(3)條款,美國政府為「宗教、教育、慈善、科學、文學、公共安全測試、促進業餘體育競爭和防止虐待兒童或動物」等七個類型的慈善或宗教組織提供免稅待遇,但條件是不得在美國國內參與選舉活動或進行政治遊說。雖然美國法規上對「政治行動團體」、「政治遊說與行動」的定義相較中國的規範清楚,但也因此對非營利組織的限制更為嚴苛。本書也提到,FARA這套法規也是美國過去用來解散巴勒斯坦解放組織(PLO)在美辦公室、以及清查支持北愛爾蘭共和軍(IRA)的北愛爾蘭援助委員會(NORAID)的秘密武器。

根據過往的「新興民主化國家」經驗,以及近來北非和阿拉伯世界的顏色革命,本書總結認為,後進國家多數人民的不幸,幾乎可以說是西方國家一手包辦的結果。西方國家所謂的「民主化」其實是有計畫的「殖民地化」:先培植政治或軍事強人發動政變,由跨國公司與境外資本聯手促成經濟崩潰,緊接著是西方國家在軍事(各國駐外軍隊、軍事同盟)和經濟(華盛頓共識的代行者——世界銀行或國際貨幣基金)上的介入,最後非政府組織才伸出「援手」,幫資本家與軍隊「擦屁股」。借用台灣學者何春蕤的比喻,後進國家的非政府組織是「資本主義全球化的開路車,也是收尾的垃圾車」。在這層意義上,境外非政府組織只是帶著西方文明使命的「次級合夥人」,更挑明地說:它們就是帝國主義勢力的「隨軍人員」。

台灣非政府組織的在地經驗

本書批評的對象是境外非政府組織,而在中美交鋒的國際格局中,香港、台灣作為冷戰的反共最前線,與意圖前進中國的境外非政府組織,更是有著千絲萬縷的關係。例如近日將亞洲總部設置在台北的無國界記者組織(RSF)即是一例,背後係由美國國家民主基金會(NED)與中央情報局所資助。而在台灣,我們也看到在2003年由民進黨政府主導,並由外交部每年持續撥款支持的台灣民主基金會(TFD),除了專案補助「中國人權」相關的組織與活動外,資金也流向南亞、非洲等發展中國家。雖然資金規模不同,但兩個組織不只名稱相似,對外「輸出民主經驗」的目的也高度重疊。

不過,隨著國家的管制方式不同、法律規範的程度不同、抗爭的主體不同,在地的社會運動確實可能採用不同的組織形式現身,社會行動不光只是接受來自境外的援助,採取行動的組織更不只有境外非政府組織,也包含本地所滋長出來的社會力量。以台灣為例,自解嚴後的社會力爆發以來,各領域的社運團體大量形成。這些團體配合著運動的主張與訴求,以最適合抗爭者或抗爭議題的型態,拿出手邊既有的物力和人力,就地拼裝、從頭蓋起。這類的土生土長的社運團體似乎不能與境外非政府組織高度企業化、層級化的狀況相提並論。

例如,在政府引進大量跨國勞動力的年代裡,移工並沒有取得和一般台灣勞工相等的團結權。為了協助這些被法律排除在工會以外的勞工,主打移工議題的台灣國際勞工協會(TIWA)就是以非政府組織的型態出現;近年來,隨著公務人員勞動條件的惡化、權利意識的提升,無法組織工會的警察和消防員,就分別以「台灣警察工作權益推動協會」、「消防員工作權益促進會」的旗幟發動抗爭。以上述幾個例子來看,之所以採用「非政府組織」的形式,是因為「訴求無法在循體制內管道(例如工會)或組織架構被解決」。此外,環境運動、土地運動也相當容易受到在地文化所影響,進而發展出獨特的形式,例如九零年代的美濃反水庫運動,以「美濃愛鄉協進會」為基地,拓展出生態、環保、跨國婚姻、教育、文化等議題;除此之外,我們也看到社運有時會複製或挪用民間信仰的資源(例如撒冥紙、辦法會),這些例子則呈現了台灣社運的在地特色。

日前在行政院前舉行的反對勞基法修惡的行動,即是以台灣民俗信仰「法會」的形式呈現。(攝影:王顥中)

但除了這類在地化的抗爭之外,我們也同時發現到類似西方大型非政府組織的「體制內」模式在台灣成形。在台灣,非政府組織有幾種影響政治的方法。首先是最一般的「遊說」;再者,也可能透過參與或共同和公部門舉行會議,進行直接的交鋒或合作;而爭議最大的方式,無非就是讓非政府組織的工作者,以行政官員或不分區立委的身份直接加入體制內運作。

再者,我們也看到相對於連結邊緣群體、挑戰社會禁忌,台灣的非政府組織越來越習於採用群眾募資、媒體宣傳等方式進行運動。群眾募資不是不求回報的小額捐款,多半會給予出資者一定的實物或折扣回饋。而媒體宣傳的比重增加,讓社運必須配合媒體的需求,產製迎合大眾口味的新聞效果,社運更開始聘僱進行立法遊說或媒體宣傳的專業人才。

不論是「加入體制內」或採用「群眾募資」、「媒體宣傳」,都暗示著一種「效益主義社運」的誕生——走最快的捷徑,做最有效率的事。在這樣「由上而下」的思維之下,也可能背離從民眾出發的理念,或是成為另一種「文化工業」。更嚴重的是,只要「體制」長存,一批又一批的社運人士入閣,下一步可能就是犯錯而黯然下台,或是成為官運亨通的組織叛徒。若彼時的社運卻無法提出懇切的反省,體制內外的區隔和社運人士的反覆穿越,也將化身為新型的維穩機制。

從戰後、解嚴到進入2010年代,台灣社運確實在發生改變,但這種改變的長期效果仍有待觀察。本書提供了對西方諸國在後進國家的非政府組織「戰略部署」的經驗,或許足以給我們一點對長期展望的提示:參與運動的群眾、基層組織工作者可能帶著純粹的理想和高尚的情操,他們堅定的信仰足以突破任何難關,克服殘酷的現實。他們即時地在社會動盪、戰亂或貧窮中採取直接行動,撫慰了無權力者的身心靈。然而,我們必須小心翼翼繞過友善的表象,在同情之外更要進行批判的理解,看見潛藏在善意背後的政經結構,重新奪回「由下而上」、自力自強的頑抗精神。也唯有如此,才不至於讓通往真正社會變革的途徑,變成由善意鋪成的惡意之路。

責任主編: 

回應

美國人權外交走向失敗的歷史必然性
《海峽評論》80期(1997年8月號) 張宏毅(北京師範大學歷史系教授)

 美國國務院一位官員在一九九四年曾得意地說,自一九七七年開始,國務院每年二月「都發表一項對全世界人權狀況的年度報告」,第一次提出的報告只有六百頁,涉及的國家只是今天所涉及的一半,「如果拿第一次的人權報告同最新的人權報告相比,其差異就像是小學五年級學生的作文同哲學博士的論文。」他結論式地指出,美國國務院人權報告是「美國政府所拿出的最好的東西之一」,美國正使人權外交成為一種「真正的世界革命」。
 的確,論年頭,從一九七七年到一九九四年,經過十七年的拚鬥和苦熬,美國人權外交鬥士們也真該由小學生變成大博士了。但是,事實上,由於這位「人權博士」無視周圍世界的發展和變化,他們能獲得的成就越來越小,近幾年更是到處碰壁、一敗塗地。就拿美國等西方國家在聯合國人權委員會搞的反華提案而言,自一九九○年到一九九六年已連續六次遭到失敗。今年四月,在第五十三屆聯合國人權委員會會議上,由美國竭力攛掇、丹麥挑頭拋出的反華議案以二十七票對十七票的懸殊票數在審議程序中就被否決,從而在世人面前寫下了美國第七次慘敗的紀錄。這不能不從一個重要方面反映出美國人權外交是何等的不得人心。儘管美國這位「人權博士」是絕不會就此善罷甘休的,但我們完全有理由相信,美國人權外交之走向失敗已是不可抗拒的歷史趨勢。

一、「人權外交」是美國軍事侵略失敗、國際地位相對衰落時期的產物

 美國人權外交至少可以追溯到第一次世界大戰時期。美國歷史學家J‧布盧姆等指出,當時,「威爾遜及其支持者已把國家的尊嚴和所謂人權作為他政策的賭注」。但首次明確提出人權外交口號並作為美國對外政策的中心主題,則是在七○年代後期,卡特入主白宮,美國國內外形象極為糟糕,其自二次大戰後推行的全球霸權主義政策受到嚴重挫折的時期。在國內,水門事件、持續的經濟衰退及能源危機,造成人民的強烈不滿和政治信任危機;在國外,由於美國長期在世界各地支持腐朽反動獨裁政權,特別是在侵越戰爭中的暴行及最終失敗,使美國國際形象蒙上了無法洗去的汙點。與此同時,蘇聯利用美國的弱點和困難,展開了一系列攻勢,形成了前所未有的「蘇攻美守」的態勢。這些都對美國推行全球霸權主義造成了威脅。為了扭轉美國的國際形象,利用國際社會和美國國內普遍關注的人權問題來爭取人心,並在與蘇聯爭奪世界霸權的鬥爭中,以道義的力量來彌補軍事力量之不足,卡特政府提出了「人權外交」。正如美國學者勞倫斯‧蕭普所說,「人權運動給美國對外政策增添了道義方面的內容。這有助於樹立一種為美國在越戰後重建霸業所迫切需要的仁慈、正直和正義的形象,有助於使美國捲入和干涉世界各地的政治鬥爭合法化。簡言之,人權運動可以使美國擺脫越戰後處於守勢的地位,開始再次採取進攻性姿態。」

二、支撐美國人權外交的思想基礎是逆歷史潮流而動的價值觀

 美國的「人權外交」是以美國的價值觀作為思想基礎的。人們記得,當一九九一年蘇聯解體時,美國年度國家安全戰略報告曾提出要按美國的價值觀來建立「世界新秩序」。一九九二年二月,當時美國的國務卿詹姆斯‧貝克更急不可耐地說:「蘇聯的崩潰產生了一個世紀才有一次的機會:在全世界推行美國的利益和價值觀。」
 什麼是美國的價值觀?作為一個以商業精神立國而逐漸發展起來的純粹的資本主義社會的美國,其占主導地位的價值觀念是個人主義。在美國獨立不久,作為開國元勳和著名政治家的漢密爾頓就說過,美利堅人「占優勢的激情是雄心和私欲」。一九二九年大危機時期擔任美國總統的胡佛曾經說過,「三個世紀以來個人主義是美國文明的基本動力。」在一定意義上說,這也是一個新興民族不畏艱險,求生圖存的思想動力。但是,個人主義的核心是「利己主義」和「自私自利」。正是這種利己主義驅使早期美國白人對印第安人進行殺戮和對黑人進行奴役,並把資本主義對工人、農民的剝削,把弱肉強食視為天經地義,而把貧窮說成是窮人的自作自受,甚至是「一種罪過」。美國當局根本反對人權中包含經濟權利,其根源也在這裡。從對外政策來說,為了能隨意剝削掠奪弱小國家的財富,當然也就不會承認發展中國家有什麼生存權和發展權等經濟權利。
 隨著歷史的前進,這種個人主義價值觀和人權觀的落後和逆歷史潮流而動的性質已日益明顯地暴露出來。許多美國學者指出,「美國的不幸的根源」應「追溯到一些價值觀念的衰落」。著名美籍華人學者楊振寧一九九○年說,「今天的美國危機四伏,不可效仿」,美國現在種種問題的最根本原因,「就是個人至上主義推到了極端」。針對上述情形,英國《衛報》一九九四年四月的一篇文章一針見血地指出,「美國認為,凡是不順從西方,尤其是美國的人權觀念的政權都是專制和非法的政權。在美國這種看法中表達出來的傲慢態度是令人吃驚的,其基礎是幾乎沒有人能辨識得出的,而且許多亞洲人將表示懷疑的美國社會面貌。」

三、美國的人權實踐暴露出人權外交的虛偽本質

 美國在推行人權外交時的一個重要特點也是致命弱點就是,在對別國大加指責的同時,對本國的人權問題卻諱莫如深。今年一月三十日美國國務院發表的《一九九六年度國別人權報告》,對包括中國在內的世界一百九十多個國家和地區的人權狀況進行指責,卻對自己的國家存在的嚴重的人權問題隻字不提。這就不能不促使我們要窮究底蘊,問個究竟了。
 其實,正如《人民日報》一九九七年三月五日任言實的文章《請看美國的人權紀錄》所指出的,美國這個自封的「人權大國」恰恰是當今世界上人權紀錄很差的一個國家。美國是世界上真正缺乏對人權和基本自由的憲法保護的國家。首先,開國時,美國憲法沒有平等權利的全面規定。相反,當時的憲法卻明文規定了臭名昭著的保留奴隸制和種族歧視的條款,將黑人、印第安人、婦女和窮人排除在「人權」之外。時至今日,美國憲法仍然沒有關於民族平等、男女平等和公民權利平等的規定。其次,美國憲法不承認經濟、社會、文化權利是「人權」的組成部分。美國憲法不保障免於飢餓和匱乏的權利。連美國憲法學家路易斯‧亨金都說,美國在保護人權方面所承擔的義務「低於當代國際水平」。
 美國之所以如此缺乏人權和基本自由的憲法保護,其總根源在於這是一個自建國之日起就開始了富人統治的國家。「美國的憲法是一些飛黃騰達的大莊園主、大商人、律師、銀行家和債權人所制定的。」時至今日,這種情形並無本質變化。許多學者指出,在大財閥、億萬富翁統治下的美國,軍界、政界、財界緊密結合,濫用國家權力,「根本代表不了民意」。美國的政治,向來只是「富人的政治」,美國的民主歸根到柢是「錢袋的民主」。從歷屆總統的選舉結果來看,花錢多的一方取勝是美國大選的常規。正如美國《獨立報》一九九六年一月二十八日的文章所指出的,金錢是「進入白宮的鑰匙」。
 在美國政治越來越淪為「金權政治」的情況下,美國成了西方國家中貧富差距最大的國家之一,其貧困問題位居西方國家之首。據香港《廣角鏡》月刊一九九五年一月號披露,「在美國,窮人已增至差不多五千萬」。一九八七年英國《衛報》指出,「挨餓的美國人有二千萬。」無家可歸者已達七百多萬。以美國如此雄厚的經濟實力,要保障二億多美國人免於匱乏,按理說是不成問題的。然而,卻出現上述的咄咄怪事,說明美國的基本人權問題嚴重到了何等地步!
 此外,人們還知道,美國是世界上暴力犯罪最嚴重的國家,也是「世界上按人口計算監禁犯人最多的國家」,強姦案犯罪率居世界第一,青少年被槍殺者日眾。美國還是世界頭號「槍國」,近乎人手一槍。世界發達國家中吸毒率最高的國家是美國,世界上最大的毒品市場也在美國。如果再看一看近年來日漸膨脹的種族主義,美國社會有多少人權問題亟待解決?
 然而,美國當局一慣採取鴕鳥政策,一味指責別國而拒不承認自己的嚴重問題。這就正如有的美國學者所諷刺的,「美國一直把國際人權看作為別人設計的。我們對人權的關心早已超過了任何可以預見的、可以接受的國際標準,我們需要的是把自己的自由賜給別的國家。」但是,這種二十世紀的天方夜譚又能騙得了誰呢?其結果只能是更加暴露出美國人權外交的虛偽本質。

四、美國推行人權外交的拙劣手法和雙重標準證明其人權外交的別有用心

 美國推行人權外交的一個策略是採取詭辯的手法,或從抽象概念出發,抓現象而不顧本質;或以個別真實掩蓋整體的捏造;或攻其一點不及其餘,乃至無中生有,造謠誹謗。其另一個策略則是進行「雙重標準」。
 拿美國人權報告(中國部分)來說,就有這樣的特點。一九九六年人權報告無視中國人權事業不斷發展的客觀事實,對中國整體人權狀況不給予客觀、公正的評價,卻把極少數侵犯廣大人民合法權益的刑事犯罪分子捧為「人權鬥士」,為其鳴冤叫屈,甚至不惜對中國政府造謠栽贓。例如,他們把在西藏從事間諜活動而被判刑的人稱作普通的「外國旅遊者」,而作為中國「侵犯人權」的證據;把因從事一系列陰謀顛覆政府活動而被判刑的人說成是無辜受害者。《報告》的材料主要來源於某些西方報刊的報導、某些海外「民運分子」和反華勢力的聲明、以及斷章取義地引用某些所謂的中國官員的談話和某些中國報刊的報導。他們的做法不僅是極不負責任的,也是別有用心的。
 美國的這種拙劣做法已被越來越多的人所識破並遭到同聲譴責。例如,在一九九六年九月參加各國議會聯盟第九十六屆大會的許多國家的議員都採取了與美國針鋒相對的做法。他們肯定中國在改善人權、保障人民生存權,使人民過上溫飽生活方面取得了「巨大的成就」,為發展中國家樹立了光輝的典範,並為中國如此好地解決了生存權問題而「感到驚訝」。由此,他們指出「有人就人權問題指責中國是不妥當的」。
 美國前總統布希一九九四年八月說,他和夫人巴巴拉一九七四年至一九七五年住在北京,現在中國人民的自由和人權比那時多得多,比尼克遜總統當年打開中國大門時有了很大進步。「中國要養活十二億人口,不會聽從我們的吩咐來治理自己的國家。」美國IDG(國際數據集團)董事長麥戈文表示贊同布希的觀點,並以他在華的親身經歷說明,中國人民的「言論和行動並沒有受到什麼限制」,「美國人在許多問題上對中國的看法存在誤解」,其「原因是新聞媒介把美國言論自由的意志強加於一個亞洲國家身上」。
 美國在日內瓦聯合國人權委員會上所糾集的反華提案為什麼連續七次遭到慘敗?一個重要原因在於它根本不顧中國人權的基本事實而對中國誣陷栽贓。毛里塔尼亞代表在一九九六年四月二十三日的聯合國人權委員會上針對西方反華提案的發言,表達了廣大發展中國家的心聲。他說:「中國是一個具有偉大文明的國家,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以後在捍衛這個國家文明制度方面做出了巨大努力。占世界人口四分之一的中國人民的基本需求得到了滿足。中國在國際事務中發揮著重大作用。中國取得如此突出的進步和明顯的成績,沒有人民的支持是不可能的,理應得到國際社會高度讚揚。西方提出這個決議草案不是推動改善中國人權,而是詆毀和損害了中國為改善人權狀況而做的努力。」
 美國推行人權外交的一個重要手法就是玩弄雙重標準。首先表現在對國內的人權狀況和國外的人權狀況採取雙重標準,已如上述。其次是美國還把世界各國分成不同等級,對哪些國家的人權狀況進行譴責要視美國外交戰略和國家利益而定,採取不同的態度。對那些同美國結成軍事同盟或具有重要戰略地位的親美政權,美國百般拉攏,即使其中有許多是不折不扣的獨裁政權,也視而不見,充耳不聞;而對那些反對美國霸權主義和強權政治,堅持走符合本國國情發展道路的國家,美國則藉口人權問題對這些國家施壓,甚至直接進行干涉和顛覆活動。正如美國《基督教科學箴言報》一九九六年十二月一篇文章所指出的,這樣一些矛盾現象理所當然地促使其他國家「對美國的動機提出疑問」,並使美國在國際上日益孤立而「唱獨腳戲」。

五、美國人權外交遇到發展中國家越來越堅決的反抗

 多年來美國把自己凌駕於聯合國人權委員會之上,把一個個發展中國家推上「審判台」,由美國來「判決」。自冷戰結束以來,美國等國在人權委員會通過的七十二項國別決議,幾乎全是針對發展中國家的。一些國家在美國人權攻勢面前曾感到了迷茫。一些國家被迫按照美國的要求,推行西方價值觀和多黨政治,結果是政治混亂、經濟更加衰敗。在經歷了痛苦之後,第三世界國家正認真總結經驗,一步步變被動為主動,他們猛烈抨擊美國等西方國家的人權外交無視各國歷史和實際,痛斥美國在人權問題上的雙重標準。印尼外長阿拉塔斯曾指出,如果不是真心實意地保護人權,而是在人權問題上懷著某種政治目的,甚至利用人權對其他國家發動政治攻勢,這是不能允許的。為了準備好一九九三年六月在奧地利維也納舉行的世界人權大會,迎接西方國家的挑戰,非洲、拉丁美洲和亞洲先後於一九九二年十月、一九九三年二月和三月召開了三大洲區域籌備會議。這三次會議通過的《突尼斯宣言》、《聖約瑟宣言》和《曼谷宣言》,理直氣壯地闡述自己的人權觀,對於企圖否認發展權、經濟權、生存權而僅提所謂公民權、政治權的西方國家的觀點提出了有力的挑戰。正是由於亞非拉國家的堅決鬥爭,西方國家妄圖操縱世界人權大會,把西方價值觀強加於人的霸道行徑未能得逞。
 近年來,發展中國家對於北方挑起的人權領域南北對抗進行了越來越堅決的抵抗。中國在第三世界國家和其他主持正義國家支持下,第七次挫敗西方國家反華陰謀就是有力的證明。

六、美國人權外交在西方國家中也不再有可靠的「後方」

 一九九○年以來美國夥同其他西方國家多次聯合起來搞反華提案。有時為了使提案獲得通過,在炮製過程中對議案的措詞反覆斟酌。但是反華提案接連六次遭到失敗的事實,以及一些西方國家更加注重雙邊正常交往的現實態度,今年美國拼湊反華人權提案的共同提案國遇到了前所未有的困難。四月初法國希拉克總統率先宣布法國不參加今年聯合國人權會議反華提案。接著,德國、義大利、西班牙和希臘等國也隨即採取了相似的立場。這就使美國企圖再次利用歐盟集體提出反華提案的努力遭到挫折。此外,日本、澳大利亞和加拿大等國也作出了同樣的選擇。儘管美國仍不甘心失敗,糾集丹麥、英國等國再次向中國發難,但是美國自認為最可靠的「後院」起火,不能不突出說明美國人權外交處於前所未有的孤立境地。
 這種情形的出現,一方面說明這些西方國家看到多次支持美國反華提案遭到失敗的事實,承認此路不通,轉而採取對話的態度;同時,還反映了整個國際形勢的某種微妙的變化。那就是一些西方有識之士已發現白人優越論的謬誤,而開始正眼看待東方、看待中國。一位德國教授彼得‧路德維希講了一段很實在的話,他說:「中國領導人對個人人權的理解與我們不同,但他們做到了使十二億人不再挨餓,使他們有房住、有衣穿、有醫療和養老保險,失業率也相對較低。這樣,中國的共產黨領導不正是完全保障了合法的人權嗎?中國如果像我們那樣運用個人人權,這個國家將會是什麼樣子呢?他們可能由於缺少權威而陷入混亂。」英國《獨立報》一九九五年八月二十一日的一篇文章指出,「亞洲日益增強的實力和影響,是當代最有吸引力的主題,而且它終將普遍出現在西方的整個政治辯論之中。」在這種情況下,「最重要的是,我們將不得不去調整我們對於非歐洲的和非西方的價值觀和制度的整個思想方法。對於這個問題,有必要採取相當冷靜的態度。」

七、以霸權主義為本質特徵的人權外交難逃徹底失敗的命運

 美國曾在世界大規模堂而皇之地推行的人權外交,到目前已變成強弩之末,其原因何在?在於這種貌似仁慈的人權外交本質上不過是推行全球霸權主義的凶惡工具。二次大戰後的一個相當長的時期,美國主要依靠軍事、政治、經濟手段推行全球霸權主義,由於侵越戰爭的失敗和其他原因,美國被迫採用人權外交以挽回敗局。蘇聯解體後,美國等西方國家精神為之一振,以為冷戰的結束乃是西方價值觀和人權觀的勝利,它們忘乎所以地竭力企圖把西方的政治制度和人權觀推向世界,以實現資本主義一統天下和美國治下的國際新秩序。然而,廣大發展中國家特別是中國和亞洲許多國家,在學習西方科學技術和管理經驗的同時,拒絕照搬「西方模式」,努力探索適合本國國情的社會安排和政治制度,並且取得了極大的成功,有人把這稱為「亞洲模式」。
 第三世界特別是中國等國的成功,引起了霸權主義者的恐慌。為了重溫老殖民主義者的舊夢,他們開始起勁地揮舞人權大棒,企圖以此征服昔日曾經依靠血與火所征服的這些前殖民地和半殖民地。他們這種用心,開始引起許多國家的有識之士的高度警覺。菲律賓一家報紙早在一九九一年就一針見血地指出,美國等國「過去用炮艦政策征服落後國家,在炮艦政策因被壓迫國家的覺醒而失靈之後,它們又以『人權』和『經濟制裁』為手段,企圖整垮和孤立不聽他們話的國家」。
 事實上,西方國家中許多人士也揭示了這一本質。英國前首相希思在一九九一年指出,美國所要建立的以西方價值觀為指導的世界新秩序,「只不過是一種新帝國主義」。有人則指出,美國推行的不過是「人權帝國主義」,或企圖與「亞洲模式」相對抗的「文化帝國主義」。然而,國家要獨立,民族要解放,經濟要發展已是當今世界一股不可抗拒的潮流,企圖利用人權外交去阻擋這一潮流無異於螳臂擋車,只能使自己陷於四面楚歌的孤立境地和最終走向失敗的結局。
 中國有句古話:識時務者為俊傑。奉勸美國某些人,冷靜地看一看變化了的世界,放棄以人權為工具推行全球霸權主義的做法,而接受第三世界關於對話、合作和協商的主張,同時認真正視國內嚴重的人權問題,這才是唯一可取的明智態度。

NGO 美國霸權打手
2017-11-26 中國時報 張亞中(國立台灣大學政治學系教授、孫文學校總校長)

最近時報出版社出版了由8位學者專家共同撰寫的《NGO與顏色革命》一書,其目的在突破西方霸權國家的話語權,揭發某些NGO(非政府組織)的真面目,以資料證明它們如何做為西方國家的戰略工具。
隨著冷戰的結束,全球政治藩籬的倒下,「非國家行為者」在國際間的影響力已經不下於傳統的國家,而成為「全球治理」的重要行為者,包括NGO、公民運動、全球傳媒。它們有著崇高的價值理想,也積極地推動它們所認定的普世價值。
權力可分為硬權力與軟權力。硬權力可指科技、軍事、貨幣、經濟等方面的能力;軟權力則是指制訂國際制度,也就是遊戲規則,與確定價值應為何的權力。硬權力是形,軟權力為體。西方能夠統治這個世界逾200年,除了它們的硬權力,更在於其軟權力,學術界稱為「文化霸權」。
霸權僅靠硬權力是不夠的。不將自己的文化價值灌輸給其他國家,就無法讓其他地區心悅臣服地接受霸權國的領導。相對於硬權力的赤裸與昂貴,文化價值輸出較無形又廉價,因此NGO與公民運動也就自然被霸權國選用做為戰略的工具。
冷戰期間靠的是硬權力的力量,冷戰後比的是軟權力的工具。透過NGO來達到美國的戰略目標,的確是較便宜的。2005年5月18日,美國總統小布希強調,同樣推動政權更迭,美國在阿富汗和伊拉克幾乎耗費了3000億美元,而在其他許多國家推動「顏色革命」花費不足46億美元。
《NGO與顏色革命》一書揭發了某些NGO組織其實是美國政府的外圍組織,它們拿美國政府的經費,接受指揮,為的是落實美國的全球戰略利益及布局。美國政府扶持的一些國際NGO,做為推動顏色革命、阿拉伯之春、伊拉克戰爭、緬甸藏紅色革命、在中南美打擊委內瑞拉等左翼政府的急先鋒和馬前卒。
該書也提到,烏克蘭的暴力抗議正是由外國資助的「慈善機構」在後面促成。阿拉伯之春的背後也是美國國務院的專案計畫,該專案培訓中東地方激進主義者,以非政府組織的方式出現,其目的在推翻現有政權。這些組織透過指導反對派活動、組織集會抗議、要求允許西方電台和電視台落地、或成立各種獨立媒體、利用輿論施壓、運用人道救援以蒐集情資等方式,在前南斯拉夫、喬治亞、烏克蘭的政權更迭中都發揮了核心作用,最終達到了更迭他國政權的目的。
為何美國在以NGO或公民運動做為其戰略工具時可以如此順利?對於西方政府與人民而言,讓其他地區能夠接受西方的價值理念是彌賽亞式的作為,他們的努力是為了幫助對方、解放對方。這也使得參與NGO及公民運動者,不分國籍、地區,都相信他們在做的事是神聖的、有意義的,是救贖提升人類的大事,因此他們願意積極參與。
懷抱著理想而參與NGO的人,有的並不知他們已成為美國的打手。但是當有一天,霸權國自己對其所相信的「普世價值」都懷疑而不再堅持時,某些NGO的正當性就會減弱或被否定。美國總統川普上台以後的所作所為,正是讓世人重新檢視NGO的本來面目及其所為是否如同其理念所述的純良。對NGO的重新檢視與省思正在開始。

誤導與操作,也能決定你對一個國家的印象與看法
2019-06-16 邱世卿 (Jack Chiu)

以下是這則半島電視台特別報導中的一段:
Heshmat Alavi,一個在推特上擁有3萬2千名追蹤者,推送次數達到4萬9千次的帳號。他自稱是人權運動者、政治活動者,他在推特不斷抨擊伊朗政府,他也毫不諱言的發表鼓勵推翻伊朗政權的言論。
Heshmat Alavi對於伊朗的評論,刊登在包含美國之音、富比士、國會山莊等重要的西方主流政論媒體上。直到網路媒體《攔截》(The Intercept) 報導他們追查的內幕後,大家才發現:這樣一個在網路上具備高人氣以及影響力的帳號——Heshmat Alavi,這個人根本不存在。
那個被西方媒體視為對伊朗評論重要來源的Heshmat Alavi先生,實際上是由一個名為「MEK」的反伊朗政府組織所創造出來的一個虛擬人物。
一切只是為了抹黑伊朗政府。
這整起事件中,如果憑空創造的伊朗專家已經讓你驚奇,那麼更讓人驚駭的是:這麼長一段時間裡,這些西方重要的主流媒體,竟然沒有任何驗證Heshmat Alavi先生的方式,而讓自己的媒體成為誤導的宣傳工具。這對於媒體觀察者來說,無疑是匪夷所思的事情。
儘管MEK對於Heshmat Alavi的出身、經歷編造得十分完整,而MEK也用盡所有的方式讓讀者相信Heshmat Alavi是真實存在的一個人,甚至連推文都帶有強烈的個人風格,但是許多人依然可以從不同的地方察覺到不對勁。
MEK的背後,與美國政府有千絲萬縷的關係。尤其是當MEK慶祝2017年年會時,美國國家安全顧問約翰波頓應邀上台致詞,在大會上公開傳遞美國政府支持伊朗人民以各種形式推翻政府的行動。
各種形式,包含能說的以及不能說的。
MEK這個組織在阿爾巴尼亞擁有一處占地方常龐大的設施,裡面有包含攝影棚在內的許多先進多媒體處理設備,專門用來生產、製造各式各樣的素材,並且運用在社群媒體以及網路上對伊朗政府進行網路革命戰爭。而根據《攔截》的調查,這項名為「伊朗誤導」的專案,正是由美國政府資助。
但是這個專案不僅僅只是從資訊上的誤導而已。
根據訪談,一名伊朗裔的新聞記者、同時也是人權觀察組織的志工Tara Sepehri Far表示,她有一天收到一則訊息,希望透過她了解經濟制裁下,目前伊朗人的藥物供給是否有問題。
"這個請求看起來就像一般的伊朗人希望我能協助他找到一些醫療藥物供應的證據。"
"就在我以推特告訴他我所找到的資料之後,這個人就轉發了我的這一則推特。隨即底下就有幾百則留言,說他看到哪裡哪裡因為政府的血腥鎮壓,又死了幾百名抗議份子。"
這是一種用真實報導來掩護謊言的技巧。
MEK這個組織,其實不僅僅是針對伊朗政府。就在美國資助他們大量的資金之後,在MEK的產出中,除了針對伊朗政府的誤導外,最大宗的產品,就是攻擊川普政權對於伊朗的政策,以及不斷宣傳俄羅斯在美國政界的影響力。
簡而言之,MEK用美國的錢在分化美國,也分化美國與俄羅斯的關係。而這種攻擊,甚至蔓延到華盛頓郵報的記者Jason Rezaian身上。因為就在三年前,在相同的資金贊助下,抗議活動促成了伊朗政府釋放原本被關押的Rezaian。
Rezaian之所以成為攻擊的目標,只是因為他不願意為了配合特定的政治目的而攻擊伊朗政府。
為了對抗這些惡意的毀謗與誤導,伊朗政府做了所有他能做的事情,成立新聞查證網站,打擊假新聞,呼籲伊朗國內民眾要謹慎提防媒體誤導。但...事實證明,除了在伊朗本土,這些伊朗政府部門的措施顯得成效很有限。
MEK不僅僅只是網路上的行動。他們更是運用美國合法遊說的規定,透過大量的接觸以及積極運作,影響並誤導美國國會對於伊朗當前政府的觀感,並且積極爭取國會議員對於推翻伊朗政府的支持。
他們找到一個伊朗政府的弱點:在華盛頓的革命要比在德黑蘭直接而且有用!
要遊說美國國會議員,何嘗容易。這些工作的背後,也顯現MEK巨大的財力。
當你接觸的資訊越來越簡短快速,你慢慢不會再花時間去理解這些訊息背後的隱藏的用意。
你之所以相信這些不斷被傳播的故事,因為它們是由某某專家、某某網紅甚至是某某媒體所推薦或報導,而不是你真的去思考過而得到的判斷。
更可怕的是,最終...這些偏見與誤導,會形成大多數人共同的集體印象。而國家政策,也因為這些集體的聲音而被扭曲。
人們不再相信事實,寧願相信變造、誤導卻更為聳動而有趣的故事。
這就是潛藏在當今世界陰影裡的一股黑暗力量:分化、仇恨、對立,從而引發衝突甚至是戰爭。
MEK只是其中一個例子。還有許許多多的MEK正在世界各地不同的國家與地方運作,而他們正在等待鮮血...

普世人權論述的正反辯證
2019-02-28 教育部人權教育諮詢網 林柏儀(英國倫敦大學Goldsmiths學院社會學博士候選人)

「人權」作為當代政治發展中,琅琅上口的一個名詞;打開報章雜誌,也常能看到「普世人權」作為正向概念出現。「人權」可說已是研究當代政治思想,最關鍵的一個詞彙。

然而,所謂的人權,又經常和「西方世界」畫上緊密連結。歐美政治領袖譴責後進國家時,也經常以關切其「人權問題」為之。以致於不少論者也會質疑:所謂的人權其實是歐美國家的專利或特殊標準,而未必適合直接套用於「非西方」社會?

在二戰後由聯合國大會通過的《世界人權宣言》,自1948年發佈以來至今,也經常面臨著類似的批評。《宣言》中宣稱:「鑒於對人類家庭所有成員的固有尊嚴及其平等的和不移的權利的承認,…發佈這一《世界人權宣言》,作為所有人民和所有國家努力實現的共同標準」然而,這所謂的「共同標準」或「普世人權」,會不會只是世界上部分社會的特殊標準?特別是在國際上握有強勢權力的歐美國家產物?我們應當毫不質疑地接受它嗎?

對於這樣的質疑,台灣政治哲學學者陳瑤華,曾出版了《人權不是舶來品:跨文化哲學的人權探究》一書中,提出了系統性的批判回應。

她主張:「我們若肯認當代的世界人權概念在《世界人權宣言》通過後才有具體的實踐,而且人權真實的根源不是任何理論思想可以完整涵蓋,而是『在掙扎中的人及抗爭的群體』,那麼,人權不是舶來品這件事,應該是每一個文化都可以完全確立的一件事!」(頁229)換言之,人權既然是人們奮鬥而來,當然沒有任何一個文化不能存有人權發展,而自稱與人權無關。

陳瑤華著書論述的目的,顯然首要是反駁以文化差異為由試圖正當化限縮人權的「亞洲威權敘事」。這也是許多主張「普世人權」價值所採用的觀點,大力質疑了李光耀等威權領袖的「亞洲價值」說詞。但在這之外,陳瑤華還進一步地做了許多精彩的分析與考察,使她的主張不只是一種抽象的論調。她考察爬梳指出:《世界人權宣言》的確不只是「西方」觀點的結果,反而是二次世紀大戰後,有諸多弱小被殖民國家的參與與共識所形成;而中華民國代表也正是當時起草討論時的重要成員之一。至少以《世界人權宣言》而言,顯然不是「舶來品」,而是我們共同參與形成的產物。

另外,她也強調,《歐洲人權公約》等西方人權公約,雖然使用了民主、自由等論述來支持,但並未限縮這些概念不可及於歐洲之外;「非西方」國家也有諸多的反壓迫、爭人權的抗爭歷史,絕非只是單方繼受來自西方的「人權」概念。她再以中國傳統思想為例,指出其中雖然沒有明確的「人權」、「權利」這些字詞,但不代表沒有相應的思潮內容;例如孟子的「民本」思想,就內含著類似的概念,只是用了不同的詞彙…。

簡言之,她主張無法以文化差異來否定普世人權價值的必要,而且每一個文化裡「在掙扎中的人及抗爭的群體」,就在形塑人權的內容,絕不該將人權化約為「外來產物」,恣意否定其價值。這可說是華文著作中,系統性回應了「人權是西方特殊產物」、「亞洲主流文化不一定和人權相融」論述,且不只是從「規範」下手,而還包含了「歷史」與「思潮」的一本精彩作品。儘管內容涉及不少哲學層次的論理分析,但對於非政治哲學專業的讀者,應該也不至於會覺得被拒於門外,反而不難被作者一層又一層的論述所說服,有效呈現了「普世人權」論支持者的立場。

就我自己的觀察而言,台灣學界對於人權論述的討論中,也相對支持這樣的觀點;拒絕台灣有任何理由無法適用「普世人權」,也傾向不同意該因為台灣有什麼樣的文化特殊性,而有什麼樣的「人權打折」。特別是基於冷戰結構中劃入美國等「自由世界」陣營,為了標榜對立於「共產極權」,台灣更容易對「人權」論述抱有一定的嚮往;儘管許多內容和我們的傳統文化存有隔閡。

然而,固然部分威權政治領袖透過宣稱「亞洲價值」或「經濟發展優先於自由」,來正當化自身對人權與自由的低度保障,應當受到批判。但人權的具體實現,按理說仍是一個「程度」問題,而這個「程度」,又的確和一個國家的經濟與社會發展狀況息息相關。西方國家若直接把「人權」當作「普世標準」,要求所有國家都適用,甚至以此為由介入他國內政,實在很難說當然合理。

因此,持批評「普世人權」論立場的人們,未必一律都是「保守派」;其中不少人反而是看到了普世人權論述中所遭到的濫用,而採取了一個更為批判的人權立場。

現實當中,作為資本主義先進國的歐美國家,比起亞洲後進國家,更有餘裕能夠實現人權(不論是經濟社會權利,甚或是自由權利),而不致有所窒礙。如果簡單地以同一把尺來衡量,對後者顯然是不公平,也輕忽了前者的責任。而且,先進資本主義國家對後進國的掠奪或干預,往往就是後進國人權狀況不佳的元兇。舉例而言,歷史上歐美先進資本主義勢力為了進入亞洲、非洲、拉丁美洲第三世界國家投資以擴大利潤,總是不乏與當地獨裁政權緊密合作;甚至台灣、韓國、東南亞諸國在二戰後之所以長期維持威權體制,也是受到以美國為首的勢力所支持,只為有威權強人願作冷戰中圍堵、對抗共產國家的帝國馬前卒。諷刺的是,如今先進國又經常再以後進國的低人權狀況來「說三道四」,作為恣意介入的藉口,這豈非是另一種維持先進國霸權的論述策略?

再舉例來說,我們看到美國能以「捍衛民主」、「保護人權」、「反對恐怖主義與大規模毀滅性武器」的名義,於2003年恣意地對伊拉克發動戰爭,導致十萬名以上的伊拉克人民死亡;根據當時美國國防Donald Henry Rumsfeld的說法,美國對這場戰爭最終要達成的目的包括:「剷除海珊獨裁政權,幫助伊拉克人民建立一個自治的政府」、「搜尋並銷毀藏匿在伊拉克境內的大規模殺傷性武器以及恐怖分子」。儘管這些宣稱都並未成真,最後證實根本也不存在「大規模毀滅性武器」。伊拉克固然可能有民主人權不彰的問題,但「帝國」的介入,卻經常是讓人權狀況變得更為嚴峻,而非真的能改善人權問題。是故,對人權採取批判立場的人們,難以只因這個概念或口號,就「照單全收」。相對地,面對以西方國家為主導的「人權帝國主義」,作為一種現實政治中的問題,應當有所回應或批判。

將「人權帝國主義」納入批判的動作,當然不代表要拋棄「人權論述」。把兩者區分開來,反而是能讓人權價值在後進國社會中產生真實的支持基礎,而非繼續製造對先進優勢帝國未經反省的崇拜,也不讓保守政治領袖有以批評「國內人權團體受帝國主義勢力扶植」來繼續遂行威權統治的藉口。

換言之,我們在肯定每個國家社會都應該促進人類幸福,保障人民權利的同時,我們也需要複雜地看到:既有的國際政治經濟環境是如何影響了人權的落實?人權論述又曾如何遭優勢霸權所利用?這都是要追求實際的人權進展,需要面對的課題。這是人權批判論者的重要提醒。

既然人權是一套多重經濟與社會發展狀況的集結成果,我們也需要面對:「究竟如何保障人權」,在人類社會的發展至今,實際上還沒有一套清晰的共識存在,並且有多種不同的意識形態角逐於其中。

舉例來說,對於保障個人能透過握有「生產工具」而剝削勞動者、持續積累資本的這種「財產權」,究竟是否該被視為一種「人權」來保障?或者根本該被節制或禁止?這點在資本主義與社會主義的思想浪潮中,有著截然不同的觀點。《世界人權宣言》或諸多的國際人權公約,多半未有清楚處理此一左右分野問題(當然,不少左翼份子主張:這種「不處理」,本身就是一種站在右翼觀點,同意握有資產者可繼續剝削與統治勞苦大眾的觀點)。但這種思考卻是若有意實際改善人類處境,不可迴避的根本課題:一個社會若容忍僅佔1%的統治階級能「有人權」來握有其中99%人們的財富,儘管之中的人們擁有政治自由,這能說是一個人權發展良善的社會嗎?

又例如,不論是古典的人權理論或《世界人權宣言》,通常都高度優先看重「自由權」,特別是言論自由權利。然而,表面上政府對人人都保障其有發表的權利,聲稱尊重言論自由;但因為發表言論存有相當的經濟或文化門檻,導致這些自由權利在現實中是被不平等地使用著的。例如,有權有勢的人們很輕易就可以買下廣告、和政治人物私通,取得發表言論與達成訴求的成果。但對於缺乏文化與經濟實力的中下階層來說,就是有權利發出聲音,但現實中他們依然位處於被宰制與被剝削的階級地位,難以撼動任何加諸在他們身上不義。這也算是言論自由受到保障嗎?另外,就是在新一代人權觀中,強調了「社會權」或「生存權」等「第二代人權」或「第三代人權」,但這些人權論述在操作層次,往往被規範要尊重「立法形成的自由」,而非能單靠此人權概念來確保任何的進步。換言之,人權保障如果不涉及實際的政治經濟批判、以及論辯如何追尋一個更理想的政經體制,則很可能仍是口惠而實不至的?

是故,不論是「普世人權」概念的支持者或質疑者,在推動人權發展的路途上,都仍需要面對嚴肅的政治經濟體制問題;「普世人權」或《世界人權宣言》固然是一個里程碑,但前方還有諸多挑戰有待摸索。特別是,對於長期由右翼思想領政的台灣而說,我們一般來說較缺乏對政治經濟體制的左右辯論,若要真正提升人權論述的實際發展,我們有著更難以避免的挑戰。

倘若我們真誠期待「人權立國」,請讓我們辯論清楚:人權到底該是什麼?究竟在什麼樣的政經體制,能夠確保它的妥善發展?它既有的概念限制通常在哪裡?以及,需要深入觀察在國際秩序中,「人權」概念究竟實際上是如何被使用、以及被操弄的?如何避免成為「人權帝國主義」的幫兇?當人們普遍對這些理解都更形深入的時候,我們才可不愧成為普世人權價值的批判性支持者。

參考資料:
陳瑤華,(2010)。《人權不是舶來品:跨文化哲學的人權探究》。台北:五南。

非政府組織帶來的是福祉還是禍根?——「NGO與顏色革命」論壇
2018-07-30 灼見名家 專欄:灼見政治 作者:本社編輯部 採訪:黃湘鈺 圖片:香港中國經濟發展促進會

香港中國經濟發展促進會和《旺報》於2018年6月28日假香港大學王賡武講堂舉辦「NGO與顏色革命──香港論壇」。是次論壇中,香港中國經濟發展促進會秘書長文國權、旺旺中時媒體集團副總裁兼《中國時報》及《旺報》總編輯王綽中、《日本時報》前主編島津洋一、旺旺集團副董事長胡志強、中天電視主持人陳文茜、香港大學政治及公共行政學系副教授閻小駿及台灣大學政治系教授張亞中出席並發表演說。

NGO不應製造社會動盪

文國權致詞時,引述了李約瑟(Joseph Needham)在《四海之內:東方和西方的對話》中的一段話:「現今社會唯一缺少的就是善意。善意就是以同情和體諒的負責態度對待普羅大眾。」文國權盼望所有的NGO都可以懷着「善意」,即佛家所講的「慈悲心」來善待他人,還提醒NGO不要一邊行善一邊製造社會動盪。
島津洋一在《NGO與顏色革命》此書中撕開了NGO的天使面孔,揭露了NGO作為西方霸權打手的一面:西方教會對全球政治事務無孔不入之手、「阿拉伯之春」背後有美國國務院之手、巴爾幹民眾感染愛滋病病毒背後的NGO之手……

胡志強:沒人敢開NGO的罰單

前台中市市長胡志強指出:「大部分的NGO都在西方民主國家,被指責的大部分都是所謂的共產主義國家。它挑的是俄國的麻煩、中國的麻煩,古巴也被挑麻煩。」他坦言,現在很多NGO都是「義正嚴辭」的,卻淪為「政治工具」:本來大部分都是「好人做好事」,至今NGO卻無管制,沒人敢開罰單。
談到美國指責聯合國人權理事會「長久以來對以色列存有偏見」而退出理事會,胡志強表示:「在沒有政府力量、沒有人有能力執行規則的狀況下,連聯合國彼此都不能相讓,『你不能罵我喔。你罵我,我就翻臉,我就走喔。』那NGO會亂成怎麼樣?」
「當年講NGO非要有自主性,財務一定要公開透明。現在你看很多NGO是做得到還是做不到?」他還擔憂NGO會泛濫成災,「NGO愈來愈多,它對社會的貢獻是愈來愈亂。」
陳文茜感嘆,世界在千禧年開初就形成了一個分裂局面,「我們以為我們要迎來一個最和平的21世紀,但不是。我們迎來了一個仇恨的世紀,我們迎來了一個不斷分裂的世紀。」
「『我不認同那個,我認同這個,我看不起那個,我只看得起我自己這個。』這個世界需要愛跟包容,而愛、包容跟我們的人性某些部分是衝突的。請先認知,我們每個人都是偏狹的,每個人都是偏執的;當我們要走向人性另一部分──愛的時候,我們要經過很大的反省。你必須要把自我適可而止地放在一個適當的位置。你愛你的父母,天經地義;你愛你的家人,天經地義;你愛你的故鄉,天經地義;適可而止,不要無限地擴張它,因為它會從愛變成邪惡。」
陳文茜提醒大家「要認知自我,明白每個人都是偏執的」,愛到極端就成了排他的偏執。她斥責特朗普主義,指特朗普揭竿而起的「美國再次偉大」反映了美國人民認為自己在全世界擁有特權是理所當然的一件事。她還表示,正是因為美國人的貪婪,才會干擾了全世界:1929年美國自己製造了華爾街股災,造成經濟大蕭條,助長了德國、日本的軍國主義抬頭,引發後來的二次世界大戰。
對於NGO近年被指控變了質,陳文茜回應道,NGO本來的價值是超越認同政治,一旦走在了認同政治的路上,它跟愛與包容是完全相反的,「全世界現在正被認同政治完全瓦解。當歐美在談民主自由,它要求的容忍、尊重這些基本價值跟認同政治是有衝突的。」
她高度讚賞無國界醫生,「無國界醫生不覺得自己偉大,他沒有自我,所以他可以犧牲自我,這才是真正的偉大。把自己稱之偉大的人,讓美國再次偉大的人,通常都是最不偉大的人,因為他自我膨脹得太大了。」
閻小駿承認21世紀確實是一個動盪的世紀,「阿拉伯之春」給那群人民帶來的是戰亂、屠殺、生命的流逝而不是民主、自由、富強。他以希特勒為例,講述高度發達的公民社會造成極權主義上台的原因,「威瑪共和國遍布全國的公民社會組織,為納粹黨提供了最好的動員機器、選舉機器,幫助希特勒構成一個跨階級的政治聯盟。這讓威瑪共和國的民主走向了滅亡,催生了極權主義。」他還指出,國家能力是連接公民社會和現代化治理的樞紐所在,公民社會能完善運作是需要國家具備剛性及彈性能力,「Sheri Berman提出,一個成熟、活躍、已發達的公民社會可以提供高水準的社會資本,但在社會資本之外,民主形成的另一個必要條件是要有一個制度化、統一的、以及有效回應民眾訴求的國家。」
談到中國為何能在動盪不安的國際環境中保持政治穩定,閻小駿表示,國家在六四事件發生後變得格外重視國家能力的建設──「彈性能力方面,中央政府透過公民社會的機制把NGO吸納到政權的範圍中,有序利用NGO來擴大政權的邊界,提高社會治理能力;剛性能力方面,政府以預防式管控來保持政治穩定。」

張亞中:普世價值淪為政治工具

主持人尹乃菁在與談討論環節中提問:「出資者都是來自英美西方國家,打著『民主自由』的旗幟來改變你國家的體制。這樣的話,『民主自由』到底應不應該成為一個普世的價值?」
張亞中直言,西方國家營造了一些普世價值,他們希望全世界都接受西方的價值,「因為他們認為自己是在解救大家」;然而,西方國家存在「惡」的一面,他們所傳達的普世價值已淪為了政治工具。「西方絕對有它良善的一面,它想把它好的東西、人文的東西傳出去。但這是個二元論:你的善是不是人家需要的善?還是你的善透過包裝來促進你國家的利益?」「當西方國家在推展顏色革命的時候,其實她是她想像中的那麼善嗎?或許她的講法是非常善的,可她背後的戰略目標到底又是什麼東西呢?我覺得這個對西方國家來講,她是沒法自圓其說的。歐洲對待難民的態度、特朗普最近的表現,其實已經是不打自招了,證明了西方在談民主、自由、人權的時候,其實有很多虛偽的東西在裏面。」
尹乃菁再追問:「NGO想要改造你成為民主自由的模式,難道民主是不對的嗎?」張亞中回應:「民主當然是個好東西。民主包括什麼?民有、民治、民享。東方人重視民享(for the people),西方人重視民治(by the people)。顏色革命、民主化浪潮反映了西方人強調民治,國家必須要拿選舉來證明你是個民主國家。但是我們看看現在的伊拉克,這麼多的難民,這完全符合你的民治啊,可是民享在哪裏?西方對於自由的追求,對於民主的熱愛,我覺得這太好了。孟子的民本思想其實就可以滿足你們民主化浪潮裏所追求的by the people。」

媒體製造政治矛盾

《旺報》總編輯王綽中指出,現今媒體在報道政治事務時扮演著重要角色,提醒大家不要被媒體的一面之詞所蒙蔽雙眼。他指責,媒體把伊斯蘭國的國民塑造成了喜歡砍人的負面形象,又把伊拉克的薩達姆‧侯塞因、埃及的穆巴拉克、利比亞的卡達菲塑造成狂人,導致中東、北非國家的人民一味追求西方民主,發動了顏色革命,推翻了政府,卻敗壞了國家。他不禁感嘆:「現在這些國家的生活有比以前的好嗎?」
陳文茜也表示:「很多人本來以為社群媒體的出現是給人更多平等的機會,卻給了操縱者作假的機會,因為『付錢者萬歲』,他們都搞垮了好多個國家。」

日裔記者深入阿富汗 揭西方惡行
2018-07-02 旺報 宋秉忠

長期關注中亞、中東等地人權的日裔美國人島津洋一6月28日在香港大學的一場演講中,談到阿富汗婦孺在戰火中所遭受的悲慘處境,一度哽咽說不出話來。島津放棄在美日的舒適生活,甘冒生命危險親赴戰地,揭露西方國家透過NGO在這些國家從事的不人道行為,展現出超越國界的人道主義精神。
島津洋一是《日本時報》(Japan Times Weekly)前主編,九一一事件發生後,他即趕赴阿富汗採訪。長期在第一線的採訪,讓他積累許多非西方的獨特視野,深入揭發:以美國為主的西方國家,如何透過NGO的運作,干預中亞、中東、北非等國家的內政。
在《NGO與顏色革命》一書中,島津洋一提供大量不為人知的案例,佐證NGO是如何被西方國家所操控,其中包括:西方教會的無孔不入、「阿拉伯之春」葬送的民主化進程、為戰爭服務的「嵌入式」援助組織、美國陰影下的聯合國兒童基金會等。島津主張要改造「國中之國」,也就是改造在全球殖民體系下的NGO。
做為新聞界前輩,島津洋一反覆強調:新聞是歷史的第一個草稿,記者每天採訪的手記是歷史的最初始、最粗糙的材料,不管是世界大事還是一些重要人物的傳記,最早都是由新聞工作者撰寫的;這就要求記者要確保所有的事實都是正確的、客觀的。

呆丸哈哈哈 王顥中 朱家安 辜寬敏 陳奕齊 蘇永欽 曹俊漢 李遠哲 陳文茜 張亞中..練習 回答 下列 基本 小常識 問題

【新聞稿】台灣站(戰)起來,拒絕一國兩制
2019/05/06 資料來源: 台灣制憲基金會

台灣
台灣站(戰)起來,
國..一國兩制
台灣站(戰)起來,拒絕一國兩制
制憲
台灣制憲

自由 言論與表達自由 國民 民間 民眾 民權 組織 促進會 連署 公民 公投 公 投 連合 聯合會 協會 平台 投票 投票權人 團體 公民團體 遊行 智庫 集會 集會遊行「社 運「社運 會 社會 行動/記者會/活動/講座 演講 演講會 演講者 論壇 基金會 工會 總工會 企業工會 企業總工會 產業工會 職業工會 陣營 陣線 廣場 時論 時論廣場 公司 教會 NGO NGO工作者 選民 黨 政黨 選 輔選 選舉 候選 候選人

本土陣營
人..台灣人
台灣要獨立,要正名,要制憲,這樣台灣才有真正未來。
政權
北京政權
北京政權的台灣代理人
政治
政治局勢
台灣基進黨
中國
中國共產黨
民進黨
台灣方案
國民黨
台灣危亡存續的關鍵
台灣政體
台灣政體大局
市民
台灣制憲建國
台灣所面對的問題
憲法
國家
憲法是國家的基本大法,
制定台灣憲法,建立自己的國家,
人民
與台灣內部,台灣的未來以及台灣人民的幸福安全有極大的關係。
政權不能夠被國民黨給拿走。
政權不能夠被國民黨給拿走。因為國民黨是中國國國民黨,照顧的是中國的利益,我們怎麼會支持中國國民黨來選台灣總統呢?台灣的利益就是我們建立屬於台灣人自己的國家,這才是我們的任務。

【新聞稿】台灣站(戰)起來,拒絕一國兩制
2019/05/06 資料來源: 台灣制憲基金會
台灣制憲基金會日前(5/4,星期六)於高雄市三民公園舉辦【台灣站(戰)起來,拒絕一國兩制】演講會首發場,超過2000餘名的高雄鄉親擠爆會場,在主持人及演講者的熱請帶動下,高聲喊出【拒絕一國兩制,台灣中國,一邊一國】的訴求。
台灣制憲基金會執行董事鄭文龍律師首先指出,本土陣營在去年年底的選舉挫敗後,士氣非常的低迷沮喪。台灣制憲基金會創辦人辜寬敏資政非常憂心,他認為台灣人要有志氣,不可因一次的選舉挫敗就喪失信心,所以要鼓勵大家要走出來。辜先生因此創辦制憲基金會,就是要告訴大家,我們努力的目標是台灣要獨立,要正名,要制憲,這樣台灣才有真正未來。
新北市議員何博文及高雄市前議員鄭新助、議員陳慧文等人則指出,高雄市長韓國瑜選上市長後,根本無心市政,每日只想著出國參訪。不僅高雄沒有發大財,愛河更是變得髒兮兮。現在又每日做著選總統的春秋大夢,急著當北京政權的台灣代理人。
台灣基進黨主席陳奕齊及陳柏惟則指出,去年年底的選舉,基進黨已經嗅出異常的政治局勢,因此選戰主軸全力迎戰韓潮,選後果不其然,支持這股韓潮的背後力量是中國共產黨。在民進黨敗選後,急統的力量內外夾擊,先有習近平探索一國兩制台灣方案的談話,後有國民黨一國兩制及簽訂和平協議的主張。因此。明年2020年的總統大選是台灣危亡存續的關鍵年。基進黨基於台灣政體大局考量,決定全力輔選民進黨的總統候選人。陳柏維指出,高雄市民這次教訓民進黨選擇韓國瑜,卻帶來了更多的痛苦與懊悔。希望明年的總統選舉,大家一起來支持能為台灣制憲建國打拚的民進黨提名的總統候選人。
台灣制憲基金會創辦人辜寬敏先生指出,台灣所面對的問題不是參加一場演講會就能夠解決,很多事情是必須由我們自己親自去參與,親自去推動才能夠成功。憲法是國家的基本大法,但現行的憲法有很大的問題。因此,制定台灣憲法,建立自己的國家,不僅是現場的鄉親,更是所有台灣鄉親的共同責任。
明年一月,台灣有個大事,就是選總統。但實際上不僅是選總統,與台灣內部,台灣的未來以及台灣人民的幸福安全有極大的關係。所以,明年的選舉不管如何,不要忘記有許多的前輩,付出血汗及辛苦打拚、持續打拚到現在,才有今日的台灣,所以大家不要失志,只要繼續努力,勝利必定在我們手裡,我們必須要有這樣的信心。所以,政權不能夠被國民黨給拿走。因為國民黨是中國國國民黨,照顧的是中國的利益,我們怎麼會支持中國國民黨來選台灣總統呢?台灣的利益就是我們建立屬於台灣人自己的國家,這才是我們的任務。
辜先生最後指出,他已經為台灣打拚了半世紀,但國家的事情不是一個人的事,這是大家的事,必須藉由大家共同的努力來完成。今日大家來參加這場演講會也是大家表達支持台灣建立新的國家的心情。今日高雄首發場有這麼鄉親熱情的參加,對台灣2300萬人是非常重要的鼓勵,對我本人也是鼓勵。我們會繼續努力。

***

蘇永欽》看看我們的幫派政黨
2019/05/09 中國時報 時論廣場 蘇永欽
(作者為國立政治大學講座教授、前司法院大法官並任副院長)

***

2019-05-03 自由時報
林濁水觀點》陳菊秘書長,言重了! 請教你的戰略是什麼?

***

中華民國如何不亡!?
聯合報 2019-05-14 民意論壇 楊志良
(作者為前衛生署長、亞洲大學榮譽講座教授)

***

自由

他們寧要台獨不要民主
2007-02-06 蘋果日報 孫慶餘(資深政論家)

***

固有
固有之疆域
中華民國領土,依其固有之疆域

賴清德的主權論錯了
2019/05/16 旺報 邵宗海
(作者為澳門理工學院名譽教授)

***

【記者會】拜會卓榮泰主席 成立「民進黨初選觀察團」
2019/05/19
資料來源: 台灣北社

***

人民
國家
中國

2019/05/21 中國時報 黃智賢
星期評論 黃智賢》
愈炸愈強

***

人民
民主
民主程序
破壞民主
公投
民主公投
中國
中國大陸
「主權」
主權本是獨立的象徵,作為國家求生存謀發展的基礎。
蔡總統對付中國大陸自詡最得民心的利器便是堅持「主權」。主權本是獨立的象徵,作為國家求生存謀發展的基礎。
國家主權
陳舊生硬的「主權」觀帶來了國家發展的遲滯與生存的危機。當今國家領導人嚴重缺乏政治藝術與治國手腕,以國家主權落伍的認知與駕馭,斷送了台灣發展的生機。
政治魅力
權力
一國領導人必須是建基於領袖「超凡的個人特質、神奇的洞見或成就,並吸引跟隨者盡忠和服從」的權力上。

2019 05 22 中國時報 時論廣場
曹俊漢(作者為中國文化大學政治系講座教授)
蔡英文治國五缺

***

政治鬥爭
政治人物
執政
執政黨
執政黨於去年九合一選舉大敗後,
自由
言論與表達自由

中國時報 時論廣場
2019 05 22 吳景欽(作者為真理大學法律系所副教授兼刑事法研究中心主任)
蘇貞昌把法院捲入政治鬥爭

***

政治
政治理念
責任政治
責任政治理念

現行憲政體制最大的癥結是總統的有權無責
行政院
行政院長
統治權力
「民主皇帝」
總統在4年內,可以有恃無恐地當「民主皇帝」!
蔡英文主席
立法院
立法委員在黨意下
民主品質
憲政民主
人民
憲政民主的真諦與目的是,人民可用良好的憲法,去建構公正、清廉、效能、負責的政府,去執行正確、有用、良好、可行的國策,而最終目的是確保人民享有周全完善的生存照護與充足美好的生活給付。
要建立人民有權課責總統、行政院長、部會首長、民意代表,能對人民「負責」的憲政體制!

中國時報 2019/05/22 時論廣場 名家觀點
林騰鷂
(作者為前東海大學法律系教授)
人民要的是負責制

***

政權
獨裁政權
破壞民主
針對台灣民主「自由開放」的基礎而發動
保衛台灣的民主
國家
國家的安全
維護國家的安全
【民主防衛
對中
【民主防衛與對中政策】

【座談】台灣作為開放社會,如何抵禦敵人?──民主防衛與國家安全
2019/05/29
資料來源: 永社台灣制憲基金會

***

立法院
行政院
中國
公民
人民
民主
政府
連合
聯合會
協會
平台
民主卻缺乏有效的制度規範
主權
讓渡主權,
出賣民主
讓渡主權,出賣民主
政治
政治演出
民主防衛
民主防衛機制
自由
憲政
政治議題
主權國家地位與自由民主憲政秩序的毀棄或變更,不容作為政治議題談判及協議項目」,
公民複決
投票
投票權人

【記者會】拒絕中國併吞,為政治談判畫紅線,媒體禁收中國賄賂,527決戰立法院
2019/05/23
資料來源: 台灣公民陣線 經濟民主連合 台灣學生聯合會 青年抵制假新聞陣線
主辦團體:台灣公民陣線、經濟民主連合、台灣學生聯合會、青年抵制假新聞陣線
合辦單位:臺灣青年民主協會、民主平台、永社、 獨立青年陣線
為政治談判畫紅線,媒體禁收中國賄賂

***

國民
民權
連署

政治獻金
政治操作
憲政民主
政黨協商
政黨協商的過程中,
立法院各政黨
在政黨協商的過程中,立法院各政黨

【新聞稿】公投法修法,切莫敷衍了事
2019/05/27 資料來源: 台灣人權促進會

***

民眾
立委
民主
民主程序
民進黨
民主政治
國家
國家的每個人
這個國家的每個人都有尊重和守護「法治」的信念和決心。
全國之力,
已在今年3月13訂定的總統初選辦法,幾乎以全黨、全國之力,強為「一人」打造「現任優先」之路!
民主
台灣
民主是台灣最珍貴的資產。
民主程序
民主原則
民眾
民主是台灣最珍貴的資產。初選過程必須堅持民主程序的公平、公正、公開,沒有合乎民主原則的初選就沒有團結,將永久性的徹底摧毀台灣基層民眾對民進黨的信任與支持,2020民進黨的慘敗情景就此歷歷浮現。
立委
名列中執委、中常委的立委、議員
讓你們這些名列中執委、中常委的立委、議員永遠消失政壇。
政壇

【記者會】堅持合乎民主程序的初選,搶救民進黨的靈魂!
2019/05/28
資料來源: 台灣北社

***

政府
軍公教
政治
為政治犧牲
政府要軍公教勞的退休生活為政治犧牲?
政府護盤
被政府犧牲
人民
政府的責任
政治利益
保障人民擁有好的老年生活是政府的責任,政府不該要人民為政治利益而犧牲。

【記者會】護盤、護盤、護盤!多繳、少領、延退!
政府要軍公教勞的退休生活為政治犧牲?
2019/05/29 資料來源: 監督退休金績效聯盟

***

「公民
「公民參與」
公投
民主
民主機制深化與鞏固
NGO
「民主小鬧鐘」。
公民實踐者
候選
候選人
「民間公投修法聯盟」
「四季民主」
選民
社會
公民爲主體的美好社會,
選民變公民
政府
國家
選民變公民丶大公民小政府國家。

【新聞稿】野火燎原,看電影搶救公民會
2019/05/30
資料來源: 台灣公民參與協會

***

主權
台灣主權
台灣主權獨立
執政
黨 執政
黨丟掉執政權
民主進步黨丟掉執政權
參選
參選總統
台灣
台灣前途
黨執政
賴清德以其清新形象奮力維繫民進黨執政權
台灣已走到興衰絕續的十字路口
政治
民主政治
台灣民主政治
執政黨
民主進步黨做為現在執政黨
台灣的內外處境極為艱難
政權
對岸政權
政治勢力
堅持台灣主權獨立的民主進步黨丟掉執政權和國會多數地位,台灣的前途將會如何發展,不問可知。
維繫台灣生存命脈
台灣主權獨立之信念堅定不移
奮力維繫民進黨執政權,
國家
台灣做為一個主權獨立國家

李遠哲

中研院

響應李遠哲呼籲 各界連署支持賴清德參選總統
《民報》政治中心/綜合報導 2019-06-06

***

政府
政府組織
非政府組織
論壇
社會動盪
教會
政治事務
全球政治事務
民主國家
西方民主國家
「政治工具」
政府力量
美國人民
認同政治
超越認同政治
談民主自由
那群人民
公民社會
政治聯盟
民主走向了滅亡
國家能力
國家能力是連接公民社會和現代化治理的樞紐所在,
公民社會能完善運作是需要國家具備剛性及彈性能力,「
民主形成的另一個必要條件是要有一個制度化、統一的、以及有效回應民眾訴求的國家。」
國家能力是連接公民社會和現代化治理的樞紐所在,公民社會能完善運作是需要國家具備剛性及彈性能力,「Sheri Berman提出,一個成熟、活躍、已發達的公民社會可以提供高水準的社會資本,但在社會資本之外,民主形成的另一個必要條件是要有一個制度化、統一的、以及有效回應民眾訴求的國家。」
中國
政治穩定
國家在六四事件發生後變得格外重視國家能力的建設
閻小駿表示,國家在六四事件發生後變得格外重視國家能力的建設──「彈性能力方面,中央政府透過公民社會的機制把NGO吸納到政權的範圍中,有序利用NGO來擴大政權的邊界,提高社會治理能力;剛性能力方面,政府以預防式管控來保持政治穩定。」
政治工具
,『民主自由』到底應不應該成為一個普世的價值?」
國家營造了一些普世價值
國家的利益
民主
民主包括什麼?民有、民治、民享。
國家必須要拿選舉來證明你是個民主國家。
民主化
民本思想其實就可以滿足你們民主化浪潮裏所追求的by the people。」

非政府組織帶來的是福祉還是禍根?——「NGO與顏色革命
呆丸哈哈哈 2019/06/12 21:35

非政府組織帶來的是福祉還是禍根?——「NGO與顏色革命」論壇
2018-07-30 灼見名家 專欄:灼見政治 作者:本社編輯部 採訪:黃湘鈺 圖片:香港中國經濟發展促進會

......................................................................................................................................

呆丸哈哈哈 王顥中 朱家安 辜寬敏 陳奕齊 蘇永欽 曹俊漢 李遠哲 陳文茜 張亞中
王顥中 朱家安 林柏儀 張宗坤 Guy Standing 陳韋綸 張智琦
辜寬敏 陳奕齊 陳柏惟 鄭文龍 何博文 鄭新助 陳慧文 韓國瑜 習近平 蘇永欽 川普
林濁水 陳菊 郭台銘 蔡英文 李登輝 馬英九 卓榮泰 羅文嘉 賴清德 楊志良 孫慶餘
陳水扁 彭明敏 邵宗海 王美琇 余文儀 李川信 李弘祺 金恆煒 施正鋒 洪裕宏
張正修 張葉森 陳月妙 陳為祥 陳傳岳 童文薰 賀德芬 黃居正 楊其文 楊憲宏
劉志聰 蕭曉玲 賴振昌 曹俊漢 吳景欽 朱立倫 黃智賢 林騰鷂 蘇貞昌 林佳和
董思齊 黃帝穎 江雅綺 曾怡碩 禇婉琳 何澄輝 林雨蒼 陳學聖 曾銘宗 費鴻泰 賴士葆
何宗勳 紀政 王幼玲 陳曼麗 馮光遠 紀惠容 魏千峯 苗博雅 唐峰正 許善德 刁明華 元山妙子
方宗益 王紹英 王文賢 王伯仁 王明哲 王政卿 王秋森 王美幸 王家明
王泰和 王泰澤 王國華 王國照 王梅鳯 王惠珠 王華恭 王愛蘭 王義郎 王運近 王興耀
朱孟庠 江文基 江明信 江國華 池明仁 余文儀 余函遇 吳和甫 吳松晃 吳英偉 吳國揚
吳隆傑 吳瑞北 吳銘斌 吳澧培 吳豐山 呂月霞 李元武 李木通 李世隆 李弘祺 李旭登
李汝城 李明信 李建畿 李後進 李界木 李席舟 李清根 李雪玟 李博仁 李毓芹 李筱峰
李學圖 沈信彥 周一鳴 周松男 周昭亮 周振英 周崇德 周淑韻 周朝國 林水泉 林再興
林明璋 林金虎 林俊傑 林俊堤 林勁甫 林柏均 林美里 林息霜 林祐平 林健次 林參天
林清祥 林勝利 林富文 林逸民 林翠芳 林銀 林銘新 林慧禎 林聰悟 河合惠美 邱一峰
邱一清 邱垂亮 邱萬土 施並錫 施純如 施興國 施鴻銘 柯好美 柯美珠 柯耀宗 洪玉珠
洪珠美 洪清森 洪清順 洪博學 胡頌二 殷振添 翁世俊 翁偉哲 翁壽男 馬隆祥 高大成
高華山 高寛弘 高輝陽 商文義 康伶星 張正修 張宗達 張建國 張復聚 張葉森 張銘峰
張澄溫 張璨鍙 張豐藤 梁信忠 莊秋雄 莊勝津 莊靜娜 許允棟 許世楷 許瑞峯 郭正典
郭明隆 郭長豐 郭俊貞 郭陳優美 郭進榮 郭漢崇 陳小翠 陳天令 陳天隆 陳文憲 陳世雄
陳永興 陳立愷 陳至興 陳沛仁 陳明恭 陳明真 陳垣洋 陳帝佑 陳建銘 陳政宏 陳昭姿
陳昭惠 陳炯泰 陳啓德 陳淑敏 陳淮崇 陳烱鳴 陳勝凱 陳博文 陳雅惠 陳順勝 陳義志
陳達銘 陳榮基 陳福文 陳肇真 陳銘堯 陳蕙詩 陳錫南 陳優芬 陳寶月 黄鴻展 彭百顯
曾光雄 曾伯誠 曾伯聰 曾勁元 曾南茜 曾恆利 曾淑薰 曾陽川 曾憲政 游文治 游盈隆
游泰慶 程正德 黃仁安 黃及時 黃文龍 黃立宏 黃育旗 黃邦男 黃邦雄 黃東昇 黃冠群
黃春明 黃昭展 黃美琇 黃美惠 黃貞文 黃海富 黃祖源 黃敏生 黃勝雄 黃越宏 黃經學
黃嘉道 黃漠見 黃福氣 黃慶鍾 楊玉麟 楊成錦 楊次雄 楊其文 楊忠和 楊欣晉 楊淑齡
楊超陽 楊順惠 楊黃美幸 楊緒東 楊靜華 楊懷卿 溫美紅 葉秀卿 葉柏祥 葉哲夫
頌彦(何)守眞 廖弘淼 廖淑如 劉永斌 劉志聰 劉炯錫 劉重義 劉真真 劉景寬 劉敬文
蔡米山 蔡尚穎 蔡明法 蔡明峰 蔡明訓 蔡明憲 蔡炳煌 蔡琳達 蔡瑞芳 蔡榮聰 蔡慧香
蔡篤堅 蔡龍居 蔡蘇秋金 鄭天助 鄭邦鎮 鄭岳峰 鄭國彬 鄭欽仁 鄭新助 鄭瑞雄 鄭義和
黎國棟 盧月鉛 盧世祥 盧孝治 盧秀鳳 蕭永達 蕭東賢 蕭悧悧 蕭福增 蕭錫惠 賴玉珍
賴秀穗 賴思成 賴碧良 賴麗華 戴正德 謝世憲 謝臥龍 謝金河 謝偉群 謝淑卿 謝榮進
韓明榮 簡朝樹 藍傳盛 闕杏芬 顏千鶴 顏大翔 顏正杰 顏真賢 顔淑華 羅仁貴 蘇明掦
蘇振明 蘇淑玲 蘇景源 蘇慶龍 龔明聰 楊貴運 林光義 林柏堂 李遠哲
王賡武 文國權 王綽中 島津洋一 胡志強 陳文茜 閻小駿 張亞中 尹乃菁 黃湘鈺
資政 市議員 市長 總統 台灣制憲基金會 台灣基進黨 中國共產黨 民進黨 國民黨
中國時報 自由時報 聯合報 蘋果日報 旺報 國立政治大學 亞洲大學 澳門理工學院
台灣北社 永社 中國文化大學 真理大學 東海大學 台灣大學 台北科技大學
台灣公民陣線 經濟民主連合 台灣學生聯合會 青年抵制假新聞陣線 民主平台
臺灣青年民主協會 獨立青年陣線 台灣人權促進會 人權公約施行監督聯盟
台灣守護民主平台 公民憲政推動聯盟 台灣智庫 國防安全研究院 綠色逗陣 台灣社
台灣客社 台灣聯合國協進會 陳文成博士紀念基金會 鄭南榕基金會 台灣公民參與協會
台灣親子共學教育促進會 台灣共生青年協會 公投護台灣聯盟 凱達格蘭基金會
新台灣國策智庫 台灣獨立建國聯盟 台灣教授協會 李江却台語文教基金會
台灣基進黨台北黨部 監督退休金績效聯盟 新竹縣教師會 台北企業總工會
中華民國全國退休教師聯盟 花蓮縣教師職業工會 苗栗縣教育產業工會
雙北教育產業工會 新北市教育產業工會 花蓮縣教師會 新竹縣教師職業工會
臺北市學校教育產業工會 台南市大府城教育產業工會 新竹縣教育產業工會
花蓮縣教育產業工會 勵馨社會福利事業基金會 自由空間教育基金會
當代南亞與中東研究中心 民報 日本元山醫院 宗益科技有限公司 日本台灣同鄉會
紐約醫學院 羅東聖母醫院
全美台灣人權協會 辛辛那提大學 高雄醫學大學 南加州大洛杉磯台灣會館 高醫大
恩主公醫院 北美洲台灣人基督教協會 第一名店 李登輝基金會民主協會
加拿大台灣同鄉會 北美台灣總商會 奇美醫 池明仁整形外科診所 台東耳鼻喉科診所
加拿大台商會 美國台灣人教授協會 日本幸手耳鼻咽喉科醫院 吳英偉診所
高醫全國校友總会 總統府資政 自立晚報 沙加緬度台灣同鄕會 宜蘭縣藥師公會
美國紐約市立大學 FAPA 芝加哥FAPA分會 紐約台灣會館 底特律台灣同鄉會
台南市環境保護聯盟 台灣南極學會 新竹科學園區管理局 福和會 美國內華達州立大學
汐止國泰醫院 台北教育大學 北美洲台灣人教授協會 西雅圖FAPA華州分會 義大醫院
台大醫學院 民進黨西雅圖 日台國民文化交流會 908台灣國 新世紀教育基金會 成功大學
林金虎診所 高醫校友總會 北加州台灣同鄉聯合會 林勁甫耳鼻喉科診所 美國台灣之友會
加拿大綠色能源顧問公司 北加州台灣同鄉聯合會 東海大學 國大代表 日本東京日語學校
紐約市布魯克林醫院 國立臺灣大學 東京日台交流會 國策顧問 昆斯蘭大學
澳洲台灣同鄉會 師大 北美洲婦女會溫哥華分會 加拿大台灣同鄉會 扁聯會
北加州台灣婦女會 洛杉磯西北區台灣同鄉會北加州東灣台灣人同鄉會 崇仁醫專
北美洲台灣婦女會總會 南加州美國臺灣人獅子會 加拿大民進黨 達仁外科診所
大社長老教會 高雄市立聯合醫院 大華牙醫診所 哥倫布市台灣同鄉會
多倫多臺灣長老教會 大阪國際大學 美國台灣人教授協會 北加州關懐台灣基金會
開南大學 向安診所 臺中中國醫藥大學 高雄市嘉美診所 台南新樓醫院
台灣環境教育協會 英國台灣協會 台獨聯盟美國本部 民進黨美西黨部
北加州舊金山台灣人同鄉會 紐西蘭台僑協會 新泰綜合醫院 衞福部 衞福部台北醫院
日本都賀婦產科醫院 奇美醫學中心 北加州聖荷西-台南姊妹市協會 日本台南市後援會
加州政府 加州政府公共衛生部門 加州政府公共衛生部門審核官 明道大學
民報文化藝術基金會 臺北市立聯合醫院 台杏基金會 北美洲台灣人醫師協會
美國普恩科技 彰化師大 加拿大台灣同鄉會 陳總統民間醫療小組 加拿大婦女會
華府台灣同鄉會 高雄長庚醫院 北加州東南灣台灣人同鄉會 美國中興大學華府校友會
台大醫學院 成大醫院 台灣現代詩人協會 高醫大北美校友會 宜蘭人文基金會
日本幸手耳鼻咽喉科醫院 亞特蘭大同鄉會 建國會 新州中美醫學會 福爾摩沙醫學會
俄州首府大學 紐約州阿爾巴尼法學院 紐約市立大學 逢甲大學 台灣民意基金會
世聯倉運文教基金会 台灣醫界聯盟 高雄醫學大學校友總會 小留學生家長協會
Ann Arbor台灣同鄉會 大西雅圖台灣同鄉會 北加州前美西台灣人夏令會
沙加緬度FAPA分會 北美洲台灣婦女會總會 雲林基督教醫院 花蓮門諾醫院 法治時報
紐約羅徹斯特大學醫學院 FAPA沙加緬度分會 芝加哥台灣同鄉會
北加州東灣台灣人同鄉會 北美洲台灣人醫師協會總會 國立台北藝術大學
台北市立體育學院 美國塑膠工程師學會 加拿大民進黨 台灣大地文教基金會
《望春風週報》群馬縣台灣總會事務局 加拿大社團法人台灣語言文化社 行政院客委會
國立台東大學 台灣民族同盟 高雄醫學大學 福爾摩鯊會社 羅東聖母醫院 台北醫學大學
台灣自治基金會 《台灣海外網》 亞洲航空公司 台灣聯合國協進會 洛杉磯救扁聯盟
北美洲台灣人醫師協會總會《台灣e新聞》 台灣社會改造協會 北美洲台灣人醫師協會
台灣陪審團協會 台灣法理建國學院 彭明敏文教基金會 南山人壽保險股份有限公司
加西台灣藝術家協會 加拿大台灣華語通用協會 大西雅圖區台灣商會
高雄醫學大學全球校友會 台灣教師聯盟 民進黨美東黨部 北美洲台灣婦女會總會
國立高科技大學 中山醫大 高苑科技大學 國立高雄師範大學 歐洲台灣協會
舊金山灣區台灣商會 美國「台灣公論報」高雄醫學大學校友總會 紐約恩惠歸正教會
日本群馬縣台灣同鄉會 北美洲台灣婦女會總會 台灣基督長老教會總會 高雄醫學院
臺北市立大學 波士頓同鄉會 世界台灣客家聯合會 加州大學 陳定南基金會
香港中國經濟發展促進會 香港大學《日本時報》中天電視 國務院
戶政機關 中選會 大法官 司法院 立法院 立委 立法委員 大使 監察院 監察委員
行政院 中研院 總統府

練習

努力

誠實 勇敢

簡單 扼要 明確

逐條

回答 下列 基本 普通 小常識 問題

所有
呆丸哈哈哈 王顥中 朱家安 辜寬敏 陳奕齊 蘇永欽 曹俊漢 李遠哲 陳文茜 張亞中
王顥中 朱家安 林柏儀 張宗坤 Guy Standing 陳韋綸 張智琦
辜寬敏 陳奕齊 陳柏惟 鄭文龍 何博文 鄭新助 陳慧文 韓國瑜 習近平 蘇永欽 川普
林濁水 陳菊 郭台銘 蔡英文 李登輝 馬英九 卓榮泰 羅文嘉 賴清德 楊志良 孫慶餘
陳水扁 彭明敏 邵宗海 王美琇 余文儀 李川信 李弘祺 金恆煒 施正鋒 洪裕宏
張正修 張葉森 陳月妙 陳為祥 陳傳岳 童文薰 賀德芬 黃居正 楊其文 楊憲宏
劉志聰 蕭曉玲 賴振昌 曹俊漢 吳景欽 朱立倫 黃智賢 林騰鷂 蘇貞昌 林佳和
董思齊 黃帝穎 江雅綺 曾怡碩 禇婉琳 何澄輝 林雨蒼 陳學聖 曾銘宗 費鴻泰 賴士葆
何宗勳 紀政 王幼玲 陳曼麗 馮光遠 紀惠容 魏千峯 苗博雅 唐峰正 許善德 刁明華 元山妙子
方宗益 王紹英 王文賢 王伯仁 王明哲 王政卿 王秋森 王美幸 王家明
王泰和 王泰澤 王國華 王國照 王梅鳯 王惠珠 王華恭 王愛蘭 王義郎 王運近 王興耀
朱孟庠 江文基 江明信 江國華 池明仁 余文儀 余函遇 吳和甫 吳松晃 吳英偉 吳國揚
吳隆傑 吳瑞北 吳銘斌 吳澧培 吳豐山 呂月霞 李元武 李木通 李世隆 李弘祺 李旭登
李汝城 李明信 李建畿 李後進 李界木 李席舟 李清根 李雪玟 李博仁 李毓芹 李筱峰
李學圖 沈信彥 周一鳴 周松男 周昭亮 周振英 周崇德 周淑韻 周朝國 林水泉 林再興
林明璋 林金虎 林俊傑 林俊堤 林勁甫 林柏均 林美里 林息霜 林祐平 林健次 林參天
林清祥 林勝利 林富文 林逸民 林翠芳 林銀 林銘新 林慧禎 林聰悟 河合惠美 邱一峰
邱一清 邱垂亮 邱萬土 施並錫 施純如 施興國 施鴻銘 柯好美 柯美珠 柯耀宗 洪玉珠
洪珠美 洪清森 洪清順 洪博學 胡頌二 殷振添 翁世俊 翁偉哲 翁壽男 馬隆祥 高大成
高華山 高寛弘 高輝陽 商文義 康伶星 張正修 張宗達 張建國 張復聚 張葉森 張銘峰
張澄溫 張璨鍙 張豐藤 梁信忠 莊秋雄 莊勝津 莊靜娜 許允棟 許世楷 許瑞峯 郭正典
郭明隆 郭長豐 郭俊貞 郭陳優美 郭進榮 郭漢崇 陳小翠 陳天令 陳天隆 陳文憲 陳世雄
陳永興 陳立愷 陳至興 陳沛仁 陳明恭 陳明真 陳垣洋 陳帝佑 陳建銘 陳政宏 陳昭姿
陳昭惠 陳炯泰 陳啓德 陳淑敏 陳淮崇 陳烱鳴 陳勝凱 陳博文 陳雅惠 陳順勝 陳義志
陳達銘 陳榮基 陳福文 陳肇真 陳銘堯 陳蕙詩 陳錫南 陳優芬 陳寶月 黄鴻展 彭百顯
曾光雄 曾伯誠 曾伯聰 曾勁元 曾南茜 曾恆利 曾淑薰 曾陽川 曾憲政 游文治 游盈隆
游泰慶 程正德 黃仁安 黃及時 黃文龍 黃立宏 黃育旗 黃邦男 黃邦雄 黃東昇 黃冠群
黃春明 黃昭展 黃美琇 黃美惠 黃貞文 黃海富 黃祖源 黃敏生 黃勝雄 黃越宏 黃經學
黃嘉道 黃漠見 黃福氣 黃慶鍾 楊玉麟 楊成錦 楊次雄 楊其文 楊忠和 楊欣晉 楊淑齡
楊超陽 楊順惠 楊黃美幸 楊緒東 楊靜華 楊懷卿 溫美紅 葉秀卿 葉柏祥 葉哲夫
頌彦(何)守眞 廖弘淼 廖淑如 劉永斌 劉志聰 劉炯錫 劉重義 劉真真 劉景寬 劉敬文
蔡米山 蔡尚穎 蔡明法 蔡明峰 蔡明訓 蔡明憲 蔡炳煌 蔡琳達 蔡瑞芳 蔡榮聰 蔡慧香
蔡篤堅 蔡龍居 蔡蘇秋金 鄭天助 鄭邦鎮 鄭岳峰 鄭國彬 鄭欽仁 鄭新助 鄭瑞雄 鄭義和
黎國棟 盧月鉛 盧世祥 盧孝治 盧秀鳳 蕭永達 蕭東賢 蕭悧悧 蕭福增 蕭錫惠 賴玉珍
賴秀穗 賴思成 賴碧良 賴麗華 戴正德 謝世憲 謝臥龍 謝金河 謝偉群 謝淑卿 謝榮進
韓明榮 簡朝樹 藍傳盛 闕杏芬 顏千鶴 顏大翔 顏正杰 顏真賢 顔淑華 羅仁貴 蘇明掦
蘇振明 蘇淑玲 蘇景源 蘇慶龍 龔明聰 楊貴運 林光義 林柏堂 李遠哲
王賡武 文國權 王綽中 島津洋一 胡志強 陳文茜 閻小駿 張亞中 尹乃菁 黃湘鈺
資政 市議員 市長 總統 台灣制憲基金會 台灣基進黨 中國共產黨 民進黨 國民黨
中國時報 自由時報 聯合報 蘋果日報 旺報 國立政治大學 亞洲大學 澳門理工學院
台灣北社 永社 中國文化大學 真理大學 東海大學 台灣大學 台北科技大學
台灣公民陣線 經濟民主連合 台灣學生聯合會 青年抵制假新聞陣線 民主平台
臺灣青年民主協會 獨立青年陣線 台灣人權促進會 人權公約施行監督聯盟
台灣守護民主平台 公民憲政推動聯盟 台灣智庫 國防安全研究院 綠色逗陣 台灣社
台灣客社 台灣聯合國協進會 陳文成博士紀念基金會 鄭南榕基金會 台灣公民參與協會
台灣親子共學教育促進會 台灣共生青年協會 公投護台灣聯盟 凱達格蘭基金會
新台灣國策智庫 台灣獨立建國聯盟 台灣教授協會 李江却台語文教基金會
台灣基進黨台北黨部 監督退休金績效聯盟 新竹縣教師會 台北企業總工會
中華民國全國退休教師聯盟 花蓮縣教師職業工會 苗栗縣教育產業工會
雙北教育產業工會 新北市教育產業工會 花蓮縣教師會 新竹縣教師職業工會
臺北市學校教育產業工會 台南市大府城教育產業工會 新竹縣教育產業工會
花蓮縣教育產業工會 勵馨社會福利事業基金會 自由空間教育基金會
當代南亞與中東研究中心 民報 日本元山醫院 宗益科技有限公司 日本台灣同鄉會
紐約醫學院 羅東聖母醫院
全美台灣人權協會 辛辛那提大學 高雄醫學大學 南加州大洛杉磯台灣會館 高醫大
恩主公醫院 北美洲台灣人基督教協會 第一名店 李登輝基金會民主協會
加拿大台灣同鄉會 北美台灣總商會 奇美醫 池明仁整形外科診所 台東耳鼻喉科診所
加拿大台商會 美國台灣人教授協會 日本幸手耳鼻咽喉科醫院 吳英偉診所
高醫全國校友總会 總統府資政 自立晚報 沙加緬度台灣同鄕會 宜蘭縣藥師公會
美國紐約市立大學 FAPA 芝加哥FAPA分會 紐約台灣會館 底特律台灣同鄉會
台南市環境保護聯盟 台灣南極學會 新竹科學園區管理局 福和會 美國內華達州立大學
汐止國泰醫院 台北教育大學 北美洲台灣人教授協會 西雅圖FAPA華州分會 義大醫院
台大醫學院 民進黨西雅圖 日台國民文化交流會 908台灣國 新世紀教育基金會 成功大學
林金虎診所 高醫校友總會 北加州台灣同鄉聯合會 林勁甫耳鼻喉科診所 美國台灣之友會
加拿大綠色能源顧問公司 北加州台灣同鄉聯合會 東海大學 國大代表 日本東京日語學校
紐約市布魯克林醫院 國立臺灣大學 東京日台交流會 國策顧問 昆斯蘭大學
澳洲台灣同鄉會 師大 北美洲婦女會溫哥華分會 加拿大台灣同鄉會 扁聯會
北加州台灣婦女會 洛杉磯西北區台灣同鄉會北加州東灣台灣人同鄉會 崇仁醫專
北美洲台灣婦女會總會 南加州美國臺灣人獅子會 加拿大民進黨 達仁外科診所
大社長老教會 高雄市立聯合醫院 大華牙醫診所 哥倫布市台灣同鄉會
多倫多臺灣長老教會 大阪國際大學 美國台灣人教授協會 北加州關懐台灣基金會
開南大學 向安診所 臺中中國醫藥大學 高雄市嘉美診所 台南新樓醫院
台灣環境教育協會 英國台灣協會 台獨聯盟美國本部 民進黨美西黨部
北加州舊金山台灣人同鄉會 紐西蘭台僑協會 新泰綜合醫院 衞福部 衞福部台北醫院
日本都賀婦產科醫院 奇美醫學中心 北加州聖荷西-台南姊妹市協會 日本台南市後援會
加州政府 加州政府公共衛生部門 加州政府公共衛生部門審核官 明道大學
民報文化藝術基金會 臺北市立聯合醫院 台杏基金會 北美洲台灣人醫師協會
美國普恩科技 彰化師大 加拿大台灣同鄉會 陳總統民間醫療小組 加拿大婦女會
華府台灣同鄉會 高雄長庚醫院 北加州東南灣台灣人同鄉會 美國中興大學華府校友會
台大醫學院 成大醫院 台灣現代詩人協會 高醫大北美校友會 宜蘭人文基金會
日本幸手耳鼻咽喉科醫院 亞特蘭大同鄉會 建國會 新州中美醫學會 福爾摩沙醫學會
俄州首府大學 紐約州阿爾巴尼法學院 紐約市立大學 逢甲大學 台灣民意基金會
世聯倉運文教基金会 台灣醫界聯盟 高雄醫學大學校友總會 小留學生家長協會
Ann Arbor台灣同鄉會 大西雅圖台灣同鄉會 北加州前美西台灣人夏令會
沙加緬度FAPA分會 北美洲台灣婦女會總會 雲林基督教醫院 花蓮門諾醫院 法治時報
紐約羅徹斯特大學醫學院 FAPA沙加緬度分會 芝加哥台灣同鄉會
北加州東灣台灣人同鄉會 北美洲台灣人醫師協會總會 國立台北藝術大學
台北市立體育學院 美國塑膠工程師學會 加拿大民進黨 台灣大地文教基金會
《望春風週報》群馬縣台灣總會事務局 加拿大社團法人台灣語言文化社 行政院客委會
國立台東大學 台灣民族同盟 高雄醫學大學 福爾摩鯊會社 羅東聖母醫院 台北醫學大學
台灣自治基金會 《台灣海外網》 亞洲航空公司 台灣聯合國協進會 洛杉磯救扁聯盟
北美洲台灣人醫師協會總會《台灣e新聞》 台灣社會改造協會 北美洲台灣人醫師協會
台灣陪審團協會 台灣法理建國學院 彭明敏文教基金會 南山人壽保險股份有限公司
加西台灣藝術家協會 加拿大台灣華語通用協會 大西雅圖區台灣商會
高雄醫學大學全球校友會 台灣教師聯盟 民進黨美東黨部 北美洲台灣婦女會總會
國立高科技大學 中山醫大 高苑科技大學 國立高雄師範大學 歐洲台灣協會
舊金山灣區台灣商會 美國「台灣公論報」高雄醫學大學校友總會 紐約恩惠歸正教會
日本群馬縣台灣同鄉會 北美洲台灣婦女會總會 台灣基督長老教會總會 高雄醫學院
臺北市立大學 波士頓同鄉會 世界台灣客家聯合會 加州大學 陳定南基金會
香港中國經濟發展促進會 香港大學《日本時報》中天電視 國務院
戶政機關 中選會 大法官 司法院 立法院 立委 立法委員 大使 監察院 監察委員
行政院 中研院 總統府
的回答

將引領
呆丸哈哈哈 王顥中 朱家安 辜寬敏 陳奕齊 蘇永欽 曹俊漢 李遠哲 陳文茜 張亞中
王顥中 朱家安 林柏儀 張宗坤 Guy Standing 陳韋綸 張智琦
辜寬敏 陳奕齊 陳柏惟 鄭文龍 何博文 鄭新助 陳慧文 韓國瑜 習近平 蘇永欽 川普
林濁水 陳菊 郭台銘 蔡英文 李登輝 馬英九 卓榮泰 羅文嘉 賴清德 楊志良 孫慶餘
陳水扁 彭明敏 邵宗海 王美琇 余文儀 李川信 李弘祺 金恆煒 施正鋒 洪裕宏
張正修 張葉森 陳月妙 陳為祥 陳傳岳 童文薰 賀德芬 黃居正 楊其文 楊憲宏
劉志聰 蕭曉玲 賴振昌 曹俊漢 吳景欽 朱立倫 黃智賢 林騰鷂 蘇貞昌 林佳和
董思齊 黃帝穎 江雅綺 曾怡碩 禇婉琳 何澄輝 林雨蒼 陳學聖 曾銘宗 費鴻泰 賴士葆
何宗勳 紀政 王幼玲 陳曼麗 馮光遠 紀惠容 魏千峯 苗博雅 唐峰正 許善德 刁明華 元山妙子
方宗益 王紹英 王文賢 王伯仁 王明哲 王政卿 王秋森 王美幸 王家明
王泰和 王泰澤 王國華 王國照 王梅鳯 王惠珠 王華恭 王愛蘭 王義郎 王運近 王興耀
朱孟庠 江文基 江明信 江國華 池明仁 余文儀 余函遇 吳和甫 吳松晃 吳英偉 吳國揚
吳隆傑 吳瑞北 吳銘斌 吳澧培 吳豐山 呂月霞 李元武 李木通 李世隆 李弘祺 李旭登
李汝城 李明信 李建畿 李後進 李界木 李席舟 李清根 李雪玟 李博仁 李毓芹 李筱峰
李學圖 沈信彥 周一鳴 周松男 周昭亮 周振英 周崇德 周淑韻 周朝國 林水泉 林再興
林明璋 林金虎 林俊傑 林俊堤 林勁甫 林柏均 林美里 林息霜 林祐平 林健次 林參天
林清祥 林勝利 林富文 林逸民 林翠芳 林銀 林銘新 林慧禎 林聰悟 河合惠美 邱一峰
邱一清 邱垂亮 邱萬土 施並錫 施純如 施興國 施鴻銘 柯好美 柯美珠 柯耀宗 洪玉珠
洪珠美 洪清森 洪清順 洪博學 胡頌二 殷振添 翁世俊 翁偉哲 翁壽男 馬隆祥 高大成
高華山 高寛弘 高輝陽 商文義 康伶星 張正修 張宗達 張建國 張復聚 張葉森 張銘峰
張澄溫 張璨鍙 張豐藤 梁信忠 莊秋雄 莊勝津 莊靜娜 許允棟 許世楷 許瑞峯 郭正典
郭明隆 郭長豐 郭俊貞 郭陳優美 郭進榮 郭漢崇 陳小翠 陳天令 陳天隆 陳文憲 陳世雄
陳永興 陳立愷 陳至興 陳沛仁 陳明恭 陳明真 陳垣洋 陳帝佑 陳建銘 陳政宏 陳昭姿
陳昭惠 陳炯泰 陳啓德 陳淑敏 陳淮崇 陳烱鳴 陳勝凱 陳博文 陳雅惠 陳順勝 陳義志
陳達銘 陳榮基 陳福文 陳肇真 陳銘堯 陳蕙詩 陳錫南 陳優芬 陳寶月 黄鴻展 彭百顯
曾光雄 曾伯誠 曾伯聰 曾勁元 曾南茜 曾恆利 曾淑薰 曾陽川 曾憲政 游文治 游盈隆
游泰慶 程正德 黃仁安 黃及時 黃文龍 黃立宏 黃育旗 黃邦男 黃邦雄 黃東昇 黃冠群
黃春明 黃昭展 黃美琇 黃美惠 黃貞文 黃海富 黃祖源 黃敏生 黃勝雄 黃越宏 黃經學
黃嘉道 黃漠見 黃福氣 黃慶鍾 楊玉麟 楊成錦 楊次雄 楊其文 楊忠和 楊欣晉 楊淑齡
楊超陽 楊順惠 楊黃美幸 楊緒東 楊靜華 楊懷卿 溫美紅 葉秀卿 葉柏祥 葉哲夫
頌彦(何)守眞 廖弘淼 廖淑如 劉永斌 劉志聰 劉炯錫 劉重義 劉真真 劉景寬 劉敬文
蔡米山 蔡尚穎 蔡明法 蔡明峰 蔡明訓 蔡明憲 蔡炳煌 蔡琳達 蔡瑞芳 蔡榮聰 蔡慧香
蔡篤堅 蔡龍居 蔡蘇秋金 鄭天助 鄭邦鎮 鄭岳峰 鄭國彬 鄭欽仁 鄭新助 鄭瑞雄 鄭義和
黎國棟 盧月鉛 盧世祥 盧孝治 盧秀鳳 蕭永達 蕭東賢 蕭悧悧 蕭福增 蕭錫惠 賴玉珍
賴秀穗 賴思成 賴碧良 賴麗華 戴正德 謝世憲 謝臥龍 謝金河 謝偉群 謝淑卿 謝榮進
韓明榮 簡朝樹 藍傳盛 闕杏芬 顏千鶴 顏大翔 顏正杰 顏真賢 顔淑華 羅仁貴 蘇明掦
蘇振明 蘇淑玲 蘇景源 蘇慶龍 龔明聰 楊貴運 林光義 林柏堂 李遠哲
王賡武 文國權 王綽中 島津洋一 胡志強 陳文茜 閻小駿 張亞中 尹乃菁 黃湘鈺
資政 市議員 市長 總統 台灣制憲基金會 台灣基進黨 中國共產黨 民進黨 國民黨
中國時報 自由時報 聯合報 蘋果日報 旺報 國立政治大學 亞洲大學 澳門理工學院
台灣北社 永社 中國文化大學 真理大學 東海大學 台灣大學 台北科技大學
台灣公民陣線 經濟民主連合 台灣學生聯合會 青年抵制假新聞陣線 民主平台
臺灣青年民主協會 獨立青年陣線 台灣人權促進會 人權公約施行監督聯盟
台灣守護民主平台 公民憲政推動聯盟 台灣智庫 國防安全研究院 綠色逗陣 台灣社
台灣客社 台灣聯合國協進會 陳文成博士紀念基金會 鄭南榕基金會 台灣公民參與協會
台灣親子共學教育促進會 台灣共生青年協會 公投護台灣聯盟 凱達格蘭基金會
新台灣國策智庫 台灣獨立建國聯盟 台灣教授協會 李江却台語文教基金會
台灣基進黨台北黨部 監督退休金績效聯盟 新竹縣教師會 台北企業總工會
中華民國全國退休教師聯盟 花蓮縣教師職業工會 苗栗縣教育產業工會
雙北教育產業工會 新北市教育產業工會 花蓮縣教師會 新竹縣教師職業工會
臺北市學校教育產業工會 台南市大府城教育產業工會 新竹縣教育產業工會
花蓮縣教育產業工會 勵馨社會福利事業基金會 自由空間教育基金會
當代南亞與中東研究中心 民報 日本元山醫院 宗益科技有限公司 日本台灣同鄉會
紐約醫學院 羅東聖母醫院
全美台灣人權協會 辛辛那提大學 高雄醫學大學 南加州大洛杉磯台灣會館 高醫大
恩主公醫院 北美洲台灣人基督教協會 第一名店 李登輝基金會民主協會
加拿大台灣同鄉會 北美台灣總商會 奇美醫 池明仁整形外科診所 台東耳鼻喉科診所
加拿大台商會 美國台灣人教授協會 日本幸手耳鼻咽喉科醫院 吳英偉診所
高醫全國校友總会 總統府資政 自立晚報 沙加緬度台灣同鄕會 宜蘭縣藥師公會
美國紐約市立大學 FAPA 芝加哥FAPA分會 紐約台灣會館 底特律台灣同鄉會
台南市環境保護聯盟 台灣南極學會 新竹科學園區管理局 福和會 美國內華達州立大學
汐止國泰醫院 台北教育大學 北美洲台灣人教授協會 西雅圖FAPA華州分會 義大醫院
台大醫學院 民進黨西雅圖 日台國民文化交流會 908台灣國 新世紀教育基金會 成功大學
林金虎診所 高醫校友總會 北加州台灣同鄉聯合會 林勁甫耳鼻喉科診所 美國台灣之友會
加拿大綠色能源顧問公司 北加州台灣同鄉聯合會 東海大學 國大代表 日本東京日語學校
紐約市布魯克林醫院 國立臺灣大學 東京日台交流會 國策顧問 昆斯蘭大學
澳洲台灣同鄉會 師大 北美洲婦女會溫哥華分會 加拿大台灣同鄉會 扁聯會
北加州台灣婦女會 洛杉磯西北區台灣同鄉會北加州東灣台灣人同鄉會 崇仁醫專
北美洲台灣婦女會總會 南加州美國臺灣人獅子會 加拿大民進黨 達仁外科診所
大社長老教會 高雄市立聯合醫院 大華牙醫診所 哥倫布市台灣同鄉會
多倫多臺灣長老教會 大阪國際大學 美國台灣人教授協會 北加州關懐台灣基金會
開南大學 向安診所 臺中中國醫藥大學 高雄市嘉美診所 台南新樓醫院
台灣環境教育協會 英國台灣協會 台獨聯盟美國本部 民進黨美西黨部
北加州舊金山台灣人同鄉會 紐西蘭台僑協會 新泰綜合醫院 衞福部 衞福部台北醫院
日本都賀婦產科醫院 奇美醫學中心 北加州聖荷西-台南姊妹市協會 日本台南市後援會
加州政府 加州政府公共衛生部門 加州政府公共衛生部門審核官 明道大學
民報文化藝術基金會 臺北市立聯合醫院 台杏基金會 北美洲台灣人醫師協會
美國普恩科技 彰化師大 加拿大台灣同鄉會 陳總統民間醫療小組 加拿大婦女會
華府台灣同鄉會 高雄長庚醫院 北加州東南灣台灣人同鄉會 美國中興大學華府校友會
台大醫學院 成大醫院 台灣現代詩人協會 高醫大北美校友會 宜蘭人文基金會
日本幸手耳鼻咽喉科醫院 亞特蘭大同鄉會 建國會 新州中美醫學會 福爾摩沙醫學會
俄州首府大學 紐約州阿爾巴尼法學院 紐約市立大學 逢甲大學 台灣民意基金會
世聯倉運文教基金会 台灣醫界聯盟 高雄醫學大學校友總會 小留學生家長協會
Ann Arbor台灣同鄉會 大西雅圖台灣同鄉會 北加州前美西台灣人夏令會
沙加緬度FAPA分會 北美洲台灣婦女會總會 雲林基督教醫院 花蓮門諾醫院 法治時報
紐約羅徹斯特大學醫學院 FAPA沙加緬度分會 芝加哥台灣同鄉會
北加州東灣台灣人同鄉會 北美洲台灣人醫師協會總會 國立台北藝術大學
台北市立體育學院 美國塑膠工程師學會 加拿大民進黨 台灣大地文教基金會
《望春風週報》群馬縣台灣總會事務局 加拿大社團法人台灣語言文化社 行政院客委會
國立台東大學 台灣民族同盟 高雄醫學大學 福爾摩鯊會社 羅東聖母醫院 台北醫學大學
台灣自治基金會 《台灣海外網》 亞洲航空公司 台灣聯合國協進會 洛杉磯救扁聯盟
北美洲台灣人醫師協會總會《台灣e新聞》 台灣社會改造協會 北美洲台灣人醫師協會
台灣陪審團協會 台灣法理建國學院 彭明敏文教基金會 南山人壽保險股份有限公司
加西台灣藝術家協會 加拿大台灣華語通用協會 大西雅圖區台灣商會
高雄醫學大學全球校友會 台灣教師聯盟 民進黨美東黨部 北美洲台灣婦女會總會
國立高科技大學 中山醫大 高苑科技大學 國立高雄師範大學 歐洲台灣協會
舊金山灣區台灣商會 美國「台灣公論報」高雄醫學大學校友總會 紐約恩惠歸正教會
日本群馬縣台灣同鄉會 北美洲台灣婦女會總會 台灣基督長老教會總會 高雄醫學院
臺北市立大學 波士頓同鄉會 世界台灣客家聯合會 加州大學 陳定南基金會
香港中國經濟發展促進會 香港大學《日本時報》中天電視 國務院
戶政機關 中選會 大法官 司法院 立法院 立委 立法委員 大使 監察院 監察委員
行政院 中研院 總統府
自身

開始或許可能有能力思考

開始或許可能有能力誠實

1.甚麼是所謂的 台灣?

2.所謂的 台灣 中的 甚麼?

3.所謂的 台灣 中的 誰?

4.甚麼是所謂的 台灣站(戰)起來,?

5.甚麼是胡扯瞎掰亂七八糟鬼扯狗屁不通的所謂的 台灣站(戰)起來,?!

6.甚麼是所謂的 一國兩制 中的 國?

7.所謂的 一國兩制 中的 國 是 國家 嗎?

8.甚麼是國家?

9.甚麼是國家之組構要素?

10.
該諸國家之組構要素如何運作使組構成 一

呆丸哈哈哈 王顥中 朱家安 辜寬敏 陳奕齊 蘇永欽 曹俊漢 李遠哲 陳文茜 張亞中
王顥中 朱家安 林柏儀 張宗坤 Guy Standing 陳韋綸 張智琦
辜寬敏 陳奕齊 陳柏惟 鄭文龍 何博文 鄭新助 陳慧文 韓國瑜 習近平 蘇永欽 川普
林濁水 陳菊 郭台銘 蔡英文 李登輝 馬英九 卓榮泰 羅文嘉 賴清德 楊志良 孫慶餘
陳水扁 彭明敏 邵宗海 王美琇 余文儀 李川信 李弘祺 金恆煒 施正鋒 洪裕宏
張正修 張葉森 陳月妙 陳為祥 陳傳岳 童文薰 賀德芬 黃居正 楊其文 楊憲宏
劉志聰 蕭曉玲 賴振昌 曹俊漢 吳景欽 朱立倫 黃智賢 林騰鷂 蘇貞昌 林佳和
董思齊 黃帝穎 江雅綺 曾怡碩 禇婉琳 何澄輝 林雨蒼 陳學聖 曾銘宗 費鴻泰 賴士葆
何宗勳 紀政 王幼玲 陳曼麗 馮光遠 紀惠容 魏千峯 苗博雅 唐峰正 許善德 刁明華 元山妙子
方宗益 王紹英 王文賢 王伯仁 王明哲 王政卿 王秋森 王美幸 王家明
王泰和 王泰澤 王國華 王國照 王梅鳯 王惠珠 王華恭 王愛蘭 王義郎 王運近 王興耀
朱孟庠 江文基 江明信 江國華 池明仁 余文儀 余函遇 吳和甫 吳松晃 吳英偉 吳國揚
吳隆傑 吳瑞北 吳銘斌 吳澧培 吳豐山 呂月霞 李元武 李木通 李世隆 李弘祺 李旭登
李汝城 李明信 李建畿 李後進 李界木 李席舟 李清根 李雪玟 李博仁 李毓芹 李筱峰
李學圖 沈信彥 周一鳴 周松男 周昭亮 周振英 周崇德 周淑韻 周朝國 林水泉 林再興
林明璋 林金虎 林俊傑 林俊堤 林勁甫 林柏均 林美里 林息霜 林祐平 林健次 林參天
林清祥 林勝利 林富文 林逸民 林翠芳 林銀 林銘新 林慧禎 林聰悟 河合惠美 邱一峰
邱一清 邱垂亮 邱萬土 施並錫 施純如 施興國 施鴻銘 柯好美 柯美珠 柯耀宗 洪玉珠
洪珠美 洪清森 洪清順 洪博學 胡頌二 殷振添 翁世俊 翁偉哲 翁壽男 馬隆祥 高大成
高華山 高寛弘 高輝陽 商文義 康伶星 張正修 張宗達 張建國 張復聚 張葉森 張銘峰
張澄溫 張璨鍙 張豐藤 梁信忠 莊秋雄 莊勝津 莊靜娜 許允棟 許世楷 許瑞峯 郭正典
郭明隆 郭長豐 郭俊貞 郭陳優美 郭進榮 郭漢崇 陳小翠 陳天令 陳天隆 陳文憲 陳世雄
陳永興 陳立愷 陳至興 陳沛仁 陳明恭 陳明真 陳垣洋 陳帝佑 陳建銘 陳政宏 陳昭姿
陳昭惠 陳炯泰 陳啓德 陳淑敏 陳淮崇 陳烱鳴 陳勝凱 陳博文 陳雅惠 陳順勝 陳義志
陳達銘 陳榮基 陳福文 陳肇真 陳銘堯 陳蕙詩 陳錫南 陳優芬 陳寶月 黄鴻展 彭百顯
曾光雄 曾伯誠 曾伯聰 曾勁元 曾南茜 曾恆利 曾淑薰 曾陽川 曾憲政 游文治 游盈隆
游泰慶 程正德 黃仁安 黃及時 黃文龍 黃立宏 黃育旗 黃邦男 黃邦雄 黃東昇 黃冠群
黃春明 黃昭展 黃美琇 黃美惠 黃貞文 黃海富 黃祖源 黃敏生 黃勝雄 黃越宏 黃經學
黃嘉道 黃漠見 黃福氣 黃慶鍾 楊玉麟 楊成錦 楊次雄 楊其文 楊忠和 楊欣晉 楊淑齡
楊超陽 楊順惠 楊黃美幸 楊緒東 楊靜華 楊懷卿 溫美紅 葉秀卿 葉柏祥 葉哲夫
頌彦(何)守眞 廖弘淼 廖淑如 劉永斌 劉志聰 劉炯錫 劉重義 劉真真 劉景寬 劉敬文
蔡米山 蔡尚穎 蔡明法 蔡明峰 蔡明訓 蔡明憲 蔡炳煌 蔡琳達 蔡瑞芳 蔡榮聰 蔡慧香
蔡篤堅 蔡龍居 蔡蘇秋金 鄭天助 鄭邦鎮 鄭岳峰 鄭國彬 鄭欽仁 鄭新助 鄭瑞雄 鄭義和
黎國棟 盧月鉛 盧世祥 盧孝治 盧秀鳳 蕭永達 蕭東賢 蕭悧悧 蕭福增 蕭錫惠 賴玉珍
賴秀穗 賴思成 賴碧良 賴麗華 戴正德 謝世憲 謝臥龍 謝金河 謝偉群 謝淑卿 謝榮進
韓明榮 簡朝樹 藍傳盛 闕杏芬 顏千鶴 顏大翔 顏正杰 顏真賢 顔淑華 羅仁貴 蘇明掦
蘇振明 蘇淑玲 蘇景源 蘇慶龍 龔明聰 楊貴運 林光義 林柏堂 李遠哲
王賡武 文國權 王綽中 島津洋一 胡志強 陳文茜 閻小駿 張亞中 尹乃菁 黃湘鈺
資政 市議員 市長 總統 台灣制憲基金會 台灣基進黨 中國共產黨 民進黨 國民黨
中國時報 自由時報 聯合報 蘋果日報 旺報 國立政治大學 亞洲大學 澳門理工學院
台灣北社 永社 中國文化大學 真理大學 東海大學 台灣大學 台北科技大學
台灣公民陣線 經濟民主連合 台灣學生聯合會 青年抵制假新聞陣線 民主平台
臺灣青年民主協會 獨立青年陣線 台灣人權促進會 人權公約施行監督聯盟
台灣守護民主平台 公民憲政推動聯盟 台灣智庫 國防安全研究院 綠色逗陣 台灣社
台灣客社 台灣聯合國協進會 陳文成博士紀念基金會 鄭南榕基金會 台灣公民參與協會
台灣親子共學教育促進會 台灣共生青年協會 公投護台灣聯盟 凱達格蘭基金會
新台灣國策智庫 台灣獨立建國聯盟 台灣教授協會 李江却台語文教基金會
台灣基進黨台北黨部 監督退休金績效聯盟 新竹縣教師會 台北企業總工會
中華民國全國退休教師聯盟 花蓮縣教師職業工會 苗栗縣教育產業工會
雙北教育產業工會 新北市教育產業工會 花蓮縣教師會 新竹縣教師職業工會
臺北市學校教育產業工會 台南市大府城教育產業工會 新竹縣教育產業工會
花蓮縣教育產業工會 勵馨社會福利事業基金會 自由空間教育基金會
當代南亞與中東研究中心 民報 日本元山醫院 宗益科技有限公司 日本台灣同鄉會
紐約醫學院 羅東聖母醫院
全美台灣人權協會 辛辛那提大學 高雄醫學大學 南加州大洛杉磯台灣會館 高醫大
恩主公醫院 北美洲台灣人基督教協會 第一名店 李登輝基金會民主協會
加拿大台灣同鄉會 北美台灣總商會 奇美醫 池明仁整形外科診所 台東耳鼻喉科診所
加拿大台商會 美國台灣人教授協會 日本幸手耳鼻咽喉科醫院 吳英偉診所
高醫全國校友總会 總統府資政 自立晚報 沙加緬度台灣同鄕會 宜蘭縣藥師公會
美國紐約市立大學 FAPA 芝加哥FAPA分會 紐約台灣會館 底特律台灣同鄉會
台南市環境保護聯盟 台灣南極學會 新竹科學園區管理局 福和會 美國內華達州立大學
汐止國泰醫院 台北教育大學 北美洲台灣人教授協會 西雅圖FAPA華州分會 義大醫院
台大醫學院 民進黨西雅圖 日台國民文化交流會 908台灣國 新世紀教育基金會 成功大學
林金虎診所 高醫校友總會 北加州台灣同鄉聯合會 林勁甫耳鼻喉科診所 美國台灣之友會
加拿大綠色能源顧問公司 北加州台灣同鄉聯合會 東海大學 國大代表 日本東京日語學校
紐約市布魯克林醫院 國立臺灣大學 東京日台交流會 國策顧問 昆斯蘭大學
澳洲台灣同鄉會 師大 北美洲婦女會溫哥華分會 加拿大台灣同鄉會 扁聯會
北加州台灣婦女會 洛杉磯西北區台灣同鄉會北加州東灣台灣人同鄉會 崇仁醫專
北美洲台灣婦女會總會 南加州美國臺灣人獅子會 加拿大民進黨 達仁外科診所
大社長老教會 高雄市立聯合醫院 大華牙醫診所 哥倫布市台灣同鄉會
多倫多臺灣長老教會 大阪國際大學 美國台灣人教授協會 北加州關懐台灣基金會
開南大學 向安診所 臺中中國醫藥大學 高雄市嘉美診所 台南新樓醫院
台灣環境教育協會 英國台灣協會 台獨聯盟美國本部 民進黨美西黨部
北加州舊金山台灣人同鄉會 紐西蘭台僑協會 新泰綜合醫院 衞福部 衞福部台北醫院
日本都賀婦產科醫院 奇美醫學中心 北加州聖荷西-台南姊妹市協會 日本台南市後援會
加州政府 加州政府公共衛生部門 加州政府公共衛生部門審核官 明道大學
民報文化藝術基金會 臺北市立聯合醫院 台杏基金會 北美洲台灣人醫師協會
美國普恩科技 彰化師大 加拿大台灣同鄉會 陳總統民間醫療小組 加拿大婦女會
華府台灣同鄉會 高雄長庚醫院 北加州東南灣台灣人同鄉會 美國中興大學華府校友會
台大醫學院 成大醫院 台灣現代詩人協會 高醫大北美校友會 宜蘭人文基金會
日本幸手耳鼻咽喉科醫院 亞特蘭大同鄉會 建國會 新州中美醫學會 福爾摩沙醫學會
俄州首府大學 紐約州阿爾巴尼法學院 紐約市立大學 逢甲大學 台灣民意基金會
世聯倉運文教基金会 台灣醫界聯盟 高雄醫學大學校友總會 小留學生家長協會
Ann Arbor台灣同鄉會 大西雅圖台灣同鄉會 北加州前美西台灣人夏令會
沙加緬度FAPA分會 北美洲台灣婦女會總會 雲林基督教醫院 花蓮門諾醫院 法治時報
紐約羅徹斯特大學醫學院 FAPA沙加緬度分會 芝加哥台灣同鄉會
北加州東灣台灣人同鄉會 北美洲台灣人醫師協會總會 國立台北藝術大學
台北市立體育學院 美國塑膠工程師學會 加拿大民進黨 台灣大地文教基金會
《望春風週報》群馬縣台灣總會事務局 加拿大社團法人台灣語言文化社 行政院客委會
國立台東大學 台灣民族同盟 高雄醫學大學 福爾摩鯊會社 羅東聖母醫院 台北醫學大學
台灣自治基金會 《台灣海外網》 亞洲航空公司 台灣聯合國協進會 洛杉磯救扁聯盟
北美洲台灣人醫師協會總會《台灣e新聞》 台灣社會改造協會 北美洲台灣人醫師協會
台灣陪審團協會 台灣法理建國學院 彭明敏文教基金會 南山人壽保險股份有限公司
加西台灣藝術家協會 加拿大台灣華語通用協會 大西雅圖區台灣商會
高雄醫學大學全球校友會 台灣教師聯盟 民進黨美東黨部 北美洲台灣婦女會總會
國立高科技大學 中山醫大 高苑科技大學 國立高雄師範大學 歐洲台灣協會
舊金山灣區台灣商會 美國「台灣公論報」高雄醫學大學校友總會 紐約恩惠歸正教會
日本群馬縣台灣同鄉會 北美洲台灣婦女會總會 台灣基督長老教會總會 高雄醫學院
臺北市立大學 波士頓同鄉會 世界台灣客家聯合會 加州大學 陳定南基金會
香港中國經濟發展促進會 香港大學《日本時報》中天電視 國務院
戶政機關 中選會 大法官 司法院 立法院 立委 立法委員 大使 監察院 監察委員
行政院 中研院 總統府

所認為應是的民主國家
?

11.甚麼是民主國家中的民主?

12.甚麼是民主中的主?

13.民主中的主是主權嗎?

14.甚麼是主權?

15.主權是國家之組構要素嗎?

16.甚麼是主權?!

17.甚麼是民主中的民?

18.民主中的民是人民嗎?

19.甚麼是人民?

20.人民是國家之組構要素嗎?

21.甚麼是人民?!

22.誰是人民?

23.誰不是人民?

24.不是人民者是國家之組構要素嗎?

25.甚麼是 不是人民者?

26.誰是 不是人民者?

27.不是人民者是政府嗎?

28.甚麼是政府?

29.政府是國家之組構要素嗎?

30.甚麼是政府?!

31.誰是政府?

32.政府是軍公教人員嗎?

33.甚麼是軍公教人員?

34.軍公教人員是國家之組構要素嗎?

35.軍公教人員 是 民主中的民-人民 或 是 不是民主中的民-不是人民 ?

36.軍公教人員 是 民主中的民-人民 或 是 政府?

37.政府 是 軍公教人員 或 不是 軍公教人員?

38.政府 是 民主中的民-人民 或 是 不是民主中的民-不是人民 ?

39.誰是政府?!

40.軍公教人員 是 政府 或 不是 政府?

41.軍公教人員 是 民主中的民-人民 或 是 不是民主中的民-不是人民 ?

42.誰是政府?!

43.政府 是 即是 軍公教人員 嗎?

44.誰是政府?!

45.軍公教人員 即是 政府 嗎?

46.誰是政府?!

47.甚麼是民主?

48.甚麼是所謂的 一國兩制?

49.甚麼是所謂的 台灣站(戰)起來,拒絕一國兩制?

50.甚麼是胡扯瞎掰亂七八糟鬼扯狗屁不通的所謂的 台灣站(戰)起來,拒絕一國兩制?!

51.甚麼是所謂制憲中的憲?

52.所謂制憲中的憲是憲法嗎?

53.甚麼是憲法?

54.甚麼條件構成憲法?

55.誰是憲法的構成條件?

56.甚麼是所謂的制憲?

57.誰得制憲?

58.誰不得制憲?

59.
民主中的民-人民
得 制憲

不是民主中的民-不是人民者-軍公教人員-政府
得 制憲
?

60.
不是民主中的民-不是人民者-軍公教人員-政府
得 制憲

不得 制憲
?

61.甚麼是所謂的 台灣制憲?

62.甚麼是所謂的 台灣?!

63.所謂的 台灣 中的 甚麼?!

64.所謂的 台灣 中的 誰?!

65.甚麼是胡扯瞎掰亂七八糟鬼扯狗屁不通的所謂的 台灣制憲?!

66.
甚麼是
自由 言論與表達自由 國民 民間 民眾 民權 組織 促進會 連署 公民 公投 公 投 連合 聯合會 協會 平台 投票 投票權人 團體 公民團體 遊行 智庫 集會 集會遊行「社 運「社運 會 社會 行動/記者會/活動/講座 演講 演講會 演講者 論壇 基金會 工會 總工會 企業工會 企業總工會 產業工會 職業工會 陣營 陣線 廣場 時論 時論廣場 公司 教會 NGO NGO工作者 選民 黨 政黨 選 輔選 選舉 候選 候選人
?

67.
誰 得是
自由 言論與表達自由 國民 民間 民眾 民權 組織 促進會 連署 公民 公投 公 投 連合 聯合會 協會 平台 投票 投票權人 團體 公民團體 遊行 智庫 集會 集會遊行「社 運「社運 會 社會 行動/記者會/活動/講座 演講 演講會 演講者 論壇 基金會 工會 總工會 企業工會 企業總工會 產業工會 職業工會 陣營 陣線 廣場 時論 時論廣場 公司 教會 NGO NGO工作者 選民 黨 政黨 選 輔選 選舉 候選 候選人
?

68.
誰 不得是
自由 言論與表達自由 國民 民間 民眾 民權 組織 促進會 連署 公民 公投 公 投 連合 聯合會 協會 平台 投票 投票權人 團體 公民團體 遊行 智庫 集會 集會遊行「社 運「社運 會 社會 行動/記者會/活動/講座 演講 演講會 演講者 論壇 基金會 工會 總工會 企業工會 企業總工會 產業工會 職業工會 陣營 陣線 廣場 時論 時論廣場 公司 教會 NGO NGO工作者 選民 黨 政黨 選 輔選 選舉 候選 候選人
?

69.
民主中的民-人民
得是
自由 言論與表達自由 國民 民間 民眾 民權 組織 促進會 連署 公民 公投 公 投 連合 聯合會 協會 平台 投票 投票權人 團體 公民團體 遊行 智庫 集會 集會遊行「社 運「社運 會 社會 行動/記者會/活動/講座 演講 演講會 演講者 論壇 基金會 工會 總工會 企業工會 企業總工會 產業工會 職業工會 陣營 陣線 廣場 時論 時論廣場 公司 教會 NGO NGO工作者 選民 黨 政黨 選 輔選 選舉 候選 候選人

不是民主中的民-不是人民者-軍公教人員-政府
得是
自由 言論與表達自由 國民 民間 民眾 民權 組織 促進會 連署 公民 公投 公 投 連合 聯合會 協會 平台 投票 投票權人 團體 公民團體 遊行 智庫 集會 集會遊行「社 運「社運 會 社會 行動/記者會/活動/講座 演講 演講會 演講者 論壇 基金會工會 總工會 企業工會 企業總工會 產業工會 職業工會 陣營 陣線 廣場 時論 時論廣場 公司 教會 NGO NGO工作者 選民 黨 政黨 選 輔選 選舉 候選 候選人
?

70.
不是民主中的民-不是人民者-軍公教人員-政府

得是
自由 言論與表達自由 國民 民間 民眾 民權 組織 促進會 連署 公民 公投 公 投 連合 聯合會 協會 平台 投票 投票權人 團體 公民團體 遊行 智庫 集會 集會遊行「社 運「社運 會 社會 行動/記者會/活動/講座 演講 演講會 演講者 論壇 基金 會工會 總工會 企業工會 企業總工會 產業工會 職業工會 陣營 陣線 廣場 時論 時論廣場 公司 教會 NGO NGO工作者 選民 黨 政黨 選 輔選 選舉 候選 候選人

不得是
自由 言論與表達自由 國民 民間 民眾 民權 組織 促進會 連署 公民 公投 公 投 連合 聯合會 協會 平台 投票 投票權人 團體 公民團體 遊行 智庫 集會 集會遊行「社 運「社運 會 社會 行動/記者會/活動/講座 演講 演講會 演講者 論壇 基金會 工會 總工會 企業工會 企業總工會 產業工會 職業工會 陣營 陣線 廣場 時論 時論廣場 公司 教會 NGO NGO工作者 選民 黨 政黨 選 輔選 選舉 候選 候選人
?

71.誰是 民主中的民-人民?!

72.誰是 不是民主中的民-不是人民者-軍公教人員-政府?!

73.甚麼是所謂的 本土陣營?

74.甚麼是所謂的 台灣人?

75.所謂的 台灣人 中的 人 即是 民主中的民-人民 或 不是 民主中的民-人民 ?

76.甚麼是所謂的 台灣人 ?!

77.甚麼是所謂的 台灣?!

78.甚麼是所謂的 台灣要獨立,要正名,要制憲,這樣台灣才有真正未來。?

79.甚麼是所謂的 台灣?!

80.所謂的 台灣 中的 甚麼?!

81.所謂的 台灣 中的 誰?!
82.
甚麼是胡扯瞎掰亂七八糟鬼扯狗屁不通的所謂的

台灣要獨立,要正名,要制憲,這樣台灣才有真正未來。
?!

83.甚麼是 政權?

84.誰得有 政權?

85.誰不得有 政權?

86.
民主中的民-人民
得有 政權

不是民主中的民-不是人民者-軍公教人員-政府
得有 政權
?

87.
不是民主中的民-不是人民者-軍公教人員-政府
得有 政權

不得有 政權
?
88.甚麼是民主?!

89.甚麼是主權?!

90.甚麼是所謂的 北京政權?

91.甚麼是胡扯瞎掰亂七八糟鬼扯狗屁不通的所謂的 北京政權?!

92.甚麼是胡扯瞎掰亂七八糟鬼扯狗屁不通的所謂的 北京政權的台灣代理人?!

93.甚麼是政治中的政?

94.甚麼是政治中的治?

95.誰得有政治中的政?

96.誰不得有政治中的政?

97.誰得有政治中的治?

98.誰不得有政治中的治?

99.
民主中的民-人民
得有政治中的政

不是民主中的民-不是人民者-軍公教人員-政府
得有政治中的政
?

100.
不是民主中的民-不是人民者-軍公教人員-政府
得有政治中的政

不得有政治中的政
?

101.
民主中的民-人民
得有政治中的治

不是民主中的民-不是人民者-軍公教人員-政府
得有政治中的治
?

102.
民主中的民-人民
得有政治中的治

不得有政治中的治
?

103.甚麼是政治?

104.甚麼是民主政治?!

105.甚麼是民主?!

106.甚麼是主權?!

107.甚麼是政治?!

108.甚麼是所謂的 政治局勢?

109.甚麼是政治?!

110.甚麼是胡扯瞎掰亂七八糟鬼扯狗屁不通的所謂的 政治局勢?!

111.
甚麼是 所謂的

辜寬敏 陳奕齊 陳柏惟 鄭文龍 何博文 鄭新助 陳慧文 韓國瑜 習近平 蘇永欽 川普
林濁水 陳菊 郭台銘 蔡英文 李登輝 馬英九 卓榮泰 羅文嘉 賴清德 楊志良 孫慶餘
陳水扁 彭明敏 邵宗海 王美琇 余文儀 李川信 李弘祺 金恆煒 施正鋒 洪裕宏
張正修 張葉森 陳月妙 陳為祥 陳傳岳 童文薰 賀德芬 黃居正 楊其文 楊憲宏
劉志聰 蕭曉玲 賴振昌 曹俊漢 吳景欽 朱立倫 黃智賢 林騰鷂 蘇貞昌 林佳和
董思齊 黃帝穎 江雅綺 曾怡碩 禇婉琳 何澄輝 林雨蒼 陳學聖 曾銘宗 費鴻泰 賴士葆
何宗勳 紀政 王幼玲 陳曼麗 馮光遠 紀惠容 魏千峯 苗博雅 唐峰正 許善德 刁明華 元山妙子
方宗益 王紹英 王文賢 王伯仁 王明哲 王政卿 王秋森 王美幸 王家明
王泰和 王泰澤 王國華 王國照 王梅鳯 王惠珠 王華恭 王愛蘭 王義郎 王運近 王興耀
朱孟庠 江文基 江明信 江國華 池明仁 余文儀 余函遇 吳和甫 吳松晃 吳英偉 吳國揚
吳隆傑 吳瑞北 吳銘斌 吳澧培 吳豐山 呂月霞 李元武 李木通 李世隆 李弘祺 李旭登
李汝城 李明信 李建畿 李後進 李界木 李席舟 李清根 李雪玟 李博仁 李毓芹 李筱峰
李學圖 沈信彥 周一鳴 周松男 周昭亮 周振英 周崇德 周淑韻 周朝國 林水泉 林再興
林明璋 林金虎 林俊傑 林俊堤 林勁甫 林柏均 林美里 林息霜 林祐平 林健次 林參天
林清祥 林勝利 林富文 林逸民 林翠芳 林銀 林銘新 林慧禎 林聰悟 河合惠美 邱一峰
邱一清 邱垂亮 邱萬土 施並錫 施純如 施興國 施鴻銘 柯好美 柯美珠 柯耀宗 洪玉珠
洪珠美 洪清森 洪清順 洪博學 胡頌二 殷振添 翁世俊 翁偉哲 翁壽男 馬隆祥 高大成
高華山 高寛弘 高輝陽 商文義 康伶星 張正修 張宗達 張建國 張復聚 張葉森 張銘峰
張澄溫 張璨鍙 張豐藤 梁信忠 莊秋雄 莊勝津 莊靜娜 許允棟 許世楷 許瑞峯 郭正典
郭明隆 郭長豐 郭俊貞 郭陳優美 郭進榮 郭漢崇 陳小翠 陳天令 陳天隆 陳文憲 陳世雄
陳永興 陳立愷 陳至興 陳沛仁 陳明恭 陳明真 陳垣洋 陳帝佑 陳建銘 陳政宏 陳昭姿
陳昭惠 陳炯泰 陳啓德 陳淑敏 陳淮崇 陳烱鳴 陳勝凱 陳博文 陳雅惠 陳順勝 陳義志
陳達銘 陳榮基 陳福文 陳肇真 陳銘堯 陳蕙詩 陳錫南 陳優芬 陳寶月 黄鴻展 彭百顯
曾光雄 曾伯誠 曾伯聰 曾勁元 曾南茜 曾恆利 曾淑薰 曾陽川 曾憲政 游文治 游盈隆
游泰慶 程正德 黃仁安 黃及時 黃文龍 黃立宏 黃育旗 黃邦男 黃邦雄 黃東昇 黃冠群
黃春明 黃昭展 黃美琇 黃美惠 黃貞文 黃海富 黃祖源 黃敏生 黃勝雄 黃越宏 黃經學
黃嘉道 黃漠見 黃福氣 黃慶鍾 楊玉麟 楊成錦 楊次雄 楊其文 楊忠和 楊欣晉 楊淑齡
楊超陽 楊順惠 楊黃美幸 楊緒東 楊靜華 楊懷卿 溫美紅 葉秀卿 葉柏祥 葉哲夫
頌彦(何)守眞 廖弘淼 廖淑如 劉永斌 劉志聰 劉炯錫 劉重義 劉真真 劉景寬 劉敬文
蔡米山 蔡尚穎 蔡明法 蔡明峰 蔡明訓 蔡明憲 蔡炳煌 蔡琳達 蔡瑞芳 蔡榮聰 蔡慧香
蔡篤堅 蔡龍居 蔡蘇秋金 鄭天助 鄭邦鎮 鄭岳峰 鄭國彬 鄭欽仁 鄭新助 鄭瑞雄 鄭義和
黎國棟 盧月鉛 盧世祥 盧孝治 盧秀鳳 蕭永達 蕭東賢 蕭悧悧 蕭福增 蕭錫惠 賴玉珍
賴秀穗 賴思成 賴碧良 賴麗華 戴正德 謝世憲 謝臥龍 謝金河 謝偉群 謝淑卿 謝榮進
韓明榮 簡朝樹 藍傳盛 闕杏芬 顏千鶴 顏大翔 顏正杰 顏真賢 顔淑華 羅仁貴 蘇明掦
蘇振明 蘇淑玲 蘇景源 蘇慶龍 龔明聰 楊貴運 林光義 林柏堂 李遠哲
王賡武 文國權 王綽中 島津洋一 胡志強 陳文茜 閻小駿 張亞中 尹乃菁 黃湘鈺
資政 市議員 市長 總統 台灣制憲基金會 台灣基進黨 中國共產黨 民進黨 國民黨
中國時報 自由時報 聯合報 蘋果日報 旺報 國立政治大學 亞洲大學 澳門理工學院
台灣北社 永社 中國文化大學 真理大學 東海大學 台灣大學 台北科技大學
台灣公民陣線 經濟民主連合 台灣學生聯合會 青年抵制假新聞陣線 民主平台
臺灣青年民主協會 獨立青年陣線 台灣人權促進會 人權公約施行監督聯盟
台灣守護民主平台 公民憲政推動聯盟 台灣智庫 國防安全研究院 綠色逗陣 台灣社
台灣客社 台灣聯合國協進會 陳文成博士紀念基金會 鄭南榕基金會 台灣公民參與協會
台灣親子共學教育促進會 台灣共生青年協會 公投護台灣聯盟 凱達格蘭基金會
新台灣國策智庫 台灣獨立建國聯盟 台灣教授協會 李江却台語文教基金會
台灣基進黨台北黨部 監督退休金績效聯盟 新竹縣教師會 台北企業總工會
中華民國全國退休教師聯盟 花蓮縣教師職業工會 苗栗縣教育產業工會
雙北教育產業工會 新北市教育產業工會 花蓮縣教師會 新竹縣教師職業工會
臺北市學校教育產業工會 台南市大府城教育產業工會 新竹縣教育產業工會
花蓮縣教育產業工會 勵馨社會福利事業基金會 自由空間教育基金會
當代南亞與中東研究中心 民報 日本元山醫院 宗益科技有限公司 日本台灣同鄉會
紐約醫學院 羅東聖母醫院
全美台灣人權協會 辛辛那提大學 高雄醫學大學 南加州大洛杉磯台灣會館 高醫大
恩主公醫院 北美洲台灣人基督教協會 第一名店 李登輝基金會民主協會
加拿大台灣同鄉會 北美台灣總商會 奇美醫 池明仁整形外科診所 台東耳鼻喉科診所
加拿大台商會 美國台灣人教授協會 日本幸手耳鼻咽喉科醫院 吳英偉診所
高醫全國校友總会 總統府資政 自立晚報 沙加緬度台灣同鄕會 宜蘭縣藥師公會
美國紐約市立大學 FAPA 芝加哥FAPA分會 紐約台灣會館 底特律台灣同鄉會
台南市環境保護聯盟 台灣南極學會 新竹科學園區管理局 福和會 美國內華達州立大學
汐止國泰醫院 台北教育大學 北美洲台灣人教授協會 西雅圖FAPA華州分會 義大醫院
台大醫學院 民進黨西雅圖 日台國民文化交流會 908台灣國 新世紀教育基金會 成功大學
林金虎診所 高醫校友總會 北加州台灣同鄉聯合會 林勁甫耳鼻喉科診所 美國台灣之友會
加拿大綠色能源顧問公司 北加州台灣同鄉聯合會 東海大學 國大代表 日本東京日語學校
紐約市布魯克林醫院 國立臺灣大學 東京日台交流會 國策顧問 昆斯蘭大學
澳洲台灣同鄉會 師大 北美洲婦女會溫哥華分會 加拿大台灣同鄉會 扁聯會
北加州台灣婦女會 洛杉磯西北區台灣同鄉會北加州東灣台灣人同鄉會 崇仁醫專
北美洲台灣婦女會總會 南加州美國臺灣人獅子會 加拿大民進黨 達仁外科診所
大社長老教會 高雄市立聯合醫院 大華牙醫診所 哥倫布市台灣同鄉會
多倫多臺灣長老教會 大阪國際大學 美國台灣人教授協會 北加州關懐台灣基金會
開南大學 向安診所 臺中中國醫藥大學 高雄市嘉美診所 台南新樓醫院
台灣環境教育協會 英國台灣協會 台獨聯盟美國本部 民進黨美西黨部
北加州舊金山台灣人同鄉會 紐西蘭台僑協會 新泰綜合醫院 衞福部 衞福部台北醫院
日本都賀婦產科醫院 奇美醫學中心 北加州聖荷西-台南姊妹市協會 日本台南市後援會
加州政府 加州政府公共衛生部門 加州政府公共衛生部門審核官 明道大學
民報文化藝術基金會 臺北市立聯合醫院 台杏基金會 北美洲台灣人醫師協會
美國普恩科技 彰化師大 加拿大台灣同鄉會 陳總統民間醫療小組 加拿大婦女會
華府台灣同鄉會 高雄長庚醫院 北加州東南灣台灣人同鄉會 美國中興大學華府校友會
台大醫學院 成大醫院 台灣現代詩人協會 高醫大北美校友會 宜蘭人文基金會
日本幸手耳鼻咽喉科醫院 亞特蘭大同鄉會 建國會 新州中美醫學會 福爾摩沙醫學會
俄州首府大學 紐約州阿爾巴尼法學院 紐約市立大學 逢甲大學 台灣民意基金會
世聯倉運文教基金会 台灣醫界聯盟 高雄醫學大學校友總會 小留學生家長協會
Ann Arbor台灣同鄉會 大西雅圖台灣同鄉會 北加州前美西台灣人夏令會
沙加緬度FAPA分會 北美洲台灣婦女會總會 雲林基督教醫院 花蓮門諾醫院 法治時報
紐約羅徹斯特大學醫學院 FAPA沙加緬度分會 芝加哥台灣同鄉會
北加州東灣台灣人同鄉會 北美洲台灣人醫師協會總會 國立台北藝術大學
台北市立體育學院 美國塑膠工程師學會 加拿大民進黨 台灣大地文教基金會
《望春風週報》群馬縣台灣總會事務局 加拿大社團法人台灣語言文化社 行政院客委會
國立台東大學 台灣民族同盟 高雄醫學大學 福爾摩鯊會社 羅東聖母醫院 台北醫學大學
台灣自治基金會 《台灣海外網》 亞洲航空公司 台灣聯合國協進會 洛杉磯救扁聯盟
北美洲台灣人醫師協會總會《台灣e新聞》 台灣社會改造協會 北美洲台灣人醫師協會
台灣陪審團協會 台灣法理建國學院 彭明敏文教基金會 南山人壽保險股份有限公司
加西台灣藝術家協會 加拿大台灣華語通用協會 大西雅圖區台灣商會
高雄醫學大學全球校友會 台灣教師聯盟 民進黨美東黨部 北美洲台灣婦女會總會
國立高科技大學 中山醫大 高苑科技大學 國立高雄師範大學 歐洲台灣協會
舊金山灣區台灣商會 美國「台灣公論報」高雄醫學大學校友總會 紐約恩惠歸正教會
日本群馬縣台灣同鄉會 北美洲台灣婦女會總會 台灣基督長老教會總會 高雄醫學院
臺北市立大學 波士頓同鄉會 世界台灣客家聯合會 加州大學 陳定南基金會
香港中國經濟發展促進會 香港大學《日本時報》中天電視 國務院
戶政機關 中選會 大法官 司法院 立法院 立委 立法委員 大使 監察院 監察委員
行政院 中研院 總統府
?

112.
誰是 所謂的

辜寬敏 陳奕齊 陳柏惟 鄭文龍 何博文 鄭新助 陳慧文 韓國瑜 習近平 蘇永欽 川普
林濁水 陳菊 郭台銘 蔡英文 李登輝 馬英九 卓榮泰 羅文嘉 賴清德 楊志良 孫慶餘
陳水扁 彭明敏 邵宗海 王美琇 余文儀 李川信 李弘祺 金恆煒 施正鋒 洪裕宏
張正修 張葉森 陳月妙 陳為祥 陳傳岳 童文薰 賀德芬 黃居正 楊其文 楊憲宏
劉志聰 蕭曉玲 賴振昌 曹俊漢 吳景欽 朱立倫 黃智賢 林騰鷂 蘇貞昌 林佳和
董思齊 黃帝穎 江雅綺 曾怡碩 禇婉琳 何澄輝 林雨蒼 陳學聖 曾銘宗 費鴻泰 賴士葆
何宗勳 紀政 王幼玲 陳曼麗 馮光遠 紀惠容 魏千峯 苗博雅 唐峰正 許善德 刁明華 元山妙子
方宗益 王紹英 王文賢 王伯仁 王明哲 王政卿 王秋森 王美幸 王家明
王泰和 王泰澤 王國華 王國照 王梅鳯 王惠珠 王華恭 王愛蘭 王義郎 王運近 王興耀
朱孟庠 江文基 江明信 江國華 池明仁 余文儀 余函遇 吳和甫 吳松晃 吳英偉 吳國揚
吳隆傑 吳瑞北 吳銘斌 吳澧培 吳豐山 呂月霞 李元武 李木通 李世隆 李弘祺 李旭登
李汝城 李明信 李建畿 李後進 李界木 李席舟 李清根 李雪玟 李博仁 李毓芹 李筱峰
李學圖 沈信彥 周一鳴 周松男 周昭亮 周振英 周崇德 周淑韻 周朝國 林水泉 林再興
林明璋 林金虎 林俊傑 林俊堤 林勁甫 林柏均 林美里 林息霜 林祐平 林健次 林參天
林清祥 林勝利 林富文 林逸民 林翠芳 林銀 林銘新 林慧禎 林聰悟 河合惠美 邱一峰
邱一清 邱垂亮 邱萬土 施並錫 施純如 施興國 施鴻銘 柯好美 柯美珠 柯耀宗 洪玉珠
洪珠美 洪清森 洪清順 洪博學 胡頌二 殷振添 翁世俊 翁偉哲 翁壽男 馬隆祥 高大成
高華山 高寛弘 高輝陽 商文義 康伶星 張正修 張宗達 張建國 張復聚 張葉森 張銘峰
張澄溫 張璨鍙 張豐藤 梁信忠 莊秋雄 莊勝津 莊靜娜 許允棟 許世楷 許瑞峯 郭正典
郭明隆 郭長豐 郭俊貞 郭陳優美 郭進榮 郭漢崇 陳小翠 陳天令 陳天隆 陳文憲 陳世雄
陳永興 陳立愷 陳至興 陳沛仁 陳明恭 陳明真 陳垣洋 陳帝佑 陳建銘 陳政宏 陳昭姿
陳昭惠 陳炯泰 陳啓德 陳淑敏 陳淮崇 陳烱鳴 陳勝凱 陳博文 陳雅惠 陳順勝 陳義志
陳達銘 陳榮基 陳福文 陳肇真 陳銘堯 陳蕙詩 陳錫南 陳優芬 陳寶月 黄鴻展 彭百顯
曾光雄 曾伯誠 曾伯聰 曾勁元 曾南茜 曾恆利 曾淑薰 曾陽川 曾憲政 游文治 游盈隆
游泰慶 程正德 黃仁安 黃及時 黃文龍 黃立宏 黃育旗 黃邦男 黃邦雄 黃東昇 黃冠群
黃春明 黃昭展 黃美琇 黃美惠 黃貞文 黃海富 黃祖源 黃敏生 黃勝雄 黃越宏 黃經學
黃嘉道 黃漠見 黃福氣 黃慶鍾 楊玉麟 楊成錦 楊次雄 楊其文 楊忠和 楊欣晉 楊淑齡
楊超陽 楊順惠 楊黃美幸 楊緒東 楊靜華 楊懷卿 溫美紅 葉秀卿 葉柏祥 葉哲夫
頌彦(何)守眞 廖弘淼 廖淑如 劉永斌 劉志聰 劉炯錫 劉重義 劉真真 劉景寬 劉敬文
蔡米山 蔡尚穎 蔡明法 蔡明峰 蔡明訓 蔡明憲 蔡炳煌 蔡琳達 蔡瑞芳 蔡榮聰 蔡慧香
蔡篤堅 蔡龍居 蔡蘇秋金 鄭天助 鄭邦鎮 鄭岳峰 鄭國彬 鄭欽仁 鄭新助 鄭瑞雄 鄭義和
黎國棟 盧月鉛 盧世祥 盧孝治 盧秀鳳 蕭永達 蕭東賢 蕭悧悧 蕭福增 蕭錫惠 賴玉珍
賴秀穗 賴思成 賴碧良 賴麗華 戴正德 謝世憲 謝臥龍 謝金河 謝偉群 謝淑卿 謝榮進
韓明榮 簡朝樹 藍傳盛 闕杏芬 顏千鶴 顏大翔 顏正杰 顏真賢 顔淑華 羅仁貴 蘇明掦
蘇振明 蘇淑玲 蘇景源 蘇慶龍 龔明聰 楊貴運 林光義 林柏堂 李遠哲
王賡武 文國權 王綽中 島津洋一 胡志強 陳文茜 閻小駿 張亞中 尹乃菁 黃湘鈺
資政 市議員 市長 總統 台灣制憲基金會 台灣基進黨 中國共產黨 民進黨 國民黨
中國時報 自由時報 聯合報 蘋果日報 旺報 國立政治大學 亞洲大學 澳門理工學院
台灣北社 永社 中國文化大學 真理大學 東海大學 台灣大學 台北科技大學
台灣公民陣線 經濟民主連合 台灣學生聯合會 青年抵制假新聞陣線 民主平台
臺灣青年民主協會 獨立青年陣線 台灣人權促進會 人權公約施行監督聯盟
台灣守護民主平台 公民憲政推動聯盟 台灣智庫 國防安全研究院 綠色逗陣 台灣社
台灣客社 台灣聯合國協進會 陳文成博士紀念基金會 鄭南榕基金會 台灣公民參與協會
台灣親子共學教育促進會 台灣共生青年協會 公投護台灣聯盟 凱達格蘭基金會
新台灣國策智庫 台灣獨立建國聯盟 台灣教授協會 李江却台語文教基金會
台灣基進黨台北黨部 監督退休金績效聯盟 新竹縣教師會 台北企業總工會
中華民國全國退休教師聯盟 花蓮縣教師職業工會 苗栗縣教育產業工會
雙北教育產業工會 新北市教育產業工會 花蓮縣教師會 新竹縣教師職業工會
臺北市學校教育產業工會 台南市大府城教育產業工會 新竹縣教育產業工會
花蓮縣教育產業工會 勵馨社會福利事業基金會 自由空間教育基金會
當代南亞與中東研究中心 民報 日本元山醫院 宗益科技有限公司 日本台灣同鄉會
紐約醫學院 羅東聖母醫院
全美台灣人權協會 辛辛那提大學 高雄醫學大學 南加州大洛杉磯台灣會館 高醫大
恩主公醫院 北美洲台灣人基督教協會 第一名店 李登輝基金會民主協會
加拿大台灣同鄉會 北美台灣總商會 奇美醫 池明仁整形外科診所 台東耳鼻喉科診所
加拿大台商會 美國台灣人教授協會 日本幸手耳鼻咽喉科醫院 吳英偉診所
高醫全國校友總会 總統府資政 自立晚報 沙加緬度台灣同鄕會 宜蘭縣藥師公會
美國紐約市立大學 FAPA 芝加哥FAPA分會 紐約台灣會館 底特律台灣同鄉會
台南市環境保護聯盟 台灣南極學會 新竹科學園區管理局 福和會 美國內華達州立大學
汐止國泰醫院 台北教育大學 北美洲台灣人教授協會 西雅圖FAPA華州分會 義大醫院
台大醫學院 民進黨西雅圖 日台國民文化交流會 908台灣國 新世紀教育基金會 成功大學
林金虎診所 高醫校友總會 北加州台灣同鄉聯合會 林勁甫耳鼻喉科診所 美國台灣之友會
加拿大綠色能源顧問公司 北加州台灣同鄉聯合會 東海大學 國大代表 日本東京日語學校
紐約市布魯克林醫院 國立臺灣大學 東京日台交流會 國策顧問 昆斯蘭大學
澳洲台灣同鄉會 師大 北美洲婦女會溫哥華分會 加拿大台灣同鄉會 扁聯會
北加州台灣婦女會 洛杉磯西北區台灣同鄉會北加州東灣台灣人同鄉會 崇仁醫專
北美洲台灣婦女會總會 南加州美國臺灣人獅子會 加拿大民進黨 達仁外科診所
大社長老教會 高雄市立聯合醫院 大華牙醫診所 哥倫布市台灣同鄉會
多倫多臺灣長老教會 大阪國際大學 美國台灣人教授協會 北加州關懐台灣基金會
開南大學 向安診所 臺中中國醫藥大學 高雄市嘉美診所 台南新樓醫院
台灣環境教育協會 英國台灣協會 台獨聯盟美國本部 民進黨美西黨部
北加州舊金山台灣人同鄉會 紐西蘭台僑協會 新泰綜合醫院 衞福部 衞福部台北醫院
日本都賀婦產科醫院 奇美醫學中心 北加州聖荷西-台南姊妹市協會 日本台南市後援會
加州政府 加州政府公共衛生部門 加州政府公共衛生部門審核官 明道大學
民報文化藝術基金會 臺北市立聯合醫院 台杏基金會 北美洲台灣人醫師協會
美國普恩科技 彰化師大 加拿大台灣同鄉會 陳總統民間醫療小組 加拿大婦女會
華府台灣同鄉會 高雄長庚醫院 北加州東南灣台灣人同鄉會 美國中興大學華府校友會
台大醫學院 成大醫院 台灣現代詩人協會 高醫大北美校友會 宜蘭人文基金會
日本幸手耳鼻咽喉科醫院 亞特蘭大同鄉會 建國會 新州中美醫學會 福爾摩沙醫學會
俄州首府大學 紐約州阿爾巴尼法學院 紐約市立大學 逢甲大學 台灣民意基金會
世聯倉運文教基金会 台灣醫界聯盟 高雄醫學大學校友總會 小留學生家長協會
Ann Arbor台灣同鄉會 大西雅圖台灣同鄉會 北加州前美西台灣人夏令會
沙加緬度FAPA分會 北美洲台灣婦女會總會 雲林基督教醫院 花蓮門諾醫院 法治時報
紐約羅徹斯特大學醫學院 FAPA沙加緬度分會 芝加哥台灣同鄉會
北加州東灣台灣人同鄉會 北美洲台灣人醫師協會總會 國立台北藝術大學
台北市立體育學院 美國塑膠工程師學會 加拿大民進黨 台灣大地文教基金會
《望春風週報》群馬縣台灣總會事務局 加拿大社團法人台灣語言文化社 行政院客委會
國立台東大學 台灣民族同盟 高雄醫學大學 福爾摩鯊會社 羅東聖母醫院 台北醫學大學
台灣自治基金會 《台灣海外網》 亞洲航空公司 台灣聯合國協進會 洛杉磯救扁聯盟
北美洲台灣人醫師協會總會《台灣e新聞》 台灣社會改造協會 北美洲台灣人醫師協會
台灣陪審團協會 台灣法理建國學院 彭明敏文教基金會 南山人壽保險股份有限公司
加西台灣藝術家協會 加拿大台灣華語通用協會 大西雅圖區台灣商會
高雄醫學大學全球校友會 台灣教師聯盟 民進黨美東黨部 北美洲台灣婦女會總會
國立高科技大學 中山醫大 高苑科技大學 國立高雄師範大學 歐洲台灣協會
舊金山灣區台灣商會 美國「台灣公論報」高雄醫學大學校友總會 紐約恩惠歸正教會
日本群馬縣台灣同鄉會 北美洲台灣婦女會總會 台灣基督長老教會總會 高雄醫學院
臺北市立大學 波士頓同鄉會 世界台灣客家聯合會 加州大學 陳定南基金會
香港中國經濟發展促進會 香港大學《日本時報》中天電視 國務院
戶政機關 中選會 大法官 司法院 立法院 立委 立法委員 大使 監察院 監察委員
行政院 中研院 總統府
?

113.
所謂的
辜寬敏 陳奕齊 陳柏惟 鄭文龍 何博文 鄭新助 陳慧文 韓國瑜 習近平 蘇永欽 川普
林濁水 陳菊 郭台銘 蔡英文 李登輝 馬英九 卓榮泰 羅文嘉 賴清德 楊志良 孫慶餘
陳水扁 彭明敏 邵宗海 王美琇 余文儀 李川信 李弘祺 金恆煒 施正鋒 洪裕宏
張正修 張葉森 陳月妙 陳為祥 陳傳岳 童文薰 賀德芬 黃居正 楊其文 楊憲宏
劉志聰 蕭曉玲 賴振昌 曹俊漢 吳景欽 朱立倫 黃智賢 林騰鷂 蘇貞昌 林佳和
董思齊 黃帝穎 江雅綺 曾怡碩 禇婉琳 何澄輝 林雨蒼 陳學聖 曾銘宗 費鴻泰 賴士葆
何宗勳 紀政 王幼玲 陳曼麗 馮光遠 紀惠容 魏千峯 苗博雅 唐峰正 許善德 刁明華 元山妙子
方宗益 王紹英 王文賢 王伯仁 王明哲 王政卿 王秋森 王美幸 王家明
王泰和 王泰澤 王國華 王國照 王梅鳯 王惠珠 王華恭 王愛蘭 王義郎 王運近 王興耀
朱孟庠 江文基 江明信 江國華 池明仁 余文儀 余函遇 吳和甫 吳松晃 吳英偉 吳國揚
吳隆傑 吳瑞北 吳銘斌 吳澧培 吳豐山 呂月霞 李元武 李木通 李世隆 李弘祺 李旭登
李汝城 李明信 李建畿 李後進 李界木 李席舟 李清根 李雪玟 李博仁 李毓芹 李筱峰
李學圖 沈信彥 周一鳴 周松男 周昭亮 周振英 周崇德 周淑韻 周朝國 林水泉 林再興
林明璋 林金虎 林俊傑 林俊堤 林勁甫 林柏均 林美里 林息霜 林祐平 林健次 林參天
林清祥 林勝利 林富文 林逸民 林翠芳 林銀 林銘新 林慧禎 林聰悟 河合惠美 邱一峰
邱一清 邱垂亮 邱萬土 施並錫 施純如 施興國 施鴻銘 柯好美 柯美珠 柯耀宗 洪玉珠
洪珠美 洪清森 洪清順 洪博學 胡頌二 殷振添 翁世俊 翁偉哲 翁壽男 馬隆祥 高大成
高華山 高寛弘 高輝陽 商文義 康伶星 張正修 張宗達 張建國 張復聚 張葉森 張銘峰
張澄溫 張璨鍙 張豐藤 梁信忠 莊秋雄 莊勝津 莊靜娜 許允棟 許世楷 許瑞峯 郭正典
郭明隆 郭長豐 郭俊貞 郭陳優美 郭進榮 郭漢崇 陳小翠 陳天令 陳天隆 陳文憲 陳世雄
陳永興 陳立愷 陳至興 陳沛仁 陳明恭 陳明真 陳垣洋 陳帝佑 陳建銘 陳政宏 陳昭姿
陳昭惠 陳炯泰 陳啓德 陳淑敏 陳淮崇 陳烱鳴 陳勝凱 陳博文 陳雅惠 陳順勝 陳義志
陳達銘 陳榮基 陳福文 陳肇真 陳銘堯 陳蕙詩 陳錫南 陳優芬 陳寶月 黄鴻展 彭百顯
曾光雄 曾伯誠 曾伯聰 曾勁元 曾南茜 曾恆利 曾淑薰 曾陽川 曾憲政 游文治 游盈隆
游泰慶 程正德 黃仁安 黃及時 黃文龍 黃立宏 黃育旗 黃邦男 黃邦雄 黃東昇 黃冠群
黃春明 黃昭展 黃美琇 黃美惠 黃貞文 黃海富 黃祖源 黃敏生 黃勝雄 黃越宏 黃經學
黃嘉道 黃漠見 黃福氣 黃慶鍾 楊玉麟 楊成錦 楊次雄 楊其文 楊忠和 楊欣晉 楊淑齡
楊超陽 楊順惠 楊黃美幸 楊緒東 楊靜華 楊懷卿 溫美紅 葉秀卿 葉柏祥 葉哲夫
頌彦(何)守眞 廖弘淼 廖淑如 劉永斌 劉志聰 劉炯錫 劉重義 劉真真 劉景寬 劉敬文
蔡米山 蔡尚穎 蔡明法 蔡明峰 蔡明訓 蔡明憲 蔡炳煌 蔡琳達 蔡瑞芳 蔡榮聰 蔡慧香
蔡篤堅 蔡龍居 蔡蘇秋金 鄭天助 鄭邦鎮 鄭岳峰 鄭國彬 鄭欽仁 鄭新助 鄭瑞雄 鄭義和
黎國棟 盧月鉛 盧世祥 盧孝治 盧秀鳳 蕭永達 蕭東賢 蕭悧悧 蕭福增 蕭錫惠 賴玉珍
賴秀穗 賴思成 賴碧良 賴麗華 戴正德 謝世憲 謝臥龍 謝金河 謝偉群 謝淑卿 謝榮進
韓明榮 簡朝樹 藍傳盛 闕杏芬 顏千鶴 顏大翔 顏正杰 顏真賢 顔淑華 羅仁貴 蘇明掦
蘇振明 蘇淑玲 蘇景源 蘇慶龍 龔明聰 楊貴運 林光義 林柏堂 李遠哲
王賡武 文國權 王綽中 島津洋一 胡志強 陳文茜 閻小駿 張亞中 尹乃菁 黃湘鈺
資政 市議員 市長 總統 台灣制憲基金會 台灣基進黨 中國共產黨 民進黨 國民黨
中國時報 自由時報 聯合報 蘋果日報 旺報 國立政治大學 亞洲大學 澳門理工學院
台灣北社 永社 中國文化大學 真理大學 東海大學 台灣大學 台北科技大學
台灣公民陣線 經濟民主連合 台灣學生聯合會 青年抵制假新聞陣線 民主平台
臺灣青年民主協會 獨立青年陣線 台灣人權促進會 人權公約施行監督聯盟
台灣守護民主平台 公民憲政推動聯盟 台灣智庫 國防安全研究院 綠色逗陣 台灣社
台灣客社 台灣聯合國協進會 陳文成博士紀念基金會 鄭南榕基金會 台灣公民參與協會
台灣親子共學教育促進會 台灣共生青年協會 公投護台灣聯盟 凱達格蘭基金會
新台灣國策智庫 台灣獨立建國聯盟 台灣教授協會 李江却台語文教基金會
台灣基進黨台北黨部 監督退休金績效聯盟 新竹縣教師會 台北企業總工會
中華民國全國退休教師聯盟 花蓮縣教師職業工會 苗栗縣教育產業工會
雙北教育產業工會 新北市教育產業工會 花蓮縣教師會 新竹縣教師職業工會
臺北市學校教育產業工會 台南市大府城教育產業工會 新竹縣教育產業工會
花蓮縣教育產業工會 勵馨社會福利事業基金會 自由空間教育基金會
當代南亞與中東研究中心 民報 日本元山醫院 宗益科技有限公司 日本台灣同鄉會
紐約醫學院 羅東聖母醫院
全美台灣人權協會 辛辛那提大學 高雄醫學大學 南加州大洛杉磯台灣會館 高醫大
恩主公醫院 北美洲台灣人基督教協會 第一名店 李登輝基金會民主協會
加拿大台灣同鄉會 北美台灣總商會 奇美醫 池明仁整形外科診所 台東耳鼻喉科診所
加拿大台商會 美國台灣人教授協會 日本幸手耳鼻咽喉科醫院 吳英偉診所
高醫全國校友總会 總統府資政 自立晚報 沙加緬度台灣同鄕會 宜蘭縣藥師公會
美國紐約市立大學 FAPA 芝加哥FAPA分會 紐約台灣會館 底特律台灣同鄉會
台南市環境保護聯盟 台灣南極學會 新竹科學園區管理局 福和會 美國內華達州立大學
汐止國泰醫院 台北教育大學 北美洲台灣人教授協會 西雅圖FAPA華州分會 義大醫院
台大醫學院 民進黨西雅圖 日台國民文化交流會 908台灣國 新世紀教育基金會 成功大學
林金虎診所 高醫校友總會 北加州台灣同鄉聯合會 林勁甫耳鼻喉科診所 美國台灣之友會
加拿大綠色能源顧問公司 北加州台灣同鄉聯合會 東海大學 國大代表 日本東京日語學校
紐約市布魯克林醫院 國立臺灣大學 東京日台交流會 國策顧問 昆斯蘭大學
澳洲台灣同鄉會 師大 北美洲婦女會溫哥華分會 加拿大台灣同鄉會 扁聯會
北加州台灣婦女會 洛杉磯西北區台灣同鄉會北加州東灣台灣人同鄉會 崇仁醫專
北美洲台灣婦女會總會 南加州美國臺灣人獅子會 加拿大民進黨 達仁外科診所
大社長老教會 高雄市立聯合醫院 大華牙醫診所 哥倫布市台灣同鄉會
多倫多臺灣長老教會 大阪國際大學 美國台灣人教授協會 北加州關懐台灣基金會
開南大學 向安診所 臺中中國醫藥大學 高雄市嘉美診所 台南新樓醫院
台灣環境教育協會 英國台灣協會 台獨聯盟美國本部 民進黨美西黨部
北加州舊金山台灣人同鄉會 紐西蘭台僑協會 新泰綜合醫院 衞福部 衞福部台北醫院
日本都賀婦產科醫院 奇美醫學中心 北加州聖荷西-台南姊妹市協會 日本台南市後援會
加州政府 加州政府公共衛生部門 加州政府公共衛生部門審核官 明道大學
民報文化藝術基金會 臺北市立聯合醫院 台杏基金會 北美洲台灣人醫師協會
美國普恩科技 彰化師大 加拿大台灣同鄉會 陳總統民間醫療小組 加拿大婦女會
華府台灣同鄉會 高雄長庚醫院 北加州東南灣台灣人同鄉會 美國中興大學華府校友會
台大醫學院 成大醫院 台灣現代詩人協會 高醫大北美校友會 宜蘭人文基金會
日本幸手耳鼻咽喉科醫院 亞特蘭大同鄉會 建國會 新州中美醫學會 福爾摩沙醫學會
俄州首府大學 紐約州阿爾巴尼法學院 紐約市立大學 逢甲大學 台灣民意基金會
世聯倉運文教基金会 台灣醫界聯盟 高雄醫學大學校友總會 小留學生家長協會
Ann Arbor台灣同鄉會 大西雅圖台灣同鄉會 北加州前美西台灣人夏令會
沙加緬度FAPA分會 北美洲台灣婦女會總會 雲林基督教醫院 花蓮門諾醫院 法治時報
紐約羅徹斯特大學醫學院 FAPA沙加緬度分會 芝加哥台灣同鄉會
北加州東灣台灣人同鄉會 北美洲台灣人醫師協會總會 國立台北藝術大學
台北市立體育學院 美國塑膠工程師學會 加拿大民進黨 台灣大地文教基金會
《望春風週報》群馬縣台灣總會事務局 加拿大社團法人台灣語言文化社 行政院客委會
國立台東大學 台灣民族同盟 高雄醫學大學 福爾摩鯊會社 羅東聖母醫院 台北醫學大學
台灣自治基金會 《台灣海外網》 亞洲航空公司 台灣聯合國協進會 洛杉磯救扁聯盟
北美洲台灣人醫師協會總會《台灣e新聞》 台灣社會改造協會 北美洲台灣人醫師協會
台灣陪審團協會 台灣法理建國學院 彭明敏文教基金會 南山人壽保險股份有限公司
加西台灣藝術家協會 加拿大台灣華語通用協會 大西雅圖區台灣商會
高雄醫學大學全球校友會 台灣教師聯盟 民進黨美東黨部 北美洲台灣婦女會總會
國立高科技大學 中山醫大 高苑科技大學 國立高雄師範大學 歐洲台灣協會
舊金山灣區台灣商會 美國「台灣公論報」高雄醫學大學校友總會 紐約恩惠歸正教會
日本群馬縣台灣同鄉會 北美洲台灣婦女會總會 台灣基督長老教會總會 高雄醫學院
臺北市立大學 波士頓同鄉會 世界台灣客家聯合會 加州大學 陳定南基金會
香港中國經濟發展促進會 香港大學《日本時報》中天電視 國務院
戶政機關 中選會 大法官 司法院 立法院 立委 立法委員 大使 監察院 監察委員
行政院 中研院 總統府

中的誰

民主中的民-人民
?

114.
所謂的
辜寬敏 陳奕齊 陳柏惟 鄭文龍 何博文 鄭新助 陳慧文 韓國瑜 習近平 蘇永欽 川普
林濁水 陳菊 郭台銘 蔡英文 李登輝 馬英九 卓榮泰 羅文嘉 賴清德 楊志良 孫慶餘
陳水扁 彭明敏 邵宗海 王美琇 余文儀 李川信 李弘祺 金恆煒 施正鋒 洪裕宏
張正修 張葉森 陳月妙 陳為祥 陳傳岳 童文薰 賀德芬 黃居正 楊其文 楊憲宏
劉志聰 蕭曉玲 賴振昌 曹俊漢 吳景欽 朱立倫 黃智賢 林騰鷂 蘇貞昌 林佳和
董思齊 黃帝穎 江雅綺 曾怡碩 禇婉琳 何澄輝 林雨蒼 陳學聖 曾銘宗 費鴻泰 賴士葆
何宗勳 紀政 王幼玲 陳曼麗 馮光遠 紀惠容 魏千峯 苗博雅 唐峰正 許善德 刁明華 元山妙子
方宗益 王紹英 王文賢 王伯仁 王明哲 王政卿 王秋森 王美幸 王家明
王泰和 王泰澤 王國華 王國照 王梅鳯 王惠珠 王華恭 王愛蘭 王義郎 王運近 王興耀
朱孟庠 江文基 江明信 江國華 池明仁 余文儀 余函遇 吳和甫 吳松晃 吳英偉 吳國揚
吳隆傑 吳瑞北 吳銘斌 吳澧培 吳豐山 呂月霞 李元武 李木通 李世隆 李弘祺 李旭登
李汝城 李明信 李建畿 李後進 李界木 李席舟 李清根 李雪玟 李博仁 李毓芹 李筱峰
李學圖 沈信彥 周一鳴 周松男 周昭亮 周振英 周崇德 周淑韻 周朝國 林水泉 林再興
林明璋 林金虎 林俊傑 林俊堤 林勁甫 林柏均 林美里 林息霜 林祐平 林健次 林參天
林清祥 林勝利 林富文 林逸民 林翠芳 林銀 林銘新 林慧禎 林聰悟 河合惠美 邱一峰
邱一清 邱垂亮 邱萬土 施並錫 施純如 施興國 施鴻銘 柯好美 柯美珠 柯耀宗 洪玉珠
洪珠美 洪清森 洪清順 洪博學 胡頌二 殷振添 翁世俊 翁偉哲 翁壽男 馬隆祥 高大成
高華山 高寛弘 高輝陽 商文義 康伶星 張正修 張宗達 張建國 張復聚 張葉森 張銘峰
張澄溫 張璨鍙 張豐藤 梁信忠 莊秋雄 莊勝津 莊靜娜 許允棟 許世楷 許瑞峯 郭正典
郭明隆 郭長豐 郭俊貞 郭陳優美 郭進榮 郭漢崇 陳小翠 陳天令 陳天隆 陳文憲 陳世雄
陳永興 陳立愷 陳至興 陳沛仁 陳明恭 陳明真 陳垣洋 陳帝佑 陳建銘 陳政宏 陳昭姿
陳昭惠 陳炯泰 陳啓德 陳淑敏 陳淮崇 陳烱鳴 陳勝凱 陳博文 陳雅惠 陳順勝 陳義志
陳達銘 陳榮基 陳福文 陳肇真 陳銘堯 陳蕙詩 陳錫南 陳優芬 陳寶月 黄鴻展 彭百顯
曾光雄 曾伯誠 曾伯聰 曾勁元 曾南茜 曾恆利 曾淑薰 曾陽川 曾憲政 游文治 游盈隆
游泰慶 程正德 黃仁安 黃及時 黃文龍 黃立宏 黃育旗 黃邦男 黃邦雄 黃東昇 黃冠群
黃春明 黃昭展 黃美琇 黃美惠 黃貞文 黃海富 黃祖源 黃敏生 黃勝雄 黃越宏 黃經學
黃嘉道 黃漠見 黃福氣 黃慶鍾 楊玉麟 楊成錦 楊次雄 楊其文 楊忠和 楊欣晉 楊淑齡
楊超陽 楊順惠 楊黃美幸 楊緒東 楊靜華 楊懷卿 溫美紅 葉秀卿 葉柏祥 葉哲夫
頌彦(何)守眞 廖弘淼 廖淑如 劉永斌 劉志聰 劉炯錫 劉重義 劉真真 劉景寬 劉敬文
蔡米山 蔡尚穎 蔡明法 蔡明峰 蔡明訓 蔡明憲 蔡炳煌 蔡琳達 蔡瑞芳 蔡榮聰 蔡慧香
蔡篤堅 蔡龍居 蔡蘇秋金 鄭天助 鄭邦鎮 鄭岳峰 鄭國彬 鄭欽仁 鄭新助 鄭瑞雄 鄭義和
黎國棟 盧月鉛 盧世祥 盧孝治 盧秀鳳 蕭永達 蕭東賢 蕭悧悧 蕭福增 蕭錫惠 賴玉珍
賴秀穗 賴思成 賴碧良 賴麗華 戴正德 謝世憲 謝臥龍 謝金河 謝偉群 謝淑卿 謝榮進
韓明榮 簡朝樹 藍傳盛 闕杏芬 顏千鶴 顏大翔 顏正杰 顏真賢 顔淑華 羅仁貴 蘇明掦
蘇振明 蘇淑玲 蘇景源 蘇慶龍 龔明聰 楊貴運 林光義 林柏堂 李遠哲
王賡武 文國權 王綽中 島津洋一 胡志強 陳文茜 閻小駿 張亞中 尹乃菁 黃湘鈺
資政 市議員 市長 總統 台灣制憲基金會 台灣基進黨 中國共產黨 民進黨 國民黨
中國時報 自由時報 聯合報 蘋果日報 旺報 國立政治大學 亞洲大學 澳門理工學院
台灣北社 永社 中國文化大學 真理大學 東海大學 台灣大學 台北科技大學
台灣公民陣線 經濟民主連合 台灣學生聯合會 青年抵制假新聞陣線 民主平台
臺灣青年民主協會 獨立青年陣線 台灣人權促進會 人權公約施行監督聯盟
台灣守護民主平台 公民憲政推動聯盟 台灣智庫 國防安全研究院 綠色逗陣 台灣社
台灣客社 台灣聯合國協進會 陳文成博士紀念基金會 鄭南榕基金會 台灣公民參與協會
台灣親子共學教育促進會 台灣共生青年協會 公投護台灣聯盟 凱達格蘭基金會
新台灣國策智庫 台灣獨立建國聯盟 台灣教授協會 李江却台語文教基金會
台灣基進黨台北黨部 監督退休金績效聯盟 新竹縣教師會 台北企業總工會
中華民國全國退休教師聯盟 花蓮縣教師職業工會 苗栗縣教育產業工會
雙北教育產業工會 新北市教育產業工會 花蓮縣教師會 新竹縣教師職業工會
臺北市學校教育產業工會 台南市大府城教育產業工會 新竹縣教育產業工會
花蓮縣教育產業工會 勵馨社會福利事業基金會 自由空間教育基金會
當代南亞與中東研究中心 民報 日本元山醫院 宗益科技有限公司 日本台灣同鄉會
紐約醫學院 羅東聖母醫院
全美台灣人權協會 辛辛那提大學 高雄醫學大學 南加州大洛杉磯台灣會館 高醫大
恩主公醫院 北美洲台灣人基督教協會 第一名店 李登輝基金會民主協會
加拿大台灣同鄉會 北美台灣總商會 奇美醫 池明仁整形外科診所 台東耳鼻喉科診所
加拿大台商會 美國台灣人教授協會 日本幸手耳鼻咽喉科醫院 吳英偉診所
高醫全國校友總会 總統府資政 自立晚報 沙加緬度台灣同鄕會 宜蘭縣藥師公會
美國紐約市立大學 FAPA 芝加哥FAPA分會 紐約台灣會館 底特律台灣同鄉會
台南市環境保護聯盟 台灣南極學會 新竹科學園區管理局 福和會 美國內華達州立大學
汐止國泰醫院 台北教育大學 北美洲台灣人教授協會 西雅圖FAPA華州分會 義大醫院
台大醫學院 民進黨西雅圖 日台國民文化交流會 908台灣國 新世紀教育基金會 成功大學
林金虎診所 高醫校友總會 北加州台灣同鄉聯合會 林勁甫耳鼻喉科診所 美國台灣之友會
加拿大綠色能源顧問公司 北加州台灣同鄉聯合會 東海大學 國大代表 日本東京日語學校
紐約市布魯克林醫院 國立臺灣大學 東京日台交流會 國策顧問 昆斯蘭大學
澳洲台灣同鄉會 師大 北美洲婦女會溫哥華分會 加拿大台灣同鄉會 扁聯會
北加州台灣婦女會 洛杉磯西北區台灣同鄉會北加州東灣台灣人同鄉會 崇仁醫專
北美洲台灣婦女會總會 南加州美國臺灣人獅子會 加拿大民進黨 達仁外科診所
大社長老教會 高雄市立聯合醫院 大華牙醫診所 哥倫布市台灣同鄉會
多倫多臺灣長老教會 大阪國際大學 美國台灣人教授協會 北加州關懐台灣基金會
開南大學 向安診所 臺中中國醫藥大學 高雄市嘉美診所 台南新樓醫院
台灣環境教育協會 英國台灣協會 台獨聯盟美國本部 民進黨美西黨部
北加州舊金山台灣人同鄉會 紐西蘭台僑協會 新泰綜合醫院 衞福部 衞福部台北醫院
日本都賀婦產科醫院 奇美醫學中心 北加州聖荷西-台南姊妹市協會 日本台南市後援會
加州政府 加州政府公共衛生部門 加州政府公共衛生部門審核官 明道大學
民報文化藝術基金會 臺北市立聯合醫院 台杏基金會 北美洲台灣人醫師協會
美國普恩科技 彰化師大 加拿大台灣同鄉會 陳總統民間醫療小組 加拿大婦女會
華府台灣同鄉會 高雄長庚醫院 北加州東南灣台灣人同鄉會 美國中興大學華府校友會
台大醫學院 成大醫院 台灣現代詩人協會 高醫大北美校友會 宜蘭人文基金會
日本幸手耳鼻咽喉科醫院 亞特蘭大同鄉會 建國會 新州中美醫學會 福爾摩沙醫學會
俄州首府大學 紐約州阿爾巴尼法學院 紐約市立大學 逢甲大學 台灣民意基金會
世聯倉運文教基金会 台灣醫界聯盟 高雄醫學大學校友總會 小留學生家長協會
Ann Arbor台灣同鄉會 大西雅圖台灣同鄉會 北加州前美西台灣人夏令會
沙加緬度FAPA分會 北美洲台灣婦女會總會 雲林基督教醫院 花蓮門諾醫院 法治時報
紐約羅徹斯特大學醫學院 FAPA沙加緬度分會 芝加哥台灣同鄉會
北加州東灣台灣人同鄉會 北美洲台灣人醫師協會總會 國立台北藝術大學
台北市立體育學院 美國塑膠工程師學會 加拿大民進黨 台灣大地文教基金會
《望春風週報》群馬縣台灣總會事務局 加拿大社團法人台灣語言文化社 行政院客委會
國立台東大學 台灣民族同盟 高雄醫學大學 福爾摩鯊會社 羅東聖母醫院 台北醫學大學
台灣自治基金會 《台灣海外網》 亞洲航空公司 台灣聯合國協進會 洛杉磯救扁聯盟
北美洲台灣人醫師協會總會《台灣e新聞》 台灣社會改造協會 北美洲台灣人醫師協會
台灣陪審團協會 台灣法理建國學院 彭明敏文教基金會 南山人壽保險股份有限公司
加西台灣藝術家協會 加拿大台灣華語通用協會 大西雅圖區台灣商會
高雄醫學大學全球校友會 台灣教師聯盟 民進黨美東黨部 北美洲台灣婦女會總會
國立高科技大學 中山醫大 高苑科技大學 國立高雄師範大學 歐洲台灣協會
舊金山灣區台灣商會 美國「台灣公論報」高雄醫學大學校友總會 紐約恩惠歸正教會
日本群馬縣台灣同鄉會 北美洲台灣婦女會總會 台灣基督長老教會總會 高雄醫學院
臺北市立大學 波士頓同鄉會 世界台灣客家聯合會 加州大學 陳定南基金會
香港中國經濟發展促進會 香港大學《日本時報》中天電視 國務院
戶政機關 中選會 大法官 司法院 立法院 立委 立法委員 大使 監察院 監察委員
行政院 中研院 總統府

中的誰

不是民主中的民-不是人民者-軍公教人員-政府
?

115.
所謂的
辜寬敏 陳奕齊 陳柏惟 鄭文龍 何博文 鄭新助 陳慧文 韓國瑜 習近平 蘇永欽 川普
林濁水 陳菊 郭台銘 蔡英文 李登輝 馬英九 卓榮泰 羅文嘉 賴清德 楊志良 孫慶餘
陳水扁 彭明敏 邵宗海 王美琇 余文儀 李川信 李弘祺 金恆煒 施正鋒 洪裕宏
張正修 張葉森 陳月妙 陳為祥 陳傳岳 童文薰 賀德芬 黃居正 楊其文 楊憲宏
劉志聰 蕭曉玲 賴振昌 曹俊漢 吳景欽 朱立倫 黃智賢 林騰鷂 蘇貞昌 林佳和
董思齊 黃帝穎 江雅綺 曾怡碩 禇婉琳 何澄輝 林雨蒼 陳學聖 曾銘宗 費鴻泰 賴士葆
何宗勳 紀政 王幼玲 陳曼麗 馮光遠 紀惠容 魏千峯 苗博雅 唐峰正 許善德 刁明華 元山妙子
方宗益 王紹英 王文賢 王伯仁 王明哲 王政卿 王秋森 王美幸 王家明
王泰和 王泰澤 王國華 王國照 王梅鳯 王惠珠 王華恭 王愛蘭 王義郎 王運近 王興耀
朱孟庠 江文基 江明信 江國華 池明仁 余文儀 余函遇 吳和甫 吳松晃 吳英偉 吳國揚
吳隆傑 吳瑞北 吳銘斌 吳澧培 吳豐山 呂月霞 李元武 李木通 李世隆 李弘祺 李旭登
李汝城 李明信 李建畿 李後進 李界木 李席舟 李清根 李雪玟 李博仁 李毓芹 李筱峰
李學圖 沈信彥 周一鳴 周松男 周昭亮 周振英 周崇德 周淑韻 周朝國 林水泉 林再興
林明璋 林金虎 林俊傑 林俊堤 林勁甫 林柏均 林美里 林息霜 林祐平 林健次 林參天
林清祥 林勝利 林富文 林逸民 林翠芳 林銀 林銘新 林慧禎 林聰悟 河合惠美 邱一峰
邱一清 邱垂亮 邱萬土 施並錫 施純如 施興國 施鴻銘 柯好美 柯美珠 柯耀宗 洪玉珠
洪珠美 洪清森 洪清順 洪博學 胡頌二 殷振添 翁世俊 翁偉哲 翁壽男 馬隆祥 高大成
高華山 高寛弘 高輝陽 商文義 康伶星 張正修 張宗達 張建國 張復聚 張葉森 張銘峰
張澄溫 張璨鍙 張豐藤 梁信忠 莊秋雄 莊勝津 莊靜娜 許允棟 許世楷 許瑞峯 郭正典
郭明隆 郭長豐 郭俊貞 郭陳優美 郭進榮 郭漢崇 陳小翠 陳天令 陳天隆 陳文憲 陳世雄
陳永興 陳立愷 陳至興 陳沛仁 陳明恭 陳明真 陳垣洋 陳帝佑 陳建銘 陳政宏 陳昭姿
陳昭惠 陳炯泰 陳啓德 陳淑敏 陳淮崇 陳烱鳴 陳勝凱 陳博文 陳雅惠 陳順勝 陳義志
陳達銘 陳榮基 陳福文 陳肇真 陳銘堯 陳蕙詩 陳錫南 陳優芬 陳寶月 黄鴻展 彭百顯
曾光雄 曾伯誠 曾伯聰 曾勁元 曾南茜 曾恆利 曾淑薰 曾陽川 曾憲政 游文治 游盈隆
游泰慶 程正德 黃仁安 黃及時 黃文龍 黃立宏 黃育旗 黃邦男 黃邦雄 黃東昇 黃冠群
黃春明 黃昭展 黃美琇 黃美惠 黃貞文 黃海富 黃祖源 黃敏生 黃勝雄 黃越宏 黃經學
黃嘉道 黃漠見 黃福氣 黃慶鍾 楊玉麟 楊成錦 楊次雄 楊其文 楊忠和 楊欣晉 楊淑齡
楊超陽 楊順惠 楊黃美幸 楊緒東 楊靜華 楊懷卿 溫美紅 葉秀卿 葉柏祥 葉哲夫
頌彦(何)守眞 廖弘淼 廖淑如 劉永斌 劉志聰 劉炯錫 劉重義 劉真真 劉景寬 劉敬文
蔡米山 蔡尚穎 蔡明法 蔡明峰 蔡明訓 蔡明憲 蔡炳煌 蔡琳達 蔡瑞芳 蔡榮聰 蔡慧香
蔡篤堅 蔡龍居 蔡蘇秋金 鄭天助 鄭邦鎮 鄭岳峰 鄭國彬 鄭欽仁 鄭新助 鄭瑞雄 鄭義和
黎國棟 盧月鉛 盧世祥 盧孝治 盧秀鳳 蕭永達 蕭東賢 蕭悧悧 蕭福增 蕭錫惠 賴玉珍
賴秀穗 賴思成 賴碧良 賴麗華 戴正德 謝世憲 謝臥龍 謝金河 謝偉群 謝淑卿 謝榮進
韓明榮 簡朝樹 藍傳盛 闕杏芬 顏千鶴 顏大翔 顏正杰 顏真賢 顔淑華 羅仁貴 蘇明掦
蘇振明 蘇淑玲 蘇景源 蘇慶龍 龔明聰 楊貴運 林光義 林柏堂 李遠哲
王賡武 文國權 王綽中 島津洋一 胡志強 陳文茜 閻小駿 張亞中 尹乃菁 黃湘鈺
資政 市議員 市長 總統 台灣制憲基金會 台灣基進黨 中國共產黨 民進黨 國民黨
中國時報 自由時報 聯合報 蘋果日報 旺報 國立政治大學 亞洲大學 澳門理工學院
台灣北社 永社 中國文化大學 真理大學 東海大學 台灣大學 台北科技大學
台灣公民陣線 經濟民主連合 台灣學生聯合會 青年抵制假新聞陣線 民主平台
臺灣青年民主協會 獨立青年陣線 台灣人權促進會 人權公約施行監督聯盟
台灣守護民主平台 公民憲政推動聯盟 台灣智庫 國防安全研究院 綠色逗陣 台灣社
台灣客社 台灣聯合國協進會 陳文成博士紀念基金會 鄭南榕基金會 台灣公民參與協會
台灣親子共學教育促進會 台灣共生青年協會 公投護台灣聯盟 凱達格蘭基金會
新台灣國策智庫 台灣獨立建國聯盟 台灣教授協會 李江却台語文教基金會
台灣基進黨台北黨部 監督退休金績效聯盟 新竹縣教師會 台北企業總工會
中華民國全國退休教師聯盟 花蓮縣教師職業工會 苗栗縣教育產業工會
雙北教育產業工會 新北市教育產業工會 花蓮縣教師會 新竹縣教師職業工會
臺北市學校教育產業工會 台南市大府城教育產業工會 新竹縣教育產業工會
花蓮縣教育產業工會 勵馨社會福利事業基金會 自由空間教育基金會
當代南亞與中東研究中心 民報 日本元山醫院 宗益科技有限公司 日本台灣同鄉會
紐約醫學院 羅東聖母醫院
全美台灣人權協會 辛辛那提大學 高雄醫學大學 南加州大洛杉磯台灣會館 高醫大
恩主公醫院 北美洲台灣人基督教協會 第一名店 李登輝基金會民主協會
加拿大台灣同鄉會 北美台灣總商會 奇美醫 池明仁整形外科診所 台東耳鼻喉科診所
加拿大台商會 美國台灣人教授協會 日本幸手耳鼻咽喉科醫院 吳英偉診所
高醫全國校友總会 總統府資政 自立晚報 沙加緬度台灣同鄕會 宜蘭縣藥師公會
美國紐約市立大學 FAPA 芝加哥FAPA分會 紐約台灣會館 底特律台灣同鄉會
台南市環境保護聯盟 台灣南極學會 新竹科學園區管理局 福和會 美國內華達州立大學
汐止國泰醫院 台北教育大學 北美洲台灣人教授協會 西雅圖FAPA華州分會 義大醫院
台大醫學院 民進黨西雅圖 日台國民文化交流會 908台灣國 新世紀教育基金會 成功大學
林金虎診所 高醫校友總會 北加州台灣同鄉聯合會 林勁甫耳鼻喉科診所 美國台灣之友會
加拿大綠色能源顧問公司 北加州台灣同鄉聯合會 東海大學 國大代表 日本東京日語學校
紐約市布魯克林醫院 國立臺灣大學 東京日台交流會 國策顧問 昆斯蘭大學
澳洲台灣同鄉會 師大 北美洲婦女會溫哥華分會 加拿大台灣同鄉會 扁聯會
北加州台灣婦女會 洛杉磯西北區台灣同鄉會北加州東灣台灣人同鄉會 崇仁醫專
北美洲台灣婦女會總會 南加州美國臺灣人獅子會 加拿大民進黨 達仁外科診所
大社長老教會 高雄市立聯合醫院 大華牙醫診所 哥倫布市台灣同鄉會
多倫多臺灣長老教會 大阪國際大學 美國台灣人教授協會 北加州關懐台灣基金會
開南大學 向安診所 臺中中國醫藥大學 高雄市嘉美診所 台南新樓醫院
台灣環境教育協會 英國台灣協會 台獨聯盟美國本部 民進黨美西黨部
北加州舊金山台灣人同鄉會 紐西蘭台僑協會 新泰綜合醫院 衞福部 衞福部台北醫院
日本都賀婦產科醫院 奇美醫學中心 北加州聖荷西-台南姊妹市協會 日本台南市後援會
加州政府 加州政府公共衛生部門 加州政府公共衛生部門審核官 明道大學
民報文化藝術基金會 臺北市立聯合醫院 台杏基金會 北美洲台灣人醫師協會
美國普恩科技 彰化師大 加拿大台灣同鄉會 陳總統民間醫療小組 加拿大婦女會
華府台灣同鄉會 高雄長庚醫院 北加州東南灣台灣人同鄉會 美國中興大學華府校友會
台大醫學院 成大醫院 台灣現代詩人協會 高醫大北美校友會 宜蘭人文基金會
日本幸手耳鼻咽喉科醫院 亞特蘭大同鄉會 建國會 新州中美醫學會 福爾摩沙醫學會
俄州首府大學 紐約州阿爾巴尼法學院 紐約市立大學 逢甲大學 台灣民意基金會
世聯倉運文教基金会 台灣醫界聯盟 高雄醫學大學校友總會 小留學生家長協會
Ann Arbor台灣同鄉會 大西雅圖台灣同鄉會 北加州前美西台灣人夏令會
沙加緬度FAPA分會 北美洲台灣婦女會總會 雲林基督教醫院 花蓮門諾醫院 法治時報
紐約羅徹斯特大學醫學院 FAPA沙加緬度分會 芝加哥台灣同鄉會
北加州東灣台灣人同鄉會 北美洲台灣人醫師協會總會 國立台北藝術大學
台北市立體育學院 美國塑膠工程師學會 加拿大民進黨 台灣大地文教基金會
《望春風週報》群馬縣台灣總會事務局 加拿大社團法人台灣語言文化社 行政院客委會
國立台東大學 台灣民族同盟 高雄醫學大學 福爾摩鯊會社 羅東聖母醫院 台北醫學大學
台灣自治基金會 《台灣海外網》 亞洲航空公司 台灣聯合國協進會 洛杉磯救扁聯盟
北美洲台灣人醫師協會總會《台灣e新聞》 台灣社會改造協會 北美洲台灣人醫師協會
台灣陪審團協會 台灣法理建國學院 彭明敏文教基金會 南山人壽保險股份有限公司
加西台灣藝術家協會 加拿大台灣華語通用協會 大西雅圖區台灣商會
高雄醫學大學全球校友會 台灣教師聯盟 民進黨美東黨部 北美洲台灣婦女會總會
國立高科技大學 中山醫大 高苑科技大學 國立高雄師範大學 歐洲台灣協會
舊金山灣區台灣商會 美國「台灣公論報」高雄醫學大學校友總會 紐約恩惠歸正教會
日本群馬縣台灣同鄉會 北美洲台灣婦女會總會 台灣基督長老教會總會 高雄醫學院
臺北市立大學 波士頓同鄉會 世界台灣客家聯合會 加州大學 陳定南基金會
香港中國經濟發展促進會 香港大學《日本時報》中天電視 國務院
戶政機關 中選會 大法官 司法院 立法院 立委 立法委員 大使 監察院 監察委員
行政院 中研院 總統府

中的誰
得是
自由 言論與表達自由 國民 民間 民眾 民權 組織 促進會 連署 公民 公投 公 投 連合 聯合會 協會 平台 投票 投票權人 團體 公民團體 遊行 智庫 集會 集會遊行「社 運「社運 會 社會 行動/記者會/活動/講座 演講 演講會 演講者 論壇 基金會 工會 總工會 企業工會 企業總工會 產業工會 職業工會 陣營 陣線 廣場 時論 時論廣場 公司 教會 NGO NGO工作者 選民 黨 政黨 選 輔選 選舉 候選 候選人
?

116.
所謂的
辜寬敏 陳奕齊 陳柏惟 鄭文龍 何博文 鄭新助 陳慧文 韓國瑜 習近平 蘇永欽 川普
林濁水 陳菊 郭台銘 蔡英文 李登輝 馬英九 卓榮泰 羅文嘉 賴清德 楊志良 孫慶餘
陳水扁 彭明敏 邵宗海 王美琇 余文儀 李川信 李弘祺 金恆煒 施正鋒 洪裕宏
張正修 張葉森 陳月妙 陳為祥 陳傳岳 童文薰 賀德芬 黃居正 楊其文 楊憲宏
劉志聰 蕭曉玲 賴振昌 曹俊漢 吳景欽 朱立倫 黃智賢 林騰鷂 蘇貞昌 林佳和
董思齊 黃帝穎 江雅綺 曾怡碩 禇婉琳 何澄輝 林雨蒼 陳學聖 曾銘宗 費鴻泰 賴士葆
何宗勳 紀政 王幼玲 陳曼麗 馮光遠 紀惠容 魏千峯 苗博雅 唐峰正 許善德 刁明華 元山妙子
方宗益 王紹英 王文賢 王伯仁 王明哲 王政卿 王秋森 王美幸 王家明
王泰和 王泰澤 王國華 王國照 王梅鳯 王惠珠 王華恭 王愛蘭 王義郎 王運近 王興耀
朱孟庠 江文基 江明信 江國華 池明仁 余文儀 余函遇 吳和甫 吳松晃 吳英偉 吳國揚
吳隆傑 吳瑞北 吳銘斌 吳澧培 吳豐山 呂月霞 李元武 李木通 李世隆 李弘祺 李旭登
李汝城 李明信 李建畿 李後進 李界木 李席舟 李清根 李雪玟 李博仁 李毓芹 李筱峰
李學圖 沈信彥 周一鳴 周松男 周昭亮 周振英 周崇德 周淑韻 周朝國 林水泉 林再興
林明璋 林金虎 林俊傑 林俊堤 林勁甫 林柏均 林美里 林息霜 林祐平 林健次 林參天
林清祥 林勝利 林富文 林逸民 林翠芳 林銀 林銘新 林慧禎 林聰悟 河合惠美 邱一峰
邱一清 邱垂亮 邱萬土 施並錫 施純如 施興國 施鴻銘 柯好美 柯美珠 柯耀宗 洪玉珠
洪珠美 洪清森 洪清順 洪博學 胡頌二 殷振添 翁世俊 翁偉哲 翁壽男 馬隆祥 高大成
高華山 高寛弘 高輝陽 商文義 康伶星 張正修 張宗達 張建國 張復聚 張葉森 張銘峰
張澄溫 張璨鍙 張豐藤 梁信忠 莊秋雄 莊勝津 莊靜娜 許允棟 許世楷 許瑞峯 郭正典
郭明隆 郭長豐 郭俊貞 郭陳優美 郭進榮 郭漢崇 陳小翠 陳天令 陳天隆 陳文憲 陳世雄
陳永興 陳立愷 陳至興 陳沛仁 陳明恭 陳明真 陳垣洋 陳帝佑 陳建銘 陳政宏 陳昭姿
陳昭惠 陳炯泰 陳啓德 陳淑敏 陳淮崇 陳烱鳴 陳勝凱 陳博文 陳雅惠 陳順勝 陳義志
陳達銘 陳榮基 陳福文 陳肇真 陳銘堯 陳蕙詩 陳錫南 陳優芬 陳寶月 黄鴻展 彭百顯
曾光雄 曾伯誠 曾伯聰 曾勁元 曾南茜 曾恆利 曾淑薰 曾陽川 曾憲政 游文治 游盈隆
游泰慶 程正德 黃仁安 黃及時 黃文龍 黃立宏 黃育旗 黃邦男 黃邦雄 黃東昇 黃冠群
黃春明 黃昭展 黃美琇 黃美惠 黃貞文 黃海富 黃祖源 黃敏生 黃勝雄 黃越宏 黃經學
黃嘉道 黃漠見 黃福氣 黃慶鍾 楊玉麟 楊成錦 楊次雄 楊其文 楊忠和 楊欣晉 楊淑齡
楊超陽 楊順惠 楊黃美幸 楊緒東 楊靜華 楊懷卿 溫美紅 葉秀卿 葉柏祥 葉哲夫
頌彦(何)守眞 廖弘淼 廖淑如 劉永斌 劉志聰 劉炯錫 劉重義 劉真真 劉景寬 劉敬文
蔡米山 蔡尚穎 蔡明法 蔡明峰 蔡明訓 蔡明憲 蔡炳煌 蔡琳達 蔡瑞芳 蔡榮聰 蔡慧香
蔡篤堅 蔡龍居 蔡蘇秋金 鄭天助 鄭邦鎮 鄭岳峰 鄭國彬 鄭欽仁 鄭新助 鄭瑞雄 鄭義和
黎國棟 盧月鉛 盧世祥 盧孝治 盧秀鳳 蕭永達 蕭東賢 蕭悧悧 蕭福增 蕭錫惠 賴玉珍
賴秀穗 賴思成 賴碧良 賴麗華 戴正德 謝世憲 謝臥龍 謝金河 謝偉群 謝淑卿 謝榮進
韓明榮 簡朝樹 藍傳盛 闕杏芬 顏千鶴 顏大翔 顏正杰 顏真賢 顔淑華 羅仁貴 蘇明掦
蘇振明 蘇淑玲 蘇景源 蘇慶龍 龔明聰 楊貴運 林光義 林柏堂 李遠哲
王賡武 文國權 王綽中 島津洋一 胡志強 陳文茜 閻小駿 張亞中 尹乃菁 黃湘鈺
資政 市議員 市長 總統 台灣制憲基金會 台灣基進黨 中國共產黨 民進黨 國民黨
中國時報 自由時報 聯合報 蘋果日報 旺報 國立政治大學 亞洲大學 澳門理工學院
台灣北社 永社 中國文化大學 真理大學 東海大學 台灣大學 台北科技大學
台灣公民陣線 經濟民主連合 台灣學生聯合會 青年抵制假新聞陣線 民主平台
臺灣青年民主協會 獨立青年陣線 台灣人權促進會 人權公約施行監督聯盟
台灣守護民主平台 公民憲政推動聯盟 台灣智庫 國防安全研究院 綠色逗陣 台灣社
台灣客社 台灣聯合國協進會 陳文成博士紀念基金會 鄭南榕基金會 台灣公民參與協會
台灣親子共學教育促進會 台灣共生青年協會 公投護台灣聯盟 凱達格蘭基金會
新台灣國策智庫 台灣獨立建國聯盟 台灣教授協會 李江却台語文教基金會
台灣基進黨台北黨部 監督退休金績效聯盟 新竹縣教師會 台北企業總工會
中華民國全國退休教師聯盟 花蓮縣教師職業工會 苗栗縣教育產業工會
雙北教育產業工會 新北市教育產業工會 花蓮縣教師會 新竹縣教師職業工會
臺北市學校教育產業工會 台南市大府城教育產業工會 新竹縣教育產業工會
花蓮縣教育產業工會 勵馨社會福利事業基金會 自由空間教育基金會
當代南亞與中東研究中心 民報 日本元山醫院 宗益科技有限公司 日本台灣同鄉會
紐約醫學院 羅東聖母醫院
全美台灣人權協會 辛辛那提大學 高雄醫學大學 南加州大洛杉磯台灣會館 高醫大
恩主公醫院 北美洲台灣人基督教協會 第一名店 李登輝基金會民主協會
加拿大台灣同鄉會 北美台灣總商會 奇美醫 池明仁整形外科診所 台東耳鼻喉科診所
加拿大台商會 美國台灣人教授協會 日本幸手耳鼻咽喉科醫院 吳英偉診所
高醫全國校友總会 總統府資政 自立晚報 沙加緬度台灣同鄕會 宜蘭縣藥師公會
美國紐約市立大學 FAPA 芝加哥FAPA分會 紐約台灣會館 底特律台灣同鄉會
台南市環境保護聯盟 台灣南極學會 新竹科學園區管理局 福和會 美國內華達州立大學
汐止國泰醫院 台北教育大學 北美洲台灣人教授協會 西雅圖FAPA華州分會 義大醫院
台大醫學院 民進黨西雅圖 日台國民文化交流會 908台灣國 新世紀教育基金會 成功大學
林金虎診所 高醫校友總會 北加州台灣同鄉聯合會 林勁甫耳鼻喉科診所 美國台灣之友會
加拿大綠色能源顧問公司 北加州台灣同鄉聯合會 東海大學 國大代表 日本東京日語學校
紐約市布魯克林醫院 國立臺灣大學 東京日台交流會 國策顧問 昆斯蘭大學
澳洲台灣同鄉會 師大 北美洲婦女會溫哥華分會 加拿大台灣同鄉會 扁聯會
北加州台灣婦女會 洛杉磯西北區台灣同鄉會北加州東灣台灣人同鄉會 崇仁醫專
北美洲台灣婦女會總會 南加州美國臺灣人獅子會 加拿大民進黨 達仁外科診所
大社長老教會 高雄市立聯合醫院 大華牙醫診所 哥倫布市台灣同鄉會
多倫多臺灣長老教會 大阪國際大學 美國台灣人教授協會 北加州關懐台灣基金會
開南大學 向安診所 臺中中國醫藥大學 高雄市嘉美診所 台南新樓醫院
台灣環境教育協會 英國台灣協會 台獨聯盟美國本部 民進黨美西黨部
北加州舊金山台灣人同鄉會 紐西蘭台僑協會 新泰綜合醫院 衞福部 衞福部台北醫院
日本都賀婦產科醫院 奇美醫學中心 北加州聖荷西-台南姊妹市協會 日本台南市後援會
加州政府 加州政府公共衛生部門 加州政府公共衛生部門審核官 明道大學
民報文化藝術基金會 臺北市立聯合醫院 台杏基金會 北美洲台灣人醫師協會
美國普恩科技 彰化師大 加拿大台灣同鄉會 陳總統民間醫療小組 加拿大婦女會
華府台灣同鄉會 高雄長庚醫院 北加州東南灣台灣人同鄉會 美國中興大學華府校友會
台大醫學院 成大醫院 台灣現代詩人協會 高醫大北美校友會 宜蘭人文基金會
日本幸手耳鼻咽喉科醫院 亞特蘭大同鄉會 建國會 新州中美醫學會 福爾摩沙醫學會
俄州首府大學 紐約州阿爾巴尼法學院 紐約市立大學 逢甲大學 台灣民意基金會
世聯倉運文教基金会 台灣醫界聯盟 高雄醫學大學校友總會 小留學生家長協會
Ann Arbor台灣同鄉會 大西雅圖台灣同鄉會 北加州前美西台灣人夏令會
沙加緬度FAPA分會 北美洲台灣婦女會總會 雲林基督教醫院 花蓮門諾醫院 法治時報
紐約羅徹斯特大學醫學院 FAPA沙加緬度分會 芝加哥台灣同鄉會
北加州東灣台灣人同鄉會 北美洲台灣人醫師協會總會 國立台北藝術大學
台北市立體育學院 美國塑膠工程師學會 加拿大民進黨 台灣大地文教基金會
《望春風週報》群馬縣台灣總會事務局 加拿大社團法人台灣語言文化社 行政院客委會
國立台東大學 台灣民族同盟 高雄醫學大學 福爾摩鯊會社 羅東聖母醫院 台北醫學大學
台灣自治基金會 《台灣海外網》 亞洲航空公司 台灣聯合國協進會 洛杉磯救扁聯盟
北美洲台灣人醫師協會總會《台灣e新聞》 台灣社會改造協會 北美洲台灣人醫師協會
台灣陪審團協會 台灣法理建國學院 彭明敏文教基金會 南山人壽保險股份有限公司
加西台灣藝術家協會 加拿大台灣華語通用協會 大西雅圖區台灣商會
高雄醫學大學全球校友會 台灣教師聯盟 民進黨美東黨部 北美洲台灣婦女會總會
國立高科技大學 中山醫大 高苑科技大學 國立高雄師範大學 歐洲台灣協會
舊金山灣區台灣商會 美國「台灣公論報」高雄醫學大學校友總會 紐約恩惠歸正教會
日本群馬縣台灣同鄉會 北美洲台灣婦女會總會 台灣基督長老教會總會 高雄醫學院
臺北市立大學 波士頓同鄉會 世界台灣客家聯合會 加州大學 陳定南基金會
香港中國經濟發展促進會 香港大學《日本時報》中天電視 國務院
戶政機關 中選會 大法官 司法院 立法院 立委 立法委員 大使 監察院 監察委員
行政院 中研院 總統府

中的誰
不得是
自由 言論與表達自由 國民 民間 民眾 民權 組織 促進會 連署 公民 公投 公 投 連合 聯合會 協會 平台 投票 投票權人 團體 公民團體 遊行 智庫 集會 集會遊行「社 運「社運 會 社會 行動/記者會/活動/講座 演講 演講會 演講者 論壇 基金會 工會 總工會 企業工會 企業總工會 產業工會 職業工會 陣營 陣線 廣場 時論 時論廣場 公司 教會 NGO NGO工作者 選民 黨 政黨 選 輔選 選舉 候選 候選人
?

117.
甚麼是所謂的

台灣基進黨
中國
中國共產黨
民進黨
台灣方案
國民黨
台灣危亡存續的關鍵
台灣政體
台灣政體大局
市民
台灣制憲建國
台灣所面對的問題
憲法
國家
憲法是國家的基本大法,
制定台灣憲法,建立自己的國家,
人民
與台灣內部,台灣的未來以及台灣人民的幸福安全有極大的關係。
政權不能夠被國民黨給拿走。
政權不能夠被國民黨給拿走。因為國民黨是中國國國民黨,照顧的是中國的利益,我們怎麼會支持中國國民黨來選台灣總統呢?台灣的利益就是我們建立屬於台灣人自己的國家,這才是我們的任務。
?

118.
甚麼是胡扯瞎掰亂七八糟鬼扯狗屁不通的所謂的

台灣基進黨
中國
中國共產黨
民進黨
台灣方案
國民黨
台灣危亡存續的關鍵
台灣政體
台灣政體大局
市民
台灣制憲建國
台灣所面對的問題
憲法
國家
憲法是國家的基本大法,
制定台灣憲法,建立自己的國家,
人民
與台灣內部,台灣的未來以及台灣人民的幸福安全有極大的關係。
政權不能夠被國民黨給拿走。
政權不能夠被國民黨給拿走。因為國民黨是中國國國民黨,照顧的是中國的利益,我們怎麼會支持中國國民黨來選台灣總統呢?台灣的利益就是我們建立屬於台灣人自己的國家,這才是我們的任務。
?!

119.
甚麼是所謂的

【新聞稿】台灣站(戰)起來,拒絕一國兩制
2019/05/06 資料來源: 台灣制憲基金會
台灣制憲基金會日前(5/4,星期六)於高雄市三民公園舉辦【台灣站(戰)起來,拒絕一國兩制】演講會首發場,超過2000餘名的高雄鄉親擠爆會場,在主持人及演講者的熱請帶動下,高聲喊出【拒絕一國兩制,台灣中國,一邊一國】的訴求。
台灣制憲基金會執行董事鄭文龍律師首先指出,本土陣營在去年年底的選舉挫敗後,士氣非常的低迷沮喪。台灣制憲基金會創辦人辜寬敏資政非常憂心,他認為台灣人要有志氣,不可因一次的選舉挫敗就喪失信心,所以要鼓勵大家要走出來。辜先生因此創辦制憲基金會,就是要告訴大家,我們努力的目標是台灣要獨立,要正名,要制憲,這樣台灣才有真正未來。
新北市議員何博文及高雄市前議員鄭新助、議員陳慧文等人則指出,高雄市長韓國瑜選上市長後,根本無心市政,每日只想著出國參訪。不僅高雄沒有發大財,愛河更是變得髒兮兮。現在又每日做著選總統的春秋大夢,急著當北京政權的台灣代理人。
台灣基進黨主席陳奕齊及陳柏惟則指出,去年年底的選舉,基進黨已經嗅出異常的政治局勢,因此選戰主軸全力迎戰韓潮,選後果不其然,支持這股韓潮的背後力量是中國共產黨。在民進黨敗選後,急統的力量內外夾擊,先有習近平探索一國兩制台灣方案的談話,後有國民黨一國兩制及簽訂和平協議的主張。因此。明年2020年的總統大選是台灣危亡存續的關鍵年。基進黨基於台灣政體大局考量,決定全力輔選民進黨的總統候選人。陳柏維指出,高雄市民這次教訓民進黨選擇韓國瑜,卻帶來了更多的痛苦與懊悔。希望明年的總統選舉,大家一起來支持能為台灣制憲建國打拚的民進黨提名的總統候選人。
台灣制憲基金會創辦人辜寬敏先生指出,台灣所面對的問題不是參加一場演講會就能夠解決,很多事情是必須由我們自己親自去參與,親自去推動才能夠成功。憲法是國家的基本大法,但現行的憲法有很大的問題。因此,制定台灣憲法,建立自己的國家,不僅是現場的鄉親,更是所有台灣鄉親的共同責任。
明年一月,台灣有個大事,就是選總統。但實際上不僅是選總統,與台灣內部,台灣的未來以及台灣人民的幸福安全有極大的關係。所以,明年的選舉不管如何,不要忘記有許多的前輩,付出血汗及辛苦打拚、持續打拚到現在,才有今日的台灣,所以大家不要失志,只要繼續努力,勝利必定在我們手裡,我們必須要有這樣的信心。所以,政權不能夠被國民黨給拿走。因為國民黨是中國國國民黨,照顧的是中國的利益,我們怎麼會支持中國國民黨來選台灣總統呢?台灣的利益就是我們建立屬於台灣人自己的國家,這才是我們的任務。
辜先生最後指出,他已經為台灣打拚了半世紀,但國家的事情不是一個人的事,這是大家的事,必須藉由大家共同的努力來完成。今日大家來參加這場演講會也是大家表達支持台灣建立新的國家的心情。今日高雄首發場有這麼鄉親熱情的參加,對台灣2300萬人是非常重要的鼓勵,對我本人也是鼓勵。我們會繼續努力。

***

蘇永欽》看看我們的幫派政黨
2019/05/09 中國時報 時論廣場 蘇永欽
(作者為國立政治大學講座教授、前司法院大法官並任副院長)

在五四前夕,聽到大陸領導人對全國青年做這樣的喊話,下意識地看看年曆,真是覺得不可思議。

我對政黨沒有任何偏見,「聽黨話、跟黨走」,在一定的前提下,也有它的道理。剛到德國讀書的時候,第一次進入一個在憲法上自我定位為「政黨國家」的環境,看到校園裡的同學都各有立場,幾至不相往來,還覺得很新鮮。後來有機會去參訪英國的政黨和國會,真正見識了黨鞭的權威,聽黨話、跟黨走,沒有任何人質疑其民主性。

對這兩個國家而言,民主就是政治理念大致相投的人組成政黨,通過政黨決定政策和執政人選而爭取政治權力,決策之後就必須聽黨話、跟黨走。不那麼熱中政治事務的人則只需通過投票來影響政黨,使得政黨知道如何與時俱進,在基本價值不變下做政策和人事的適度調整。政黨好比商店,黨員是店員,選民才是顧客。

美國的民主政治則強調權力的多元,政黨角色要小很多,黨紀也沒什麼作用,連政治人物改變政黨立場都不太算一回事。黨為提名人選而辦的開放式初選,竟然人人都可登記。如果有人說聽黨話、跟黨走,會被當成笑話。

所以這三種政黨制度,若以民主作前提,「聽黨話、跟黨走」還可以是一種選擇。沒有民主,就是赤裸裸的獨裁。然而,台灣呢?

我們的政黨制度,始於革命黨,而後是專制政黨。可是在逐漸民主化的過程,並沒有學到歐洲內閣制以政策和人才競爭為主軸的政黨制度,有其形而無其實,有高度選擇性的黨紀卻無黨魂,又沒有美國政黨的開放性,就形成今天這樣,很多時候更像幫派的政黨制度。

更等而下之的,則是那些以消費「反政黨文化」而浪得虛名者。始祖就是以「全民政府、清流共治」贏得政權的陳水扁,但沒有政黨的凝聚整體共識,民主最多只是許多相互矛盾的多數決的集合,怎麼可能真正共治?果然不到半年就打回幫派政黨的原形。今天那些標榜不入黨、不組黨而在網路聲量居高不下的人,真的就能治國?請他們提出可以超越所有人類民主經驗的具體辦法吧。

沒有錯,西方民主國家的政黨制度也正面臨極大的困境,全球化帶來太多主權國家難以消化的問題,網際網路又顛覆了傳統黨政網路的功能,英國的兩大政黨在選民心目中的形象都已經接近崩盤,德國戰後在效能競爭上有極佳表現的小聯合政府,先是被大幅削弱競爭的大聯合政府取代,現在竟連大聯合政府實質上也已如同少數政府。美國的兩黨政治也是從茶黨的出頭,到更無厘頭的川普式民主,決策的品質江河日下。中國大陸所以敢這樣公然張揚歐威爾式的動物農莊,難道不就是因為政黨政治在西方已經走下坡?

但我還是相信,民主政治不能沒有政黨,反之亦然。也許多數國家的政黨制度都需要做較大幅度的調整,對從來沒有做好過的台灣政黨而言,這倒不失為一個認真反思的好時機。我們選民也不妨從這個角度來檢驗新一代的政治領袖,看誰能展現政黨政治最好的願景。老實說,在真正跳脫幫派政黨以前,我們憑什麼笑人家的「聽黨話,跟黨走」

***

2019-05-03 自由時報 林濁水觀點》陳菊秘書長,言重了! 請教你的戰略是什麼?

為了總統提名,兩黨居然走進了同樣的死胡同,真是不可思議;只是國民黨韓、郭兩人聲勢鼎盛,再加上社會肯定國民黨從來不是因為他展現了什麼民主精神;相對的,民進黨兩位領頭羊,比起韓、郭民眾支持度大有不如,再加上社會支持民進黨一個非常重要的原因正是民進黨的民主精神,所以很明顯的,困在同一個胡同裡,民進黨受到的傷害肯定更大。
一、黨中央不只黨務機器?陳菊要逆轉總統2016就職時對黨的定位,和蔡嗆反調嗎?
5月1日民進黨中常會,由陳菊帶頭引爆激烈的爭議。由於火爆,本來要處理的總統提名初選的日期、程序全無著落。只是這樣的發展雖然令關心民進黨能不能依民主精神運作的人憂心忡忡,但是無論如何,這卻反而符合總統及其人馬的期待。
火爆之中,總統府秘書長陳菊說了重話,她說,黨中央不只是黨務機器,應該要有戰略高度,要從贏的角度思考,如果沒有戰略、只有戰術,這樣是不行的。這指責很怪。
過去民進黨是運動型的使命政黨,所以在創黨之初一直到2000年,民進黨中央黨部的確像陳菊說的不只是黨務機器,也不只是像美國的政黨只是選舉機器而已;當年的黨中央主導價值設定、戰略舖陳、政策形成,帶動街頭運動、引領民主運動。然而到了2000年政權輪替,台灣民主進一步深化後,中央黨部的角色就迅速轉化,開始變得像總統擁有實權的民主國家一樣,中央黨部愈來愈選舉機器化,愈來愈黨務機器化了,而且在這個方向上推得最深的最遠的,不是別人,正是蔡總統。
她上台前後有幾個重大的改變:
1,修改黨章使中央政務官不再是當然黨代表,更排除中央政務官成為中常委;
2,總統制如美國,國會議長一定是國會的黨團領袖,但是蔡切斷議長和黨職的連結;
3,大量啟用社運人士取代民進黨政治人物成為國會不分區代表;
4,美國、歐洲國家的慣例是以選舉出身的議員州長成為內閣部長,在台灣這作法由民主先生李登輝總統開啟,並在2000年後進一步發展,但在馬總統時逆轉了這趨勢,到了蔡總統再繼續朝馬總統的方向上進一步深化,而儘量相排除他們成為内閣閣員,儘量從高階公務員、學者、社運人士找閣員人選;
5,甚至在一開始,強調自己不要兼黨主席。
蔡總統這些措施,除了第5項合乎民主先進國做法外,其他的有的有爭議、有的和民主國家的趨勢背道而馳,但不管怎樣,整個5項共同的精神就是要讓中央黨部的運作去政治化、黨務機器化、選舉機器化。5項加總起來,中央黨部黨務機器化、選舉機器化的程度已經遠遠超過任何民主國家,更不用說和過去的民進黨相比了。
在這樣大變動後,黨在所謂的「政治戰略」上的能量和影響國家政策的能力都徹底被繳械了。因此如今陳菊說黨中央不能只是黨務機器,要有戰略,到底是因為是蔡總統覺得昨非而今是,就職時推動的那一整套,總統現在要全盤推翻了,還是陳菊決心唱總統的反調?真是令人困惑極了。
二、還沒有候選人就要訂選舉戰略,陳菊是要求未出生的媽媽非得生出小孩嗎?
陳菊批評中央黨部沒有戰略,不只從蔡原先推動的中央黨部選舉機器化的政策相衝突,也和一般民主國家的政黨選舉時的運作模式產生非常詭異的扞格。
一個正常的政黨,黨的長期戰略依據基本綱領;中程依據行動綱領;短程依據競選綱領。
由於選舉必然以候選人為軸心,因此總得在總統或首相人選確定後,才可能訂出和領導人預期的施政重點以及和其風格互相貼切的選舉政綱,並進一步發展選舉戰略;美國的政黨,就是在總統選舉人選出來後的代表大會中才一併確認總統候選人和選舉綱領,然後再由候選人領導的團隊主導選舉戰略的釐定和推動。因此陳菊要求黨部還沒有産生候選人之前提出選舉戰略,實在怪得不得了,簡直是要求未出生的媽媽非得生出小孩來一樣,太不可思議了。
三、陳菊的戰略又是什麼?
陳菊政治經驗、地位都遠比卓榮泰、羅文嘉高了不只一大截,假她覺得中央黨部沒有選舉戰略,或缺少好的選舉戰略,根本不用客氣,就直接把好的戰略方向、內容是什麼告訴卓、羅兩人,指導他們完成規劃就好了,奇怪的是,現在她不這麼做,只是怪兩人沒有戰略,她是把自已的好戰略藏起來了故意不指導兩人嗎?如果她自己不夠自信提出夠好戰略,那麼以她的聲望人脈替兩個後生晚輩找來好戰略規劃者協助他們有什麼困難嗎?還是她自己根也沒有戰略,但是連她政治地位這樣高的人都想不出戰略,卻責怪兩個後輩晚生不是很不公平?
四、自己不肯說出來的事,卻逼卓、羅打前鋒去面對社會公議,這樣很好嗎?
事實上,陳菊質疑的那裡是什麼中央黨部沒有戰略的問題,路人皆知,她怪的是中央黨部為什麼不努力推動現任優先原則以排除賴清德的參選。就在陳菊這一個從總統而來的基本立場上,黨內像沒收初選、霸王條款、一直拖延到蔡民調終於勝出才辦初選、甚至無限期延後初選等等的傳聞層出不窮,蔡總統甚至還公開說,假如5人小組解決不了問題,要黨召開全代會處理。而所謂5人小組「解決不了」的意思非常明晰,就是5人小組一直做不到依現任優先原則把賴「協調」下來的意思。
總統和所有總統人馬包括陳菊的意思是那麼清楚,公開卻不肯講出來,只是讓屬於總統人馬之外卻由總統所用的比較勇的一兩個人出頭講,實在怪。
既然總統和陳菊不講現任優先,那麼卓、羅兩人知不知道總統的真正意思?當然知道,只是為了照顧黨譽就既不肯講破,又基於對民主信念的堅持也不肯讓步,於是就形成了僵局。
無論如何,總統和他的人馬深知公開主張沒收初選,自己的名譽會受到重傷,所以不講;但是沒收初選又是心中的最愛。這樣一來,當然逼賴「主動退選」最好,但是賴就是不肯,於是便要卓羅兩個後生晚輩出頭去完成這個她們心中的最愛,讓傷害由兩人完全承擔起來。換句話說,她們採取了和韓國瑜幾乎一模一樣的策略:韓一心一意要國民黨沒收初選直接徵召他,但是自己死也不肯說出「黨必須徵召我」6個字,於是使盡花招、擺盡姿態給黨中央看,出黨中央的難題,駡黨中央。
如今為了總統提名,兩黨居然走進了同樣的死胡同,真是不可思議;只是國民黨韓、郭兩人聲勢鼎盛,再加上社會肯定國民黨從來不是因為他展現了什麼民主精神;相對的,民進黨兩位領頭羊,比起韓、郭民眾支持度大有不如,再加上社會支持民進黨一個非常重要的原因正是民進黨的民主精神,所以很明顯的,困在同一個胡同裡,民進黨受到的傷害肯定更大,也因此毫無疑問的,卓羅兩人處理得肯定痛苦非常。
五、要黨中央主導戰略,又不許黨中央處理連「戰術」都不算的時程、技術性問題,陳菊太自我矛盾了。
在中常會中,令陳菊發火的頭一項是指責中央黨部怎麼可以擅自草擬初選的時程,還讓社會知道,真是膽大包天。陳菊火很大,郤火得夠怪。
一方面,社會對民進黨拖延初選時程的批評持續不斷,卓、羅壓力很大,為了讓社會釋疑,草擬時程是職責所在;另一方面,一個戰略的形成,是先有價值設定,再有戰略,然後是政策決定,之後是戰術推演,最後才是政策執行的技術面問題,現在陳菊要黨中央主導政策上游位階的戰略,但是又不許黨中央處理政策下游、戰術下游的技術面之下的時程;認為黨中央掌有極上游的戰略大權,但是極下游的技術小事卻不可以妄動,只能說真是怪中怪,真錯亂、真矛盾到了極點了。
六、2020選舉是台灣最後一次的選舉?太誇張了吧!
為什麼會這麼錯亂?她有什麼苦衷?陳菊秘書長有一句話,可能是了解她的苦衷的一個關鍵。她說她擔心這次可能是台灣最後一次的選舉。
太驚人了,「這次是台灣最後一次的選舉」豈不是說民進黨已經走到過去兩蔣最樂於正經八百地嚴肅地說的「亡黨亡國只此一步」的翻版?如果民進黨走到了蔣介石說的亡國亡黨邊緣,依據蔣介石的作法,就是宣布戒嚴,依蔣經國的作法就是在1978年台美斷交時發布緊急命令停止了增額立委國大的選舉。他們這樣做,依的又是西方各國的成例:面臨亡國危機,政府肯定得實施戒嚴或宣布緊急命令。
那麼台美斷交,情況真的到了頒布緊急的條件了嗎?從結果論看來,台灣既未亡國,國民黨也未亡黨,當時蔣經國是錯了。但是我們得承認,說他錯是依據結果的後見之明,並不符合當時的台灣乃至國際社會總體的氣氛。當時的氣氛,在國際上是在簽《上海公報》時,季辛吉和周恩來都認為一旦中美抗蘇聯盟成立,台灣挺不過5年,到了中美建交,號稱「最務實」從不妄想的鄧小平,甚至進一步一口咬定中國可以在1980年代解決台灣問題,完成中國統一;在國內是當時台灣上空籠罩的氛圍惡劣到稍有一點辦法的人都賣了房産移民美國,陽明山房價因此暴跌。不過,陳秘書長,還是請你回憶一下,當時國內外、台灣上下雖然失敗主義瀰漫,替國民黨舖陳了停止選舉的基礎,但是當時我們黨外人士是對台灣有信心的,也因此完全沒有辦法接受蔣經國沒收選舉的做法,後來歷史果然証明了我們才是對的,台灣不只挺過了,還走上了民主化以來經濟高速成長的大道。
陳秘書長,難道現在你真的嗅到比1978年更肅殺的氣氛了嗎?否則中美斷交也都只有讓選舉在台灣停辦一次,並沒有使選舉在台灣消失,你為什麼說2020可能是台灣最後一次選舉?以致於必須入採取非常奇怪的非常措施,以致於所言所行,從民主精神上來檢驗,無處不怪。
要知道當年台美斷交是美國聯中制蘇戰略下的產物,然而今天中美關係已經全面逆轉到進入瀕臨冷戰階段,美國已經回過頭來積極拉攏台灣都有一大段時間了,你怎麼會把當前情勢看得比1978年慘,而對台灣前途失敗主義到這麼過頭的程度?你這麼悲觀的來源是由總統領導的國安團隊嗎?合理的猜想,如果事態這樣嚴重,你肯定不會不問問國安團隊,那麼國安會就真的告訴你有這麼嚴重嗎?我不知道,但是如果他們真的這樣告訴你,那麼我要很大膽地說,這國安團隊非常沒有水準。
無論如何,要對台灣有信心,不要讓失敗主義搞得完全亂了方向,而想像出一大堆荒腔走板、矛盾百出的主張,不要想像國家處於「亡國亡黨只此一步」緊急狀態來看民進黨的總統初選,且讓初選程序走在民主大道上面,讓你曾經為他付出大半生青春,付出被關在政治牢裡代價而催生的民進黨的民主招牌重新發光。

***

中華民國如何不亡!?
聯合報 2019-05-14 民意論壇 楊志良
(作者為前衛生署長、亞洲大學榮譽講座教授)

中文之妙,妙在文句相同,卻可有完全不同的意義。
先從負面解讀,怒歎「中華民國如何不亡!」乃因台灣目前內外情勢與鄭成功王朝末期十分相似。鄭成功在世時勵精圖治,水師兵強馬壯,曾反攻包圍南京,但功敗垂成,返台驅逐荷蘭,據台為王。然而在鄭經、鄭克塽繼任之後,內鬥不止,國力弱化。康熙帝決心攻台,派施琅才攻下澎湖,鄭克塽隨即投降,鄭氏王朝終結。
台灣則是自解嚴後,就陷入政黨惡鬥,統獨衝突,代間對立日益嚴重,貧富擴大、社會分裂。本人於二○一二年出版《台灣大崩壞》,當時台灣已經「不婚、不生、不養、不活,年輕人沒有前景」。此書至今已印行十一刷,若干社會賢達或應讀過;為提出解方,再於二○一五年元月出版《分配正義救台灣》,該書雖未必能完全解決「四不一沒有」,但自認確能減緩台灣當前的困境。
遺憾的是,言者諄諄,聽者藐藐,多年過去了,政黨也輪替了,能救台灣的分配正義,仍未在這塊土地實現,使得情況非但沒有改善,反而更加惡化。加以當前執政當局,施政荒腔走板,使台灣相較中國大陸及鄰近國家更為弱化,且不斷刺激對岸,情勢緊張,被中共併吞的風險不斷升高,滅亡之日已迫在眉睫。
然而,我們就此坐以待斃、放棄反轉嗎?當然不!當然要切切急問「中華民國如何不亡?」但是機會實在不多了,首先民進黨不倒,中華民國一定亡;其次若能做到以下數點,或可救亡圖存:
一、中興首在人才,總統候選人在選前應比照歐洲先進內閣制國家,提出「影子內閣」,並獲得當事人同意,以供選民檢驗。
二、所有候選人之政見,均需提出具體財務計劃,且比照當年全民健保規劃精算二十五年(至少十年),包括實施至少二十年之影響評估。避免口號騙選票,債留子孫。
三、恢復徵兵制及實施婦女一生至少服一年社會役,全民相互扶持。
四、薪資稅可以凍結,甚至降低,但資產稅提高,專款用於支持育兒之家庭。稅賦占GDP比率至少提升至十五%以上。
五、稅賦未能提升前,各項福利措施以排富為主,讓中低收入者可持續享有基本生活各項輔助。
台灣當前政治人物,普遍且一再以民粹討好,騙取選票,以贏得一時政權,卻輸掉了整個國家。主政者沒有長遠的規劃,如何促進全民理性思辨,共創未來?唯有全民同心,選出具有能耐的執政者,建立友善互動的社會,才能使中華民國不亡,並且成為更加繁榮興盛的國家。

***

自由

他們寧要台獨不要民主
2007-02-06 蘋果日報 孫慶餘(資深政論家)

台灣民主化才十幾年,已經出現了不少妖孽;如同當年共產黨利用自由社會消滅自由一樣,台獨也在利用台灣民主消滅民主。不幸的是,台獨比共產黨更無理論基礎,憑藉一股部落主義狂熱,以及抄自國民黨政權的粗糙法西斯「戴帽術」,隨便就把每個不認同他們想法的人打成「台灣人公敵」、「賣台」,並藉此證明自己「愛台」。台灣已經被這群不學有術的人搞成一團糟了!
誰「愛台」?誰是「台灣人公敵」?要把台灣逼向戰爭、鎖國、逼向族群互鬥,只因「治國無能」,或只為滿足個人台獨狂熱的人,不是「愛台」,反是「害台」;而害台的人就是「台灣人公敵」。絕對不是獨派罵誰「台灣人公敵」,誰就變公敵。
很可能獨派正是「台灣人公敵」(因為「愛之不以其道,適足以害之」),反而被獨派胡亂栽贓的某些人才是「愛台」。在這個「愛台」只用口水證明、用戴別人紅帽表現的時代,要變成「愛台人士」未免太容易了,任何騙子都可以頃刻之間升為「愛台人士」或「台獨英雄」!(不信?請讀褚威格寫的《傅歇傳》。)
最近只因為李登輝說:「不必追求台灣獨立,台灣已是主權獨立國家。」李登輝馬上搗翻了馬蜂窩,受到一群獨派大老、名嘴惡毒抹黑,羅織罪名,要十萬火急毀滅李登輝。這種「台灣勇士、民主懦夫」行徑,讓人想到了過去「只要台獨,不要民主」的海外獨派;想到他們全力打壓海外民主派與自由派,只為獨佔台灣人資源的一頁醜史。
台灣這些扁政府及某些電子媒體豢養的「市場獨派」,不過是當年「海外獨派」的劣級仿冒品而已──海外獨派還知道要「革命建國」,台灣市場獨派則只想「口水建國」;海外獨派還知道怕美國、中共,台灣市場獨派則「啥米攏免驚」!
這些獨派「否定李登輝」,同樣滑稽。他們說「李登輝毀掉了自己」,似乎李登輝就自我毀滅了;他們說「我們失去了李登輝」,似乎李登輝就從地球消失了;他們說「海外喊台獨,才會影響島內;若無海外台獨,李登輝怎會稱為『民主先生』?」似乎台灣民主還是海外台獨的貢獻。以上全都是謊言,就像回台向國民黨投降的人竟自稱是「回台和蔣經國討論國是」並搖身一變為「台獨大老」一樣(還有幾名扁政府資政、國師,都是一夕變身「台獨大老」,讓真正奉獻民主或台獨數十年的人目瞪口呆)。
如果投降派可以變大老,那當年開除投降派的彭明敏豈非成了罪人?如果獨派要靠一群投降派及當年國民黨的順民(如今的投機派)去代表,台獨豈會有什麼前途?
李登輝說他們玩「假議題」,他們竟勃然大怒、群狗亂吠,是不是因為老羞成怒?
李登輝質問:「民主化走到現在,人民卻沒有更快樂?整天都在吵假議題,搞權力鬥爭!若這樣繼續惡性循環下去,想想台灣將來會變成怎麼樣?」這才是李登輝主張「不必追求台灣獨立」的重點。
一群獨派口喊台獨,所行所為卻師法納粹法西斯及塞爾維亞米洛塞維奇;用卡爾波普《開放社會及其敵人》的照妖鏡去看,「台灣人」說其實是一種「選民」說及部落主義;追求「百分之一百」台獨而拋棄眼前的國家及民主,其實是一種歷史主義迷惘。
部落一旦抬到至高無上,人民生活及各族和諧就一文不值了。

***

固有
固有之疆域
中華民國領土,依其固有之疆域

賴清德的主權論錯了
2019/05/16 旺報 邵宗海
(作者為澳門理工學院名譽教授)

賴清德日前到中央大學,演講「為自己寫人生的故事」,不過會上很多學生提出些敏感的政治問題。有人問,若賴有機會當總統,將如何論述中華民國主權、國土及兩岸關係。賴清德說,台灣已是主權獨立的國家,是根據民進黨台灣前途決議文及普遍社會的認定,只不過現在的名字叫中華民國。若他當選總統,也不會宣布台灣獨立。
賴的論述荒謬絕倫
但是要提醒的是:學生問的是「如何論述中華民國主權、國土及兩岸關係」,賴清德回答的卻只有「論述中華民國主權」、沒有觸及「國土及兩岸關係」,而且他的「中華民國主權論」根本就是錯誤百出。雖然這個社會已經有多次指陳他的錯誤,但為了避免社會再次的觀念混淆,作者仍願把「法律層面」與「現實層面」的誤差作出澄清。
比較正確來看「中華民國主權的論述」,應該是說「中華民國是主權國家」,它是根據中華民國1947年公布的憲法、也是1991年之後6度修訂的《憲法增修條文》而來,但是換成說「台灣已是主權獨立的國家」,而且還是「根據民進黨台灣前途決議文及普遍社會的認定」,真的叫「荒謬絕倫」。我們從簡單邏輯的思考就可得知,「英格蘭」絕對不會被稱為是「主權獨立的國家」,因為它只是「聯合王國」或簡稱「英國」的一部分,其他部分尚有蘇格蘭、威爾斯、與北愛爾蘭。
英國人更不會荒謬的說,稱呼「英格蘭是主權獨立的國家」,是根據「保守黨的決議文或英國普遍社會的認定」。國家名稱與主權認定,怎麼能夠是根據一個政黨的決議文來論述?更何況,即使有「普遍社會的認定」,在位階上也不能去比較「憲法修改」的程序。
而且學生問的內容尚有「國土及兩岸關係」,這應是在整段文句的意義上要連及前面的「中華民國主權的論述」。賴清德沒有回應,應是非常清楚的有關憲法本文第四條的領土條款,在《憲法增修條文》多次修訂之中,其主要內涵確是沒有被修改過。即使民進黨團在憲法增修之時,也多次提出修正憲法第四條的案子,但也在審查修憲案子時被否決。所以憲法第四條上有關「國土」的條文雖規範得模糊:「中華民國領土,依其固有之疆域,非經國民大會之決議,不得變更之」。但畢竟任何人都無法去否定在憲法1947年公布之時,中華民國所擁有的疆土確仍包涵有今日中國大陸的面積。
若再論及「國土及兩岸關係」,政治複雜性更高,這也可能不是賴清德的智慧所能理解。首先,兩岸對「國土」的認定,就算有點差異,但也重複性很高,至少彼此對「國土」認定是涵蓋了兩岸,涵蓋了台灣與中國大陸。「九二共識」能在1993年讓兩岸兩會得以在新加坡這個第3國的土地上相互會晤及展開協商,就是靠著雙方都認為是在「一個中國」的「國土認定」基礎上,才得以進行。
國土認定與一個中國
如果賴清德的「國土認定」,不是兩岸認知的「一個中國」,而是台灣,那麼接下來對於「國土及兩岸關係」的問題,就只可能在「對抗」或「戰爭」中選擇了,這當然不是他那晚去中央大學演講的原來構想,所以他才選擇了跳針式的回應,正面回答了「如何論述中華民國主權」,但刻意迴避了「國土及兩岸關係」。
但是,賴清德閃避了這次,還是沒有辦法可以完全躲開再下次的辯正。與蔡英文在民進黨總統提名人初選政見會上,或仍會觸及;但他若贏得初選,必然面對國民黨總統候選人的詰問,他能躲得掉嗎?

***

【記者會】拜會卓榮泰主席 成立「民進黨初選觀察團」
2019/05/19
資料來源:台灣北社
時間:5月20日中午12時正
地點:台灣北社(台北市青島東路5號2樓之2)
<聲明稿>
一、我們是一群本土理念的長期支持者,對民主進步黨有很深的感情與期望。引發爭議的這一波總統初選,恐會造成綠營內部永久分裂,所以決定成立「民進黨初選觀察團」。
二、我們相信也看到主持初選的卓榮泰主席有不動搖的信念,有全力維護民進黨初選規則且堅持民主程序執行的決心。在此表達敬佩。
三、民進黨從五人小組到現在的表現,已經讓人民滿懷疑慮,民進黨形象的備受物議,是建黨以來所未有。我們之所以挺身而出,認為亡羊補牢還來得及。接下來應導正進入「公平競爭」的初選軌則。
四、希望我們的介入,能助益民進黨完成公平、公正、公開、透明的初選程序。透過我們第三者的觀察與仲裁,能重新贏回人民的信任。我們信任民進黨,我們的任務就是證成民進黨是一個可敬且值得尊敬的民主政黨。
五、若沒有公平的選舉,以劍拔弩張形勢來看,很難奢言「團結」。沒有「團結」,沒有2020的勝利、沒有台灣、沒有未來。
六、我們微小的願望,不僅符合民進黨建黨的初衷,也是民進黨更茁壯、更能為台灣打拼的後盾。
七、民進黨加油!台灣加油!
連署人:(依姓名筆畫排列)
王美琇、余文儀、李川信、李弘祺、金恆煒、施正鋒、洪裕宏、張正修、張葉森、陳月妙、陳為祥、陳傳岳、童文薰、賀德芬、黃居正、楊其文、楊憲宏、劉志聰、蕭曉玲、賴振昌

***

人民
國家
中國

2019/05/21 中國時報 黃智賢
星期評論 黃智賢》

愈炸愈強

日本侵華時,違反人道的對重慶進行了六年的大轟炸。專揀民生地區轟炸,慘絕人寰。但這樣的轟炸,讓中國人放棄了嗎?當時的重慶,出現了一個海報:愈炸愈強。在骨肉流離,悲痛欲絕下,中國挺下去了。
從1842年,中國在英國發動鴉片戰爭,強逼中國買鴉片,簽訂的第一個不平等條約,南京條約後。中國,用自己的血淚,在一次次地被擊打中,學會了什麼叫做帝國主義的侵略。
你以為帝國主義,只存在20世紀前嗎?你以為,1945年二戰結束後成立的聯合國,不就是要推倒過去帝國殖民主義嗎?可是直到21世紀的現在,帝國主義,仍然血淋淋的,在地球上演。杭亭頓認為,21世紀的衝突,是文明的衝突。但世界的真相,可不會如此虛無飄渺。文明之下,仍是有著七情六慾的,活生生的各種意識形態,實質利益,你死我活的爭鬥。我吃肉,你喝湯。或是我吃肉喝湯,你跪在地上撿麵包屑。我要確保我可以永久喝酒吃肉,綾羅綢緞,飛機大炮。而我之所以可以有這樣的永久富裕,就必得靠我的未雨綢繆。
但你不可以從蹲跪的地上,站起來,跟我爭食。我的錦衣玉食,更要靠著你恆久的為我的榮華富貴流血流汗,才得以保有。
19世紀的帝國主義,依靠著工業革命和船堅炮利,戰爭奪取別人的土地,他國人民為芻狗,換來帝國主義國家的強盛。21世紀的帝國主義,在本質上,跟19世紀,沒什麼差異呢!領土,領海的爭奪,軍備競賽,外交打壓,科技轉化成經濟侵略,和以文化為外衣的洗腦式壓迫…。
把今日的新聞,比對19世紀列強從鴉片戰爭、英法聯軍、八國聯軍到日本侵華的種種藉口和口水泡沫,竟然是如此的相似。科技再先進,人性其實並沒有改變。弱肉強食,巧取豪奪,才是歷久彌新,矢志不改的人類劣根性。
這一輪的世紀大戰,拿出來宣戰的理由,包括中國市場不夠開放,中國賺太多。但引用的數據,已經一再被指出,是偏頗扭曲的假數據。中國並沒有如對方指控的,賺得盆滿缽滿。比如,iPHONE扣掉進口零組件和軟體等,中國其實不過賺拿到十幾二十塊美金的組裝費。中國這40年來累積的經濟和科技實力,無不是靠十幾億人民的犧牲和艱苦的忍耐,所換回來的一點點報酬。是多少披星戴月,多少千里離家,多少血汗,多少絕望,才積累的家底。而說中國市場不開放?這樣的指責,跟19世紀列強對中國的指責,何其相似?全世界各個國家,為了國家生存和人民福祉,都必須在完全開放和政策的保護和補貼中,尋找平衡點。各國的貿易攻防,彼此若有不忿,儘可以告到WTO去。韓國不願進口日本的核災食品,日本把韓國告到WTO去,WTO判決不可歸責於韓國,就是最好的案例。
但帝國主義的特徵,就是指控中國如何不符合我的意志,所以要不擇手段的,全方位的擊垮中國的一點生機。
當對手厚顏的提出,要求中國立法,以符合他國利益。更要白紙黑字寫下,他國竟然可以派員來審視監督中國各企業,國企,機關,是否按照對手國的要求改變,改變成對手喜歡的樣子。中國如果真的簽下這樣的契約,就將回到19世紀的次殖民地地位。那不是喪失尊嚴而已,不是一時對利益的讓步而已。而是容許外國決定,中國未來要怎麼活,中國的利益永久給誰。直接,毫不掩飾的,管理中國的內政和法律。而,將來任何其他國家,都可以要求比照辦理。人人都給一個冠冕堂皇的理由,假說中國如何不上道,於是人人都可以要求,代管中國的法律和內政。如此,國不成國,民無依託。這100多年中國的血淚之路,都白走了。這是關鍵的十字路口。退此一步,即無死所。為萬世開太平,就在這關鍵的一刻。中國,挺下去。

***

人民
民主
民主程序
破壞民主
公投
民主公投
中國
中國大陸
「主權」
主權本是獨立的象徵,作為國家求生存謀發展的基礎。
蔡總統對付中國大陸自詡最得民心的利器便是堅持「主權」。主權本是獨立的象徵,作為國家求生存謀發展的基礎。
國家主權
陳舊生硬的「主權」觀帶來了國家發展的遲滯與生存的危機。當今國家領導人嚴重缺乏政治藝術與治國手腕,以國家主權落伍的認知與駕馭,斷送了台灣發展的生機。
政治魅力
權力
一國領導人必須是建基於領袖「超凡的個人特質、神奇的洞見或成就,並吸引跟隨者盡忠和服從」的權力上。

2019 05 22 中國時報 時論廣場
曹俊漢(作者為中國文化大學政治系講座教授)

蔡英文治國五缺

觀察蔡總統對連任「捨我其誰」強烈的企圖心,評估這3年來她治國的績效,當可檢驗出是否能遂其志?基本上,下列五個空間來觀察當可看出端倪:民意投射、內政施為、兩岸關係、全球接軌與個人特質。然而五個面向之間環環相扣,任何一項都不能排他作獨立觀察。
一、民意投射:3年前蔡總統入主大位是以689萬4744票(56.12%)大勝國民黨朱立倫381萬3365票(31.04%),可見當時台灣人民對民進黨的強烈期待。但3年來,人民對蔡的政策無比失望,民調節節下滑。據台灣民意基金會民調顯示,民眾對蔡英文的施政作為打了不及格的55分;而且也有57%的人不滿意。用最直接的民意投射反觀蔡總統企圖心的正當性,她有著嚴重自欺欺人的跡象。
二、內政施為:蔡政府處處以民主程序口號施政,卻無不在破壞民主的遊戲規則下進行,人民看到的是不停的抗爭、示威或對立。年金改革、一例一休、能源政策等一系列的政策作為都是利用其強勢的資源而遂其志;大力宣導民主公投卻以政策反其道而行,以核養綠議題逕行對公投民意的摒棄,莫此為甚。賴清德公然挑戰蔡英文的連任訴求,便是針對九合一選舉大敗對其政策的否定。使得蔡訴求「再給我4年完成改革」毫無正當性可言。
三、兩岸關係:蔡總統對付中國大陸自詡最得民心的利器便是堅持「主權」。主權本是獨立的象徵,作為國家求生存謀發展的基礎。但在一個全球化的21世紀時代,國家生存發展便需要政府領導人殫精竭慮地在錯綜複雜的國際及兩岸關係中尋找空間與契機,而非以封閉及鎖國的政策坐以待斃。當前兩岸關係對台灣生存發展的依附指數至高,但結果是僵化與冷凍。陳舊生硬的「主權」觀帶來了國家發展的遲滯與生存的危機。當今國家領導人嚴重缺乏政治藝術與治國手腕,以國家主權落伍的認知與駕馭,斷送了台灣發展的生機。
四、全球接軌:台灣連續3年無法參加世界衛生大會(WHA),這是台灣人民在健康與防疫體系上與全球無法接軌的莫大損失。這是一個全球接軌的時代,聯合國系統下具有16個專門組織,都是世界公共政策制定與推動的重要機構,透過這些管道能為台灣人民帶來巨大福祉,而3年來政府無法參加任何一個組織是國家領導人的嚴重失職。派遣部長級的人員在WHA會議門前抗議更是國家領導人的目標錯置,這些僅是雕蟲小技,無濟於事。
五、人格特質:國家領導人的政治魅力建築在能充分反映民意與需求上。德國知名社會學家韋伯在《經濟與社會》一書中曾提到,一國領導人必須是建基於領袖「超凡的個人特質、神奇的洞見或成就,並吸引跟隨者盡忠和服從」的權力上。台灣的生存發展面臨到一個前所未有的挑戰,領袖政治魅力是重要的,它的權威源自個人超凡的特質,這樣在民眾心中才有追隨他的忠誠。顯然蔡英文總統不具有國家領導人的政治魅力,缺少一個領袖的超凡人格特質。
從蔡英文總統3年治國出現的盲點,台灣人民該體會到他們需要何種類型的總統。

***

政治鬥爭
政治人物
執政
執政黨
執政黨於去年九合一選舉大敗後,
自由
言論與表達自由

中國時報 時論廣場
2019 05 22 吳景欽(作者為真理大學法律系所副教授兼刑事法研究中心主任)

蘇貞昌把法院捲入政治鬥爭

行政院院會日前通過《總統副總統選舉罷免法》及《公職人員選舉罷免法》修正草案,明定候選人對不實的選舉廣告,可向法院聲請緊急限制刊播令,如果裁定下架,業者不配合,最高可處200萬元的怠金。如此的規定雖是在防止假新聞的散布,致影響選舉的公平性,卻嚴重傷害表達的自由及司法的獨立性。

依據《選罷法》第104條,「意圖使候選人當選或不當選,或意圖使被罷免人罷免案通過或否決者,以文字、圖畫、錄音、錄影、演講或他法,散布謠言或傳播不實之事,足生損害於公眾或他人者,處5年以下有期徒刑。」只是這個刑罰規定,除了有證明上的困難外,也僅是種事後的究責機制,故就落選者來說,對於以不正當方式取得勝選,提起當選或選舉無效之訴,似乎較有實際意義。
只是當選或無效之訴,雖必須在1年內審理終結,但要證明散布不實資訊會影響選舉結果,實有相當的難度。故若能在選舉過程中,即能有效制止不實資訊散布,似乎是最能有效維持選舉公平的方法。
因此,在此次行政院院會所通過的修正草案,就規定在選舉過程中,候選人對於大眾媒體的收費廣告,認有散布謠言或傳播不實訊息情事,侵害其權利或影響選舉罷免結果之虞者,即可向法院聲請緊急限制刊播令移除內容,法院並應於3日內裁定。如果裁定廣告下架,業者不作為,可處20萬以上、200萬元以下怠金,對一直不配合者並可連續裁處怠金。
如此的規範雖可讓法院來即時防止不實資訊的散布,但一個很大的問題是,對於廣告內容是否不實,就已經是個極難判斷的法條要件,更遑論如何認定因此侵害權利或影響選舉結果。故在如此不確定的法條要件下,卻要求法官必須在3日內決定,就很容易讓強勢的候選人以此為理由來打壓其他弱勢者,也將使本應被動與中立的法院,陷入政治鬥爭的漩渦,致使已經備受質疑的司法威信再受重擊。
更糟的是,媒體業者看似無庸負起審查廣告真假的義務,但在處罰如此嚴苛,且法院審查標準可能不一之下,恐於現實上也會自我審查,甚至體察有力政黨或政治人物的臉色,而不讓某些廣告上架,就讓媒體成為一言堂,反而嚴重戕害選舉的公平與公正性。
執政黨於去年九合一選舉大敗後,未急於檢討施政不力的原因,卻急著制訂或修改諸多所謂防制假新聞的法規範,既是本末倒置,也在箝制台灣最該珍惜的言論與表達自由。更重要的是,主事者恐得先思考,於訊息如此多量與多元的時代,有無任何客觀標準來決定真或假?又有誰能如上帝般精準判斷與處罰呢?這些疑問絕不會因審查者是法官而有所改變。

***

政治
政治理念
責任政治
責任政治理念

現行憲政體制最大的癥結是總統的有權無責
行政院
行政院長
統治權力
「民主皇帝」
總統在4年內,可以有恃無恐地當「民主皇帝」!
蔡英文主席
立法院
立法委員在黨意下
民主品質
憲政民主
人民
憲政民主的真諦與目的是,人民可用良好的憲法,去建構公正、清廉、效能、負責的政府,去執行正確、有用、良好、可行的國策,而最終目的是確保人民享有周全完善的生存照護與充足美好的生活給付。
要建立人民有權課責總統、行政院長、部會首長、民意代表,能對人民「負責」的憲政體制!

中國時報 2019/05/22 時論廣場 名家觀點
林騰鷂
(作者為前東海大學法律系教授)

人民要的是負責制

連日來,幾位有志總統大位的人,紛紛對憲政體制表態。有的主張內閣制,有的要總統兼閣揆制,有的則要在雙首長制下,恢復閣揆任命同意權,而就任3年民望極低的蔡英文總統,則想在畸型的雙首長制下,執意連任。可惜的是,他們都未觸及憲法核心的責任政治理念,也未體會人民真正最需要的是「負責制」。
現行憲政體制最大的癥結是總統的有權無責。總統可以恣意任免行政院長,行使統治權力,但卻不易被課責。因為憲法增修條文對總統課責之彈劾與罷免規定,都是要經雙機構、高門檻之決議,以致總統在4年內,可以有恃無恐地當「民主皇帝」!其中,最明顯的是,蔡英文在去年敗選後,自己不下台,卻「負責」讓賴清德下台,讓蘇貞昌組敗選內閣,繼續推動《工廠管理輔導法》、《產業創新條例》、《境外資金匯回管理運用及課稅條例》、《新經濟移民法》等敗壞財政、汙染農地,妨害青年就業、擴大貧富差距的法案。
在總統之下的行政院長,則可不經國會聽證同意,隨意任命數千位部會、國營事業、行政法人、公設財團、社團法人之首長,或敗壞國家考試制度,派用「口譯哥」之流的人物,而只要得到總統歡心,就可確保權位,享受榮華富貴。
又立法委員選區畫分不當,造成政黨選票沒能反映在國會席次分布上,也使蔡英文主席所提「國會與民意脫節的問題」,在她當選總統也全面執政3年後,一直未改善。日前立法院不理會去年765萬票反對同婚的公投結果,三讀通過同婚專法,就是顯例。又立法院常會不到7個月,也沒有針鋒相對的國家政策辯論,經常使立法委員在黨意下,可以不用認真地議事,以及負責地審議預、決算。
另縣市議員、鄉鎮民代表、村里長的選舉,並未如立法委員選舉,改採單一選區兩票制,而仍採複數選區一票制。在此制度下,候選人僅需討好選區中1萬、1000或100多人,就可當選為代表300多萬市民、數萬鄉鎮民、數千村里民的代表,透過地方建設工程之包攬、預算之分贓、土地之抄作等牟取私利。現時地方自治已漸淪為家族世襲或派系的囊中物,嚴重敗壞民主品質。
不管是總統制、內閣制,或是雙首長制,都是憲法學理上的抽象詞彙,也都只是實踐憲政民主的手段而己。憲政民主的真諦與目的是,人民可用良好的憲法,去建構公正、清廉、效能、負責的政府,去執行正確、有用、良好、可行的國策,而最終目的是確保人民享有周全完善的生存照護與充足美好的生活給付。
因此要避免陷入總統制、內閣制或雙首長制的詞彙迷思,要建立人民有權課責總統、行政院長、部會首長、民意代表,能對人民「負責」的憲政體制!

***

政權
獨裁政權
破壞民主
針對台灣民主「自由開放」的基礎而發動
保衛台灣的民主
國家
國家的安全
維護國家的安全
【民主防衛
對中
【民主防衛與對中政策】

【座談】台灣作為開放社會,如何抵禦敵人?──民主防衛與國家安全
2019/05/29
資料來源: 永社台灣制憲基金會

時間:06/01(六) 上午09:30-12:30(09:00報到)
地點:台灣大學社會科學院 102教室(台北市復興南路二段及辛亥路交叉口,台灣大學側門入口右轉)

近年來部分媒體越漸親中,網路社群裡假訊息四處流竄;有些政客假藉「和平」之名包裝「投降」政策,更有民間團體試圖舉辦統一論壇和統一遊行,甚至邀請主張武力統一的學者來台;受到中國政府強烈影響的資源與資金,持續湧進台灣各個領域,從傳統的在中台商,到年輕世代的新創企業,甚至是政府的大樓招標,全都難以抵擋。
種種跡象很明確地顯示:台灣社會現正遭遇中國獨裁政權充滿敵意、系統性、全面性的入侵、滲透與破壞。甚至許多破壞民主的行為,譬如「宣揚威權統治的集會遊行」,更是針對台灣民主「自由開放」的基礎而發動,也因此更加難以防範與抵抗。面對這種艱難處境,我們該如何因應?如何保衛台灣的民主?如何維護國家的安全?
對於這些關鍵議題,永社與台灣制憲基金會等公民團體共同舉辦座談會,邀請各領域學者及專家分享探討,希望從【民主防衛與對中政策】及【假訊息、資訊戰與國家安全】這兩個議題面向提出分析與建議,作為政府部門和社會各界完善相應制度、建立因應機制的參考。

主持人:林佳和/政治大學法律學系副教授、永社監事
與談人:第一場【民主防衛與對中政策】
    何澄輝/台灣基進中常委
    黃帝穎/律師、永社理事長
    董思齊/台灣智庫國際事務部主任
    第二場【假訊息、資訊戰與國家安全】
江雅綺/台北科技大學智財所副教授、永社理事
    林雨蒼/自由軟體工作者、公民記者
    曾怡碩/國防安全研究院網路作戰與資訊安全研究所助理研究員
共同主辦:永社、台灣制憲基金會
合辦單位:綠色逗陣、台灣社、台灣北社、台灣客社、台灣聯合國協進會、陳文成博士紀念基金會、鄭南榕基金會、台灣公民參與協會、台灣親子共學教育促進會、台灣共生青年協會、公投護台灣聯盟、凱達格蘭基金會、新台灣國策智庫、台灣獨立建國聯盟、台灣教授協會、台灣守護民主平台、李江却台語文教基金會、台灣基進黨台北黨部
視覺設計:禇婉琳

***

立法院
行政院
中國
公民
人民
民主
政府
連合
聯合會
協會
平台
民主卻缺乏有效的制度規範
主權
讓渡主權,
出賣民主
讓渡主權,出賣民主
政治
政治演出
民主防衛
民主防衛機制
自由
憲政
政治議題
主權國家地位與自由民主憲政秩序的毀棄或變更,不容作為政治議題談判及協議項目」,
公民複決
投票
投票權人

【記者會】拒絕中國併吞,為政治談判畫紅線,媒體禁收中國賄賂,527決戰立法院

2019/05/23
資料來源: 台灣公民陣線 經濟民主連合 台灣學生聯合會 青年抵制假新聞陣線
主辦團體:台灣公民陣線、經濟民主連合、台灣學生聯合會、青年抵制假新聞陣線
合辦單位:臺灣青年民主協會、民主平台、永社、 獨立青年陣線

為政治談判畫紅線,媒體禁收中國賄賂
習近平統治下的中國,思想管控變本加厲,台灣內部的傾中勢力,藉著保守民粹勢力,張牙舞爪。
在當今中國,超過一百萬維吾爾族人被關進集中營,遭受虐待。
在當今中國,同志團體遭解散,政府大力清理網路同志社群。
在當今中國,數位獨裁體制實境上演,人民的一舉一動,政府皆記錄在案。
我們不想要被中國統治,但是台灣的民主卻缺乏有效的制度規範,抵抗中國併吞的野心。
習近平早已定調,中國只能接受「一國兩制」的台灣。國民黨的政治人物也遙相呼應,鼓吹《和平協議》來讓渡主權,出賣民主。還有,部分台灣媒體竟然公開接受中國統戰,配合中國國家政協主席的政治演出,為「一國兩制,台灣方案」背書。最為醒目的旺旺中天集團,收受中國政府補助金,背棄媒體倫理,變成中共喉舌。
面對這般情勢,推動民主防衛機制,為對中政治談判畫下紅線,刻不容緩。今年3月28日行政院院會上,蘇院長公開接受經濟民主連合的提議 「主權國家地位與自由民主憲政秩序的毀棄或變更,不容作為政治議題談判及協議項目」,將之納入行政院版《兩岸人民關係條例第五條之三》的草案;條文並且明定,政治議題協議締結計畫與談判後草約審查,比照修憲程序的國會四分之三決議門檻,草約並應交付公民複決,獲全體投票權人總額過半數同意,方能正式簽署。
這個條文草案,由立法院內政委員會審查,這周五協商期滿,依法可進行二、三讀程序,但立法院五月底即將休會。
對此,我們將於 5月27日晚上 舉辦集會,要求各黨立委盡速完成《兩岸人民關係條例第五條之三》的立法,為政治談判畫紅線!
同時,我們訴求立法禁止媒體及其從業人員收受中國政府及其相關機構之賄賂與不正利益;如屬合法正當業務往來,應申報公開,並於醒目處揭露資金來源。

***

國民
民權
連署

政治獻金
政治操作
憲政民主
政黨協商
政黨協商的過程中,
立法院各政黨
在政黨協商的過程中,立法院各政黨

【新聞稿】公投法修法,切莫敷衍了事
2019/05/27 資料來源: 台灣人權促進會

5/17世界反恐同日,立法院通過同性婚姻專法,在國際媒體及國際人權組織和台灣公民社會喝采之際,去年引起大量爭議的公投法修正草案,也在同一時間逕付二讀。
這個逕付二讀的版本,大概有幾個重點,
一、增訂提案人應附具國民身分證正、反面影本之驗證措施。
二、主管機關審核時間延長為六十日,提案人數不足時,提案人之領銜人於三十日內補提,補提以一次為限。
三、政府機關應表示意見,該意見書提出之期間為四十五日。
四、戶政機關查對期日為六十日,
五、從公告到公民投票日的時間,延長為九十日,
六、增訂電視辯論之辦理時間與應遵行之事項。
七、固定公投日期,規定公民投票每二年舉行一次以錯開選舉年。
民間修法意見
今年二月,台灣人權促進會、人權公約施行監督聯盟、台灣守護民主平台、公民憲政推動聯盟等團體,曾召開記者會,提出我們對於「公投法」修正的看法。
我們建議
一、審議時間拉長
二、立法院或行政院及主管機關應表示意見,公聽會並應納入多元多方意見
三、中選會的審查事項除了現行公投法第10條第二項各款事項外,尚應納入違憲疑義之審查。中選會如認為提案有違憲之虞,應向大法官聲請憲法審查。
四、公民討論及審議過程,應有更多促成公民討論審議的機制及空間。
五、正反方的宣傳及募款應該符合公平原則、公開透明,並應比照「公職人員選舉辦法」、「政治獻金法」之規範。
很遺憾的是,我們看到民間提出的意見,除了審議時間拉長、政府機關應表示意見之外,其他意見,皆未納入此次逕付二讀的修法條文之中。
「公民投票」是直接民權的展現,但我們也清楚看到,一個不公平、不嚴謹的遊戲規則,將會導致「公民投票」淪為「政治操作工具」。同時,我們也要再次強調,把「基本人權」拿來比拳頭輸贏,只會導致另一種「多數暴力」,同時也是踐踏人性尊嚴、違反國際人權公約及憲政民主之作為,應有明確的機制來避免這種情況再次發生。
同時,在公告至投票期間,如何釐清事實及正反方主張之爭點,如何促成真正有效的討論,而非只要有錢買廣告,有人力到處發傳單的一方,就可以幾乎壟斷所有宣傳管道。這些其實都需要更細緻的設計討論機制及對話模式,納入更多方、更多元的聲音,而非淪於正反二方之選邊對立,造成社會撕裂。
連署須給身分證影本,徒增個資濫用疑慮
但此次修法,並沒有完全針對這些問題進行修正,令人深感遺憾。甚至,還提出要求加入公投連署者,需要提交身分證正反面。我們認為這將提高公投門檻,同時增加個資被濫用之風險。如果重點是要核對是否為「死人連署」的問題,中選會大可以跟戶政機關討論,要求公投提案人應繳交可供中選會可快速核對身分之連署名冊電子檔案,而非字跡撩亂之紙本。此次修法版本,轉而要求所有幾十萬的連署人之身分證,需要繳交給在路邊請求加入連署的路人,只是徒增所有連署人之個資風險,也增加所有任何一方提案人之門檻。
我們再次呼籲在三讀之前,在政黨協商的過程中,立法院各政黨應基於去年公投之各種亂象,秉持落實直接民權之精神,確實修正「公投法」的不足之處,而非僅基於明年選舉考量,敷衍了事。

***

民眾
立委
民主
民主程序
民進黨
民主政治
國家
國家的每個人
這個國家的每個人都有尊重和守護「法治」的信念和決心。
全國之力,
已在今年3月13訂定的總統初選辦法,幾乎以全黨、全國之力,強為「一人」打造「現任優先」之路!
民主
台灣
民主是台灣最珍貴的資產。
民主程序
民主原則
民眾
民主是台灣最珍貴的資產。初選過程必須堅持民主程序的公平、公正、公開,沒有合乎民主原則的初選就沒有團結,將永久性的徹底摧毀台灣基層民眾對民進黨的信任與支持,2020民進黨的慘敗情景就此歷歷浮現。
立委
名列中執委、中常委的立委、議員
讓你們這些名列中執委、中常委的立委、議員永遠消失政壇。
政壇

【記者會】堅持合乎民主程序的初選,搶救民進黨的靈魂!
2019/05/28
資料來源: 台灣北社

民主政治在一個國家是否可以永續施行,最重要的機制是這個國家的每個人都有尊重和守護「法治」的信念和決心。但是,我們非常痛心的看到這次民進黨的總統初選過程,竟然退化回到威權人治時代!悍然不顧原已在今年3月13訂定的總統初選辦法,幾乎以全黨、全國之力,強為「一人」打造「現任優先」之路!
民主是台灣最珍貴的資產。初選過程必須堅持民主程序的公平、公正、公開,沒有合乎民主原則的初選就沒有團結,將永久性的徹底摧毀台灣基層民眾對民進黨的信任與支持,2020民進黨的慘敗情景就此歷歷浮現。
我們依然期待民進黨中執會今天會懸崖勒馬,讓這個初選可以在「公平競爭」原則下完成。所以,我們邀請關心初選的夥伴們再度來到民進黨中央黨部,要求民進黨的中執委依照黨內已行之有年的辦法,在沒有明確對手的情況下,採「黨內互比式」,並以中華電信前一年的市話黃頁為民調母體。
再度提醒民進黨中執會諸君,如果你們一意「寧可犧牲民進黨」明目張膽霸凌黨魂,決意要用集體的邪惡力量繼續「連署」破壞初選制度的「決議」,那麼我們也只能被迫發動全國「割綠委」運動,讓你們這些名列中執委、中常委的立委、議員永遠消失政壇。
再強調一次:我們說到、做到,絕不虛言恫嚇。

***

政府
軍公教
政治
為政治犧牲
政府要軍公教勞的退休生活為政治犧牲?
政府護盤
被政府犧牲
人民
政府的責任
政治利益
保障人民擁有好的老年生活是政府的責任,政府不該要人民為政治利益而犧牲。

【記者會】護盤、護盤、護盤!多繳、少領、延退!
政府要軍公教勞的退休生活為政治犧牲?
2019/05/29 資料來源: 監督退休金績效聯盟

政府又拿軍公教勞的退休金護盤了。問題是,政府護盤之後,軍公教勞有沒有得到好處?還是莫名其妙被政府犧牲?
為了讓你我的老年生活不陷入貧困,監督退休金績效聯盟與陳學聖委員、曾銘宗委員、費鴻泰委員、賴士葆委員邀請您一同關心這個議題。
保障人民擁有好的老年生活是政府的責任,政府不該要人民為政治利益而犧牲。
時間:108年5月31日(星期五)上午10:00
地點:立法院中興大樓103會議室
監督退休金績效聯盟成員:
新竹縣教師會、台北企業總工會、中華民國全國退休教師聯盟、花蓮縣教師職業工會、苗栗縣教育產業工會、雙北教育產業工會、新北市教育產業工會、花蓮縣教師會、新竹縣教師職業工會、臺北市學校教育產業工會、台南市大府城教育產業工會、新竹縣教育產業工會、花蓮縣教育產業工會。

***

「公民
「公民參與」
公投
民主
民主機制深化與鞏固
NGO
「民主小鬧鐘」。
公民實踐者
候選
候選人
「民間公投修法聯盟」
「四季民主」
選民
社會
公民爲主體的美好社會,
選民變公民
政府
國家
選民變公民丶大公民小政府國家。

【新聞稿】野火燎原,看電影搶救公民會
2019/05/30
資料來源: 台灣公民參與協會

長期關心台灣「公民參與」機制與法治建構,近年積極推動公投修法的台灣公民參與協會,將於六月四至至七日舉辦四場命名為「野火燎原—公民影展」,只要捐款三千就贈送四場套票,可以欣賞坎城、威尼斯、奧斯卡等大獎電影。但是由於受制宣傳通路,還有一百套尚待各界認購,理事長何宗勳表示:公民參與是民主機制深化與鞏固的基礎工作,看似冷門很難引發共鳴,但是影響卻深遠,希望各界共先盛舉支持組織永續發展。
四部電影分別是:六月四日播出「衝突的一天」,內容是描述25位各自不同信仰、種族與政治傾向的人,被關在一台鎮暴車內,被迫體驗穆斯林兄弟會臨時政府被軍方推翻反撲的一天,凸顯茉莉花革命迅速凋零的反諷與弔詭。六月五日播出「你只欠我一個道歉」,描寫貝魯特巷弄內一根水管破裂,竟然蔓延到法庭大戰與街頭抗爭,甚至驚動總統出來平息怒火。探討意識與族群仇恨,如此影響了人們的生活。六月六日「我想有個家」,只要看過都會哭到斷腸淚流雨下的電影,這是紀錄敘利亞黑戶男孩如何從夾縫中生存,控告父母只生不養只是最後手段,這部播出之後還震驚坎城影展和聯合國的作品,非看不可。最後一場閉幕片,六月七日播出「太陽之女」,今年三月終於被徹底殲滅的伊斯蘭國ISIS政權,近年來荼毒中東各地,看片中英勇的庫德女戰士逃脫性奴的命運,武力集結力退恐怖份子,找回家人贏回希望。
公民會是一個平台型組織,集結各界關心公民參與的NGO工作者,成立雖然只有三年卻催生「台北市政府公民參與委員會」,促成「公園生態分級」。催生「台北市NPO聚落」,提供公民團體優質辦公活動空間。催生銀髮族智囊團「元老院」成立、促成「調解委員會」多元化與催生「民主小鬧鐘」。出版「改變—12位公民實踐者的故事」,同時耗時兩年完成「全國各縣市公民參與調查報告書」,並巡迴台北、新北、桃園、台中、台南、高雄六都,集合關心議員、公民團體、學者與官員,舉辦「公民參與願景座談」精進與優化地方公民參與制度與法規,2018縣市長選舉,呼籲候選人支持公民參與政策。成員並參與澎湖、金門反博弈公投成功。2018公投後,舉辦公民團體看公投大選記者會,緊接抗議中選會修法記者會、赴監察院糾舉中選會。更重要集結關心公投的公民團體成立了「民間公投修法聯盟」,完成民間版公投修法版本。近日更結合有理念市議員催生「台北市議會公民參與政策委員會」,目前每雙週發行「四季民主」電子報。理事長何宗勳表示,公民會期待讓每個「選民」成為強大「公民」,一同打造以公民爲主體的美好社會,實踐選民變公民丶大公民小政府國家。
理事長何宗勳主辦單位表示,四部電影在西門町真善美戲院包廳演出,晚上七點整播映。同時每場映後還有簡短座談,邀請:紀政(中華民國無任所大使、本會榮譽理事長)、王幼玲(監察委員)、陳曼麗(立法委員)、馮光遠(作家、時事評論者)、紀惠容(勵馨社會福利事業基金會執行長)、魏千峯(人權律師)、苗博雅(台北市議員)、唐峰正(自由空間教育基金會董事長)與許善德(當代南亞與中東研究中心庫德裔助理研究員)擔任與談。同時四部電影搭配精緻餐盒、贈品和美妙山咖啡,讓參與者五感飽足收穫滿載。有興趣朋請洽「台灣公民參與協會」

***

主權
台灣主權
台灣主權獨立
執政
黨 執政
黨丟掉執政權
民主進步黨丟掉執政權
參選
參選總統
台灣
台灣前途
黨執政
賴清德以其清新形象奮力維繫民進黨執政權
台灣已走到興衰絕續的十字路口
政治
民主政治
台灣民主政治
執政黨
民主進步黨做為現在執政黨
台灣的內外處境極為艱難
政權
對岸政權
政治勢力
堅持台灣主權獨立的民主進步黨丟掉執政權和國會多數地位,台灣的前途將會如何發展,不問可知。
維繫台灣生存命脈
台灣主權獨立之信念堅定不移
奮力維繫民進黨執政權,
國家
台灣做為一個主權獨立國家

李遠哲

中研院

響應李遠哲呼籲 各界連署支持賴清德參選總統
《民報》政治中心/綜合報導 2019-06-06

前中研院院長李遠哲憂心堅持台灣主權獨立的民主進步黨丟掉執政權和國會多數,將使台灣前途蒙上陰影。他為此發起連署,誠摯呼籲民主進步黨黨員以及全國同胞奔相走告,堅定支持賴清德,讓賴清德以其清新形象奮力維繫民進黨執政權,維繫民進黨在立法院的多數地位,進而力抗中共武統和一國兩制的欺壓。

連署行動目前已獲數百位各界人士支持(名單如附件,持續增加中)。

李遠哲連署聲明全文如下:

在台灣已走到興衰絕續的十字路口 我們對民主進步黨及全國同胞的懇切呼籲
民主進步黨和中國國民黨正進行二0二0年總統大選的黨內初選。我們對台灣民主政治的活躍 ,樂觀其成;但對民主進步黨做為現在執政黨的初選,我們有萬分懇切的呼籲。
二0一八年九合一期中選舉,民主進步黨大敗。執政僅兩年半的蔡總統,在民意大規模反彈下 ,竟使民主進步黨丟掉半壁江山。
我們仔細檢視民主進步黨敗選原因,發覺到了二0二0年大選時,這些敗選原因大多原封不動 ,依然存在。再檢視敗選後蔡總統的作為,除不斷下鄉、到處拜廟之外,諸多處置明目張膽,恣意妄為,既不謙卑,也不溝通,已使廣大民眾失去支持熱情。蔡總統在初選中的表現,更已使民主進步黨形象受到重創。
台灣的內外處境極為艱難,民眾對改善生計和生存環境的期望不得滿足,因此民怨很大;對岸政權又公然提出「一國兩制」的召喚,台灣內部已有不同政治勢力,不畏譏評,無視骨節,公然唱和;在這種情況下,假如堅持台灣主權獨立的民主進步黨丟掉執政權和國會多數地位,台灣的前途將會如何發展,不問可知。
民主進步黨初選辦法和時程於三月公佈後,一改再改。賴清德堂堂正正登記參與,竟被汙蔑為突襲。民調方法與對比對象原皆明載初選辦法,卻遷就一方勢力,中途更改。賴清德提出贏的策略 ,百般退讓,竟被指為羞辱對手;面對諸多橫逆,賴清德不屈不撓,其用心端在維繫台灣生存命脈之一念。
賴清德從政二十三年,歷練完整、政聲卓著、誠信厚重、穩健踏實,最難能可貴的是,對台灣主權獨立之信念堅定不移;誠屬代表民主進步黨參選二0二0年總統大選的最佳人選。
基於以上認知,我們誠摯呼籲民主進步黨黨員以及全國同胞奔相走告,有志一同,堅定支持賴清德,讓賴清德以其清新形象奮力維繫民進黨執政權,維繫民進黨在立法院的多數地位,進而力抗中共武統和一國兩制的欺壓,以維繫台灣做為一個主權獨立國家的最高價值。

連署名單:(持續增加中)
刁明華 美國大學退休教授
元山妙子 日本元山醫院院長
方宗益 宗益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長
王紹英 日本台灣同鄉會會長
王文賢 西雅圖台僑企業家
王伯仁 民報專欄作家
王明哲 本土音樂工作者
王政卿 紐約醫學院教授
王秋森 台灣大學公共衛生學系名譽教授
王美幸 藝術工作者專業畫家
王家明 羅東聖母醫院醫師
王泰和 全美台灣人權協會會長
王泰澤 辛辛那提大學 OLLI 台灣歷史課程主持人
王國華 ABC牙醫顧問醫師
王國照 高雄醫學大學前校長
王梅鳯 南加州大洛杉磯台灣會館前董事長
王惠珠 高醫大顧問醫師
王華恭 恩主公醫院內科部感染專科主任
王愛蘭 北美洲台灣人基督教協會世委會主委
王義郎 第一名店董事長
王運近 水電工程公司董事長
王興耀 高雄醫學大學前精神科主任
朱孟庠 李登輝基金會民主協會副執行長
江文基 加拿大台灣同鄉會前會長
江明信 北美台灣總商會副會長
江國華 奇美醫胸腔內科
池明仁 池明仁整形外科診所院長
余文儀 台東耳鼻喉科診所
余函遇 前加拿大台商會理事
吳和甫 美國台灣人教授協會前會長
吳松晃 日本幸手耳鼻咽喉科醫院院長
吳英偉 吳英偉診所負責醫師
吳國揚 高雄醫學大學附設醫院眼科主任
吳隆傑 高醫全國校友總会理監事
吳瑞北 台大電機系前主任
吳銘斌 奇美醫學中心科主任
吳澧培 前總統府資政
吳豐山 前自立晚報社長
呂月霞 前沙加緬度台灣同鄕會會長
李川信 台灣北社社長
李元武 前宜蘭縣藥師公會理事長
李木通 南加州大洛杉磯台灣會館前董事長
李世隆 高醫醫學系校友會理事
李弘祺 美國紐約市立大學退休教授
李旭登 FAPA前中常委/芝加哥前FAPA分會會長
李汝城 紐約台灣會館前理事長
李明信 底特律台灣同鄉會前會長
李建畿 台南市環境保護聯盟前理事長
李後進 台灣南極學會前秘書長
李界木 前新竹科學園區管理局局長
李席舟 福和會共同發起人
李清根 退休化學博士
李雪玟 美國內華達州立大學聲樂系教授
李博仁 加拿大台灣同鄉會前會長
李毓芹 汐止國泰醫院院長
李筱峰 台北教育大學名譽教授
李學圖 北美洲台灣人教授協會前會長
沈信彥 西雅圖FAPA華州分會會長
周一鳴 義大醫院學術副院長
周松男 台大醫學院退休教授
周昭亮 民進黨西雅圖主委
周振英 日台國民文化交流會會長
周崇德 908台灣國 總會長
周淑韻 南加州柑縣資深郵局人員
周朝國 新世紀教育基金會董事長
林水泉 前台北市議員、政治受難者
林再興 成功大學教授
林明璋 中央研究院院士
林金虎 林金虎診所醫師
林俊傑 高醫校友總會 秘書長
林俊堤 北加州台灣同鄉聯合會前會長
林勁甫 林勁甫耳鼻喉科診所
林柏均 貿易公司董事長
林美里 美國台灣之友會創會會長
林息霜 加拿大綠色能源顧問公司董事
林祐平 企業經營管理(路易斯安那州)
林健次 北加州台灣同鄉聯合會前會長
林參天 台東縣議員
林清祥 東海大學退休副教授
林勝利 前國大代表
林富文 陳文成基金會創會會長
林逸民 福和會共同發起人
林翠芳 企業經營管理(路易斯安那州)
林銀 日本東京日語學校校長
林銘新 俄勒岡州前美國 cmtinc.com CEO
林慧禎 紐約市布魯克林醫院薬劑師
林聰悟 國立臺灣大學名譽教授
河合惠美 東京日台交流會代表理事
邱一峰 律師
邱一清 退休化學博士
邱垂亮 前國策顧問,昆斯蘭大學教授
邱萬土 前澳洲台灣同鄉會會長
金恆煒 專欄作家
施正鋒 東華大學教授
施並錫 師大美術系退休教授
施純如 北美洲婦女會溫哥華分會副會長
施興國 加拿大台灣同鄉會前會長
施鴻銘 扁聯會秘書長
柯好美 北加州台灣婦女會會員
柯美珠 洛杉磯西北區台灣同鄉會前會長
柯耀宗 北加州東灣台灣人同鄉會前會長
洪玉珠 崇仁醫專退休校長
洪珠美 北美洲台灣婦女會總會前會長
洪清森 福和會共同發起人
洪清順 南加州美國臺灣人獅子會前會長
洪博學 專欄作家
胡頌二 加拿大民進黨主委
殷振添 達仁外科診所医師
翁世俊 大社長老教會主任牧師
翁偉哲 高雄市立聯合醫院泌尿科醫師
翁壽男 退休化學博士
馬隆祥 大華牙醫診所負責人
高大成 台中開業醫師、法醫
高華山 哥倫布市台灣同鄉會前會長
高寛弘 多倫多臺灣長老教會 長老
高輝陽 大阪國際大學名譽教授
商文義 美國台灣人教授協會前會長
康伶星 北加州關懐台灣基金會前會長
張正修 開南大學法律系系主任
張宗達 向安診所院長
張建國 臺中中國醫藥大學附設醫院副院長
張復聚 高雄市嘉美診所
張葉森 台灣社社長
張銘峰 台南新樓醫院 家庭醫學科主任
張澄溫 張澄溫小兒科診所
張璨鍙 前台南市長
張豐藤 台灣環境教育協會理事長
梁信忠 前英國台灣協會會長
莊秋雄 台獨聯盟美國本部前主席
莊勝津 民進黨美西黨部前執行委員
莊靜娜 北加州舊金山台灣人同鄉會會長
許允棟 紐西蘭台僑協會創會會長
許世楷 前駐日大使
許瑞峯 前國大代表
郭正典 扁聯會理事長
郭明隆 新泰綜合醫院院長
郭長豐 衞福部台北醫院副院長
郭俊貞 日本都賀婦產科醫院院長
郭陳優美 日本都賀婦產科醫院理事長
郭進榮 奇美醫學中心教師培育中心主任
郭漢崇 泌尿科教授
陳小翠 VCU電腦碩士
陳天令 北加州聖荷西-台南姊妹市協會前會長
陳天隆 日本台南市後援會 會長
陳文憲 加州政府公共衛生部門審核官
陳世雄 明道大學前校長
陳永興 民報文化藝術基金會董事長
陳立愷 臺北市立聯合醫院顧問醫師
陳至興 台杏基金會董事長
陳沛仁 陳沛仁家醫科診所負責人
陳明恭 北美洲台灣人醫師協會前理事
陳明真 前立法委員
陳垣洋 美國普恩科技總裁
陳帝佑 彰化師大教授
陳建銘 加拿大台灣同鄉會會長
陳政宏 惠川醫院院長
陳昭姿 陳總統民間醫療小組發言人
陳昭惠 東海大學退休教授
陳炯泰 建設公司董事長
陳啓德 信怡牙醫診所負責醫師
陳淑敏 加拿大婦女會理事
陳淮崇 華府台灣同鄉會創會會長
陳烱鳴 育心診所醫師
陳勝凱 高雄醫學大學 骨科顧問醫師
陳博文 旅澳醫師
陳雅惠 奇美醫學中心,牙髓病科主任
陳順勝 高雄長庚醫院榮譽副院長
陳義志 北加州東南灣台灣人同鄉會會長
陳達銘 美國中興大學華府校友會前會長
陳榮基 台大醫學院退休教授
陳福文 台中前市議員
陳肇真 成大醫院外科醫師
陳銘堯 台灣現代詩人協會 理事
陳蕙詩 高醫大北美校友會理事長
陳錫南 宜蘭人文基金會董事長
陳優芬 日本幸手耳鼻咽喉科醫院理事長
陳寶月 陳文成基金會創設人
黄鴻展 亞特蘭大同鄉會副會長
彭百顯 前南投縣長
彭明敏 前總統府資政.建國會創立人
曾光雄 紐約市牙醫醫療器材公司董事長
曾伯誠 進口商總經理
曾伯聰 前新州中美醫學會長、福爾摩沙醫學會長
曾勁元 珍寶國際商務法律事務所
曾南茜 退休敎師
曾恆利 俄州首府大學及紐約州阿爾巴尼法學院(終身職退休教授)
曾淑薰 紐約市立大學退休教授
曾陽川 美國加州開業醫師
曾憲政 逢甲大學退休教授
游文治 游文治精神科診所
游盈隆 台灣民意基金會董事長
游泰慶 日本守谷眼科皮膚科醫院院長
程正德 李登輝之友會基隆分會會長
賀德芬 台大法律系名譽教授
黃仁安 世聯倉運文教基金会董事長
黃及時 美國報社董事長
黃文龍 台灣醫界聯盟高雄分會前秘書長
黃立宏 高雄醫學大學校友總會副秘書長
黃育旗 小留學生家長協會秘書長
黃邦男 Ann Arbor台灣同鄉會前會長
黃邦雄 前大西雅圖台灣同鄉會會長
黃東昇 北加州前美西台灣人夏令會總召集人
黃冠群 前沙加緬度FAPA分會秘書長
黃春明 鄉土作家
黃昭展 企業家
黃美琇 北美洲台灣婦女會總會前會長
黃美惠 北美洲台灣婦女會總會前會長
黃貞文 台大經濟系 美國華府財經人士
黃海富 企業家
黃祖源 雲林基督教醫院榮譽院長
黃敏生 彰化曉陽眼科院長
黃勝雄 前花蓮門諾醫院院長
黃越宏 法治時報社長
黃經學 日本豐田齒科醫院
黃嘉道 紐約羅徹斯特大學醫學院教授
黃漠見 FAPA沙加緬度分會會長
黃福氣 壓縮機進口公司董事長
黃慶鍾 芝加哥前台灣同鄉會及醫師會會長
楊玉麟 北加州東灣台灣人同鄉會前會長
楊成錦 台大醫學院外科退休的老醫師
楊次雄 北美洲台灣人醫師協會總會前會長
楊其文 國立台北藝術大學名譽教授
楊忠和 前台北市立體育學院校長
楊欣晉 FAPA前中常委/美國塑膠工程師學會院士
楊淑齡 中醫師
楊超陽 加拿大民進黨前主委
楊順惠 補教數學名師
楊黃美幸 陳文成基金會董事長
楊緒東 台灣大地文教基金會董事長
楊憲宏 台灣關懷中國人權協會理事長
楊靜華 前南投縣縣議員
楊懷卿 楊懷卿耳鼻喉科診所
溫美紅 小兒科醫師
葉秀卿 PSA發明者王敏昌的夫人
葉柏祥 《望春風週報》總編輯
葉哲夫 旅日醫師
頌彦(何)守眞 群馬縣台灣總會事務局長
廖弘淼 眼科醫師
廖淑如 加拿大社團法人台灣語言文化社代表
劉永斌 行政院客委會前副主委
劉志聰 民報總編輯
劉炯錫 國立台東大學教授
劉重義 台灣民族同盟總召集人
劉真真 西雅圖清風新庄董事長
劉惠麗 北加州東灣台灣人同鄉會會長
劉景寬 高雄醫學大學前校長
劉敬文 福爾摩鯊會社社長
蔡米山 前羅東聖母醫院副院長
蔡尚穎 台北醫學大學精神科教授
蔡明法 台灣自治基金會主席
蔡明峰 《台灣海外網》創辦人
蔡明訓 前亞洲航空公司董事長
蔡明憲 台灣聯合國協進會理事長
蔡炳煌 文中皮膚科診所
蔡琳達 洛杉磯救扁聯盟理事
蔡瑞芳 眼科醫師
蔡榮聰 北美洲台灣人醫師協會總會前會長
蔡慧香 《台灣e新聞》主編
蔡篤堅 台灣社會改造協會理事長
蔡龍居 羅東聖母醫院醫師
蔡蘇秋金 市議員
鄭天助 北美洲台灣人醫師協會前會長
鄭文龍 台灣陪審團協會創會理事長
鄭邦鎮 台灣法理建國學院院長
鄭岳峰 鄭岳峰婦產科診所(院長)
鄭國彬 前FAPA全美區域委員
鄭欽仁 台大歷史系名譽教授
鄭新助 高雄議員/電台節目主持人
鄭瑞雄 羅東聖母醫院病理科主任
鄭義和 彭明敏文教基金會前董事長
黎國棟 南山人壽保險股份有限公司 區域總監
盧月鉛 加西台灣藝術家協會創會會長
盧世祥 媒體主筆專欄作家
盧孝治 台灣國際文化秘書長
盧秀鳳 加拿大台灣華語通用協會會長
蕭永達 前高雄市議員
蕭東賢 大西雅圖區台灣商會創會會長
蕭悧悧 高雄醫學大學全球校友會理事長
蕭福增 和平醫院牙醫師退休
蕭曉玲 台灣教師聯盟理事長
蕭錫惠 民進黨美東黨部評議委員
賴玉珍 日本台灣僑務諮詢委員
賴秀穗 台灣大學獸醫專業學院 名譽教授
賴思成 科技公司研發處經理
賴碧良 北美洲台灣婦女會總會前會長
賴麗華 國立高科技大學教授
戴正德 中山醫大講座教授
謝世憲 高苑科技大學校務研究中心主任
謝臥龍 國立高雄師範大學 副教授
謝金河 加油站董事長
謝偉群 前歐洲台灣協會理事長
謝淑卿 台灣人教授協會密西根分會前會長
謝榮進 舊金山 灣區台灣商會前會長
韓明榮 北港諸元醫院院長
簡朝樹 美國「台灣公論報」前發行人
藍傳盛 高雄醫學大學校友總會理事長
闕杏芬 台灣教師聯盟前財務長
顏千鶴 紐約恩惠歸正教會長老
顏大翔 顏大翔內科診所 負責醫師
顏正杰 愛林診所
顏真賢 日本群馬縣台灣同鄉會會長
顔淑華 北美洲台灣婦女會總會前會長
羅仁貴 台灣基督長老教會前總會議長
蘇明掦 高雄醫學院眼科
蘇振明 臺北市立大學視覺藝術系退休教授
蘇淑玲 前波士頓同鄉會會長
蘇景源 高雄醫學院主治醫師
蘇慶龍 加拿大民進黨前主委
龔明聰 長照機構負責人
楊貴運 世界台灣客家聯合會創會會長 加州大學退休教授
林光義 陳定南基金會董事長
林柏堂 聯貿發實業有限公司董事長

***

政府
政府組織
非政府組織
論壇
社會動盪
教會
政治事務
全球政治事務
民主國家
西方民主國家
「政治工具」
政府力量
美國人民
認同政治
超越認同政治
談民主自由
那群人民
公民社會
政治聯盟
民主走向了滅亡
國家能力
國家能力是連接公民社會和現代化治理的樞紐所在,
公民社會能完善運作是需要國家具備剛性及彈性能力,「
民主形成的另一個必要條件是要有一個制度化、統一的、以及有效回應民眾訴求的國家。」
國家能力是連接公民社會和現代化治理的樞紐所在,公民社會能完善運作是需要國家具備剛性及彈性能力,「Sheri Berman提出,一個成熟、活躍、已發達的公民社會可以提供高水準的社會資本,但在社會資本之外,民主形成的另一個必要條件是要有一個制度化、統一的、以及有效回應民眾訴求的國家。」
中國
政治穩定
國家在六四事件發生後變得格外重視國家能力的建設
閻小駿表示,國家在六四事件發生後變得格外重視國家能力的建設──「彈性能力方面,中央政府透過公民社會的機制把NGO吸納到政權的範圍中,有序利用NGO來擴大政權的邊界,提高社會治理能力;剛性能力方面,政府以預防式管控來保持政治穩定。」
政治工具
,『民主自由』到底應不應該成為一個普世的價值?」
國家營造了一些普世價值
國家的利益
民主
民主包括什麼?民有、民治、民享。
國家必須要拿選舉來證明你是個民主國家。
民主化
民本思想其實就可以滿足你們民主化浪潮裏所追求的by the people。」

非政府組織帶來的是福祉還是禍根?——「NGO與顏色革命
呆丸哈哈哈 2019/06/12 21:35

非政府組織帶來的是福祉還是禍根?——「NGO與顏色革命」論壇
2018-07-30 灼見名家 專欄:灼見政治 作者:本社編輯部 採訪:黃湘鈺 圖片:香港中國經濟發展促進會

香港中國經濟發展促進會和《旺報》於2018年6月28日假香港大學王賡武講堂舉辦「NGO與顏色革命──香港論壇」。是次論壇中,香港中國經濟發展促進會秘書長文國權、旺旺中時媒體集團副總裁兼《中國時報》及《旺報》總編輯王綽中、《日本時報》前主編島津洋一、旺旺集團副董事長胡志強、中天電視主持人陳文茜、香港大學政治及公共行政學系副教授閻小駿及台灣大學政治系教授張亞中出席並發表演說。
NGO不應製造社會動盪
文國權致詞時,引述了李約瑟(Joseph Needham)在《四海之內:東方和西方的對話》中的一段話:「現今社會唯一缺少的就是善意。善意就是以同情和體諒的負責態度對待普羅大眾。」文國權盼望所有的NGO都可以懷着「善意」,即佛家所講的「慈悲心」來善待他人,還提醒NGO不要一邊行善一邊製造社會動盪。
島津洋一在《NGO與顏色革命》此書中撕開了NGO的天使面孔,揭露了NGO作為西方霸權打手的一面:西方教會對全球政治事務無孔不入之手、「阿拉伯之春」背後有美國國務院之手、巴爾幹民眾感染愛滋病病毒背後的NGO之手……
胡志強:沒人敢開NGO的罰單
前台中市市長胡志強指出:「大部分的NGO都在西方民主國家,被指責的大部分都是所謂的共產主義國家。它挑的是俄國的麻煩、中國的麻煩,古巴也被挑麻煩。」他坦言,現在很多NGO都是「義正嚴辭」的,卻淪為「政治工具」:本來大部分都是「好人做好事」,至今NGO卻無管制,沒人敢開罰單。
談到美國指責聯合國人權理事會「長久以來對以色列存有偏見」而退出理事會,胡志強表示:「在沒有政府力量、沒有人有能力執行規則的狀況下,連聯合國彼此都不能相讓,『你不能罵我喔。你罵我,我就翻臉,我就走喔。』那NGO會亂成怎麼樣?」
「當年講NGO非要有自主性,財務一定要公開透明。現在你看很多NGO是做得到還是做不到?」他還擔憂NGO會泛濫成災,「NGO愈來愈多,它對社會的貢獻是愈來愈亂。」
陳文茜感嘆,世界在千禧年開初就形成了一個分裂局面,「我們以為我們要迎來一個最和平的21世紀,但不是。我們迎來了一個仇恨的世紀,我們迎來了一個不斷分裂的世紀。」
「『我不認同那個,我認同這個,我看不起那個,我只看得起我自己這個。』這個世界需要愛跟包容,而愛、包容跟我們的人性某些部分是衝突的。請先認知,我們每個人都是偏狹的,每個人都是偏執的;當我們要走向人性另一部分──愛的時候,我們要經過很大的反省。你必須要把自我適可而止地放在一個適當的位置。你愛你的父母,天經地義;你愛你的家人,天經地義;你愛你的故鄉,天經地義;適可而止,不要無限地擴張它,因為它會從愛變成邪惡。」
陳文茜提醒大家「要認知自我,明白每個人都是偏執的」,愛到極端就成了排他的偏執。她斥責特朗普主義,指特朗普揭竿而起的「美國再次偉大」反映了美國人民認為自己在全世界擁有特權是理所當然的一件事。她還表示,正是因為美國人的貪婪,才會干擾了全世界:1929年美國自己製造了華爾街股災,造成經濟大蕭條,助長了德國、日本的軍國主義抬頭,引發後來的二次世界大戰。
對於NGO近年被指控變了質,陳文茜回應道,NGO本來的價值是超越認同政治,一旦走在了認同政治的路上,它跟愛與包容是完全相反的,「全世界現在正被認同政治完全瓦解。當歐美在談民主自由,它要求的容忍、尊重這些基本價值跟認同政治是有衝突的。」
她高度讚賞無國界醫生,「無國界醫生不覺得自己偉大,他沒有自我,所以他可以犧牲自我,這才是真正的偉大。把自己稱之偉大的人,讓美國再次偉大的人,通常都是最不偉大的人,因為他自我膨脹得太大了。」
閻小駿承認21世紀確實是一個動盪的世紀,「阿拉伯之春」給那群人民帶來的是戰亂、屠殺、生命的流逝而不是民主、自由、富強。他以希特勒為例,講述高度發達的公民社會造成極權主義上台的原因,「威瑪共和國遍布全國的公民社會組織,為納粹黨提供了最好的動員機器、選舉機器,幫助希特勒構成一個跨階級的政治聯盟。這讓威瑪共和國的民主走向了滅亡,催生了極權主義。」他還指出,國家能力是連接公民社會和現代化治理的樞紐所在,公民社會能完善運作是需要國家具備剛性及彈性能力,「Sheri Berman提出,一個成熟、活躍、已發達的公民社會可以提供高水準的社會資本,但在社會資本之外,民主形成的另一個必要條件是要有一個制度化、統一的、以及有效回應民眾訴求的國家。」
談到中國為何能在動盪不安的國際環境中保持政治穩定,閻小駿表示,國家在六四事件發生後變得格外重視國家能力的建設──「彈性能力方面,中央政府透過公民社會的機制把NGO吸納到政權的範圍中,有序利用NGO來擴大政權的邊界,提高社會治理能力;剛性能力方面,政府以預防式管控來保持政治穩定。」
張亞中:普世價值淪為政治工具
主持人尹乃菁在與談討論環節中提問:「出資者都是來自英美西方國家,打著『民主自由』的旗幟來改變你國家的體制。這樣的話,『民主自由』到底應不應該成為一個普世的價值?」
張亞中直言,西方國家營造了一些普世價值,他們希望全世界都接受西方的價值,「因為他們認為自己是在解救大家」;然而,西方國家存在「惡」的一面,他們所傳達的普世價值已淪為了政治工具。「西方絕對有它良善的一面,它想把它好的東西、人文的東西傳出去。但這是個二元論:你的善是不是人家需要的善?還是你的善透過包裝來促進你國家的利益?」「當西方國家在推展顏色革命的時候,其實她是她想像中的那麼善嗎?或許她的講法是非常善的,可她背後的戰略目標到底又是什麼東西呢?我覺得這個對西方國家來講,她是沒法自圓其說的。歐洲對待難民的態度、特朗普最近的表現,其實已經是不打自招了,證明了西方在談民主、自由、人權的時候,其實有很多虛偽的東西在裏面。」
尹乃菁再追問:「NGO想要改造你成為民主自由的模式,難道民主是不對的嗎?」張亞中回應:「民主當然是個好東西。民主包括什麼?民有、民治、民享。東方人重視民享(for the people),西方人重視民治(by the people)。顏色革命、民主化浪潮反映了西方人強調民治,國家必須要拿選舉來證明你是個民主國家。但是我們看看現在的伊拉克,這麼多的難民,這完全符合你的民治啊,可是民享在哪裏?西方對於自由的追求,對於民主的熱愛,我覺得這太好了。孟子的民本思想其實就可以滿足你們民主化浪潮裏所追求的by the people。」
媒體製造政治矛盾
《旺報》總編輯王綽中指出,現今媒體在報道政治事務時扮演著重要角色,提醒大家不要被媒體的一面之詞所蒙蔽雙眼。他指責,媒體把伊斯蘭國的國民塑造成了喜歡砍人的負面形象,又把伊拉克的薩達姆‧侯塞因、埃及的穆巴拉克、利比亞的卡達菲塑造成狂人,導致中東、北非國家的人民一味追求西方民主,發動了顏色革命,推翻了政府,卻敗壞了國家。他不禁感嘆:「現在這些國家的生活有比以前的好嗎?」陳文茜也表示:「很多人本來以為社群媒體的出現是給人更多平等的機會,卻給了操縱者作假的機會,因為『付錢者萬歲』,他們都搞垮了好多個國家。」
?

120.
甚麼是胡扯瞎掰亂七八糟鬼扯狗屁不通的所謂的

【新聞稿】台灣站(戰)起來,拒絕一國兩制
2019/05/06 資料來源: 台灣制憲基金會
台灣制憲基金會日前(5/4,星期六)於高雄市三民公園舉辦【台灣站(戰)起來,拒絕一國兩制】演講會首發場,超過2000餘名的高雄鄉親擠爆會場,在主持人及演講者的熱請帶動下,高聲喊出【拒絕一國兩制,台灣中國,一邊一國】的訴求。
台灣制憲基金會執行董事鄭文龍律師首先指出,本土陣營在去年年底的選舉挫敗後,士氣非常的低迷沮喪。台灣制憲基金會創辦人辜寬敏資政非常憂心,他認為台灣人要有志氣,不可因一次的選舉挫敗就喪失信心,所以要鼓勵大家要走出來。辜先生因此創辦制憲基金會,就是要告訴大家,我們努力的目標是台灣要獨立,要正名,要制憲,這樣台灣才有真正未來。
新北市議員何博文及高雄市前議員鄭新助、議員陳慧文等人則指出,高雄市長韓國瑜選上市長後,根本無心市政,每日只想著出國參訪。不僅高雄沒有發大財,愛河更是變得髒兮兮。現在又每日做著選總統的春秋大夢,急著當北京政權的台灣代理人。
台灣基進黨主席陳奕齊及陳柏惟則指出,去年年底的選舉,基進黨已經嗅出異常的政治局勢,因此選戰主軸全力迎戰韓潮,選後果不其然,支持這股韓潮的背後力量是中國共產黨。在民進黨敗選後,急統的力量內外夾擊,先有習近平探索一國兩制台灣方案的談話,後有國民黨一國兩制及簽訂和平協議的主張。因此。明年2020年的總統大選是台灣危亡存續的關鍵年。基進黨基於台灣政體大局考量,決定全力輔選民進黨的總統候選人。陳柏維指出,高雄市民這次教訓民進黨選擇韓國瑜,卻帶來了更多的痛苦與懊悔。希望明年的總統選舉,大家一起來支持能為台灣制憲建國打拚的民進黨提名的總統候選人。
台灣制憲基金會創辦人辜寬敏先生指出,台灣所面對的問題不是參加一場演講會就能夠解決,很多事情是必須由我們自己親自去參與,親自去推動才能夠成功。憲法是國家的基本大法,但現行的憲法有很大的問題。因此,制定台灣憲法,建立自己的國家,不僅是現場的鄉親,更是所有台灣鄉親的共同責任。
明年一月,台灣有個大事,就是選總統。但實際上不僅是選總統,與台灣內部,台灣的未來以及台灣人民的幸福安全有極大的關係。所以,明年的選舉不管如何,不要忘記有許多的前輩,付出血汗及辛苦打拚、持續打拚到現在,才有今日的台灣,所以大家不要失志,只要繼續努力,勝利必定在我們手裡,我們必須要有這樣的信心。所以,政權不能夠被國民黨給拿走。因為國民黨是中國國國民黨,照顧的是中國的利益,我們怎麼會支持中國國民黨來選台灣總統呢?台灣的利益就是我們建立屬於台灣人自己的國家,這才是我們的任務。
辜先生最後指出,他已經為台灣打拚了半世紀,但國家的事情不是一個人的事,這是大家的事,必須藉由大家共同的努力來完成。今日大家來參加這場演講會也是大家表達支持台灣建立新的國家的心情。今日高雄首發場有這麼鄉親熱情的參加,對台灣2300萬人是非常重要的鼓勵,對我本人也是鼓勵。我們會繼續努力。

***

蘇永欽》看看我們的幫派政黨
2019/05/09 中國時報 時論廣場 蘇永欽
(作者為國立政治大學講座教授、前司法院大法官並任副院長)

在五四前夕,聽到大陸領導人對全國青年做這樣的喊話,下意識地看看年曆,真是覺得不可思議。

我對政黨沒有任何偏見,「聽黨話、跟黨走」,在一定的前提下,也有它的道理。剛到德國讀書的時候,第一次進入一個在憲法上自我定位為「政黨國家」的環境,看到校園裡的同學都各有立場,幾至不相往來,還覺得很新鮮。後來有機會去參訪英國的政黨和國會,真正見識了黨鞭的權威,聽黨話、跟黨走,沒有任何人質疑其民主性。

對這兩個國家而言,民主就是政治理念大致相投的人組成政黨,通過政黨決定政策和執政人選而爭取政治權力,決策之後就必須聽黨話、跟黨走。不那麼熱中政治事務的人則只需通過投票來影響政黨,使得政黨知道如何與時俱進,在基本價值不變下做政策和人事的適度調整。政黨好比商店,黨員是店員,選民才是顧客。

美國的民主政治則強調權力的多元,政黨角色要小很多,黨紀也沒什麼作用,連政治人物改變政黨立場都不太算一回事。黨為提名人選而辦的開放式初選,竟然人人都可登記。如果有人說聽黨話、跟黨走,會被當成笑話。

所以這三種政黨制度,若以民主作前提,「聽黨話、跟黨走」還可以是一種選擇。沒有民主,就是赤裸裸的獨裁。然而,台灣呢?

我們的政黨制度,始於革命黨,而後是專制政黨。可是在逐漸民主化的過程,並沒有學到歐洲內閣制以政策和人才競爭為主軸的政黨制度,有其形而無其實,有高度選擇性的黨紀卻無黨魂,又沒有美國政黨的開放性,就形成今天這樣,很多時候更像幫派的政黨制度。

更等而下之的,則是那些以消費「反政黨文化」而浪得虛名者。始祖就是以「全民政府、清流共治」贏得政權的陳水扁,但沒有政黨的凝聚整體共識,民主最多只是許多相互矛盾的多數決的集合,怎麼可能真正共治?果然不到半年就打回幫派政黨的原形。今天那些標榜不入黨、不組黨而在網路聲量居高不下的人,真的就能治國?請他們提出可以超越所有人類民主經驗的具體辦法吧。

沒有錯,西方民主國家的政黨制度也正面臨極大的困境,全球化帶來太多主權國家難以消化的問題,網際網路又顛覆了傳統黨政網路的功能,英國的兩大政黨在選民心目中的形象都已經接近崩盤,德國戰後在效能競爭上有極佳表現的小聯合政府,先是被大幅削弱競爭的大聯合政府取代,現在竟連大聯合政府實質上也已如同少數政府。美國的兩黨政治也是從茶黨的出頭,到更無厘頭的川普式民主,決策的品質江河日下。中國大陸所以敢這樣公然張揚歐威爾式的動物農莊,難道不就是因為政黨政治在西方已經走下坡?

但我還是相信,民主政治不能沒有政黨,反之亦然。也許多數國家的政黨制度都需要做較大幅度的調整,對從來沒有做好過的台灣政黨而言,這倒不失為一個認真反思的好時機。我們選民也不妨從這個角度來檢驗新一代的政治領袖,看誰能展現政黨政治最好的願景。老實說,在真正跳脫幫派政黨以前,我們憑什麼笑人家的「聽黨話,跟黨走」

***

2019-05-03 自由時報 林濁水觀點》陳菊秘書長,言重了! 請教你的戰略是什麼?

為了總統提名,兩黨居然走進了同樣的死胡同,真是不可思議;只是國民黨韓、郭兩人聲勢鼎盛,再加上社會肯定國民黨從來不是因為他展現了什麼民主精神;相對的,民進黨兩位領頭羊,比起韓、郭民眾支持度大有不如,再加上社會支持民進黨一個非常重要的原因正是民進黨的民主精神,所以很明顯的,困在同一個胡同裡,民進黨受到的傷害肯定更大。
一、黨中央不只黨務機器?陳菊要逆轉總統2016就職時對黨的定位,和蔡嗆反調嗎?
5月1日民進黨中常會,由陳菊帶頭引爆激烈的爭議。由於火爆,本來要處理的總統提名初選的日期、程序全無著落。只是這樣的發展雖然令關心民進黨能不能依民主精神運作的人憂心忡忡,但是無論如何,這卻反而符合總統及其人馬的期待。
火爆之中,總統府秘書長陳菊說了重話,她說,黨中央不只是黨務機器,應該要有戰略高度,要從贏的角度思考,如果沒有戰略、只有戰術,這樣是不行的。這指責很怪。
過去民進黨是運動型的使命政黨,所以在創黨之初一直到2000年,民進黨中央黨部的確像陳菊說的不只是黨務機器,也不只是像美國的政黨只是選舉機器而已;當年的黨中央主導價值設定、戰略舖陳、政策形成,帶動街頭運動、引領民主運動。然而到了2000年政權輪替,台灣民主進一步深化後,中央黨部的角色就迅速轉化,開始變得像總統擁有實權的民主國家一樣,中央黨部愈來愈選舉機器化,愈來愈黨務機器化了,而且在這個方向上推得最深的最遠的,不是別人,正是蔡總統。
她上台前後有幾個重大的改變:
1,修改黨章使中央政務官不再是當然黨代表,更排除中央政務官成為中常委;
2,總統制如美國,國會議長一定是國會的黨團領袖,但是蔡切斷議長和黨職的連結;
3,大量啟用社運人士取代民進黨政治人物成為國會不分區代表;
4,美國、歐洲國家的慣例是以選舉出身的議員州長成為內閣部長,在台灣這作法由民主先生李登輝總統開啟,並在2000年後進一步發展,但在馬總統時逆轉了這趨勢,到了蔡總統再繼續朝馬總統的方向上進一步深化,而儘量相排除他們成為内閣閣員,儘量從高階公務員、學者、社運人士找閣員人選;
5,甚至在一開始,強調自己不要兼黨主席。
蔡總統這些措施,除了第5項合乎民主先進國做法外,其他的有的有爭議、有的和民主國家的趨勢背道而馳,但不管怎樣,整個5項共同的精神就是要讓中央黨部的運作去政治化、黨務機器化、選舉機器化。5項加總起來,中央黨部黨務機器化、選舉機器化的程度已經遠遠超過任何民主國家,更不用說和過去的民進黨相比了。
在這樣大變動後,黨在所謂的「政治戰略」上的能量和影響國家政策的能力都徹底被繳械了。因此如今陳菊說黨中央不能只是黨務機器,要有戰略,到底是因為是蔡總統覺得昨非而今是,就職時推動的那一整套,總統現在要全盤推翻了,還是陳菊決心唱總統的反調?真是令人困惑極了。
二、還沒有候選人就要訂選舉戰略,陳菊是要求未出生的媽媽非得生出小孩嗎?
陳菊批評中央黨部沒有戰略,不只從蔡原先推動的中央黨部選舉機器化的政策相衝突,也和一般民主國家的政黨選舉時的運作模式產生非常詭異的扞格。
一個正常的政黨,黨的長期戰略依據基本綱領;中程依據行動綱領;短程依據競選綱領。
由於選舉必然以候選人為軸心,因此總得在總統或首相人選確定後,才可能訂出和領導人預期的施政重點以及和其風格互相貼切的選舉政綱,並進一步發展選舉戰略;美國的政黨,就是在總統選舉人選出來後的代表大會中才一併確認總統候選人和選舉綱領,然後再由候選人領導的團隊主導選舉戰略的釐定和推動。因此陳菊要求黨部還沒有産生候選人之前提出選舉戰略,實在怪得不得了,簡直是要求未出生的媽媽非得生出小孩來一樣,太不可思議了。
三、陳菊的戰略又是什麼?
陳菊政治經驗、地位都遠比卓榮泰、羅文嘉高了不只一大截,假她覺得中央黨部沒有選舉戰略,或缺少好的選舉戰略,根本不用客氣,就直接把好的戰略方向、內容是什麼告訴卓、羅兩人,指導他們完成規劃就好了,奇怪的是,現在她不這麼做,只是怪兩人沒有戰略,她是把自已的好戰略藏起來了故意不指導兩人嗎?如果她自己不夠自信提出夠好戰略,那麼以她的聲望人脈替兩個後生晚輩找來好戰略規劃者協助他們有什麼困難嗎?還是她自己根也沒有戰略,但是連她政治地位這樣高的人都想不出戰略,卻責怪兩個後輩晚生不是很不公平?
四、自己不肯說出來的事,卻逼卓、羅打前鋒去面對社會公議,這樣很好嗎?
事實上,陳菊質疑的那裡是什麼中央黨部沒有戰略的問題,路人皆知,她怪的是中央黨部為什麼不努力推動現任優先原則以排除賴清德的參選。就在陳菊這一個從總統而來的基本立場上,黨內像沒收初選、霸王條款、一直拖延到蔡民調終於勝出才辦初選、甚至無限期延後初選等等的傳聞層出不窮,蔡總統甚至還公開說,假如5人小組解決不了問題,要黨召開全代會處理。而所謂5人小組「解決不了」的意思非常明晰,就是5人小組一直做不到依現任優先原則把賴「協調」下來的意思。
總統和所有總統人馬包括陳菊的意思是那麼清楚,公開卻不肯講出來,只是讓屬於總統人馬之外卻由總統所用的比較勇的一兩個人出頭講,實在怪。
既然總統和陳菊不講現任優先,那麼卓、羅兩人知不知道總統的真正意思?當然知道,只是為了照顧黨譽就既不肯講破,又基於對民主信念的堅持也不肯讓步,於是就形成了僵局。
無論如何,總統和他的人馬深知公開主張沒收初選,自己的名譽會受到重傷,所以不講;但是沒收初選又是心中的最愛。這樣一來,當然逼賴「主動退選」最好,但是賴就是不肯,於是便要卓羅兩個後生晚輩出頭去完成這個她們心中的最愛,讓傷害由兩人完全承擔起來。換句話說,她們採取了和韓國瑜幾乎一模一樣的策略:韓一心一意要國民黨沒收初選直接徵召他,但是自己死也不肯說出「黨必須徵召我」6個字,於是使盡花招、擺盡姿態給黨中央看,出黨中央的難題,駡黨中央。
如今為了總統提名,兩黨居然走進了同樣的死胡同,真是不可思議;只是國民黨韓、郭兩人聲勢鼎盛,再加上社會肯定國民黨從來不是因為他展現了什麼民主精神;相對的,民進黨兩位領頭羊,比起韓、郭民眾支持度大有不如,再加上社會支持民進黨一個非常重要的原因正是民進黨的民主精神,所以很明顯的,困在同一個胡同裡,民進黨受到的傷害肯定更大,也因此毫無疑問的,卓羅兩人處理得肯定痛苦非常。
五、要黨中央主導戰略,又不許黨中央處理連「戰術」都不算的時程、技術性問題,陳菊太自我矛盾了。
在中常會中,令陳菊發火的頭一項是指責中央黨部怎麼可以擅自草擬初選的時程,還讓社會知道,真是膽大包天。陳菊火很大,郤火得夠怪。
一方面,社會對民進黨拖延初選時程的批評持續不斷,卓、羅壓力很大,為了讓社會釋疑,草擬時程是職責所在;另一方面,一個戰略的形成,是先有價值設定,再有戰略,然後是政策決定,之後是戰術推演,最後才是政策執行的技術面問題,現在陳菊要黨中央主導政策上游位階的戰略,但是又不許黨中央處理政策下游、戰術下游的技術面之下的時程;認為黨中央掌有極上游的戰略大權,但是極下游的技術小事卻不可以妄動,只能說真是怪中怪,真錯亂、真矛盾到了極點了。
六、2020選舉是台灣最後一次的選舉?太誇張了吧!
為什麼會這麼錯亂?她有什麼苦衷?陳菊秘書長有一句話,可能是了解她的苦衷的一個關鍵。她說她擔心這次可能是台灣最後一次的選舉。
太驚人了,「這次是台灣最後一次的選舉」豈不是說民進黨已經走到過去兩蔣最樂於正經八百地嚴肅地說的「亡黨亡國只此一步」的翻版?如果民進黨走到了蔣介石說的亡國亡黨邊緣,依據蔣介石的作法,就是宣布戒嚴,依蔣經國的作法就是在1978年台美斷交時發布緊急命令停止了增額立委國大的選舉。他們這樣做,依的又是西方各國的成例:面臨亡國危機,政府肯定得實施戒嚴或宣布緊急命令。
那麼台美斷交,情況真的到了頒布緊急的條件了嗎?從結果論看來,台灣既未亡國,國民黨也未亡黨,當時蔣經國是錯了。但是我們得承認,說他錯是依據結果的後見之明,並不符合當時的台灣乃至國際社會總體的氣氛。當時的氣氛,在國際上是在簽《上海公報》時,季辛吉和周恩來都認為一旦中美抗蘇聯盟成立,台灣挺不過5年,到了中美建交,號稱「最務實」從不妄想的鄧小平,甚至進一步一口咬定中國可以在1980年代解決台灣問題,完成中國統一;在國內是當時台灣上空籠罩的氛圍惡劣到稍有一點辦法的人都賣了房産移民美國,陽明山房價因此暴跌。不過,陳秘書長,還是請你回憶一下,當時國內外、台灣上下雖然失敗主義瀰漫,替國民黨舖陳了停止選舉的基礎,但是當時我們黨外人士是對台灣有信心的,也因此完全沒有辦法接受蔣經國沒收選舉的做法,後來歷史果然証明了我們才是對的,台灣不只挺過了,還走上了民主化以來經濟高速成長的大道。
陳秘書長,難道現在你真的嗅到比1978年更肅殺的氣氛了嗎?否則中美斷交也都只有讓選舉在台灣停辦一次,並沒有使選舉在台灣消失,你為什麼說2020可能是台灣最後一次選舉?以致於必須入採取非常奇怪的非常措施,以致於所言所行,從民主精神上來檢驗,無處不怪。
要知道當年台美斷交是美國聯中制蘇戰略下的產物,然而今天中美關係已經全面逆轉到進入瀕臨冷戰階段,美國已經回過頭來積極拉攏台灣都有一大段時間了,你怎麼會把當前情勢看得比1978年慘,而對台灣前途失敗主義到這麼過頭的程度?你這麼悲觀的來源是由總統領導的國安團隊嗎?合理的猜想,如果事態這樣嚴重,你肯定不會不問問國安團隊,那麼國安會就真的告訴你有這麼嚴重嗎?我不知道,但是如果他們真的這樣告訴你,那麼我要很大膽地說,這國安團隊非常沒有水準。
無論如何,要對台灣有信心,不要讓失敗主義搞得完全亂了方向,而想像出一大堆荒腔走板、矛盾百出的主張,不要想像國家處於「亡國亡黨只此一步」緊急狀態來看民進黨的總統初選,且讓初選程序走在民主大道上面,讓你曾經為他付出大半生青春,付出被關在政治牢裡代價而催生的民進黨的民主招牌重新發光。

***

中華民國如何不亡!?
聯合報 2019-05-14 民意論壇 楊志良
(作者為前衛生署長、亞洲大學榮譽講座教授)

中文之妙,妙在文句相同,卻可有完全不同的意義。
先從負面解讀,怒歎「中華民國如何不亡!」乃因台灣目前內外情勢與鄭成功王朝末期十分相似。鄭成功在世時勵精圖治,水師兵強馬壯,曾反攻包圍南京,但功敗垂成,返台驅逐荷蘭,據台為王。然而在鄭經、鄭克塽繼任之後,內鬥不止,國力弱化。康熙帝決心攻台,派施琅才攻下澎湖,鄭克塽隨即投降,鄭氏王朝終結。
台灣則是自解嚴後,就陷入政黨惡鬥,統獨衝突,代間對立日益嚴重,貧富擴大、社會分裂。本人於二○一二年出版《台灣大崩壞》,當時台灣已經「不婚、不生、不養、不活,年輕人沒有前景」。此書至今已印行十一刷,若干社會賢達或應讀過;為提出解方,再於二○一五年元月出版《分配正義救台灣》,該書雖未必能完全解決「四不一沒有」,但自認確能減緩台灣當前的困境。
遺憾的是,言者諄諄,聽者藐藐,多年過去了,政黨也輪替了,能救台灣的分配正義,仍未在這塊土地實現,使得情況非但沒有改善,反而更加惡化。加以當前執政當局,施政荒腔走板,使台灣相較中國大陸及鄰近國家更為弱化,且不斷刺激對岸,情勢緊張,被中共併吞的風險不斷升高,滅亡之日已迫在眉睫。
然而,我們就此坐以待斃、放棄反轉嗎?當然不!當然要切切急問「中華民國如何不亡?」但是機會實在不多了,首先民進黨不倒,中華民國一定亡;其次若能做到以下數點,或可救亡圖存:
一、中興首在人才,總統候選人在選前應比照歐洲先進內閣制國家,提出「影子內閣」,並獲得當事人同意,以供選民檢驗。
二、所有候選人之政見,均需提出具體財務計劃,且比照當年全民健保規劃精算二十五年(至少十年),包括實施至少二十年之影響評估。避免口號騙選票,債留子孫。
三、恢復徵兵制及實施婦女一生至少服一年社會役,全民相互扶持。
四、薪資稅可以凍結,甚至降低,但資產稅提高,專款用於支持育兒之家庭。稅賦占GDP比率至少提升至十五%以上。
五、稅賦未能提升前,各項福利措施以排富為主,讓中低收入者可持續享有基本生活各項輔助。
台灣當前政治人物,普遍且一再以民粹討好,騙取選票,以贏得一時政權,卻輸掉了整個國家。主政者沒有長遠的規劃,如何促進全民理性思辨,共創未來?唯有全民同心,選出具有能耐的執政者,建立友善互動的社會,才能使中華民國不亡,並且成為更加繁榮興盛的國家。

***

自由

他們寧要台獨不要民主
2007-02-06 蘋果日報 孫慶餘(資深政論家)

台灣民主化才十幾年,已經出現了不少妖孽;如同當年共產黨利用自由社會消滅自由一樣,台獨也在利用台灣民主消滅民主。不幸的是,台獨比共產黨更無理論基礎,憑藉一股部落主義狂熱,以及抄自國民黨政權的粗糙法西斯「戴帽術」,隨便就把每個不認同他們想法的人打成「台灣人公敵」、「賣台」,並藉此證明自己「愛台」。台灣已經被這群不學有術的人搞成一團糟了!
誰「愛台」?誰是「台灣人公敵」?要把台灣逼向戰爭、鎖國、逼向族群互鬥,只因「治國無能」,或只為滿足個人台獨狂熱的人,不是「愛台」,反是「害台」;而害台的人就是「台灣人公敵」。絕對不是獨派罵誰「台灣人公敵」,誰就變公敵。
很可能獨派正是「台灣人公敵」(因為「愛之不以其道,適足以害之」),反而被獨派胡亂栽贓的某些人才是「愛台」。在這個「愛台」只用口水證明、用戴別人紅帽表現的時代,要變成「愛台人士」未免太容易了,任何騙子都可以頃刻之間升為「愛台人士」或「台獨英雄」!(不信?請讀褚威格寫的《傅歇傳》。)
最近只因為李登輝說:「不必追求台灣獨立,台灣已是主權獨立國家。」李登輝馬上搗翻了馬蜂窩,受到一群獨派大老、名嘴惡毒抹黑,羅織罪名,要十萬火急毀滅李登輝。這種「台灣勇士、民主懦夫」行徑,讓人想到了過去「只要台獨,不要民主」的海外獨派;想到他們全力打壓海外民主派與自由派,只為獨佔台灣人資源的一頁醜史。
台灣這些扁政府及某些電子媒體豢養的「市場獨派」,不過是當年「海外獨派」的劣級仿冒品而已──海外獨派還知道要「革命建國」,台灣市場獨派則只想「口水建國」;海外獨派還知道怕美國、中共,台灣市場獨派則「啥米攏免驚」!
這些獨派「否定李登輝」,同樣滑稽。他們說「李登輝毀掉了自己」,似乎李登輝就自我毀滅了;他們說「我們失去了李登輝」,似乎李登輝就從地球消失了;他們說「海外喊台獨,才會影響島內;若無海外台獨,李登輝怎會稱為『民主先生』?」似乎台灣民主還是海外台獨的貢獻。以上全都是謊言,就像回台向國民黨投降的人竟自稱是「回台和蔣經國討論國是」並搖身一變為「台獨大老」一樣(還有幾名扁政府資政、國師,都是一夕變身「台獨大老」,讓真正奉獻民主或台獨數十年的人目瞪口呆)。
如果投降派可以變大老,那當年開除投降派的彭明敏豈非成了罪人?如果獨派要靠一群投降派及當年國民黨的順民(如今的投機派)去代表,台獨豈會有什麼前途?
李登輝說他們玩「假議題」,他們竟勃然大怒、群狗亂吠,是不是因為老羞成怒?
李登輝質問:「民主化走到現在,人民卻沒有更快樂?整天都在吵假議題,搞權力鬥爭!若這樣繼續惡性循環下去,想想台灣將來會變成怎麼樣?」這才是李登輝主張「不必追求台灣獨立」的重點。
一群獨派口喊台獨,所行所為卻師法納粹法西斯及塞爾維亞米洛塞維奇;用卡爾波普《開放社會及其敵人》的照妖鏡去看,「台灣人」說其實是一種「選民」說及部落主義;追求「百分之一百」台獨而拋棄眼前的國家及民主,其實是一種歷史主義迷惘。
部落一旦抬到至高無上,人民生活及各族和諧就一文不值了。

***

固有
固有之疆域
中華民國領土,依其固有之疆域

賴清德的主權論錯了
2019/05/16 旺報 邵宗海
(作者為澳門理工學院名譽教授)

賴清德日前到中央大學,演講「為自己寫人生的故事」,不過會上很多學生提出些敏感的政治問題。有人問,若賴有機會當總統,將如何論述中華民國主權、國土及兩岸關係。賴清德說,台灣已是主權獨立的國家,是根據民進黨台灣前途決議文及普遍社會的認定,只不過現在的名字叫中華民國。若他當選總統,也不會宣布台灣獨立。
賴的論述荒謬絕倫
但是要提醒的是:學生問的是「如何論述中華民國主權、國土及兩岸關係」,賴清德回答的卻只有「論述中華民國主權」、沒有觸及「國土及兩岸關係」,而且他的「中華民國主權論」根本就是錯誤百出。雖然這個社會已經有多次指陳他的錯誤,但為了避免社會再次的觀念混淆,作者仍願把「法律層面」與「現實層面」的誤差作出澄清。
比較正確來看「中華民國主權的論述」,應該是說「中華民國是主權國家」,它是根據中華民國1947年公布的憲法、也是1991年之後6度修訂的《憲法增修條文》而來,但是換成說「台灣已是主權獨立的國家」,而且還是「根據民進黨台灣前途決議文及普遍社會的認定」,真的叫「荒謬絕倫」。我們從簡單邏輯的思考就可得知,「英格蘭」絕對不會被稱為是「主權獨立的國家」,因為它只是「聯合王國」或簡稱「英國」的一部分,其他部分尚有蘇格蘭、威爾斯、與北愛爾蘭。
英國人更不會荒謬的說,稱呼「英格蘭是主權獨立的國家」,是根據「保守黨的決議文或英國普遍社會的認定」。國家名稱與主權認定,怎麼能夠是根據一個政黨的決議文來論述?更何況,即使有「普遍社會的認定」,在位階上也不能去比較「憲法修改」的程序。
而且學生問的內容尚有「國土及兩岸關係」,這應是在整段文句的意義上要連及前面的「中華民國主權的論述」。賴清德沒有回應,應是非常清楚的有關憲法本文第四條的領土條款,在《憲法增修條文》多次修訂之中,其主要內涵確是沒有被修改過。即使民進黨團在憲法增修之時,也多次提出修正憲法第四條的案子,但也在審查修憲案子時被否決。所以憲法第四條上有關「國土」的條文雖規範得模糊:「中華民國領土,依其固有之疆域,非經國民大會之決議,不得變更之」。但畢竟任何人都無法去否定在憲法1947年公布之時,中華民國所擁有的疆土確仍包涵有今日中國大陸的面積。
若再論及「國土及兩岸關係」,政治複雜性更高,這也可能不是賴清德的智慧所能理解。首先,兩岸對「國土」的認定,就算有點差異,但也重複性很高,至少彼此對「國土」認定是涵蓋了兩岸,涵蓋了台灣與中國大陸。「九二共識」能在1993年讓兩岸兩會得以在新加坡這個第3國的土地上相互會晤及展開協商,就是靠著雙方都認為是在「一個中國」的「國土認定」基礎上,才得以進行。
國土認定與一個中國
如果賴清德的「國土認定」,不是兩岸認知的「一個中國」,而是台灣,那麼接下來對於「國土及兩岸關係」的問題,就只可能在「對抗」或「戰爭」中選擇了,這當然不是他那晚去中央大學演講的原來構想,所以他才選擇了跳針式的回應,正面回答了「如何論述中華民國主權」,但刻意迴避了「國土及兩岸關係」。
但是,賴清德閃避了這次,還是沒有辦法可以完全躲開再下次的辯正。與蔡英文在民進黨總統提名人初選政見會上,或仍會觸及;但他若贏得初選,必然面對國民黨總統候選人的詰問,他能躲得掉嗎?

***

【記者會】拜會卓榮泰主席 成立「民進黨初選觀察團」
2019/05/19
資料來源:台灣北社
時間:5月20日中午12時正
地點:台灣北社(台北市青島東路5號2樓之2)
<聲明稿>
一、我們是一群本土理念的長期支持者,對民主進步黨有很深的感情與期望。引發爭議的這一波總統初選,恐會造成綠營內部永久分裂,所以決定成立「民進黨初選觀察團」。
二、我們相信也看到主持初選的卓榮泰主席有不動搖的信念,有全力維護民進黨初選規則且堅持民主程序執行的決心。在此表達敬佩。
三、民進黨從五人小組到現在的表現,已經讓人民滿懷疑慮,民進黨形象的備受物議,是建黨以來所未有。我們之所以挺身而出,認為亡羊補牢還來得及。接下來應導正進入「公平競爭」的初選軌則。
四、希望我們的介入,能助益民進黨完成公平、公正、公開、透明的初選程序。透過我們第三者的觀察與仲裁,能重新贏回人民的信任。我們信任民進黨,我們的任務就是證成民進黨是一個可敬且值得尊敬的民主政黨。
五、若沒有公平的選舉,以劍拔弩張形勢來看,很難奢言「團結」。沒有「團結」,沒有2020的勝利、沒有台灣、沒有未來。
六、我們微小的願望,不僅符合民進黨建黨的初衷,也是民進黨更茁壯、更能為台灣打拼的後盾。
七、民進黨加油!台灣加油!
連署人:(依姓名筆畫排列)
王美琇、余文儀、李川信、李弘祺、金恆煒、施正鋒、洪裕宏、張正修、張葉森、陳月妙、陳為祥、陳傳岳、童文薰、賀德芬、黃居正、楊其文、楊憲宏、劉志聰、蕭曉玲、賴振昌

***

人民
國家
中國

2019/05/21 中國時報 黃智賢
星期評論 黃智賢》

愈炸愈強

日本侵華時,違反人道的對重慶進行了六年的大轟炸。專揀民生地區轟炸,慘絕人寰。但這樣的轟炸,讓中國人放棄了嗎?當時的重慶,出現了一個海報:愈炸愈強。在骨肉流離,悲痛欲絕下,中國挺下去了。
從1842年,中國在英國發動鴉片戰爭,強逼中國買鴉片,簽訂的第一個不平等條約,南京條約後。中國,用自己的血淚,在一次次地被擊打中,學會了什麼叫做帝國主義的侵略。
你以為帝國主義,只存在20世紀前嗎?你以為,1945年二戰結束後成立的聯合國,不就是要推倒過去帝國殖民主義嗎?可是直到21世紀的現在,帝國主義,仍然血淋淋的,在地球上演。杭亭頓認為,21世紀的衝突,是文明的衝突。但世界的真相,可不會如此虛無飄渺。文明之下,仍是有著七情六慾的,活生生的各種意識形態,實質利益,你死我活的爭鬥。我吃肉,你喝湯。或是我吃肉喝湯,你跪在地上撿麵包屑。我要確保我可以永久喝酒吃肉,綾羅綢緞,飛機大炮。而我之所以可以有這樣的永久富裕,就必得靠我的未雨綢繆。
但你不可以從蹲跪的地上,站起來,跟我爭食。我的錦衣玉食,更要靠著你恆久的為我的榮華富貴流血流汗,才得以保有。
19世紀的帝國主義,依靠著工業革命和船堅炮利,戰爭奪取別人的土地,他國人民為芻狗,換來帝國主義國家的強盛。21世紀的帝國主義,在本質上,跟19世紀,沒什麼差異呢!領土,領海的爭奪,軍備競賽,外交打壓,科技轉化成經濟侵略,和以文化為外衣的洗腦式壓迫…。
把今日的新聞,比對19世紀列強從鴉片戰爭、英法聯軍、八國聯軍到日本侵華的種種藉口和口水泡沫,竟然是如此的相似。科技再先進,人性其實並沒有改變。弱肉強食,巧取豪奪,才是歷久彌新,矢志不改的人類劣根性。
這一輪的世紀大戰,拿出來宣戰的理由,包括中國市場不夠開放,中國賺太多。但引用的數據,已經一再被指出,是偏頗扭曲的假數據。中國並沒有如對方指控的,賺得盆滿缽滿。比如,iPHONE扣掉進口零組件和軟體等,中國其實不過賺拿到十幾二十塊美金的組裝費。中國這40年來累積的經濟和科技實力,無不是靠十幾億人民的犧牲和艱苦的忍耐,所換回來的一點點報酬。是多少披星戴月,多少千里離家,多少血汗,多少絕望,才積累的家底。而說中國市場不開放?這樣的指責,跟19世紀列強對中國的指責,何其相似?全世界各個國家,為了國家生存和人民福祉,都必須在完全開放和政策的保護和補貼中,尋找平衡點。各國的貿易攻防,彼此若有不忿,儘可以告到WTO去。韓國不願進口日本的核災食品,日本把韓國告到WTO去,WTO判決不可歸責於韓國,就是最好的案例。
但帝國主義的特徵,就是指控中國如何不符合我的意志,所以要不擇手段的,全方位的擊垮中國的一點生機。
當對手厚顏的提出,要求中國立法,以符合他國利益。更要白紙黑字寫下,他國竟然可以派員來審視監督中國各企業,國企,機關,是否按照對手國的要求改變,改變成對手喜歡的樣子。中國如果真的簽下這樣的契約,就將回到19世紀的次殖民地地位。那不是喪失尊嚴而已,不是一時對利益的讓步而已。而是容許外國決定,中國未來要怎麼活,中國的利益永久給誰。直接,毫不掩飾的,管理中國的內政和法律。而,將來任何其他國家,都可以要求比照辦理。人人都給一個冠冕堂皇的理由,假說中國如何不上道,於是人人都可以要求,代管中國的法律和內政。如此,國不成國,民無依託。這100多年中國的血淚之路,都白走了。這是關鍵的十字路口。退此一步,即無死所。為萬世開太平,就在這關鍵的一刻。中國,挺下去。

***

人民
民主
民主程序
破壞民主
公投
民主公投
中國
中國大陸
「主權」
主權本是獨立的象徵,作為國家求生存謀發展的基礎。
蔡總統對付中國大陸自詡最得民心的利器便是堅持「主權」。主權本是獨立的象徵,作為國家求生存謀發展的基礎。
國家主權
陳舊生硬的「主權」觀帶來了國家發展的遲滯與生存的危機。當今國家領導人嚴重缺乏政治藝術與治國手腕,以國家主權落伍的認知與駕馭,斷送了台灣發展的生機。
政治魅力
權力
一國領導人必須是建基於領袖「超凡的個人特質、神奇的洞見或成就,並吸引跟隨者盡忠和服從」的權力上。

2019 05 22 中國時報 時論廣場
曹俊漢(作者為中國文化大學政治系講座教授)

蔡英文治國五缺

觀察蔡總統對連任「捨我其誰」強烈的企圖心,評估這3年來她治國的績效,當可檢驗出是否能遂其志?基本上,下列五個空間來觀察當可看出端倪:民意投射、內政施為、兩岸關係、全球接軌與個人特質。然而五個面向之間環環相扣,任何一項都不能排他作獨立觀察。
一、民意投射:3年前蔡總統入主大位是以689萬4744票(56.12%)大勝國民黨朱立倫381萬3365票(31.04%),可見當時台灣人民對民進黨的強烈期待。但3年來,人民對蔡的政策無比失望,民調節節下滑。據台灣民意基金會民調顯示,民眾對蔡英文的施政作為打了不及格的55分;而且也有57%的人不滿意。用最直接的民意投射反觀蔡總統企圖心的正當性,她有著嚴重自欺欺人的跡象。
二、內政施為:蔡政府處處以民主程序口號施政,卻無不在破壞民主的遊戲規則下進行,人民看到的是不停的抗爭、示威或對立。年金改革、一例一休、能源政策等一系列的政策作為都是利用其強勢的資源而遂其志;大力宣導民主公投卻以政策反其道而行,以核養綠議題逕行對公投民意的摒棄,莫此為甚。賴清德公然挑戰蔡英文的連任訴求,便是針對九合一選舉大敗對其政策的否定。使得蔡訴求「再給我4年完成改革」毫無正當性可言。
三、兩岸關係:蔡總統對付中國大陸自詡最得民心的利器便是堅持「主權」。主權本是獨立的象徵,作為國家求生存謀發展的基礎。但在一個全球化的21世紀時代,國家生存發展便需要政府領導人殫精竭慮地在錯綜複雜的國際及兩岸關係中尋找空間與契機,而非以封閉及鎖國的政策坐以待斃。當前兩岸關係對台灣生存發展的依附指數至高,但結果是僵化與冷凍。陳舊生硬的「主權」觀帶來了國家發展的遲滯與生存的危機。當今國家領導人嚴重缺乏政治藝術與治國手腕,以國家主權落伍的認知與駕馭,斷送了台灣發展的生機。
四、全球接軌:台灣連續3年無法參加世界衛生大會(WHA),這是台灣人民在健康與防疫體系上與全球無法接軌的莫大損失。這是一個全球接軌的時代,聯合國系統下具有16個專門組織,都是世界公共政策制定與推動的重要機構,透過這些管道能為台灣人民帶來巨大福祉,而3年來政府無法參加任何一個組織是國家領導人的嚴重失職。派遣部長級的人員在WHA會議門前抗議更是國家領導人的目標錯置,這些僅是雕蟲小技,無濟於事。
五、人格特質:國家領導人的政治魅力建築在能充分反映民意與需求上。德國知名社會學家韋伯在《經濟與社會》一書中曾提到,一國領導人必須是建基於領袖「超凡的個人特質、神奇的洞見或成就,並吸引跟隨者盡忠和服從」的權力上。台灣的生存發展面臨到一個前所未有的挑戰,領袖政治魅力是重要的,它的權威源自個人超凡的特質,這樣在民眾心中才有追隨他的忠誠。顯然蔡英文總統不具有國家領導人的政治魅力,缺少一個領袖的超凡人格特質。
從蔡英文總統3年治國出現的盲點,台灣人民該體會到他們需要何種類型的總統。

***

政治鬥爭
政治人物
執政
執政黨
執政黨於去年九合一選舉大敗後,
自由
言論與表達自由

中國時報 時論廣場
2019 05 22 吳景欽(作者為真理大學法律系所副教授兼刑事法研究中心主任)

蘇貞昌把法院捲入政治鬥爭

行政院院會日前通過《總統副總統選舉罷免法》及《公職人員選舉罷免法》修正草案,明定候選人對不實的選舉廣告,可向法院聲請緊急限制刊播令,如果裁定下架,業者不配合,最高可處200萬元的怠金。如此的規定雖是在防止假新聞的散布,致影響選舉的公平性,卻嚴重傷害表達的自由及司法的獨立性。

依據《選罷法》第104條,「意圖使候選人當選或不當選,或意圖使被罷免人罷免案通過或否決者,以文字、圖畫、錄音、錄影、演講或他法,散布謠言或傳播不實之事,足生損害於公眾或他人者,處5年以下有期徒刑。」只是這個刑罰規定,除了有證明上的困難外,也僅是種事後的究責機制,故就落選者來說,對於以不正當方式取得勝選,提起當選或選舉無效之訴,似乎較有實際意義。
只是當選或無效之訴,雖必須在1年內審理終結,但要證明散布不實資訊會影響選舉結果,實有相當的難度。故若能在選舉過程中,即能有效制止不實資訊散布,似乎是最能有效維持選舉公平的方法。
因此,在此次行政院院會所通過的修正草案,就規定在選舉過程中,候選人對於大眾媒體的收費廣告,認有散布謠言或傳播不實訊息情事,侵害其權利或影響選舉罷免結果之虞者,即可向法院聲請緊急限制刊播令移除內容,法院並應於3日內裁定。如果裁定廣告下架,業者不作為,可處20萬以上、200萬元以下怠金,對一直不配合者並可連續裁處怠金。
如此的規範雖可讓法院來即時防止不實資訊的散布,但一個很大的問題是,對於廣告內容是否不實,就已經是個極難判斷的法條要件,更遑論如何認定因此侵害權利或影響選舉結果。故在如此不確定的法條要件下,卻要求法官必須在3日內決定,就很容易讓強勢的候選人以此為理由來打壓其他弱勢者,也將使本應被動與中立的法院,陷入政治鬥爭的漩渦,致使已經備受質疑的司法威信再受重擊。
更糟的是,媒體業者看似無庸負起審查廣告真假的義務,但在處罰如此嚴苛,且法院審查標準可能不一之下,恐於現實上也會自我審查,甚至體察有力政黨或政治人物的臉色,而不讓某些廣告上架,就讓媒體成為一言堂,反而嚴重戕害選舉的公平與公正性。
執政黨於去年九合一選舉大敗後,未急於檢討施政不力的原因,卻急著制訂或修改諸多所謂防制假新聞的法規範,既是本末倒置,也在箝制台灣最該珍惜的言論與表達自由。更重要的是,主事者恐得先思考,於訊息如此多量與多元的時代,有無任何客觀標準來決定真或假?又有誰能如上帝般精準判斷與處罰呢?這些疑問絕不會因審查者是法官而有所改變。

***

政治
政治理念
責任政治
責任政治理念

現行憲政體制最大的癥結是總統的有權無責
行政院
行政院長
統治權力
「民主皇帝」
總統在4年內,可以有恃無恐地當「民主皇帝」!
蔡英文主席
立法院
立法委員在黨意下
民主品質
憲政民主
人民
憲政民主的真諦與目的是,人民可用良好的憲法,去建構公正、清廉、效能、負責的政府,去執行正確、有用、良好、可行的國策,而最終目的是確保人民享有周全完善的生存照護與充足美好的生活給付。
要建立人民有權課責總統、行政院長、部會首長、民意代表,能對人民「負責」的憲政體制!

中國時報 2019/05/22 時論廣場 名家觀點
林騰鷂
(作者為前東海大學法律系教授)

人民要的是負責制

連日來,幾位有志總統大位的人,紛紛對憲政體制表態。有的主張內閣制,有的要總統兼閣揆制,有的則要在雙首長制下,恢復閣揆任命同意權,而就任3年民望極低的蔡英文總統,則想在畸型的雙首長制下,執意連任。可惜的是,他們都未觸及憲法核心的責任政治理念,也未體會人民真正最需要的是「負責制」。
現行憲政體制最大的癥結是總統的有權無責。總統可以恣意任免行政院長,行使統治權力,但卻不易被課責。因為憲法增修條文對總統課責之彈劾與罷免規定,都是要經雙機構、高門檻之決議,以致總統在4年內,可以有恃無恐地當「民主皇帝」!其中,最明顯的是,蔡英文在去年敗選後,自己不下台,卻「負責」讓賴清德下台,讓蘇貞昌組敗選內閣,繼續推動《工廠管理輔導法》、《產業創新條例》、《境外資金匯回管理運用及課稅條例》、《新經濟移民法》等敗壞財政、汙染農地,妨害青年就業、擴大貧富差距的法案。
在總統之下的行政院長,則可不經國會聽證同意,隨意任命數千位部會、國營事業、行政法人、公設財團、社團法人之首長,或敗壞國家考試制度,派用「口譯哥」之流的人物,而只要得到總統歡心,就可確保權位,享受榮華富貴。
又立法委員選區畫分不當,造成政黨選票沒能反映在國會席次分布上,也使蔡英文主席所提「國會與民意脫節的問題」,在她當選總統也全面執政3年後,一直未改善。日前立法院不理會去年765萬票反對同婚的公投結果,三讀通過同婚專法,就是顯例。又立法院常會不到7個月,也沒有針鋒相對的國家政策辯論,經常使立法委員在黨意下,可以不用認真地議事,以及負責地審議預、決算。
另縣市議員、鄉鎮民代表、村里長的選舉,並未如立法委員選舉,改採單一選區兩票制,而仍採複數選區一票制。在此制度下,候選人僅需討好選區中1萬、1000或100多人,就可當選為代表300多萬市民、數萬鄉鎮民、數千村里民的代表,透過地方建設工程之包攬、預算之分贓、土地之抄作等牟取私利。現時地方自治已漸淪為家族世襲或派系的囊中物,嚴重敗壞民主品質。
不管是總統制、內閣制,或是雙首長制,都是憲法學理上的抽象詞彙,也都只是實踐憲政民主的手段而己。憲政民主的真諦與目的是,人民可用良好的憲法,去建構公正、清廉、效能、負責的政府,去執行正確、有用、良好、可行的國策,而最終目的是確保人民享有周全完善的生存照護與充足美好的生活給付。
因此要避免陷入總統制、內閣制或雙首長制的詞彙迷思,要建立人民有權課責總統、行政院長、部會首長、民意代表,能對人民「負責」的憲政體制!

***

政權
獨裁政權
破壞民主
針對台灣民主「自由開放」的基礎而發動
保衛台灣的民主
國家
國家的安全
維護國家的安全
【民主防衛
對中
【民主防衛與對中政策】

【座談】台灣作為開放社會,如何抵禦敵人?──民主防衛與國家安全
2019/05/29
資料來源: 永社台灣制憲基金會

時間:06/01(六) 上午09:30-12:30(09:00報到)
地點:台灣大學社會科學院 102教室(台北市復興南路二段及辛亥路交叉口,台灣大學側門入口右轉)

近年來部分媒體越漸親中,網路社群裡假訊息四處流竄;有些政客假藉「和平」之名包裝「投降」政策,更有民間團體試圖舉辦統一論壇和統一遊行,甚至邀請主張武力統一的學者來台;受到中國政府強烈影響的資源與資金,持續湧進台灣各個領域,從傳統的在中台商,到年輕世代的新創企業,甚至是政府的大樓招標,全都難以抵擋。
種種跡象很明確地顯示:台灣社會現正遭遇中國獨裁政權充滿敵意、系統性、全面性的入侵、滲透與破壞。甚至許多破壞民主的行為,譬如「宣揚威權統治的集會遊行」,更是針對台灣民主「自由開放」的基礎而發動,也因此更加難以防範與抵抗。面對這種艱難處境,我們該如何因應?如何保衛台灣的民主?如何維護國家的安全?
對於這些關鍵議題,永社與台灣制憲基金會等公民團體共同舉辦座談會,邀請各領域學者及專家分享探討,希望從【民主防衛與對中政策】及【假訊息、資訊戰與國家安全】這兩個議題面向提出分析與建議,作為政府部門和社會各界完善相應制度、建立因應機制的參考。

主持人:林佳和/政治大學法律學系副教授、永社監事
與談人:第一場【民主防衛與對中政策】
    何澄輝/台灣基進中常委
    黃帝穎/律師、永社理事長
    董思齊/台灣智庫國際事務部主任
    第二場【假訊息、資訊戰與國家安全】
江雅綺/台北科技大學智財所副教授、永社理事
    林雨蒼/自由軟體工作者、公民記者
    曾怡碩/國防安全研究院網路作戰與資訊安全研究所助理研究員
共同主辦:永社、台灣制憲基金會
合辦單位:綠色逗陣、台灣社、台灣北社、台灣客社、台灣聯合國協進會、陳文成博士紀念基金會、鄭南榕基金會、台灣公民參與協會、台灣親子共學教育促進會、台灣共生青年協會、公投護台灣聯盟、凱達格蘭基金會、新台灣國策智庫、台灣獨立建國聯盟、台灣教授協會、台灣守護民主平台、李江却台語文教基金會、台灣基進黨台北黨部
視覺設計:禇婉琳

***

立法院
行政院
中國
公民
人民
民主
政府
連合
聯合會
協會
平台
民主卻缺乏有效的制度規範
主權
讓渡主權,
出賣民主
讓渡主權,出賣民主
政治
政治演出
民主防衛
民主防衛機制
自由
憲政
政治議題
主權國家地位與自由民主憲政秩序的毀棄或變更,不容作為政治議題談判及協議項目」,
公民複決
投票
投票權人

【記者會】拒絕中國併吞,為政治談判畫紅線,媒體禁收中國賄賂,527決戰立法院

2019/05/23
資料來源: 台灣公民陣線 經濟民主連合 台灣學生聯合會 青年抵制假新聞陣線
主辦團體:台灣公民陣線、經濟民主連合、台灣學生聯合會、青年抵制假新聞陣線
合辦單位:臺灣青年民主協會、民主平台、永社、 獨立青年陣線

為政治談判畫紅線,媒體禁收中國賄賂
習近平統治下的中國,思想管控變本加厲,台灣內部的傾中勢力,藉著保守民粹勢力,張牙舞爪。
在當今中國,超過一百萬維吾爾族人被關進集中營,遭受虐待。
在當今中國,同志團體遭解散,政府大力清理網路同志社群。
在當今中國,數位獨裁體制實境上演,人民的一舉一動,政府皆記錄在案。
我們不想要被中國統治,但是台灣的民主卻缺乏有效的制度規範,抵抗中國併吞的野心。
習近平早已定調,中國只能接受「一國兩制」的台灣。國民黨的政治人物也遙相呼應,鼓吹《和平協議》來讓渡主權,出賣民主。還有,部分台灣媒體竟然公開接受中國統戰,配合中國國家政協主席的政治演出,為「一國兩制,台灣方案」背書。最為醒目的旺旺中天集團,收受中國政府補助金,背棄媒體倫理,變成中共喉舌。
面對這般情勢,推動民主防衛機制,為對中政治談判畫下紅線,刻不容緩。今年3月28日行政院院會上,蘇院長公開接受經濟民主連合的提議 「主權國家地位與自由民主憲政秩序的毀棄或變更,不容作為政治議題談判及協議項目」,將之納入行政院版《兩岸人民關係條例第五條之三》的草案;條文並且明定,政治議題協議締結計畫與談判後草約審查,比照修憲程序的國會四分之三決議門檻,草約並應交付公民複決,獲全體投票權人總額過半數同意,方能正式簽署。
這個條文草案,由立法院內政委員會審查,這周五協商期滿,依法可進行二、三讀程序,但立法院五月底即將休會。
對此,我們將於 5月27日晚上 舉辦集會,要求各黨立委盡速完成《兩岸人民關係條例第五條之三》的立法,為政治談判畫紅線!
同時,我們訴求立法禁止媒體及其從業人員收受中國政府及其相關機構之賄賂與不正利益;如屬合法正當業務往來,應申報公開,並於醒目處揭露資金來源。

***

國民
民權
連署

政治獻金
政治操作
憲政民主
政黨協商
政黨協商的過程中,
立法院各政黨
在政黨協商的過程中,立法院各政黨

【新聞稿】公投法修法,切莫敷衍了事
2019/05/27 資料來源: 台灣人權促進會

5/17世界反恐同日,立法院通過同性婚姻專法,在國際媒體及國際人權組織和台灣公民社會喝采之際,去年引起大量爭議的公投法修正草案,也在同一時間逕付二讀。
這個逕付二讀的版本,大概有幾個重點,
一、增訂提案人應附具國民身分證正、反面影本之驗證措施。
二、主管機關審核時間延長為六十日,提案人數不足時,提案人之領銜人於三十日內補提,補提以一次為限。
三、政府機關應表示意見,該意見書提出之期間為四十五日。
四、戶政機關查對期日為六十日,
五、從公告到公民投票日的時間,延長為九十日,
六、增訂電視辯論之辦理時間與應遵行之事項。
七、固定公投日期,規定公民投票每二年舉行一次以錯開選舉年。
民間修法意見
今年二月,台灣人權促進會、人權公約施行監督聯盟、台灣守護民主平台、公民憲政推動聯盟等團體,曾召開記者會,提出我們對於「公投法」修正的看法。
我們建議
一、審議時間拉長
二、立法院或行政院及主管機關應表示意見,公聽會並應納入多元多方意見
三、中選會的審查事項除了現行公投法第10條第二項各款事項外,尚應納入違憲疑義之審查。中選會如認為提案有違憲之虞,應向大法官聲請憲法審查。
四、公民討論及審議過程,應有更多促成公民討論審議的機制及空間。
五、正反方的宣傳及募款應該符合公平原則、公開透明,並應比照「公職人員選舉辦法」、「政治獻金法」之規範。
很遺憾的是,我們看到民間提出的意見,除了審議時間拉長、政府機關應表示意見之外,其他意見,皆未納入此次逕付二讀的修法條文之中。
「公民投票」是直接民權的展現,但我們也清楚看到,一個不公平、不嚴謹的遊戲規則,將會導致「公民投票」淪為「政治操作工具」。同時,我們也要再次強調,把「基本人權」拿來比拳頭輸贏,只會導致另一種「多數暴力」,同時也是踐踏人性尊嚴、違反國際人權公約及憲政民主之作為,應有明確的機制來避免這種情況再次發生。
同時,在公告至投票期間,如何釐清事實及正反方主張之爭點,如何促成真正有效的討論,而非只要有錢買廣告,有人力到處發傳單的一方,就可以幾乎壟斷所有宣傳管道。這些其實都需要更細緻的設計討論機制及對話模式,納入更多方、更多元的聲音,而非淪於正反二方之選邊對立,造成社會撕裂。
連署須給身分證影本,徒增個資濫用疑慮
但此次修法,並沒有完全針對這些問題進行修正,令人深感遺憾。甚至,還提出要求加入公投連署者,需要提交身分證正反面。我們認為這將提高公投門檻,同時增加個資被濫用之風險。如果重點是要核對是否為「死人連署」的問題,中選會大可以跟戶政機關討論,要求公投提案人應繳交可供中選會可快速核對身分之連署名冊電子檔案,而非字跡撩亂之紙本。此次修法版本,轉而要求所有幾十萬的連署人之身分證,需要繳交給在路邊請求加入連署的路人,只是徒增所有連署人之個資風險,也增加所有任何一方提案人之門檻。
我們再次呼籲在三讀之前,在政黨協商的過程中,立法院各政黨應基於去年公投之各種亂象,秉持落實直接民權之精神,確實修正「公投法」的不足之處,而非僅基於明年選舉考量,敷衍了事。

***

民眾
立委
民主
民主程序
民進黨
民主政治
國家
國家的每個人
這個國家的每個人都有尊重和守護「法治」的信念和決心。
全國之力,
已在今年3月13訂定的總統初選辦法,幾乎以全黨、全國之力,強為「一人」打造「現任優先」之路!
民主
台灣
民主是台灣最珍貴的資產。
民主程序
民主原則
民眾
民主是台灣最珍貴的資產。初選過程必須堅持民主程序的公平、公正、公開,沒有合乎民主原則的初選就沒有團結,將永久性的徹底摧毀台灣基層民眾對民進黨的信任與支持,2020民進黨的慘敗情景就此歷歷浮現。
立委
名列中執委、中常委的立委、議員
讓你們這些名列中執委、中常委的立委、議員永遠消失政壇。
政壇

【記者會】堅持合乎民主程序的初選,搶救民進黨的靈魂!
2019/05/28
資料來源: 台灣北社

民主政治在一個國家是否可以永續施行,最重要的機制是這個國家的每個人都有尊重和守護「法治」的信念和決心。但是,我們非常痛心的看到這次民進黨的總統初選過程,竟然退化回到威權人治時代!悍然不顧原已在今年3月13訂定的總統初選辦法,幾乎以全黨、全國之力,強為「一人」打造「現任優先」之路!
民主是台灣最珍貴的資產。初選過程必須堅持民主程序的公平、公正、公開,沒有合乎民主原則的初選就沒有團結,將永久性的徹底摧毀台灣基層民眾對民進黨的信任與支持,2020民進黨的慘敗情景就此歷歷浮現。
我們依然期待民進黨中執會今天會懸崖勒馬,讓這個初選可以在「公平競爭」原則下完成。所以,我們邀請關心初選的夥伴們再度來到民進黨中央黨部,要求民進黨的中執委依照黨內已行之有年的辦法,在沒有明確對手的情況下,採「黨內互比式」,並以中華電信前一年的市話黃頁為民調母體。
再度提醒民進黨中執會諸君,如果你們一意「寧可犧牲民進黨」明目張膽霸凌黨魂,決意要用集體的邪惡力量繼續「連署」破壞初選制度的「決議」,那麼我們也只能被迫發動全國「割綠委」運動,讓你們這些名列中執委、中常委的立委、議員永遠消失政壇。
再強調一次:我們說到、做到,絕不虛言恫嚇。

***

政府
軍公教
政治
為政治犧牲
政府要軍公教勞的退休生活為政治犧牲?
政府護盤
被政府犧牲
人民
政府的責任
政治利益
保障人民擁有好的老年生活是政府的責任,政府不該要人民為政治利益而犧牲。

【記者會】護盤、護盤、護盤!多繳、少領、延退!
政府要軍公教勞的退休生活為政治犧牲?
2019/05/29 資料來源: 監督退休金績效聯盟

政府又拿軍公教勞的退休金護盤了。問題是,政府護盤之後,軍公教勞有沒有得到好處?還是莫名其妙被政府犧牲?
為了讓你我的老年生活不陷入貧困,監督退休金績效聯盟與陳學聖委員、曾銘宗委員、費鴻泰委員、賴士葆委員邀請您一同關心這個議題。
保障人民擁有好的老年生活是政府的責任,政府不該要人民為政治利益而犧牲。
時間:108年5月31日(星期五)上午10:00
地點:立法院中興大樓103會議室
監督退休金績效聯盟成員:
新竹縣教師會、台北企業總工會、中華民國全國退休教師聯盟、花蓮縣教師職業工會、苗栗縣教育產業工會、雙北教育產業工會、新北市教育產業工會、花蓮縣教師會、新竹縣教師職業工會、臺北市學校教育產業工會、台南市大府城教育產業工會、新竹縣教育產業工會、花蓮縣教育產業工會。

***

「公民
「公民參與」
公投
民主
民主機制深化與鞏固
NGO
「民主小鬧鐘」。
公民實踐者
候選
候選人
「民間公投修法聯盟」
「四季民主」
選民
社會
公民爲主體的美好社會,
選民變公民
政府
國家
選民變公民丶大公民小政府國家。

【新聞稿】野火燎原,看電影搶救公民會
2019/05/30
資料來源: 台灣公民參與協會

長期關心台灣「公民參與」機制與法治建構,近年積極推動公投修法的台灣公民參與協會,將於六月四至至七日舉辦四場命名為「野火燎原—公民影展」,只要捐款三千就贈送四場套票,可以欣賞坎城、威尼斯、奧斯卡等大獎電影。但是由於受制宣傳通路,還有一百套尚待各界認購,理事長何宗勳表示:公民參與是民主機制深化與鞏固的基礎工作,看似冷門很難引發共鳴,但是影響卻深遠,希望各界共先盛舉支持組織永續發展。
四部電影分別是:六月四日播出「衝突的一天」,內容是描述25位各自不同信仰、種族與政治傾向的人,被關在一台鎮暴車內,被迫體驗穆斯林兄弟會臨時政府被軍方推翻反撲的一天,凸顯茉莉花革命迅速凋零的反諷與弔詭。六月五日播出「你只欠我一個道歉」,描寫貝魯特巷弄內一根水管破裂,竟然蔓延到法庭大戰與街頭抗爭,甚至驚動總統出來平息怒火。探討意識與族群仇恨,如此影響了人們的生活。六月六日「我想有個家」,只要看過都會哭到斷腸淚流雨下的電影,這是紀錄敘利亞黑戶男孩如何從夾縫中生存,控告父母只生不養只是最後手段,這部播出之後還震驚坎城影展和聯合國的作品,非看不可。最後一場閉幕片,六月七日播出「太陽之女」,今年三月終於被徹底殲滅的伊斯蘭國ISIS政權,近年來荼毒中東各地,看片中英勇的庫德女戰士逃脫性奴的命運,武力集結力退恐怖份子,找回家人贏回希望。
公民會是一個平台型組織,集結各界關心公民參與的NGO工作者,成立雖然只有三年卻催生「台北市政府公民參與委員會」,促成「公園生態分級」。催生「台北市NPO聚落」,提供公民團體優質辦公活動空間。催生銀髮族智囊團「元老院」成立、促成「調解委員會」多元化與催生「民主小鬧鐘」。出版「改變—12位公民實踐者的故事」,同時耗時兩年完成「全國各縣市公民參與調查報告書」,並巡迴台北、新北、桃園、台中、台南、高雄六都,集合關心議員、公民團體、學者與官員,舉辦「公民參與願景座談」精進與優化地方公民參與制度與法規,2018縣市長選舉,呼籲候選人支持公民參與政策。成員並參與澎湖、金門反博弈公投成功。2018公投後,舉辦公民團體看公投大選記者會,緊接抗議中選會修法記者會、赴監察院糾舉中選會。更重要集結關心公投的公民團體成立了「民間公投修法聯盟」,完成民間版公投修法版本。近日更結合有理念市議員催生「台北市議會公民參與政策委員會」,目前每雙週發行「四季民主」電子報。理事長何宗勳表示,公民會期待讓每個「選民」成為強大「公民」,一同打造以公民爲主體的美好社會,實踐選民變公民丶大公民小政府國家。
理事長何宗勳主辦單位表示,四部電影在西門町真善美戲院包廳演出,晚上七點整播映。同時每場映後還有簡短座談,邀請:紀政(中華民國無任所大使、本會榮譽理事長)、王幼玲(監察委員)、陳曼麗(立法委員)、馮光遠(作家、時事評論者)、紀惠容(勵馨社會福利事業基金會執行長)、魏千峯(人權律師)、苗博雅(台北市議員)、唐峰正(自由空間教育基金會董事長)與許善德(當代南亞與中東研究中心庫德裔助理研究員)擔任與談。同時四部電影搭配精緻餐盒、贈品和美妙山咖啡,讓參與者五感飽足收穫滿載。有興趣朋請洽「台灣公民參與協會」

***

主權
台灣主權
台灣主權獨立
執政
黨 執政
黨丟掉執政權
民主進步黨丟掉執政權
參選
參選總統
台灣
台灣前途
黨執政
賴清德以其清新形象奮力維繫民進黨執政權
台灣已走到興衰絕續的十字路口
政治
民主政治
台灣民主政治
執政黨
民主進步黨做為現在執政黨
台灣的內外處境極為艱難
政權
對岸政權
政治勢力
堅持台灣主權獨立的民主進步黨丟掉執政權和國會多數地位,台灣的前途將會如何發展,不問可知。
維繫台灣生存命脈
台灣主權獨立之信念堅定不移
奮力維繫民進黨執政權,
國家
台灣做為一個主權獨立國家

李遠哲

中研院

響應李遠哲呼籲 各界連署支持賴清德參選總統
《民報》政治中心/綜合報導 2019-06-06

前中研院院長李遠哲憂心堅持台灣主權獨立的民主進步黨丟掉執政權和國會多數,將使台灣前途蒙上陰影。他為此發起連署,誠摯呼籲民主進步黨黨員以及全國同胞奔相走告,堅定支持賴清德,讓賴清德以其清新形象奮力維繫民進黨執政權,維繫民進黨在立法院的多數地位,進而力抗中共武統和一國兩制的欺壓。

連署行動目前已獲數百位各界人士支持(名單如附件,持續增加中)。

李遠哲連署聲明全文如下:

在台灣已走到興衰絕續的十字路口 我們對民主進步黨及全國同胞的懇切呼籲
民主進步黨和中國國民黨正進行二0二0年總統大選的黨內初選。我們對台灣民主政治的活躍 ,樂觀其成;但對民主進步黨做為現在執政黨的初選,我們有萬分懇切的呼籲。
二0一八年九合一期中選舉,民主進步黨大敗。執政僅兩年半的蔡總統,在民意大規模反彈下 ,竟使民主進步黨丟掉半壁江山。
我們仔細檢視民主進步黨敗選原因,發覺到了二0二0年大選時,這些敗選原因大多原封不動 ,依然存在。再檢視敗選後蔡總統的作為,除不斷下鄉、到處拜廟之外,諸多處置明目張膽,恣意妄為,既不謙卑,也不溝通,已使廣大民眾失去支持熱情。蔡總統在初選中的表現,更已使民主進步黨形象受到重創。
台灣的內外處境極為艱難,民眾對改善生計和生存環境的期望不得滿足,因此民怨很大;對岸政權又公然提出「一國兩制」的召喚,台灣內部已有不同政治勢力,不畏譏評,無視骨節,公然唱和;在這種情況下,假如堅持台灣主權獨立的民主進步黨丟掉執政權和國會多數地位,台灣的前途將會如何發展,不問可知。
民主進步黨初選辦法和時程於三月公佈後,一改再改。賴清德堂堂正正登記參與,竟被汙蔑為突襲。民調方法與對比對象原皆明載初選辦法,卻遷就一方勢力,中途更改。賴清德提出贏的策略 ,百般退讓,竟被指為羞辱對手;面對諸多橫逆,賴清德不屈不撓,其用心端在維繫台灣生存命脈之一念。
賴清德從政二十三年,歷練完整、政聲卓著、誠信厚重、穩健踏實,最難能可貴的是,對台灣主權獨立之信念堅定不移;誠屬代表民主進步黨參選二0二0年總統大選的最佳人選。
基於以上認知,我們誠摯呼籲民主進步黨黨員以及全國同胞奔相走告,有志一同,堅定支持賴清德,讓賴清德以其清新形象奮力維繫民進黨執政權,維繫民進黨在立法院的多數地位,進而力抗中共武統和一國兩制的欺壓,以維繫台灣做為一個主權獨立國家的最高價值。

連署名單:(持續增加中)
刁明華 美國大學退休教授
元山妙子 日本元山醫院院長
方宗益 宗益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長
王紹英 日本台灣同鄉會會長
王文賢 西雅圖台僑企業家
王伯仁 民報專欄作家
王明哲 本土音樂工作者
王政卿 紐約醫學院教授
王秋森 台灣大學公共衛生學系名譽教授
王美幸 藝術工作者專業畫家
王家明 羅東聖母醫院醫師
王泰和 全美台灣人權協會會長
王泰澤 辛辛那提大學 OLLI 台灣歷史課程主持人
王國華 ABC牙醫顧問醫師
王國照 高雄醫學大學前校長
王梅鳯 南加州大洛杉磯台灣會館前董事長
王惠珠 高醫大顧問醫師
王華恭 恩主公醫院內科部感染專科主任
王愛蘭 北美洲台灣人基督教協會世委會主委
王義郎 第一名店董事長
王運近 水電工程公司董事長
王興耀 高雄醫學大學前精神科主任
朱孟庠 李登輝基金會民主協會副執行長
江文基 加拿大台灣同鄉會前會長
江明信 北美台灣總商會副會長
江國華 奇美醫胸腔內科
池明仁 池明仁整形外科診所院長
余文儀 台東耳鼻喉科診所
余函遇 前加拿大台商會理事
吳和甫 美國台灣人教授協會前會長
吳松晃 日本幸手耳鼻咽喉科醫院院長
吳英偉 吳英偉診所負責醫師
吳國揚 高雄醫學大學附設醫院眼科主任
吳隆傑 高醫全國校友總会理監事
吳瑞北 台大電機系前主任
吳銘斌 奇美醫學中心科主任
吳澧培 前總統府資政
吳豐山 前自立晚報社長
呂月霞 前沙加緬度台灣同鄕會會長
李川信 台灣北社社長
李元武 前宜蘭縣藥師公會理事長
李木通 南加州大洛杉磯台灣會館前董事長
李世隆 高醫醫學系校友會理事
李弘祺 美國紐約市立大學退休教授
李旭登 FAPA前中常委/芝加哥前FAPA分會會長
李汝城 紐約台灣會館前理事長
李明信 底特律台灣同鄉會前會長
李建畿 台南市環境保護聯盟前理事長
李後進 台灣南極學會前秘書長
李界木 前新竹科學園區管理局局長
李席舟 福和會共同發起人
李清根 退休化學博士
李雪玟 美國內華達州立大學聲樂系教授
李博仁 加拿大台灣同鄉會前會長
李毓芹 汐止國泰醫院院長
李筱峰 台北教育大學名譽教授
李學圖 北美洲台灣人教授協會前會長
沈信彥 西雅圖FAPA華州分會會長
周一鳴 義大醫院學術副院長
周松男 台大醫學院退休教授
周昭亮 民進黨西雅圖主委
周振英 日台國民文化交流會會長
周崇德 908台灣國 總會長
周淑韻 南加州柑縣資深郵局人員
周朝國 新世紀教育基金會董事長
林水泉 前台北市議員、政治受難者
林再興 成功大學教授
林明璋 中央研究院院士
林金虎 林金虎診所醫師
林俊傑 高醫校友總會 秘書長
林俊堤 北加州台灣同鄉聯合會前會長
林勁甫 林勁甫耳鼻喉科診所
林柏均 貿易公司董事長
林美里 美國台灣之友會創會會長
林息霜 加拿大綠色能源顧問公司董事
林祐平 企業經營管理(路易斯安那州)
林健次 北加州台灣同鄉聯合會前會長
林參天 台東縣議員
林清祥 東海大學退休副教授
林勝利 前國大代表
林富文 陳文成基金會創會會長
林逸民 福和會共同發起人
林翠芳 企業經營管理(路易斯安那州)
林銀 日本東京日語學校校長
林銘新 俄勒岡州前美國 cmtinc.com CEO
林慧禎 紐約市布魯克林醫院薬劑師
林聰悟 國立臺灣大學名譽教授
河合惠美 東京日台交流會代表理事
邱一峰 律師
邱一清 退休化學博士
邱垂亮 前國策顧問,昆斯蘭大學教授
邱萬土 前澳洲台灣同鄉會會長
金恆煒 專欄作家
施正鋒 東華大學教授
施並錫 師大美術系退休教授
施純如 北美洲婦女會溫哥華分會副會長
施興國 加拿大台灣同鄉會前會長
施鴻銘 扁聯會秘書長
柯好美 北加州台灣婦女會會員
柯美珠 洛杉磯西北區台灣同鄉會前會長
柯耀宗 北加州東灣台灣人同鄉會前會長
洪玉珠 崇仁醫專退休校長
洪珠美 北美洲台灣婦女會總會前會長
洪清森 福和會共同發起人
洪清順 南加州美國臺灣人獅子會前會長
洪博學 專欄作家
胡頌二 加拿大民進黨主委
殷振添 達仁外科診所医師
翁世俊 大社長老教會主任牧師
翁偉哲 高雄市立聯合醫院泌尿科醫師
翁壽男 退休化學博士
馬隆祥 大華牙醫診所負責人
高大成 台中開業醫師、法醫
高華山 哥倫布市台灣同鄉會前會長
高寛弘 多倫多臺灣長老教會 長老
高輝陽 大阪國際大學名譽教授
商文義 美國台灣人教授協會前會長
康伶星 北加州關懐台灣基金會前會長
張正修 開南大學法律系系主任
張宗達 向安診所院長
張建國 臺中中國醫藥大學附設醫院副院長
張復聚 高雄市嘉美診所
張葉森 台灣社社長
張銘峰 台南新樓醫院 家庭醫學科主任
張澄溫 張澄溫小兒科診所
張璨鍙 前台南市長
張豐藤 台灣環境教育協會理事長
梁信忠 前英國台灣協會會長
莊秋雄 台獨聯盟美國本部前主席
莊勝津 民進黨美西黨部前執行委員
莊靜娜 北加州舊金山台灣人同鄉會會長
許允棟 紐西蘭台僑協會創會會長
許世楷 前駐日大使
許瑞峯 前國大代表
郭正典 扁聯會理事長
郭明隆 新泰綜合醫院院長
郭長豐 衞福部台北醫院副院長
郭俊貞 日本都賀婦產科醫院院長
郭陳優美 日本都賀婦產科醫院理事長
郭進榮 奇美醫學中心教師培育中心主任
郭漢崇 泌尿科教授
陳小翠 VCU電腦碩士
陳天令 北加州聖荷西-台南姊妹市協會前會長
陳天隆 日本台南市後援會 會長
陳文憲 加州政府公共衛生部門審核官
陳世雄 明道大學前校長
陳永興 民報文化藝術基金會董事長
陳立愷 臺北市立聯合醫院顧問醫師
陳至興 台杏基金會董事長
陳沛仁 陳沛仁家醫科診所負責人
陳明恭 北美洲台灣人醫師協會前理事
陳明真 前立法委員
陳垣洋 美國普恩科技總裁
陳帝佑 彰化師大教授
陳建銘 加拿大台灣同鄉會會長
陳政宏 惠川醫院院長
陳昭姿 陳總統民間醫療小組發言人
陳昭惠 東海大學退休教授
陳炯泰 建設公司董事長
陳啓德 信怡牙醫診所負責醫師
陳淑敏 加拿大婦女會理事
陳淮崇 華府台灣同鄉會創會會長
陳烱鳴 育心診所醫師
陳勝凱 高雄醫學大學 骨科顧問醫師
陳博文 旅澳醫師
陳雅惠 奇美醫學中心,牙髓病科主任
陳順勝 高雄長庚醫院榮譽副院長
陳義志 北加州東南灣台灣人同鄉會會長
陳達銘 美國中興大學華府校友會前會長
陳榮基 台大醫學院退休教授
陳福文 台中前市議員
陳肇真 成大醫院外科醫師
陳銘堯 台灣現代詩人協會 理事
陳蕙詩 高醫大北美校友會理事長
陳錫南 宜蘭人文基金會董事長
陳優芬 日本幸手耳鼻咽喉科醫院理事長
陳寶月 陳文成基金會創設人
黄鴻展 亞特蘭大同鄉會副會長
彭百顯 前南投縣長
彭明敏 前總統府資政.建國會創立人
曾光雄 紐約市牙醫醫療器材公司董事長
曾伯誠 進口商總經理
曾伯聰 前新州中美醫學會長、福爾摩沙醫學會長
曾勁元 珍寶國際商務法律事務所
曾南茜 退休敎師
曾恆利 俄州首府大學及紐約州阿爾巴尼法學院(終身職退休教授)
曾淑薰 紐約市立大學退休教授
曾陽川 美國加州開業醫師
曾憲政 逢甲大學退休教授
游文治 游文治精神科診所
游盈隆 台灣民意基金會董事長
游泰慶 日本守谷眼科皮膚科醫院院長
程正德 李登輝之友會基隆分會會長
賀德芬 台大法律系名譽教授
黃仁安 世聯倉運文教基金会董事長
黃及時 美國報社董事長
黃文龍 台灣醫界聯盟高雄分會前秘書長
黃立宏 高雄醫學大學校友總會副秘書長
黃育旗 小留學生家長協會秘書長
黃邦男 Ann Arbor台灣同鄉會前會長
黃邦雄 前大西雅圖台灣同鄉會會長
黃東昇 北加州前美西台灣人夏令會總召集人
黃冠群 前沙加緬度FAPA分會秘書長
黃春明 鄉土作家
黃昭展 企業家
黃美琇 北美洲台灣婦女會總會前會長
黃美惠 北美洲台灣婦女會總會前會長
黃貞文 台大經濟系 美國華府財經人士
黃海富 企業家
黃祖源 雲林基督教醫院榮譽院長
黃敏生 彰化曉陽眼科院長
黃勝雄 前花蓮門諾醫院院長
黃越宏 法治時報社長
黃經學 日本豐田齒科醫院
黃嘉道 紐約羅徹斯特大學醫學院教授
黃漠見 FAPA沙加緬度分會會長
黃福氣 壓縮機進口公司董事長
黃慶鍾 芝加哥前台灣同鄉會及醫師會會長
楊玉麟 北加州東灣台灣人同鄉會前會長
楊成錦 台大醫學院外科退休的老醫師
楊次雄 北美洲台灣人醫師協會總會前會長
楊其文 國立台北藝術大學名譽教授
楊忠和 前台北市立體育學院校長
楊欣晉 FAPA前中常委/美國塑膠工程師學會院士
楊淑齡 中醫師
楊超陽 加拿大民進黨前主委
楊順惠 補教數學名師
楊黃美幸 陳文成基金會董事長
楊緒東 台灣大地文教基金會董事長
楊憲宏 台灣關懷中國人權協會理事長
楊靜華 前南投縣縣議員
楊懷卿 楊懷卿耳鼻喉科診所
溫美紅 小兒科醫師
葉秀卿 PSA發明者王敏昌的夫人
葉柏祥 《望春風週報》總編輯
葉哲夫 旅日醫師
頌彦(何)守眞 群馬縣台灣總會事務局長
廖弘淼 眼科醫師
廖淑如 加拿大社團法人台灣語言文化社代表
劉永斌 行政院客委會前副主委
劉志聰 民報總編輯
劉炯錫 國立台東大學教授
劉重義 台灣民族同盟總召集人
劉真真 西雅圖清風新庄董事長
劉惠麗 北加州東灣台灣人同鄉會會長
劉景寬 高雄醫學大學前校長
劉敬文 福爾摩鯊會社社長
蔡米山 前羅東聖母醫院副院長
蔡尚穎 台北醫學大學精神科教授
蔡明法 台灣自治基金會主席
蔡明峰 《台灣海外網》創辦人
蔡明訓 前亞洲航空公司董事長
蔡明憲 台灣聯合國協進會理事長
蔡炳煌 文中皮膚科診所
蔡琳達 洛杉磯救扁聯盟理事
蔡瑞芳 眼科醫師
蔡榮聰 北美洲台灣人醫師協會總會前會長
蔡慧香 《台灣e新聞》主編
蔡篤堅 台灣社會改造協會理事長
蔡龍居 羅東聖母醫院醫師
蔡蘇秋金 市議員
鄭天助 北美洲台灣人醫師協會前會長
鄭文龍 台灣陪審團協會創會理事長
鄭邦鎮 台灣法理建國學院院長
鄭岳峰 鄭岳峰婦產科診所(院長)
鄭國彬 前FAPA全美區域委員
鄭欽仁 台大歷史系名譽教授
鄭新助 高雄議員/電台節目主持人
鄭瑞雄 羅東聖母醫院病理科主任
鄭義和 彭明敏文教基金會前董事長
黎國棟 南山人壽保險股份有限公司 區域總監
盧月鉛 加西台灣藝術家協會創會會長
盧世祥 媒體主筆專欄作家
盧孝治 台灣國際文化秘書長
盧秀鳳 加拿大台灣華語通用協會會長
蕭永達 前高雄市議員
蕭東賢 大西雅圖區台灣商會創會會長
蕭悧悧 高雄醫學大學全球校友會理事長
蕭福增 和平醫院牙醫師退休
蕭曉玲 台灣教師聯盟理事長
蕭錫惠 民進黨美東黨部評議委員
賴玉珍 日本台灣僑務諮詢委員
賴秀穗 台灣大學獸醫專業學院 名譽教授
賴思成 科技公司研發處經理
賴碧良 北美洲台灣婦女會總會前會長
賴麗華 國立高科技大學教授
戴正德 中山醫大講座教授
謝世憲 高苑科技大學校務研究中心主任
謝臥龍 國立高雄師範大學 副教授
謝金河 加油站董事長
謝偉群 前歐洲台灣協會理事長
謝淑卿 台灣人教授協會密西根分會前會長
謝榮進 舊金山 灣區台灣商會前會長
韓明榮 北港諸元醫院院長
簡朝樹 美國「台灣公論報」前發行人
藍傳盛 高雄醫學大學校友總會理事長
闕杏芬 台灣教師聯盟前財務長
顏千鶴 紐約恩惠歸正教會長老
顏大翔 顏大翔內科診所 負責醫師
顏正杰 愛林診所
顏真賢 日本群馬縣台灣同鄉會會長
顔淑華 北美洲台灣婦女會總會前會長
羅仁貴 台灣基督長老教會前總會議長
蘇明掦 高雄醫學院眼科
蘇振明 臺北市立大學視覺藝術系退休教授
蘇淑玲 前波士頓同鄉會會長
蘇景源 高雄醫學院主治醫師
蘇慶龍 加拿大民進黨前主委
龔明聰 長照機構負責人
楊貴運 世界台灣客家聯合會創會會長 加州大學退休教授
林光義 陳定南基金會董事長
林柏堂 聯貿發實業有限公司董事長

***

政府
政府組織
非政府組織
論壇
社會動盪
教會
政治事務
全球政治事務
民主國家
西方民主國家
「政治工具」
政府力量
美國人民
認同政治
超越認同政治
談民主自由
那群人民
公民社會
政治聯盟
民主走向了滅亡
國家能力
國家能力是連接公民社會和現代化治理的樞紐所在,
公民社會能完善運作是需要國家具備剛性及彈性能力,「
民主形成的另一個必要條件是要有一個制度化、統一的、以及有效回應民眾訴求的國家。」
國家能力是連接公民社會和現代化治理的樞紐所在,公民社會能完善運作是需要國家具備剛性及彈性能力,「Sheri Berman提出,一個成熟、活躍、已發達的公民社會可以提供高水準的社會資本,但在社會資本之外,民主形成的另一個必要條件是要有一個制度化、統一的、以及有效回應民眾訴求的國家。」
中國
政治穩定
國家在六四事件發生後變得格外重視國家能力的建設
閻小駿表示,國家在六四事件發生後變得格外重視國家能力的建設──「彈性能力方面,中央政府透過公民社會的機制把NGO吸納到政權的範圍中,有序利用NGO來擴大政權的邊界,提高社會治理能力;剛性能力方面,政府以預防式管控來保持政治穩定。」
政治工具
,『民主自由』到底應不應該成為一個普世的價值?」
國家營造了一些普世價值
國家的利益
民主
民主包括什麼?民有、民治、民享。
國家必須要拿選舉來證明你是個民主國家。
民主化
民本思想其實就可以滿足你們民主化浪潮裏所追求的by the people。」

非政府組織帶來的是福祉還是禍根?——「NGO與顏色革命
呆丸哈哈哈 2019/06/12 21:35

非政府組織帶來的是福祉還是禍根?——「NGO與顏色革命」論壇
2018-07-30 灼見名家 專欄:灼見政治 作者:本社編輯部 採訪:黃湘鈺 圖片:香港中國經濟發展促進會

香港中國經濟發展促進會和《旺報》於2018年6月28日假香港大學王賡武講堂舉辦「NGO與顏色革命──香港論壇」。是次論壇中,香港中國經濟發展促進會秘書長文國權、旺旺中時媒體集團副總裁兼《中國時報》及《旺報》總編輯王綽中、《日本時報》前主編島津洋一、旺旺集團副董事長胡志強、中天電視主持人陳文茜、香港大學政治及公共行政學系副教授閻小駿及台灣大學政治系教授張亞中出席並發表演說。
NGO不應製造社會動盪
文國權致詞時,引述了李約瑟(Joseph Needham)在《四海之內:東方和西方的對話》中的一段話:「現今社會唯一缺少的就是善意。善意就是以同情和體諒的負責態度對待普羅大眾。」文國權盼望所有的NGO都可以懷着「善意」,即佛家所講的「慈悲心」來善待他人,還提醒NGO不要一邊行善一邊製造社會動盪。
島津洋一在《NGO與顏色革命》此書中撕開了NGO的天使面孔,揭露了NGO作為西方霸權打手的一面:西方教會對全球政治事務無孔不入之手、「阿拉伯之春」背後有美國國務院之手、巴爾幹民眾感染愛滋病病毒背後的NGO之手……
胡志強:沒人敢開NGO的罰單
前台中市市長胡志強指出:「大部分的NGO都在西方民主國家,被指責的大部分都是所謂的共產主義國家。它挑的是俄國的麻煩、中國的麻煩,古巴也被挑麻煩。」他坦言,現在很多NGO都是「義正嚴辭」的,卻淪為「政治工具」:本來大部分都是「好人做好事」,至今NGO卻無管制,沒人敢開罰單。
談到美國指責聯合國人權理事會「長久以來對以色列存有偏見」而退出理事會,胡志強表示:「在沒有政府力量、沒有人有能力執行規則的狀況下,連聯合國彼此都不能相讓,『你不能罵我喔。你罵我,我就翻臉,我就走喔。』那NGO會亂成怎麼樣?」
「當年講NGO非要有自主性,財務一定要公開透明。現在你看很多NGO是做得到還是做不到?」他還擔憂NGO會泛濫成災,「NGO愈來愈多,它對社會的貢獻是愈來愈亂。」
陳文茜感嘆,世界在千禧年開初就形成了一個分裂局面,「我們以為我們要迎來一個最和平的21世紀,但不是。我們迎來了一個仇恨的世紀,我們迎來了一個不斷分裂的世紀。」
「『我不認同那個,我認同這個,我看不起那個,我只看得起我自己這個。』這個世界需要愛跟包容,而愛、包容跟我們的人性某些部分是衝突的。請先認知,我們每個人都是偏狹的,每個人都是偏執的;當我們要走向人性另一部分──愛的時候,我們要經過很大的反省。你必須要把自我適可而止地放在一個適當的位置。你愛你的父母,天經地義;你愛你的家人,天經地義;你愛你的故鄉,天經地義;適可而止,不要無限地擴張它,因為它會從愛變成邪惡。」
陳文茜提醒大家「要認知自我,明白每個人都是偏執的」,愛到極端就成了排他的偏執。她斥責特朗普主義,指特朗普揭竿而起的「美國再次偉大」反映了美國人民認為自己在全世界擁有特權是理所當然的一件事。她還表示,正是因為美國人的貪婪,才會干擾了全世界:1929年美國自己製造了華爾街股災,造成經濟大蕭條,助長了德國、日本的軍國主義抬頭,引發後來的二次世界大戰。
對於NGO近年被指控變了質,陳文茜回應道,NGO本來的價值是超越認同政治,一旦走在了認同政治的路上,它跟愛與包容是完全相反的,「全世界現在正被認同政治完全瓦解。當歐美在談民主自由,它要求的容忍、尊重這些基本價值跟認同政治是有衝突的。」
她高度讚賞無國界醫生,「無國界醫生不覺得自己偉大,他沒有自我,所以他可以犧牲自我,這才是真正的偉大。把自己稱之偉大的人,讓美國再次偉大的人,通常都是最不偉大的人,因為他自我膨脹得太大了。」
閻小駿承認21世紀確實是一個動盪的世紀,「阿拉伯之春」給那群人民帶來的是戰亂、屠殺、生命的流逝而不是民主、自由、富強。他以希特勒為例,講述高度發達的公民社會造成極權主義上台的原因,「威瑪共和國遍布全國的公民社會組織,為納粹黨提供了最好的動員機器、選舉機器,幫助希特勒構成一個跨階級的政治聯盟。這讓威瑪共和國的民主走向了滅亡,催生了極權主義。」他還指出,國家能力是連接公民社會和現代化治理的樞紐所在,公民社會能完善運作是需要國家具備剛性及彈性能力,「Sheri Berman提出,一個成熟、活躍、已發達的公民社會可以提供高水準的社會資本,但在社會資本之外,民主形成的另一個必要條件是要有一個制度化、統一的、以及有效回應民眾訴求的國家。」
談到中國為何能在動盪不安的國際環境中保持政治穩定,閻小駿表示,國家在六四事件發生後變得格外重視國家能力的建設──「彈性能力方面,中央政府透過公民社會的機制把NGO吸納到政權的範圍中,有序利用NGO來擴大政權的邊界,提高社會治理能力;剛性能力方面,政府以預防式管控來保持政治穩定。」
張亞中:普世價值淪為政治工具
主持人尹乃菁在與談討論環節中提問:「出資者都是來自英美西方國家,打著『民主自由』的旗幟來改變你國家的體制。這樣的話,『民主自由』到底應不應該成為一個普世的價值?」
張亞中直言,西方國家營造了一些普世價值,他們希望全世界都接受西方的價值,「因為他們認為自己是在解救大家」;然而,西方國家存在「惡」的一面,他們所傳達的普世價值已淪為了政治工具。「西方絕對有它良善的一面,它想把它好的東西、人文的東西傳出去。但這是個二元論:你的善是不是人家需要的善?還是你的善透過包裝來促進你國家的利益?」「當西方國家在推展顏色革命的時候,其實她是她想像中的那麼善嗎?或許她的講法是非常善的,可她背後的戰略目標到底又是什麼東西呢?我覺得這個對西方國家來講,她是沒法自圓其說的。歐洲對待難民的態度、特朗普最近的表現,其實已經是不打自招了,證明了西方在談民主、自由、人權的時候,其實有很多虛偽的東西在裏面。」
尹乃菁再追問:「NGO想要改造你成為民主自由的模式,難道民主是不對的嗎?」張亞中回應:「民主當然是個好東西。民主包括什麼?民有、民治、民享。東方人重視民享(for the people),西方人重視民治(by the people)。顏色革命、民主化浪潮反映了西方人強調民治,國家必須要拿選舉來證明你是個民主國家。但是我們看看現在的伊拉克,這麼多的難民,這完全符合你的民治啊,可是民享在哪裏?西方對於自由的追求,對於民主的熱愛,我覺得這太好了。孟子的民本思想其實就可以滿足你們民主化浪潮裏所追求的by the people。」
媒體製造政治矛盾
《旺報》總編輯王綽中指出,現今媒體在報道政治事務時扮演著重要角色,提醒大家不要被媒體的一面之詞所蒙蔽雙眼。他指責,媒體把伊斯蘭國的國民塑造成了喜歡砍人的負面形象,又把伊拉克的薩達姆‧侯塞因、埃及的穆巴拉克、利比亞的卡達菲塑造成狂人,導致中東、北非國家的人民一味追求西方民主,發動了顏色革命,推翻了政府,卻敗壞了國家。他不禁感嘆:「現在這些國家的生活有比以前的好嗎?」陳文茜也表示:「很多人本來以為社群媒體的出現是給人更多平等的機會,卻給了操縱者作假的機會,因為『付錢者萬歲』,他們都搞垮了好多個國家。」
?!

121.甚麼是國家?!

122.甚麼是國家之組構要素?!

123.
該諸國家之組構要素如何運作使組構成 一

呆丸哈哈哈 王顥中 朱家安 辜寬敏 陳奕齊 蘇永欽 曹俊漢 李遠哲 陳文茜 張亞中
王顥中 朱家安 林柏儀 張宗坤 Guy Standing 陳韋綸 張智琦
辜寬敏 陳奕齊 陳柏惟 鄭文龍 何博文 鄭新助 陳慧文 韓國瑜 習近平 蘇永欽 川普
林濁水 陳菊 郭台銘 蔡英文 李登輝 馬英九 卓榮泰 羅文嘉 賴清德 楊志良 孫慶餘
陳水扁 彭明敏 邵宗海 王美琇 余文儀 李川信 李弘祺 金恆煒 施正鋒 洪裕宏
張正修 張葉森 陳月妙 陳為祥 陳傳岳 童文薰 賀德芬 黃居正 楊其文 楊憲宏
劉志聰 蕭曉玲 賴振昌 曹俊漢 吳景欽 朱立倫 黃智賢 林騰鷂 蘇貞昌 林佳和
董思齊 黃帝穎 江雅綺 曾怡碩 禇婉琳 何澄輝 林雨蒼 陳學聖 曾銘宗 費鴻泰 賴士葆
何宗勳 紀政 王幼玲 陳曼麗 馮光遠 紀惠容 魏千峯 苗博雅 唐峰正 許善德 刁明華 元山妙子
方宗益 王紹英 王文賢 王伯仁 王明哲 王政卿 王秋森 王美幸 王家明
王泰和 王泰澤 王國華 王國照 王梅鳯 王惠珠 王華恭 王愛蘭 王義郎 王運近 王興耀
朱孟庠 江文基 江明信 江國華 池明仁 余文儀 余函遇 吳和甫 吳松晃 吳英偉 吳國揚
吳隆傑 吳瑞北 吳銘斌 吳澧培 吳豐山 呂月霞 李元武 李木通 李世隆 李弘祺 李旭登
李汝城 李明信 李建畿 李後進 李界木 李席舟 李清根 李雪玟 李博仁 李毓芹 李筱峰
李學圖 沈信彥 周一鳴 周松男 周昭亮 周振英 周崇德 周淑韻 周朝國 林水泉 林再興
林明璋 林金虎 林俊傑 林俊堤 林勁甫 林柏均 林美里 林息霜 林祐平 林健次 林參天
林清祥 林勝利 林富文 林逸民 林翠芳 林銀 林銘新 林慧禎 林聰悟 河合惠美 邱一峰
邱一清 邱垂亮 邱萬土 施並錫 施純如 施興國 施鴻銘 柯好美 柯美珠 柯耀宗 洪玉珠
洪珠美 洪清森 洪清順 洪博學 胡頌二 殷振添 翁世俊 翁偉哲 翁壽男 馬隆祥 高大成
高華山 高寛弘 高輝陽 商文義 康伶星 張正修 張宗達 張建國 張復聚 張葉森 張銘峰
張澄溫 張璨鍙 張豐藤 梁信忠 莊秋雄 莊勝津 莊靜娜 許允棟 許世楷 許瑞峯 郭正典
郭明隆 郭長豐 郭俊貞 郭陳優美 郭進榮 郭漢崇 陳小翠 陳天令 陳天隆 陳文憲 陳世雄
陳永興 陳立愷 陳至興 陳沛仁 陳明恭 陳明真 陳垣洋 陳帝佑 陳建銘 陳政宏 陳昭姿
陳昭惠 陳炯泰 陳啓德 陳淑敏 陳淮崇 陳烱鳴 陳勝凱 陳博文 陳雅惠 陳順勝 陳義志
陳達銘 陳榮基 陳福文 陳肇真 陳銘堯 陳蕙詩 陳錫南 陳優芬 陳寶月 黄鴻展 彭百顯
曾光雄 曾伯誠 曾伯聰 曾勁元 曾南茜 曾恆利 曾淑薰 曾陽川 曾憲政 游文治 游盈隆
游泰慶 程正德 黃仁安 黃及時 黃文龍 黃立宏 黃育旗 黃邦男 黃邦雄 黃東昇 黃冠群
黃春明 黃昭展 黃美琇 黃美惠 黃貞文 黃海富 黃祖源 黃敏生 黃勝雄 黃越宏 黃經學
黃嘉道 黃漠見 黃福氣 黃慶鍾 楊玉麟 楊成錦 楊次雄 楊其文 楊忠和 楊欣晉 楊淑齡
楊超陽 楊順惠 楊黃美幸 楊緒東 楊靜華 楊懷卿 溫美紅 葉秀卿 葉柏祥 葉哲夫
頌彦(何)守眞 廖弘淼 廖淑如 劉永斌 劉志聰 劉炯錫 劉重義 劉真真 劉景寬 劉敬文
蔡米山 蔡尚穎 蔡明法 蔡明峰 蔡明訓 蔡明憲 蔡炳煌 蔡琳達 蔡瑞芳 蔡榮聰 蔡慧香
蔡篤堅 蔡龍居 蔡蘇秋金 鄭天助 鄭邦鎮 鄭岳峰 鄭國彬 鄭欽仁 鄭新助 鄭瑞雄 鄭義和
黎國棟 盧月鉛 盧世祥 盧孝治 盧秀鳳 蕭永達 蕭東賢 蕭悧悧 蕭福增 蕭錫惠 賴玉珍
賴秀穗 賴思成 賴碧良 賴麗華 戴正德 謝世憲 謝臥龍 謝金河 謝偉群 謝淑卿 謝榮進
韓明榮 簡朝樹 藍傳盛 闕杏芬 顏千鶴 顏大翔 顏正杰 顏真賢 顔淑華 羅仁貴 蘇明掦
蘇振明 蘇淑玲 蘇景源 蘇慶龍 龔明聰 楊貴運 林光義 林柏堂 李遠哲
王賡武 文國權 王綽中 島津洋一 胡志強 陳文茜 閻小駿 張亞中 尹乃菁 黃湘鈺
資政 市議員 市長 總統 台灣制憲基金會 台灣基進黨 中國共產黨 民進黨 國民黨
中國時報 自由時報 聯合報 蘋果日報 旺報 國立政治大學 亞洲大學 澳門理工學院
台灣北社 永社 中國文化大學 真理大學 東海大學 台灣大學 台北科技大學
台灣公民陣線 經濟民主連合 台灣學生聯合會 青年抵制假新聞陣線 民主平台
臺灣青年民主協會 獨立青年陣線 台灣人權促進會 人權公約施行監督聯盟
台灣守護民主平台 公民憲政推動聯盟 台灣智庫 國防安全研究院 綠色逗陣 台灣社
台灣客社 台灣聯合國協進會 陳文成博士紀念基金會 鄭南榕基金會 台灣公民參與協會
台灣親子共學教育促進會 台灣共生青年協會 公投護台灣聯盟 凱達格蘭基金會
新台灣國策智庫 台灣獨立建國聯盟 台灣教授協會 李江却台語文教基金會
台灣基進黨台北黨部 監督退休金績效聯盟 新竹縣教師會 台北企業總工會
中華民國全國退休教師聯盟 花蓮縣教師職業工會 苗栗縣教育產業工會
雙北教育產業工會 新北市教育產業工會 花蓮縣教師會 新竹縣教師職業工會
臺北市學校教育產業工會 台南市大府城教育產業工會 新竹縣教育產業工會
花蓮縣教育產業工會 勵馨社會福利事業基金會 自由空間教育基金會
當代南亞與中東研究中心 民報 日本元山醫院 宗益科技有限公司 日本台灣同鄉會
紐約醫學院 羅東聖母醫院
全美台灣人權協會 辛辛那提大學 高雄醫學大學 南加州大洛杉磯台灣會館 高醫大
恩主公醫院 北美洲台灣人基督教協會 第一名店 李登輝基金會民主協會
加拿大台灣同鄉會 北美台灣總商會 奇美醫 池明仁整形外科診所 台東耳鼻喉科診所
加拿大台商會 美國台灣人教授協會 日本幸手耳鼻咽喉科醫院 吳英偉診所
高醫全國校友總会 總統府資政 自立晚報 沙加緬度台灣同鄕會 宜蘭縣藥師公會
美國紐約市立大學 FAPA 芝加哥FAPA分會 紐約台灣會館 底特律台灣同鄉會
台南市環境保護聯盟 台灣南極學會 新竹科學園區管理局 福和會 美國內華達州立大學
汐止國泰醫院 台北教育大學 北美洲台灣人教授協會 西雅圖FAPA華州分會 義大醫院
台大醫學院 民進黨西雅圖 日台國民文化交流會 908台灣國 新世紀教育基金會 成功大學
林金虎診所 高醫校友總會 北加州台灣同鄉聯合會 林勁甫耳鼻喉科診所 美國台灣之友會
加拿大綠色能源顧問公司 北加州台灣同鄉聯合會 東海大學 國大代表 日本東京日語學校
紐約市布魯克林醫院 國立臺灣大學 東京日台交流會 國策顧問 昆斯蘭大學
澳洲台灣同鄉會 師大 北美洲婦女會溫哥華分會 加拿大台灣同鄉會 扁聯會
北加州台灣婦女會 洛杉磯西北區台灣同鄉會北加州東灣台灣人同鄉會 崇仁醫專
北美洲台灣婦女會總會 南加州美國臺灣人獅子會 加拿大民進黨 達仁外科診所
大社長老教會 高雄市立聯合醫院 大華牙醫診所 哥倫布市台灣同鄉會
多倫多臺灣長老教會 大阪國際大學 美國台灣人教授協會 北加州關懐台灣基金會
開南大學 向安診所 臺中中國醫藥大學 高雄市嘉美診所 台南新樓醫院
台灣環境教育協會 英國台灣協會 台獨聯盟美國本部 民進黨美西黨部
北加州舊金山台灣人同鄉會 紐西蘭台僑協會 新泰綜合醫院 衞福部 衞福部台北醫院
日本都賀婦產科醫院 奇美醫學中心 北加州聖荷西-台南姊妹市協會 日本台南市後援會
加州政府 加州政府公共衛生部門 加州政府公共衛生部門審核官 明道大學
民報文化藝術基金會 臺北市立聯合醫院 台杏基金會 北美洲台灣人醫師協會
美國普恩科技 彰化師大 加拿大台灣同鄉會 陳總統民間醫療小組 加拿大婦女會
華府台灣同鄉會 高雄長庚醫院 北加州東南灣台灣人同鄉會 美國中興大學華府校友會
台大醫學院 成大醫院 台灣現代詩人協會 高醫大北美校友會 宜蘭人文基金會
日本幸手耳鼻咽喉科醫院 亞特蘭大同鄉會 建國會 新州中美醫學會 福爾摩沙醫學會
俄州首府大學 紐約州阿爾巴尼法學院 紐約市立大學 逢甲大學 台灣民意基金會
世聯倉運文教基金会 台灣醫界聯盟 高雄醫學大學校友總會 小留學生家長協會
Ann Arbor台灣同鄉會 大西雅圖台灣同鄉會 北加州前美西台灣人夏令會
沙加緬度FAPA分會 北美洲台灣婦女會總會 雲林基督教醫院 花蓮門諾醫院 法治時報
紐約羅徹斯特大學醫學院 FAPA沙加緬度分會 芝加哥台灣同鄉會
北加州東灣台灣人同鄉會 北美洲台灣人醫師協會總會 國立台北藝術大學
台北市立體育學院 美國塑膠工程師學會 加拿大民進黨 台灣大地文教基金會
《望春風週報》群馬縣台灣總會事務局 加拿大社團法人台灣語言文化社 行政院客委會
國立台東大學 台灣民族同盟 高雄醫學大學 福爾摩鯊會社 羅東聖母醫院 台北醫學大學
台灣自治基金會 《台灣海外網》 亞洲航空公司 台灣聯合國協進會 洛杉磯救扁聯盟
北美洲台灣人醫師協會總會《台灣e新聞》 台灣社會改造協會 北美洲台灣人醫師協會
台灣陪審團協會 台灣法理建國學院 彭明敏文教基金會 南山人壽保險股份有限公司
加西台灣藝術家協會 加拿大台灣華語通用協會 大西雅圖區台灣商會
高雄醫學大學全球校友會 台灣教師聯盟 民進黨美東黨部 北美洲台灣婦女會總會
國立高科技大學 中山醫大 高苑科技大學 國立高雄師範大學 歐洲台灣協會
舊金山灣區台灣商會 美國「台灣公論報」高雄醫學大學校友總會 紐約恩惠歸正教會
日本群馬縣台灣同鄉會 北美洲台灣婦女會總會 台灣基督長老教會總會 高雄醫學院
臺北市立大學 波士頓同鄉會 世界台灣客家聯合會 加州大學 陳定南基金會
香港中國經濟發展促進會 香港大學《日本時報》中天電視 國務院
戶政機關 中選會 大法官 司法院 立法院 立委 立法委員 大使 監察院 監察委員
行政院 中研院 總統府

所認為應是的民主國家
?

124.甚麼是 民主?!

125.甚麼是 主權?!

126.甚麼是 憲法?!

此外

如果

呆丸哈哈哈 王顥中 朱家安 辜寬敏 陳奕齊 蘇永欽 曹俊漢 李遠哲 陳文茜 張亞中
王顥中 朱家安 林柏儀 張宗坤 Guy Standing 陳韋綸 張智琦
辜寬敏 陳奕齊 陳柏惟 鄭文龍 何博文 鄭新助 陳慧文 韓國瑜 習近平 蘇永欽 川普
林濁水 陳菊 郭台銘 蔡英文 李登輝 馬英九 卓榮泰 羅文嘉 賴清德 楊志良 孫慶餘
陳水扁 彭明敏 邵宗海 王美琇 余文儀 李川信 李弘祺 金恆煒 施正鋒 洪裕宏
張正修 張葉森 陳月妙 陳為祥 陳傳岳 童文薰 賀德芬 黃居正 楊其文 楊憲宏
劉志聰 蕭曉玲 賴振昌 曹俊漢 吳景欽 朱立倫 黃智賢 林騰鷂 蘇貞昌 林佳和
董思齊 黃帝穎 江雅綺 曾怡碩 禇婉琳 何澄輝 林雨蒼 陳學聖 曾銘宗 費鴻泰 賴士葆
何宗勳 紀政 王幼玲 陳曼麗 馮光遠 紀惠容 魏千峯 苗博雅 唐峰正 許善德 刁明華 元山妙子
方宗益 王紹英 王文賢 王伯仁 王明哲 王政卿 王秋森 王美幸 王家明
王泰和 王泰澤 王國華 王國照 王梅鳯 王惠珠 王華恭 王愛蘭 王義郎 王運近 王興耀
朱孟庠 江文基 江明信 江國華 池明仁 余文儀 余函遇 吳和甫 吳松晃 吳英偉 吳國揚
吳隆傑 吳瑞北 吳銘斌 吳澧培 吳豐山 呂月霞 李元武 李木通 李世隆 李弘祺 李旭登
李汝城 李明信 李建畿 李後進 李界木 李席舟 李清根 李雪玟 李博仁 李毓芹 李筱峰
李學圖 沈信彥 周一鳴 周松男 周昭亮 周振英 周崇德 周淑韻 周朝國 林水泉 林再興
林明璋 林金虎 林俊傑 林俊堤 林勁甫 林柏均 林美里 林息霜 林祐平 林健次 林參天
林清祥 林勝利 林富文 林逸民 林翠芳 林銀 林銘新 林慧禎 林聰悟 河合惠美 邱一峰
邱一清 邱垂亮 邱萬土 施並錫 施純如 施興國 施鴻銘 柯好美 柯美珠 柯耀宗 洪玉珠
洪珠美 洪清森 洪清順 洪博學 胡頌二 殷振添 翁世俊 翁偉哲 翁壽男 馬隆祥 高大成
高華山 高寛弘 高輝陽 商文義 康伶星 張正修 張宗達 張建國 張復聚 張葉森 張銘峰
張澄溫 張璨鍙 張豐藤 梁信忠 莊秋雄 莊勝津 莊靜娜 許允棟 許世楷 許瑞峯 郭正典
郭明隆 郭長豐 郭俊貞 郭陳優美 郭進榮 郭漢崇 陳小翠 陳天令 陳天隆 陳文憲 陳世雄
陳永興 陳立愷 陳至興 陳沛仁 陳明恭 陳明真 陳垣洋 陳帝佑 陳建銘 陳政宏 陳昭姿
陳昭惠 陳炯泰 陳啓德 陳淑敏 陳淮崇 陳烱鳴 陳勝凱 陳博文 陳雅惠 陳順勝 陳義志
陳達銘 陳榮基 陳福文 陳肇真 陳銘堯 陳蕙詩 陳錫南 陳優芬 陳寶月 黄鴻展 彭百顯
曾光雄 曾伯誠 曾伯聰 曾勁元 曾南茜 曾恆利 曾淑薰 曾陽川 曾憲政 游文治 游盈隆
游泰慶 程正德 黃仁安 黃及時 黃文龍 黃立宏 黃育旗 黃邦男 黃邦雄 黃東昇 黃冠群
黃春明 黃昭展 黃美琇 黃美惠 黃貞文 黃海富 黃祖源 黃敏生 黃勝雄 黃越宏 黃經學
黃嘉道 黃漠見 黃福氣 黃慶鍾 楊玉麟 楊成錦 楊次雄 楊其文 楊忠和 楊欣晉 楊淑齡
楊超陽 楊順惠 楊黃美幸 楊緒東 楊靜華 楊懷卿 溫美紅 葉秀卿 葉柏祥 葉哲夫
頌彦(何)守眞 廖弘淼 廖淑如 劉永斌 劉志聰 劉炯錫 劉重義 劉真真 劉景寬 劉敬文
蔡米山 蔡尚穎 蔡明法 蔡明峰 蔡明訓 蔡明憲 蔡炳煌 蔡琳達 蔡瑞芳 蔡榮聰 蔡慧香
蔡篤堅 蔡龍居 蔡蘇秋金 鄭天助 鄭邦鎮 鄭岳峰 鄭國彬 鄭欽仁 鄭新助 鄭瑞雄 鄭義和
黎國棟 盧月鉛 盧世祥 盧孝治 盧秀鳳 蕭永達 蕭東賢 蕭悧悧 蕭福增 蕭錫惠 賴玉珍
賴秀穗 賴思成 賴碧良 賴麗華 戴正德 謝世憲 謝臥龍 謝金河 謝偉群 謝淑卿 謝榮進
韓明榮 簡朝樹 藍傳盛 闕杏芬 顏千鶴 顏大翔 顏正杰 顏真賢 顔淑華 羅仁貴 蘇明掦
蘇振明 蘇淑玲 蘇景源 蘇慶龍 龔明聰 楊貴運 林光義 林柏堂 李遠哲
王賡武 文國權 王綽中 島津洋一 胡志強 陳文茜 閻小駿 張亞中 尹乃菁 黃湘鈺
資政 市議員 市長 總統 台灣制憲基金會 台灣基進黨 中國共產黨 民進黨 國民黨
中國時報 自由時報 聯合報 蘋果日報 旺報 國立政治大學 亞洲大學 澳門理工學院
台灣北社 永社 中國文化大學 真理大學 東海大學 台灣大學 台北科技大學
台灣公民陣線 經濟民主連合 台灣學生聯合會 青年抵制假新聞陣線 民主平台
臺灣青年民主協會 獨立青年陣線 台灣人權促進會 人權公約施行監督聯盟
台灣守護民主平台 公民憲政推動聯盟 台灣智庫 國防安全研究院 綠色逗陣 台灣社
台灣客社 台灣聯合國協進會 陳文成博士紀念基金會 鄭南榕基金會 台灣公民參與協會
台灣親子共學教育促進會 台灣共生青年協會 公投護台灣聯盟 凱達格蘭基金會
新台灣國策智庫 台灣獨立建國聯盟 台灣教授協會 李江却台語文教基金會
台灣基進黨台北黨部 監督退休金績效聯盟 新竹縣教師會 台北企業總工會
中華民國全國退休教師聯盟 花蓮縣教師職業工會 苗栗縣教育產業工會
雙北教育產業工會 新北市教育產業工會 花蓮縣教師會 新竹縣教師職業工會
臺北市學校教育產業工會 台南市大府城教育產業工會 新竹縣教育產業工會
花蓮縣教育產業工會 勵馨社會福利事業基金會 自由空間教育基金會
當代南亞與中東研究中心 民報 日本元山醫院 宗益科技有限公司 日本台灣同鄉會
紐約醫學院 羅東聖母醫院
全美台灣人權協會 辛辛那提大學 高雄醫學大學 南加州大洛杉磯台灣會館 高醫大
恩主公醫院 北美洲台灣人基督教協會 第一名店 李登輝基金會民主協會
加拿大台灣同鄉會 北美台灣總商會 奇美醫 池明仁整形外科診所 台東耳鼻喉科診所
加拿大台商會 美國台灣人教授協會 日本幸手耳鼻咽喉科醫院 吳英偉診所
高醫全國校友總会 總統府資政 自立晚報 沙加緬度台灣同鄕會 宜蘭縣藥師公會
美國紐約市立大學 FAPA 芝加哥FAPA分會 紐約台灣會館 底特律台灣同鄉會
台南市環境保護聯盟 台灣南極學會 新竹科學園區管理局 福和會 美國內華達州立大學
汐止國泰醫院 台北教育大學 北美洲台灣人教授協會 西雅圖FAPA華州分會 義大醫院
台大醫學院 民進黨西雅圖 日台國民文化交流會 908台灣國 新世紀教育基金會 成功大學
林金虎診所 高醫校友總會 北加州台灣同鄉聯合會 林勁甫耳鼻喉科診所 美國台灣之友會
加拿大綠色能源顧問公司 北加州台灣同鄉聯合會 東海大學 國大代表 日本東京日語學校
紐約市布魯克林醫院 國立臺灣大學 東京日台交流會 國策顧問 昆斯蘭大學
澳洲台灣同鄉會 師大 北美洲婦女會溫哥華分會 加拿大台灣同鄉會 扁聯會
北加州台灣婦女會 洛杉磯西北區台灣同鄉會北加州東灣台灣人同鄉會 崇仁醫專
北美洲台灣婦女會總會 南加州美國臺灣人獅子會 加拿大民進黨 達仁外科診所
大社長老教會 高雄市立聯合醫院 大華牙醫診所 哥倫布市台灣同鄉會
多倫多臺灣長老教會 大阪國際大學 美國台灣人教授協會 北加州關懐台灣基金會
開南大學 向安診所 臺中中國醫藥大學 高雄市嘉美診所 台南新樓醫院
台灣環境教育協會 英國台灣協會 台獨聯盟美國本部 民進黨美西黨部
北加州舊金山台灣人同鄉會 紐西蘭台僑協會 新泰綜合醫院 衞福部 衞福部台北醫院
日本都賀婦產科醫院 奇美醫學中心 北加州聖荷西-台南姊妹市協會 日本台南市後援會
加州政府 加州政府公共衛生部門 加州政府公共衛生部門審核官 明道大學
民報文化藝術基金會 臺北市立聯合醫院 台杏基金會 北美洲台灣人醫師協會
美國普恩科技 彰化師大 加拿大台灣同鄉會 陳總統民間醫療小組 加拿大婦女會
華府台灣同鄉會 高雄長庚醫院 北加州東南灣台灣人同鄉會 美國中興大學華府校友會
台大醫學院 成大醫院 台灣現代詩人協會 高醫大北美校友會 宜蘭人文基金會
日本幸手耳鼻咽喉科醫院 亞特蘭大同鄉會 建國會 新州中美醫學會 福爾摩沙醫學會
俄州首府大學 紐約州阿爾巴尼法學院 紐約市立大學 逢甲大學 台灣民意基金會
世聯倉運文教基金会 台灣醫界聯盟 高雄醫學大學校友總會 小留學生家長協會
Ann Arbor台灣同鄉會 大西雅圖台灣同鄉會 北加州前美西台灣人夏令會
沙加緬度FAPA分會 北美洲台灣婦女會總會 雲林基督教醫院 花蓮門諾醫院 法治時報
紐約羅徹斯特大學醫學院 FAPA沙加緬度分會 芝加哥台灣同鄉會
北加州東灣台灣人同鄉會 北美洲台灣人醫師協會總會 國立台北藝術大學
台北市立體育學院 美國塑膠工程師學會 加拿大民進黨 台灣大地文教基金會
《望春風週報》群馬縣台灣總會事務局 加拿大社團法人台灣語言文化社 行政院客委會
國立台東大學 台灣民族同盟 高雄醫學大學 福爾摩鯊會社 羅東聖母醫院 台北醫學大學
台灣自治基金會 《台灣海外網》 亞洲航空公司 台灣聯合國協進會 洛杉磯救扁聯盟
北美洲台灣人醫師協會總會《台灣e新聞》 台灣社會改造協會 北美洲台灣人醫師協會
台灣陪審團協會 台灣法理建國學院 彭明敏文教基金會 南山人壽保險股份有限公司
加西台灣藝術家協會 加拿大台灣華語通用協會 大西雅圖區台灣商會
高雄醫學大學全球校友會 台灣教師聯盟 民進黨美東黨部 北美洲台灣婦女會總會
國立高科技大學 中山醫大 高苑科技大學 國立高雄師範大學 歐洲台灣協會
舊金山灣區台灣商會 美國「台灣公論報」高雄醫學大學校友總會 紐約恩惠歸正教會
日本群馬縣台灣同鄉會 北美洲台灣婦女會總會 台灣基督長老教會總會 高雄醫學院
臺北市立大學 波士頓同鄉會 世界台灣客家聯合會 加州大學 陳定南基金會
香港中國經濟發展促進會 香港大學《日本時報》中天電視 國務院
戶政機關 中選會 大法官 司法院 立法院 立委 立法委員 大使 監察院 監察委員
行政院 中研院 總統府

聽過看過說過寫過

- 國家主權
- 台灣主權
- 台灣國家主權
- 中華民國主權
- 中華民國國家主權
- 美利堅合眾國主權
- 美利堅合眾國國家主權
- 中華人民共和國主權
- 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家主權
- 中國
- 中非共和國
- 日本中國
- 中國主權
- 固有之疆域
- 執政黨

這些個字

那麼

呆丸哈哈哈 王顥中 朱家安 辜寬敏 陳奕齊 蘇永欽 曹俊漢 李遠哲 陳文茜 張亞中
王顥中 朱家安 林柏儀 張宗坤 Guy Standing 陳韋綸 張智琦
辜寬敏 陳奕齊 陳柏惟 鄭文龍 何博文 鄭新助 陳慧文 韓國瑜 習近平 蘇永欽 川普
林濁水 陳菊 郭台銘 蔡英文 李登輝 馬英九 卓榮泰 羅文嘉 賴清德 楊志良 孫慶餘
陳水扁 彭明敏 邵宗海 王美琇 余文儀 李川信 李弘祺 金恆煒 施正鋒 洪裕宏
張正修 張葉森 陳月妙 陳為祥 陳傳岳 童文薰 賀德芬 黃居正 楊其文 楊憲宏
劉志聰 蕭曉玲 賴振昌 曹俊漢 吳景欽 朱立倫 黃智賢 林騰鷂 蘇貞昌 林佳和
董思齊 黃帝穎 江雅綺 曾怡碩 禇婉琳 何澄輝 林雨蒼 陳學聖 曾銘宗 費鴻泰 賴士葆
何宗勳 紀政 王幼玲 陳曼麗 馮光遠 紀惠容 魏千峯 苗博雅 唐峰正 許善德 刁明華 元山妙子
方宗益 王紹英 王文賢 王伯仁 王明哲 王政卿 王秋森 王美幸 王家明
王泰和 王泰澤 王國華 王國照 王梅鳯 王惠珠 王華恭 王愛蘭 王義郎 王運近 王興耀
朱孟庠 江文基 江明信 江國華 池明仁 余文儀 余函遇 吳和甫 吳松晃 吳英偉 吳國揚
吳隆傑 吳瑞北 吳銘斌 吳澧培 吳豐山 呂月霞 李元武 李木通 李世隆 李弘祺 李旭登
李汝城 李明信 李建畿 李後進 李界木 李席舟 李清根 李雪玟 李博仁 李毓芹 李筱峰
李學圖 沈信彥 周一鳴 周松男 周昭亮 周振英 周崇德 周淑韻 周朝國 林水泉 林再興
林明璋 林金虎 林俊傑 林俊堤 林勁甫 林柏均 林美里 林息霜 林祐平 林健次 林參天
林清祥 林勝利 林富文 林逸民 林翠芳 林銀 林銘新 林慧禎 林聰悟 河合惠美 邱一峰
邱一清 邱垂亮 邱萬土 施並錫 施純如 施興國 施鴻銘 柯好美 柯美珠 柯耀宗 洪玉珠
洪珠美 洪清森 洪清順 洪博學 胡頌二 殷振添 翁世俊 翁偉哲 翁壽男 馬隆祥 高大成
高華山 高寛弘 高輝陽 商文義 康伶星 張正修 張宗達 張建國 張復聚 張葉森 張銘峰
張澄溫 張璨鍙 張豐藤 梁信忠 莊秋雄 莊勝津 莊靜娜 許允棟 許世楷 許瑞峯 郭正典
郭明隆 郭長豐 郭俊貞 郭陳優美 郭進榮 郭漢崇 陳小翠 陳天令 陳天隆 陳文憲 陳世雄
陳永興 陳立愷 陳至興 陳沛仁 陳明恭 陳明真 陳垣洋 陳帝佑 陳建銘 陳政宏 陳昭姿
陳昭惠 陳炯泰 陳啓德 陳淑敏 陳淮崇 陳烱鳴 陳勝凱 陳博文 陳雅惠 陳順勝 陳義志
陳達銘 陳榮基 陳福文 陳肇真 陳銘堯 陳蕙詩 陳錫南 陳優芬 陳寶月 黄鴻展 彭百顯
曾光雄 曾伯誠 曾伯聰 曾勁元 曾南茜 曾恆利 曾淑薰 曾陽川 曾憲政 游文治 游盈隆
游泰慶 程正德 黃仁安 黃及時 黃文龍 黃立宏 黃育旗 黃邦男 黃邦雄 黃東昇 黃冠群
黃春明 黃昭展 黃美琇 黃美惠 黃貞文 黃海富 黃祖源 黃敏生 黃勝雄 黃越宏 黃經學
黃嘉道 黃漠見 黃福氣 黃慶鍾 楊玉麟 楊成錦 楊次雄 楊其文 楊忠和 楊欣晉 楊淑齡
楊超陽 楊順惠 楊黃美幸 楊緒東 楊靜華 楊懷卿 溫美紅 葉秀卿 葉柏祥 葉哲夫
頌彦(何)守眞 廖弘淼 廖淑如 劉永斌 劉志聰 劉炯錫 劉重義 劉真真 劉景寬 劉敬文
蔡米山 蔡尚穎 蔡明法 蔡明峰 蔡明訓 蔡明憲 蔡炳煌 蔡琳達 蔡瑞芳 蔡榮聰 蔡慧香
蔡篤堅 蔡龍居 蔡蘇秋金 鄭天助 鄭邦鎮 鄭岳峰 鄭國彬 鄭欽仁 鄭新助 鄭瑞雄 鄭義和
黎國棟 盧月鉛 盧世祥 盧孝治 盧秀鳳 蕭永達 蕭東賢 蕭悧悧 蕭福增 蕭錫惠 賴玉珍
賴秀穗 賴思成 賴碧良 賴麗華 戴正德 謝世憲 謝臥龍 謝金河 謝偉群 謝淑卿 謝榮進
韓明榮 簡朝樹 藍傳盛 闕杏芬 顏千鶴 顏大翔 顏正杰 顏真賢 顔淑華 羅仁貴 蘇明掦
蘇振明 蘇淑玲 蘇景源 蘇慶龍 龔明聰 楊貴運 林光義 林柏堂 李遠哲
王賡武 文國權 王綽中 島津洋一 胡志強 陳文茜 閻小駿 張亞中 尹乃菁 黃湘鈺
資政 市議員 市長 總統 台灣制憲基金會 台灣基進黨 中國共產黨 民進黨 國民黨
中國時報 自由時報 聯合報 蘋果日報 旺報 國立政治大學 亞洲大學 澳門理工學院
台灣北社 永社 中國文化大學 真理大學 東海大學 台灣大學 台北科技大學
台灣公民陣線 經濟民主連合 台灣學生聯合會 青年抵制假新聞陣線 民主平台
臺灣青年民主協會 獨立青年陣線 台灣人權促進會 人權公約施行監督聯盟
台灣守護民主平台 公民憲政推動聯盟 台灣智庫 國防安全研究院 綠色逗陣 台灣社
台灣客社 台灣聯合國協進會 陳文成博士紀念基金會 鄭南榕基金會 台灣公民參與協會
台灣親子共學教育促進會 台灣共生青年協會 公投護台灣聯盟 凱達格蘭基金會
新台灣國策智庫 台灣獨立建國聯盟 台灣教授協會 李江却台語文教基金會
台灣基進黨台北黨部 監督退休金績效聯盟 新竹縣教師會 台北企業總工會
中華民國全國退休教師聯盟 花蓮縣教師職業工會 苗栗縣教育產業工會
雙北教育產業工會 新北市教育產業工會 花蓮縣教師會 新竹縣教師職業工會
臺北市學校教育產業工會 台南市大府城教育產業工會 新竹縣教育產業工會
花蓮縣教育產業工會 勵馨社會福利事業基金會 自由空間教育基金會
當代南亞與中東研究中心 民報 日本元山醫院 宗益科技有限公司 日本台灣同鄉會
紐約醫學院 羅東聖母醫院
全美台灣人權協會 辛辛那提大學 高雄醫學大學 南加州大洛杉磯台灣會館 高醫大
恩主公醫院 北美洲台灣人基督教協會 第一名店 李登輝基金會民主協會
加拿大台灣同鄉會 北美台灣總商會 奇美醫 池明仁整形外科診所 台東耳鼻喉科診所
加拿大台商會 美國台灣人教授協會 日本幸手耳鼻咽喉科醫院 吳英偉診所
高醫全國校友總会 總統府資政 自立晚報 沙加緬度台灣同鄕會 宜蘭縣藥師公會
美國紐約市立大學 FAPA 芝加哥FAPA分會 紐約台灣會館 底特律台灣同鄉會
台南市環境保護聯盟 台灣南極學會 新竹科學園區管理局 福和會 美國內華達州立大學
汐止國泰醫院 台北教育大學 北美洲台灣人教授協會 西雅圖FAPA華州分會 義大醫院
台大醫學院 民進黨西雅圖 日台國民文化交流會 908台灣國 新世紀教育基金會 成功大學
林金虎診所 高醫校友總會 北加州台灣同鄉聯合會 林勁甫耳鼻喉科診所 美國台灣之友會
加拿大綠色能源顧問公司 北加州台灣同鄉聯合會 東海大學 國大代表 日本東京日語學校
紐約市布魯克林醫院 國立臺灣大學 東京日台交流會 國策顧問 昆斯蘭大學
澳洲台灣同鄉會 師大 北美洲婦女會溫哥華分會 加拿大台灣同鄉會 扁聯會
北加州台灣婦女會 洛杉磯西北區台灣同鄉會北加州東灣台灣人同鄉會 崇仁醫專
北美洲台灣婦女會總會 南加州美國臺灣人獅子會 加拿大民進黨 達仁外科診所
大社長老教會 高雄市立聯合醫院 大華牙醫診所 哥倫布市台灣同鄉會
多倫多臺灣長老教會 大阪國際大學 美國台灣人教授協會 北加州關懐台灣基金會
開南大學 向安診所 臺中中國醫藥大學 高雄市嘉美診所 台南新樓醫院
台灣環境教育協會 英國台灣協會 台獨聯盟美國本部 民進黨美西黨部
北加州舊金山台灣人同鄉會 紐西蘭台僑協會 新泰綜合醫院 衞福部 衞福部台北醫院
日本都賀婦產科醫院 奇美醫學中心 北加州聖荷西-台南姊妹市協會 日本台南市後援會
加州政府 加州政府公共衛生部門 加州政府公共衛生部門審核官 明道大學
民報文化藝術基金會 臺北市立聯合醫院 台杏基金會 北美洲台灣人醫師協會
美國普恩科技 彰化師大 加拿大台灣同鄉會 陳總統民間醫療小組 加拿大婦女會
華府台灣同鄉會 高雄長庚醫院 北加州東南灣台灣人同鄉會 美國中興大學華府校友會
台大醫學院 成大醫院 台灣現代詩人協會 高醫大北美校友會 宜蘭人文基金會
日本幸手耳鼻咽喉科醫院 亞特蘭大同鄉會 建國會 新州中美醫學會 福爾摩沙醫學會
俄州首府大學 紐約州阿爾巴尼法學院 紐約市立大學 逢甲大學 台灣民意基金會
世聯倉運文教基金会 台灣醫界聯盟 高雄醫學大學校友總會 小留學生家長協會
Ann Arbor台灣同鄉會 大西雅圖台灣同鄉會 北加州前美西台灣人夏令會
沙加緬度FAPA分會 北美洲台灣婦女會總會 雲林基督教醫院 花蓮門諾醫院 法治時報
紐約羅徹斯特大學醫學院 FAPA沙加緬度分會 芝加哥台灣同鄉會
北加州東灣台灣人同鄉會 北美洲台灣人醫師協會總會 國立台北藝術大學
台北市立體育學院 美國塑膠工程師學會 加拿大民進黨 台灣大地文教基金會
《望春風週報》群馬縣台灣總會事務局 加拿大社團法人台灣語言文化社 行政院客委會
國立台東大學 台灣民族同盟 高雄醫學大學 福爾摩鯊會社 羅東聖母醫院 台北醫學大學
台灣自治基金會 《台灣海外網》 亞洲航空公司 台灣聯合國協進會 洛杉磯救扁聯盟
北美洲台灣人醫師協會總會《台灣e新聞》 台灣社會改造協會 北美洲台灣人醫師協會
台灣陪審團協會 台灣法理建國學院 彭明敏文教基金會 南山人壽保險股份有限公司
加西台灣藝術家協會 加拿大台灣華語通用協會 大西雅圖區台灣商會
高雄醫學大學全球校友會 台灣教師聯盟 民進黨美東黨部 北美洲台灣婦女會總會
國立高科技大學 中山醫大 高苑科技大學 國立高雄師範大學 歐洲台灣協會
舊金山灣區台灣商會 美國「台灣公論報」高雄醫學大學校友總會 紐約恩惠歸正教會
日本群馬縣台灣同鄉會 北美洲台灣婦女會總會 台灣基督長老教會總會 高雄醫學院
臺北市立大學 波士頓同鄉會 世界台灣客家聯合會 加州大學 陳定南基金會
香港中國經濟發展促進會 香港大學《日本時報》中天電視 國務院
戶政機關 中選會 大法官 司法院 立法院 立委 立法委員 大使 監察院 監察委員
行政院 中研院 總統府

也練習

努力

誠實 勇敢

回答

127. 所謂的 國家主權 是 所謂的國家 擁有 主權 嗎?

128.所謂的 國家主權 是 主權 歸屬 所謂的國家 嗎?

129.甚麼是 民主國家?!

130.甚麼是 民主?!

131.甚麼是 主權?!

132.甚麼是 國家?!

133.甚麼是 國家 之組構要素?!

134. 所謂的國家 如何 擁有 主權 ?

135.主權 如何 歸屬 所謂的國家 ?

136.甚麼是所謂的 國家主權 ?

137.甚麼是胡扯瞎掰亂七八糟鬼扯狗屁不通的所謂的 國家主權 ?!

138.所謂的 台灣主權 是 所謂的台灣 擁有 主權 嗎?

139.所謂的 台灣主權 是 主權 歸屬 所謂的台灣 嗎?

140.甚麼是 所謂的台灣 ?

141.所謂的台灣 中的 甚麼?

142.所謂的台灣 中的 誰?

143.所謂的台灣 如何 擁有 主權 ?

144.主權 如何 歸屬 所謂的台灣 ?

145.甚麼是所謂的 台灣主權 ?

146.甚麼是胡扯瞎掰亂七八糟鬼扯狗屁不通的所謂的 台灣主權 ?!

147.甚麼是所謂的 台灣國家主權?

148.甚麼是胡扯瞎掰亂七八糟鬼扯狗屁不通的所謂的 台灣國家主權?!

149.甚麼是所謂的 中華民國主權?

150.甚麼是胡扯瞎掰亂七八糟鬼扯狗屁不通的所謂的 中華民國主權?!

151.甚麼是所謂的 中華民國國家主權?

152.甚麼是胡扯瞎掰亂七八糟鬼扯狗屁不通的所謂的 中華民國國家主權?!

153.甚麼是所謂的 美利堅合眾國主權?

154.甚麼是胡扯瞎掰亂七八糟鬼扯狗屁不通的所謂的 美利堅合眾國主權?!

155.甚麼是所謂的 美利堅合眾國國家主權?

156.甚麼是胡扯瞎掰亂七八糟鬼扯狗屁不通的所謂的 美利堅合眾國國家主權?!

157.甚麼是所謂的 中華人民共和國主權?

158.甚麼是胡扯瞎掰亂七八糟鬼扯狗屁不通的所謂的 中華人民共和國主權?!

159.甚麼是所謂的 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家主權?

160.甚麼是胡扯瞎掰亂七八糟鬼扯狗屁不通的所謂的 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家主權?!

161.甚麼是所謂的 中國?

162.中非共和國 是 中國 嗎?

163.日本中國 中的 中國 是 國家 嗎?

164.甚麼是所謂的 中國?!

165.甚麼是所謂的 中國主權?

166.甚麼是胡扯瞎掰亂七八糟鬼扯狗屁不通的所謂的 中國主權?!

167.甚麼是胡扯瞎掰亂七八糟鬼扯狗屁不通的所謂的 中國主權?!

168.甚麼是 故事 中的 故?

169.甚麼是 故事?

170.甚麼是 故有?

171.甚麼是 堅固 中的 固?

172.甚麼是 堅固?

173.甚麼是 固有?

172.甚麼是 故有之疆域?

173.甚麼是 固有之疆域?

174.
所謂的 中華民國領土,依其固有之疆域


中華民國領土,依其 故有 之疆域


中華民國領土,依其 固有 之疆域
?

175.甚麼是 固有之疆域?!

176.甚麼是所謂的 中華民國領土,依其固有之疆域?

177.
甚麼是所謂的

:「中華民國領土,依其固有之疆域,非經國民大會之決議,不得變更之」。但畢竟任何人都無法去否定在憲法1947年公布之時,中華民國所擁有的疆土確仍包涵有今日中國大陸的面積。
?

178.
甚麼是胡扯瞎掰亂七八糟鬼扯狗屁不通的所謂的

:「中華民國領土,依其固有之疆域,非經國民大會之決議,不得變更之」。但畢竟任何人都無法去否定在憲法1947年公布之時,中華民國所擁有的疆土確仍包涵有今日中國大陸的面積。
?!

179.
甚麼是胡扯瞎掰亂七八糟鬼扯狗屁不通的所謂的

賴清德的主權論錯了
2019/05/16 旺報 邵宗海
(作者為澳門理工學院名譽教授)

賴清德日前到中央大學,演講「為自己寫人生的故事」,不過會上很多學生提出些敏感的政治問題。有人問,若賴有機會當總統,將如何論述中華民國主權、國土及兩岸關係。賴清德說,台灣已是主權獨立的國家,是根據民進黨台灣前途決議文及普遍社會的認定,只不過現在的名字叫中華民國。若他當選總統,也不會宣布台灣獨立。
賴的論述荒謬絕倫
但是要提醒的是:學生問的是「如何論述中華民國主權、國土及兩岸關係」,賴清德回答的卻只有「論述中華民國主權」、沒有觸及「國土及兩岸關係」,而且他的「中華民國主權論」根本就是錯誤百出。雖然這個社會已經有多次指陳他的錯誤,但為了避免社會再次的觀念混淆,作者仍願把「法律層面」與「現實層面」的誤差作出澄清。
比較正確來看「中華民國主權的論述」,應該是說「中華民國是主權國家」,它是根據中華民國1947年公布的憲法、也是1991年之後6度修訂的《憲法增修條文》而來,但是換成說「台灣已是主權獨立的國家」,而且還是「根據民進黨台灣前途決議文及普遍社會的認定」,真的叫「荒謬絕倫」。我們從簡單邏輯的思考就可得知,「英格蘭」絕對不會被稱為是「主權獨立的國家」,因為它只是「聯合王國」或簡稱「英國」的一部分,其他部分尚有蘇格蘭、威爾斯、與北愛爾蘭。
英國人更不會荒謬的說,稱呼「英格蘭是主權獨立的國家」,是根據「保守黨的決議文或英國普遍社會的認定」。國家名稱與主權認定,怎麼能夠是根據一個政黨的決議文來論述?更何況,即使有「普遍社會的認定」,在位階上也不能去比較「憲法修改」的程序。
而且學生問的內容尚有「國土及兩岸關係」,這應是在整段文句的意義上要連及前面的「中華民國主權的論述」。賴清德沒有回應,應是非常清楚的有關憲法本文第四條的領土條款,在《憲法增修條文》多次修訂之中,其主要內涵確是沒有被修改過。即使民進黨團在憲法增修之時,也多次提出修正憲法第四條的案子,但也在審查修憲案子時被否決。所以憲法第四條上有關「國土」的條文雖規範得模糊:「中華民國領土,依其固有之疆域,非經國民大會之決議,不得變更之」。但畢竟任何人都無法去否定在憲法1947年公布之時,中華民國所擁有的疆土確仍包涵有今日中國大陸的面積。
若再論及「國土及兩岸關係」,政治複雜性更高,這也可能不是賴清德的智慧所能理解。首先,兩岸對「國土」的認定,就算有點差異,但也重複性很高,至少彼此對「國土」認定是涵蓋了兩岸,涵蓋了台灣與中國大陸。「九二共識」能在1993年讓兩岸兩會得以在新加坡這個第3國的土地上相互會晤及展開協商,就是靠著雙方都認為是在「一個中國」的「國土認定」基礎上,才得以進行。
國土認定與一個中國
如果賴清德的「國土認定」,不是兩岸認知的「一個中國」,而是台灣,那麼接下來對於「國土及兩岸關係」的問題,就只可能在「對抗」或「戰爭」中選擇了,這當然不是他那晚去中央大學演講的原來構想,所以他才選擇了跳針式的回應,正面回答了「如何論述中華民國主權」,但刻意迴避了「國土及兩岸關係」。
但是,賴清德閃避了這次,還是沒有辦法可以完全躲開再下次的辯正。與蔡英文在民進黨總統提名人初選政見會上,或仍會觸及;但他若贏得初選,必然面對國民黨總統候選人的詰問,他能躲得掉嗎?
?!

180.甚麼是所謂的 執政黨 中的 執政?

181.甚麼是 執政?

182.誰 執政?

183.誰 不執政?

184.
民主中的民-人民
執政

不是民主中的民-不是人民者-軍公教人員-政府
執政
?

185.
不是民主中的民-不是人民者-軍公教人員-政府

執政

不執政
?

186.
甚麼是所謂的

不是民主中的民-不是人民者-軍公教人員-政府 黨 工會 總工會 企業工會 企業總工會 產業工會 職業工會
?

187.
甚麼是所謂的

不是民主中的民-不是人民者-軍公教人員-政府 執政 黨 工會 總工會 企業工會 企業總工會 產業工會 職業工會
?

188.
甚麼是所謂的

執政 黨
?

189.
甚麼是

自由 言論與表達自由 國民 民間 民眾 民權 組織 促進會 連署 公民 公投 公 投 連合 聯合會 協會 平台 投票 投票權人團體 公民團體 遊行 智庫 集會 集會遊行「社 運「社運 會 社會 行動/記者會/活動/講座 演講 演講會 演講者 論壇 基金會 工會 總工會 企業工會 企業總工會 產業工會 職業工會 陣營 陣線 廣場 時論 時論廣場 公司 教會 NGO NGO工作者 選民 黨 政黨 選 輔選 選舉 候選 候選人
?!

190.
誰 得是

自由 言論與表達自由 國民 民間 民眾 民權 組織 促進會 連署 公民 公投 公 投 連合 聯合會 協會 平台 投票 投票權人團體 公民團體 遊行 智庫 集會 集會遊行「社 運「社運 會 社會 行動/記者會/活動/講座 演講 演講會 演講者 論壇 基金會 工會 總工會 企業工會 企業總工會 產業工會 職業工會 陣營 陣線 廣場 時論 時論廣場 公司 教會 NGO NGO工作者 選民 黨 政黨 選 輔選 選舉 候選 候選人
?!

191.
誰 不得是

自由 言論與表達自由 國民 民間 民眾 民權 組織 促進會 連署 公民 公投 公 投 連合 聯合會 協會 平台 投票 投票權人團體 公民團體 遊行 智庫 集會 集會遊行「社 運「社運 會 社會 行動/記者會/活動/講座 演講 演講會 演講者 論壇 基金會 工會 總工會 企業工會 企業總工會 產業工會 職業工會 陣營 陣線 廣場 時論 時論廣場 公司 教會 NGO NGO工作者 選民 黨 政黨 選 輔選 選舉 候選 候選人
?!

192.
民主中的民-人民
得是
自由 言論與表達自由 國民 民間 民眾 民權 組織 促進會 連署 公民 公投 公 投 連合 聯合會 協會 平台 投票 投票權人 團體 公民團體 遊行 智庫 集會 集會遊行「社 運「社運 會 社會 行動/記者會/活動/講座 演講 演講會 演講者 論壇 基金會 工會 總工會 企業工會 企業總工會 產業工會 職業工會 陣營 陣線 廣場 時論 時論廣場 公司 教會 NGO NGO工作者 選民 黨 政黨 選 輔選 選舉 候選 候選人

不是民主中的民-不是人民者-軍公教人員-政府
得是
自由 言論與表達自由 國民 民間 民眾 民權 組織 促進會 連署 公民 公投 公 投 連合 聯合會 協會 平台 投票 投票權人 團體 公民團體 遊行 智庫 集會 集會遊行「社 運「社運 會 社會 行動/記者會/活動/講座 演講 演講會 演講者 論壇 基金會 工會 總工會 企業工會 企業總工會 產業工會 職業工會 陣營 陣線 廣場 時論 時論廣場 公司 教會 NGO NGO工作者 選民 黨 政黨 選 輔選 選舉 候選 候選人
?!

193.
不是民主中的民-不是人民者-軍公教人員-政府

得是
自由 言論與表達自由 國民 民間 民眾 民權 組織 促進會 連署 公民 公投 公 投 連合 聯合會 協會 平台 投票 投票權人 團體 公民團體 遊行 智庫 集會 集會遊行「社 運「社運 會 社會 行動/記者會/活動/講座 演講 演講會 演講者 論壇 基金會 工會 總工會 企業工會 企業總工會 產業工會 職業工會 陣營 陣線 廣場 時論 時論廣場 公司 教會 NGO NGO工作者 選民 黨 政黨 選 輔選 選舉 候選 候選人

不得是
自由 言論與表達自由 國民 民間 民眾 民權 組織 促進會 連署 公民 公投 公 投 連合 聯合會 協會 平台 投票 投票權人 團體 公民團體 遊行 智庫 集會 集會遊行「社 運「社運 會 社會 行動/記者會/活動/講座 演講 演講會 演講者 論壇 基金會 工會 總工會 企業工會 企業總工會 產業工會 職業工會 陣營 陣線 廣場 時論 時論廣場 公司 教會 NGO NGO工作者 選民 黨 政黨 選 輔選 選舉 候選 候選人
?!

194.
不是民主中的民-不是人民者-軍公教人員-政府

得是
黨 政黨

不得是
黨 政黨
?!

195.
甚麼是胡扯瞎掰亂七八糟鬼扯狗屁不通的所謂的

不是民主中的民-不是人民者-軍公教人員-政府 黨 工會 總工會 企業工會 企業總工會 產業工會 職業工會
?!

196.
甚麼是胡扯瞎掰亂七八糟鬼扯狗屁不通的所謂的

不是民主中的民-不是人民者-軍公教人員-政府 執政 黨 工會 總工會 企業工會 企業總工會 產業工會 職業工會
?!

197.
甚麼是胡扯瞎掰亂七八糟鬼扯狗屁不通的所謂的

執政黨
?!

接著

呆丸哈哈哈 王顥中 朱家安 辜寬敏 陳奕齊 蘇永欽 曹俊漢 李遠哲 陳文茜 張亞中
王顥中 朱家安 林柏儀 張宗坤 Guy Standing 陳韋綸 張智琦
辜寬敏 陳奕齊 陳柏惟 鄭文龍 何博文 鄭新助 陳慧文 韓國瑜 習近平 蘇永欽 川普
林濁水 陳菊 郭台銘 蔡英文 李登輝 馬英九 卓榮泰 羅文嘉 賴清德 楊志良 孫慶餘
陳水扁 彭明敏 邵宗海 王美琇 余文儀 李川信 李弘祺 金恆煒 施正鋒 洪裕宏
張正修 張葉森 陳月妙 陳為祥 陳傳岳 童文薰 賀德芬 黃居正 楊其文 楊憲宏
劉志聰 蕭曉玲 賴振昌 曹俊漢 吳景欽 朱立倫 黃智賢 林騰鷂 蘇貞昌 林佳和
董思齊 黃帝穎 江雅綺 曾怡碩 禇婉琳 何澄輝 林雨蒼 陳學聖 曾銘宗 費鴻泰 賴士葆
何宗勳 紀政 王幼玲 陳曼麗 馮光遠 紀惠容 魏千峯 苗博雅 唐峰正 許善德 刁明華 元山妙子
方宗益 王紹英 王文賢 王伯仁 王明哲 王政卿 王秋森 王美幸 王家明
王泰和 王泰澤 王國華 王國照 王梅鳯 王惠珠 王華恭 王愛蘭 王義郎 王運近 王興耀
朱孟庠 江文基 江明信 江國華 池明仁 余文儀 余函遇 吳和甫 吳松晃 吳英偉 吳國揚
吳隆傑 吳瑞北 吳銘斌 吳澧培 吳豐山 呂月霞 李元武 李木通 李世隆 李弘祺 李旭登
李汝城 李明信 李建畿 李後進 李界木 李席舟 李清根 李雪玟 李博仁 李毓芹 李筱峰
李學圖 沈信彥 周一鳴 周松男 周昭亮 周振英 周崇德 周淑韻 周朝國 林水泉 林再興
林明璋 林金虎 林俊傑 林俊堤 林勁甫 林柏均 林美里 林息霜 林祐平 林健次 林參天
林清祥 林勝利 林富文 林逸民 林翠芳 林銀 林銘新 林慧禎 林聰悟 河合惠美 邱一峰
邱一清 邱垂亮 邱萬土 施並錫 施純如 施興國 施鴻銘 柯好美 柯美珠 柯耀宗 洪玉珠
洪珠美 洪清森 洪清順 洪博學 胡頌二 殷振添 翁世俊 翁偉哲 翁壽男 馬隆祥 高大成
高華山 高寛弘 高輝陽 商文義 康伶星 張正修 張宗達 張建國 張復聚 張葉森 張銘峰
張澄溫 張璨鍙 張豐藤 梁信忠 莊秋雄 莊勝津 莊靜娜 許允棟 許世楷 許瑞峯 郭正典
郭明隆 郭長豐 郭俊貞 郭陳優美 郭進榮 郭漢崇 陳小翠 陳天令 陳天隆 陳文憲 陳世雄
陳永興 陳立愷 陳至興 陳沛仁 陳明恭 陳明真 陳垣洋 陳帝佑 陳建銘 陳政宏 陳昭姿
陳昭惠 陳炯泰 陳啓德 陳淑敏 陳淮崇 陳烱鳴 陳勝凱 陳博文 陳雅惠 陳順勝 陳義志
陳達銘 陳榮基 陳福文 陳肇真 陳銘堯 陳蕙詩 陳錫南 陳優芬 陳寶月 黄鴻展 彭百顯
曾光雄 曾伯誠 曾伯聰 曾勁元 曾南茜 曾恆利 曾淑薰 曾陽川 曾憲政 游文治 游盈隆
游泰慶 程正德 黃仁安 黃及時 黃文龍 黃立宏 黃育旗 黃邦男 黃邦雄 黃東昇 黃冠群
黃春明 黃昭展 黃美琇 黃美惠 黃貞文 黃海富 黃祖源 黃敏生 黃勝雄 黃越宏 黃經學
黃嘉道 黃漠見 黃福氣 黃慶鍾 楊玉麟 楊成錦 楊次雄 楊其文 楊忠和 楊欣晉 楊淑齡
楊超陽 楊順惠 楊黃美幸 楊緒東 楊靜華 楊懷卿 溫美紅 葉秀卿 葉柏祥 葉哲夫
頌彦(何)守眞 廖弘淼 廖淑如 劉永斌 劉志聰 劉炯錫 劉重義 劉真真 劉景寬 劉敬文
蔡米山 蔡尚穎 蔡明法 蔡明峰 蔡明訓 蔡明憲 蔡炳煌 蔡琳達 蔡瑞芳 蔡榮聰 蔡慧香
蔡篤堅 蔡龍居 蔡蘇秋金 鄭天助 鄭邦鎮 鄭岳峰 鄭國彬 鄭欽仁 鄭新助 鄭瑞雄 鄭義和
黎國棟 盧月鉛 盧世祥 盧孝治 盧秀鳳 蕭永達 蕭東賢 蕭悧悧 蕭福增 蕭錫惠 賴玉珍
賴秀穗 賴思成 賴碧良 賴麗華 戴正德 謝世憲 謝臥龍 謝金河 謝偉群 謝淑卿 謝榮進
韓明榮 簡朝樹 藍傳盛 闕杏芬 顏千鶴 顏大翔 顏正杰 顏真賢 顔淑華 羅仁貴 蘇明掦
蘇振明 蘇淑玲 蘇景源 蘇慶龍 龔明聰 楊貴運 林光義 林柏堂 李遠哲
王賡武 文國權 王綽中 島津洋一 胡志強 陳文茜 閻小駿 張亞中 尹乃菁 黃湘鈺
資政 市議員 市長 總統 台灣制憲基金會 台灣基進黨 中國共產黨 民進黨 國民黨
中國時報 自由時報 聯合報 蘋果日報 旺報 國立政治大學 亞洲大學 澳門理工學院
台灣北社 永社 中國文化大學 真理大學 東海大學 台灣大學 台北科技大學
台灣公民陣線 經濟民主連合 台灣學生聯合會 青年抵制假新聞陣線 民主平台
臺灣青年民主協會 獨立青年陣線 台灣人權促進會 人權公約施行監督聯盟
台灣守護民主平台 公民憲政推動聯盟 台灣智庫 國防安全研究院 綠色逗陣 台灣社
台灣客社 台灣聯合國協進會 陳文成博士紀念基金會 鄭南榕基金會 台灣公民參與協會
台灣親子共學教育促進會 台灣共生青年協會 公投護台灣聯盟 凱達格蘭基金會
新台灣國策智庫 台灣獨立建國聯盟 台灣教授協會 李江却台語文教基金會
台灣基進黨台北黨部 監督退休金績效聯盟 新竹縣教師會 台北企業總工會
中華民國全國退休教師聯盟 花蓮縣教師職業工會 苗栗縣教育產業工會
雙北教育產業工會 新北市教育產業工會 花蓮縣教師會 新竹縣教師職業工會
臺北市學校教育產業工會 台南市大府城教育產業工會 新竹縣教育產業工會
花蓮縣教育產業工會 勵馨社會福利事業基金會 自由空間教育基金會
當代南亞與中東研究中心 民報 日本元山醫院 宗益科技有限公司 日本台灣同鄉會
紐約醫學院 羅東聖母醫院
全美台灣人權協會 辛辛那提大學 高雄醫學大學 南加州大洛杉磯台灣會館 高醫大
恩主公醫院 北美洲台灣人基督教協會 第一名店 李登輝基金會民主協會
加拿大台灣同鄉會 北美台灣總商會 奇美醫 池明仁整形外科診所 台東耳鼻喉科診所
加拿大台商會 美國台灣人教授協會 日本幸手耳鼻咽喉科醫院 吳英偉診所
高醫全國校友總会 總統府資政 自立晚報 沙加緬度台灣同鄕會 宜蘭縣藥師公會
美國紐約市立大學 FAPA 芝加哥FAPA分會 紐約台灣會館 底特律台灣同鄉會
台南市環境保護聯盟 台灣南極學會 新竹科學園區管理局 福和會 美國內華達州立大學
汐止國泰醫院 台北教育大學 北美洲台灣人教授協會 西雅圖FAPA華州分會 義大醫院
台大醫學院 民進黨西雅圖 日台國民文化交流會 908台灣國 新世紀教育基金會 成功大學
林金虎診所 高醫校友總會 北加州台灣同鄉聯合會 林勁甫耳鼻喉科診所 美國台灣之友會
加拿大綠色能源顧問公司 北加州台灣同鄉聯合會 東海大學 國大代表 日本東京日語學校
紐約市布魯克林醫院 國立臺灣大學 東京日台交流會 國策顧問 昆斯蘭大學
澳洲台灣同鄉會 師大 北美洲婦女會溫哥華分會 加拿大台灣同鄉會 扁聯會
北加州台灣婦女會 洛杉磯西北區台灣同鄉會北加州東灣台灣人同鄉會 崇仁醫專
北美洲台灣婦女會總會 南加州美國臺灣人獅子會 加拿大民進黨 達仁外科診所
大社長老教會 高雄市立聯合醫院 大華牙醫診所 哥倫布市台灣同鄉會
多倫多臺灣長老教會 大阪國際大學 美國台灣人教授協會 北加州關懐台灣基金會
開南大學 向安診所 臺中中國醫藥大學 高雄市嘉美診所 台南新樓醫院
台灣環境教育協會 英國台灣協會 台獨聯盟美國本部 民進黨美西黨部
北加州舊金山台灣人同鄉會 紐西蘭台僑協會 新泰綜合醫院 衞福部 衞福部台北醫院
日本都賀婦產科醫院 奇美醫學中心 北加州聖荷西-台南姊妹市協會 日本台南市後援會
加州政府 加州政府公共衛生部門 加州政府公共衛生部門審核官 明道大學
民報文化藝術基金會 臺北市立聯合醫院 台杏基金會 北美洲台灣人醫師協會
美國普恩科技 彰化師大 加拿大台灣同鄉會 陳總統民間醫療小組 加拿大婦女會
華府台灣同鄉會 高雄長庚醫院 北加州東南灣台灣人同鄉會 美國中興大學華府校友會
台大醫學院 成大醫院 台灣現代詩人協會 高醫大北美校友會 宜蘭人文基金會
日本幸手耳鼻咽喉科醫院 亞特蘭大同鄉會 建國會 新州中美醫學會 福爾摩沙醫學會
俄州首府大學 紐約州阿爾巴尼法學院 紐約市立大學 逢甲大學 台灣民意基金會
世聯倉運文教基金会 台灣醫界聯盟 高雄醫學大學校友總會 小留學生家長協會
Ann Arbor台灣同鄉會 大西雅圖台灣同鄉會 北加州前美西台灣人夏令會
沙加緬度FAPA分會 北美洲台灣婦女會總會 雲林基督教醫院 花蓮門諾醫院 法治時報
紐約羅徹斯特大學醫學院 FAPA沙加緬度分會 芝加哥台灣同鄉會
北加州東灣台灣人同鄉會 北美洲台灣人醫師協會總會 國立台北藝術大學
台北市立體育學院 美國塑膠工程師學會 加拿大民進黨 台灣大地文教基金會
《望春風週報》群馬縣台灣總會事務局 加拿大社團法人台灣語言文化社 行政院客委會
國立台東大學 台灣民族同盟 高雄醫學大學 福爾摩鯊會社 羅東聖母醫院 台北醫學大學
台灣自治基金會 《台灣海外網》 亞洲航空公司 台灣聯合國協進會 洛杉磯救扁聯盟
北美洲台灣人醫師協會總會《台灣e新聞》 台灣社會改造協會 北美洲台灣人醫師協會
台灣陪審團協會 台灣法理建國學院 彭明敏文教基金會 南山人壽保險股份有限公司
加西台灣藝術家協會 加拿大台灣華語通用協會 大西雅圖區台灣商會
高雄醫學大學全球校友會 台灣教師聯盟 民進黨美東黨部 北美洲台灣婦女會總會
國立高科技大學 中山醫大 高苑科技大學 國立高雄師範大學 歐洲台灣協會
舊金山灣區台灣商會 美國「台灣公論報」高雄醫學大學校友總會 紐約恩惠歸正教會
日本群馬縣台灣同鄉會 北美洲台灣婦女會總會 台灣基督長老教會總會 高雄醫學院
臺北市立大學 波士頓同鄉會 世界台灣客家聯合會 加州大學 陳定南基金會
香港中國經濟發展促進會 香港大學《日本時報》中天電視 國務院
戶政機關 中選會 大法官 司法院 立法院 立委 立法委員 大使 監察院 監察委員
行政院 中研院 總統府

努力

誠實 勇敢

簡單 扼要 明確

複習一次

198.甚麼是 國家?!

199.甚麼是 國家 之組構要素?!

200.
該諸 國家 之組構要素 如何運作 使組構成 一

呆丸哈哈哈 王顥中 朱家安 辜寬敏 陳奕齊 蘇永欽 曹俊漢 李遠哲 陳文茜 張亞中
王顥中 朱家安 林柏儀 張宗坤 Guy Standing 陳韋綸 張智琦
辜寬敏 陳奕齊 陳柏惟 鄭文龍 何博文 鄭新助 陳慧文 韓國瑜 習近平 蘇永欽 川普
林濁水 陳菊 郭台銘 蔡英文 李登輝 馬英九 卓榮泰 羅文嘉 賴清德 楊志良 孫慶餘
陳水扁 彭明敏 邵宗海 王美琇 余文儀 李川信 李弘祺 金恆煒 施正鋒 洪裕宏
張正修 張葉森 陳月妙 陳為祥 陳傳岳 童文薰 賀德芬 黃居正 楊其文 楊憲宏
劉志聰 蕭曉玲 賴振昌 曹俊漢 吳景欽 朱立倫 黃智賢 林騰鷂 蘇貞昌 林佳和
董思齊 黃帝穎 江雅綺 曾怡碩 禇婉琳 何澄輝 林雨蒼 陳學聖 曾銘宗 費鴻泰 賴士葆
何宗勳 紀政 王幼玲 陳曼麗 馮光遠 紀惠容 魏千峯 苗博雅 唐峰正 許善德 刁明華 元山妙子
方宗益 王紹英 王文賢 王伯仁 王明哲 王政卿 王秋森 王美幸 王家明
王泰和 王泰澤 王國華 王國照 王梅鳯 王惠珠 王華恭 王愛蘭 王義郎 王運近 王興耀
朱孟庠 江文基 江明信 江國華 池明仁 余文儀 余函遇 吳和甫 吳松晃 吳英偉 吳國揚
吳隆傑 吳瑞北 吳銘斌 吳澧培 吳豐山 呂月霞 李元武 李木通 李世隆 李弘祺 李旭登
李汝城 李明信 李建畿 李後進 李界木 李席舟 李清根 李雪玟 李博仁 李毓芹 李筱峰
李學圖 沈信彥 周一鳴 周松男 周昭亮 周振英 周崇德 周淑韻 周朝國 林水泉 林再興
林明璋 林金虎 林俊傑 林俊堤 林勁甫 林柏均 林美里 林息霜 林祐平 林健次 林參天
林清祥 林勝利 林富文 林逸民 林翠芳 林銀 林銘新 林慧禎 林聰悟 河合惠美 邱一峰
邱一清 邱垂亮 邱萬土 施並錫 施純如 施興國 施鴻銘 柯好美 柯美珠 柯耀宗 洪玉珠
洪珠美 洪清森 洪清順 洪博學 胡頌二 殷振添 翁世俊 翁偉哲 翁壽男 馬隆祥 高大成
高華山 高寛弘 高輝陽 商文義 康伶星 張正修 張宗達 張建國 張復聚 張葉森 張銘峰
張澄溫 張璨鍙 張豐藤 梁信忠 莊秋雄 莊勝津 莊靜娜 許允棟 許世楷 許瑞峯 郭正典
郭明隆 郭長豐 郭俊貞 郭陳優美 郭進榮 郭漢崇 陳小翠 陳天令 陳天隆 陳文憲 陳世雄
陳永興 陳立愷 陳至興 陳沛仁 陳明恭 陳明真 陳垣洋 陳帝佑 陳建銘 陳政宏 陳昭姿
陳昭惠 陳炯泰 陳啓德 陳淑敏 陳淮崇 陳烱鳴 陳勝凱 陳博文 陳雅惠 陳順勝 陳義志
陳達銘 陳榮基 陳福文 陳肇真 陳銘堯 陳蕙詩 陳錫南 陳優芬 陳寶月 黄鴻展 彭百顯
曾光雄 曾伯誠 曾伯聰 曾勁元 曾南茜 曾恆利 曾淑薰 曾陽川 曾憲政 游文治 游盈隆
游泰慶 程正德 黃仁安 黃及時 黃文龍 黃立宏 黃育旗 黃邦男 黃邦雄 黃東昇 黃冠群
黃春明 黃昭展 黃美琇 黃美惠 黃貞文 黃海富 黃祖源 黃敏生 黃勝雄 黃越宏 黃經學
黃嘉道 黃漠見 黃福氣 黃慶鍾 楊玉麟 楊成錦 楊次雄 楊其文 楊忠和 楊欣晉 楊淑齡
楊超陽 楊順惠 楊黃美幸 楊緒東 楊靜華 楊懷卿 溫美紅 葉秀卿 葉柏祥 葉哲夫
頌彦(何)守眞 廖弘淼 廖淑如 劉永斌 劉志聰 劉炯錫 劉重義 劉真真 劉景寬 劉敬文
蔡米山 蔡尚穎 蔡明法 蔡明峰 蔡明訓 蔡明憲 蔡炳煌 蔡琳達 蔡瑞芳 蔡榮聰 蔡慧香
蔡篤堅 蔡龍居 蔡蘇秋金 鄭天助 鄭邦鎮 鄭岳峰 鄭國彬 鄭欽仁 鄭新助 鄭瑞雄 鄭義和
黎國棟 盧月鉛 盧世祥 盧孝治 盧秀鳳 蕭永達 蕭東賢 蕭悧悧 蕭福增 蕭錫惠 賴玉珍
賴秀穗 賴思成 賴碧良 賴麗華 戴正德 謝世憲 謝臥龍 謝金河 謝偉群 謝淑卿 謝榮進
韓明榮 簡朝樹 藍傳盛 闕杏芬 顏千鶴 顏大翔 顏正杰 顏真賢 顔淑華 羅仁貴 蘇明掦
蘇振明 蘇淑玲 蘇景源 蘇慶龍 龔明聰 楊貴運 林光義 林柏堂 李遠哲
王賡武 文國權 王綽中 島津洋一 胡志強 陳文茜 閻小駿 張亞中 尹乃菁 黃湘鈺
資政 市議員 市長 總統 台灣制憲基金會 台灣基進黨 中國共產黨 民進黨 國民黨
中國時報 自由時報 聯合報 蘋果日報 旺報 國立政治大學 亞洲大學 澳門理工學院
台灣北社 永社 中國文化大學 真理大學 東海大學 台灣大學 台北科技大學
台灣公民陣線 經濟民主連合 台灣學生聯合會 青年抵制假新聞陣線 民主平台
臺灣青年民主協會 獨立青年陣線 台灣人權促進會 人權公約施行監督聯盟
台灣守護民主平台 公民憲政推動聯盟 台灣智庫 國防安全研究院 綠色逗陣 台灣社
台灣客社 台灣聯合國協進會 陳文成博士紀念基金會 鄭南榕基金會 台灣公民參與協會
台灣親子共學教育促進會 台灣共生青年協會 公投護台灣聯盟 凱達格蘭基金會
新台灣國策智庫 台灣獨立建國聯盟 台灣教授協會 李江却台語文教基金會
台灣基進黨台北黨部 監督退休金績效聯盟 新竹縣教師會 台北企業總工會
中華民國全國退休教師聯盟 花蓮縣教師職業工會 苗栗縣教育產業工會
雙北教育產業工會 新北市教育產業工會 花蓮縣教師會 新竹縣教師職業工會
臺北市學校教育產業工會 台南市大府城教育產業工會 新竹縣教育產業工會
花蓮縣教育產業工會 勵馨社會福利事業基金會 自由空間教育基金會
當代南亞與中東研究中心 民報 日本元山醫院 宗益科技有限公司 日本台灣同鄉會
紐約醫學院 羅東聖母醫院
全美台灣人權協會 辛辛那提大學 高雄醫學大學 南加州大洛杉磯台灣會館 高醫大
恩主公醫院 北美洲台灣人基督教協會 第一名店 李登輝基金會民主協會
加拿大台灣同鄉會 北美台灣總商會 奇美醫 池明仁整形外科診所 台東耳鼻喉科診所
加拿大台商會 美國台灣人教授協會 日本幸手耳鼻咽喉科醫院 吳英偉診所
高醫全國校友總会 總統府資政 自立晚報 沙加緬度台灣同鄕會 宜蘭縣藥師公會
美國紐約市立大學 FAPA 芝加哥FAPA分會 紐約台灣會館 底特律台灣同鄉會
台南市環境保護聯盟 台灣南極學會 新竹科學園區管理局 福和會 美國內華達州立大學
汐止國泰醫院 台北教育大學 北美洲台灣人教授協會 西雅圖FAPA華州分會 義大醫院
台大醫學院 民進黨西雅圖 日台國民文化交流會 908台灣國 新世紀教育基金會 成功大學
林金虎診所 高醫校友總會 北加州台灣同鄉聯合會 林勁甫耳鼻喉科診所 美國台灣之友會
加拿大綠色能源顧問公司 北加州台灣同鄉聯合會 東海大學 國大代表 日本東京日語學校
紐約市布魯克林醫院 國立臺灣大學 東京日台交流會 國策顧問 昆斯蘭大學
澳洲台灣同鄉會 師大 北美洲婦女會溫哥華分會 加拿大台灣同鄉會 扁聯會
北加州台灣婦女會 洛杉磯西北區台灣同鄉會北加州東灣台灣人同鄉會 崇仁醫專
北美洲台灣婦女會總會 南加州美國臺灣人獅子會 加拿大民進黨 達仁外科診所
大社長老教會 高雄市立聯合醫院 大華牙醫診所 哥倫布市台灣同鄉會
多倫多臺灣長老教會 大阪國際大學 美國台灣人教授協會 北加州關懐台灣基金會
開南大學 向安診所 臺中中國醫藥大學 高雄市嘉美診所 台南新樓醫院
台灣環境教育協會 英國台灣協會 台獨聯盟美國本部 民進黨美西黨部
北加州舊金山台灣人同鄉會 紐西蘭台僑協會 新泰綜合醫院 衞福部 衞福部台北醫院
日本都賀婦產科醫院 奇美醫學中心 北加州聖荷西-台南姊妹市協會 日本台南市後援會
加州政府 加州政府公共衛生部門 加州政府公共衛生部門審核官 明道大學
民報文化藝術基金會 臺北市立聯合醫院 台杏基金會 北美洲台灣人醫師協會
美國普恩科技 彰化師大 加拿大台灣同鄉會 陳總統民間醫療小組 加拿大婦女會
華府台灣同鄉會 高雄長庚醫院 北加州東南灣台灣人同鄉會 美國中興大學華府校友會
台大醫學院 成大醫院 台灣現代詩人協會 高醫大北美校友會 宜蘭人文基金會
日本幸手耳鼻咽喉科醫院 亞特蘭大同鄉會 建國會 新州中美醫學會 福爾摩沙醫學會
俄州首府大學 紐約州阿爾巴尼法學院 紐約市立大學 逢甲大學 台灣民意基金會
世聯倉運文教基金会 台灣醫界聯盟 高雄醫學大學校友總會 小留學生家長協會
Ann Arbor台灣同鄉會 大西雅圖台灣同鄉會 北加州前美西台灣人夏令會
沙加緬度FAPA分會 北美洲台灣婦女會總會 雲林基督教醫院 花蓮門諾醫院 法治時報
紐約羅徹斯特大學醫學院 FAPA沙加緬度分會 芝加哥台灣同鄉會
北加州東灣台灣人同鄉會 北美洲台灣人醫師協會總會 國立台北藝術大學
台北市立體育學院 美國塑膠工程師學會 加拿大民進黨 台灣大地文教基金會
《望春風週報》群馬縣台灣總會事務局 加拿大社團法人台灣語言文化社 行政院客委會
國立台東大學 台灣民族同盟 高雄醫學大學 福爾摩鯊會社 羅東聖母醫院 台北醫學大學
台灣自治基金會 《台灣海外網》 亞洲航空公司 台灣聯合國協進會 洛杉磯救扁聯盟
北美洲台灣人醫師協會總會《台灣e新聞》 台灣社會改造協會 北美洲台灣人醫師協會
台灣陪審團協會 台灣法理建國學院 彭明敏文教基金會 南山人壽保險股份有限公司
加西台灣藝術家協會 加拿大台灣華語通用協會 大西雅圖區台灣商會
高雄醫學大學全球校友會 台灣教師聯盟 民進黨美東黨部 北美洲台灣婦女會總會
國立高科技大學 中山醫大 高苑科技大學 國立高雄師範大學 歐洲台灣協會
舊金山灣區台灣商會 美國「台灣公論報」高雄醫學大學校友總會 紐約恩惠歸正教會
日本群馬縣台灣同鄉會 北美洲台灣婦女會總會 台灣基督長老教會總會 高雄醫學院
臺北市立大學 波士頓同鄉會 世界台灣客家聯合會 加州大學 陳定南基金會
香港中國經濟發展促進會 香港大學《日本時報》中天電視 國務院
戶政機關 中選會 大法官 司法院 立法院 立委 立法委員 大使 監察院 監察委員
行政院 中研院 總統府

所認為應是的 民主國家
?!

201.甚麼是 民主?!

202.甚麼是 主權?!

203.甚麼是 民主中的民-人民?!

204.誰是 民主中的民-人民?!

205.甚麼是 不是民主中的民-不是人民者-軍公教人員-政府?!

206.誰是 不是民主中的民-不是人民者-軍公教人員-政府?!

207.甚麼是 人民?!

208.誰是 人民?!

209.誰不是 人民?!

210.甚麼是 民主?!

( 所有
呆丸哈哈哈 王顥中 朱家安 辜寬敏 陳奕齊 蘇永欽 曹俊漢 李遠哲 陳文茜 張亞中
王顥中 朱家安 林柏儀 張宗坤 Guy Standing 陳韋綸 張智琦
辜寬敏 陳奕齊 陳柏惟 鄭文龍 何博文 鄭新助 陳慧文 韓國瑜 習近平 蘇永欽 川普
林濁水 陳菊 郭台銘 蔡英文 李登輝 馬英九 卓榮泰 羅文嘉 賴清德 楊志良 孫慶餘
陳水扁 彭明敏 邵宗海 王美琇 余文儀 李川信 李弘祺 金恆煒 施正鋒 洪裕宏
張正修 張葉森 陳月妙 陳為祥 陳傳岳 童文薰 賀德芬 黃居正 楊其文 楊憲宏
劉志聰 蕭曉玲 賴振昌 曹俊漢 吳景欽 朱立倫 黃智賢 林騰鷂 蘇貞昌 林佳和
董思齊 黃帝穎 江雅綺 曾怡碩 禇婉琳 何澄輝 林雨蒼 陳學聖 曾銘宗 費鴻泰 賴士葆
何宗勳 紀政 王幼玲 陳曼麗 馮光遠 紀惠容 魏千峯 苗博雅 唐峰正 許善德 刁明華 元山妙子
方宗益 王紹英 王文賢 王伯仁 王明哲 王政卿 王秋森 王美幸 王家明
王泰和 王泰澤 王國華 王國照 王梅鳯 王惠珠 王華恭 王愛蘭 王義郎 王運近 王興耀
朱孟庠 江文基 江明信 江國華 池明仁 余文儀 余函遇 吳和甫 吳松晃 吳英偉 吳國揚
吳隆傑 吳瑞北 吳銘斌 吳澧培 吳豐山 呂月霞 李元武 李木通 李世隆 李弘祺 李旭登
李汝城 李明信 李建畿 李後進 李界木 李席舟 李清根 李雪玟 李博仁 李毓芹 李筱峰
李學圖 沈信彥 周一鳴 周松男 周昭亮 周振英 周崇德 周淑韻 周朝國 林水泉 林再興
林明璋 林金虎 林俊傑 林俊堤 林勁甫 林柏均 林美里 林息霜 林祐平 林健次 林參天
林清祥 林勝利 林富文 林逸民 林翠芳 林銀 林銘新 林慧禎 林聰悟 河合惠美 邱一峰
邱一清 邱垂亮 邱萬土 施並錫 施純如 施興國 施鴻銘 柯好美 柯美珠 柯耀宗 洪玉珠
洪珠美 洪清森 洪清順 洪博學 胡頌二 殷振添 翁世俊 翁偉哲 翁壽男 馬隆祥 高大成
高華山 高寛弘 高輝陽 商文義 康伶星 張正修 張宗達 張建國 張復聚 張葉森 張銘峰
張澄溫 張璨鍙 張豐藤 梁信忠 莊秋雄 莊勝津 莊靜娜 許允棟 許世楷 許瑞峯 郭正典
郭明隆 郭長豐 郭俊貞 郭陳優美 郭進榮 郭漢崇 陳小翠 陳天令 陳天隆 陳文憲 陳世雄
陳永興 陳立愷 陳至興 陳沛仁 陳明恭 陳明真 陳垣洋 陳帝佑 陳建銘 陳政宏 陳昭姿
陳昭惠 陳炯泰 陳啓德 陳淑敏 陳淮崇 陳烱鳴 陳勝凱 陳博文 陳雅惠 陳順勝 陳義志
陳達銘 陳榮基 陳福文 陳肇真 陳銘堯 陳蕙詩 陳錫南 陳優芬 陳寶月 黄鴻展 彭百顯
曾光雄 曾伯誠 曾伯聰 曾勁元 曾南茜 曾恆利 曾淑薰 曾陽川 曾憲政 游文治 游盈隆
游泰慶 程正德 黃仁安 黃及時 黃文龍 黃立宏 黃育旗 黃邦男 黃邦雄 黃東昇 黃冠群
黃春明 黃昭展 黃美琇 黃美惠 黃貞文 黃海富 黃祖源 黃敏生 黃勝雄 黃越宏 黃經學
黃嘉道 黃漠見 黃福氣 黃慶鍾 楊玉麟 楊成錦 楊次雄 楊其文 楊忠和 楊欣晉 楊淑齡
楊超陽 楊順惠 楊黃美幸 楊緒東 楊靜華 楊懷卿 溫美紅 葉秀卿 葉柏祥 葉哲夫
頌彦(何)守眞 廖弘淼 廖淑如 劉永斌 劉志聰 劉炯錫 劉重義 劉真真 劉景寬 劉敬文
蔡米山 蔡尚穎 蔡明法 蔡明峰 蔡明訓 蔡明憲 蔡炳煌 蔡琳達 蔡瑞芳 蔡榮聰 蔡慧香
蔡篤堅 蔡龍居 蔡蘇秋金 鄭天助 鄭邦鎮 鄭岳峰 鄭國彬 鄭欽仁 鄭新助 鄭瑞雄 鄭義和
黎國棟 盧月鉛 盧世祥 盧孝治 盧秀鳳 蕭永達 蕭東賢 蕭悧悧 蕭福增 蕭錫惠 賴玉珍
賴秀穗 賴思成 賴碧良 賴麗華 戴正德 謝世憲 謝臥龍 謝金河 謝偉群 謝淑卿 謝榮進
韓明榮 簡朝樹 藍傳盛 闕杏芬 顏千鶴 顏大翔 顏正杰 顏真賢 顔淑華 羅仁貴 蘇明掦
蘇振明 蘇淑玲 蘇景源 蘇慶龍 龔明聰 楊貴運 林光義 林柏堂 李遠哲
王賡武 文國權 王綽中 島津洋一 胡志強 陳文茜 閻小駿 張亞中 尹乃菁 黃湘鈺
資政 市議員 市長 總統 台灣制憲基金會 台灣基進黨 中國共產黨 民進黨 國民黨
中國時報 自由時報 聯合報 蘋果日報 旺報 國立政治大學 亞洲大學 澳門理工學院
台灣北社 永社 中國文化大學 真理大學 東海大學 台灣大學 台北科技大學
台灣公民陣線 經濟民主連合 台灣學生聯合會 青年抵制假新聞陣線 民主平台
臺灣青年民主協會 獨立青年陣線 台灣人權促進會 人權公約施行監督聯盟
台灣守護民主平台 公民憲政推動聯盟 台灣智庫 國防安全研究院 綠色逗陣 台灣社
台灣客社 台灣聯合國協進會 陳文成博士紀念基金會 鄭南榕基金會 台灣公民參與協會
台灣親子共學教育促進會 台灣共生青年協會 公投護台灣聯盟 凱達格蘭基金會
新台灣國策智庫 台灣獨立建國聯盟 台灣教授協會 李江却台語文教基金會
台灣基進黨台北黨部 監督退休金績效聯盟 新竹縣教師會 台北企業總工會
中華民國全國退休教師聯盟 花蓮縣教師職業工會 苗栗縣教育產業工會
雙北教育產業工會 新北市教育產業工會 花蓮縣教師會 新竹縣教師職業工會
臺北市學校教育產業工會 台南市大府城教育產業工會 新竹縣教育產業工會
花蓮縣教育產業工會 勵馨社會福利事業基金會 自由空間教育基金會
當代南亞與中東研究中心 民報 日本元山醫院 宗益科技有限公司 日本台灣同鄉會
紐約醫學院 羅東聖母醫院
全美台灣人權協會 辛辛那提大學 高雄醫學大學 南加州大洛杉磯台灣會館 高醫大
恩主公醫院 北美洲台灣人基督教協會 第一名店 李登輝基金會民主協會
加拿大台灣同鄉會 北美台灣總商會 奇美醫 池明仁整形外科診所 台東耳鼻喉科診所
加拿大台商會 美國台灣人教授協會 日本幸手耳鼻咽喉科醫院 吳英偉診所
高醫全國校友總会 總統府資政 自立晚報 沙加緬度台灣同鄕會 宜蘭縣藥師公會
美國紐約市立大學 FAPA 芝加哥FAPA分會 紐約台灣會館 底特律台灣同鄉會
台南市環境保護聯盟 台灣南極學會 新竹科學園區管理局 福和會 美國內華達州立大學
汐止國泰醫院 台北教育大學 北美洲台灣人教授協會 西雅圖FAPA華州分會 義大醫院
台大醫學院 民進黨西雅圖 日台國民文化交流會 908台灣國 新世紀教育基金會 成功大學
林金虎診所 高醫校友總會 北加州台灣同鄉聯合會 林勁甫耳鼻喉科診所 美國台灣之友會
加拿大綠色能源顧問公司 北加州台灣同鄉聯合會 東海大學 國大代表 日本東京日語學校
紐約市布魯克林醫院 國立臺灣大學 東京日台交流會 國策顧問 昆斯蘭大學
澳洲台灣同鄉會 師大 北美洲婦女會溫哥華分會 加拿大台灣同鄉會 扁聯會
北加州台灣婦女會 洛杉磯西北區台灣同鄉會北加州東灣台灣人同鄉會 崇仁醫專
北美洲台灣婦女會總會 南加州美國臺灣人獅子會 加拿大民進黨 達仁外科診所
大社長老教會 高雄市立聯合醫院 大華牙醫診所 哥倫布市台灣同鄉會
多倫多臺灣長老教會 大阪國際大學 美國台灣人教授協會 北加州關懐台灣基金會
開南大學 向安診所 臺中中國醫藥大學 高雄市嘉美診所 台南新樓醫院
台灣環境教育協會 英國台灣協會 台獨聯盟美國本部 民進黨美西黨部
北加州舊金山台灣人同鄉會 紐西蘭台僑協會 新泰綜合醫院 衞福部 衞福部台北醫院
日本都賀婦產科醫院 奇美醫學中心 北加州聖荷西-台南姊妹市協會 日本台南市後援會
加州政府 加州政府公共衛生部門 加州政府公共衛生部門審核官 明道大學
民報文化藝術基金會 臺北市立聯合醫院 台杏基金會 北美洲台灣人醫師協會
美國普恩科技 彰化師大 加拿大台灣同鄉會 陳總統民間醫療小組 加拿大婦女會
華府台灣同鄉會 高雄長庚醫院 北加州東南灣台灣人同鄉會 美國中興大學華府校友會
台大醫學院 成大醫院 台灣現代詩人協會 高醫大北美校友會 宜蘭人文基金會
日本幸手耳鼻咽喉科醫院 亞特蘭大同鄉會 建國會 新州中美醫學會 福爾摩沙醫學會
俄州首府大學 紐約州阿爾巴尼法學院 紐約市立大學 逢甲大學 台灣民意基金會
世聯倉運文教基金会 台灣醫界聯盟 高雄醫學大學校友總會 小留學生家長協會
Ann Arbor台灣同鄉會 大西雅圖台灣同鄉會 北加州前美西台灣人夏令會
沙加緬度FAPA分會 北美洲台灣婦女會總會 雲林基督教醫院 花蓮門諾醫院 法治時報
紐約羅徹斯特大學醫學院 FAPA沙加緬度分會 芝加哥台灣同鄉會
北加州東灣台灣人同鄉會 北美洲台灣人醫師協會總會 國立台北藝術大學
台北市立體育學院 美國塑膠工程師學會 加拿大民進黨 台灣大地文教基金會
《望春風週報》群馬縣台灣總會事務局 加拿大社團法人台灣語言文化社 行政院客委會
國立台東大學 台灣民族同盟 高雄醫學大學 福爾摩鯊會社 羅東聖母醫院 台北醫學大學
台灣自治基金會 《台灣海外網》 亞洲航空公司 台灣聯合國協進會 洛杉磯救扁聯盟
北美洲台灣人醫師協會總會《台灣e新聞》 台灣社會改造協會 北美洲台灣人醫師協會
台灣陪審團協會 台灣法理建國學院 彭明敏文教基金會 南山人壽保險股份有限公司
加西台灣藝術家協會 加拿大台灣華語通用協會 大西雅圖區台灣商會
高雄醫學大學全球校友會 台灣教師聯盟 民進黨美東黨部 北美洲台灣婦女會總會
國立高科技大學 中山醫大 高苑科技大學 國立高雄師範大學 歐洲台灣協會
舊金山灣區台灣商會 美國「台灣公論報」高雄醫學大學校友總會 紐約恩惠歸正教會
日本群馬縣台灣同鄉會 北美洲台灣婦女會總會 台灣基督長老教會總會 高雄醫學院
臺北市立大學 波士頓同鄉會 世界台灣客家聯合會 加州大學 陳定南基金會
香港中國經濟發展促進會 香港大學《日本時報》中天電視 國務院
戶政機關 中選會 大法官 司法院 立法院 立委 立法委員 大使 監察院 監察委員
行政院 中研院 總統府
的回答

將引領
呆丸哈哈哈 王顥中 朱家安 辜寬敏 陳奕齊 蘇永欽 曹俊漢 李遠哲 陳文茜 張亞中
王顥中 朱家安 林柏儀 張宗坤 Guy Standing 陳韋綸 張智琦
辜寬敏 陳奕齊 陳柏惟 鄭文龍 何博文 鄭新助 陳慧文 韓國瑜 習近平 蘇永欽 川普
林濁水 陳菊 郭台銘 蔡英文 李登輝 馬英九 卓榮泰 羅文嘉 賴清德 楊志良 孫慶餘
陳水扁 彭明敏 邵宗海 王美琇 余文儀 李川信 李弘祺 金恆煒 施正鋒 洪裕宏
張正修 張葉森 陳月妙 陳為祥 陳傳岳 童文薰 賀德芬 黃居正 楊其文 楊憲宏
劉志聰 蕭曉玲 賴振昌 曹俊漢 吳景欽 朱立倫 黃智賢 林騰鷂 蘇貞昌 林佳和
董思齊 黃帝穎 江雅綺 曾怡碩 禇婉琳 何澄輝 林雨蒼 陳學聖 曾銘宗 費鴻泰 賴士葆
何宗勳 紀政 王幼玲 陳曼麗 馮光遠 紀惠容 魏千峯 苗博雅 唐峰正 許善德 刁明華 元山妙子
方宗益 王紹英 王文賢 王伯仁 王明哲 王政卿 王秋森 王美幸 王家明
王泰和 王泰澤 王國華 王國照 王梅鳯 王惠珠 王華恭 王愛蘭 王義郎 王運近 王興耀
朱孟庠 江文基 江明信 江國華 池明仁 余文儀 余函遇 吳和甫 吳松晃 吳英偉 吳國揚
吳隆傑 吳瑞北 吳銘斌 吳澧培 吳豐山 呂月霞 李元武 李木通 李世隆 李弘祺 李旭登
李汝城 李明信 李建畿 李後進 李界木 李席舟 李清根 李雪玟 李博仁 李毓芹 李筱峰
李學圖 沈信彥 周一鳴 周松男 周昭亮 周振英 周崇德 周淑韻 周朝國 林水泉 林再興
林明璋 林金虎 林俊傑 林俊堤 林勁甫 林柏均 林美里 林息霜 林祐平 林健次 林參天
林清祥 林勝利 林富文 林逸民 林翠芳 林銀 林銘新 林慧禎 林聰悟 河合惠美 邱一峰
邱一清 邱垂亮 邱萬土 施並錫 施純如 施興國 施鴻銘 柯好美 柯美珠 柯耀宗 洪玉珠
洪珠美 洪清森 洪清順 洪博學 胡頌二 殷振添 翁世俊 翁偉哲 翁壽男 馬隆祥 高大成
高華山 高寛弘 高輝陽 商文義 康伶星 張正修 張宗達 張建國 張復聚 張葉森 張銘峰
張澄溫 張璨鍙 張豐藤 梁信忠 莊秋雄 莊勝津 莊靜娜 許允棟 許世楷 許瑞峯 郭正典
郭明隆 郭長豐 郭俊貞 郭陳優美 郭進榮 郭漢崇 陳小翠 陳天令 陳天隆 陳文憲 陳世雄
陳永興 陳立愷 陳至興 陳沛仁 陳明恭 陳明真 陳垣洋 陳帝佑 陳建銘 陳政宏 陳昭姿
陳昭惠 陳炯泰 陳啓德 陳淑敏 陳淮崇 陳烱鳴 陳勝凱 陳博文 陳雅惠 陳順勝 陳義志
陳達銘 陳榮基 陳福文 陳肇真 陳銘堯 陳蕙詩 陳錫南 陳優芬 陳寶月 黄鴻展 彭百顯
曾光雄 曾伯誠 曾伯聰 曾勁元 曾南茜 曾恆利 曾淑薰 曾陽川 曾憲政 游文治 游盈隆
游泰慶 程正德 黃仁安 黃及時 黃文龍 黃立宏 黃育旗 黃邦男 黃邦雄 黃東昇 黃冠群
黃春明 黃昭展 黃美琇 黃美惠 黃貞文 黃海富 黃祖源 黃敏生 黃勝雄 黃越宏 黃經學
黃嘉道 黃漠見 黃福氣 黃慶鍾 楊玉麟 楊成錦 楊次雄 楊其文 楊忠和 楊欣晉 楊淑齡
楊超陽 楊順惠 楊黃美幸 楊緒東 楊靜華 楊懷卿 溫美紅 葉秀卿 葉柏祥 葉哲夫
頌彦(何)守眞 廖弘淼 廖淑如 劉永斌 劉志聰 劉炯錫 劉重義 劉真真 劉景寬 劉敬文
蔡米山 蔡尚穎 蔡明法 蔡明峰 蔡明訓 蔡明憲 蔡炳煌 蔡琳達 蔡瑞芳 蔡榮聰 蔡慧香
蔡篤堅 蔡龍居 蔡蘇秋金 鄭天助 鄭邦鎮 鄭岳峰 鄭國彬 鄭欽仁 鄭新助 鄭瑞雄 鄭義和
黎國棟 盧月鉛 盧世祥 盧孝治 盧秀鳳 蕭永達 蕭東賢 蕭悧悧 蕭福增 蕭錫惠 賴玉珍
賴秀穗 賴思成 賴碧良 賴麗華 戴正德 謝世憲 謝臥龍 謝金河 謝偉群 謝淑卿 謝榮進
韓明榮 簡朝樹 藍傳盛 闕杏芬 顏千鶴 顏大翔 顏正杰 顏真賢 顔淑華 羅仁貴 蘇明掦
蘇振明 蘇淑玲 蘇景源 蘇慶龍 龔明聰 楊貴運 林光義 林柏堂 李遠哲
王賡武 文國權 王綽中 島津洋一 胡志強 陳文茜 閻小駿 張亞中 尹乃菁 黃湘鈺
資政 市議員 市長 總統 台灣制憲基金會 台灣基進黨 中國共產黨 民進黨 國民黨
中國時報 自由時報 聯合報 蘋果日報 旺報 國立政治大學 亞洲大學 澳門理工學院
台灣北社 永社 中國文化大學 真理大學 東海大學 台灣大學 台北科技大學
台灣公民陣線 經濟民主連合 台灣學生聯合會 青年抵制假新聞陣線 民主平台
臺灣青年民主協會 獨立青年陣線 台灣人權促進會 人權公約施行監督聯盟
台灣守護民主平台 公民憲政推動聯盟 台灣智庫 國防安全研究院 綠色逗陣 台灣社
台灣客社 台灣聯合國協進會 陳文成博士紀念基金會 鄭南榕基金會 台灣公民參與協會
台灣親子共學教育促進會 台灣共生青年協會 公投護台灣聯盟 凱達格蘭基金會
新台灣國策智庫 台灣獨立建國聯盟 台灣教授協會 李江却台語文教基金會
台灣基進黨台北黨部 監督退休金績效聯盟 新竹縣教師會 台北企業總工會
中華民國全國退休教師聯盟 花蓮縣教師職業工會 苗栗縣教育產業工會
雙北教育產業工會 新北市教育產業工會 花蓮縣教師會 新竹縣教師職業工會
臺北市學校教育產業工會 台南市大府城教育產業工會 新竹縣教育產業工會
花蓮縣教育產業工會 勵馨社會福利事業基金會 自由空間教育基金會
當代南亞與中東研究中心 民報 日本元山醫院 宗益科技有限公司 日本台灣同鄉會
紐約醫學院 羅東聖母醫院
全美台灣人權協會 辛辛那提大學 高雄醫學大學 南加州大洛杉磯台灣會館 高醫大
恩主公醫院 北美洲台灣人基督教協會 第一名店 李登輝基金會民主協會
加拿大台灣同鄉會 北美台灣總商會 奇美醫 池明仁整形外科診所 台東耳鼻喉科診所
加拿大台商會 美國台灣人教授協會 日本幸手耳鼻咽喉科醫院 吳英偉診所
高醫全國校友總会 總統府資政 自立晚報 沙加緬度台灣同鄕會 宜蘭縣藥師公會
美國紐約市立大學 FAPA 芝加哥FAPA分會 紐約台灣會館 底特律台灣同鄉會
台南市環境保護聯盟 台灣南極學會 新竹科學園區管理局 福和會 美國內華達州立大學
汐止國泰醫院 台北教育大學 北美洲台灣人教授協會 西雅圖FAPA華州分會 義大醫院
台大醫學院 民進黨西雅圖 日台國民文化交流會 908台灣國 新世紀教育基金會 成功大學
林金虎診所 高醫校友總會 北加州台灣同鄉聯合會 林勁甫耳鼻喉科診所 美國台灣之友會
加拿大綠色能源顧問公司 北加州台灣同鄉聯合會 東海大學 國大代表 日本東京日語學校
紐約市布魯克林醫院 國立臺灣大學 東京日台交流會 國策顧問 昆斯蘭大學
澳洲台灣同鄉會 師大 北美洲婦女會溫哥華分會 加拿大台灣同鄉會 扁聯會
北加州台灣婦女會 洛杉磯西北區台灣同鄉會北加州東灣台灣人同鄉會 崇仁醫專
北美洲台灣婦女會總會 南加州美國臺灣人獅子會 加拿大民進黨 達仁外科診所
大社長老教會 高雄市立聯合醫院 大華牙醫診所 哥倫布市台灣同鄉會
多倫多臺灣長老教會 大阪國際大學 美國台灣人教授協會 北加州關懐台灣基金會
開南大學 向安診所 臺中中國醫藥大學 高雄市嘉美診所 台南新樓醫院
台灣環境教育協會 英國台灣協會 台獨聯盟美國本部 民進黨美西黨部
北加州舊金山台灣人同鄉會 紐西蘭台僑協會 新泰綜合醫院 衞福部 衞福部台北醫院
日本都賀婦產科醫院 奇美醫學中心 北加州聖荷西-台南姊妹市協會 日本台南市後援會
加州政府 加州政府公共衛生部門 加州政府公共衛生部門審核官 明道大學
民報文化藝術基金會 臺北市立聯合醫院 台杏基金會 北美洲台灣人醫師協會
美國普恩科技 彰化師大 加拿大台灣同鄉會 陳總統民間醫療小組 加拿大婦女會
華府台灣同鄉會 高雄長庚醫院 北加州東南灣台灣人同鄉會 美國中興大學華府校友會
台大醫學院 成大醫院 台灣現代詩人協會 高醫大北美校友會 宜蘭人文基金會
日本幸手耳鼻咽喉科醫院 亞特蘭大同鄉會 建國會 新州中美醫學會 福爾摩沙醫學會
俄州首府大學 紐約州阿爾巴尼法學院 紐約市立大學 逢甲大學 台灣民意基金會
世聯倉運文教基金会 台灣醫界聯盟 高雄醫學大學校友總會 小留學生家長協會
Ann Arbor台灣同鄉會 大西雅圖台灣同鄉會 北加州前美西台灣人夏令會
沙加緬度FAPA分會 北美洲台灣婦女會總會 雲林基督教醫院 花蓮門諾醫院 法治時報
紐約羅徹斯特大學醫學院 FAPA沙加緬度分會 芝加哥台灣同鄉會
北加州東灣台灣人同鄉會 北美洲台灣人醫師協會總會 國立台北藝術大學
台北市立體育學院 美國塑膠工程師學會 加拿大民進黨 台灣大地文教基金會
《望春風週報》群馬縣台灣總會事務局 加拿大社團法人台灣語言文化社 行政院客委會
國立台東大學 台灣民族同盟 高雄醫學大學 福爾摩鯊會社 羅東聖母醫院 台北醫學大學
台灣自治基金會 《台灣海外網》 亞洲航空公司 台灣聯合國協進會 洛杉磯救扁聯盟
北美洲台灣人醫師協會總會《台灣e新聞》 台灣社會改造協會 北美洲台灣人醫師協會
台灣陪審團協會 台灣法理建國學院 彭明敏文教基金會 南山人壽保險股份有限公司
加西台灣藝術家協會 加拿大台灣華語通用協會 大西雅圖區台灣商會
高雄醫學大學全球校友會 台灣教師聯盟 民進黨美東黨部 北美洲台灣婦女會總會
國立高科技大學 中山醫大 高苑科技大學 國立高雄師範大學 歐洲台灣協會
舊金山灣區台灣商會 美國「台灣公論報」高雄醫學大學校友總會 紐約恩惠歸正教會
日本群馬縣台灣同鄉會 北美洲台灣婦女會總會 台灣基督長老教會總會 高雄醫學院
臺北市立大學 波士頓同鄉會 世界台灣客家聯合會 加州大學 陳定南基金會
香港中國經濟發展促進會 香港大學《日本時報》中天電視 國務院
戶政機關 中選會 大法官 司法院 立法院 立委 立法委員 大使 監察院 監察委員
行政院 中研院 總統府
自身

開始或許可能有能力誠實

開始或許可能有能力思考 )

呆丸哈哈哈 王顥中 朱家安 辜寬敏 陳奕齊 蘇永欽 曹俊漢 李遠哲 陳文茜 張亞中..練習 勇敢 回答 下列 小常識 問題

【新聞稿】台灣站(戰)起來,拒絕一國兩制
2019/05/06 資料來源: 台灣制憲基金會

台灣
台灣站(戰)起來,
國..一國兩制
台灣站(戰)起來,拒絕一國兩制
制憲
台灣制憲

自由 言論與表達自由 國民 民間 民眾 民權 組織 促進會 連署 公民 公投 公 投 連合 聯合會 協會 平台 投票 投票權人 團體 公民團體 遊行 智庫 集會 集會遊行「社 運「社運 會 社會 行動/記者會/活動/講座 演講 演講會 演講者 論壇 基金會 工會 總工會 企業工會 企業總工會 產業工會 職業工會 陣營 陣線 廣場 時論 時論廣場 公司 教會 NGO NGO工作者 選民 黨 政黨 選 輔選 選舉 候選 候選人

本土陣營
人..台灣人
台灣要獨立,要正名,要制憲,這樣台灣才有真正未來。
政權
北京政權
北京政權的台灣代理人
政治
政治局勢
台灣基進黨
中國
中國共產黨
民進黨
台灣方案
國民黨
台灣危亡存續的關鍵
台灣政體
台灣政體大局
市民
台灣制憲建國
台灣所面對的問題
憲法
國家
憲法是國家的基本大法,
制定台灣憲法,建立自己的國家,
人民
與台灣內部,台灣的未來以及台灣人民的幸福安全有極大的關係。
政權不能夠被國民黨給拿走。
政權不能夠被國民黨給拿走。因為國民黨是中國國國民黨,照顧的是中國的利益,我們怎麼會支持中國國民黨來選台灣總統呢?台灣的利益就是我們建立屬於台灣人自己的國家,這才是我們的任務。

【新聞稿】台灣站(戰)起來,拒絕一國兩制
2019/05/06 資料來源: 台灣制憲基金會
台灣制憲基金會日前(5/4,星期六)於高雄市三民公園舉辦【台灣站(戰)起來,拒絕一國兩制】演講會首發場,超過2000餘名的高雄鄉親擠爆會場,在主持人及演講者的熱請帶動下,高聲喊出【拒絕一國兩制,台灣中國,一邊一國】的訴求。
台灣制憲基金會執行董事鄭文龍律師首先指出,本土陣營在去年年底的選舉挫敗後,士氣非常的低迷沮喪。台灣制憲基金會創辦人辜寬敏資政非常憂心,他認為台灣人要有志氣,不可因一次的選舉挫敗就喪失信心,所以要鼓勵大家要走出來。辜先生因此創辦制憲基金會,就是要告訴大家,我們努力的目標是台灣要獨立,要正名,要制憲,這樣台灣才有真正未來。
新北市議員何博文及高雄市前議員鄭新助、議員陳慧文等人則指出,高雄市長韓國瑜選上市長後,根本無心市政,每日只想著出國參訪。不僅高雄沒有發大財,愛河更是變得髒兮兮。現在又每日做著選總統的春秋大夢,急著當北京政權的台灣代理人。
台灣基進黨主席陳奕齊及陳柏惟則指出,去年年底的選舉,基進黨已經嗅出異常的政治局勢,因此選戰主軸全力迎戰韓潮,選後果不其然,支持這股韓潮的背後力量是中國共產黨。在民進黨敗選後,急統的力量內外夾擊,先有習近平探索一國兩制台灣方案的談話,後有國民黨一國兩制及簽訂和平協議的主張。因此。明年2020年的總統大選是台灣危亡存續的關鍵年。基進黨基於台灣政體大局考量,決定全力輔選民進黨的總統候選人。陳柏維指出,高雄市民這次教訓民進黨選擇韓國瑜,卻帶來了更多的痛苦與懊悔。希望明年的總統選舉,大家一起來支持能為台灣制憲建國打拚的民進黨提名的總統候選人。
台灣制憲基金會創辦人辜寬敏先生指出,台灣所面對的問題不是參加一場演講會就能夠解決,很多事情是必須由我們自己親自去參與,親自去推動才能夠成功。憲法是國家的基本大法,但現行的憲法有很大的問題。因此,制定台灣憲法,建立自己的國家,不僅是現場的鄉親,更是所有台灣鄉親的共同責任。
明年一月,台灣有個大事,就是選總統。但實際上不僅是選總統,與台灣內部,台灣的未來以及台灣人民的幸福安全有極大的關係。所以,明年的選舉不管如何,不要忘記有許多的前輩,付出血汗及辛苦打拚、持續打拚到現在,才有今日的台灣,所以大家不要失志,只要繼續努力,勝利必定在我們手裡,我們必須要有這樣的信心。所以,政權不能夠被國民黨給拿走。因為國民黨是中國國國民黨,照顧的是中國的利益,我們怎麼會支持中國國民黨來選台灣總統呢?台灣的利益就是我們建立屬於台灣人自己的國家,這才是我們的任務。
辜先生最後指出,他已經為台灣打拚了半世紀,但國家的事情不是一個人的事,這是大家的事,必須藉由大家共同的努力來完成。今日大家來參加這場演講會也是大家表達支持台灣建立新的國家的心情。今日高雄首發場有這麼鄉親熱情的參加,對台灣2300萬人是非常重要的鼓勵,對我本人也是鼓勵。我們會繼續努力。

***

蘇永欽》看看我們的幫派政黨
2019/05/09 中國時報 時論廣場 蘇永欽
(作者為國立政治大學講座教授、前司法院大法官並任副院長)

***

2019-05-03 自由時報
林濁水觀點》陳菊秘書長,言重了! 請教你的戰略是什麼?

***

中華民國如何不亡!?
聯合報 2019-05-14 民意論壇 楊志良
(作者為前衛生署長、亞洲大學榮譽講座教授)

***

自由

他們寧要台獨不要民主
2007-02-06 蘋果日報 孫慶餘(資深政論家)

***

固有
固有之疆域
中華民國領土,依其固有之疆域

賴清德的主權論錯了
2019/05/16 旺報 邵宗海
(作者為澳門理工學院名譽教授)

***

【記者會】拜會卓榮泰主席 成立「民進黨初選觀察團」
2019/05/19
資料來源: 台灣北社

***

人民
國家
中國

2019/05/21 中國時報 黃智賢
星期評論 黃智賢》
愈炸愈強

***

人民
民主
民主程序
破壞民主
公投
民主公投
中國
中國大陸
「主權」
主權本是獨立的象徵,作為國家求生存謀發展的基礎。
蔡總統對付中國大陸自詡最得民心的利器便是堅持「主權」。主權本是獨立的象徵,作為國家求生存謀發展的基礎。
國家主權
陳舊生硬的「主權」觀帶來了國家發展的遲滯與生存的危機。當今國家領導人嚴重缺乏政治藝術與治國手腕,以國家主權落伍的認知與駕馭,斷送了台灣發展的生機。
政治魅力
權力
一國領導人必須是建基於領袖「超凡的個人特質、神奇的洞見或成就,並吸引跟隨者盡忠和服從」的權力上。

2019 05 22 中國時報 時論廣場
曹俊漢(作者為中國文化大學政治系講座教授)
蔡英文治國五缺

***

政治鬥爭
政治人物
執政
執政黨
執政黨於去年九合一選舉大敗後,
自由
言論與表達自由

中國時報 時論廣場
2019 05 22 吳景欽(作者為真理大學法律系所副教授兼刑事法研究中心主任)
蘇貞昌把法院捲入政治鬥爭

***

政治
政治理念
責任政治
責任政治理念

現行憲政體制最大的癥結是總統的有權無責
行政院
行政院長
統治權力
「民主皇帝」
總統在4年內,可以有恃無恐地當「民主皇帝」!
蔡英文主席
立法院
立法委員在黨意下
民主品質
憲政民主
人民
憲政民主的真諦與目的是,人民可用良好的憲法,去建構公正、清廉、效能、負責的政府,去執行正確、有用、良好、可行的國策,而最終目的是確保人民享有周全完善的生存照護與充足美好的生活給付。
要建立人民有權課責總統、行政院長、部會首長、民意代表,能對人民「負責」的憲政體制!

中國時報 2019/05/22 時論廣場 名家觀點
林騰鷂
(作者為前東海大學法律系教授)
人民要的是負責制

***

政權
獨裁政權
破壞民主
針對台灣民主「自由開放」的基礎而發動
保衛台灣的民主
國家
國家的安全
維護國家的安全
【民主防衛
對中
【民主防衛與對中政策】

【座談】台灣作為開放社會,如何抵禦敵人?──民主防衛與國家安全
2019/05/29
資料來源: 永社台灣制憲基金會

***

立法院
行政院
中國
公民
人民
民主
政府
連合
聯合會
協會
平台
民主卻缺乏有效的制度規範
主權
讓渡主權,
出賣民主
讓渡主權,出賣民主
政治
政治演出
民主防衛
民主防衛機制
自由
憲政
政治議題
主權國家地位與自由民主憲政秩序的毀棄或變更,不容作為政治議題談判及協議項目」,
公民複決
投票
投票權人

【記者會】拒絕中國併吞,為政治談判畫紅線,媒體禁收中國賄賂,527決戰立法院
2019/05/23
資料來源: 台灣公民陣線 經濟民主連合 台灣學生聯合會 青年抵制假新聞陣線
主辦團體:台灣公民陣線、經濟民主連合、台灣學生聯合會、青年抵制假新聞陣線
合辦單位:臺灣青年民主協會、民主平台、永社、 獨立青年陣線
為政治談判畫紅線,媒體禁收中國賄賂

***

國民
民權
連署

政治獻金
政治操作
憲政民主
政黨協商
政黨協商的過程中,
立法院各政黨
在政黨協商的過程中,立法院各政黨

【新聞稿】公投法修法,切莫敷衍了事
2019/05/27 資料來源: 台灣人權促進會

***

民眾
立委
民主
民主程序
民進黨
民主政治
國家
國家的每個人
這個國家的每個人都有尊重和守護「法治」的信念和決心。
全國之力,
已在今年3月13訂定的總統初選辦法,幾乎以全黨、全國之力,強為「一人」打造「現任優先」之路!
民主
台灣
民主是台灣最珍貴的資產。
民主程序
民主原則
民眾
民主是台灣最珍貴的資產。初選過程必須堅持民主程序的公平、公正、公開,沒有合乎民主原則的初選就沒有團結,將永久性的徹底摧毀台灣基層民眾對民進黨的信任與支持,2020民進黨的慘敗情景就此歷歷浮現。
立委
名列中執委、中常委的立委、議員
讓你們這些名列中執委、中常委的立委、議員永遠消失政壇。
政壇

【記者會】堅持合乎民主程序的初選,搶救民進黨的靈魂!
2019/05/28
資料來源: 台灣北社

***

政府
軍公教
政治
為政治犧牲
政府要軍公教勞的退休生活為政治犧牲?
政府護盤
被政府犧牲
人民
政府的責任
政治利益
保障人民擁有好的老年生活是政府的責任,政府不該要人民為政治利益而犧牲。

【記者會】護盤、護盤、護盤!多繳、少領、延退!
政府要軍公教勞的退休生活為政治犧牲?
2019/05/29 資料來源: 監督退休金績效聯盟

***

「公民
「公民參與」
公投
民主
民主機制深化與鞏固
NGO
「民主小鬧鐘」。
公民實踐者
候選
候選人
「民間公投修法聯盟」
「四季民主」
選民
社會
公民爲主體的美好社會,
選民變公民
政府
國家
選民變公民丶大公民小政府國家。

【新聞稿】野火燎原,看電影搶救公民會
2019/05/30
資料來源: 台灣公民參與協會

***

主權
台灣主權
台灣主權獨立
執政
黨 執政
黨丟掉執政權
民主進步黨丟掉執政權
參選
參選總統
台灣
台灣前途
黨執政
賴清德以其清新形象奮力維繫民進黨執政權
台灣已走到興衰絕續的十字路口
政治
民主政治
台灣民主政治
執政黨
民主進步黨做為現在執政黨
台灣的內外處境極為艱難
政權
對岸政權
政治勢力
堅持台灣主權獨立的民主進步黨丟掉執政權和國會多數地位,台灣的前途將會如何發展,不問可知。
維繫台灣生存命脈
台灣主權獨立之信念堅定不移
奮力維繫民進黨執政權,
國家
台灣做為一個主權獨立國家

李遠哲

中研院

響應李遠哲呼籲 各界連署支持賴清德參選總統
《民報》政治中心/綜合報導 2019-06-06

***

政府
政府組織
非政府組織
論壇
社會動盪
教會
政治事務
全球政治事務
民主國家
西方民主國家
「政治工具」
政府力量
美國人民
認同政治
超越認同政治
談民主自由
那群人民
公民社會
政治聯盟
民主走向了滅亡
國家能力
國家能力是連接公民社會和現代化治理的樞紐所在,
公民社會能完善運作是需要國家具備剛性及彈性能力,「
民主形成的另一個必要條件是要有一個制度化、統一的、以及有效回應民眾訴求的國家。」
國家能力是連接公民社會和現代化治理的樞紐所在,公民社會能完善運作是需要國家具備剛性及彈性能力,「Sheri Berman提出,一個成熟、活躍、已發達的公民社會可以提供高水準的社會資本,但在社會資本之外,民主形成的另一個必要條件是要有一個制度化、統一的、以及有效回應民眾訴求的國家。」
中國
政治穩定
國家在六四事件發生後變得格外重視國家能力的建設
閻小駿表示,國家在六四事件發生後變得格外重視國家能力的建設──「彈性能力方面,中央政府透過公民社會的機制把NGO吸納到政權的範圍中,有序利用NGO來擴大政權的邊界,提高社會治理能力;剛性能力方面,政府以預防式管控來保持政治穩定。」
政治工具
,『民主自由』到底應不應該成為一個普世的價值?」
國家營造了一些普世價值
國家的利益
民主
民主包括什麼?民有、民治、民享。
國家必須要拿選舉來證明你是個民主國家。
民主化
民本思想其實就可以滿足你們民主化浪潮裏所追求的by the people。」

非政府組織帶來的是福祉還是禍根?——「NGO與顏色革命
呆丸哈哈哈 2019/06/12 21:35

非政府組織帶來的是福祉還是禍根?——「NGO與顏色革命」論壇
2018-07-30 灼見名家 專欄:灼見政治 作者:本社編輯部 採訪:黃湘鈺 圖片:香港中國經濟發展促進會

......................................................................................................................................

呆丸哈哈哈 王顥中 朱家安 辜寬敏 陳奕齊 蘇永欽 曹俊漢 李遠哲 陳文茜 張亞中
王顥中 朱家安 林柏儀 張宗坤 Guy Standing 陳韋綸 張智琦
辜寬敏 陳奕齊 陳柏惟 鄭文龍 何博文 鄭新助 陳慧文 韓國瑜 習近平 蘇永欽 川普
林濁水 陳菊 郭台銘 蔡英文 李登輝 馬英九 卓榮泰 羅文嘉 賴清德 楊志良 孫慶餘
陳水扁 彭明敏 邵宗海 王美琇 余文儀 李川信 李弘祺 金恆煒 施正鋒 洪裕宏
張正修 張葉森 陳月妙 陳為祥 陳傳岳 童文薰 賀德芬 黃居正 楊其文 楊憲宏
劉志聰 蕭曉玲 賴振昌 曹俊漢 吳景欽 朱立倫 黃智賢 林騰鷂 蘇貞昌 林佳和
董思齊 黃帝穎 江雅綺 曾怡碩 禇婉琳 何澄輝 林雨蒼 陳學聖 曾銘宗 費鴻泰 賴士葆
何宗勳 紀政 王幼玲 陳曼麗 馮光遠 紀惠容 魏千峯 苗博雅 唐峰正 許善德 刁明華 元山妙子
方宗益 王紹英 王文賢 王伯仁 王明哲 王政卿 王秋森 王美幸 王家明
王泰和 王泰澤 王國華 王國照 王梅鳯 王惠珠 王華恭 王愛蘭 王義郎 王運近 王興耀
朱孟庠 江文基 江明信 江國華 池明仁 余文儀 余函遇 吳和甫 吳松晃 吳英偉 吳國揚
吳隆傑 吳瑞北 吳銘斌 吳澧培 吳豐山 呂月霞 李元武 李木通 李世隆 李弘祺 李旭登
李汝城 李明信 李建畿 李後進 李界木 李席舟 李清根 李雪玟 李博仁 李毓芹 李筱峰
李學圖 沈信彥 周一鳴 周松男 周昭亮 周振英 周崇德 周淑韻 周朝國 林水泉 林再興
林明璋 林金虎 林俊傑 林俊堤 林勁甫 林柏均 林美里 林息霜 林祐平 林健次 林參天
林清祥 林勝利 林富文 林逸民 林翠芳 林銀 林銘新 林慧禎 林聰悟 河合惠美 邱一峰
邱一清 邱垂亮 邱萬土 施並錫 施純如 施興國 施鴻銘 柯好美 柯美珠 柯耀宗 洪玉珠
洪珠美 洪清森 洪清順 洪博學 胡頌二 殷振添 翁世俊 翁偉哲 翁壽男 馬隆祥 高大成
高華山 高寛弘 高輝陽 商文義 康伶星 張正修 張宗達 張建國 張復聚 張葉森 張銘峰
張澄溫 張璨鍙 張豐藤 梁信忠 莊秋雄 莊勝津 莊靜娜 許允棟 許世楷 許瑞峯 郭正典
郭明隆 郭長豐 郭俊貞 郭陳優美 郭進榮 郭漢崇 陳小翠 陳天令 陳天隆 陳文憲 陳世雄
陳永興 陳立愷 陳至興 陳沛仁 陳明恭 陳明真 陳垣洋 陳帝佑 陳建銘 陳政宏 陳昭姿
陳昭惠 陳炯泰 陳啓德 陳淑敏 陳淮崇 陳烱鳴 陳勝凱 陳博文 陳雅惠 陳順勝 陳義志
陳達銘 陳榮基 陳福文 陳肇真 陳銘堯 陳蕙詩 陳錫南 陳優芬 陳寶月 黄鴻展 彭百顯
曾光雄 曾伯誠 曾伯聰 曾勁元 曾南茜 曾恆利 曾淑薰 曾陽川 曾憲政 游文治 游盈隆
游泰慶 程正德 黃仁安 黃及時 黃文龍 黃立宏 黃育旗 黃邦男 黃邦雄 黃東昇 黃冠群
黃春明 黃昭展 黃美琇 黃美惠 黃貞文 黃海富 黃祖源 黃敏生 黃勝雄 黃越宏 黃經學
黃嘉道 黃漠見 黃福氣 黃慶鍾 楊玉麟 楊成錦 楊次雄 楊其文 楊忠和 楊欣晉 楊淑齡
楊超陽 楊順惠 楊黃美幸 楊緒東 楊靜華 楊懷卿 溫美紅 葉秀卿 葉柏祥 葉哲夫
頌彦(何)守眞 廖弘淼 廖淑如 劉永斌 劉志聰 劉炯錫 劉重義 劉真真 劉景寬 劉敬文
蔡米山 蔡尚穎 蔡明法 蔡明峰 蔡明訓 蔡明憲 蔡炳煌 蔡琳達 蔡瑞芳 蔡榮聰 蔡慧香
蔡篤堅 蔡龍居 蔡蘇秋金 鄭天助 鄭邦鎮 鄭岳峰 鄭國彬 鄭欽仁 鄭新助 鄭瑞雄 鄭義和
黎國棟 盧月鉛 盧世祥 盧孝治 盧秀鳳 蕭永達 蕭東賢 蕭悧悧 蕭福增 蕭錫惠 賴玉珍
賴秀穗 賴思成 賴碧良 賴麗華 戴正德 謝世憲 謝臥龍 謝金河 謝偉群 謝淑卿 謝榮進
韓明榮 簡朝樹 藍傳盛 闕杏芬 顏千鶴 顏大翔 顏正杰 顏真賢 顔淑華 羅仁貴 蘇明掦
蘇振明 蘇淑玲 蘇景源 蘇慶龍 龔明聰 楊貴運 林光義 林柏堂 李遠哲
王賡武 文國權 王綽中 島津洋一 胡志強 陳文茜 閻小駿 張亞中 尹乃菁 黃湘鈺
資政 市議員 市長 總統 台灣制憲基金會 台灣基進黨 中國共產黨 民進黨 國民黨
中國時報 自由時報 聯合報 蘋果日報 旺報 國立政治大學 亞洲大學 澳門理工學院
台灣北社 永社 中國文化大學 真理大學 東海大學 台灣大學 台北科技大學
台灣公民陣線 經濟民主連合 台灣學生聯合會 青年抵制假新聞陣線 民主平台
臺灣青年民主協會 獨立青年陣線 台灣人權促進會 人權公約施行監督聯盟
台灣守護民主平台 公民憲政推動聯盟 台灣智庫 國防安全研究院 綠色逗陣 台灣社
台灣客社 台灣聯合國協進會 陳文成博士紀念基金會 鄭南榕基金會 台灣公民參與協會
台灣親子共學教育促進會 台灣共生青年協會 公投護台灣聯盟 凱達格蘭基金會
新台灣國策智庫 台灣獨立建國聯盟 台灣教授協會 李江却台語文教基金會
台灣基進黨台北黨部 監督退休金績效聯盟 新竹縣教師會 台北企業總工會
中華民國全國退休教師聯盟 花蓮縣教師職業工會 苗栗縣教育產業工會
雙北教育產業工會 新北市教育產業工會 花蓮縣教師會 新竹縣教師職業工會
臺北市學校教育產業工會 台南市大府城教育產業工會 新竹縣教育產業工會
花蓮縣教育產業工會 勵馨社會福利事業基金會 自由空間教育基金會
當代南亞與中東研究中心 民報 日本元山醫院 宗益科技有限公司 日本台灣同鄉會
紐約醫學院 羅東聖母醫院
全美台灣人權協會 辛辛那提大學 高雄醫學大學 南加州大洛杉磯台灣會館 高醫大
恩主公醫院 北美洲台灣人基督教協會 第一名店 李登輝基金會民主協會
加拿大台灣同鄉會 北美台灣總商會 奇美醫 池明仁整形外科診所 台東耳鼻喉科診所
加拿大台商會 美國台灣人教授協會 日本幸手耳鼻咽喉科醫院 吳英偉診所
高醫全國校友總会 總統府資政 自立晚報 沙加緬度台灣同鄕會 宜蘭縣藥師公會
美國紐約市立大學 FAPA 芝加哥FAPA分會 紐約台灣會館 底特律台灣同鄉會
台南市環境保護聯盟 台灣南極學會 新竹科學園區管理局 福和會 美國內華達州立大學
汐止國泰醫院 台北教育大學 北美洲台灣人教授協會 西雅圖FAPA華州分會 義大醫院
台大醫學院 民進黨西雅圖 日台國民文化交流會 908台灣國 新世紀教育基金會 成功大學
林金虎診所 高醫校友總會 北加州台灣同鄉聯合會 林勁甫耳鼻喉科診所 美國台灣之友會
加拿大綠色能源顧問公司 北加州台灣同鄉聯合會 東海大學 國大代表 日本東京日語學校
紐約市布魯克林醫院 國立臺灣大學 東京日台交流會 國策顧問 昆斯蘭大學
澳洲台灣同鄉會 師大 北美洲婦女會溫哥華分會 加拿大台灣同鄉會 扁聯會
北加州台灣婦女會 洛杉磯西北區台灣同鄉會北加州東灣台灣人同鄉會 崇仁醫專
北美洲台灣婦女會總會 南加州美國臺灣人獅子會 加拿大民進黨 達仁外科診所
大社長老教會 高雄市立聯合醫院 大華牙醫診所 哥倫布市台灣同鄉會
多倫多臺灣長老教會 大阪國際大學 美國台灣人教授協會 北加州關懐台灣基金會
開南大學 向安診所 臺中中國醫藥大學 高雄市嘉美診所 台南新樓醫院
台灣環境教育協會 英國台灣協會 台獨聯盟美國本部 民進黨美西黨部
北加州舊金山台灣人同鄉會 紐西蘭台僑協會 新泰綜合醫院 衞福部 衞福部台北醫院
日本都賀婦產科醫院 奇美醫學中心 北加州聖荷西-台南姊妹市協會 日本台南市後援會
加州政府 加州政府公共衛生部門 加州政府公共衛生部門審核官 明道大學
民報文化藝術基金會 臺北市立聯合醫院 台杏基金會 北美洲台灣人醫師協會
美國普恩科技 彰化師大 加拿大台灣同鄉會 陳總統民間醫療小組 加拿大婦女會
華府台灣同鄉會 高雄長庚醫院 北加州東南灣台灣人同鄉會 美國中興大學華府校友會
台大醫學院 成大醫院 台灣現代詩人協會 高醫大北美校友會 宜蘭人文基金會
日本幸手耳鼻咽喉科醫院 亞特蘭大同鄉會 建國會 新州中美醫學會 福爾摩沙醫學會
俄州首府大學 紐約州阿爾巴尼法學院 紐約市立大學 逢甲大學 台灣民意基金會
世聯倉運文教基金会 台灣醫界聯盟 高雄醫學大學校友總會 小留學生家長協會
Ann Arbor台灣同鄉會 大西雅圖台灣同鄉會 北加州前美西台灣人夏令會
沙加緬度FAPA分會 北美洲台灣婦女會總會 雲林基督教醫院 花蓮門諾醫院 法治時報
紐約羅徹斯特大學醫學院 FAPA沙加緬度分會 芝加哥台灣同鄉會
北加州東灣台灣人同鄉會 北美洲台灣人醫師協會總會 國立台北藝術大學
台北市立體育學院 美國塑膠工程師學會 加拿大民進黨 台灣大地文教基金會
《望春風週報》群馬縣台灣總會事務局 加拿大社團法人台灣語言文化社 行政院客委會
國立台東大學 台灣民族同盟 高雄醫學大學 福爾摩鯊會社 羅東聖母醫院 台北醫學大學
台灣自治基金會 《台灣海外網》 亞洲航空公司 台灣聯合國協進會 洛杉磯救扁聯盟
北美洲台灣人醫師協會總會《台灣e新聞》 台灣社會改造協會 北美洲台灣人醫師協會
台灣陪審團協會 台灣法理建國學院 彭明敏文教基金會 南山人壽保險股份有限公司
加西台灣藝術家協會 加拿大台灣華語通用協會 大西雅圖區台灣商會
高雄醫學大學全球校友會 台灣教師聯盟 民進黨美東黨部 北美洲台灣婦女會總會
國立高科技大學 中山醫大 高苑科技大學 國立高雄師範大學 歐洲台灣協會
舊金山灣區台灣商會 美國「台灣公論報」高雄醫學大學校友總會 紐約恩惠歸正教會
日本群馬縣台灣同鄉會 北美洲台灣婦女會總會 台灣基督長老教會總會 高雄醫學院
臺北市立大學 波士頓同鄉會 世界台灣客家聯合會 加州大學 陳定南基金會
香港中國經濟發展促進會 香港大學《日本時報》中天電視 國務院
戶政機關 中選會 大法官 司法院 立法院 立委 立法委員 大使 監察院 監察委員
行政院 中研院 總統府

練習

努力

誠實 勇敢

簡單 扼要 明確

逐條

回答 下列 基本 普通 小常識 問題

所有
呆丸哈哈哈 王顥中 朱家安 辜寬敏 陳奕齊 蘇永欽 曹俊漢 李遠哲 陳文茜 張亞中
王顥中 朱家安 林柏儀 張宗坤 Guy Standing 陳韋綸 張智琦
辜寬敏 陳奕齊 陳柏惟 鄭文龍 何博文 鄭新助 陳慧文 韓國瑜 習近平 蘇永欽 川普
林濁水 陳菊 郭台銘 蔡英文 李登輝 馬英九 卓榮泰 羅文嘉 賴清德 楊志良 孫慶餘
陳水扁 彭明敏 邵宗海 王美琇 余文儀 李川信 李弘祺 金恆煒 施正鋒 洪裕宏
張正修 張葉森 陳月妙 陳為祥 陳傳岳 童文薰 賀德芬 黃居正 楊其文 楊憲宏
劉志聰 蕭曉玲 賴振昌 曹俊漢 吳景欽 朱立倫 黃智賢 林騰鷂 蘇貞昌 林佳和
董思齊 黃帝穎 江雅綺 曾怡碩 禇婉琳 何澄輝 林雨蒼 陳學聖 曾銘宗 費鴻泰 賴士葆
何宗勳 紀政 王幼玲 陳曼麗 馮光遠 紀惠容 魏千峯 苗博雅 唐峰正 許善德 刁明華 元山妙子
方宗益 王紹英 王文賢 王伯仁 王明哲 王政卿 王秋森 王美幸 王家明
王泰和 王泰澤 王國華 王國照 王梅鳯 王惠珠 王華恭 王愛蘭 王義郎 王運近 王興耀
朱孟庠 江文基 江明信 江國華 池明仁 余文儀 余函遇 吳和甫 吳松晃 吳英偉 吳國揚
吳隆傑 吳瑞北 吳銘斌 吳澧培 吳豐山 呂月霞 李元武 李木通 李世隆 李弘祺 李旭登
李汝城 李明信 李建畿 李後進 李界木 李席舟 李清根 李雪玟 李博仁 李毓芹 李筱峰
李學圖 沈信彥 周一鳴 周松男 周昭亮 周振英 周崇德 周淑韻 周朝國 林水泉 林再興
林明璋 林金虎 林俊傑 林俊堤 林勁甫 林柏均 林美里 林息霜 林祐平 林健次 林參天
林清祥 林勝利 林富文 林逸民 林翠芳 林銀 林銘新 林慧禎 林聰悟 河合惠美 邱一峰
邱一清 邱垂亮 邱萬土 施並錫 施純如 施興國 施鴻銘 柯好美 柯美珠 柯耀宗 洪玉珠
洪珠美 洪清森 洪清順 洪博學 胡頌二 殷振添 翁世俊 翁偉哲 翁壽男 馬隆祥 高大成
高華山 高寛弘 高輝陽 商文義 康伶星 張正修 張宗達 張建國 張復聚 張葉森 張銘峰
張澄溫 張璨鍙 張豐藤 梁信忠 莊秋雄 莊勝津 莊靜娜 許允棟 許世楷 許瑞峯 郭正典
郭明隆 郭長豐 郭俊貞 郭陳優美 郭進榮 郭漢崇 陳小翠 陳天令 陳天隆 陳文憲 陳世雄
陳永興 陳立愷 陳至興 陳沛仁 陳明恭 陳明真 陳垣洋 陳帝佑 陳建銘 陳政宏 陳昭姿
陳昭惠 陳炯泰 陳啓德 陳淑敏 陳淮崇 陳烱鳴 陳勝凱 陳博文 陳雅惠 陳順勝 陳義志
陳達銘 陳榮基 陳福文 陳肇真 陳銘堯 陳蕙詩 陳錫南 陳優芬 陳寶月 黄鴻展 彭百顯
曾光雄 曾伯誠 曾伯聰 曾勁元 曾南茜 曾恆利 曾淑薰 曾陽川 曾憲政 游文治 游盈隆
游泰慶 程正德 黃仁安 黃及時 黃文龍 黃立宏 黃育旗 黃邦男 黃邦雄 黃東昇 黃冠群
黃春明 黃昭展 黃美琇 黃美惠 黃貞文 黃海富 黃祖源 黃敏生 黃勝雄 黃越宏 黃經學
黃嘉道 黃漠見 黃福氣 黃慶鍾 楊玉麟 楊成錦 楊次雄 楊其文 楊忠和 楊欣晉 楊淑齡
楊超陽 楊順惠 楊黃美幸 楊緒東 楊靜華 楊懷卿 溫美紅 葉秀卿 葉柏祥 葉哲夫
頌彦(何)守眞 廖弘淼 廖淑如 劉永斌 劉志聰 劉炯錫 劉重義 劉真真 劉景寬 劉敬文
蔡米山 蔡尚穎 蔡明法 蔡明峰 蔡明訓 蔡明憲 蔡炳煌 蔡琳達 蔡瑞芳 蔡榮聰 蔡慧香
蔡篤堅 蔡龍居 蔡蘇秋金 鄭天助 鄭邦鎮 鄭岳峰 鄭國彬 鄭欽仁 鄭新助 鄭瑞雄 鄭義和
黎國棟 盧月鉛 盧世祥 盧孝治 盧秀鳳 蕭永達 蕭東賢 蕭悧悧 蕭福增 蕭錫惠 賴玉珍
賴秀穗 賴思成 賴碧良 賴麗華 戴正德 謝世憲 謝臥龍 謝金河 謝偉群 謝淑卿 謝榮進
韓明榮 簡朝樹 藍傳盛 闕杏芬 顏千鶴 顏大翔 顏正杰 顏真賢 顔淑華 羅仁貴 蘇明掦
蘇振明 蘇淑玲 蘇景源 蘇慶龍 龔明聰 楊貴運 林光義 林柏堂 李遠哲
王賡武 文國權 王綽中 島津洋一 胡志強 陳文茜 閻小駿 張亞中 尹乃菁 黃湘鈺
資政 市議員 市長 總統 台灣制憲基金會 台灣基進黨 中國共產黨 民進黨 國民黨
中國時報 自由時報 聯合報 蘋果日報 旺報 國立政治大學 亞洲大學 澳門理工學院
台灣北社 永社 中國文化大學 真理大學 東海大學 台灣大學 台北科技大學
台灣公民陣線 經濟民主連合 台灣學生聯合會 青年抵制假新聞陣線 民主平台
臺灣青年民主協會 獨立青年陣線 台灣人權促進會 人權公約施行監督聯盟
台灣守護民主平台 公民憲政推動聯盟 台灣智庫 國防安全研究院 綠色逗陣 台灣社
台灣客社 台灣聯合國協進會 陳文成博士紀念基金會 鄭南榕基金會 台灣公民參與協會
台灣親子共學教育促進會 台灣共生青年協會 公投護台灣聯盟 凱達格蘭基金會
新台灣國策智庫 台灣獨立建國聯盟 台灣教授協會 李江却台語文教基金會
台灣基進黨台北黨部 監督退休金績效聯盟 新竹縣教師會 台北企業總工會
中華民國全國退休教師聯盟 花蓮縣教師職業工會 苗栗縣教育產業工會
雙北教育產業工會 新北市教育產業工會 花蓮縣教師會 新竹縣教師職業工會
臺北市學校教育產業工會 台南市大府城教育產業工會 新竹縣教育產業工會
花蓮縣教育產業工會 勵馨社會福利事業基金會 自由空間教育基金會
當代南亞與中東研究中心 民報 日本元山醫院 宗益科技有限公司 日本台灣同鄉會
紐約醫學院 羅東聖母醫院
全美台灣人權協會 辛辛那提大學 高雄醫學大學 南加州大洛杉磯台灣會館 高醫大
恩主公醫院 北美洲台灣人基督教協會 第一名店 李登輝基金會民主協會
加拿大台灣同鄉會 北美台灣總商會 奇美醫 池明仁整形外科診所 台東耳鼻喉科診所
加拿大台商會 美國台灣人教授協會 日本幸手耳鼻咽喉科醫院 吳英偉診所
高醫全國校友總会 總統府資政 自立晚報 沙加緬度台灣同鄕會 宜蘭縣藥師公會
美國紐約市立大學 FAPA 芝加哥FAPA分會 紐約台灣會館 底特律台灣同鄉會
台南市環境保護聯盟 台灣南極學會 新竹科學園區管理局 福和會 美國內華達州立大學
汐止國泰醫院 台北教育大學 北美洲台灣人教授協會 西雅圖FAPA華州分會 義大醫院
台大醫學院 民進黨西雅圖 日台國民文化交流會 908台灣國 新世紀教育基金會 成功大學
林金虎診所 高醫校友總會 北加州台灣同鄉聯合會 林勁甫耳鼻喉科診所 美國台灣之友會
加拿大綠色能源顧問公司 北加州台灣同鄉聯合會 東海大學 國大代表 日本東京日語學校
紐約市布魯克林醫院 國立臺灣大學 東京日台交流會 國策顧問 昆斯蘭大學
澳洲台灣同鄉會 師大 北美洲婦女會溫哥華分會 加拿大台灣同鄉會 扁聯會
北加州台灣婦女會 洛杉磯西北區台灣同鄉會北加州東灣台灣人同鄉會 崇仁醫專
北美洲台灣婦女會總會 南加州美國臺灣人獅子會 加拿大民進黨 達仁外科診所
大社長老教會 高雄市立聯合醫院 大華牙醫診所 哥倫布市台灣同鄉會
多倫多臺灣長老教會 大阪國際大學 美國台灣人教授協會 北加州關懐台灣基金會
開南大學 向安診所 臺中中國醫藥大學 高雄市嘉美診所 台南新樓醫院
台灣環境教育協會 英國台灣協會 台獨聯盟美國本部 民進黨美西黨部
北加州舊金山台灣人同鄉會 紐西蘭台僑協會 新泰綜合醫院 衞福部 衞福部台北醫院
日本都賀婦產科醫院 奇美醫學中心 北加州聖荷西-台南姊妹市協會 日本台南市後援會
加州政府 加州政府公共衛生部門 加州政府公共衛生部門審核官 明道大學
民報文化藝術基金會 臺北市立聯合醫院 台杏基金會 北美洲台灣人醫師協會
美國普恩科技 彰化師大 加拿大台灣同鄉會 陳總統民間醫療小組 加拿大婦女會
華府台灣同鄉會 高雄長庚醫院 北加州東南灣台灣人同鄉會 美國中興大學華府校友會
台大醫學院 成大醫院 台灣現代詩人協會 高醫大北美校友會 宜蘭人文基金會
日本幸手耳鼻咽喉科醫院 亞特蘭大同鄉會 建國會 新州中美醫學會 福爾摩沙醫學會
俄州首府大學 紐約州阿爾巴尼法學院 紐約市立大學 逢甲大學 台灣民意基金會
世聯倉運文教基金会 台灣醫界聯盟 高雄醫學大學校友總會 小留學生家長協會
Ann Arbor台灣同鄉會 大西雅圖台灣同鄉會 北加州前美西台灣人夏令會
沙加緬度FAPA分會 北美洲台灣婦女會總會 雲林基督教醫院 花蓮門諾醫院 法治時報
紐約羅徹斯特大學醫學院 FAPA沙加緬度分會 芝加哥台灣同鄉會
北加州東灣台灣人同鄉會 北美洲台灣人醫師協會總會 國立台北藝術大學
台北市立體育學院 美國塑膠工程師學會 加拿大民進黨 台灣大地文教基金會
《望春風週報》群馬縣台灣總會事務局 加拿大社團法人台灣語言文化社 行政院客委會
國立台東大學 台灣民族同盟 高雄醫學大學 福爾摩鯊會社 羅東聖母醫院 台北醫學大學
台灣自治基金會 《台灣海外網》 亞洲航空公司 台灣聯合國協進會 洛杉磯救扁聯盟
北美洲台灣人醫師協會總會《台灣e新聞》 台灣社會改造協會 北美洲台灣人醫師協會
台灣陪審團協會 台灣法理建國學院 彭明敏文教基金會 南山人壽保險股份有限公司
加西台灣藝術家協會 加拿大台灣華語通用協會 大西雅圖區台灣商會
高雄醫學大學全球校友會 台灣教師聯盟 民進黨美東黨部 北美洲台灣婦女會總會
國立高科技大學 中山醫大 高苑科技大學 國立高雄師範大學 歐洲台灣協會
舊金山灣區台灣商會 美國「台灣公論報」高雄醫學大學校友總會 紐約恩惠歸正教會
日本群馬縣台灣同鄉會 北美洲台灣婦女會總會 台灣基督長老教會總會 高雄醫學院
臺北市立大學 波士頓同鄉會 世界台灣客家聯合會 加州大學 陳定南基金會
香港中國經濟發展促進會 香港大學《日本時報》中天電視 國務院
戶政機關 中選會 大法官 司法院 立法院 立委 立法委員 大使 監察院 監察委員
行政院 中研院 總統府
的回答

將引領
呆丸哈哈哈 王顥中 朱家安 辜寬敏 陳奕齊 蘇永欽 曹俊漢 李遠哲 陳文茜 張亞中
王顥中 朱家安 林柏儀 張宗坤 Guy Standing 陳韋綸 張智琦
辜寬敏 陳奕齊 陳柏惟 鄭文龍 何博文 鄭新助 陳慧文 韓國瑜 習近平 蘇永欽 川普
林濁水 陳菊 郭台銘 蔡英文 李登輝 馬英九 卓榮泰 羅文嘉 賴清德 楊志良 孫慶餘
陳水扁 彭明敏 邵宗海 王美琇 余文儀 李川信 李弘祺 金恆煒 施正鋒 洪裕宏
張正修 張葉森 陳月妙 陳為祥 陳傳岳 童文薰 賀德芬 黃居正 楊其文 楊憲宏
劉志聰 蕭曉玲 賴振昌 曹俊漢 吳景欽 朱立倫 黃智賢 林騰鷂 蘇貞昌 林佳和
董思齊 黃帝穎 江雅綺 曾怡碩 禇婉琳 何澄輝 林雨蒼 陳學聖 曾銘宗 費鴻泰 賴士葆
何宗勳 紀政 王幼玲 陳曼麗 馮光遠 紀惠容 魏千峯 苗博雅 唐峰正 許善德 刁明華 元山妙子
方宗益 王紹英 王文賢 王伯仁 王明哲 王政卿 王秋森 王美幸 王家明
王泰和 王泰澤 王國華 王國照 王梅鳯 王惠珠 王華恭 王愛蘭 王義郎 王運近 王興耀
朱孟庠 江文基 江明信 江國華 池明仁 余文儀 余函遇 吳和甫 吳松晃 吳英偉 吳國揚
吳隆傑 吳瑞北 吳銘斌 吳澧培 吳豐山 呂月霞 李元武 李木通 李世隆 李弘祺 李旭登
李汝城 李明信 李建畿 李後進 李界木 李席舟 李清根 李雪玟 李博仁 李毓芹 李筱峰
李學圖 沈信彥 周一鳴 周松男 周昭亮 周振英 周崇德 周淑韻 周朝國 林水泉 林再興
林明璋 林金虎 林俊傑 林俊堤 林勁甫 林柏均 林美里 林息霜 林祐平 林健次 林參天
林清祥 林勝利 林富文 林逸民 林翠芳 林銀 林銘新 林慧禎 林聰悟 河合惠美 邱一峰
邱一清 邱垂亮 邱萬土 施並錫 施純如 施興國 施鴻銘 柯好美 柯美珠 柯耀宗 洪玉珠
洪珠美 洪清森 洪清順 洪博學 胡頌二 殷振添 翁世俊 翁偉哲 翁壽男 馬隆祥 高大成
高華山 高寛弘 高輝陽 商文義 康伶星 張正修 張宗達 張建國 張復聚 張葉森 張銘峰
張澄溫 張璨鍙 張豐藤 梁信忠 莊秋雄 莊勝津 莊靜娜 許允棟 許世楷 許瑞峯 郭正典
郭明隆 郭長豐 郭俊貞 郭陳優美 郭進榮 郭漢崇 陳小翠 陳天令 陳天隆 陳文憲 陳世雄
陳永興 陳立愷 陳至興 陳沛仁 陳明恭 陳明真 陳垣洋 陳帝佑 陳建銘 陳政宏 陳昭姿
陳昭惠 陳炯泰 陳啓德 陳淑敏 陳淮崇 陳烱鳴 陳勝凱 陳博文 陳雅惠 陳順勝 陳義志
陳達銘 陳榮基 陳福文 陳肇真 陳銘堯 陳蕙詩 陳錫南 陳優芬 陳寶月 黄鴻展 彭百顯
曾光雄 曾伯誠 曾伯聰 曾勁元 曾南茜 曾恆利 曾淑薰 曾陽川 曾憲政 游文治 游盈隆
游泰慶 程正德 黃仁安 黃及時 黃文龍 黃立宏 黃育旗 黃邦男 黃邦雄 黃東昇 黃冠群
黃春明 黃昭展 黃美琇 黃美惠 黃貞文 黃海富 黃祖源 黃敏生 黃勝雄 黃越宏 黃經學
黃嘉道 黃漠見 黃福氣 黃慶鍾 楊玉麟 楊成錦 楊次雄 楊其文 楊忠和 楊欣晉 楊淑齡
楊超陽 楊順惠 楊黃美幸 楊緒東 楊靜華 楊懷卿 溫美紅 葉秀卿 葉柏祥 葉哲夫
頌彦(何)守眞 廖弘淼 廖淑如 劉永斌 劉志聰 劉炯錫 劉重義 劉真真 劉景寬 劉敬文
蔡米山 蔡尚穎 蔡明法 蔡明峰 蔡明訓 蔡明憲 蔡炳煌 蔡琳達 蔡瑞芳 蔡榮聰 蔡慧香
蔡篤堅 蔡龍居 蔡蘇秋金 鄭天助 鄭邦鎮 鄭岳峰 鄭國彬 鄭欽仁 鄭新助 鄭瑞雄 鄭義和
黎國棟 盧月鉛 盧世祥 盧孝治 盧秀鳳 蕭永達 蕭東賢 蕭悧悧 蕭福增 蕭錫惠 賴玉珍
賴秀穗 賴思成 賴碧良 賴麗華 戴正德 謝世憲 謝臥龍 謝金河 謝偉群 謝淑卿 謝榮進
韓明榮 簡朝樹 藍傳盛 闕杏芬 顏千鶴 顏大翔 顏正杰 顏真賢 顔淑華 羅仁貴 蘇明掦
蘇振明 蘇淑玲 蘇景源 蘇慶龍 龔明聰 楊貴運 林光義 林柏堂 李遠哲
王賡武 文國權 王綽中 島津洋一 胡志強 陳文茜 閻小駿 張亞中 尹乃菁 黃湘鈺
資政 市議員 市長 總統 台灣制憲基金會 台灣基進黨 中國共產黨 民進黨 國民黨
中國時報 自由時報 聯合報 蘋果日報 旺報 國立政治大學 亞洲大學 澳門理工學院
台灣北社 永社 中國文化大學 真理大學 東海大學 台灣大學 台北科技大學
台灣公民陣線 經濟民主連合 台灣學生聯合會 青年抵制假新聞陣線 民主平台
臺灣青年民主協會 獨立青年陣線 台灣人權促進會 人權公約施行監督聯盟
台灣守護民主平台 公民憲政推動聯盟 台灣智庫 國防安全研究院 綠色逗陣 台灣社
台灣客社 台灣聯合國協進會 陳文成博士紀念基金會 鄭南榕基金會 台灣公民參與協會
台灣親子共學教育促進會 台灣共生青年協會 公投護台灣聯盟 凱達格蘭基金會
新台灣國策智庫 台灣獨立建國聯盟 台灣教授協會 李江却台語文教基金會
台灣基進黨台北黨部 監督退休金績效聯盟 新竹縣教師會 台北企業總工會
中華民國全國退休教師聯盟 花蓮縣教師職業工會 苗栗縣教育產業工會
雙北教育產業工會 新北市教育產業工會 花蓮縣教師會 新竹縣教師職業工會
臺北市學校教育產業工會 台南市大府城教育產業工會 新竹縣教育產業工會
花蓮縣教育產業工會 勵馨社會福利事業基金會 自由空間教育基金會
當代南亞與中東研究中心 民報 日本元山醫院 宗益科技有限公司 日本台灣同鄉會
紐約醫學院 羅東聖母醫院
全美台灣人權協會 辛辛那提大學 高雄醫學大學 南加州大洛杉磯台灣會館 高醫大
恩主公醫院 北美洲台灣人基督教協會 第一名店 李登輝基金會民主協會
加拿大台灣同鄉會 北美台灣總商會 奇美醫 池明仁整形外科診所 台東耳鼻喉科診所
加拿大台商會 美國台灣人教授協會 日本幸手耳鼻咽喉科醫院 吳英偉診所
高醫全國校友總会 總統府資政 自立晚報 沙加緬度台灣同鄕會 宜蘭縣藥師公會
美國紐約市立大學 FAPA 芝加哥FAPA分會 紐約台灣會館 底特律台灣同鄉會
台南市環境保護聯盟 台灣南極學會 新竹科學園區管理局 福和會 美國內華達州立大學
汐止國泰醫院 台北教育大學 北美洲台灣人教授協會 西雅圖FAPA華州分會 義大醫院
台大醫學院 民進黨西雅圖 日台國民文化交流會 908台灣國 新世紀教育基金會 成功大學
林金虎診所 高醫校友總會 北加州台灣同鄉聯合會 林勁甫耳鼻喉科診所 美國台灣之友會
加拿大綠色能源顧問公司 北加州台灣同鄉聯合會 東海大學 國大代表 日本東京日語學校
紐約市布魯克林醫院 國立臺灣大學 東京日台交流會 國策顧問 昆斯蘭大學
澳洲台灣同鄉會 師大 北美洲婦女會溫哥華分會 加拿大台灣同鄉會 扁聯會
北加州台灣婦女會 洛杉磯西北區台灣同鄉會北加州東灣台灣人同鄉會 崇仁醫專
北美洲台灣婦女會總會 南加州美國臺灣人獅子會 加拿大民進黨 達仁外科診所
大社長老教會 高雄市立聯合醫院 大華牙醫診所 哥倫布市台灣同鄉會
多倫多臺灣長老教會 大阪國際大學 美國台灣人教授協會 北加州關懐台灣基金會
開南大學 向安診所 臺中中國醫藥大學 高雄市嘉美診所 台南新樓醫院
台灣環境教育協會 英國台灣協會 台獨聯盟美國本部 民進黨美西黨部
北加州舊金山台灣人同鄉會 紐西蘭台僑協會 新泰綜合醫院 衞福部 衞福部台北醫院
日本都賀婦產科醫院 奇美醫學中心 北加州聖荷西-台南姊妹市協會 日本台南市後援會
加州政府 加州政府公共衛生部門 加州政府公共衛生部門審核官 明道大學
民報文化藝術基金會 臺北市立聯合醫院 台杏基金會 北美洲台灣人醫師協會
美國普恩科技 彰化師大 加拿大台灣同鄉會 陳總統民間醫療小組 加拿大婦女會
華府台灣同鄉會 高雄長庚醫院 北加州東南灣台灣人同鄉會 美國中興大學華府校友會
台大醫學院 成大醫院 台灣現代詩人協會 高醫大北美校友會 宜蘭人文基金會
日本幸手耳鼻咽喉科醫院 亞特蘭大同鄉會 建國會 新州中美醫學會 福爾摩沙醫學會
俄州首府大學 紐約州阿爾巴尼法學院 紐約市立大學 逢甲大學 台灣民意基金會
世聯倉運文教基金会 台灣醫界聯盟 高雄醫學大學校友總會 小留學生家長協會
Ann Arbor台灣同鄉會 大西雅圖台灣同鄉會 北加州前美西台灣人夏令會
沙加緬度FAPA分會 北美洲台灣婦女會總會 雲林基督教醫院 花蓮門諾醫院 法治時報
紐約羅徹斯特大學醫學院 FAPA沙加緬度分會 芝加哥台灣同鄉會
北加州東灣台灣人同鄉會 北美洲台灣人醫師協會總會 國立台北藝術大學
台北市立體育學院 美國塑膠工程師學會 加拿大民進黨 台灣大地文教基金會
《望春風週報》群馬縣台灣總會事務局 加拿大社團法人台灣語言文化社 行政院客委會
國立台東大學 台灣民族同盟 高雄醫學大學 福爾摩鯊會社 羅東聖母醫院 台北醫學大學
台灣自治基金會 《台灣海外網》 亞洲航空公司 台灣聯合國協進會 洛杉磯救扁聯盟
北美洲台灣人醫師協會總會《台灣e新聞》 台灣社會改造協會 北美洲台灣人醫師協會
台灣陪審團協會 台灣法理建國學院 彭明敏文教基金會 南山人壽保險股份有限公司
加西台灣藝術家協會 加拿大台灣華語通用協會 大西雅圖區台灣商會
高雄醫學大學全球校友會 台灣教師聯盟 民進黨美東黨部 北美洲台灣婦女會總會
國立高科技大學 中山醫大 高苑科技大學 國立高雄師範大學 歐洲台灣協會
舊金山灣區台灣商會 美國「台灣公論報」高雄醫學大學校友總會 紐約恩惠歸正教會
日本群馬縣台灣同鄉會 北美洲台灣婦女會總會 台灣基督長老教會總會 高雄醫學院
臺北市立大學 波士頓同鄉會 世界台灣客家聯合會 加州大學 陳定南基金會
香港中國經濟發展促進會 香港大學《日本時報》中天電視 國務院
戶政機關 中選會 大法官 司法院 立法院 立委 立法委員 大使 監察院 監察委員
行政院 中研院 總統府
自身

開始或許可能有能力思考

開始或許可能有能力誠實

1.甚麼是所謂的 台灣?

2.所謂的 台灣 中的 甚麼?

3.所謂的 台灣 中的 誰?

4.甚麼是所謂的 台灣站(戰)起來,?

5.甚麼是胡扯瞎掰亂七八糟鬼扯狗屁不通的所謂的 台灣站(戰)起來,?!

6.甚麼是所謂的 一國兩制 中的 國?

7.所謂的 一國兩制 中的 國 是 國家 嗎?

8.甚麼是國家?

9.甚麼是國家之組構要素?

10.
該諸國家之組構要素如何運作使組構成 一

呆丸哈哈哈 王顥中 朱家安 辜寬敏 陳奕齊 蘇永欽 曹俊漢 李遠哲 陳文茜 張亞中
王顥中 朱家安 林柏儀 張宗坤 Guy Standing 陳韋綸 張智琦
辜寬敏 陳奕齊 陳柏惟 鄭文龍 何博文 鄭新助 陳慧文 韓國瑜 習近平 蘇永欽 川普
林濁水 陳菊 郭台銘 蔡英文 李登輝 馬英九 卓榮泰 羅文嘉 賴清德 楊志良 孫慶餘
陳水扁 彭明敏 邵宗海 王美琇 余文儀 李川信 李弘祺 金恆煒 施正鋒 洪裕宏
張正修 張葉森 陳月妙 陳為祥 陳傳岳 童文薰 賀德芬 黃居正 楊其文 楊憲宏
劉志聰 蕭曉玲 賴振昌 曹俊漢 吳景欽 朱立倫 黃智賢 林騰鷂 蘇貞昌 林佳和
董思齊 黃帝穎 江雅綺 曾怡碩 禇婉琳 何澄輝 林雨蒼 陳學聖 曾銘宗 費鴻泰 賴士葆
何宗勳 紀政 王幼玲 陳曼麗 馮光遠 紀惠容 魏千峯 苗博雅 唐峰正 許善德 刁明華 元山妙子
方宗益 王紹英 王文賢 王伯仁 王明哲 王政卿 王秋森 王美幸 王家明
王泰和 王泰澤 王國華 王國照 王梅鳯 王惠珠 王華恭 王愛蘭 王義郎 王運近 王興耀
朱孟庠 江文基 江明信 江國華 池明仁 余文儀 余函遇 吳和甫 吳松晃 吳英偉 吳國揚
吳隆傑 吳瑞北 吳銘斌 吳澧培 吳豐山 呂月霞 李元武 李木通 李世隆 李弘祺 李旭登
李汝城 李明信 李建畿 李後進 李界木 李席舟 李清根 李雪玟 李博仁 李毓芹 李筱峰
李學圖 沈信彥 周一鳴 周松男 周昭亮 周振英 周崇德 周淑韻 周朝國 林水泉 林再興
林明璋 林金虎 林俊傑 林俊堤 林勁甫 林柏均 林美里 林息霜 林祐平 林健次 林參天
林清祥 林勝利 林富文 林逸民 林翠芳 林銀 林銘新 林慧禎 林聰悟 河合惠美 邱一峰
邱一清 邱垂亮 邱萬土 施並錫 施純如 施興國 施鴻銘 柯好美 柯美珠 柯耀宗 洪玉珠
洪珠美 洪清森 洪清順 洪博學 胡頌二 殷振添 翁世俊 翁偉哲 翁壽男 馬隆祥 高大成
高華山 高寛弘 高輝陽 商文義 康伶星 張正修 張宗達 張建國 張復聚 張葉森 張銘峰
張澄溫 張璨鍙 張豐藤 梁信忠 莊秋雄 莊勝津 莊靜娜 許允棟 許世楷 許瑞峯 郭正典
郭明隆 郭長豐 郭俊貞 郭陳優美 郭進榮 郭漢崇 陳小翠 陳天令 陳天隆 陳文憲 陳世雄
陳永興 陳立愷 陳至興 陳沛仁 陳明恭 陳明真 陳垣洋 陳帝佑 陳建銘 陳政宏 陳昭姿
陳昭惠 陳炯泰 陳啓德 陳淑敏 陳淮崇 陳烱鳴 陳勝凱 陳博文 陳雅惠 陳順勝 陳義志
陳達銘 陳榮基 陳福文 陳肇真 陳銘堯 陳蕙詩 陳錫南 陳優芬 陳寶月 黄鴻展 彭百顯
曾光雄 曾伯誠 曾伯聰 曾勁元 曾南茜 曾恆利 曾淑薰 曾陽川 曾憲政 游文治 游盈隆
游泰慶 程正德 黃仁安 黃及時 黃文龍 黃立宏 黃育旗 黃邦男 黃邦雄 黃東昇 黃冠群
黃春明 黃昭展 黃美琇 黃美惠 黃貞文 黃海富 黃祖源 黃敏生 黃勝雄 黃越宏 黃經學
黃嘉道 黃漠見 黃福氣 黃慶鍾 楊玉麟 楊成錦 楊次雄 楊其文 楊忠和 楊欣晉 楊淑齡
楊超陽 楊順惠 楊黃美幸 楊緒東 楊靜華 楊懷卿 溫美紅 葉秀卿 葉柏祥 葉哲夫
頌彦(何)守眞 廖弘淼 廖淑如 劉永斌 劉志聰 劉炯錫 劉重義 劉真真 劉景寬 劉敬文
蔡米山 蔡尚穎 蔡明法 蔡明峰 蔡明訓 蔡明憲 蔡炳煌 蔡琳達 蔡瑞芳 蔡榮聰 蔡慧香
蔡篤堅 蔡龍居 蔡蘇秋金 鄭天助 鄭邦鎮 鄭岳峰 鄭國彬 鄭欽仁 鄭新助 鄭瑞雄 鄭義和
黎國棟 盧月鉛 盧世祥 盧孝治 盧秀鳳 蕭永達 蕭東賢 蕭悧悧 蕭福增 蕭錫惠 賴玉珍
賴秀穗 賴思成 賴碧良 賴麗華 戴正德 謝世憲 謝臥龍 謝金河 謝偉群 謝淑卿 謝榮進
韓明榮 簡朝樹 藍傳盛 闕杏芬 顏千鶴 顏大翔 顏正杰 顏真賢 顔淑華 羅仁貴 蘇明掦
蘇振明 蘇淑玲 蘇景源 蘇慶龍 龔明聰 楊貴運 林光義 林柏堂 李遠哲
王賡武 文國權 王綽中 島津洋一 胡志強 陳文茜 閻小駿 張亞中 尹乃菁 黃湘鈺
資政 市議員 市長 總統 台灣制憲基金會 台灣基進黨 中國共產黨 民進黨 國民黨
中國時報 自由時報 聯合報 蘋果日報 旺報 國立政治大學 亞洲大學 澳門理工學院
台灣北社 永社 中國文化大學 真理大學 東海大學 台灣大學 台北科技大學
台灣公民陣線 經濟民主連合 台灣學生聯合會 青年抵制假新聞陣線 民主平台
臺灣青年民主協會 獨立青年陣線 台灣人權促進會 人權公約施行監督聯盟
台灣守護民主平台 公民憲政推動聯盟 台灣智庫 國防安全研究院 綠色逗陣 台灣社
台灣客社 台灣聯合國協進會 陳文成博士紀念基金會 鄭南榕基金會 台灣公民參與協會
台灣親子共學教育促進會 台灣共生青年協會 公投護台灣聯盟 凱達格蘭基金會
新台灣國策智庫 台灣獨立建國聯盟 台灣教授協會 李江却台語文教基金會
台灣基進黨台北黨部 監督退休金績效聯盟 新竹縣教師會 台北企業總工會
中華民國全國退休教師聯盟 花蓮縣教師職業工會 苗栗縣教育產業工會
雙北教育產業工會 新北市教育產業工會 花蓮縣教師會 新竹縣教師職業工會
臺北市學校教育產業工會 台南市大府城教育產業工會 新竹縣教育產業工會
花蓮縣教育產業工會 勵馨社會福利事業基金會 自由空間教育基金會
當代南亞與中東研究中心 民報 日本元山醫院 宗益科技有限公司 日本台灣同鄉會
紐約醫學院 羅東聖母醫院
全美台灣人權協會 辛辛那提大學 高雄醫學大學 南加州大洛杉磯台灣會館 高醫大
恩主公醫院 北美洲台灣人基督教協會 第一名店 李登輝基金會民主協會
加拿大台灣同鄉會 北美台灣總商會 奇美醫 池明仁整形外科診所 台東耳鼻喉科診所
加拿大台商會 美國台灣人教授協會 日本幸手耳鼻咽喉科醫院 吳英偉診所
高醫全國校友總会 總統府資政 自立晚報 沙加緬度台灣同鄕會 宜蘭縣藥師公會
美國紐約市立大學 FAPA 芝加哥FAPA分會 紐約台灣會館 底特律台灣同鄉會
台南市環境保護聯盟 台灣南極學會 新竹科學園區管理局 福和會 美國內華達州立大學
汐止國泰醫院 台北教育大學 北美洲台灣人教授協會 西雅圖FAPA華州分會 義大醫院
台大醫學院 民進黨西雅圖 日台國民文化交流會 908台灣國 新世紀教育基金會 成功大學
林金虎診所 高醫校友總會 北加州台灣同鄉聯合會 林勁甫耳鼻喉科診所 美國台灣之友會
加拿大綠色能源顧問公司 北加州台灣同鄉聯合會 東海大學 國大代表 日本東京日語學校
紐約市布魯克林醫院 國立臺灣大學 東京日台交流會 國策顧問 昆斯蘭大學
澳洲台灣同鄉會 師大 北美洲婦女會溫哥華分會 加拿大台灣同鄉會 扁聯會
北加州台灣婦女會 洛杉磯西北區台灣同鄉會北加州東灣台灣人同鄉會 崇仁醫專
北美洲台灣婦女會總會 南加州美國臺灣人獅子會 加拿大民進黨 達仁外科診所
大社長老教會 高雄市立聯合醫院 大華牙醫診所 哥倫布市台灣同鄉會
多倫多臺灣長老教會 大阪國際大學 美國台灣人教授協會 北加州關懐台灣基金會
開南大學 向安診所 臺中中國醫藥大學 高雄市嘉美診所 台南新樓醫院
台灣環境教育協會 英國台灣協會 台獨聯盟美國本部 民進黨美西黨部
北加州舊金山台灣人同鄉會 紐西蘭台僑協會 新泰綜合醫院 衞福部 衞福部台北醫院
日本都賀婦產科醫院 奇美醫學中心 北加州聖荷西-台南姊妹市協會 日本台南市後援會
加州政府 加州政府公共衛生部門 加州政府公共衛生部門審核官 明道大學
民報文化藝術基金會 臺北市立聯合醫院 台杏基金會 北美洲台灣人醫師協會
美國普恩科技 彰化師大 加拿大台灣同鄉會 陳總統民間醫療小組 加拿大婦女會
華府台灣同鄉會 高雄長庚醫院 北加州東南灣台灣人同鄉會 美國中興大學華府校友會
台大醫學院 成大醫院 台灣現代詩人協會 高醫大北美校友會 宜蘭人文基金會
日本幸手耳鼻咽喉科醫院 亞特蘭大同鄉會 建國會 新州中美醫學會 福爾摩沙醫學會
俄州首府大學 紐約州阿爾巴尼法學院 紐約市立大學 逢甲大學 台灣民意基金會
世聯倉運文教基金会 台灣醫界聯盟 高雄醫學大學校友總會 小留學生家長協會
Ann Arbor台灣同鄉會 大西雅圖台灣同鄉會 北加州前美西台灣人夏令會
沙加緬度FAPA分會 北美洲台灣婦女會總會 雲林基督教醫院 花蓮門諾醫院 法治時報
紐約羅徹斯特大學醫學院 FAPA沙加緬度分會 芝加哥台灣同鄉會
北加州東灣台灣人同鄉會 北美洲台灣人醫師協會總會 國立台北藝術大學
台北市立體育學院 美國塑膠工程師學會 加拿大民進黨 台灣大地文教基金會
《望春風週報》群馬縣台灣總會事務局 加拿大社團法人台灣語言文化社 行政院客委會
國立台東大學 台灣民族同盟 高雄醫學大學 福爾摩鯊會社 羅東聖母醫院 台北醫學大學
台灣自治基金會 《台灣海外網》 亞洲航空公司 台灣聯合國協進會 洛杉磯救扁聯盟
北美洲台灣人醫師協會總會《台灣e新聞》 台灣社會改造協會 北美洲台灣人醫師協會
台灣陪審團協會 台灣法理建國學院 彭明敏文教基金會 南山人壽保險股份有限公司
加西台灣藝術家協會 加拿大台灣華語通用協會 大西雅圖區台灣商會
高雄醫學大學全球校友會 台灣教師聯盟 民進黨美東黨部 北美洲台灣婦女會總會
國立高科技大學 中山醫大 高苑科技大學 國立高雄師範大學 歐洲台灣協會
舊金山灣區台灣商會 美國「台灣公論報」高雄醫學大學校友總會 紐約恩惠歸正教會
日本群馬縣台灣同鄉會 北美洲台灣婦女會總會 台灣基督長老教會總會 高雄醫學院
臺北市立大學 波士頓同鄉會 世界台灣客家聯合會 加州大學 陳定南基金會
香港中國經濟發展促進會 香港大學《日本時報》中天電視 國務院
戶政機關 中選會 大法官 司法院 立法院 立委 立法委員 大使 監察院 監察委員
行政院 中研院 總統府

所認為應是的民主國家
?

11.甚麼是民主國家中的民主?

12.甚麼是民主中的主?

13.民主中的主是主權嗎?

14.甚麼是主權?

15.主權是國家之組構要素嗎?

16.甚麼是主權?!

17.甚麼是民主中的民?

18.民主中的民是人民嗎?

19.甚麼是人民?

20.人民是國家之組構要素嗎?

21.甚麼是人民?!

22.誰是人民?

23.誰不是人民?

24.不是人民者是國家之組構要素嗎?

25.甚麼是 不是人民者?

26.誰是 不是人民者?

27.不是人民者是政府嗎?

28.甚麼是政府?

29.政府是國家之組構要素嗎?

30.甚麼是政府?!

31.誰是政府?

32.政府是軍公教人員嗎?

33.甚麼是軍公教人員?

34.軍公教人員是國家之組構要素嗎?

35.軍公教人員 是 民主中的民-人民 或 是 不是民主中的民-不是人民 ?

36.軍公教人員 是 民主中的民-人民 或 是 政府?

37.政府 是 軍公教人員 或 不是 軍公教人員?

38.政府 是 民主中的民-人民 或 是 不是民主中的民-不是人民 ?

39.誰是政府?!

40.軍公教人員 是 政府 或 不是 政府?

41.軍公教人員 是 民主中的民-人民 或 是 不是民主中的民-不是人民 ?

42.誰是政府?!

43.政府 是 即是 軍公教人員 嗎?

44.誰是政府?!

45.軍公教人員 即是 政府 嗎?

46.誰是政府?!

47.甚麼是民主?

48.甚麼是所謂的 一國兩制?

49.甚麼是所謂的 台灣站(戰)起來,拒絕一國兩制?

50.甚麼是胡扯瞎掰亂七八糟鬼扯狗屁不通的所謂的 台灣站(戰)起來,拒絕一國兩制?!

51.甚麼是所謂制憲中的憲?

52.所謂制憲中的憲是憲法嗎?

53.甚麼是憲法?

54.甚麼條件構成憲法?

55.誰是憲法的構成條件?

56.甚麼是所謂的制憲?

57.誰得制憲?

58.誰不得制憲?

59.
民主中的民-人民
得 制憲

不是民主中的民-不是人民者-軍公教人員-政府
得 制憲
?

60.
不是民主中的民-不是人民者-軍公教人員-政府
得 制憲

不得 制憲
?

61.甚麼是所謂的 台灣制憲?

62.甚麼是所謂的 台灣?!

63.所謂的 台灣 中的 甚麼?!

64.所謂的 台灣 中的 誰?!

65.甚麼是胡扯瞎掰亂七八糟鬼扯狗屁不通的所謂的 台灣制憲?!

66.
甚麼是
自由 言論與表達自由 國民 民間 民眾 民權 組織 促進會 連署 公民 公投 公 投 連合 聯合會 協會 平台 投票 投票權人 團體 公民團體 遊行 智庫 集會 集會遊行「社 運「社運 會 社會 行動/記者會/活動/講座 演講 演講會 演講者 論壇 基金會 工會 總工會 企業工會 企業總工會 產業工會 職業工會 陣營 陣線 廣場 時論 時論廣場 公司 教會 NGO NGO工作者 選民 黨 政黨 選 輔選 選舉 候選 候選人
?

67.
誰 得是
自由 言論與表達自由 國民 民間 民眾 民權 組織 促進會 連署 公民 公投 公 投 連合 聯合會 協會 平台 投票 投票權人 團體 公民團體 遊行 智庫 集會 集會遊行「社 運「社運 會 社會 行動/記者會/活動/講座 演講 演講會 演講者 論壇 基金會 工會 總工會 企業工會 企業總工會 產業工會 職業工會 陣營 陣線 廣場 時論 時論廣場 公司 教會 NGO NGO工作者 選民 黨 政黨 選 輔選 選舉 候選 候選人
?

68.
誰 不得是
自由 言論與表達自由 國民 民間 民眾 民權 組織 促進會 連署 公民 公投 公 投 連合 聯合會 協會 平台 投票 投票權人 團體 公民團體 遊行 智庫 集會 集會遊行「社 運「社運 會 社會 行動/記者會/活動/講座 演講 演講會 演講者 論壇 基金會 工會 總工會 企業工會 企業總工會 產業工會 職業工會 陣營 陣線 廣場 時論 時論廣場 公司 教會 NGO NGO工作者 選民 黨 政黨 選 輔選 選舉 候選 候選人
?

69.
民主中的民-人民
得是
自由 言論與表達自由 國民 民間 民眾 民權 組織 促進會 連署 公民 公投 公 投 連合 聯合會 協會 平台 投票 投票權人 團體 公民團體 遊行 智庫 集會 集會遊行「社 運「社運 會 社會 行動/記者會/活動/講座 演講 演講會 演講者 論壇 基金會 工會 總工會 企業工會 企業總工會 產業工會 職業工會 陣營 陣線 廣場 時論 時論廣場 公司 教會 NGO NGO工作者 選民 黨 政黨 選 輔選 選舉 候選 候選人

不是民主中的民-不是人民者-軍公教人員-政府
得是
自由 言論與表達自由 國民 民間 民眾 民權 組織 促進會 連署 公民 公投 公 投 連合 聯合會 協會 平台 投票 投票權人 團體 公民團體 遊行 智庫 集會 集會遊行「社 運「社運 會 社會 行動/記者會/活動/講座 演講 演講會 演講者 論壇 基金會工會 總工會 企業工會 企業總工會 產業工會 職業工會 陣營 陣線 廣場 時論 時論廣場 公司 教會 NGO NGO工作者 選民 黨 政黨 選 輔選 選舉 候選 候選人
?

70.
不是民主中的民-不是人民者-軍公教人員-政府

得是
自由 言論與表達自由 國民 民間 民眾 民權 組織 促進會 連署 公民 公投 公 投 連合 聯合會 協會 平台 投票 投票權人 團體 公民團體 遊行 智庫 集會 集會遊行「社 運「社運 會 社會 行動/記者會/活動/講座 演講 演講會 演講者 論壇 基金 會工會 總工會 企業工會 企業總工會 產業工會 職業工會 陣營 陣線 廣場 時論 時論廣場 公司 教會 NGO NGO工作者 選民 黨 政黨 選 輔選 選舉 候選 候選人

不得是
自由 言論與表達自由 國民 民間 民眾 民權 組織 促進會 連署 公民 公投 公 投 連合 聯合會 協會 平台 投票 投票權人 團體 公民團體 遊行 智庫 集會 集會遊行「社 運「社運 會 社會 行動/記者會/活動/講座 演講 演講會 演講者 論壇 基金會 工會 總工會 企業工會 企業總工會 產業工會 職業工會 陣營 陣線 廣場 時論 時論廣場 公司 教會 NGO NGO工作者 選民 黨 政黨 選 輔選 選舉 候選 候選人
?

71.誰是 民主中的民-人民?!

72.誰是 不是民主中的民-不是人民者-軍公教人員-政府?!

73.甚麼是所謂的 本土陣營?

74.甚麼是所謂的 台灣人?

75.所謂的 台灣人 中的 人 即是 民主中的民-人民 或 不是 民主中的民-人民 ?

76.甚麼是所謂的 台灣人 ?!

77.甚麼是所謂的 台灣?!

78.甚麼是所謂的 台灣要獨立,要正名,要制憲,這樣台灣才有真正未來。?

79.甚麼是所謂的 台灣?!

80.所謂的 台灣 中的 甚麼?!

81.所謂的 台灣 中的 誰?!
82.
甚麼是胡扯瞎掰亂七八糟鬼扯狗屁不通的所謂的

台灣要獨立,要正名,要制憲,這樣台灣才有真正未來。
?!

83.甚麼是 政權?

84.誰得有 政權?

85.誰不得有 政權?

86.
民主中的民-人民
得有 政權

不是民主中的民-不是人民者-軍公教人員-政府
得有 政權
?

87.
不是民主中的民-不是人民者-軍公教人員-政府
得有 政權

不得有 政權
?
88.甚麼是民主?!

89.甚麼是主權?!

90.甚麼是所謂的 北京政權?

91.甚麼是胡扯瞎掰亂七八糟鬼扯狗屁不通的所謂的 北京政權?!

92.甚麼是胡扯瞎掰亂七八糟鬼扯狗屁不通的所謂的 北京政權的台灣代理人?!

93.甚麼是政治中的政?

94.甚麼是政治中的治?

95.誰得有政治中的政?

96.誰不得有政治中的政?

97.誰得有政治中的治?

98.誰不得有政治中的治?

99.
民主中的民-人民
得有政治中的政

不是民主中的民-不是人民者-軍公教人員-政府
得有政治中的政
?

100.
不是民主中的民-不是人民者-軍公教人員-政府
得有政治中的政

不得有政治中的政
?

101.
民主中的民-人民
得有政治中的治

不是民主中的民-不是人民者-軍公教人員-政府
得有政治中的治
?

102.
民主中的民-人民
得有政治中的治

不得有政治中的治
?

103.甚麼是政治?

104.甚麼是民主政治?!

105.甚麼是民主?!

106.甚麼是主權?!

107.甚麼是政治?!

108.甚麼是所謂的 政治局勢?

109.甚麼是政治?!

110.甚麼是胡扯瞎掰亂七八糟鬼扯狗屁不通的所謂的 政治局勢?!

111.
甚麼是 所謂的

辜寬敏 陳奕齊 陳柏惟 鄭文龍 何博文 鄭新助 陳慧文 韓國瑜 習近平 蘇永欽 川普
林濁水 陳菊 郭台銘 蔡英文 李登輝 馬英九 卓榮泰 羅文嘉 賴清德 楊志良 孫慶餘
陳水扁 彭明敏 邵宗海 王美琇 余文儀 李川信 李弘祺 金恆煒 施正鋒 洪裕宏
張正修 張葉森 陳月妙 陳為祥 陳傳岳 童文薰 賀德芬 黃居正 楊其文 楊憲宏
劉志聰 蕭曉玲 賴振昌 曹俊漢 吳景欽 朱立倫 黃智賢 林騰鷂 蘇貞昌 林佳和
董思齊 黃帝穎 江雅綺 曾怡碩 禇婉琳 何澄輝 林雨蒼 陳學聖 曾銘宗 費鴻泰 賴士葆
何宗勳 紀政 王幼玲 陳曼麗 馮光遠 紀惠容 魏千峯 苗博雅 唐峰正 許善德 刁明華 元山妙子
方宗益 王紹英 王文賢 王伯仁 王明哲 王政卿 王秋森 王美幸 王家明
王泰和 王泰澤 王國華 王國照 王梅鳯 王惠珠 王華恭 王愛蘭 王義郎 王運近 王興耀
朱孟庠 江文基 江明信 江國華 池明仁 余文儀 余函遇 吳和甫 吳松晃 吳英偉 吳國揚
吳隆傑 吳瑞北 吳銘斌 吳澧培 吳豐山 呂月霞 李元武 李木通 李世隆 李弘祺 李旭登
李汝城 李明信 李建畿 李後進 李界木 李席舟 李清根 李雪玟 李博仁 李毓芹 李筱峰
李學圖 沈信彥 周一鳴 周松男 周昭亮 周振英 周崇德 周淑韻 周朝國 林水泉 林再興
林明璋 林金虎 林俊傑 林俊堤 林勁甫 林柏均 林美里 林息霜 林祐平 林健次 林參天
林清祥 林勝利 林富文 林逸民 林翠芳 林銀 林銘新 林慧禎 林聰悟 河合惠美 邱一峰
邱一清 邱垂亮 邱萬土 施並錫 施純如 施興國 施鴻銘 柯好美 柯美珠 柯耀宗 洪玉珠
洪珠美 洪清森 洪清順 洪博學 胡頌二 殷振添 翁世俊 翁偉哲 翁壽男 馬隆祥 高大成
高華山 高寛弘 高輝陽 商文義 康伶星 張正修 張宗達 張建國 張復聚 張葉森 張銘峰
張澄溫 張璨鍙 張豐藤 梁信忠 莊秋雄 莊勝津 莊靜娜 許允棟 許世楷 許瑞峯 郭正典
郭明隆 郭長豐 郭俊貞 郭陳優美 郭進榮 郭漢崇 陳小翠 陳天令 陳天隆 陳文憲 陳世雄
陳永興 陳立愷 陳至興 陳沛仁 陳明恭 陳明真 陳垣洋 陳帝佑 陳建銘 陳政宏 陳昭姿
陳昭惠 陳炯泰 陳啓德 陳淑敏 陳淮崇 陳烱鳴 陳勝凱 陳博文 陳雅惠 陳順勝 陳義志
陳達銘 陳榮基 陳福文 陳肇真 陳銘堯 陳蕙詩 陳錫南 陳優芬 陳寶月 黄鴻展 彭百顯
曾光雄 曾伯誠 曾伯聰 曾勁元 曾南茜 曾恆利 曾淑薰 曾陽川 曾憲政 游文治 游盈隆
游泰慶 程正德 黃仁安 黃及時 黃文龍 黃立宏 黃育旗 黃邦男 黃邦雄 黃東昇 黃冠群
黃春明 黃昭展 黃美琇 黃美惠 黃貞文 黃海富 黃祖源 黃敏生 黃勝雄 黃越宏 黃經學
黃嘉道 黃漠見 黃福氣 黃慶鍾 楊玉麟 楊成錦 楊次雄 楊其文 楊忠和 楊欣晉 楊淑齡
楊超陽 楊順惠 楊黃美幸 楊緒東 楊靜華 楊懷卿 溫美紅 葉秀卿 葉柏祥 葉哲夫
頌彦(何)守眞 廖弘淼 廖淑如 劉永斌 劉志聰 劉炯錫 劉重義 劉真真 劉景寬 劉敬文
蔡米山 蔡尚穎 蔡明法 蔡明峰 蔡明訓 蔡明憲 蔡炳煌 蔡琳達 蔡瑞芳 蔡榮聰 蔡慧香
蔡篤堅 蔡龍居 蔡蘇秋金 鄭天助 鄭邦鎮 鄭岳峰 鄭國彬 鄭欽仁 鄭新助 鄭瑞雄 鄭義和
黎國棟 盧月鉛 盧世祥 盧孝治 盧秀鳳 蕭永達 蕭東賢 蕭悧悧 蕭福增 蕭錫惠 賴玉珍
賴秀穗 賴思成 賴碧良 賴麗華 戴正德 謝世憲 謝臥龍 謝金河 謝偉群 謝淑卿 謝榮進
韓明榮 簡朝樹 藍傳盛 闕杏芬 顏千鶴 顏大翔 顏正杰 顏真賢 顔淑華 羅仁貴 蘇明掦
蘇振明 蘇淑玲 蘇景源 蘇慶龍 龔明聰 楊貴運 林光義 林柏堂 李遠哲
王賡武 文國權 王綽中 島津洋一 胡志強 陳文茜 閻小駿 張亞中 尹乃菁 黃湘鈺
資政 市議員 市長 總統 台灣制憲基金會 台灣基進黨 中國共產黨 民進黨 國民黨
中國時報 自由時報 聯合報 蘋果日報 旺報 國立政治大學 亞洲大學 澳門理工學院
台灣北社 永社 中國文化大學 真理大學 東海大學 台灣大學 台北科技大學
台灣公民陣線 經濟民主連合 台灣學生聯合會 青年抵制假新聞陣線 民主平台
臺灣青年民主協會 獨立青年陣線 台灣人權促進會 人權公約施行監督聯盟
台灣守護民主平台 公民憲政推動聯盟 台灣智庫 國防安全研究院 綠色逗陣 台灣社
台灣客社 台灣聯合國協進會 陳文成博士紀念基金會 鄭南榕基金會 台灣公民參與協會
台灣親子共學教育促進會 台灣共生青年協會 公投護台灣聯盟 凱達格蘭基金會
新台灣國策智庫 台灣獨立建國聯盟 台灣教授協會 李江却台語文教基金會
台灣基進黨台北黨部 監督退休金績效聯盟 新竹縣教師會 台北企業總工會
中華民國全國退休教師聯盟 花蓮縣教師職業工會 苗栗縣教育產業工會
雙北教育產業工會 新北市教育產業工會 花蓮縣教師會 新竹縣教師職業工會
臺北市學校教育產業工會 台南市大府城教育產業工會 新竹縣教育產業工會
花蓮縣教育產業工會 勵馨社會福利事業基金會 自由空間教育基金會
當代南亞與中東研究中心 民報 日本元山醫院 宗益科技有限公司 日本台灣同鄉會
紐約醫學院 羅東聖母醫院
全美台灣人權協會 辛辛那提大學 高雄醫學大學 南加州大洛杉磯台灣會館 高醫大
恩主公醫院 北美洲台灣人基督教協會 第一名店 李登輝基金會民主協會
加拿大台灣同鄉會 北美台灣總商會 奇美醫 池明仁整形外科診所 台東耳鼻喉科診所
加拿大台商會 美國台灣人教授協會 日本幸手耳鼻咽喉科醫院 吳英偉診所
高醫全國校友總会 總統府資政 自立晚報 沙加緬度台灣同鄕會 宜蘭縣藥師公會
美國紐約市立大學 FAPA 芝加哥FAPA分會 紐約台灣會館 底特律台灣同鄉會
台南市環境保護聯盟 台灣南極學會 新竹科學園區管理局 福和會 美國內華達州立大學
汐止國泰醫院 台北教育大學 北美洲台灣人教授協會 西雅圖FAPA華州分會 義大醫院
台大醫學院 民進黨西雅圖 日台國民文化交流會 908台灣國 新世紀教育基金會 成功大學
林金虎診所 高醫校友總會 北加州台灣同鄉聯合會 林勁甫耳鼻喉科診所 美國台灣之友會
加拿大綠色能源顧問公司 北加州台灣同鄉聯合會 東海大學 國大代表 日本東京日語學校
紐約市布魯克林醫院 國立臺灣大學 東京日台交流會 國策顧問 昆斯蘭大學
澳洲台灣同鄉會 師大 北美洲婦女會溫哥華分會 加拿大台灣同鄉會 扁聯會
北加州台灣婦女會 洛杉磯西北區台灣同鄉會北加州東灣台灣人同鄉會 崇仁醫專
北美洲台灣婦女會總會 南加州美國臺灣人獅子會 加拿大民進黨 達仁外科診所
大社長老教會 高雄市立聯合醫院 大華牙醫診所 哥倫布市台灣同鄉會
多倫多臺灣長老教會 大阪國際大學 美國台灣人教授協會 北加州關懐台灣基金會
開南大學 向安診所 臺中中國醫藥大學 高雄市嘉美診所 台南新樓醫院
台灣環境教育協會 英國台灣協會 台獨聯盟美國本部 民進黨美西黨部
北加州舊金山台灣人同鄉會 紐西蘭台僑協會 新泰綜合醫院 衞福部 衞福部台北醫院
日本都賀婦產科醫院 奇美醫學中心 北加州聖荷西-台南姊妹市協會 日本台南市後援會
加州政府 加州政府公共衛生部門 加州政府公共衛生部門審核官 明道大學
民報文化藝術基金會 臺北市立聯合醫院 台杏基金會 北美洲台灣人醫師協會
美國普恩科技 彰化師大 加拿大台灣同鄉會 陳總統民間醫療小組 加拿大婦女會
華府台灣同鄉會 高雄長庚醫院 北加州東南灣台灣人同鄉會 美國中興大學華府校友會
台大醫學院 成大醫院 台灣現代詩人協會 高醫大北美校友會 宜蘭人文基金會
日本幸手耳鼻咽喉科醫院 亞特蘭大同鄉會 建國會 新州中美醫學會 福爾摩沙醫學會
俄州首府大學 紐約州阿爾巴尼法學院 紐約市立大學 逢甲大學 台灣民意基金會
世聯倉運文教基金会 台灣醫界聯盟 高雄醫學大學校友總會 小留學生家長協會
Ann Arbor台灣同鄉會 大西雅圖台灣同鄉會 北加州前美西台灣人夏令會
沙加緬度FAPA分會 北美洲台灣婦女會總會 雲林基督教醫院 花蓮門諾醫院 法治時報
紐約羅徹斯特大學醫學院 FAPA沙加緬度分會 芝加哥台灣同鄉會
北加州東灣台灣人同鄉會 北美洲台灣人醫師協會總會 國立台北藝術大學
台北市立體育學院 美國塑膠工程師學會 加拿大民進黨 台灣大地文教基金會
《望春風週報》群馬縣台灣總會事務局 加拿大社團法人台灣語言文化社 行政院客委會
國立台東大學 台灣民族同盟 高雄醫學大學 福爾摩鯊會社 羅東聖母醫院 台北醫學大學
台灣自治基金會 《台灣海外網》 亞洲航空公司 台灣聯合國協進會 洛杉磯救扁聯盟
北美洲台灣人醫師協會總會《台灣e新聞》 台灣社會改造協會 北美洲台灣人醫師協會
台灣陪審團協會 台灣法理建國學院 彭明敏文教基金會 南山人壽保險股份有限公司
加西台灣藝術家協會 加拿大台灣華語通用協會 大西雅圖區台灣商會
高雄醫學大學全球校友會 台灣教師聯盟 民進黨美東黨部 北美洲台灣婦女會總會
國立高科技大學 中山醫大 高苑科技大學 國立高雄師範大學 歐洲台灣協會
舊金山灣區台灣商會 美國「台灣公論報」高雄醫學大學校友總會 紐約恩惠歸正教會
日本群馬縣台灣同鄉會 北美洲台灣婦女會總會 台灣基督長老教會總會 高雄醫學院
臺北市立大學 波士頓同鄉會 世界台灣客家聯合會 加州大學 陳定南基金會
香港中國經濟發展促進會 香港大學《日本時報》中天電視 國務院
戶政機關 中選會 大法官 司法院 立法院 立委 立法委員 大使 監察院 監察委員
行政院 中研院 總統府
?

112.
誰是 所謂的

辜寬敏 陳奕齊 陳柏惟 鄭文龍 何博文 鄭新助 陳慧文 韓國瑜 習近平 蘇永欽 川普
林濁水 陳菊 郭台銘 蔡英文 李登輝 馬英九 卓榮泰 羅文嘉 賴清德 楊志良 孫慶餘
陳水扁 彭明敏 邵宗海 王美琇 余文儀 李川信 李弘祺 金恆煒 施正鋒 洪裕宏
張正修 張葉森 陳月妙 陳為祥 陳傳岳 童文薰 賀德芬 黃居正 楊其文 楊憲宏
劉志聰 蕭曉玲 賴振昌 曹俊漢 吳景欽 朱立倫 黃智賢 林騰鷂 蘇貞昌 林佳和
董思齊 黃帝穎 江雅綺 曾怡碩 禇婉琳 何澄輝 林雨蒼 陳學聖 曾銘宗 費鴻泰 賴士葆
何宗勳 紀政 王幼玲 陳曼麗 馮光遠 紀惠容 魏千峯 苗博雅 唐峰正 許善德 刁明華 元山妙子
方宗益 王紹英 王文賢 王伯仁 王明哲 王政卿 王秋森 王美幸 王家明
王泰和 王泰澤 王國華 王國照 王梅鳯 王惠珠 王華恭 王愛蘭 王義郎 王運近 王興耀
朱孟庠 江文基 江明信 江國華 池明仁 余文儀 余函遇 吳和甫 吳松晃 吳英偉 吳國揚
吳隆傑 吳瑞北 吳銘斌 吳澧培 吳豐山 呂月霞 李元武 李木通 李世隆 李弘祺 李旭登
李汝城 李明信 李建畿 李後進 李界木 李席舟 李清根 李雪玟 李博仁 李毓芹 李筱峰
李學圖 沈信彥 周一鳴 周松男 周昭亮 周振英 周崇德 周淑韻 周朝國 林水泉 林再興
林明璋 林金虎 林俊傑 林俊堤 林勁甫 林柏均 林美里 林息霜 林祐平 林健次 林參天
林清祥 林勝利 林富文 林逸民 林翠芳 林銀 林銘新 林慧禎 林聰悟 河合惠美 邱一峰
邱一清 邱垂亮 邱萬土 施並錫 施純如 施興國 施鴻銘 柯好美 柯美珠 柯耀宗 洪玉珠
洪珠美 洪清森 洪清順 洪博學 胡頌二 殷振添 翁世俊 翁偉哲 翁壽男 馬隆祥 高大成
高華山 高寛弘 高輝陽 商文義 康伶星 張正修 張宗達 張建國 張復聚 張葉森 張銘峰
張澄溫 張璨鍙 張豐藤 梁信忠 莊秋雄 莊勝津 莊靜娜 許允棟 許世楷 許瑞峯 郭正典
郭明隆 郭長豐 郭俊貞 郭陳優美 郭進榮 郭漢崇 陳小翠 陳天令 陳天隆 陳文憲 陳世雄
陳永興 陳立愷 陳至興 陳沛仁 陳明恭 陳明真 陳垣洋 陳帝佑 陳建銘 陳政宏 陳昭姿
陳昭惠 陳炯泰 陳啓德 陳淑敏 陳淮崇 陳烱鳴 陳勝凱 陳博文 陳雅惠 陳順勝 陳義志
陳達銘 陳榮基 陳福文 陳肇真 陳銘堯 陳蕙詩 陳錫南 陳優芬 陳寶月 黄鴻展 彭百顯
曾光雄 曾伯誠 曾伯聰 曾勁元 曾南茜 曾恆利 曾淑薰 曾陽川 曾憲政 游文治 游盈隆
游泰慶 程正德 黃仁安 黃及時 黃文龍 黃立宏 黃育旗 黃邦男 黃邦雄 黃東昇 黃冠群
黃春明 黃昭展 黃美琇 黃美惠 黃貞文 黃海富 黃祖源 黃敏生 黃勝雄 黃越宏 黃經學
黃嘉道 黃漠見 黃福氣 黃慶鍾 楊玉麟 楊成錦 楊次雄 楊其文 楊忠和 楊欣晉 楊淑齡
楊超陽 楊順惠 楊黃美幸 楊緒東 楊靜華 楊懷卿 溫美紅 葉秀卿 葉柏祥 葉哲夫
頌彦(何)守眞 廖弘淼 廖淑如 劉永斌 劉志聰 劉炯錫 劉重義 劉真真 劉景寬 劉敬文
蔡米山 蔡尚穎 蔡明法 蔡明峰 蔡明訓 蔡明憲 蔡炳煌 蔡琳達 蔡瑞芳 蔡榮聰 蔡慧香
蔡篤堅 蔡龍居 蔡蘇秋金 鄭天助 鄭邦鎮 鄭岳峰 鄭國彬 鄭欽仁 鄭新助 鄭瑞雄 鄭義和
黎國棟 盧月鉛 盧世祥 盧孝治 盧秀鳳 蕭永達 蕭東賢 蕭悧悧 蕭福增 蕭錫惠 賴玉珍
賴秀穗 賴思成 賴碧良 賴麗華 戴正德 謝世憲 謝臥龍 謝金河 謝偉群 謝淑卿 謝榮進
韓明榮 簡朝樹 藍傳盛 闕杏芬 顏千鶴 顏大翔 顏正杰 顏真賢 顔淑華 羅仁貴 蘇明掦
蘇振明 蘇淑玲 蘇景源 蘇慶龍 龔明聰 楊貴運 林光義 林柏堂 李遠哲
王賡武 文國權 王綽中 島津洋一 胡志強 陳文茜 閻小駿 張亞中 尹乃菁 黃湘鈺
資政 市議員 市長 總統 台灣制憲基金會 台灣基進黨 中國共產黨 民進黨 國民黨
中國時報 自由時報 聯合報 蘋果日報 旺報 國立政治大學 亞洲大學 澳門理工學院
台灣北社 永社 中國文化大學 真理大學 東海大學 台灣大學 台北科技大學
台灣公民陣線 經濟民主連合 台灣學生聯合會 青年抵制假新聞陣線 民主平台
臺灣青年民主協會 獨立青年陣線 台灣人權促進會 人權公約施行監督聯盟
台灣守護民主平台 公民憲政推動聯盟 台灣智庫 國防安全研究院 綠色逗陣 台灣社
台灣客社 台灣聯合國協進會 陳文成博士紀念基金會 鄭南榕基金會 台灣公民參與協會
台灣親子共學教育促進會 台灣共生青年協會 公投護台灣聯盟 凱達格蘭基金會
新台灣國策智庫 台灣獨立建國聯盟 台灣教授協會 李江却台語文教基金會
台灣基進黨台北黨部 監督退休金績效聯盟 新竹縣教師會 台北企業總工會
中華民國全國退休教師聯盟 花蓮縣教師職業工會 苗栗縣教育產業工會
雙北教育產業工會 新北市教育產業工會 花蓮縣教師會 新竹縣教師職業工會
臺北市學校教育產業工會 台南市大府城教育產業工會 新竹縣教育產業工會
花蓮縣教育產業工會 勵馨社會福利事業基金會 自由空間教育基金會
當代南亞與中東研究中心 民報 日本元山醫院 宗益科技有限公司 日本台灣同鄉會
紐約醫學院 羅東聖母醫院
全美台灣人權協會 辛辛那提大學 高雄醫學大學 南加州大洛杉磯台灣會館 高醫大
恩主公醫院 北美洲台灣人基督教協會 第一名店 李登輝基金會民主協會
加拿大台灣同鄉會 北美台灣總商會 奇美醫 池明仁整形外科診所 台東耳鼻喉科診所
加拿大台商會 美國台灣人教授協會 日本幸手耳鼻咽喉科醫院 吳英偉診所
高醫全國校友總会 總統府資政 自立晚報 沙加緬度台灣同鄕會 宜蘭縣藥師公會
美國紐約市立大學 FAPA 芝加哥FAPA分會 紐約台灣會館 底特律台灣同鄉會
台南市環境保護聯盟 台灣南極學會 新竹科學園區管理局 福和會 美國內華達州立大學
汐止國泰醫院 台北教育大學 北美洲台灣人教授協會 西雅圖FAPA華州分會 義大醫院
台大醫學院 民進黨西雅圖 日台國民文化交流會 908台灣國 新世紀教育基金會 成功大學
林金虎診所 高醫校友總會 北加州台灣同鄉聯合會 林勁甫耳鼻喉科診所 美國台灣之友會
加拿大綠色能源顧問公司 北加州台灣同鄉聯合會 東海大學 國大代表 日本東京日語學校
紐約市布魯克林醫院 國立臺灣大學 東京日台交流會 國策顧問 昆斯蘭大學
澳洲台灣同鄉會 師大 北美洲婦女會溫哥華分會 加拿大台灣同鄉會 扁聯會
北加州台灣婦女會 洛杉磯西北區台灣同鄉會北加州東灣台灣人同鄉會 崇仁醫專
北美洲台灣婦女會總會 南加州美國臺灣人獅子會 加拿大民進黨 達仁外科診所
大社長老教會 高雄市立聯合醫院 大華牙醫診所 哥倫布市台灣同鄉會
多倫多臺灣長老教會 大阪國際大學 美國台灣人教授協會 北加州關懐台灣基金會
開南大學 向安診所 臺中中國醫藥大學 高雄市嘉美診所 台南新樓醫院
台灣環境教育協會 英國台灣協會 台獨聯盟美國本部 民進黨美西黨部
北加州舊金山台灣人同鄉會 紐西蘭台僑協會 新泰綜合醫院 衞福部 衞福部台北醫院
日本都賀婦產科醫院 奇美醫學中心 北加州聖荷西-台南姊妹市協會 日本台南市後援會
加州政府 加州政府公共衛生部門 加州政府公共衛生部門審核官 明道大學
民報文化藝術基金會 臺北市立聯合醫院 台杏基金會 北美洲台灣人醫師協會
美國普恩科技 彰化師大 加拿大台灣同鄉會 陳總統民間醫療小組 加拿大婦女會
華府台灣同鄉會 高雄長庚醫院 北加州東南灣台灣人同鄉會 美國中興大學華府校友會
台大醫學院 成大醫院 台灣現代詩人協會 高醫大北美校友會 宜蘭人文基金會
日本幸手耳鼻咽喉科醫院 亞特蘭大同鄉會 建國會 新州中美醫學會 福爾摩沙醫學會
俄州首府大學 紐約州阿爾巴尼法學院 紐約市立大學 逢甲大學 台灣民意基金會
世聯倉運文教基金会 台灣醫界聯盟 高雄醫學大學校友總會 小留學生家長協會
Ann Arbor台灣同鄉會 大西雅圖台灣同鄉會 北加州前美西台灣人夏令會
沙加緬度FAPA分會 北美洲台灣婦女會總會 雲林基督教醫院 花蓮門諾醫院 法治時報
紐約羅徹斯特大學醫學院 FAPA沙加緬度分會 芝加哥台灣同鄉會
北加州東灣台灣人同鄉會 北美洲台灣人醫師協會總會 國立台北藝術大學
台北市立體育學院 美國塑膠工程師學會 加拿大民進黨 台灣大地文教基金會
《望春風週報》群馬縣台灣總會事務局 加拿大社團法人台灣語言文化社 行政院客委會
國立台東大學 台灣民族同盟 高雄醫學大學 福爾摩鯊會社 羅東聖母醫院 台北醫學大學
台灣自治基金會 《台灣海外網》 亞洲航空公司 台灣聯合國協進會 洛杉磯救扁聯盟
北美洲台灣人醫師協會總會《台灣e新聞》 台灣社會改造協會 北美洲台灣人醫師協會
台灣陪審團協會 台灣法理建國學院 彭明敏文教基金會 南山人壽保險股份有限公司
加西台灣藝術家協會 加拿大台灣華語通用協會 大西雅圖區台灣商會
高雄醫學大學全球校友會 台灣教師聯盟 民進黨美東黨部 北美洲台灣婦女會總會
國立高科技大學 中山醫大 高苑科技大學 國立高雄師範大學 歐洲台灣協會
舊金山灣區台灣商會 美國「台灣公論報」高雄醫學大學校友總會 紐約恩惠歸正教會
日本群馬縣台灣同鄉會 北美洲台灣婦女會總會 台灣基督長老教會總會 高雄醫學院
臺北市立大學 波士頓同鄉會 世界台灣客家聯合會 加州大學 陳定南基金會
香港中國經濟發展促進會 香港大學《日本時報》中天電視 國務院
戶政機關 中選會 大法官 司法院 立法院 立委 立法委員 大使 監察院 監察委員
行政院 中研院 總統府
?

113.
所謂的
辜寬敏 陳奕齊 陳柏惟 鄭文龍 何博文 鄭新助 陳慧文 韓國瑜 習近平 蘇永欽 川普
林濁水 陳菊 郭台銘 蔡英文 李登輝 馬英九 卓榮泰 羅文嘉 賴清德 楊志良 孫慶餘
陳水扁 彭明敏 邵宗海 王美琇 余文儀 李川信 李弘祺 金恆煒 施正鋒 洪裕宏
張正修 張葉森 陳月妙 陳為祥 陳傳岳 童文薰 賀德芬 黃居正 楊其文 楊憲宏
劉志聰 蕭曉玲 賴振昌 曹俊漢 吳景欽 朱立倫 黃智賢 林騰鷂 蘇貞昌 林佳和
董思齊 黃帝穎 江雅綺 曾怡碩 禇婉琳 何澄輝 林雨蒼 陳學聖 曾銘宗 費鴻泰 賴士葆
何宗勳 紀政 王幼玲 陳曼麗 馮光遠 紀惠容 魏千峯 苗博雅 唐峰正 許善德 刁明華 元山妙子
方宗益 王紹英 王文賢 王伯仁 王明哲 王政卿 王秋森 王美幸 王家明
王泰和 王泰澤 王國華 王國照 王梅鳯 王惠珠 王華恭 王愛蘭 王義郎 王運近 王興耀
朱孟庠 江文基 江明信 江國華 池明仁 余文儀 余函遇 吳和甫 吳松晃 吳英偉 吳國揚
吳隆傑 吳瑞北 吳銘斌 吳澧培 吳豐山 呂月霞 李元武 李木通 李世隆 李弘祺 李旭登
李汝城 李明信 李建畿 李後進 李界木 李席舟 李清根 李雪玟 李博仁 李毓芹 李筱峰
李學圖 沈信彥 周一鳴 周松男 周昭亮 周振英 周崇德 周淑韻 周朝國 林水泉 林再興
林明璋 林金虎 林俊傑 林俊堤 林勁甫 林柏均 林美里 林息霜 林祐平 林健次 林參天
林清祥 林勝利 林富文 林逸民 林翠芳 林銀 林銘新 林慧禎 林聰悟 河合惠美 邱一峰
邱一清 邱垂亮 邱萬土 施並錫 施純如 施興國 施鴻銘 柯好美 柯美珠 柯耀宗 洪玉珠
洪珠美 洪清森 洪清順 洪博學 胡頌二 殷振添 翁世俊 翁偉哲 翁壽男 馬隆祥 高大成
高華山 高寛弘 高輝陽 商文義 康伶星 張正修 張宗達 張建國 張復聚 張葉森 張銘峰
張澄溫 張璨鍙 張豐藤 梁信忠 莊秋雄 莊勝津 莊靜娜 許允棟 許世楷 許瑞峯 郭正典
郭明隆 郭長豐 郭俊貞 郭陳優美 郭進榮 郭漢崇 陳小翠 陳天令 陳天隆 陳文憲 陳世雄
陳永興 陳立愷 陳至興 陳沛仁 陳明恭 陳明真 陳垣洋 陳帝佑 陳建銘 陳政宏 陳昭姿
陳昭惠 陳炯泰 陳啓德 陳淑敏 陳淮崇 陳烱鳴 陳勝凱 陳博文 陳雅惠 陳順勝 陳義志
陳達銘 陳榮基 陳福文 陳肇真 陳銘堯 陳蕙詩 陳錫南 陳優芬 陳寶月 黄鴻展 彭百顯
曾光雄 曾伯誠 曾伯聰 曾勁元 曾南茜 曾恆利 曾淑薰 曾陽川 曾憲政 游文治 游盈隆
游泰慶 程正德 黃仁安 黃及時 黃文龍 黃立宏 黃育旗 黃邦男 黃邦雄 黃東昇 黃冠群
黃春明 黃昭展 黃美琇 黃美惠 黃貞文 黃海富 黃祖源 黃敏生 黃勝雄 黃越宏 黃經學
黃嘉道 黃漠見 黃福氣 黃慶鍾 楊玉麟 楊成錦 楊次雄 楊其文 楊忠和 楊欣晉 楊淑齡
楊超陽 楊順惠 楊黃美幸 楊緒東 楊靜華 楊懷卿 溫美紅 葉秀卿 葉柏祥 葉哲夫
頌彦(何)守眞 廖弘淼 廖淑如 劉永斌 劉志聰 劉炯錫 劉重義 劉真真 劉景寬 劉敬文
蔡米山 蔡尚穎 蔡明法 蔡明峰 蔡明訓 蔡明憲 蔡炳煌 蔡琳達 蔡瑞芳 蔡榮聰 蔡慧香
蔡篤堅 蔡龍居 蔡蘇秋金 鄭天助 鄭邦鎮 鄭岳峰 鄭國彬 鄭欽仁 鄭新助 鄭瑞雄 鄭義和
黎國棟 盧月鉛 盧世祥 盧孝治 盧秀鳳 蕭永達 蕭東賢 蕭悧悧 蕭福增 蕭錫惠 賴玉珍
賴秀穗 賴思成 賴碧良 賴麗華 戴正德 謝世憲 謝臥龍 謝金河 謝偉群 謝淑卿 謝榮進
韓明榮 簡朝樹 藍傳盛 闕杏芬 顏千鶴 顏大翔 顏正杰 顏真賢 顔淑華 羅仁貴 蘇明掦
蘇振明 蘇淑玲 蘇景源 蘇慶龍 龔明聰 楊貴運 林光義 林柏堂 李遠哲
王賡武 文國權 王綽中 島津洋一 胡志強 陳文茜 閻小駿 張亞中 尹乃菁 黃湘鈺
資政 市議員 市長 總統 台灣制憲基金會 台灣基進黨 中國共產黨 民進黨 國民黨
中國時報 自由時報 聯合報 蘋果日報 旺報 國立政治大學 亞洲大學 澳門理工學院
台灣北社 永社 中國文化大學 真理大學 東海大學 台灣大學 台北科技大學
台灣公民陣線 經濟民主連合 台灣學生聯合會 青年抵制假新聞陣線 民主平台
臺灣青年民主協會 獨立青年陣線 台灣人權促進會 人權公約施行監督聯盟
台灣守護民主平台 公民憲政推動聯盟 台灣智庫 國防安全研究院 綠色逗陣 台灣社
台灣客社 台灣聯合國協進會 陳文成博士紀念基金會 鄭南榕基金會 台灣公民參與協會
台灣親子共學教育促進會 台灣共生青年協會 公投護台灣聯盟 凱達格蘭基金會
新台灣國策智庫 台灣獨立建國聯盟 台灣教授協會 李江却台語文教基金會
台灣基進黨台北黨部 監督退休金績效聯盟 新竹縣教師會 台北企業總工會
中華民國全國退休教師聯盟 花蓮縣教師職業工會 苗栗縣教育產業工會
雙北教育產業工會 新北市教育產業工會 花蓮縣教師會 新竹縣教師職業工會
臺北市學校教育產業工會 台南市大府城教育產業工會 新竹縣教育產業工會
花蓮縣教育產業工會 勵馨社會福利事業基金會 自由空間教育基金會
當代南亞與中東研究中心 民報 日本元山醫院 宗益科技有限公司 日本台灣同鄉會
紐約醫學院 羅東聖母醫院
全美台灣人權協會 辛辛那提大學 高雄醫學大學 南加州大洛杉磯台灣會館 高醫大
恩主公醫院 北美洲台灣人基督教協會 第一名店 李登輝基金會民主協會
加拿大台灣同鄉會 北美台灣總商會 奇美醫 池明仁整形外科診所 台東耳鼻喉科診所
加拿大台商會 美國台灣人教授協會 日本幸手耳鼻咽喉科醫院 吳英偉診所
高醫全國校友總会 總統府資政 自立晚報 沙加緬度台灣同鄕會 宜蘭縣藥師公會
美國紐約市立大學 FAPA 芝加哥FAPA分會 紐約台灣會館 底特律台灣同鄉會
台南市環境保護聯盟 台灣南極學會 新竹科學園區管理局 福和會 美國內華達州立大學
汐止國泰醫院 台北教育大學 北美洲台灣人教授協會 西雅圖FAPA華州分會 義大醫院
台大醫學院 民進黨西雅圖 日台國民文化交流會 908台灣國 新世紀教育基金會 成功大學
林金虎診所 高醫校友總會 北加州台灣同鄉聯合會 林勁甫耳鼻喉科診所 美國台灣之友會
加拿大綠色能源顧問公司 北加州台灣同鄉聯合會 東海大學 國大代表 日本東京日語學校
紐約市布魯克林醫院 國立臺灣大學 東京日台交流會 國策顧問 昆斯蘭大學
澳洲台灣同鄉會 師大 北美洲婦女會溫哥華分會 加拿大台灣同鄉會 扁聯會
北加州台灣婦女會 洛杉磯西北區台灣同鄉會北加州東灣台灣人同鄉會 崇仁醫專
北美洲台灣婦女會總會 南加州美國臺灣人獅子會 加拿大民進黨 達仁外科診所
大社長老教會 高雄市立聯合醫院 大華牙醫診所 哥倫布市台灣同鄉會
多倫多臺灣長老教會 大阪國際大學 美國台灣人教授協會 北加州關懐台灣基金會
開南大學 向安診所 臺中中國醫藥大學 高雄市嘉美診所 台南新樓醫院
台灣環境教育協會 英國台灣協會 台獨聯盟美國本部 民進黨美西黨部
北加州舊金山台灣人同鄉會 紐西蘭台僑協會 新泰綜合醫院 衞福部 衞福部台北醫院
日本都賀婦產科醫院 奇美醫學中心 北加州聖荷西-台南姊妹市協會 日本台南市後援會
加州政府 加州政府公共衛生部門 加州政府公共衛生部門審核官 明道大學
民報文化藝術基金會 臺北市立聯合醫院 台杏基金會 北美洲台灣人醫師協會
美國普恩科技 彰化師大 加拿大台灣同鄉會 陳總統民間醫療小組 加拿大婦女會
華府台灣同鄉會 高雄長庚醫院 北加州東南灣台灣人同鄉會 美國中興大學華府校友會
台大醫學院 成大醫院 台灣現代詩人協會 高醫大北美校友會 宜蘭人文基金會
日本幸手耳鼻咽喉科醫院 亞特蘭大同鄉會 建國會 新州中美醫學會 福爾摩沙醫學會
俄州首府大學 紐約州阿爾巴尼法學院 紐約市立大學 逢甲大學 台灣民意基金會
世聯倉運文教基金会 台灣醫界聯盟 高雄醫學大學校友總會 小留學生家長協會
Ann Arbor台灣同鄉會 大西雅圖台灣同鄉會 北加州前美西台灣人夏令會
沙加緬度FAPA分會 北美洲台灣婦女會總會 雲林基督教醫院 花蓮門諾醫院 法治時報
紐約羅徹斯特大學醫學院 FAPA沙加緬度分會 芝加哥台灣同鄉會
北加州東灣台灣人同鄉會 北美洲台灣人醫師協會總會 國立台北藝術大學
台北市立體育學院 美國塑膠工程師學會 加拿大民進黨 台灣大地文教基金會
《望春風週報》群馬縣台灣總會事務局 加拿大社團法人台灣語言文化社 行政院客委會
國立台東大學 台灣民族同盟 高雄醫學大學 福爾摩鯊會社 羅東聖母醫院 台北醫學大學
台灣自治基金會 《台灣海外網》 亞洲航空公司 台灣聯合國協進會 洛杉磯救扁聯盟
北美洲台灣人醫師協會總會《台灣e新聞》 台灣社會改造協會 北美洲台灣人醫師協會
台灣陪審團協會 台灣法理建國學院 彭明敏文教基金會 南山人壽保險股份有限公司
加西台灣藝術家協會 加拿大台灣華語通用協會 大西雅圖區台灣商會
高雄醫學大學全球校友會 台灣教師聯盟 民進黨美東黨部 北美洲台灣婦女會總會
國立高科技大學 中山醫大 高苑科技大學 國立高雄師範大學 歐洲台灣協會
舊金山灣區台灣商會 美國「台灣公論報」高雄醫學大學校友總會 紐約恩惠歸正教會
日本群馬縣台灣同鄉會 北美洲台灣婦女會總會 台灣基督長老教會總會 高雄醫學院
臺北市立大學 波士頓同鄉會 世界台灣客家聯合會 加州大學 陳定南基金會
香港中國經濟發展促進會 香港大學《日本時報》中天電視 國務院
戶政機關 中選會 大法官 司法院 立法院 立委 立法委員 大使 監察院 監察委員
行政院 中研院 總統府

中的誰

民主中的民-人民
?

114.
所謂的
辜寬敏 陳奕齊 陳柏惟 鄭文龍 何博文 鄭新助 陳慧文 韓國瑜 習近平 蘇永欽 川普
林濁水 陳菊 郭台銘 蔡英文 李登輝 馬英九 卓榮泰 羅文嘉 賴清德 楊志良 孫慶餘
陳水扁 彭明敏 邵宗海 王美琇 余文儀 李川信 李弘祺 金恆煒 施正鋒 洪裕宏
張正修 張葉森 陳月妙 陳為祥 陳傳岳 童文薰 賀德芬 黃居正 楊其文 楊憲宏
劉志聰 蕭曉玲 賴振昌 曹俊漢 吳景欽 朱立倫 黃智賢 林騰鷂 蘇貞昌 林佳和
董思齊 黃帝穎 江雅綺 曾怡碩 禇婉琳 何澄輝 林雨蒼 陳學聖 曾銘宗 費鴻泰 賴士葆
何宗勳 紀政 王幼玲 陳曼麗 馮光遠 紀惠容 魏千峯 苗博雅 唐峰正 許善德 刁明華 元山妙子
方宗益 王紹英 王文賢 王伯仁 王明哲 王政卿 王秋森 王美幸 王家明
王泰和 王泰澤 王國華 王國照 王梅鳯 王惠珠 王華恭 王愛蘭 王義郎 王運近 王興耀
朱孟庠 江文基 江明信 江國華 池明仁 余文儀 余函遇 吳和甫 吳松晃 吳英偉 吳國揚
吳隆傑 吳瑞北 吳銘斌 吳澧培 吳豐山 呂月霞 李元武 李木通 李世隆 李弘祺 李旭登
李汝城 李明信 李建畿 李後進 李界木 李席舟 李清根 李雪玟 李博仁 李毓芹 李筱峰
李學圖 沈信彥 周一鳴 周松男 周昭亮 周振英 周崇德 周淑韻 周朝國 林水泉 林再興
林明璋 林金虎 林俊傑 林俊堤 林勁甫 林柏均 林美里 林息霜 林祐平 林健次 林參天
林清祥 林勝利 林富文 林逸民 林翠芳 林銀 林銘新 林慧禎 林聰悟 河合惠美 邱一峰
邱一清 邱垂亮 邱萬土 施並錫 施純如 施興國 施鴻銘 柯好美 柯美珠 柯耀宗 洪玉珠
洪珠美 洪清森 洪清順 洪博學 胡頌二 殷振添 翁世俊 翁偉哲 翁壽男 馬隆祥 高大成
高華山 高寛弘 高輝陽 商文義 康伶星 張正修 張宗達 張建國 張復聚 張葉森 張銘峰
張澄溫 張璨鍙 張豐藤 梁信忠 莊秋雄 莊勝津 莊靜娜 許允棟 許世楷 許瑞峯 郭正典
郭明隆 郭長豐 郭俊貞 郭陳優美 郭進榮 郭漢崇 陳小翠 陳天令 陳天隆 陳文憲 陳世雄
陳永興 陳立愷 陳至興 陳沛仁 陳明恭 陳明真 陳垣洋 陳帝佑 陳建銘 陳政宏 陳昭姿
陳昭惠 陳炯泰 陳啓德 陳淑敏 陳淮崇 陳烱鳴 陳勝凱 陳博文 陳雅惠 陳順勝 陳義志
陳達銘 陳榮基 陳福文 陳肇真 陳銘堯 陳蕙詩 陳錫南 陳優芬 陳寶月 黄鴻展 彭百顯
曾光雄 曾伯誠 曾伯聰 曾勁元 曾南茜 曾恆利 曾淑薰 曾陽川 曾憲政 游文治 游盈隆
游泰慶 程正德 黃仁安 黃及時 黃文龍 黃立宏 黃育旗 黃邦男 黃邦雄 黃東昇 黃冠群
黃春明 黃昭展 黃美琇 黃美惠 黃貞文 黃海富 黃祖源 黃敏生 黃勝雄 黃越宏 黃經學
黃嘉道 黃漠見 黃福氣 黃慶鍾 楊玉麟 楊成錦 楊次雄 楊其文 楊忠和 楊欣晉 楊淑齡
楊超陽 楊順惠 楊黃美幸 楊緒東 楊靜華 楊懷卿 溫美紅 葉秀卿 葉柏祥 葉哲夫
頌彦(何)守眞 廖弘淼 廖淑如 劉永斌 劉志聰 劉炯錫 劉重義 劉真真 劉景寬 劉敬文
蔡米山 蔡尚穎 蔡明法 蔡明峰 蔡明訓 蔡明憲 蔡炳煌 蔡琳達 蔡瑞芳 蔡榮聰 蔡慧香
蔡篤堅 蔡龍居 蔡蘇秋金 鄭天助 鄭邦鎮 鄭岳峰 鄭國彬 鄭欽仁 鄭新助 鄭瑞雄 鄭義和
黎國棟 盧月鉛 盧世祥 盧孝治 盧秀鳳 蕭永達 蕭東賢 蕭悧悧 蕭福增 蕭錫惠 賴玉珍
賴秀穗 賴思成 賴碧良 賴麗華 戴正德 謝世憲 謝臥龍 謝金河 謝偉群 謝淑卿 謝榮進
韓明榮 簡朝樹 藍傳盛 闕杏芬 顏千鶴 顏大翔 顏正杰 顏真賢 顔淑華 羅仁貴 蘇明掦
蘇振明 蘇淑玲 蘇景源 蘇慶龍 龔明聰 楊貴運 林光義 林柏堂 李遠哲
王賡武 文國權 王綽中 島津洋一 胡志強 陳文茜 閻小駿 張亞中 尹乃菁 黃湘鈺
資政 市議員 市長 總統 台灣制憲基金會 台灣基進黨 中國共產黨 民進黨 國民黨
中國時報 自由時報 聯合報 蘋果日報 旺報 國立政治大學 亞洲大學 澳門理工學院
台灣北社 永社 中國文化大學 真理大學 東海大學 台灣大學 台北科技大學
台灣公民陣線 經濟民主連合 台灣學生聯合會 青年抵制假新聞陣線 民主平台
臺灣青年民主協會 獨立青年陣線 台灣人權促進會 人權公約施行監督聯盟
台灣守護民主平台 公民憲政推動聯盟 台灣智庫 國防安全研究院 綠色逗陣 台灣社
台灣客社 台灣聯合國協進會 陳文成博士紀念基金會 鄭南榕基金會 台灣公民參與協會
台灣親子共學教育促進會 台灣共生青年協會 公投護台灣聯盟 凱達格蘭基金會
新台灣國策智庫 台灣獨立建國聯盟 台灣教授協會 李江却台語文教基金會
台灣基進黨台北黨部 監督退休金績效聯盟 新竹縣教師會 台北企業總工會
中華民國全國退休教師聯盟 花蓮縣教師職業工會 苗栗縣教育產業工會
雙北教育產業工會 新北市教育產業工會 花蓮縣教師會 新竹縣教師職業工會
臺北市學校教育產業工會 台南市大府城教育產業工會 新竹縣教育產業工會
花蓮縣教育產業工會 勵馨社會福利事業基金會 自由空間教育基金會
當代南亞與中東研究中心 民報 日本元山醫院 宗益科技有限公司 日本台灣同鄉會
紐約醫學院 羅東聖母醫院
全美台灣人權協會 辛辛那提大學 高雄醫學大學 南加州大洛杉磯台灣會館 高醫大
恩主公醫院 北美洲台灣人基督教協會 第一名店 李登輝基金會民主協會
加拿大台灣同鄉會 北美台灣總商會 奇美醫 池明仁整形外科診所 台東耳鼻喉科診所
加拿大台商會 美國台灣人教授協會 日本幸手耳鼻咽喉科醫院 吳英偉診所
高醫全國校友總会 總統府資政 自立晚報 沙加緬度台灣同鄕會 宜蘭縣藥師公會
美國紐約市立大學 FAPA 芝加哥FAPA分會 紐約台灣會館 底特律台灣同鄉會
台南市環境保護聯盟 台灣南極學會 新竹科學園區管理局 福和會 美國內華達州立大學
汐止國泰醫院 台北教育大學 北美洲台灣人教授協會 西雅圖FAPA華州分會 義大醫院
台大醫學院 民進黨西雅圖 日台國民文化交流會 908台灣國 新世紀教育基金會 成功大學
林金虎診所 高醫校友總會 北加州台灣同鄉聯合會 林勁甫耳鼻喉科診所 美國台灣之友會
加拿大綠色能源顧問公司 北加州台灣同鄉聯合會 東海大學 國大代表 日本東京日語學校
紐約市布魯克林醫院 國立臺灣大學 東京日台交流會 國策顧問 昆斯蘭大學
澳洲台灣同鄉會 師大 北美洲婦女會溫哥華分會 加拿大台灣同鄉會 扁聯會
北加州台灣婦女會 洛杉磯西北區台灣同鄉會北加州東灣台灣人同鄉會 崇仁醫專
北美洲台灣婦女會總會 南加州美國臺灣人獅子會 加拿大民進黨 達仁外科診所
大社長老教會 高雄市立聯合醫院 大華牙醫診所 哥倫布市台灣同鄉會
多倫多臺灣長老教會 大阪國際大學 美國台灣人教授協會 北加州關懐台灣基金會
開南大學 向安診所 臺中中國醫藥大學 高雄市嘉美診所 台南新樓醫院
台灣環境教育協會 英國台灣協會 台獨聯盟美國本部 民進黨美西黨部
北加州舊金山台灣人同鄉會 紐西蘭台僑協會 新泰綜合醫院 衞福部 衞福部台北醫院
日本都賀婦產科醫院 奇美醫學中心 北加州聖荷西-台南姊妹市協會 日本台南市後援會
加州政府 加州政府公共衛生部門 加州政府公共衛生部門審核官 明道大學
民報文化藝術基金會 臺北市立聯合醫院 台杏基金會 北美洲台灣人醫師協會
美國普恩科技 彰化師大 加拿大台灣同鄉會 陳總統民間醫療小組 加拿大婦女會
華府台灣同鄉會 高雄長庚醫院 北加州東南灣台灣人同鄉會 美國中興大學華府校友會
台大醫學院 成大醫院 台灣現代詩人協會 高醫大北美校友會 宜蘭人文基金會
日本幸手耳鼻咽喉科醫院 亞特蘭大同鄉會 建國會 新州中美醫學會 福爾摩沙醫學會
俄州首府大學 紐約州阿爾巴尼法學院 紐約市立大學 逢甲大學 台灣民意基金會
世聯倉運文教基金会 台灣醫界聯盟 高雄醫學大學校友總會 小留學生家長協會
Ann Arbor台灣同鄉會 大西雅圖台灣同鄉會 北加州前美西台灣人夏令會
沙加緬度FAPA分會 北美洲台灣婦女會總會 雲林基督教醫院 花蓮門諾醫院 法治時報
紐約羅徹斯特大學醫學院 FAPA沙加緬度分會 芝加哥台灣同鄉會
北加州東灣台灣人同鄉會 北美洲台灣人醫師協會總會 國立台北藝術大學
台北市立體育學院 美國塑膠工程師學會 加拿大民進黨 台灣大地文教基金會
《望春風週報》群馬縣台灣總會事務局 加拿大社團法人台灣語言文化社 行政院客委會
國立台東大學 台灣民族同盟 高雄醫學大學 福爾摩鯊會社 羅東聖母醫院 台北醫學大學
台灣自治基金會 《台灣海外網》 亞洲航空公司 台灣聯合國協進會 洛杉磯救扁聯盟
北美洲台灣人醫師協會總會《台灣e新聞》 台灣社會改造協會 北美洲台灣人醫師協會
台灣陪審團協會 台灣法理建國學院 彭明敏文教基金會 南山人壽保險股份有限公司
加西台灣藝術家協會 加拿大台灣華語通用協會 大西雅圖區台灣商會
高雄醫學大學全球校友會 台灣教師聯盟 民進黨美東黨部 北美洲台灣婦女會總會
國立高科技大學 中山醫大 高苑科技大學 國立高雄師範大學 歐洲台灣協會
舊金山灣區台灣商會 美國「台灣公論報」高雄醫學大學校友總會 紐約恩惠歸正教會
日本群馬縣台灣同鄉會 北美洲台灣婦女會總會 台灣基督長老教會總會 高雄醫學院
臺北市立大學 波士頓同鄉會 世界台灣客家聯合會 加州大學 陳定南基金會
香港中國經濟發展促進會 香港大學《日本時報》中天電視 國務院
戶政機關 中選會 大法官 司法院 立法院 立委 立法委員 大使 監察院 監察委員
行政院 中研院 總統府

中的誰

不是民主中的民-不是人民者-軍公教人員-政府
?

115.
所謂的
辜寬敏 陳奕齊 陳柏惟 鄭文龍 何博文 鄭新助 陳慧文 韓國瑜 習近平 蘇永欽 川普
林濁水 陳菊 郭台銘 蔡英文 李登輝 馬英九 卓榮泰 羅文嘉 賴清德 楊志良 孫慶餘
陳水扁 彭明敏 邵宗海 王美琇 余文儀 李川信 李弘祺 金恆煒 施正鋒 洪裕宏
張正修 張葉森 陳月妙 陳為祥 陳傳岳 童文薰 賀德芬 黃居正 楊其文 楊憲宏
劉志聰 蕭曉玲 賴振昌 曹俊漢 吳景欽 朱立倫 黃智賢 林騰鷂 蘇貞昌 林佳和
董思齊 黃帝穎 江雅綺 曾怡碩 禇婉琳 何澄輝 林雨蒼 陳學聖 曾銘宗 費鴻泰 賴士葆
何宗勳 紀政 王幼玲 陳曼麗 馮光遠 紀惠容 魏千峯 苗博雅 唐峰正 許善德 刁明華 元山妙子
方宗益 王紹英 王文賢 王伯仁 王明哲 王政卿 王秋森 王美幸 王家明
王泰和 王泰澤 王國華 王國照 王梅鳯 王惠珠 王華恭 王愛蘭 王義郎 王運近 王興耀
朱孟庠 江文基 江明信 江國華 池明仁 余文儀 余函遇 吳和甫 吳松晃 吳英偉 吳國揚
吳隆傑 吳瑞北 吳銘斌 吳澧培 吳豐山 呂月霞 李元武 李木通 李世隆 李弘祺 李旭登
李汝城 李明信 李建畿 李後進 李界木 李席舟 李清根 李雪玟 李博仁 李毓芹 李筱峰
李學圖 沈信彥 周一鳴 周松男 周昭亮 周振英 周崇德 周淑韻 周朝國 林水泉 林再興
林明璋 林金虎 林俊傑 林俊堤 林勁甫 林柏均 林美里 林息霜 林祐平 林健次 林參天
林清祥 林勝利 林富文 林逸民 林翠芳 林銀 林銘新 林慧禎 林聰悟 河合惠美 邱一峰
邱一清 邱垂亮 邱萬土 施並錫 施純如 施興國 施鴻銘 柯好美 柯美珠 柯耀宗 洪玉珠
洪珠美 洪清森 洪清順 洪博學 胡頌二 殷振添 翁世俊 翁偉哲 翁壽男 馬隆祥 高大成
高華山 高寛弘 高輝陽 商文義 康伶星 張正修 張宗達 張建國 張復聚 張葉森 張銘峰
張澄溫 張璨鍙 張豐藤 梁信忠 莊秋雄 莊勝津 莊靜娜 許允棟 許世楷 許瑞峯 郭正典
郭明隆 郭長豐 郭俊貞 郭陳優美 郭進榮 郭漢崇 陳小翠 陳天令 陳天隆 陳文憲 陳世雄
陳永興 陳立愷 陳至興 陳沛仁 陳明恭 陳明真 陳垣洋 陳帝佑 陳建銘 陳政宏 陳昭姿
陳昭惠 陳炯泰 陳啓德 陳淑敏 陳淮崇 陳烱鳴 陳勝凱 陳博文 陳雅惠 陳順勝 陳義志
陳達銘 陳榮基 陳福文 陳肇真 陳銘堯 陳蕙詩 陳錫南 陳優芬 陳寶月 黄鴻展 彭百顯
曾光雄 曾伯誠 曾伯聰 曾勁元 曾南茜 曾恆利 曾淑薰 曾陽川 曾憲政 游文治 游盈隆
游泰慶 程正德 黃仁安 黃及時 黃文龍 黃立宏 黃育旗 黃邦男 黃邦雄 黃東昇 黃冠群
黃春明 黃昭展 黃美琇 黃美惠 黃貞文 黃海富 黃祖源 黃敏生 黃勝雄 黃越宏 黃經學
黃嘉道 黃漠見 黃福氣 黃慶鍾 楊玉麟 楊成錦 楊次雄 楊其文 楊忠和 楊欣晉 楊淑齡
楊超陽 楊順惠 楊黃美幸 楊緒東 楊靜華 楊懷卿 溫美紅 葉秀卿 葉柏祥 葉哲夫
頌彦(何)守眞 廖弘淼 廖淑如 劉永斌 劉志聰 劉炯錫 劉重義 劉真真 劉景寬 劉敬文
蔡米山 蔡尚穎 蔡明法 蔡明峰 蔡明訓 蔡明憲 蔡炳煌 蔡琳達 蔡瑞芳 蔡榮聰 蔡慧香
蔡篤堅 蔡龍居 蔡蘇秋金 鄭天助 鄭邦鎮 鄭岳峰 鄭國彬 鄭欽仁 鄭新助 鄭瑞雄 鄭義和
黎國棟 盧月鉛 盧世祥 盧孝治 盧秀鳳 蕭永達 蕭東賢 蕭悧悧 蕭福增 蕭錫惠 賴玉珍
賴秀穗 賴思成 賴碧良 賴麗華 戴正德 謝世憲 謝臥龍 謝金河 謝偉群 謝淑卿 謝榮進
韓明榮 簡朝樹 藍傳盛 闕杏芬 顏千鶴 顏大翔 顏正杰 顏真賢 顔淑華 羅仁貴 蘇明掦
蘇振明 蘇淑玲 蘇景源 蘇慶龍 龔明聰 楊貴運 林光義 林柏堂 李遠哲
王賡武 文國權 王綽中 島津洋一 胡志強 陳文茜 閻小駿 張亞中 尹乃菁 黃湘鈺
資政 市議員 市長 總統 台灣制憲基金會 台灣基進黨 中國共產黨 民進黨 國民黨
中國時報 自由時報 聯合報 蘋果日報 旺報 國立政治大學 亞洲大學 澳門理工學院
台灣北社 永社 中國文化大學 真理大學 東海大學 台灣大學 台北科技大學
台灣公民陣線 經濟民主連合 台灣學生聯合會 青年抵制假新聞陣線 民主平台
臺灣青年民主協會 獨立青年陣線 台灣人權促進會 人權公約施行監督聯盟
台灣守護民主平台 公民憲政推動聯盟 台灣智庫 國防安全研究院 綠色逗陣 台灣社
台灣客社 台灣聯合國協進會 陳文成博士紀念基金會 鄭南榕基金會 台灣公民參與協會
台灣親子共學教育促進會 台灣共生青年協會 公投護台灣聯盟 凱達格蘭基金會
新台灣國策智庫 台灣獨立建國聯盟 台灣教授協會 李江却台語文教基金會
台灣基進黨台北黨部 監督退休金績效聯盟 新竹縣教師會 台北企業總工會
中華民國全國退休教師聯盟 花蓮縣教師職業工會 苗栗縣教育產業工會
雙北教育產業工會 新北市教育產業工會 花蓮縣教師會 新竹縣教師職業工會
臺北市學校教育產業工會 台南市大府城教育產業工會 新竹縣教育產業工會
花蓮縣教育產業工會 勵馨社會福利事業基金會 自由空間教育基金會
當代南亞與中東研究中心 民報 日本元山醫院 宗益科技有限公司 日本台灣同鄉會
紐約醫學院 羅東聖母醫院
全美台灣人權協會 辛辛那提大學 高雄醫學大學 南加州大洛杉磯台灣會館 高醫大
恩主公醫院 北美洲台灣人基督教協會 第一名店 李登輝基金會民主協會
加拿大台灣同鄉會 北美台灣總商會 奇美醫 池明仁整形外科診所 台東耳鼻喉科診所
加拿大台商會 美國台灣人教授協會 日本幸手耳鼻咽喉科醫院 吳英偉診所
高醫全國校友總会 總統府資政 自立晚報 沙加緬度台灣同鄕會 宜蘭縣藥師公會
美國紐約市立大學 FAPA 芝加哥FAPA分會 紐約台灣會館 底特律台灣同鄉會
台南市環境保護聯盟 台灣南極學會 新竹科學園區管理局 福和會 美國內華達州立大學
汐止國泰醫院 台北教育大學 北美洲台灣人教授協會 西雅圖FAPA華州分會 義大醫院
台大醫學院 民進黨西雅圖 日台國民文化交流會 908台灣國 新世紀教育基金會 成功大學
林金虎診所 高醫校友總會 北加州台灣同鄉聯合會 林勁甫耳鼻喉科診所 美國台灣之友會
加拿大綠色能源顧問公司 北加州台灣同鄉聯合會 東海大學 國大代表 日本東京日語學校
紐約市布魯克林醫院 國立臺灣大學 東京日台交流會 國策顧問 昆斯蘭大學
澳洲台灣同鄉會 師大 北美洲婦女會溫哥華分會 加拿大台灣同鄉會 扁聯會
北加州台灣婦女會 洛杉磯西北區台灣同鄉會北加州東灣台灣人同鄉會 崇仁醫專
北美洲台灣婦女會總會 南加州美國臺灣人獅子會 加拿大民進黨 達仁外科診所
大社長老教會 高雄市立聯合醫院 大華牙醫診所 哥倫布市台灣同鄉會
多倫多臺灣長老教會 大阪國際大學 美國台灣人教授協會 北加州關懐台灣基金會
開南大學 向安診所 臺中中國醫藥大學 高雄市嘉美診所 台南新樓醫院
台灣環境教育協會 英國台灣協會 台獨聯盟美國本部 民進黨美西黨部
北加州舊金山台灣人同鄉會 紐西蘭台僑協會 新泰綜合醫院 衞福部 衞福部台北醫院
日本都賀婦產科醫院 奇美醫學中心 北加州聖荷西-台南姊妹市協會 日本台南市後援會
加州政府 加州政府公共衛生部門 加州政府公共衛生部門審核官 明道大學
民報文化藝術基金會 臺北市立聯合醫院 台杏基金會 北美洲台灣人醫師協會
美國普恩科技 彰化師大 加拿大台灣同鄉會 陳總統民間醫療小組 加拿大婦女會
華府台灣同鄉會 高雄長庚醫院 北加州東南灣台灣人同鄉會 美國中興大學華府校友會
台大醫學院 成大醫院 台灣現代詩人協會 高醫大北美校友會 宜蘭人文基金會
日本幸手耳鼻咽喉科醫院 亞特蘭大同鄉會 建國會 新州中美醫學會 福爾摩沙醫學會
俄州首府大學 紐約州阿爾巴尼法學院 紐約市立大學 逢甲大學 台灣民意基金會
世聯倉運文教基金会 台灣醫界聯盟 高雄醫學大學校友總會 小留學生家長協會
Ann Arbor台灣同鄉會 大西雅圖台灣同鄉會 北加州前美西台灣人夏令會
沙加緬度FAPA分會 北美洲台灣婦女會總會 雲林基督教醫院 花蓮門諾醫院 法治時報
紐約羅徹斯特大學醫學院 FAPA沙加緬度分會 芝加哥台灣同鄉會
北加州東灣台灣人同鄉會 北美洲台灣人醫師協會總會 國立台北藝術大學
台北市立體育學院 美國塑膠工程師學會 加拿大民進黨 台灣大地文教基金會
《望春風週報》群馬縣台灣總會事務局 加拿大社團法人台灣語言文化社 行政院客委會
國立台東大學 台灣民族同盟 高雄醫學大學 福爾摩鯊會社 羅東聖母醫院 台北醫學大學
台灣自治基金會 《台灣海外網》 亞洲航空公司 台灣聯合國協進會 洛杉磯救扁聯盟
北美洲台灣人醫師協會總會《台灣e新聞》 台灣社會改造協會 北美洲台灣人醫師協會
台灣陪審團協會 台灣法理建國學院 彭明敏文教基金會 南山人壽保險股份有限公司
加西台灣藝術家協會 加拿大台灣華語通用協會 大西雅圖區台灣商會
高雄醫學大學全球校友會 台灣教師聯盟 民進黨美東黨部 北美洲台灣婦女會總會
國立高科技大學 中山醫大 高苑科技大學 國立高雄師範大學 歐洲台灣協會
舊金山灣區台灣商會 美國「台灣公論報」高雄醫學大學校友總會 紐約恩惠歸正教會
日本群馬縣台灣同鄉會 北美洲台灣婦女會總會 台灣基督長老教會總會 高雄醫學院
臺北市立大學 波士頓同鄉會 世界台灣客家聯合會 加州大學 陳定南基金會
香港中國經濟發展促進會 香港大學《日本時報》中天電視 國務院
戶政機關 中選會 大法官 司法院 立法院 立委 立法委員 大使 監察院 監察委員
行政院 中研院 總統府

中的誰
得是
自由 言論與表達自由 國民 民間 民眾 民權 組織 促進會 連署 公民 公投 公 投 連合 聯合會 協會 平台 投票 投票權人 團體 公民團體 遊行 智庫 集會 集會遊行「社 運「社運 會 社會 行動/記者會/活動/講座 演講 演講會 演講者 論壇 基金會 工會 總工會 企業工會 企業總工會 產業工會 職業工會 陣營 陣線 廣場 時論 時論廣場 公司 教會 NGO NGO工作者 選民 黨 政黨 選 輔選 選舉 候選 候選人
?

116.
所謂的
辜寬敏 陳奕齊 陳柏惟 鄭文龍 何博文 鄭新助 陳慧文 韓國瑜 習近平 蘇永欽 川普
林濁水 陳菊 郭台銘 蔡英文 李登輝 馬英九 卓榮泰 羅文嘉 賴清德 楊志良 孫慶餘
陳水扁 彭明敏 邵宗海 王美琇 余文儀 李川信 李弘祺 金恆煒 施正鋒 洪裕宏
張正修 張葉森 陳月妙 陳為祥 陳傳岳 童文薰 賀德芬 黃居正 楊其文 楊憲宏
劉志聰 蕭曉玲 賴振昌 曹俊漢 吳景欽 朱立倫 黃智賢 林騰鷂 蘇貞昌 林佳和
董思齊 黃帝穎 江雅綺 曾怡碩 禇婉琳 何澄輝 林雨蒼 陳學聖 曾銘宗 費鴻泰 賴士葆
何宗勳 紀政 王幼玲 陳曼麗 馮光遠 紀惠容 魏千峯 苗博雅 唐峰正 許善德 刁明華 元山妙子
方宗益 王紹英 王文賢 王伯仁 王明哲 王政卿 王秋森 王美幸 王家明
王泰和 王泰澤 王國華 王國照 王梅鳯 王惠珠 王華恭 王愛蘭 王義郎 王運近 王興耀
朱孟庠 江文基 江明信 江國華 池明仁 余文儀 余函遇 吳和甫 吳松晃 吳英偉 吳國揚
吳隆傑 吳瑞北 吳銘斌 吳澧培 吳豐山 呂月霞 李元武 李木通 李世隆 李弘祺 李旭登
李汝城 李明信 李建畿 李後進 李界木 李席舟 李清根 李雪玟 李博仁 李毓芹 李筱峰
李學圖 沈信彥 周一鳴 周松男 周昭亮 周振英 周崇德 周淑韻 周朝國 林水泉 林再興
林明璋 林金虎 林俊傑 林俊堤 林勁甫 林柏均 林美里 林息霜 林祐平 林健次 林參天
林清祥 林勝利 林富文 林逸民 林翠芳 林銀 林銘新 林慧禎 林聰悟 河合惠美 邱一峰
邱一清 邱垂亮 邱萬土 施並錫 施純如 施興國 施鴻銘 柯好美 柯美珠 柯耀宗 洪玉珠
洪珠美 洪清森 洪清順 洪博學 胡頌二 殷振添 翁世俊 翁偉哲 翁壽男 馬隆祥 高大成
高華山 高寛弘 高輝陽 商文義 康伶星 張正修 張宗達 張建國 張復聚 張葉森 張銘峰
張澄溫 張璨鍙 張豐藤 梁信忠 莊秋雄 莊勝津 莊靜娜 許允棟 許世楷 許瑞峯 郭正典
郭明隆 郭長豐 郭俊貞 郭陳優美 郭進榮 郭漢崇 陳小翠 陳天令 陳天隆 陳文憲 陳世雄
陳永興 陳立愷 陳至興 陳沛仁 陳明恭 陳明真 陳垣洋 陳帝佑 陳建銘 陳政宏 陳昭姿
陳昭惠 陳炯泰 陳啓德 陳淑敏 陳淮崇 陳烱鳴 陳勝凱 陳博文 陳雅惠 陳順勝 陳義志
陳達銘 陳榮基 陳福文 陳肇真 陳銘堯 陳蕙詩 陳錫南 陳優芬 陳寶月 黄鴻展 彭百顯
曾光雄 曾伯誠 曾伯聰 曾勁元 曾南茜 曾恆利 曾淑薰 曾陽川 曾憲政 游文治 游盈隆
游泰慶 程正德 黃仁安 黃及時 黃文龍 黃立宏 黃育旗 黃邦男 黃邦雄 黃東昇 黃冠群
黃春明 黃昭展 黃美琇 黃美惠 黃貞文 黃海富 黃祖源 黃敏生 黃勝雄 黃越宏 黃經學
黃嘉道 黃漠見 黃福氣 黃慶鍾 楊玉麟 楊成錦 楊次雄 楊其文 楊忠和 楊欣晉 楊淑齡
楊超陽 楊順惠 楊黃美幸 楊緒東 楊靜華 楊懷卿 溫美紅 葉秀卿 葉柏祥 葉哲夫
頌彦(何)守眞 廖弘淼 廖淑如 劉永斌 劉志聰 劉炯錫 劉重義 劉真真 劉景寬 劉敬文
蔡米山 蔡尚穎 蔡明法 蔡明峰 蔡明訓 蔡明憲 蔡炳煌 蔡琳達 蔡瑞芳 蔡榮聰 蔡慧香
蔡篤堅 蔡龍居 蔡蘇秋金 鄭天助 鄭邦鎮 鄭岳峰 鄭國彬 鄭欽仁 鄭新助 鄭瑞雄 鄭義和
黎國棟 盧月鉛 盧世祥 盧孝治 盧秀鳳 蕭永達 蕭東賢 蕭悧悧 蕭福增 蕭錫惠 賴玉珍
賴秀穗 賴思成 賴碧良 賴麗華 戴正德 謝世憲 謝臥龍 謝金河 謝偉群 謝淑卿 謝榮進
韓明榮 簡朝樹 藍傳盛 闕杏芬 顏千鶴 顏大翔 顏正杰 顏真賢 顔淑華 羅仁貴 蘇明掦
蘇振明 蘇淑玲 蘇景源 蘇慶龍 龔明聰 楊貴運 林光義 林柏堂 李遠哲
王賡武 文國權 王綽中 島津洋一 胡志強 陳文茜 閻小駿 張亞中 尹乃菁 黃湘鈺
資政 市議員 市長 總統 台灣制憲基金會 台灣基進黨 中國共產黨 民進黨 國民黨
中國時報 自由時報 聯合報 蘋果日報 旺報 國立政治大學 亞洲大學 澳門理工學院
台灣北社 永社 中國文化大學 真理大學 東海大學 台灣大學 台北科技大學
台灣公民陣線 經濟民主連合 台灣學生聯合會 青年抵制假新聞陣線 民主平台
臺灣青年民主協會 獨立青年陣線 台灣人權促進會 人權公約施行監督聯盟
台灣守護民主平台 公民憲政推動聯盟 台灣智庫 國防安全研究院 綠色逗陣 台灣社
台灣客社 台灣聯合國協進會 陳文成博士紀念基金會 鄭南榕基金會 台灣公民參與協會
台灣親子共學教育促進會 台灣共生青年協會 公投護台灣聯盟 凱達格蘭基金會
新台灣國策智庫 台灣獨立建國聯盟 台灣教授協會 李江却台語文教基金會
台灣基進黨台北黨部 監督退休金績效聯盟 新竹縣教師會 台北企業總工會
中華民國全國退休教師聯盟 花蓮縣教師職業工會 苗栗縣教育產業工會
雙北教育產業工會 新北市教育產業工會 花蓮縣教師會 新竹縣教師職業工會
臺北市學校教育產業工會 台南市大府城教育產業工會 新竹縣教育產業工會
花蓮縣教育產業工會 勵馨社會福利事業基金會 自由空間教育基金會
當代南亞與中東研究中心 民報 日本元山醫院 宗益科技有限公司 日本台灣同鄉會
紐約醫學院 羅東聖母醫院
全美台灣人權協會 辛辛那提大學 高雄醫學大學 南加州大洛杉磯台灣會館 高醫大
恩主公醫院 北美洲台灣人基督教協會 第一名店 李登輝基金會民主協會
加拿大台灣同鄉會 北美台灣總商會 奇美醫 池明仁整形外科診所 台東耳鼻喉科診所
加拿大台商會 美國台灣人教授協會 日本幸手耳鼻咽喉科醫院 吳英偉診所
高醫全國校友總会 總統府資政 自立晚報 沙加緬度台灣同鄕會 宜蘭縣藥師公會
美國紐約市立大學 FAPA 芝加哥FAPA分會 紐約台灣會館 底特律台灣同鄉會
台南市環境保護聯盟 台灣南極學會 新竹科學園區管理局 福和會 美國內華達州立大學
汐止國泰醫院 台北教育大學 北美洲台灣人教授協會 西雅圖FAPA華州分會 義大醫院
台大醫學院 民進黨西雅圖 日台國民文化交流會 908台灣國 新世紀教育基金會 成功大學
林金虎診所 高醫校友總會 北加州台灣同鄉聯合會 林勁甫耳鼻喉科診所 美國台灣之友會
加拿大綠色能源顧問公司 北加州台灣同鄉聯合會 東海大學 國大代表 日本東京日語學校
紐約市布魯克林醫院 國立臺灣大學 東京日台交流會 國策顧問 昆斯蘭大學
澳洲台灣同鄉會 師大 北美洲婦女會溫哥華分會 加拿大台灣同鄉會 扁聯會
北加州台灣婦女會 洛杉磯西北區台灣同鄉會北加州東灣台灣人同鄉會 崇仁醫專
北美洲台灣婦女會總會 南加州美國臺灣人獅子會 加拿大民進黨 達仁外科診所
大社長老教會 高雄市立聯合醫院 大華牙醫診所 哥倫布市台灣同鄉會
多倫多臺灣長老教會 大阪國際大學 美國台灣人教授協會 北加州關懐台灣基金會
開南大學 向安診所 臺中中國醫藥大學 高雄市嘉美診所 台南新樓醫院
台灣環境教育協會 英國台灣協會 台獨聯盟美國本部 民進黨美西黨部
北加州舊金山台灣人同鄉會 紐西蘭台僑協會 新泰綜合醫院 衞福部 衞福部台北醫院
日本都賀婦產科醫院 奇美醫學中心 北加州聖荷西-台南姊妹市協會 日本台南市後援會
加州政府 加州政府公共衛生部門 加州政府公共衛生部門審核官 明道大學
民報文化藝術基金會 臺北市立聯合醫院 台杏基金會 北美洲台灣人醫師協會
美國普恩科技 彰化師大 加拿大台灣同鄉會 陳總統民間醫療小組 加拿大婦女會
華府台灣同鄉會 高雄長庚醫院 北加州東南灣台灣人同鄉會 美國中興大學華府校友會
台大醫學院 成大醫院 台灣現代詩人協會 高醫大北美校友會 宜蘭人文基金會
日本幸手耳鼻咽喉科醫院 亞特蘭大同鄉會 建國會 新州中美醫學會 福爾摩沙醫學會
俄州首府大學 紐約州阿爾巴尼法學院 紐約市立大學 逢甲大學 台灣民意基金會
世聯倉運文教基金会 台灣醫界聯盟 高雄醫學大學校友總會 小留學生家長協會
Ann Arbor台灣同鄉會 大西雅圖台灣同鄉會 北加州前美西台灣人夏令會
沙加緬度FAPA分會 北美洲台灣婦女會總會 雲林基督教醫院 花蓮門諾醫院 法治時報
紐約羅徹斯特大學醫學院 FAPA沙加緬度分會 芝加哥台灣同鄉會
北加州東灣台灣人同鄉會 北美洲台灣人醫師協會總會 國立台北藝術大學
台北市立體育學院 美國塑膠工程師學會 加拿大民進黨 台灣大地文教基金會
《望春風週報》群馬縣台灣總會事務局 加拿大社團法人台灣語言文化社 行政院客委會
國立台東大學 台灣民族同盟 高雄醫學大學 福爾摩鯊會社 羅東聖母醫院 台北醫學大學
台灣自治基金會 《台灣海外網》 亞洲航空公司 台灣聯合國協進會 洛杉磯救扁聯盟
北美洲台灣人醫師協會總會《台灣e新聞》 台灣社會改造協會 北美洲台灣人醫師協會
台灣陪審團協會 台灣法理建國學院 彭明敏文教基金會 南山人壽保險股份有限公司
加西台灣藝術家協會 加拿大台灣華語通用協會 大西雅圖區台灣商會
高雄醫學大學全球校友會 台灣教師聯盟 民進黨美東黨部 北美洲台灣婦女會總會
國立高科技大學 中山醫大 高苑科技大學 國立高雄師範大學 歐洲台灣協會
舊金山灣區台灣商會 美國「台灣公論報」高雄醫學大學校友總會 紐約恩惠歸正教會
日本群馬縣台灣同鄉會 北美洲台灣婦女會總會 台灣基督長老教會總會 高雄醫學院
臺北市立大學 波士頓同鄉會 世界台灣客家聯合會 加州大學 陳定南基金會
香港中國經濟發展促進會 香港大學《日本時報》中天電視 國務院
戶政機關 中選會 大法官 司法院 立法院 立委 立法委員 大使 監察院 監察委員
行政院 中研院 總統府

中的誰
不得是
自由 言論與表達自由 國民 民間 民眾 民權 組織 促進會 連署 公民 公投 公 投 連合 聯合會 協會 平台 投票 投票權人 團體 公民團體 遊行 智庫 集會 集會遊行「社 運「社運 會 社會 行動/記者會/活動/講座 演講 演講會 演講者 論壇 基金會 工會 總工會 企業工會 企業總工會 產業工會 職業工會 陣營 陣線 廣場 時論 時論廣場 公司 教會 NGO NGO工作者 選民 黨 政黨 選 輔選 選舉 候選 候選人
?

117.
甚麼是所謂的

台灣基進黨
中國
中國共產黨
民進黨
台灣方案
國民黨
台灣危亡存續的關鍵
台灣政體
台灣政體大局
市民
台灣制憲建國
台灣所面對的問題
憲法
國家
憲法是國家的基本大法,
制定台灣憲法,建立自己的國家,
人民
與台灣內部,台灣的未來以及台灣人民的幸福安全有極大的關係。
政權不能夠被國民黨給拿走。
政權不能夠被國民黨給拿走。因為國民黨是中國國國民黨,照顧的是中國的利益,我們怎麼會支持中國國民黨來選台灣總統呢?台灣的利益就是我們建立屬於台灣人自己的國家,這才是我們的任務。
?

118.
甚麼是胡扯瞎掰亂七八糟鬼扯狗屁不通的所謂的

台灣基進黨
中國
中國共產黨
民進黨
台灣方案
國民黨
台灣危亡存續的關鍵
台灣政體
台灣政體大局
市民
台灣制憲建國
台灣所面對的問題
憲法
國家
憲法是國家的基本大法,
制定台灣憲法,建立自己的國家,
人民
與台灣內部,台灣的未來以及台灣人民的幸福安全有極大的關係。
政權不能夠被國民黨給拿走。
政權不能夠被國民黨給拿走。因為國民黨是中國國國民黨,照顧的是中國的利益,我們怎麼會支持中國國民黨來選台灣總統呢?台灣的利益就是我們建立屬於台灣人自己的國家,這才是我們的任務。
?!

119.
甚麼是所謂的

【新聞稿】台灣站(戰)起來,拒絕一國兩制
2019/05/06 資料來源: 台灣制憲基金會
台灣制憲基金會日前(5/4,星期六)於高雄市三民公園舉辦【台灣站(戰)起來,拒絕一國兩制】演講會首發場,超過2000餘名的高雄鄉親擠爆會場,在主持人及演講者的熱請帶動下,高聲喊出【拒絕一國兩制,台灣中國,一邊一國】的訴求。
台灣制憲基金會執行董事鄭文龍律師首先指出,本土陣營在去年年底的選舉挫敗後,士氣非常的低迷沮喪。台灣制憲基金會創辦人辜寬敏資政非常憂心,他認為台灣人要有志氣,不可因一次的選舉挫敗就喪失信心,所以要鼓勵大家要走出來。辜先生因此創辦制憲基金會,就是要告訴大家,我們努力的目標是台灣要獨立,要正名,要制憲,這樣台灣才有真正未來。
新北市議員何博文及高雄市前議員鄭新助、議員陳慧文等人則指出,高雄市長韓國瑜選上市長後,根本無心市政,每日只想著出國參訪。不僅高雄沒有發大財,愛河更是變得髒兮兮。現在又每日做著選總統的春秋大夢,急著當北京政權的台灣代理人。
台灣基進黨主席陳奕齊及陳柏惟則指出,去年年底的選舉,基進黨已經嗅出異常的政治局勢,因此選戰主軸全力迎戰韓潮,選後果不其然,支持這股韓潮的背後力量是中國共產黨。在民進黨敗選後,急統的力量內外夾擊,先有習近平探索一國兩制台灣方案的談話,後有國民黨一國兩制及簽訂和平協議的主張。因此。明年2020年的總統大選是台灣危亡存續的關鍵年。基進黨基於台灣政體大局考量,決定全力輔選民進黨的總統候選人。陳柏維指出,高雄市民這次教訓民進黨選擇韓國瑜,卻帶來了更多的痛苦與懊悔。希望明年的總統選舉,大家一起來支持能為台灣制憲建國打拚的民進黨提名的總統候選人。
台灣制憲基金會創辦人辜寬敏先生指出,台灣所面對的問題不是參加一場演講會就能夠解決,很多事情是必須由我們自己親自去參與,親自去推動才能夠成功。憲法是國家的基本大法,但現行的憲法有很大的問題。因此,制定台灣憲法,建立自己的國家,不僅是現場的鄉親,更是所有台灣鄉親的共同責任。
明年一月,台灣有個大事,就是選總統。但實際上不僅是選總統,與台灣內部,台灣的未來以及台灣人民的幸福安全有極大的關係。所以,明年的選舉不管如何,不要忘記有許多的前輩,付出血汗及辛苦打拚、持續打拚到現在,才有今日的台灣,所以大家不要失志,只要繼續努力,勝利必定在我們手裡,我們必須要有這樣的信心。所以,政權不能夠被國民黨給拿走。因為國民黨是中國國國民黨,照顧的是中國的利益,我們怎麼會支持中國國民黨來選台灣總統呢?台灣的利益就是我們建立屬於台灣人自己的國家,這才是我們的任務。
辜先生最後指出,他已經為台灣打拚了半世紀,但國家的事情不是一個人的事,這是大家的事,必須藉由大家共同的努力來完成。今日大家來參加這場演講會也是大家表達支持台灣建立新的國家的心情。今日高雄首發場有這麼鄉親熱情的參加,對台灣2300萬人是非常重要的鼓勵,對我本人也是鼓勵。我們會繼續努力。

***

蘇永欽》看看我們的幫派政黨
2019/05/09 中國時報 時論廣場 蘇永欽
(作者為國立政治大學講座教授、前司法院大法官並任副院長)

在五四前夕,聽到大陸領導人對全國青年做這樣的喊話,下意識地看看年曆,真是覺得不可思議。

我對政黨沒有任何偏見,「聽黨話、跟黨走」,在一定的前提下,也有它的道理。剛到德國讀書的時候,第一次進入一個在憲法上自我定位為「政黨國家」的環境,看到校園裡的同學都各有立場,幾至不相往來,還覺得很新鮮。後來有機會去參訪英國的政黨和國會,真正見識了黨鞭的權威,聽黨話、跟黨走,沒有任何人質疑其民主性。

對這兩個國家而言,民主就是政治理念大致相投的人組成政黨,通過政黨決定政策和執政人選而爭取政治權力,決策之後就必須聽黨話、跟黨走。不那麼熱中政治事務的人則只需通過投票來影響政黨,使得政黨知道如何與時俱進,在基本價值不變下做政策和人事的適度調整。政黨好比商店,黨員是店員,選民才是顧客。

美國的民主政治則強調權力的多元,政黨角色要小很多,黨紀也沒什麼作用,連政治人物改變政黨立場都不太算一回事。黨為提名人選而辦的開放式初選,竟然人人都可登記。如果有人說聽黨話、跟黨走,會被當成笑話。

所以這三種政黨制度,若以民主作前提,「聽黨話、跟黨走」還可以是一種選擇。沒有民主,就是赤裸裸的獨裁。然而,台灣呢?

我們的政黨制度,始於革命黨,而後是專制政黨。可是在逐漸民主化的過程,並沒有學到歐洲內閣制以政策和人才競爭為主軸的政黨制度,有其形而無其實,有高度選擇性的黨紀卻無黨魂,又沒有美國政黨的開放性,就形成今天這樣,很多時候更像幫派的政黨制度。

更等而下之的,則是那些以消費「反政黨文化」而浪得虛名者。始祖就是以「全民政府、清流共治」贏得政權的陳水扁,但沒有政黨的凝聚整體共識,民主最多只是許多相互矛盾的多數決的集合,怎麼可能真正共治?果然不到半年就打回幫派政黨的原形。今天那些標榜不入黨、不組黨而在網路聲量居高不下的人,真的就能治國?請他們提出可以超越所有人類民主經驗的具體辦法吧。

沒有錯,西方民主國家的政黨制度也正面臨極大的困境,全球化帶來太多主權國家難以消化的問題,網際網路又顛覆了傳統黨政網路的功能,英國的兩大政黨在選民心目中的形象都已經接近崩盤,德國戰後在效能競爭上有極佳表現的小聯合政府,先是被大幅削弱競爭的大聯合政府取代,現在竟連大聯合政府實質上也已如同少數政府。美國的兩黨政治也是從茶黨的出頭,到更無厘頭的川普式民主,決策的品質江河日下。中國大陸所以敢這樣公然張揚歐威爾式的動物農莊,難道不就是因為政黨政治在西方已經走下坡?

但我還是相信,民主政治不能沒有政黨,反之亦然。也許多數國家的政黨制度都需要做較大幅度的調整,對從來沒有做好過的台灣政黨而言,這倒不失為一個認真反思的好時機。我們選民也不妨從這個角度來檢驗新一代的政治領袖,看誰能展現政黨政治最好的願景。老實說,在真正跳脫幫派政黨以前,我們憑什麼笑人家的「聽黨話,跟黨走」

***

2019-05-03 自由時報 林濁水觀點》陳菊秘書長,言重了! 請教你的戰略是什麼?

為了總統提名,兩黨居然走進了同樣的死胡同,真是不可思議;只是國民黨韓、郭兩人聲勢鼎盛,再加上社會肯定國民黨從來不是因為他展現了什麼民主精神;相對的,民進黨兩位領頭羊,比起韓、郭民眾支持度大有不如,再加上社會支持民進黨一個非常重要的原因正是民進黨的民主精神,所以很明顯的,困在同一個胡同裡,民進黨受到的傷害肯定更大。
一、黨中央不只黨務機器?陳菊要逆轉總統2016就職時對黨的定位,和蔡嗆反調嗎?
5月1日民進黨中常會,由陳菊帶頭引爆激烈的爭議。由於火爆,本來要處理的總統提名初選的日期、程序全無著落。只是這樣的發展雖然令關心民進黨能不能依民主精神運作的人憂心忡忡,但是無論如何,這卻反而符合總統及其人馬的期待。
火爆之中,總統府秘書長陳菊說了重話,她說,黨中央不只是黨務機器,應該要有戰略高度,要從贏的角度思考,如果沒有戰略、只有戰術,這樣是不行的。這指責很怪。
過去民進黨是運動型的使命政黨,所以在創黨之初一直到2000年,民進黨中央黨部的確像陳菊說的不只是黨務機器,也不只是像美國的政黨只是選舉機器而已;當年的黨中央主導價值設定、戰略舖陳、政策形成,帶動街頭運動、引領民主運動。然而到了2000年政權輪替,台灣民主進一步深化後,中央黨部的角色就迅速轉化,開始變得像總統擁有實權的民主國家一樣,中央黨部愈來愈選舉機器化,愈來愈黨務機器化了,而且在這個方向上推得最深的最遠的,不是別人,正是蔡總統。
她上台前後有幾個重大的改變:
1,修改黨章使中央政務官不再是當然黨代表,更排除中央政務官成為中常委;
2,總統制如美國,國會議長一定是國會的黨團領袖,但是蔡切斷議長和黨職的連結;
3,大量啟用社運人士取代民進黨政治人物成為國會不分區代表;
4,美國、歐洲國家的慣例是以選舉出身的議員州長成為內閣部長,在台灣這作法由民主先生李登輝總統開啟,並在2000年後進一步發展,但在馬總統時逆轉了這趨勢,到了蔡總統再繼續朝馬總統的方向上進一步深化,而儘量相排除他們成為内閣閣員,儘量從高階公務員、學者、社運人士找閣員人選;
5,甚至在一開始,強調自己不要兼黨主席。
蔡總統這些措施,除了第5項合乎民主先進國做法外,其他的有的有爭議、有的和民主國家的趨勢背道而馳,但不管怎樣,整個5項共同的精神就是要讓中央黨部的運作去政治化、黨務機器化、選舉機器化。5項加總起來,中央黨部黨務機器化、選舉機器化的程度已經遠遠超過任何民主國家,更不用說和過去的民進黨相比了。
在這樣大變動後,黨在所謂的「政治戰略」上的能量和影響國家政策的能力都徹底被繳械了。因此如今陳菊說黨中央不能只是黨務機器,要有戰略,到底是因為是蔡總統覺得昨非而今是,就職時推動的那一整套,總統現在要全盤推翻了,還是陳菊決心唱總統的反調?真是令人困惑極了。
二、還沒有候選人就要訂選舉戰略,陳菊是要求未出生的媽媽非得生出小孩嗎?
陳菊批評中央黨部沒有戰略,不只從蔡原先推動的中央黨部選舉機器化的政策相衝突,也和一般民主國家的政黨選舉時的運作模式產生非常詭異的扞格。
一個正常的政黨,黨的長期戰略依據基本綱領;中程依據行動綱領;短程依據競選綱領。
由於選舉必然以候選人為軸心,因此總得在總統或首相人選確定後,才可能訂出和領導人預期的施政重點以及和其風格互相貼切的選舉政綱,並進一步發展選舉戰略;美國的政黨,就是在總統選舉人選出來後的代表大會中才一併確認總統候選人和選舉綱領,然後再由候選人領導的團隊主導選舉戰略的釐定和推動。因此陳菊要求黨部還沒有産生候選人之前提出選舉戰略,實在怪得不得了,簡直是要求未出生的媽媽非得生出小孩來一樣,太不可思議了。
三、陳菊的戰略又是什麼?
陳菊政治經驗、地位都遠比卓榮泰、羅文嘉高了不只一大截,假她覺得中央黨部沒有選舉戰略,或缺少好的選舉戰略,根本不用客氣,就直接把好的戰略方向、內容是什麼告訴卓、羅兩人,指導他們完成規劃就好了,奇怪的是,現在她不這麼做,只是怪兩人沒有戰略,她是把自已的好戰略藏起來了故意不指導兩人嗎?如果她自己不夠自信提出夠好戰略,那麼以她的聲望人脈替兩個後生晚輩找來好戰略規劃者協助他們有什麼困難嗎?還是她自己根也沒有戰略,但是連她政治地位這樣高的人都想不出戰略,卻責怪兩個後輩晚生不是很不公平?
四、自己不肯說出來的事,卻逼卓、羅打前鋒去面對社會公議,這樣很好嗎?
事實上,陳菊質疑的那裡是什麼中央黨部沒有戰略的問題,路人皆知,她怪的是中央黨部為什麼不努力推動現任優先原則以排除賴清德的參選。就在陳菊這一個從總統而來的基本立場上,黨內像沒收初選、霸王條款、一直拖延到蔡民調終於勝出才辦初選、甚至無限期延後初選等等的傳聞層出不窮,蔡總統甚至還公開說,假如5人小組解決不了問題,要黨召開全代會處理。而所謂5人小組「解決不了」的意思非常明晰,就是5人小組一直做不到依現任優先原則把賴「協調」下來的意思。
總統和所有總統人馬包括陳菊的意思是那麼清楚,公開卻不肯講出來,只是讓屬於總統人馬之外卻由總統所用的比較勇的一兩個人出頭講,實在怪。
既然總統和陳菊不講現任優先,那麼卓、羅兩人知不知道總統的真正意思?當然知道,只是為了照顧黨譽就既不肯講破,又基於對民主信念的堅持也不肯讓步,於是就形成了僵局。
無論如何,總統和他的人馬深知公開主張沒收初選,自己的名譽會受到重傷,所以不講;但是沒收初選又是心中的最愛。這樣一來,當然逼賴「主動退選」最好,但是賴就是不肯,於是便要卓羅兩個後生晚輩出頭去完成這個她們心中的最愛,讓傷害由兩人完全承擔起來。換句話說,她們採取了和韓國瑜幾乎一模一樣的策略:韓一心一意要國民黨沒收初選直接徵召他,但是自己死也不肯說出「黨必須徵召我」6個字,於是使盡花招、擺盡姿態給黨中央看,出黨中央的難題,駡黨中央。
如今為了總統提名,兩黨居然走進了同樣的死胡同,真是不可思議;只是國民黨韓、郭兩人聲勢鼎盛,再加上社會肯定國民黨從來不是因為他展現了什麼民主精神;相對的,民進黨兩位領頭羊,比起韓、郭民眾支持度大有不如,再加上社會支持民進黨一個非常重要的原因正是民進黨的民主精神,所以很明顯的,困在同一個胡同裡,民進黨受到的傷害肯定更大,也因此毫無疑問的,卓羅兩人處理得肯定痛苦非常。
五、要黨中央主導戰略,又不許黨中央處理連「戰術」都不算的時程、技術性問題,陳菊太自我矛盾了。
在中常會中,令陳菊發火的頭一項是指責中央黨部怎麼可以擅自草擬初選的時程,還讓社會知道,真是膽大包天。陳菊火很大,郤火得夠怪。
一方面,社會對民進黨拖延初選時程的批評持續不斷,卓、羅壓力很大,為了讓社會釋疑,草擬時程是職責所在;另一方面,一個戰略的形成,是先有價值設定,再有戰略,然後是政策決定,之後是戰術推演,最後才是政策執行的技術面問題,現在陳菊要黨中央主導政策上游位階的戰略,但是又不許黨中央處理政策下游、戰術下游的技術面之下的時程;認為黨中央掌有極上游的戰略大權,但是極下游的技術小事卻不可以妄動,只能說真是怪中怪,真錯亂、真矛盾到了極點了。
六、2020選舉是台灣最後一次的選舉?太誇張了吧!
為什麼會這麼錯亂?她有什麼苦衷?陳菊秘書長有一句話,可能是了解她的苦衷的一個關鍵。她說她擔心這次可能是台灣最後一次的選舉。
太驚人了,「這次是台灣最後一次的選舉」豈不是說民進黨已經走到過去兩蔣最樂於正經八百地嚴肅地說的「亡黨亡國只此一步」的翻版?如果民進黨走到了蔣介石說的亡國亡黨邊緣,依據蔣介石的作法,就是宣布戒嚴,依蔣經國的作法就是在1978年台美斷交時發布緊急命令停止了增額立委國大的選舉。他們這樣做,依的又是西方各國的成例:面臨亡國危機,政府肯定得實施戒嚴或宣布緊急命令。
那麼台美斷交,情況真的到了頒布緊急的條件了嗎?從結果論看來,台灣既未亡國,國民黨也未亡黨,當時蔣經國是錯了。但是我們得承認,說他錯是依據結果的後見之明,並不符合當時的台灣乃至國際社會總體的氣氛。當時的氣氛,在國際上是在簽《上海公報》時,季辛吉和周恩來都認為一旦中美抗蘇聯盟成立,台灣挺不過5年,到了中美建交,號稱「最務實」從不妄想的鄧小平,甚至進一步一口咬定中國可以在1980年代解決台灣問題,完成中國統一;在國內是當時台灣上空籠罩的氛圍惡劣到稍有一點辦法的人都賣了房産移民美國,陽明山房價因此暴跌。不過,陳秘書長,還是請你回憶一下,當時國內外、台灣上下雖然失敗主義瀰漫,替國民黨舖陳了停止選舉的基礎,但是當時我們黨外人士是對台灣有信心的,也因此完全沒有辦法接受蔣經國沒收選舉的做法,後來歷史果然証明了我們才是對的,台灣不只挺過了,還走上了民主化以來經濟高速成長的大道。
陳秘書長,難道現在你真的嗅到比1978年更肅殺的氣氛了嗎?否則中美斷交也都只有讓選舉在台灣停辦一次,並沒有使選舉在台灣消失,你為什麼說2020可能是台灣最後一次選舉?以致於必須入採取非常奇怪的非常措施,以致於所言所行,從民主精神上來檢驗,無處不怪。
要知道當年台美斷交是美國聯中制蘇戰略下的產物,然而今天中美關係已經全面逆轉到進入瀕臨冷戰階段,美國已經回過頭來積極拉攏台灣都有一大段時間了,你怎麼會把當前情勢看得比1978年慘,而對台灣前途失敗主義到這麼過頭的程度?你這麼悲觀的來源是由總統領導的國安團隊嗎?合理的猜想,如果事態這樣嚴重,你肯定不會不問問國安團隊,那麼國安會就真的告訴你有這麼嚴重嗎?我不知道,但是如果他們真的這樣告訴你,那麼我要很大膽地說,這國安團隊非常沒有水準。
無論如何,要對台灣有信心,不要讓失敗主義搞得完全亂了方向,而想像出一大堆荒腔走板、矛盾百出的主張,不要想像國家處於「亡國亡黨只此一步」緊急狀態來看民進黨的總統初選,且讓初選程序走在民主大道上面,讓你曾經為他付出大半生青春,付出被關在政治牢裡代價而催生的民進黨的民主招牌重新發光。

***

中華民國如何不亡!?
聯合報 2019-05-14 民意論壇 楊志良
(作者為前衛生署長、亞洲大學榮譽講座教授)

中文之妙,妙在文句相同,卻可有完全不同的意義。
先從負面解讀,怒歎「中華民國如何不亡!」乃因台灣目前內外情勢與鄭成功王朝末期十分相似。鄭成功在世時勵精圖治,水師兵強馬壯,曾反攻包圍南京,但功敗垂成,返台驅逐荷蘭,據台為王。然而在鄭經、鄭克塽繼任之後,內鬥不止,國力弱化。康熙帝決心攻台,派施琅才攻下澎湖,鄭克塽隨即投降,鄭氏王朝終結。
台灣則是自解嚴後,就陷入政黨惡鬥,統獨衝突,代間對立日益嚴重,貧富擴大、社會分裂。本人於二○一二年出版《台灣大崩壞》,當時台灣已經「不婚、不生、不養、不活,年輕人沒有前景」。此書至今已印行十一刷,若干社會賢達或應讀過;為提出解方,再於二○一五年元月出版《分配正義救台灣》,該書雖未必能完全解決「四不一沒有」,但自認確能減緩台灣當前的困境。
遺憾的是,言者諄諄,聽者藐藐,多年過去了,政黨也輪替了,能救台灣的分配正義,仍未在這塊土地實現,使得情況非但沒有改善,反而更加惡化。加以當前執政當局,施政荒腔走板,使台灣相較中國大陸及鄰近國家更為弱化,且不斷刺激對岸,情勢緊張,被中共併吞的風險不斷升高,滅亡之日已迫在眉睫。
然而,我們就此坐以待斃、放棄反轉嗎?當然不!當然要切切急問「中華民國如何不亡?」但是機會實在不多了,首先民進黨不倒,中華民國一定亡;其次若能做到以下數點,或可救亡圖存:
一、中興首在人才,總統候選人在選前應比照歐洲先進內閣制國家,提出「影子內閣」,並獲得當事人同意,以供選民檢驗。
二、所有候選人之政見,均需提出具體財務計劃,且比照當年全民健保規劃精算二十五年(至少十年),包括實施至少二十年之影響評估。避免口號騙選票,債留子孫。
三、恢復徵兵制及實施婦女一生至少服一年社會役,全民相互扶持。
四、薪資稅可以凍結,甚至降低,但資產稅提高,專款用於支持育兒之家庭。稅賦占GDP比率至少提升至十五%以上。
五、稅賦未能提升前,各項福利措施以排富為主,讓中低收入者可持續享有基本生活各項輔助。
台灣當前政治人物,普遍且一再以民粹討好,騙取選票,以贏得一時政權,卻輸掉了整個國家。主政者沒有長遠的規劃,如何促進全民理性思辨,共創未來?唯有全民同心,選出具有能耐的執政者,建立友善互動的社會,才能使中華民國不亡,並且成為更加繁榮興盛的國家。

***

自由

他們寧要台獨不要民主
2007-02-06 蘋果日報 孫慶餘(資深政論家)

台灣民主化才十幾年,已經出現了不少妖孽;如同當年共產黨利用自由社會消滅自由一樣,台獨也在利用台灣民主消滅民主。不幸的是,台獨比共產黨更無理論基礎,憑藉一股部落主義狂熱,以及抄自國民黨政權的粗糙法西斯「戴帽術」,隨便就把每個不認同他們想法的人打成「台灣人公敵」、「賣台」,並藉此證明自己「愛台」。台灣已經被這群不學有術的人搞成一團糟了!
誰「愛台」?誰是「台灣人公敵」?要把台灣逼向戰爭、鎖國、逼向族群互鬥,只因「治國無能」,或只為滿足個人台獨狂熱的人,不是「愛台」,反是「害台」;而害台的人就是「台灣人公敵」。絕對不是獨派罵誰「台灣人公敵」,誰就變公敵。
很可能獨派正是「台灣人公敵」(因為「愛之不以其道,適足以害之」),反而被獨派胡亂栽贓的某些人才是「愛台」。在這個「愛台」只用口水證明、用戴別人紅帽表現的時代,要變成「愛台人士」未免太容易了,任何騙子都可以頃刻之間升為「愛台人士」或「台獨英雄」!(不信?請讀褚威格寫的《傅歇傳》。)
最近只因為李登輝說:「不必追求台灣獨立,台灣已是主權獨立國家。」李登輝馬上搗翻了馬蜂窩,受到一群獨派大老、名嘴惡毒抹黑,羅織罪名,要十萬火急毀滅李登輝。這種「台灣勇士、民主懦夫」行徑,讓人想到了過去「只要台獨,不要民主」的海外獨派;想到他們全力打壓海外民主派與自由派,只為獨佔台灣人資源的一頁醜史。
台灣這些扁政府及某些電子媒體豢養的「市場獨派」,不過是當年「海外獨派」的劣級仿冒品而已──海外獨派還知道要「革命建國」,台灣市場獨派則只想「口水建國」;海外獨派還知道怕美國、中共,台灣市場獨派則「啥米攏免驚」!
這些獨派「否定李登輝」,同樣滑稽。他們說「李登輝毀掉了自己」,似乎李登輝就自我毀滅了;他們說「我們失去了李登輝」,似乎李登輝就從地球消失了;他們說「海外喊台獨,才會影響島內;若無海外台獨,李登輝怎會稱為『民主先生』?」似乎台灣民主還是海外台獨的貢獻。以上全都是謊言,就像回台向國民黨投降的人竟自稱是「回台和蔣經國討論國是」並搖身一變為「台獨大老」一樣(還有幾名扁政府資政、國師,都是一夕變身「台獨大老」,讓真正奉獻民主或台獨數十年的人目瞪口呆)。
如果投降派可以變大老,那當年開除投降派的彭明敏豈非成了罪人?如果獨派要靠一群投降派及當年國民黨的順民(如今的投機派)去代表,台獨豈會有什麼前途?
李登輝說他們玩「假議題」,他們竟勃然大怒、群狗亂吠,是不是因為老羞成怒?
李登輝質問:「民主化走到現在,人民卻沒有更快樂?整天都在吵假議題,搞權力鬥爭!若這樣繼續惡性循環下去,想想台灣將來會變成怎麼樣?」這才是李登輝主張「不必追求台灣獨立」的重點。
一群獨派口喊台獨,所行所為卻師法納粹法西斯及塞爾維亞米洛塞維奇;用卡爾波普《開放社會及其敵人》的照妖鏡去看,「台灣人」說其實是一種「選民」說及部落主義;追求「百分之一百」台獨而拋棄眼前的國家及民主,其實是一種歷史主義迷惘。
部落一旦抬到至高無上,人民生活及各族和諧就一文不值了。

***

固有
固有之疆域
中華民國領土,依其固有之疆域

賴清德的主權論錯了
2019/05/16 旺報 邵宗海
(作者為澳門理工學院名譽教授)

賴清德日前到中央大學,演講「為自己寫人生的故事」,不過會上很多學生提出些敏感的政治問題。有人問,若賴有機會當總統,將如何論述中華民國主權、國土及兩岸關係。賴清德說,台灣已是主權獨立的國家,是根據民進黨台灣前途決議文及普遍社會的認定,只不過現在的名字叫中華民國。若他當選總統,也不會宣布台灣獨立。
賴的論述荒謬絕倫
但是要提醒的是:學生問的是「如何論述中華民國主權、國土及兩岸關係」,賴清德回答的卻只有「論述中華民國主權」、沒有觸及「國土及兩岸關係」,而且他的「中華民國主權論」根本就是錯誤百出。雖然這個社會已經有多次指陳他的錯誤,但為了避免社會再次的觀念混淆,作者仍願把「法律層面」與「現實層面」的誤差作出澄清。
比較正確來看「中華民國主權的論述」,應該是說「中華民國是主權國家」,它是根據中華民國1947年公布的憲法、也是1991年之後6度修訂的《憲法增修條文》而來,但是換成說「台灣已是主權獨立的國家」,而且還是「根據民進黨台灣前途決議文及普遍社會的認定」,真的叫「荒謬絕倫」。我們從簡單邏輯的思考就可得知,「英格蘭」絕對不會被稱為是「主權獨立的國家」,因為它只是「聯合王國」或簡稱「英國」的一部分,其他部分尚有蘇格蘭、威爾斯、與北愛爾蘭。
英國人更不會荒謬的說,稱呼「英格蘭是主權獨立的國家」,是根據「保守黨的決議文或英國普遍社會的認定」。國家名稱與主權認定,怎麼能夠是根據一個政黨的決議文來論述?更何況,即使有「普遍社會的認定」,在位階上也不能去比較「憲法修改」的程序。
而且學生問的內容尚有「國土及兩岸關係」,這應是在整段文句的意義上要連及前面的「中華民國主權的論述」。賴清德沒有回應,應是非常清楚的有關憲法本文第四條的領土條款,在《憲法增修條文》多次修訂之中,其主要內涵確是沒有被修改過。即使民進黨團在憲法增修之時,也多次提出修正憲法第四條的案子,但也在審查修憲案子時被否決。所以憲法第四條上有關「國土」的條文雖規範得模糊:「中華民國領土,依其固有之疆域,非經國民大會之決議,不得變更之」。但畢竟任何人都無法去否定在憲法1947年公布之時,中華民國所擁有的疆土確仍包涵有今日中國大陸的面積。
若再論及「國土及兩岸關係」,政治複雜性更高,這也可能不是賴清德的智慧所能理解。首先,兩岸對「國土」的認定,就算有點差異,但也重複性很高,至少彼此對「國土」認定是涵蓋了兩岸,涵蓋了台灣與中國大陸。「九二共識」能在1993年讓兩岸兩會得以在新加坡這個第3國的土地上相互會晤及展開協商,就是靠著雙方都認為是在「一個中國」的「國土認定」基礎上,才得以進行。
國土認定與一個中國
如果賴清德的「國土認定」,不是兩岸認知的「一個中國」,而是台灣,那麼接下來對於「國土及兩岸關係」的問題,就只可能在「對抗」或「戰爭」中選擇了,這當然不是他那晚去中央大學演講的原來構想,所以他才選擇了跳針式的回應,正面回答了「如何論述中華民國主權」,但刻意迴避了「國土及兩岸關係」。
但是,賴清德閃避了這次,還是沒有辦法可以完全躲開再下次的辯正。與蔡英文在民進黨總統提名人初選政見會上,或仍會觸及;但他若贏得初選,必然面對國民黨總統候選人的詰問,他能躲得掉嗎?

***

【記者會】拜會卓榮泰主席 成立「民進黨初選觀察團」
2019/05/19
資料來源:台灣北社
時間:5月20日中午12時正
地點:台灣北社(台北市青島東路5號2樓之2)
<聲明稿>
一、我們是一群本土理念的長期支持者,對民主進步黨有很深的感情與期望。引發爭議的這一波總統初選,恐會造成綠營內部永久分裂,所以決定成立「民進黨初選觀察團」。
二、我們相信也看到主持初選的卓榮泰主席有不動搖的信念,有全力維護民進黨初選規則且堅持民主程序執行的決心。在此表達敬佩。
三、民進黨從五人小組到現在的表現,已經讓人民滿懷疑慮,民進黨形象的備受物議,是建黨以來所未有。我們之所以挺身而出,認為亡羊補牢還來得及。接下來應導正進入「公平競爭」的初選軌則。
四、希望我們的介入,能助益民進黨完成公平、公正、公開、透明的初選程序。透過我們第三者的觀察與仲裁,能重新贏回人民的信任。我們信任民進黨,我們的任務就是證成民進黨是一個可敬且值得尊敬的民主政黨。
五、若沒有公平的選舉,以劍拔弩張形勢來看,很難奢言「團結」。沒有「團結」,沒有2020的勝利、沒有台灣、沒有未來。
六、我們微小的願望,不僅符合民進黨建黨的初衷,也是民進黨更茁壯、更能為台灣打拼的後盾。
七、民進黨加油!台灣加油!
連署人:(依姓名筆畫排列)
王美琇、余文儀、李川信、李弘祺、金恆煒、施正鋒、洪裕宏、張正修、張葉森、陳月妙、陳為祥、陳傳岳、童文薰、賀德芬、黃居正、楊其文、楊憲宏、劉志聰、蕭曉玲、賴振昌

***

人民
國家
中國

2019/05/21 中國時報 黃智賢
星期評論 黃智賢》

愈炸愈強

日本侵華時,違反人道的對重慶進行了六年的大轟炸。專揀民生地區轟炸,慘絕人寰。但這樣的轟炸,讓中國人放棄了嗎?當時的重慶,出現了一個海報:愈炸愈強。在骨肉流離,悲痛欲絕下,中國挺下去了。
從1842年,中國在英國發動鴉片戰爭,強逼中國買鴉片,簽訂的第一個不平等條約,南京條約後。中國,用自己的血淚,在一次次地被擊打中,學會了什麼叫做帝國主義的侵略。
你以為帝國主義,只存在20世紀前嗎?你以為,1945年二戰結束後成立的聯合國,不就是要推倒過去帝國殖民主義嗎?可是直到21世紀的現在,帝國主義,仍然血淋淋的,在地球上演。杭亭頓認為,21世紀的衝突,是文明的衝突。但世界的真相,可不會如此虛無飄渺。文明之下,仍是有著七情六慾的,活生生的各種意識形態,實質利益,你死我活的爭鬥。我吃肉,你喝湯。或是我吃肉喝湯,你跪在地上撿麵包屑。我要確保我可以永久喝酒吃肉,綾羅綢緞,飛機大炮。而我之所以可以有這樣的永久富裕,就必得靠我的未雨綢繆。
但你不可以從蹲跪的地上,站起來,跟我爭食。我的錦衣玉食,更要靠著你恆久的為我的榮華富貴流血流汗,才得以保有。
19世紀的帝國主義,依靠著工業革命和船堅炮利,戰爭奪取別人的土地,他國人民為芻狗,換來帝國主義國家的強盛。21世紀的帝國主義,在本質上,跟19世紀,沒什麼差異呢!領土,領海的爭奪,軍備競賽,外交打壓,科技轉化成經濟侵略,和以文化為外衣的洗腦式壓迫…。
把今日的新聞,比對19世紀列強從鴉片戰爭、英法聯軍、八國聯軍到日本侵華的種種藉口和口水泡沫,竟然是如此的相似。科技再先進,人性其實並沒有改變。弱肉強食,巧取豪奪,才是歷久彌新,矢志不改的人類劣根性。
這一輪的世紀大戰,拿出來宣戰的理由,包括中國市場不夠開放,中國賺太多。但引用的數據,已經一再被指出,是偏頗扭曲的假數據。中國並沒有如對方指控的,賺得盆滿缽滿。比如,iPHONE扣掉進口零組件和軟體等,中國其實不過賺拿到十幾二十塊美金的組裝費。中國這40年來累積的經濟和科技實力,無不是靠十幾億人民的犧牲和艱苦的忍耐,所換回來的一點點報酬。是多少披星戴月,多少千里離家,多少血汗,多少絕望,才積累的家底。而說中國市場不開放?這樣的指責,跟19世紀列強對中國的指責,何其相似?全世界各個國家,為了國家生存和人民福祉,都必須在完全開放和政策的保護和補貼中,尋找平衡點。各國的貿易攻防,彼此若有不忿,儘可以告到WTO去。韓國不願進口日本的核災食品,日本把韓國告到WTO去,WTO判決不可歸責於韓國,就是最好的案例。
但帝國主義的特徵,就是指控中國如何不符合我的意志,所以要不擇手段的,全方位的擊垮中國的一點生機。
當對手厚顏的提出,要求中國立法,以符合他國利益。更要白紙黑字寫下,他國竟然可以派員來審視監督中國各企業,國企,機關,是否按照對手國的要求改變,改變成對手喜歡的樣子。中國如果真的簽下這樣的契約,就將回到19世紀的次殖民地地位。那不是喪失尊嚴而已,不是一時對利益的讓步而已。而是容許外國決定,中國未來要怎麼活,中國的利益永久給誰。直接,毫不掩飾的,管理中國的內政和法律。而,將來任何其他國家,都可以要求比照辦理。人人都給一個冠冕堂皇的理由,假說中國如何不上道,於是人人都可以要求,代管中國的法律和內政。如此,國不成國,民無依託。這100多年中國的血淚之路,都白走了。這是關鍵的十字路口。退此一步,即無死所。為萬世開太平,就在這關鍵的一刻。中國,挺下去。

***

人民
民主
民主程序
破壞民主
公投
民主公投
中國
中國大陸
「主權」
主權本是獨立的象徵,作為國家求生存謀發展的基礎。
蔡總統對付中國大陸自詡最得民心的利器便是堅持「主權」。主權本是獨立的象徵,作為國家求生存謀發展的基礎。
國家主權
陳舊生硬的「主權」觀帶來了國家發展的遲滯與生存的危機。當今國家領導人嚴重缺乏政治藝術與治國手腕,以國家主權落伍的認知與駕馭,斷送了台灣發展的生機。
政治魅力
權力
一國領導人必須是建基於領袖「超凡的個人特質、神奇的洞見或成就,並吸引跟隨者盡忠和服從」的權力上。

2019 05 22 中國時報 時論廣場
曹俊漢(作者為中國文化大學政治系講座教授)

蔡英文治國五缺

觀察蔡總統對連任「捨我其誰」強烈的企圖心,評估這3年來她治國的績效,當可檢驗出是否能遂其志?基本上,下列五個空間來觀察當可看出端倪:民意投射、內政施為、兩岸關係、全球接軌與個人特質。然而五個面向之間環環相扣,任何一項都不能排他作獨立觀察。
一、民意投射:3年前蔡總統入主大位是以689萬4744票(56.12%)大勝國民黨朱立倫381萬3365票(31.04%),可見當時台灣人民對民進黨的強烈期待。但3年來,人民對蔡的政策無比失望,民調節節下滑。據台灣民意基金會民調顯示,民眾對蔡英文的施政作為打了不及格的55分;而且也有57%的人不滿意。用最直接的民意投射反觀蔡總統企圖心的正當性,她有著嚴重自欺欺人的跡象。
二、內政施為:蔡政府處處以民主程序口號施政,卻無不在破壞民主的遊戲規則下進行,人民看到的是不停的抗爭、示威或對立。年金改革、一例一休、能源政策等一系列的政策作為都是利用其強勢的資源而遂其志;大力宣導民主公投卻以政策反其道而行,以核養綠議題逕行對公投民意的摒棄,莫此為甚。賴清德公然挑戰蔡英文的連任訴求,便是針對九合一選舉大敗對其政策的否定。使得蔡訴求「再給我4年完成改革」毫無正當性可言。
三、兩岸關係:蔡總統對付中國大陸自詡最得民心的利器便是堅持「主權」。主權本是獨立的象徵,作為國家求生存謀發展的基礎。但在一個全球化的21世紀時代,國家生存發展便需要政府領導人殫精竭慮地在錯綜複雜的國際及兩岸關係中尋找空間與契機,而非以封閉及鎖國的政策坐以待斃。當前兩岸關係對台灣生存發展的依附指數至高,但結果是僵化與冷凍。陳舊生硬的「主權」觀帶來了國家發展的遲滯與生存的危機。當今國家領導人嚴重缺乏政治藝術與治國手腕,以國家主權落伍的認知與駕馭,斷送了台灣發展的生機。
四、全球接軌:台灣連續3年無法參加世界衛生大會(WHA),這是台灣人民在健康與防疫體系上與全球無法接軌的莫大損失。這是一個全球接軌的時代,聯合國系統下具有16個專門組織,都是世界公共政策制定與推動的重要機構,透過這些管道能為台灣人民帶來巨大福祉,而3年來政府無法參加任何一個組織是國家領導人的嚴重失職。派遣部長級的人員在WHA會議門前抗議更是國家領導人的目標錯置,這些僅是雕蟲小技,無濟於事。
五、人格特質:國家領導人的政治魅力建築在能充分反映民意與需求上。德國知名社會學家韋伯在《經濟與社會》一書中曾提到,一國領導人必須是建基於領袖「超凡的個人特質、神奇的洞見或成就,並吸引跟隨者盡忠和服從」的權力上。台灣的生存發展面臨到一個前所未有的挑戰,領袖政治魅力是重要的,它的權威源自個人超凡的特質,這樣在民眾心中才有追隨他的忠誠。顯然蔡英文總統不具有國家領導人的政治魅力,缺少一個領袖的超凡人格特質。
從蔡英文總統3年治國出現的盲點,台灣人民該體會到他們需要何種類型的總統。

***

政治鬥爭
政治人物
執政
執政黨
執政黨於去年九合一選舉大敗後,
自由
言論與表達自由

中國時報 時論廣場
2019 05 22 吳景欽(作者為真理大學法律系所副教授兼刑事法研究中心主任)

蘇貞昌把法院捲入政治鬥爭

行政院院會日前通過《總統副總統選舉罷免法》及《公職人員選舉罷免法》修正草案,明定候選人對不實的選舉廣告,可向法院聲請緊急限制刊播令,如果裁定下架,業者不配合,最高可處200萬元的怠金。如此的規定雖是在防止假新聞的散布,致影響選舉的公平性,卻嚴重傷害表達的自由及司法的獨立性。

依據《選罷法》第104條,「意圖使候選人當選或不當選,或意圖使被罷免人罷免案通過或否決者,以文字、圖畫、錄音、錄影、演講或他法,散布謠言或傳播不實之事,足生損害於公眾或他人者,處5年以下有期徒刑。」只是這個刑罰規定,除了有證明上的困難外,也僅是種事後的究責機制,故就落選者來說,對於以不正當方式取得勝選,提起當選或選舉無效之訴,似乎較有實際意義。
只是當選或無效之訴,雖必須在1年內審理終結,但要證明散布不實資訊會影響選舉結果,實有相當的難度。故若能在選舉過程中,即能有效制止不實資訊散布,似乎是最能有效維持選舉公平的方法。
因此,在此次行政院院會所通過的修正草案,就規定在選舉過程中,候選人對於大眾媒體的收費廣告,認有散布謠言或傳播不實訊息情事,侵害其權利或影響選舉罷免結果之虞者,即可向法院聲請緊急限制刊播令移除內容,法院並應於3日內裁定。如果裁定廣告下架,業者不作為,可處20萬以上、200萬元以下怠金,對一直不配合者並可連續裁處怠金。
如此的規範雖可讓法院來即時防止不實資訊的散布,但一個很大的問題是,對於廣告內容是否不實,就已經是個極難判斷的法條要件,更遑論如何認定因此侵害權利或影響選舉結果。故在如此不確定的法條要件下,卻要求法官必須在3日內決定,就很容易讓強勢的候選人以此為理由來打壓其他弱勢者,也將使本應被動與中立的法院,陷入政治鬥爭的漩渦,致使已經備受質疑的司法威信再受重擊。
更糟的是,媒體業者看似無庸負起審查廣告真假的義務,但在處罰如此嚴苛,且法院審查標準可能不一之下,恐於現實上也會自我審查,甚至體察有力政黨或政治人物的臉色,而不讓某些廣告上架,就讓媒體成為一言堂,反而嚴重戕害選舉的公平與公正性。
執政黨於去年九合一選舉大敗後,未急於檢討施政不力的原因,卻急著制訂或修改諸多所謂防制假新聞的法規範,既是本末倒置,也在箝制台灣最該珍惜的言論與表達自由。更重要的是,主事者恐得先思考,於訊息如此多量與多元的時代,有無任何客觀標準來決定真或假?又有誰能如上帝般精準判斷與處罰呢?這些疑問絕不會因審查者是法官而有所改變。

***

政治
政治理念
責任政治
責任政治理念

現行憲政體制最大的癥結是總統的有權無責
行政院
行政院長
統治權力
「民主皇帝」
總統在4年內,可以有恃無恐地當「民主皇帝」!
蔡英文主席
立法院
立法委員在黨意下
民主品質
憲政民主
人民
憲政民主的真諦與目的是,人民可用良好的憲法,去建構公正、清廉、效能、負責的政府,去執行正確、有用、良好、可行的國策,而最終目的是確保人民享有周全完善的生存照護與充足美好的生活給付。
要建立人民有權課責總統、行政院長、部會首長、民意代表,能對人民「負責」的憲政體制!

中國時報 2019/05/22 時論廣場 名家觀點
林騰鷂
(作者為前東海大學法律系教授)

人民要的是負責制

連日來,幾位有志總統大位的人,紛紛對憲政體制表態。有的主張內閣制,有的要總統兼閣揆制,有的則要在雙首長制下,恢復閣揆任命同意權,而就任3年民望極低的蔡英文總統,則想在畸型的雙首長制下,執意連任。可惜的是,他們都未觸及憲法核心的責任政治理念,也未體會人民真正最需要的是「負責制」。
現行憲政體制最大的癥結是總統的有權無責。總統可以恣意任免行政院長,行使統治權力,但卻不易被課責。因為憲法增修條文對總統課責之彈劾與罷免規定,都是要經雙機構、高門檻之決議,以致總統在4年內,可以有恃無恐地當「民主皇帝」!其中,最明顯的是,蔡英文在去年敗選後,自己不下台,卻「負責」讓賴清德下台,讓蘇貞昌組敗選內閣,繼續推動《工廠管理輔導法》、《產業創新條例》、《境外資金匯回管理運用及課稅條例》、《新經濟移民法》等敗壞財政、汙染農地,妨害青年就業、擴大貧富差距的法案。
在總統之下的行政院長,則可不經國會聽證同意,隨意任命數千位部會、國營事業、行政法人、公設財團、社團法人之首長,或敗壞國家考試制度,派用「口譯哥」之流的人物,而只要得到總統歡心,就可確保權位,享受榮華富貴。
又立法委員選區畫分不當,造成政黨選票沒能反映在國會席次分布上,也使蔡英文主席所提「國會與民意脫節的問題」,在她當選總統也全面執政3年後,一直未改善。日前立法院不理會去年765萬票反對同婚的公投結果,三讀通過同婚專法,就是顯例。又立法院常會不到7個月,也沒有針鋒相對的國家政策辯論,經常使立法委員在黨意下,可以不用認真地議事,以及負責地審議預、決算。
另縣市議員、鄉鎮民代表、村里長的選舉,並未如立法委員選舉,改採單一選區兩票制,而仍採複數選區一票制。在此制度下,候選人僅需討好選區中1萬、1000或100多人,就可當選為代表300多萬市民、數萬鄉鎮民、數千村里民的代表,透過地方建設工程之包攬、預算之分贓、土地之抄作等牟取私利。現時地方自治已漸淪為家族世襲或派系的囊中物,嚴重敗壞民主品質。
不管是總統制、內閣制,或是雙首長制,都是憲法學理上的抽象詞彙,也都只是實踐憲政民主的手段而己。憲政民主的真諦與目的是,人民可用良好的憲法,去建構公正、清廉、效能、負責的政府,去執行正確、有用、良好、可行的國策,而最終目的是確保人民享有周全完善的生存照護與充足美好的生活給付。
因此要避免陷入總統制、內閣制或雙首長制的詞彙迷思,要建立人民有權課責總統、行政院長、部會首長、民意代表,能對人民「負責」的憲政體制!

***

政權
獨裁政權
破壞民主
針對台灣民主「自由開放」的基礎而發動
保衛台灣的民主
國家
國家的安全
維護國家的安全
【民主防衛
對中
【民主防衛與對中政策】

【座談】台灣作為開放社會,如何抵禦敵人?──民主防衛與國家安全
2019/05/29
資料來源: 永社台灣制憲基金會

時間:06/01(六) 上午09:30-12:30(09:00報到)
地點:台灣大學社會科學院 102教室(台北市復興南路二段及辛亥路交叉口,台灣大學側門入口右轉)

近年來部分媒體越漸親中,網路社群裡假訊息四處流竄;有些政客假藉「和平」之名包裝「投降」政策,更有民間團體試圖舉辦統一論壇和統一遊行,甚至邀請主張武力統一的學者來台;受到中國政府強烈影響的資源與資金,持續湧進台灣各個領域,從傳統的在中台商,到年輕世代的新創企業,甚至是政府的大樓招標,全都難以抵擋。
種種跡象很明確地顯示:台灣社會現正遭遇中國獨裁政權充滿敵意、系統性、全面性的入侵、滲透與破壞。甚至許多破壞民主的行為,譬如「宣揚威權統治的集會遊行」,更是針對台灣民主「自由開放」的基礎而發動,也因此更加難以防範與抵抗。面對這種艱難處境,我們該如何因應?如何保衛台灣的民主?如何維護國家的安全?
對於這些關鍵議題,永社與台灣制憲基金會等公民團體共同舉辦座談會,邀請各領域學者及專家分享探討,希望從【民主防衛與對中政策】及【假訊息、資訊戰與國家安全】這兩個議題面向提出分析與建議,作為政府部門和社會各界完善相應制度、建立因應機制的參考。

主持人:林佳和/政治大學法律學系副教授、永社監事
與談人:第一場【民主防衛與對中政策】
    何澄輝/台灣基進中常委
    黃帝穎/律師、永社理事長
    董思齊/台灣智庫國際事務部主任
    第二場【假訊息、資訊戰與國家安全】
江雅綺/台北科技大學智財所副教授、永社理事
    林雨蒼/自由軟體工作者、公民記者
    曾怡碩/國防安全研究院網路作戰與資訊安全研究所助理研究員
共同主辦:永社、台灣制憲基金會
合辦單位:綠色逗陣、台灣社、台灣北社、台灣客社、台灣聯合國協進會、陳文成博士紀念基金會、鄭南榕基金會、台灣公民參與協會、台灣親子共學教育促進會、台灣共生青年協會、公投護台灣聯盟、凱達格蘭基金會、新台灣國策智庫、台灣獨立建國聯盟、台灣教授協會、台灣守護民主平台、李江却台語文教基金會、台灣基進黨台北黨部
視覺設計:禇婉琳

***

立法院
行政院
中國
公民
人民
民主
政府
連合
聯合會
協會
平台
民主卻缺乏有效的制度規範
主權
讓渡主權,
出賣民主
讓渡主權,出賣民主
政治
政治演出
民主防衛
民主防衛機制
自由
憲政
政治議題
主權國家地位與自由民主憲政秩序的毀棄或變更,不容作為政治議題談判及協議項目」,
公民複決
投票
投票權人

【記者會】拒絕中國併吞,為政治談判畫紅線,媒體禁收中國賄賂,527決戰立法院

2019/05/23
資料來源: 台灣公民陣線 經濟民主連合 台灣學生聯合會 青年抵制假新聞陣線
主辦團體:台灣公民陣線、經濟民主連合、台灣學生聯合會、青年抵制假新聞陣線
合辦單位:臺灣青年民主協會、民主平台、永社、 獨立青年陣線

為政治談判畫紅線,媒體禁收中國賄賂
習近平統治下的中國,思想管控變本加厲,台灣內部的傾中勢力,藉著保守民粹勢力,張牙舞爪。
在當今中國,超過一百萬維吾爾族人被關進集中營,遭受虐待。
在當今中國,同志團體遭解散,政府大力清理網路同志社群。
在當今中國,數位獨裁體制實境上演,人民的一舉一動,政府皆記錄在案。
我們不想要被中國統治,但是台灣的民主卻缺乏有效的制度規範,抵抗中國併吞的野心。
習近平早已定調,中國只能接受「一國兩制」的台灣。國民黨的政治人物也遙相呼應,鼓吹《和平協議》來讓渡主權,出賣民主。還有,部分台灣媒體竟然公開接受中國統戰,配合中國國家政協主席的政治演出,為「一國兩制,台灣方案」背書。最為醒目的旺旺中天集團,收受中國政府補助金,背棄媒體倫理,變成中共喉舌。
面對這般情勢,推動民主防衛機制,為對中政治談判畫下紅線,刻不容緩。今年3月28日行政院院會上,蘇院長公開接受經濟民主連合的提議 「主權國家地位與自由民主憲政秩序的毀棄或變更,不容作為政治議題談判及協議項目」,將之納入行政院版《兩岸人民關係條例第五條之三》的草案;條文並且明定,政治議題協議締結計畫與談判後草約審查,比照修憲程序的國會四分之三決議門檻,草約並應交付公民複決,獲全體投票權人總額過半數同意,方能正式簽署。
這個條文草案,由立法院內政委員會審查,這周五協商期滿,依法可進行二、三讀程序,但立法院五月底即將休會。
對此,我們將於 5月27日晚上 舉辦集會,要求各黨立委盡速完成《兩岸人民關係條例第五條之三》的立法,為政治談判畫紅線!
同時,我們訴求立法禁止媒體及其從業人員收受中國政府及其相關機構之賄賂與不正利益;如屬合法正當業務往來,應申報公開,並於醒目處揭露資金來源。

***

國民
民權
連署

政治獻金
政治操作
憲政民主
政黨協商
政黨協商的過程中,
立法院各政黨
在政黨協商的過程中,立法院各政黨

【新聞稿】公投法修法,切莫敷衍了事
2019/05/27 資料來源: 台灣人權促進會

5/17世界反恐同日,立法院通過同性婚姻專法,在國際媒體及國際人權組織和台灣公民社會喝采之際,去年引起大量爭議的公投法修正草案,也在同一時間逕付二讀。
這個逕付二讀的版本,大概有幾個重點,
一、增訂提案人應附具國民身分證正、反面影本之驗證措施。
二、主管機關審核時間延長為六十日,提案人數不足時,提案人之領銜人於三十日內補提,補提以一次為限。
三、政府機關應表示意見,該意見書提出之期間為四十五日。
四、戶政機關查對期日為六十日,
五、從公告到公民投票日的時間,延長為九十日,
六、增訂電視辯論之辦理時間與應遵行之事項。
七、固定公投日期,規定公民投票每二年舉行一次以錯開選舉年。
民間修法意見
今年二月,台灣人權促進會、人權公約施行監督聯盟、台灣守護民主平台、公民憲政推動聯盟等團體,曾召開記者會,提出我們對於「公投法」修正的看法。
我們建議
一、審議時間拉長
二、立法院或行政院及主管機關應表示意見,公聽會並應納入多元多方意見
三、中選會的審查事項除了現行公投法第10條第二項各款事項外,尚應納入違憲疑義之審查。中選會如認為提案有違憲之虞,應向大法官聲請憲法審查。
四、公民討論及審議過程,應有更多促成公民討論審議的機制及空間。
五、正反方的宣傳及募款應該符合公平原則、公開透明,並應比照「公職人員選舉辦法」、「政治獻金法」之規範。
很遺憾的是,我們看到民間提出的意見,除了審議時間拉長、政府機關應表示意見之外,其他意見,皆未納入此次逕付二讀的修法條文之中。
「公民投票」是直接民權的展現,但我們也清楚看到,一個不公平、不嚴謹的遊戲規則,將會導致「公民投票」淪為「政治操作工具」。同時,我們也要再次強調,把「基本人權」拿來比拳頭輸贏,只會導致另一種「多數暴力」,同時也是踐踏人性尊嚴、違反國際人權公約及憲政民主之作為,應有明確的機制來避免這種情況再次發生。
同時,在公告至投票期間,如何釐清事實及正反方主張之爭點,如何促成真正有效的討論,而非只要有錢買廣告,有人力到處發傳單的一方,就可以幾乎壟斷所有宣傳管道。這些其實都需要更細緻的設計討論機制及對話模式,納入更多方、更多元的聲音,而非淪於正反二方之選邊對立,造成社會撕裂。
連署須給身分證影本,徒增個資濫用疑慮
但此次修法,並沒有完全針對這些問題進行修正,令人深感遺憾。甚至,還提出要求加入公投連署者,需要提交身分證正反面。我們認為這將提高公投門檻,同時增加個資被濫用之風險。如果重點是要核對是否為「死人連署」的問題,中選會大可以跟戶政機關討論,要求公投提案人應繳交可供中選會可快速核對身分之連署名冊電子檔案,而非字跡撩亂之紙本。此次修法版本,轉而要求所有幾十萬的連署人之身分證,需要繳交給在路邊請求加入連署的路人,只是徒增所有連署人之個資風險,也增加所有任何一方提案人之門檻。
我們再次呼籲在三讀之前,在政黨協商的過程中,立法院各政黨應基於去年公投之各種亂象,秉持落實直接民權之精神,確實修正「公投法」的不足之處,而非僅基於明年選舉考量,敷衍了事。

***

民眾
立委
民主
民主程序
民進黨
民主政治
國家
國家的每個人
這個國家的每個人都有尊重和守護「法治」的信念和決心。
全國之力,
已在今年3月13訂定的總統初選辦法,幾乎以全黨、全國之力,強為「一人」打造「現任優先」之路!
民主
台灣
民主是台灣最珍貴的資產。
民主程序
民主原則
民眾
民主是台灣最珍貴的資產。初選過程必須堅持民主程序的公平、公正、公開,沒有合乎民主原則的初選就沒有團結,將永久性的徹底摧毀台灣基層民眾對民進黨的信任與支持,2020民進黨的慘敗情景就此歷歷浮現。
立委
名列中執委、中常委的立委、議員
讓你們這些名列中執委、中常委的立委、議員永遠消失政壇。
政壇

【記者會】堅持合乎民主程序的初選,搶救民進黨的靈魂!
2019/05/28
資料來源: 台灣北社

民主政治在一個國家是否可以永續施行,最重要的機制是這個國家的每個人都有尊重和守護「法治」的信念和決心。但是,我們非常痛心的看到這次民進黨的總統初選過程,竟然退化回到威權人治時代!悍然不顧原已在今年3月13訂定的總統初選辦法,幾乎以全黨、全國之力,強為「一人」打造「現任優先」之路!
民主是台灣最珍貴的資產。初選過程必須堅持民主程序的公平、公正、公開,沒有合乎民主原則的初選就沒有團結,將永久性的徹底摧毀台灣基層民眾對民進黨的信任與支持,2020民進黨的慘敗情景就此歷歷浮現。
我們依然期待民進黨中執會今天會懸崖勒馬,讓這個初選可以在「公平競爭」原則下完成。所以,我們邀請關心初選的夥伴們再度來到民進黨中央黨部,要求民進黨的中執委依照黨內已行之有年的辦法,在沒有明確對手的情況下,採「黨內互比式」,並以中華電信前一年的市話黃頁為民調母體。
再度提醒民進黨中執會諸君,如果你們一意「寧可犧牲民進黨」明目張膽霸凌黨魂,決意要用集體的邪惡力量繼續「連署」破壞初選制度的「決議」,那麼我們也只能被迫發動全國「割綠委」運動,讓你們這些名列中執委、中常委的立委、議員永遠消失政壇。
再強調一次:我們說到、做到,絕不虛言恫嚇。

***

政府
軍公教
政治
為政治犧牲
政府要軍公教勞的退休生活為政治犧牲?
政府護盤
被政府犧牲
人民
政府的責任
政治利益
保障人民擁有好的老年生活是政府的責任,政府不該要人民為政治利益而犧牲。

【記者會】護盤、護盤、護盤!多繳、少領、延退!
政府要軍公教勞的退休生活為政治犧牲?
2019/05/29 資料來源: 監督退休金績效聯盟

政府又拿軍公教勞的退休金護盤了。問題是,政府護盤之後,軍公教勞有沒有得到好處?還是莫名其妙被政府犧牲?
為了讓你我的老年生活不陷入貧困,監督退休金績效聯盟與陳學聖委員、曾銘宗委員、費鴻泰委員、賴士葆委員邀請您一同關心這個議題。
保障人民擁有好的老年生活是政府的責任,政府不該要人民為政治利益而犧牲。
時間:108年5月31日(星期五)上午10:00
地點:立法院中興大樓103會議室
監督退休金績效聯盟成員:
新竹縣教師會、台北企業總工會、中華民國全國退休教師聯盟、花蓮縣教師職業工會、苗栗縣教育產業工會、雙北教育產業工會、新北市教育產業工會、花蓮縣教師會、新竹縣教師職業工會、臺北市學校教育產業工會、台南市大府城教育產業工會、新竹縣教育產業工會、花蓮縣教育產業工會。

***

「公民
「公民參與」
公投
民主
民主機制深化與鞏固
NGO
「民主小鬧鐘」。
公民實踐者
候選
候選人
「民間公投修法聯盟」
「四季民主」
選民
社會
公民爲主體的美好社會,
選民變公民
政府
國家
選民變公民丶大公民小政府國家。

【新聞稿】野火燎原,看電影搶救公民會
2019/05/30
資料來源: 台灣公民參與協會

長期關心台灣「公民參與」機制與法治建構,近年積極推動公投修法的台灣公民參與協會,將於六月四至至七日舉辦四場命名為「野火燎原—公民影展」,只要捐款三千就贈送四場套票,可以欣賞坎城、威尼斯、奧斯卡等大獎電影。但是由於受制宣傳通路,還有一百套尚待各界認購,理事長何宗勳表示:公民參與是民主機制深化與鞏固的基礎工作,看似冷門很難引發共鳴,但是影響卻深遠,希望各界共先盛舉支持組織永續發展。
四部電影分別是:六月四日播出「衝突的一天」,內容是描述25位各自不同信仰、種族與政治傾向的人,被關在一台鎮暴車內,被迫體驗穆斯林兄弟會臨時政府被軍方推翻反撲的一天,凸顯茉莉花革命迅速凋零的反諷與弔詭。六月五日播出「你只欠我一個道歉」,描寫貝魯特巷弄內一根水管破裂,竟然蔓延到法庭大戰與街頭抗爭,甚至驚動總統出來平息怒火。探討意識與族群仇恨,如此影響了人們的生活。六月六日「我想有個家」,只要看過都會哭到斷腸淚流雨下的電影,這是紀錄敘利亞黑戶男孩如何從夾縫中生存,控告父母只生不養只是最後手段,這部播出之後還震驚坎城影展和聯合國的作品,非看不可。最後一場閉幕片,六月七日播出「太陽之女」,今年三月終於被徹底殲滅的伊斯蘭國ISIS政權,近年來荼毒中東各地,看片中英勇的庫德女戰士逃脫性奴的命運,武力集結力退恐怖份子,找回家人贏回希望。
公民會是一個平台型組織,集結各界關心公民參與的NGO工作者,成立雖然只有三年卻催生「台北市政府公民參與委員會」,促成「公園生態分級」。催生「台北市NPO聚落」,提供公民團體優質辦公活動空間。催生銀髮族智囊團「元老院」成立、促成「調解委員會」多元化與催生「民主小鬧鐘」。出版「改變—12位公民實踐者的故事」,同時耗時兩年完成「全國各縣市公民參與調查報告書」,並巡迴台北、新北、桃園、台中、台南、高雄六都,集合關心議員、公民團體、學者與官員,舉辦「公民參與願景座談」精進與優化地方公民參與制度與法規,2018縣市長選舉,呼籲候選人支持公民參與政策。成員並參與澎湖、金門反博弈公投成功。2018公投後,舉辦公民團體看公投大選記者會,緊接抗議中選會修法記者會、赴監察院糾舉中選會。更重要集結關心公投的公民團體成立了「民間公投修法聯盟」,完成民間版公投修法版本。近日更結合有理念市議員催生「台北市議會公民參與政策委員會」,目前每雙週發行「四季民主」電子報。理事長何宗勳表示,公民會期待讓每個「選民」成為強大「公民」,一同打造以公民爲主體的美好社會,實踐選民變公民丶大公民小政府國家。
理事長何宗勳主辦單位表示,四部電影在西門町真善美戲院包廳演出,晚上七點整播映。同時每場映後還有簡短座談,邀請:紀政(中華民國無任所大使、本會榮譽理事長)、王幼玲(監察委員)、陳曼麗(立法委員)、馮光遠(作家、時事評論者)、紀惠容(勵馨社會福利事業基金會執行長)、魏千峯(人權律師)、苗博雅(台北市議員)、唐峰正(自由空間教育基金會董事長)與許善德(當代南亞與中東研究中心庫德裔助理研究員)擔任與談。同時四部電影搭配精緻餐盒、贈品和美妙山咖啡,讓參與者五感飽足收穫滿載。有興趣朋請洽「台灣公民參與協會」

***

主權
台灣主權
台灣主權獨立
執政
黨 執政
黨丟掉執政權
民主進步黨丟掉執政權
參選
參選總統
台灣
台灣前途
黨執政
賴清德以其清新形象奮力維繫民進黨執政權
台灣已走到興衰絕續的十字路口
政治
民主政治
台灣民主政治
執政黨
民主進步黨做為現在執政黨
台灣的內外處境極為艱難
政權
對岸政權
政治勢力
堅持台灣主權獨立的民主進步黨丟掉執政權和國會多數地位,台灣的前途將會如何發展,不問可知。
維繫台灣生存命脈
台灣主權獨立之信念堅定不移
奮力維繫民進黨執政權,
國家
台灣做為一個主權獨立國家

李遠哲

中研院

響應李遠哲呼籲 各界連署支持賴清德參選總統
《民報》政治中心/綜合報導 2019-06-06

前中研院院長李遠哲憂心堅持台灣主權獨立的民主進步黨丟掉執政權和國會多數,將使台灣前途蒙上陰影。他為此發起連署,誠摯呼籲民主進步黨黨員以及全國同胞奔相走告,堅定支持賴清德,讓賴清德以其清新形象奮力維繫民進黨執政權,維繫民進黨在立法院的多數地位,進而力抗中共武統和一國兩制的欺壓。

連署行動目前已獲數百位各界人士支持(名單如附件,持續增加中)。

李遠哲連署聲明全文如下:

在台灣已走到興衰絕續的十字路口 我們對民主進步黨及全國同胞的懇切呼籲
民主進步黨和中國國民黨正進行二0二0年總統大選的黨內初選。我們對台灣民主政治的活躍 ,樂觀其成;但對民主進步黨做為現在執政黨的初選,我們有萬分懇切的呼籲。
二0一八年九合一期中選舉,民主進步黨大敗。執政僅兩年半的蔡總統,在民意大規模反彈下 ,竟使民主進步黨丟掉半壁江山。
我們仔細檢視民主進步黨敗選原因,發覺到了二0二0年大選時,這些敗選原因大多原封不動 ,依然存在。再檢視敗選後蔡總統的作為,除不斷下鄉、到處拜廟之外,諸多處置明目張膽,恣意妄為,既不謙卑,也不溝通,已使廣大民眾失去支持熱情。蔡總統在初選中的表現,更已使民主進步黨形象受到重創。
台灣的內外處境極為艱難,民眾對改善生計和生存環境的期望不得滿足,因此民怨很大;對岸政權又公然提出「一國兩制」的召喚,台灣內部已有不同政治勢力,不畏譏評,無視骨節,公然唱和;在這種情況下,假如堅持台灣主權獨立的民主進步黨丟掉執政權和國會多數地位,台灣的前途將會如何發展,不問可知。
民主進步黨初選辦法和時程於三月公佈後,一改再改。賴清德堂堂正正登記參與,竟被汙蔑為突襲。民調方法與對比對象原皆明載初選辦法,卻遷就一方勢力,中途更改。賴清德提出贏的策略 ,百般退讓,竟被指為羞辱對手;面對諸多橫逆,賴清德不屈不撓,其用心端在維繫台灣生存命脈之一念。
賴清德從政二十三年,歷練完整、政聲卓著、誠信厚重、穩健踏實,最難能可貴的是,對台灣主權獨立之信念堅定不移;誠屬代表民主進步黨參選二0二0年總統大選的最佳人選。
基於以上認知,我們誠摯呼籲民主進步黨黨員以及全國同胞奔相走告,有志一同,堅定支持賴清德,讓賴清德以其清新形象奮力維繫民進黨執政權,維繫民進黨在立法院的多數地位,進而力抗中共武統和一國兩制的欺壓,以維繫台灣做為一個主權獨立國家的最高價值。

連署名單:(持續增加中)
刁明華 美國大學退休教授
元山妙子 日本元山醫院院長
方宗益 宗益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長
王紹英 日本台灣同鄉會會長
王文賢 西雅圖台僑企業家
王伯仁 民報專欄作家
王明哲 本土音樂工作者
王政卿 紐約醫學院教授
王秋森 台灣大學公共衛生學系名譽教授
王美幸 藝術工作者專業畫家
王家明 羅東聖母醫院醫師
王泰和 全美台灣人權協會會長
王泰澤 辛辛那提大學 OLLI 台灣歷史課程主持人
王國華 ABC牙醫顧問醫師
王國照 高雄醫學大學前校長
王梅鳯 南加州大洛杉磯台灣會館前董事長
王惠珠 高醫大顧問醫師
王華恭 恩主公醫院內科部感染專科主任
王愛蘭 北美洲台灣人基督教協會世委會主委
王義郎 第一名店董事長
王運近 水電工程公司董事長
王興耀 高雄醫學大學前精神科主任
朱孟庠 李登輝基金會民主協會副執行長
江文基 加拿大台灣同鄉會前會長
江明信 北美台灣總商會副會長
江國華 奇美醫胸腔內科
池明仁 池明仁整形外科診所院長
余文儀 台東耳鼻喉科診所
余函遇 前加拿大台商會理事
吳和甫 美國台灣人教授協會前會長
吳松晃 日本幸手耳鼻咽喉科醫院院長
吳英偉 吳英偉診所負責醫師
吳國揚 高雄醫學大學附設醫院眼科主任
吳隆傑 高醫全國校友總会理監事
吳瑞北 台大電機系前主任
吳銘斌 奇美醫學中心科主任
吳澧培 前總統府資政
吳豐山 前自立晚報社長
呂月霞 前沙加緬度台灣同鄕會會長
李川信 台灣北社社長
李元武 前宜蘭縣藥師公會理事長
李木通 南加州大洛杉磯台灣會館前董事長
李世隆 高醫醫學系校友會理事
李弘祺 美國紐約市立大學退休教授
李旭登 FAPA前中常委/芝加哥前FAPA分會會長
李汝城 紐約台灣會館前理事長
李明信 底特律台灣同鄉會前會長
李建畿 台南市環境保護聯盟前理事長
李後進 台灣南極學會前秘書長
李界木 前新竹科學園區管理局局長
李席舟 福和會共同發起人
李清根 退休化學博士
李雪玟 美國內華達州立大學聲樂系教授
李博仁 加拿大台灣同鄉會前會長
李毓芹 汐止國泰醫院院長
李筱峰 台北教育大學名譽教授
李學圖 北美洲台灣人教授協會前會長
沈信彥 西雅圖FAPA華州分會會長
周一鳴 義大醫院學術副院長
周松男 台大醫學院退休教授
周昭亮 民進黨西雅圖主委
周振英 日台國民文化交流會會長
周崇德 908台灣國 總會長
周淑韻 南加州柑縣資深郵局人員
周朝國 新世紀教育基金會董事長
林水泉 前台北市議員、政治受難者
林再興 成功大學教授
林明璋 中央研究院院士
林金虎 林金虎診所醫師
林俊傑 高醫校友總會 秘書長
林俊堤 北加州台灣同鄉聯合會前會長
林勁甫 林勁甫耳鼻喉科診所
林柏均 貿易公司董事長
林美里 美國台灣之友會創會會長
林息霜 加拿大綠色能源顧問公司董事
林祐平 企業經營管理(路易斯安那州)
林健次 北加州台灣同鄉聯合會前會長
林參天 台東縣議員
林清祥 東海大學退休副教授
林勝利 前國大代表
林富文 陳文成基金會創會會長
林逸民 福和會共同發起人
林翠芳 企業經營管理(路易斯安那州)
林銀 日本東京日語學校校長
林銘新 俄勒岡州前美國 cmtinc.com CEO
林慧禎 紐約市布魯克林醫院薬劑師
林聰悟 國立臺灣大學名譽教授
河合惠美 東京日台交流會代表理事
邱一峰 律師
邱一清 退休化學博士
邱垂亮 前國策顧問,昆斯蘭大學教授
邱萬土 前澳洲台灣同鄉會會長
金恆煒 專欄作家
施正鋒 東華大學教授
施並錫 師大美術系退休教授
施純如 北美洲婦女會溫哥華分會副會長
施興國 加拿大台灣同鄉會前會長
施鴻銘 扁聯會秘書長
柯好美 北加州台灣婦女會會員
柯美珠 洛杉磯西北區台灣同鄉會前會長
柯耀宗 北加州東灣台灣人同鄉會前會長
洪玉珠 崇仁醫專退休校長
洪珠美 北美洲台灣婦女會總會前會長
洪清森 福和會共同發起人
洪清順 南加州美國臺灣人獅子會前會長
洪博學 專欄作家
胡頌二 加拿大民進黨主委
殷振添 達仁外科診所医師
翁世俊 大社長老教會主任牧師
翁偉哲 高雄市立聯合醫院泌尿科醫師
翁壽男 退休化學博士
馬隆祥 大華牙醫診所負責人
高大成 台中開業醫師、法醫
高華山 哥倫布市台灣同鄉會前會長
高寛弘 多倫多臺灣長老教會 長老
高輝陽 大阪國際大學名譽教授
商文義 美國台灣人教授協會前會長
康伶星 北加州關懐台灣基金會前會長
張正修 開南大學法律系系主任
張宗達 向安診所院長
張建國 臺中中國醫藥大學附設醫院副院長
張復聚 高雄市嘉美診所
張葉森 台灣社社長
張銘峰 台南新樓醫院 家庭醫學科主任
張澄溫 張澄溫小兒科診所
張璨鍙 前台南市長
張豐藤 台灣環境教育協會理事長
梁信忠 前英國台灣協會會長
莊秋雄 台獨聯盟美國本部前主席
莊勝津 民進黨美西黨部前執行委員
莊靜娜 北加州舊金山台灣人同鄉會會長
許允棟 紐西蘭台僑協會創會會長
許世楷 前駐日大使
許瑞峯 前國大代表
郭正典 扁聯會理事長
郭明隆 新泰綜合醫院院長
郭長豐 衞福部台北醫院副院長
郭俊貞 日本都賀婦產科醫院院長
郭陳優美 日本都賀婦產科醫院理事長
郭進榮 奇美醫學中心教師培育中心主任
郭漢崇 泌尿科教授
陳小翠 VCU電腦碩士
陳天令 北加州聖荷西-台南姊妹市協會前會長
陳天隆 日本台南市後援會 會長
陳文憲 加州政府公共衛生部門審核官
陳世雄 明道大學前校長
陳永興 民報文化藝術基金會董事長
陳立愷 臺北市立聯合醫院顧問醫師
陳至興 台杏基金會董事長
陳沛仁 陳沛仁家醫科診所負責人
陳明恭 北美洲台灣人醫師協會前理事
陳明真 前立法委員
陳垣洋 美國普恩科技總裁
陳帝佑 彰化師大教授
陳建銘 加拿大台灣同鄉會會長
陳政宏 惠川醫院院長
陳昭姿 陳總統民間醫療小組發言人
陳昭惠 東海大學退休教授
陳炯泰 建設公司董事長
陳啓德 信怡牙醫診所負責醫師
陳淑敏 加拿大婦女會理事
陳淮崇 華府台灣同鄉會創會會長
陳烱鳴 育心診所醫師
陳勝凱 高雄醫學大學 骨科顧問醫師
陳博文 旅澳醫師
陳雅惠 奇美醫學中心,牙髓病科主任
陳順勝 高雄長庚醫院榮譽副院長
陳義志 北加州東南灣台灣人同鄉會會長
陳達銘 美國中興大學華府校友會前會長
陳榮基 台大醫學院退休教授
陳福文 台中前市議員
陳肇真 成大醫院外科醫師
陳銘堯 台灣現代詩人協會 理事
陳蕙詩 高醫大北美校友會理事長
陳錫南 宜蘭人文基金會董事長
陳優芬 日本幸手耳鼻咽喉科醫院理事長
陳寶月 陳文成基金會創設人
黄鴻展 亞特蘭大同鄉會副會長
彭百顯 前南投縣長
彭明敏 前總統府資政.建國會創立人
曾光雄 紐約市牙醫醫療器材公司董事長
曾伯誠 進口商總經理
曾伯聰 前新州中美醫學會長、福爾摩沙醫學會長
曾勁元 珍寶國際商務法律事務所
曾南茜 退休敎師
曾恆利 俄州首府大學及紐約州阿爾巴尼法學院(終身職退休教授)
曾淑薰 紐約市立大學退休教授
曾陽川 美國加州開業醫師
曾憲政 逢甲大學退休教授
游文治 游文治精神科診所
游盈隆 台灣民意基金會董事長
游泰慶 日本守谷眼科皮膚科醫院院長
程正德 李登輝之友會基隆分會會長
賀德芬 台大法律系名譽教授
黃仁安 世聯倉運文教基金会董事長
黃及時 美國報社董事長
黃文龍 台灣醫界聯盟高雄分會前秘書長
黃立宏 高雄醫學大學校友總會副秘書長
黃育旗 小留學生家長協會秘書長
黃邦男 Ann Arbor台灣同鄉會前會長
黃邦雄 前大西雅圖台灣同鄉會會長
黃東昇 北加州前美西台灣人夏令會總召集人
黃冠群 前沙加緬度FAPA分會秘書長
黃春明 鄉土作家
黃昭展 企業家
黃美琇 北美洲台灣婦女會總會前會長
黃美惠 北美洲台灣婦女會總會前會長
黃貞文 台大經濟系 美國華府財經人士
黃海富 企業家
黃祖源 雲林基督教醫院榮譽院長
黃敏生 彰化曉陽眼科院長
黃勝雄 前花蓮門諾醫院院長
黃越宏 法治時報社長
黃經學 日本豐田齒科醫院
黃嘉道 紐約羅徹斯特大學醫學院教授
黃漠見 FAPA沙加緬度分會會長
黃福氣 壓縮機進口公司董事長
黃慶鍾 芝加哥前台灣同鄉會及醫師會會長
楊玉麟 北加州東灣台灣人同鄉會前會長
楊成錦 台大醫學院外科退休的老醫師
楊次雄 北美洲台灣人醫師協會總會前會長
楊其文 國立台北藝術大學名譽教授
楊忠和 前台北市立體育學院校長
楊欣晉 FAPA前中常委/美國塑膠工程師學會院士
楊淑齡 中醫師
楊超陽 加拿大民進黨前主委
楊順惠 補教數學名師
楊黃美幸 陳文成基金會董事長
楊緒東 台灣大地文教基金會董事長
楊憲宏 台灣關懷中國人權協會理事長
楊靜華 前南投縣縣議員
楊懷卿 楊懷卿耳鼻喉科診所
溫美紅 小兒科醫師
葉秀卿 PSA發明者王敏昌的夫人
葉柏祥 《望春風週報》總編輯
葉哲夫 旅日醫師
頌彦(何)守眞 群馬縣台灣總會事務局長
廖弘淼 眼科醫師
廖淑如 加拿大社團法人台灣語言文化社代表
劉永斌 行政院客委會前副主委
劉志聰 民報總編輯
劉炯錫 國立台東大學教授
劉重義 台灣民族同盟總召集人
劉真真 西雅圖清風新庄董事長
劉惠麗 北加州東灣台灣人同鄉會會長
劉景寬 高雄醫學大學前校長
劉敬文 福爾摩鯊會社社長
蔡米山 前羅東聖母醫院副院長
蔡尚穎 台北醫學大學精神科教授
蔡明法 台灣自治基金會主席
蔡明峰 《台灣海外網》創辦人
蔡明訓 前亞洲航空公司董事長
蔡明憲 台灣聯合國協進會理事長
蔡炳煌 文中皮膚科診所
蔡琳達 洛杉磯救扁聯盟理事
蔡瑞芳 眼科醫師
蔡榮聰 北美洲台灣人醫師協會總會前會長
蔡慧香 《台灣e新聞》主編
蔡篤堅 台灣社會改造協會理事長
蔡龍居 羅東聖母醫院醫師
蔡蘇秋金 市議員
鄭天助 北美洲台灣人醫師協會前會長
鄭文龍 台灣陪審團協會創會理事長
鄭邦鎮 台灣法理建國學院院長
鄭岳峰 鄭岳峰婦產科診所(院長)
鄭國彬 前FAPA全美區域委員
鄭欽仁 台大歷史系名譽教授
鄭新助 高雄議員/電台節目主持人
鄭瑞雄 羅東聖母醫院病理科主任
鄭義和 彭明敏文教基金會前董事長
黎國棟 南山人壽保險股份有限公司 區域總監
盧月鉛 加西台灣藝術家協會創會會長
盧世祥 媒體主筆專欄作家
盧孝治 台灣國際文化秘書長
盧秀鳳 加拿大台灣華語通用協會會長
蕭永達 前高雄市議員
蕭東賢 大西雅圖區台灣商會創會會長
蕭悧悧 高雄醫學大學全球校友會理事長
蕭福增 和平醫院牙醫師退休
蕭曉玲 台灣教師聯盟理事長
蕭錫惠 民進黨美東黨部評議委員
賴玉珍 日本台灣僑務諮詢委員
賴秀穗 台灣大學獸醫專業學院 名譽教授
賴思成 科技公司研發處經理
賴碧良 北美洲台灣婦女會總會前會長
賴麗華 國立高科技大學教授
戴正德 中山醫大講座教授
謝世憲 高苑科技大學校務研究中心主任
謝臥龍 國立高雄師範大學 副教授
謝金河 加油站董事長
謝偉群 前歐洲台灣協會理事長
謝淑卿 台灣人教授協會密西根分會前會長
謝榮進 舊金山 灣區台灣商會前會長
韓明榮 北港諸元醫院院長
簡朝樹 美國「台灣公論報」前發行人
藍傳盛 高雄醫學大學校友總會理事長
闕杏芬 台灣教師聯盟前財務長
顏千鶴 紐約恩惠歸正教會長老
顏大翔 顏大翔內科診所 負責醫師
顏正杰 愛林診所
顏真賢 日本群馬縣台灣同鄉會會長
顔淑華 北美洲台灣婦女會總會前會長
羅仁貴 台灣基督長老教會前總會議長
蘇明掦 高雄醫學院眼科
蘇振明 臺北市立大學視覺藝術系退休教授
蘇淑玲 前波士頓同鄉會會長
蘇景源 高雄醫學院主治醫師
蘇慶龍 加拿大民進黨前主委
龔明聰 長照機構負責人
楊貴運 世界台灣客家聯合會創會會長 加州大學退休教授
林光義 陳定南基金會董事長
林柏堂 聯貿發實業有限公司董事長

***

政府
政府組織
非政府組織
論壇
社會動盪
教會
政治事務
全球政治事務
民主國家
西方民主國家
「政治工具」
政府力量
美國人民
認同政治
超越認同政治
談民主自由
那群人民
公民社會
政治聯盟
民主走向了滅亡
國家能力
國家能力是連接公民社會和現代化治理的樞紐所在,
公民社會能完善運作是需要國家具備剛性及彈性能力,「
民主形成的另一個必要條件是要有一個制度化、統一的、以及有效回應民眾訴求的國家。」
國家能力是連接公民社會和現代化治理的樞紐所在,公民社會能完善運作是需要國家具備剛性及彈性能力,「Sheri Berman提出,一個成熟、活躍、已發達的公民社會可以提供高水準的社會資本,但在社會資本之外,民主形成的另一個必要條件是要有一個制度化、統一的、以及有效回應民眾訴求的國家。」
中國
政治穩定
國家在六四事件發生後變得格外重視國家能力的建設
閻小駿表示,國家在六四事件發生後變得格外重視國家能力的建設──「彈性能力方面,中央政府透過公民社會的機制把NGO吸納到政權的範圍中,有序利用NGO來擴大政權的邊界,提高社會治理能力;剛性能力方面,政府以預防式管控來保持政治穩定。」
政治工具
,『民主自由』到底應不應該成為一個普世的價值?」
國家營造了一些普世價值
國家的利益
民主
民主包括什麼?民有、民治、民享。
國家必須要拿選舉來證明你是個民主國家。
民主化
民本思想其實就可以滿足你們民主化浪潮裏所追求的by the people。」

非政府組織帶來的是福祉還是禍根?——「NGO與顏色革命
呆丸哈哈哈 2019/06/12 21:35

非政府組織帶來的是福祉還是禍根?——「NGO與顏色革命」論壇
2018-07-30 灼見名家 專欄:灼見政治 作者:本社編輯部 採訪:黃湘鈺 圖片:香港中國經濟發展促進會

香港中國經濟發展促進會和《旺報》於2018年6月28日假香港大學王賡武講堂舉辦「NGO與顏色革命──香港論壇」。是次論壇中,香港中國經濟發展促進會秘書長文國權、旺旺中時媒體集團副總裁兼《中國時報》及《旺報》總編輯王綽中、《日本時報》前主編島津洋一、旺旺集團副董事長胡志強、中天電視主持人陳文茜、香港大學政治及公共行政學系副教授閻小駿及台灣大學政治系教授張亞中出席並發表演說。
NGO不應製造社會動盪
文國權致詞時,引述了李約瑟(Joseph Needham)在《四海之內:東方和西方的對話》中的一段話:「現今社會唯一缺少的就是善意。善意就是以同情和體諒的負責態度對待普羅大眾。」文國權盼望所有的NGO都可以懷着「善意」,即佛家所講的「慈悲心」來善待他人,還提醒NGO不要一邊行善一邊製造社會動盪。
島津洋一在《NGO與顏色革命》此書中撕開了NGO的天使面孔,揭露了NGO作為西方霸權打手的一面:西方教會對全球政治事務無孔不入之手、「阿拉伯之春」背後有美國國務院之手、巴爾幹民眾感染愛滋病病毒背後的NGO之手……
胡志強:沒人敢開NGO的罰單
前台中市市長胡志強指出:「大部分的NGO都在西方民主國家,被指責的大部分都是所謂的共產主義國家。它挑的是俄國的麻煩、中國的麻煩,古巴也被挑麻煩。」他坦言,現在很多NGO都是「義正嚴辭」的,卻淪為「政治工具」:本來大部分都是「好人做好事」,至今NGO卻無管制,沒人敢開罰單。
談到美國指責聯合國人權理事會「長久以來對以色列存有偏見」而退出理事會,胡志強表示:「在沒有政府力量、沒有人有能力執行規則的狀況下,連聯合國彼此都不能相讓,『你不能罵我喔。你罵我,我就翻臉,我就走喔。』那NGO會亂成怎麼樣?」
「當年講NGO非要有自主性,財務一定要公開透明。現在你看很多NGO是做得到還是做不到?」他還擔憂NGO會泛濫成災,「NGO愈來愈多,它對社會的貢獻是愈來愈亂。」
陳文茜感嘆,世界在千禧年開初就形成了一個分裂局面,「我們以為我們要迎來一個最和平的21世紀,但不是。我們迎來了一個仇恨的世紀,我們迎來了一個不斷分裂的世紀。」
「『我不認同那個,我認同這個,我看不起那個,我只看得起我自己這個。』這個世界需要愛跟包容,而愛、包容跟我們的人性某些部分是衝突的。請先認知,我們每個人都是偏狹的,每個人都是偏執的;當我們要走向人性另一部分──愛的時候,我們要經過很大的反省。你必須要把自我適可而止地放在一個適當的位置。你愛你的父母,天經地義;你愛你的家人,天經地義;你愛你的故鄉,天經地義;適可而止,不要無限地擴張它,因為它會從愛變成邪惡。」
陳文茜提醒大家「要認知自我,明白每個人都是偏執的」,愛到極端就成了排他的偏執。她斥責特朗普主義,指特朗普揭竿而起的「美國再次偉大」反映了美國人民認為自己在全世界擁有特權是理所當然的一件事。她還表示,正是因為美國人的貪婪,才會干擾了全世界:1929年美國自己製造了華爾街股災,造成經濟大蕭條,助長了德國、日本的軍國主義抬頭,引發後來的二次世界大戰。
對於NGO近年被指控變了質,陳文茜回應道,NGO本來的價值是超越認同政治,一旦走在了認同政治的路上,它跟愛與包容是完全相反的,「全世界現在正被認同政治完全瓦解。當歐美在談民主自由,它要求的容忍、尊重這些基本價值跟認同政治是有衝突的。」
她高度讚賞無國界醫生,「無國界醫生不覺得自己偉大,他沒有自我,所以他可以犧牲自我,這才是真正的偉大。把自己稱之偉大的人,讓美國再次偉大的人,通常都是最不偉大的人,因為他自我膨脹得太大了。」
閻小駿承認21世紀確實是一個動盪的世紀,「阿拉伯之春」給那群人民帶來的是戰亂、屠殺、生命的流逝而不是民主、自由、富強。他以希特勒為例,講述高度發達的公民社會造成極權主義上台的原因,「威瑪共和國遍布全國的公民社會組織,為納粹黨提供了最好的動員機器、選舉機器,幫助希特勒構成一個跨階級的政治聯盟。這讓威瑪共和國的民主走向了滅亡,催生了極權主義。」他還指出,國家能力是連接公民社會和現代化治理的樞紐所在,公民社會能完善運作是需要國家具備剛性及彈性能力,「Sheri Berman提出,一個成熟、活躍、已發達的公民社會可以提供高水準的社會資本,但在社會資本之外,民主形成的另一個必要條件是要有一個制度化、統一的、以及有效回應民眾訴求的國家。」
談到中國為何能在動盪不安的國際環境中保持政治穩定,閻小駿表示,國家在六四事件發生後變得格外重視國家能力的建設──「彈性能力方面,中央政府透過公民社會的機制把NGO吸納到政權的範圍中,有序利用NGO來擴大政權的邊界,提高社會治理能力;剛性能力方面,政府以預防式管控來保持政治穩定。」
張亞中:普世價值淪為政治工具
主持人尹乃菁在與談討論環節中提問:「出資者都是來自英美西方國家,打著『民主自由』的旗幟來改變你國家的體制。這樣的話,『民主自由』到底應不應該成為一個普世的價值?」
張亞中直言,西方國家營造了一些普世價值,他們希望全世界都接受西方的價值,「因為他們認為自己是在解救大家」;然而,西方國家存在「惡」的一面,他們所傳達的普世價值已淪為了政治工具。「西方絕對有它良善的一面,它想把它好的東西、人文的東西傳出去。但這是個二元論:你的善是不是人家需要的善?還是你的善透過包裝來促進你國家的利益?」「當西方國家在推展顏色革命的時候,其實她是她想像中的那麼善嗎?或許她的講法是非常善的,可她背後的戰略目標到底又是什麼東西呢?我覺得這個對西方國家來講,她是沒法自圓其說的。歐洲對待難民的態度、特朗普最近的表現,其實已經是不打自招了,證明了西方在談民主、自由、人權的時候,其實有很多虛偽的東西在裏面。」
尹乃菁再追問:「NGO想要改造你成為民主自由的模式,難道民主是不對的嗎?」張亞中回應:「民主當然是個好東西。民主包括什麼?民有、民治、民享。東方人重視民享(for the people),西方人重視民治(by the people)。顏色革命、民主化浪潮反映了西方人強調民治,國家必須要拿選舉來證明你是個民主國家。但是我們看看現在的伊拉克,這麼多的難民,這完全符合你的民治啊,可是民享在哪裏?西方對於自由的追求,對於民主的熱愛,我覺得這太好了。孟子的民本思想其實就可以滿足你們民主化浪潮裏所追求的by the people。」
媒體製造政治矛盾
《旺報》總編輯王綽中指出,現今媒體在報道政治事務時扮演著重要角色,提醒大家不要被媒體的一面之詞所蒙蔽雙眼。他指責,媒體把伊斯蘭國的國民塑造成了喜歡砍人的負面形象,又把伊拉克的薩達姆‧侯塞因、埃及的穆巴拉克、利比亞的卡達菲塑造成狂人,導致中東、北非國家的人民一味追求西方民主,發動了顏色革命,推翻了政府,卻敗壞了國家。他不禁感嘆:「現在這些國家的生活有比以前的好嗎?」陳文茜也表示:「很多人本來以為社群媒體的出現是給人更多平等的機會,卻給了操縱者作假的機會,因為『付錢者萬歲』,他們都搞垮了好多個國家。」
?

120.
甚麼是胡扯瞎掰亂七八糟鬼扯狗屁不通的所謂的

【新聞稿】台灣站(戰)起來,拒絕一國兩制
2019/05/06 資料來源: 台灣制憲基金會
台灣制憲基金會日前(5/4,星期六)於高雄市三民公園舉辦【台灣站(戰)起來,拒絕一國兩制】演講會首發場,超過2000餘名的高雄鄉親擠爆會場,在主持人及演講者的熱請帶動下,高聲喊出【拒絕一國兩制,台灣中國,一邊一國】的訴求。
台灣制憲基金會執行董事鄭文龍律師首先指出,本土陣營在去年年底的選舉挫敗後,士氣非常的低迷沮喪。台灣制憲基金會創辦人辜寬敏資政非常憂心,他認為台灣人要有志氣,不可因一次的選舉挫敗就喪失信心,所以要鼓勵大家要走出來。辜先生因此創辦制憲基金會,就是要告訴大家,我們努力的目標是台灣要獨立,要正名,要制憲,這樣台灣才有真正未來。
新北市議員何博文及高雄市前議員鄭新助、議員陳慧文等人則指出,高雄市長韓國瑜選上市長後,根本無心市政,每日只想著出國參訪。不僅高雄沒有發大財,愛河更是變得髒兮兮。現在又每日做著選總統的春秋大夢,急著當北京政權的台灣代理人。
台灣基進黨主席陳奕齊及陳柏惟則指出,去年年底的選舉,基進黨已經嗅出異常的政治局勢,因此選戰主軸全力迎戰韓潮,選後果不其然,支持這股韓潮的背後力量是中國共產黨。在民進黨敗選後,急統的力量內外夾擊,先有習近平探索一國兩制台灣方案的談話,後有國民黨一國兩制及簽訂和平協議的主張。因此。明年2020年的總統大選是台灣危亡存續的關鍵年。基進黨基於台灣政體大局考量,決定全力輔選民進黨的總統候選人。陳柏維指出,高雄市民這次教訓民進黨選擇韓國瑜,卻帶來了更多的痛苦與懊悔。希望明年的總統選舉,大家一起來支持能為台灣制憲建國打拚的民進黨提名的總統候選人。
台灣制憲基金會創辦人辜寬敏先生指出,台灣所面對的問題不是參加一場演講會就能夠解決,很多事情是必須由我們自己親自去參與,親自去推動才能夠成功。憲法是國家的基本大法,但現行的憲法有很大的問題。因此,制定台灣憲法,建立自己的國家,不僅是現場的鄉親,更是所有台灣鄉親的共同責任。
明年一月,台灣有個大事,就是選總統。但實際上不僅是選總統,與台灣內部,台灣的未來以及台灣人民的幸福安全有極大的關係。所以,明年的選舉不管如何,不要忘記有許多的前輩,付出血汗及辛苦打拚、持續打拚到現在,才有今日的台灣,所以大家不要失志,只要繼續努力,勝利必定在我們手裡,我們必須要有這樣的信心。所以,政權不能夠被國民黨給拿走。因為國民黨是中國國國民黨,照顧的是中國的利益,我們怎麼會支持中國國民黨來選台灣總統呢?台灣的利益就是我們建立屬於台灣人自己的國家,這才是我們的任務。
辜先生最後指出,他已經為台灣打拚了半世紀,但國家的事情不是一個人的事,這是大家的事,必須藉由大家共同的努力來完成。今日大家來參加這場演講會也是大家表達支持台灣建立新的國家的心情。今日高雄首發場有這麼鄉親熱情的參加,對台灣2300萬人是非常重要的鼓勵,對我本人也是鼓勵。我們會繼續努力。

***

蘇永欽》看看我們的幫派政黨
2019/05/09 中國時報 時論廣場 蘇永欽
(作者為國立政治大學講座教授、前司法院大法官並任副院長)

在五四前夕,聽到大陸領導人對全國青年做這樣的喊話,下意識地看看年曆,真是覺得不可思議。

我對政黨沒有任何偏見,「聽黨話、跟黨走」,在一定的前提下,也有它的道理。剛到德國讀書的時候,第一次進入一個在憲法上自我定位為「政黨國家」的環境,看到校園裡的同學都各有立場,幾至不相往來,還覺得很新鮮。後來有機會去參訪英國的政黨和國會,真正見識了黨鞭的權威,聽黨話、跟黨走,沒有任何人質疑其民主性。

對這兩個國家而言,民主就是政治理念大致相投的人組成政黨,通過政黨決定政策和執政人選而爭取政治權力,決策之後就必須聽黨話、跟黨走。不那麼熱中政治事務的人則只需通過投票來影響政黨,使得政黨知道如何與時俱進,在基本價值不變下做政策和人事的適度調整。政黨好比商店,黨員是店員,選民才是顧客。

美國的民主政治則強調權力的多元,政黨角色要小很多,黨紀也沒什麼作用,連政治人物改變政黨立場都不太算一回事。黨為提名人選而辦的開放式初選,竟然人人都可登記。如果有人說聽黨話、跟黨走,會被當成笑話。

所以這三種政黨制度,若以民主作前提,「聽黨話、跟黨走」還可以是一種選擇。沒有民主,就是赤裸裸的獨裁。然而,台灣呢?

我們的政黨制度,始於革命黨,而後是專制政黨。可是在逐漸民主化的過程,並沒有學到歐洲內閣制以政策和人才競爭為主軸的政黨制度,有其形而無其實,有高度選擇性的黨紀卻無黨魂,又沒有美國政黨的開放性,就形成今天這樣,很多時候更像幫派的政黨制度。

更等而下之的,則是那些以消費「反政黨文化」而浪得虛名者。始祖就是以「全民政府、清流共治」贏得政權的陳水扁,但沒有政黨的凝聚整體共識,民主最多只是許多相互矛盾的多數決的集合,怎麼可能真正共治?果然不到半年就打回幫派政黨的原形。今天那些標榜不入黨、不組黨而在網路聲量居高不下的人,真的就能治國?請他們提出可以超越所有人類民主經驗的具體辦法吧。

沒有錯,西方民主國家的政黨制度也正面臨極大的困境,全球化帶來太多主權國家難以消化的問題,網際網路又顛覆了傳統黨政網路的功能,英國的兩大政黨在選民心目中的形象都已經接近崩盤,德國戰後在效能競爭上有極佳表現的小聯合政府,先是被大幅削弱競爭的大聯合政府取代,現在竟連大聯合政府實質上也已如同少數政府。美國的兩黨政治也是從茶黨的出頭,到更無厘頭的川普式民主,決策的品質江河日下。中國大陸所以敢這樣公然張揚歐威爾式的動物農莊,難道不就是因為政黨政治在西方已經走下坡?

但我還是相信,民主政治不能沒有政黨,反之亦然。也許多數國家的政黨制度都需要做較大幅度的調整,對從來沒有做好過的台灣政黨而言,這倒不失為一個認真反思的好時機。我們選民也不妨從這個角度來檢驗新一代的政治領袖,看誰能展現政黨政治最好的願景。老實說,在真正跳脫幫派政黨以前,我們憑什麼笑人家的「聽黨話,跟黨走」

***

2019-05-03 自由時報 林濁水觀點》陳菊秘書長,言重了! 請教你的戰略是什麼?

為了總統提名,兩黨居然走進了同樣的死胡同,真是不可思議;只是國民黨韓、郭兩人聲勢鼎盛,再加上社會肯定國民黨從來不是因為他展現了什麼民主精神;相對的,民進黨兩位領頭羊,比起韓、郭民眾支持度大有不如,再加上社會支持民進黨一個非常重要的原因正是民進黨的民主精神,所以很明顯的,困在同一個胡同裡,民進黨受到的傷害肯定更大。
一、黨中央不只黨務機器?陳菊要逆轉總統2016就職時對黨的定位,和蔡嗆反調嗎?
5月1日民進黨中常會,由陳菊帶頭引爆激烈的爭議。由於火爆,本來要處理的總統提名初選的日期、程序全無著落。只是這樣的發展雖然令關心民進黨能不能依民主精神運作的人憂心忡忡,但是無論如何,這卻反而符合總統及其人馬的期待。
火爆之中,總統府秘書長陳菊說了重話,她說,黨中央不只是黨務機器,應該要有戰略高度,要從贏的角度思考,如果沒有戰略、只有戰術,這樣是不行的。這指責很怪。
過去民進黨是運動型的使命政黨,所以在創黨之初一直到2000年,民進黨中央黨部的確像陳菊說的不只是黨務機器,也不只是像美國的政黨只是選舉機器而已;當年的黨中央主導價值設定、戰略舖陳、政策形成,帶動街頭運動、引領民主運動。然而到了2000年政權輪替,台灣民主進一步深化後,中央黨部的角色就迅速轉化,開始變得像總統擁有實權的民主國家一樣,中央黨部愈來愈選舉機器化,愈來愈黨務機器化了,而且在這個方向上推得最深的最遠的,不是別人,正是蔡總統。
她上台前後有幾個重大的改變:
1,修改黨章使中央政務官不再是當然黨代表,更排除中央政務官成為中常委;
2,總統制如美國,國會議長一定是國會的黨團領袖,但是蔡切斷議長和黨職的連結;
3,大量啟用社運人士取代民進黨政治人物成為國會不分區代表;
4,美國、歐洲國家的慣例是以選舉出身的議員州長成為內閣部長,在台灣這作法由民主先生李登輝總統開啟,並在2000年後進一步發展,但在馬總統時逆轉了這趨勢,到了蔡總統再繼續朝馬總統的方向上進一步深化,而儘量相排除他們成為内閣閣員,儘量從高階公務員、學者、社運人士找閣員人選;
5,甚至在一開始,強調自己不要兼黨主席。
蔡總統這些措施,除了第5項合乎民主先進國做法外,其他的有的有爭議、有的和民主國家的趨勢背道而馳,但不管怎樣,整個5項共同的精神就是要讓中央黨部的運作去政治化、黨務機器化、選舉機器化。5項加總起來,中央黨部黨務機器化、選舉機器化的程度已經遠遠超過任何民主國家,更不用說和過去的民進黨相比了。
在這樣大變動後,黨在所謂的「政治戰略」上的能量和影響國家政策的能力都徹底被繳械了。因此如今陳菊說黨中央不能只是黨務機器,要有戰略,到底是因為是蔡總統覺得昨非而今是,就職時推動的那一整套,總統現在要全盤推翻了,還是陳菊決心唱總統的反調?真是令人困惑極了。
二、還沒有候選人就要訂選舉戰略,陳菊是要求未出生的媽媽非得生出小孩嗎?
陳菊批評中央黨部沒有戰略,不只從蔡原先推動的中央黨部選舉機器化的政策相衝突,也和一般民主國家的政黨選舉時的運作模式產生非常詭異的扞格。
一個正常的政黨,黨的長期戰略依據基本綱領;中程依據行動綱領;短程依據競選綱領。
由於選舉必然以候選人為軸心,因此總得在總統或首相人選確定後,才可能訂出和領導人預期的施政重點以及和其風格互相貼切的選舉政綱,並進一步發展選舉戰略;美國的政黨,就是在總統選舉人選出來後的代表大會中才一併確認總統候選人和選舉綱領,然後再由候選人領導的團隊主導選舉戰略的釐定和推動。因此陳菊要求黨部還沒有産生候選人之前提出選舉戰略,實在怪得不得了,簡直是要求未出生的媽媽非得生出小孩來一樣,太不可思議了。
三、陳菊的戰略又是什麼?
陳菊政治經驗、地位都遠比卓榮泰、羅文嘉高了不只一大截,假她覺得中央黨部沒有選舉戰略,或缺少好的選舉戰略,根本不用客氣,就直接把好的戰略方向、內容是什麼告訴卓、羅兩人,指導他們完成規劃就好了,奇怪的是,現在她不這麼做,只是怪兩人沒有戰略,她是把自已的好戰略藏起來了故意不指導兩人嗎?如果她自己不夠自信提出夠好戰略,那麼以她的聲望人脈替兩個後生晚輩找來好戰略規劃者協助他們有什麼困難嗎?還是她自己根也沒有戰略,但是連她政治地位這樣高的人都想不出戰略,卻責怪兩個後輩晚生不是很不公平?
四、自己不肯說出來的事,卻逼卓、羅打前鋒去面對社會公議,這樣很好嗎?
事實上,陳菊質疑的那裡是什麼中央黨部沒有戰略的問題,路人皆知,她怪的是中央黨部為什麼不努力推動現任優先原則以排除賴清德的參選。就在陳菊這一個從總統而來的基本立場上,黨內像沒收初選、霸王條款、一直拖延到蔡民調終於勝出才辦初選、甚至無限期延後初選等等的傳聞層出不窮,蔡總統甚至還公開說,假如5人小組解決不了問題,要黨召開全代會處理。而所謂5人小組「解決不了」的意思非常明晰,就是5人小組一直做不到依現任優先原則把賴「協調」下來的意思。
總統和所有總統人馬包括陳菊的意思是那麼清楚,公開卻不肯講出來,只是讓屬於總統人馬之外卻由總統所用的比較勇的一兩個人出頭講,實在怪。
既然總統和陳菊不講現任優先,那麼卓、羅兩人知不知道總統的真正意思?當然知道,只是為了照顧黨譽就既不肯講破,又基於對民主信念的堅持也不肯讓步,於是就形成了僵局。
無論如何,總統和他的人馬深知公開主張沒收初選,自己的名譽會受到重傷,所以不講;但是沒收初選又是心中的最愛。這樣一來,當然逼賴「主動退選」最好,但是賴就是不肯,於是便要卓羅兩個後生晚輩出頭去完成這個她們心中的最愛,讓傷害由兩人完全承擔起來。換句話說,她們採取了和韓國瑜幾乎一模一樣的策略:韓一心一意要國民黨沒收初選直接徵召他,但是自己死也不肯說出「黨必須徵召我」6個字,於是使盡花招、擺盡姿態給黨中央看,出黨中央的難題,駡黨中央。
如今為了總統提名,兩黨居然走進了同樣的死胡同,真是不可思議;只是國民黨韓、郭兩人聲勢鼎盛,再加上社會肯定國民黨從來不是因為他展現了什麼民主精神;相對的,民進黨兩位領頭羊,比起韓、郭民眾支持度大有不如,再加上社會支持民進黨一個非常重要的原因正是民進黨的民主精神,所以很明顯的,困在同一個胡同裡,民進黨受到的傷害肯定更大,也因此毫無疑問的,卓羅兩人處理得肯定痛苦非常。
五、要黨中央主導戰略,又不許黨中央處理連「戰術」都不算的時程、技術性問題,陳菊太自我矛盾了。
在中常會中,令陳菊發火的頭一項是指責中央黨部怎麼可以擅自草擬初選的時程,還讓社會知道,真是膽大包天。陳菊火很大,郤火得夠怪。
一方面,社會對民進黨拖延初選時程的批評持續不斷,卓、羅壓力很大,為了讓社會釋疑,草擬時程是職責所在;另一方面,一個戰略的形成,是先有價值設定,再有戰略,然後是政策決定,之後是戰術推演,最後才是政策執行的技術面問題,現在陳菊要黨中央主導政策上游位階的戰略,但是又不許黨中央處理政策下游、戰術下游的技術面之下的時程;認為黨中央掌有極上游的戰略大權,但是極下游的技術小事卻不可以妄動,只能說真是怪中怪,真錯亂、真矛盾到了極點了。
六、2020選舉是台灣最後一次的選舉?太誇張了吧!
為什麼會這麼錯亂?她有什麼苦衷?陳菊秘書長有一句話,可能是了解她的苦衷的一個關鍵。她說她擔心這次可能是台灣最後一次的選舉。
太驚人了,「這次是台灣最後一次的選舉」豈不是說民進黨已經走到過去兩蔣最樂於正經八百地嚴肅地說的「亡黨亡國只此一步」的翻版?如果民進黨走到了蔣介石說的亡國亡黨邊緣,依據蔣介石的作法,就是宣布戒嚴,依蔣經國的作法就是在1978年台美斷交時發布緊急命令停止了增額立委國大的選舉。他們這樣做,依的又是西方各國的成例:面臨亡國危機,政府肯定得實施戒嚴或宣布緊急命令。
那麼台美斷交,情況真的到了頒布緊急的條件了嗎?從結果論看來,台灣既未亡國,國民黨也未亡黨,當時蔣經國是錯了。但是我們得承認,說他錯是依據結果的後見之明,並不符合當時的台灣乃至國際社會總體的氣氛。當時的氣氛,在國際上是在簽《上海公報》時,季辛吉和周恩來都認為一旦中美抗蘇聯盟成立,台灣挺不過5年,到了中美建交,號稱「最務實」從不妄想的鄧小平,甚至進一步一口咬定中國可以在1980年代解決台灣問題,完成中國統一;在國內是當時台灣上空籠罩的氛圍惡劣到稍有一點辦法的人都賣了房産移民美國,陽明山房價因此暴跌。不過,陳秘書長,還是請你回憶一下,當時國內外、台灣上下雖然失敗主義瀰漫,替國民黨舖陳了停止選舉的基礎,但是當時我們黨外人士是對台灣有信心的,也因此完全沒有辦法接受蔣經國沒收選舉的做法,後來歷史果然証明了我們才是對的,台灣不只挺過了,還走上了民主化以來經濟高速成長的大道。
陳秘書長,難道現在你真的嗅到比1978年更肅殺的氣氛了嗎?否則中美斷交也都只有讓選舉在台灣停辦一次,並沒有使選舉在台灣消失,你為什麼說2020可能是台灣最後一次選舉?以致於必須入採取非常奇怪的非常措施,以致於所言所行,從民主精神上來檢驗,無處不怪。
要知道當年台美斷交是美國聯中制蘇戰略下的產物,然而今天中美關係已經全面逆轉到進入瀕臨冷戰階段,美國已經回過頭來積極拉攏台灣都有一大段時間了,你怎麼會把當前情勢看得比1978年慘,而對台灣前途失敗主義到這麼過頭的程度?你這麼悲觀的來源是由總統領導的國安團隊嗎?合理的猜想,如果事態這樣嚴重,你肯定不會不問問國安團隊,那麼國安會就真的告訴你有這麼嚴重嗎?我不知道,但是如果他們真的這樣告訴你,那麼我要很大膽地說,這國安團隊非常沒有水準。
無論如何,要對台灣有信心,不要讓失敗主義搞得完全亂了方向,而想像出一大堆荒腔走板、矛盾百出的主張,不要想像國家處於「亡國亡黨只此一步」緊急狀態來看民進黨的總統初選,且讓初選程序走在民主大道上面,讓你曾經為他付出大半生青春,付出被關在政治牢裡代價而催生的民進黨的民主招牌重新發光。

***

中華民國如何不亡!?
聯合報 2019-05-14 民意論壇 楊志良
(作者為前衛生署長、亞洲大學榮譽講座教授)

中文之妙,妙在文句相同,卻可有完全不同的意義。
先從負面解讀,怒歎「中華民國如何不亡!」乃因台灣目前內外情勢與鄭成功王朝末期十分相似。鄭成功在世時勵精圖治,水師兵強馬壯,曾反攻包圍南京,但功敗垂成,返台驅逐荷蘭,據台為王。然而在鄭經、鄭克塽繼任之後,內鬥不止,國力弱化。康熙帝決心攻台,派施琅才攻下澎湖,鄭克塽隨即投降,鄭氏王朝終結。
台灣則是自解嚴後,就陷入政黨惡鬥,統獨衝突,代間對立日益嚴重,貧富擴大、社會分裂。本人於二○一二年出版《台灣大崩壞》,當時台灣已經「不婚、不生、不養、不活,年輕人沒有前景」。此書至今已印行十一刷,若干社會賢達或應讀過;為提出解方,再於二○一五年元月出版《分配正義救台灣》,該書雖未必能完全解決「四不一沒有」,但自認確能減緩台灣當前的困境。
遺憾的是,言者諄諄,聽者藐藐,多年過去了,政黨也輪替了,能救台灣的分配正義,仍未在這塊土地實現,使得情況非但沒有改善,反而更加惡化。加以當前執政當局,施政荒腔走板,使台灣相較中國大陸及鄰近國家更為弱化,且不斷刺激對岸,情勢緊張,被中共併吞的風險不斷升高,滅亡之日已迫在眉睫。
然而,我們就此坐以待斃、放棄反轉嗎?當然不!當然要切切急問「中華民國如何不亡?」但是機會實在不多了,首先民進黨不倒,中華民國一定亡;其次若能做到以下數點,或可救亡圖存:
一、中興首在人才,總統候選人在選前應比照歐洲先進內閣制國家,提出「影子內閣」,並獲得當事人同意,以供選民檢驗。
二、所有候選人之政見,均需提出具體財務計劃,且比照當年全民健保規劃精算二十五年(至少十年),包括實施至少二十年之影響評估。避免口號騙選票,債留子孫。
三、恢復徵兵制及實施婦女一生至少服一年社會役,全民相互扶持。
四、薪資稅可以凍結,甚至降低,但資產稅提高,專款用於支持育兒之家庭。稅賦占GDP比率至少提升至十五%以上。
五、稅賦未能提升前,各項福利措施以排富為主,讓中低收入者可持續享有基本生活各項輔助。
台灣當前政治人物,普遍且一再以民粹討好,騙取選票,以贏得一時政權,卻輸掉了整個國家。主政者沒有長遠的規劃,如何促進全民理性思辨,共創未來?唯有全民同心,選出具有能耐的執政者,建立友善互動的社會,才能使中華民國不亡,並且成為更加繁榮興盛的國家。

***

自由

他們寧要台獨不要民主
2007-02-06 蘋果日報 孫慶餘(資深政論家)

台灣民主化才十幾年,已經出現了不少妖孽;如同當年共產黨利用自由社會消滅自由一樣,台獨也在利用台灣民主消滅民主。不幸的是,台獨比共產黨更無理論基礎,憑藉一股部落主義狂熱,以及抄自國民黨政權的粗糙法西斯「戴帽術」,隨便就把每個不認同他們想法的人打成「台灣人公敵」、「賣台」,並藉此證明自己「愛台」。台灣已經被這群不學有術的人搞成一團糟了!
誰「愛台」?誰是「台灣人公敵」?要把台灣逼向戰爭、鎖國、逼向族群互鬥,只因「治國無能」,或只為滿足個人台獨狂熱的人,不是「愛台」,反是「害台」;而害台的人就是「台灣人公敵」。絕對不是獨派罵誰「台灣人公敵」,誰就變公敵。
很可能獨派正是「台灣人公敵」(因為「愛之不以其道,適足以害之」),反而被獨派胡亂栽贓的某些人才是「愛台」。在這個「愛台」只用口水證明、用戴別人紅帽表現的時代,要變成「愛台人士」未免太容易了,任何騙子都可以頃刻之間升為「愛台人士」或「台獨英雄」!(不信?請讀褚威格寫的《傅歇傳》。)
最近只因為李登輝說:「不必追求台灣獨立,台灣已是主權獨立國家。」李登輝馬上搗翻了馬蜂窩,受到一群獨派大老、名嘴惡毒抹黑,羅織罪名,要十萬火急毀滅李登輝。這種「台灣勇士、民主懦夫」行徑,讓人想到了過去「只要台獨,不要民主」的海外獨派;想到他們全力打壓海外民主派與自由派,只為獨佔台灣人資源的一頁醜史。
台灣這些扁政府及某些電子媒體豢養的「市場獨派」,不過是當年「海外獨派」的劣級仿冒品而已──海外獨派還知道要「革命建國」,台灣市場獨派則只想「口水建國」;海外獨派還知道怕美國、中共,台灣市場獨派則「啥米攏免驚」!
這些獨派「否定李登輝」,同樣滑稽。他們說「李登輝毀掉了自己」,似乎李登輝就自我毀滅了;他們說「我們失去了李登輝」,似乎李登輝就從地球消失了;他們說「海外喊台獨,才會影響島內;若無海外台獨,李登輝怎會稱為『民主先生』?」似乎台灣民主還是海外台獨的貢獻。以上全都是謊言,就像回台向國民黨投降的人竟自稱是「回台和蔣經國討論國是」並搖身一變為「台獨大老」一樣(還有幾名扁政府資政、國師,都是一夕變身「台獨大老」,讓真正奉獻民主或台獨數十年的人目瞪口呆)。
如果投降派可以變大老,那當年開除投降派的彭明敏豈非成了罪人?如果獨派要靠一群投降派及當年國民黨的順民(如今的投機派)去代表,台獨豈會有什麼前途?
李登輝說他們玩「假議題」,他們竟勃然大怒、群狗亂吠,是不是因為老羞成怒?
李登輝質問:「民主化走到現在,人民卻沒有更快樂?整天都在吵假議題,搞權力鬥爭!若這樣繼續惡性循環下去,想想台灣將來會變成怎麼樣?」這才是李登輝主張「不必追求台灣獨立」的重點。
一群獨派口喊台獨,所行所為卻師法納粹法西斯及塞爾維亞米洛塞維奇;用卡爾波普《開放社會及其敵人》的照妖鏡去看,「台灣人」說其實是一種「選民」說及部落主義;追求「百分之一百」台獨而拋棄眼前的國家及民主,其實是一種歷史主義迷惘。
部落一旦抬到至高無上,人民生活及各族和諧就一文不值了。

***

固有
固有之疆域
中華民國領土,依其固有之疆域

賴清德的主權論錯了
2019/05/16 旺報 邵宗海
(作者為澳門理工學院名譽教授)

賴清德日前到中央大學,演講「為自己寫人生的故事」,不過會上很多學生提出些敏感的政治問題。有人問,若賴有機會當總統,將如何論述中華民國主權、國土及兩岸關係。賴清德說,台灣已是主權獨立的國家,是根據民進黨台灣前途決議文及普遍社會的認定,只不過現在的名字叫中華民國。若他當選總統,也不會宣布台灣獨立。
賴的論述荒謬絕倫
但是要提醒的是:學生問的是「如何論述中華民國主權、國土及兩岸關係」,賴清德回答的卻只有「論述中華民國主權」、沒有觸及「國土及兩岸關係」,而且他的「中華民國主權論」根本就是錯誤百出。雖然這個社會已經有多次指陳他的錯誤,但為了避免社會再次的觀念混淆,作者仍願把「法律層面」與「現實層面」的誤差作出澄清。
比較正確來看「中華民國主權的論述」,應該是說「中華民國是主權國家」,它是根據中華民國1947年公布的憲法、也是1991年之後6度修訂的《憲法增修條文》而來,但是換成說「台灣已是主權獨立的國家」,而且還是「根據民進黨台灣前途決議文及普遍社會的認定」,真的叫「荒謬絕倫」。我們從簡單邏輯的思考就可得知,「英格蘭」絕對不會被稱為是「主權獨立的國家」,因為它只是「聯合王國」或簡稱「英國」的一部分,其他部分尚有蘇格蘭、威爾斯、與北愛爾蘭。
英國人更不會荒謬的說,稱呼「英格蘭是主權獨立的國家」,是根據「保守黨的決議文或英國普遍社會的認定」。國家名稱與主權認定,怎麼能夠是根據一個政黨的決議文來論述?更何況,即使有「普遍社會的認定」,在位階上也不能去比較「憲法修改」的程序。
而且學生問的內容尚有「國土及兩岸關係」,這應是在整段文句的意義上要連及前面的「中華民國主權的論述」。賴清德沒有回應,應是非常清楚的有關憲法本文第四條的領土條款,在《憲法增修條文》多次修訂之中,其主要內涵確是沒有被修改過。即使民進黨團在憲法增修之時,也多次提出修正憲法第四條的案子,但也在審查修憲案子時被否決。所以憲法第四條上有關「國土」的條文雖規範得模糊:「中華民國領土,依其固有之疆域,非經國民大會之決議,不得變更之」。但畢竟任何人都無法去否定在憲法1947年公布之時,中華民國所擁有的疆土確仍包涵有今日中國大陸的面積。
若再論及「國土及兩岸關係」,政治複雜性更高,這也可能不是賴清德的智慧所能理解。首先,兩岸對「國土」的認定,就算有點差異,但也重複性很高,至少彼此對「國土」認定是涵蓋了兩岸,涵蓋了台灣與中國大陸。「九二共識」能在1993年讓兩岸兩會得以在新加坡這個第3國的土地上相互會晤及展開協商,就是靠著雙方都認為是在「一個中國」的「國土認定」基礎上,才得以進行。
國土認定與一個中國
如果賴清德的「國土認定」,不是兩岸認知的「一個中國」,而是台灣,那麼接下來對於「國土及兩岸關係」的問題,就只可能在「對抗」或「戰爭」中選擇了,這當然不是他那晚去中央大學演講的原來構想,所以他才選擇了跳針式的回應,正面回答了「如何論述中華民國主權」,但刻意迴避了「國土及兩岸關係」。
但是,賴清德閃避了這次,還是沒有辦法可以完全躲開再下次的辯正。與蔡英文在民進黨總統提名人初選政見會上,或仍會觸及;但他若贏得初選,必然面對國民黨總統候選人的詰問,他能躲得掉嗎?

***

【記者會】拜會卓榮泰主席 成立「民進黨初選觀察團」
2019/05/19
資料來源:台灣北社
時間:5月20日中午12時正
地點:台灣北社(台北市青島東路5號2樓之2)
<聲明稿>
一、我們是一群本土理念的長期支持者,對民主進步黨有很深的感情與期望。引發爭議的這一波總統初選,恐會造成綠營內部永久分裂,所以決定成立「民進黨初選觀察團」。
二、我們相信也看到主持初選的卓榮泰主席有不動搖的信念,有全力維護民進黨初選規則且堅持民主程序執行的決心。在此表達敬佩。
三、民進黨從五人小組到現在的表現,已經讓人民滿懷疑慮,民進黨形象的備受物議,是建黨以來所未有。我們之所以挺身而出,認為亡羊補牢還來得及。接下來應導正進入「公平競爭」的初選軌則。
四、希望我們的介入,能助益民進黨完成公平、公正、公開、透明的初選程序。透過我們第三者的觀察與仲裁,能重新贏回人民的信任。我們信任民進黨,我們的任務就是證成民進黨是一個可敬且值得尊敬的民主政黨。
五、若沒有公平的選舉,以劍拔弩張形勢來看,很難奢言「團結」。沒有「團結」,沒有2020的勝利、沒有台灣、沒有未來。
六、我們微小的願望,不僅符合民進黨建黨的初衷,也是民進黨更茁壯、更能為台灣打拼的後盾。
七、民進黨加油!台灣加油!
連署人:(依姓名筆畫排列)
王美琇、余文儀、李川信、李弘祺、金恆煒、施正鋒、洪裕宏、張正修、張葉森、陳月妙、陳為祥、陳傳岳、童文薰、賀德芬、黃居正、楊其文、楊憲宏、劉志聰、蕭曉玲、賴振昌

***

人民
國家
中國

2019/05/21 中國時報 黃智賢
星期評論 黃智賢》

愈炸愈強

日本侵華時,違反人道的對重慶進行了六年的大轟炸。專揀民生地區轟炸,慘絕人寰。但這樣的轟炸,讓中國人放棄了嗎?當時的重慶,出現了一個海報:愈炸愈強。在骨肉流離,悲痛欲絕下,中國挺下去了。
從1842年,中國在英國發動鴉片戰爭,強逼中國買鴉片,簽訂的第一個不平等條約,南京條約後。中國,用自己的血淚,在一次次地被擊打中,學會了什麼叫做帝國主義的侵略。
你以為帝國主義,只存在20世紀前嗎?你以為,1945年二戰結束後成立的聯合國,不就是要推倒過去帝國殖民主義嗎?可是直到21世紀的現在,帝國主義,仍然血淋淋的,在地球上演。杭亭頓認為,21世紀的衝突,是文明的衝突。但世界的真相,可不會如此虛無飄渺。文明之下,仍是有著七情六慾的,活生生的各種意識形態,實質利益,你死我活的爭鬥。我吃肉,你喝湯。或是我吃肉喝湯,你跪在地上撿麵包屑。我要確保我可以永久喝酒吃肉,綾羅綢緞,飛機大炮。而我之所以可以有這樣的永久富裕,就必得靠我的未雨綢繆。
但你不可以從蹲跪的地上,站起來,跟我爭食。我的錦衣玉食,更要靠著你恆久的為我的榮華富貴流血流汗,才得以保有。
19世紀的帝國主義,依靠著工業革命和船堅炮利,戰爭奪取別人的土地,他國人民為芻狗,換來帝國主義國家的強盛。21世紀的帝國主義,在本質上,跟19世紀,沒什麼差異呢!領土,領海的爭奪,軍備競賽,外交打壓,科技轉化成經濟侵略,和以文化為外衣的洗腦式壓迫…。
把今日的新聞,比對19世紀列強從鴉片戰爭、英法聯軍、八國聯軍到日本侵華的種種藉口和口水泡沫,竟然是如此的相似。科技再先進,人性其實並沒有改變。弱肉強食,巧取豪奪,才是歷久彌新,矢志不改的人類劣根性。
這一輪的世紀大戰,拿出來宣戰的理由,包括中國市場不夠開放,中國賺太多。但引用的數據,已經一再被指出,是偏頗扭曲的假數據。中國並沒有如對方指控的,賺得盆滿缽滿。比如,iPHONE扣掉進口零組件和軟體等,中國其實不過賺拿到十幾二十塊美金的組裝費。中國這40年來累積的經濟和科技實力,無不是靠十幾億人民的犧牲和艱苦的忍耐,所換回來的一點點報酬。是多少披星戴月,多少千里離家,多少血汗,多少絕望,才積累的家底。而說中國市場不開放?這樣的指責,跟19世紀列強對中國的指責,何其相似?全世界各個國家,為了國家生存和人民福祉,都必須在完全開放和政策的保護和補貼中,尋找平衡點。各國的貿易攻防,彼此若有不忿,儘可以告到WTO去。韓國不願進口日本的核災食品,日本把韓國告到WTO去,WTO判決不可歸責於韓國,就是最好的案例。
但帝國主義的特徵,就是指控中國如何不符合我的意志,所以要不擇手段的,全方位的擊垮中國的一點生機。
當對手厚顏的提出,要求中國立法,以符合他國利益。更要白紙黑字寫下,他國竟然可以派員來審視監督中國各企業,國企,機關,是否按照對手國的要求改變,改變成對手喜歡的樣子。中國如果真的簽下這樣的契約,就將回到19世紀的次殖民地地位。那不是喪失尊嚴而已,不是一時對利益的讓步而已。而是容許外國決定,中國未來要怎麼活,中國的利益永久給誰。直接,毫不掩飾的,管理中國的內政和法律。而,將來任何其他國家,都可以要求比照辦理。人人都給一個冠冕堂皇的理由,假說中國如何不上道,於是人人都可以要求,代管中國的法律和內政。如此,國不成國,民無依託。這100多年中國的血淚之路,都白走了。這是關鍵的十字路口。退此一步,即無死所。為萬世開太平,就在這關鍵的一刻。中國,挺下去。

***

人民
民主
民主程序
破壞民主
公投
民主公投
中國
中國大陸
「主權」
主權本是獨立的象徵,作為國家求生存謀發展的基礎。
蔡總統對付中國大陸自詡最得民心的利器便是堅持「主權」。主權本是獨立的象徵,作為國家求生存謀發展的基礎。
國家主權
陳舊生硬的「主權」觀帶來了國家發展的遲滯與生存的危機。當今國家領導人嚴重缺乏政治藝術與治國手腕,以國家主權落伍的認知與駕馭,斷送了台灣發展的生機。
政治魅力
權力
一國領導人必須是建基於領袖「超凡的個人特質、神奇的洞見或成就,並吸引跟隨者盡忠和服從」的權力上。

2019 05 22 中國時報 時論廣場
曹俊漢(作者為中國文化大學政治系講座教授)

蔡英文治國五缺

觀察蔡總統對連任「捨我其誰」強烈的企圖心,評估這3年來她治國的績效,當可檢驗出是否能遂其志?基本上,下列五個空間來觀察當可看出端倪:民意投射、內政施為、兩岸關係、全球接軌與個人特質。然而五個面向之間環環相扣,任何一項都不能排他作獨立觀察。
一、民意投射:3年前蔡總統入主大位是以689萬4744票(56.12%)大勝國民黨朱立倫381萬3365票(31.04%),可見當時台灣人民對民進黨的強烈期待。但3年來,人民對蔡的政策無比失望,民調節節下滑。據台灣民意基金會民調顯示,民眾對蔡英文的施政作為打了不及格的55分;而且也有57%的人不滿意。用最直接的民意投射反觀蔡總統企圖心的正當性,她有著嚴重自欺欺人的跡象。
二、內政施為:蔡政府處處以民主程序口號施政,卻無不在破壞民主的遊戲規則下進行,人民看到的是不停的抗爭、示威或對立。年金改革、一例一休、能源政策等一系列的政策作為都是利用其強勢的資源而遂其志;大力宣導民主公投卻以政策反其道而行,以核養綠議題逕行對公投民意的摒棄,莫此為甚。賴清德公然挑戰蔡英文的連任訴求,便是針對九合一選舉大敗對其政策的否定。使得蔡訴求「再給我4年完成改革」毫無正當性可言。
三、兩岸關係:蔡總統對付中國大陸自詡最得民心的利器便是堅持「主權」。主權本是獨立的象徵,作為國家求生存謀發展的基礎。但在一個全球化的21世紀時代,國家生存發展便需要政府領導人殫精竭慮地在錯綜複雜的國際及兩岸關係中尋找空間與契機,而非以封閉及鎖國的政策坐以待斃。當前兩岸關係對台灣生存發展的依附指數至高,但結果是僵化與冷凍。陳舊生硬的「主權」觀帶來了國家發展的遲滯與生存的危機。當今國家領導人嚴重缺乏政治藝術與治國手腕,以國家主權落伍的認知與駕馭,斷送了台灣發展的生機。
四、全球接軌:台灣連續3年無法參加世界衛生大會(WHA),這是台灣人民在健康與防疫體系上與全球無法接軌的莫大損失。這是一個全球接軌的時代,聯合國系統下具有16個專門組織,都是世界公共政策制定與推動的重要機構,透過這些管道能為台灣人民帶來巨大福祉,而3年來政府無法參加任何一個組織是國家領導人的嚴重失職。派遣部長級的人員在WHA會議門前抗議更是國家領導人的目標錯置,這些僅是雕蟲小技,無濟於事。
五、人格特質:國家領導人的政治魅力建築在能充分反映民意與需求上。德國知名社會學家韋伯在《經濟與社會》一書中曾提到,一國領導人必須是建基於領袖「超凡的個人特質、神奇的洞見或成就,並吸引跟隨者盡忠和服從」的權力上。台灣的生存發展面臨到一個前所未有的挑戰,領袖政治魅力是重要的,它的權威源自個人超凡的特質,這樣在民眾心中才有追隨他的忠誠。顯然蔡英文總統不具有國家領導人的政治魅力,缺少一個領袖的超凡人格特質。
從蔡英文總統3年治國出現的盲點,台灣人民該體會到他們需要何種類型的總統。

***

政治鬥爭
政治人物
執政
執政黨
執政黨於去年九合一選舉大敗後,
自由
言論與表達自由

中國時報 時論廣場
2019 05 22 吳景欽(作者為真理大學法律系所副教授兼刑事法研究中心主任)

蘇貞昌把法院捲入政治鬥爭

行政院院會日前通過《總統副總統選舉罷免法》及《公職人員選舉罷免法》修正草案,明定候選人對不實的選舉廣告,可向法院聲請緊急限制刊播令,如果裁定下架,業者不配合,最高可處200萬元的怠金。如此的規定雖是在防止假新聞的散布,致影響選舉的公平性,卻嚴重傷害表達的自由及司法的獨立性。

依據《選罷法》第104條,「意圖使候選人當選或不當選,或意圖使被罷免人罷免案通過或否決者,以文字、圖畫、錄音、錄影、演講或他法,散布謠言或傳播不實之事,足生損害於公眾或他人者,處5年以下有期徒刑。」只是這個刑罰規定,除了有證明上的困難外,也僅是種事後的究責機制,故就落選者來說,對於以不正當方式取得勝選,提起當選或選舉無效之訴,似乎較有實際意義。
只是當選或無效之訴,雖必須在1年內審理終結,但要證明散布不實資訊會影響選舉結果,實有相當的難度。故若能在選舉過程中,即能有效制止不實資訊散布,似乎是最能有效維持選舉公平的方法。
因此,在此次行政院院會所通過的修正草案,就規定在選舉過程中,候選人對於大眾媒體的收費廣告,認有散布謠言或傳播不實訊息情事,侵害其權利或影響選舉罷免結果之虞者,即可向法院聲請緊急限制刊播令移除內容,法院並應於3日內裁定。如果裁定廣告下架,業者不作為,可處20萬以上、200萬元以下怠金,對一直不配合者並可連續裁處怠金。
如此的規範雖可讓法院來即時防止不實資訊的散布,但一個很大的問題是,對於廣告內容是否不實,就已經是個極難判斷的法條要件,更遑論如何認定因此侵害權利或影響選舉結果。故在如此不確定的法條要件下,卻要求法官必須在3日內決定,就很容易讓強勢的候選人以此為理由來打壓其他弱勢者,也將使本應被動與中立的法院,陷入政治鬥爭的漩渦,致使已經備受質疑的司法威信再受重擊。
更糟的是,媒體業者看似無庸負起審查廣告真假的義務,但在處罰如此嚴苛,且法院審查標準可能不一之下,恐於現實上也會自我審查,甚至體察有力政黨或政治人物的臉色,而不讓某些廣告上架,就讓媒體成為一言堂,反而嚴重戕害選舉的公平與公正性。
執政黨於去年九合一選舉大敗後,未急於檢討施政不力的原因,卻急著制訂或修改諸多所謂防制假新聞的法規範,既是本末倒置,也在箝制台灣最該珍惜的言論與表達自由。更重要的是,主事者恐得先思考,於訊息如此多量與多元的時代,有無任何客觀標準來決定真或假?又有誰能如上帝般精準判斷與處罰呢?這些疑問絕不會因審查者是法官而有所改變。

***

政治
政治理念
責任政治
責任政治理念

現行憲政體制最大的癥結是總統的有權無責
行政院
行政院長
統治權力
「民主皇帝」
總統在4年內,可以有恃無恐地當「民主皇帝」!
蔡英文主席
立法院
立法委員在黨意下
民主品質
憲政民主
人民
憲政民主的真諦與目的是,人民可用良好的憲法,去建構公正、清廉、效能、負責的政府,去執行正確、有用、良好、可行的國策,而最終目的是確保人民享有周全完善的生存照護與充足美好的生活給付。
要建立人民有權課責總統、行政院長、部會首長、民意代表,能對人民「負責」的憲政體制!

中國時報 2019/05/22 時論廣場 名家觀點
林騰鷂
(作者為前東海大學法律系教授)

人民要的是負責制

連日來,幾位有志總統大位的人,紛紛對憲政體制表態。有的主張內閣制,有的要總統兼閣揆制,有的則要在雙首長制下,恢復閣揆任命同意權,而就任3年民望極低的蔡英文總統,則想在畸型的雙首長制下,執意連任。可惜的是,他們都未觸及憲法核心的責任政治理念,也未體會人民真正最需要的是「負責制」。
現行憲政體制最大的癥結是總統的有權無責。總統可以恣意任免行政院長,行使統治權力,但卻不易被課責。因為憲法增修條文對總統課責之彈劾與罷免規定,都是要經雙機構、高門檻之決議,以致總統在4年內,可以有恃無恐地當「民主皇帝」!其中,最明顯的是,蔡英文在去年敗選後,自己不下台,卻「負責」讓賴清德下台,讓蘇貞昌組敗選內閣,繼續推動《工廠管理輔導法》、《產業創新條例》、《境外資金匯回管理運用及課稅條例》、《新經濟移民法》等敗壞財政、汙染農地,妨害青年就業、擴大貧富差距的法案。
在總統之下的行政院長,則可不經國會聽證同意,隨意任命數千位部會、國營事業、行政法人、公設財團、社團法人之首長,或敗壞國家考試制度,派用「口譯哥」之流的人物,而只要得到總統歡心,就可確保權位,享受榮華富貴。
又立法委員選區畫分不當,造成政黨選票沒能反映在國會席次分布上,也使蔡英文主席所提「國會與民意脫節的問題」,在她當選總統也全面執政3年後,一直未改善。日前立法院不理會去年765萬票反對同婚的公投結果,三讀通過同婚專法,就是顯例。又立法院常會不到7個月,也沒有針鋒相對的國家政策辯論,經常使立法委員在黨意下,可以不用認真地議事,以及負責地審議預、決算。
另縣市議員、鄉鎮民代表、村里長的選舉,並未如立法委員選舉,改採單一選區兩票制,而仍採複數選區一票制。在此制度下,候選人僅需討好選區中1萬、1000或100多人,就可當選為代表300多萬市民、數萬鄉鎮民、數千村里民的代表,透過地方建設工程之包攬、預算之分贓、土地之抄作等牟取私利。現時地方自治已漸淪為家族世襲或派系的囊中物,嚴重敗壞民主品質。
不管是總統制、內閣制,或是雙首長制,都是憲法學理上的抽象詞彙,也都只是實踐憲政民主的手段而己。憲政民主的真諦與目的是,人民可用良好的憲法,去建構公正、清廉、效能、負責的政府,去執行正確、有用、良好、可行的國策,而最終目的是確保人民享有周全完善的生存照護與充足美好的生活給付。
因此要避免陷入總統制、內閣制或雙首長制的詞彙迷思,要建立人民有權課責總統、行政院長、部會首長、民意代表,能對人民「負責」的憲政體制!

***

政權
獨裁政權
破壞民主
針對台灣民主「自由開放」的基礎而發動
保衛台灣的民主
國家
國家的安全
維護國家的安全
【民主防衛
對中
【民主防衛與對中政策】

【座談】台灣作為開放社會,如何抵禦敵人?──民主防衛與國家安全
2019/05/29
資料來源: 永社台灣制憲基金會

時間:06/01(六) 上午09:30-12:30(09:00報到)
地點:台灣大學社會科學院 102教室(台北市復興南路二段及辛亥路交叉口,台灣大學側門入口右轉)

近年來部分媒體越漸親中,網路社群裡假訊息四處流竄;有些政客假藉「和平」之名包裝「投降」政策,更有民間團體試圖舉辦統一論壇和統一遊行,甚至邀請主張武力統一的學者來台;受到中國政府強烈影響的資源與資金,持續湧進台灣各個領域,從傳統的在中台商,到年輕世代的新創企業,甚至是政府的大樓招標,全都難以抵擋。
種種跡象很明確地顯示:台灣社會現正遭遇中國獨裁政權充滿敵意、系統性、全面性的入侵、滲透與破壞。甚至許多破壞民主的行為,譬如「宣揚威權統治的集會遊行」,更是針對台灣民主「自由開放」的基礎而發動,也因此更加難以防範與抵抗。面對這種艱難處境,我們該如何因應?如何保衛台灣的民主?如何維護國家的安全?
對於這些關鍵議題,永社與台灣制憲基金會等公民團體共同舉辦座談會,邀請各領域學者及專家分享探討,希望從【民主防衛與對中政策】及【假訊息、資訊戰與國家安全】這兩個議題面向提出分析與建議,作為政府部門和社會各界完善相應制度、建立因應機制的參考。

主持人:林佳和/政治大學法律學系副教授、永社監事
與談人:第一場【民主防衛與對中政策】
    何澄輝/台灣基進中常委
    黃帝穎/律師、永社理事長
    董思齊/台灣智庫國際事務部主任
    第二場【假訊息、資訊戰與國家安全】
江雅綺/台北科技大學智財所副教授、永社理事
    林雨蒼/自由軟體工作者、公民記者
    曾怡碩/國防安全研究院網路作戰與資訊安全研究所助理研究員
共同主辦:永社、台灣制憲基金會
合辦單位:綠色逗陣、台灣社、台灣北社、台灣客社、台灣聯合國協進會、陳文成博士紀念基金會、鄭南榕基金會、台灣公民參與協會、台灣親子共學教育促進會、台灣共生青年協會、公投護台灣聯盟、凱達格蘭基金會、新台灣國策智庫、台灣獨立建國聯盟、台灣教授協會、台灣守護民主平台、李江却台語文教基金會、台灣基進黨台北黨部
視覺設計:禇婉琳

***

立法院
行政院
中國
公民
人民
民主
政府
連合
聯合會
協會
平台
民主卻缺乏有效的制度規範
主權
讓渡主權,
出賣民主
讓渡主權,出賣民主
政治
政治演出
民主防衛
民主防衛機制
自由
憲政
政治議題
主權國家地位與自由民主憲政秩序的毀棄或變更,不容作為政治議題談判及協議項目」,
公民複決
投票
投票權人

【記者會】拒絕中國併吞,為政治談判畫紅線,媒體禁收中國賄賂,527決戰立法院

2019/05/23
資料來源: 台灣公民陣線 經濟民主連合 台灣學生聯合會 青年抵制假新聞陣線
主辦團體:台灣公民陣線、經濟民主連合、台灣學生聯合會、青年抵制假新聞陣線
合辦單位:臺灣青年民主協會、民主平台、永社、 獨立青年陣線

為政治談判畫紅線,媒體禁收中國賄賂
習近平統治下的中國,思想管控變本加厲,台灣內部的傾中勢力,藉著保守民粹勢力,張牙舞爪。
在當今中國,超過一百萬維吾爾族人被關進集中營,遭受虐待。
在當今中國,同志團體遭解散,政府大力清理網路同志社群。
在當今中國,數位獨裁體制實境上演,人民的一舉一動,政府皆記錄在案。
我們不想要被中國統治,但是台灣的民主卻缺乏有效的制度規範,抵抗中國併吞的野心。
習近平早已定調,中國只能接受「一國兩制」的台灣。國民黨的政治人物也遙相呼應,鼓吹《和平協議》來讓渡主權,出賣民主。還有,部分台灣媒體竟然公開接受中國統戰,配合中國國家政協主席的政治演出,為「一國兩制,台灣方案」背書。最為醒目的旺旺中天集團,收受中國政府補助金,背棄媒體倫理,變成中共喉舌。
面對這般情勢,推動民主防衛機制,為對中政治談判畫下紅線,刻不容緩。今年3月28日行政院院會上,蘇院長公開接受經濟民主連合的提議 「主權國家地位與自由民主憲政秩序的毀棄或變更,不容作為政治議題談判及協議項目」,將之納入行政院版《兩岸人民關係條例第五條之三》的草案;條文並且明定,政治議題協議締結計畫與談判後草約審查,比照修憲程序的國會四分之三決議門檻,草約並應交付公民複決,獲全體投票權人總額過半數同意,方能正式簽署。
這個條文草案,由立法院內政委員會審查,這周五協商期滿,依法可進行二、三讀程序,但立法院五月底即將休會。
對此,我們將於 5月27日晚上 舉辦集會,要求各黨立委盡速完成《兩岸人民關係條例第五條之三》的立法,為政治談判畫紅線!
同時,我們訴求立法禁止媒體及其從業人員收受中國政府及其相關機構之賄賂與不正利益;如屬合法正當業務往來,應申報公開,並於醒目處揭露資金來源。

***

國民
民權
連署

政治獻金
政治操作
憲政民主
政黨協商
政黨協商的過程中,
立法院各政黨
在政黨協商的過程中,立法院各政黨

【新聞稿】公投法修法,切莫敷衍了事
2019/05/27 資料來源: 台灣人權促進會

5/17世界反恐同日,立法院通過同性婚姻專法,在國際媒體及國際人權組織和台灣公民社會喝采之際,去年引起大量爭議的公投法修正草案,也在同一時間逕付二讀。
這個逕付二讀的版本,大概有幾個重點,
一、增訂提案人應附具國民身分證正、反面影本之驗證措施。
二、主管機關審核時間延長為六十日,提案人數不足時,提案人之領銜人於三十日內補提,補提以一次為限。
三、政府機關應表示意見,該意見書提出之期間為四十五日。
四、戶政機關查對期日為六十日,
五、從公告到公民投票日的時間,延長為九十日,
六、增訂電視辯論之辦理時間與應遵行之事項。
七、固定公投日期,規定公民投票每二年舉行一次以錯開選舉年。
民間修法意見
今年二月,台灣人權促進會、人權公約施行監督聯盟、台灣守護民主平台、公民憲政推動聯盟等團體,曾召開記者會,提出我們對於「公投法」修正的看法。
我們建議
一、審議時間拉長
二、立法院或行政院及主管機關應表示意見,公聽會並應納入多元多方意見
三、中選會的審查事項除了現行公投法第10條第二項各款事項外,尚應納入違憲疑義之審查。中選會如認為提案有違憲之虞,應向大法官聲請憲法審查。
四、公民討論及審議過程,應有更多促成公民討論審議的機制及空間。
五、正反方的宣傳及募款應該符合公平原則、公開透明,並應比照「公職人員選舉辦法」、「政治獻金法」之規範。
很遺憾的是,我們看到民間提出的意見,除了審議時間拉長、政府機關應表示意見之外,其他意見,皆未納入此次逕付二讀的修法條文之中。
「公民投票」是直接民權的展現,但我們也清楚看到,一個不公平、不嚴謹的遊戲規則,將會導致「公民投票」淪為「政治操作工具」。同時,我們也要再次強調,把「基本人權」拿來比拳頭輸贏,只會導致另一種「多數暴力」,同時也是踐踏人性尊嚴、違反國際人權公約及憲政民主之作為,應有明確的機制來避免這種情況再次發生。
同時,在公告至投票期間,如何釐清事實及正反方主張之爭點,如何促成真正有效的討論,而非只要有錢買廣告,有人力到處發傳單的一方,就可以幾乎壟斷所有宣傳管道。這些其實都需要更細緻的設計討論機制及對話模式,納入更多方、更多元的聲音,而非淪於正反二方之選邊對立,造成社會撕裂。
連署須給身分證影本,徒增個資濫用疑慮
但此次修法,並沒有完全針對這些問題進行修正,令人深感遺憾。甚至,還提出要求加入公投連署者,需要提交身分證正反面。我們認為這將提高公投門檻,同時增加個資被濫用之風險。如果重點是要核對是否為「死人連署」的問題,中選會大可以跟戶政機關討論,要求公投提案人應繳交可供中選會可快速核對身分之連署名冊電子檔案,而非字跡撩亂之紙本。此次修法版本,轉而要求所有幾十萬的連署人之身分證,需要繳交給在路邊請求加入連署的路人,只是徒增所有連署人之個資風險,也增加所有任何一方提案人之門檻。
我們再次呼籲在三讀之前,在政黨協商的過程中,立法院各政黨應基於去年公投之各種亂象,秉持落實直接民權之精神,確實修正「公投法」的不足之處,而非僅基於明年選舉考量,敷衍了事。

***

民眾
立委
民主
民主程序
民進黨
民主政治
國家
國家的每個人
這個國家的每個人都有尊重和守護「法治」的信念和決心。
全國之力,
已在今年3月13訂定的總統初選辦法,幾乎以全黨、全國之力,強為「一人」打造「現任優先」之路!
民主
台灣
民主是台灣最珍貴的資產。
民主程序
民主原則
民眾
民主是台灣最珍貴的資產。初選過程必須堅持民主程序的公平、公正、公開,沒有合乎民主原則的初選就沒有團結,將永久性的徹底摧毀台灣基層民眾對民進黨的信任與支持,2020民進黨的慘敗情景就此歷歷浮現。
立委
名列中執委、中常委的立委、議員
讓你們這些名列中執委、中常委的立委、議員永遠消失政壇。
政壇

【記者會】堅持合乎民主程序的初選,搶救民進黨的靈魂!
2019/05/28
資料來源: 台灣北社

民主政治在一個國家是否可以永續施行,最重要的機制是這個國家的每個人都有尊重和守護「法治」的信念和決心。但是,我們非常痛心的看到這次民進黨的總統初選過程,竟然退化回到威權人治時代!悍然不顧原已在今年3月13訂定的總統初選辦法,幾乎以全黨、全國之力,強為「一人」打造「現任優先」之路!
民主是台灣最珍貴的資產。初選過程必須堅持民主程序的公平、公正、公開,沒有合乎民主原則的初選就沒有團結,將永久性的徹底摧毀台灣基層民眾對民進黨的信任與支持,2020民進黨的慘敗情景就此歷歷浮現。
我們依然期待民進黨中執會今天會懸崖勒馬,讓這個初選可以在「公平競爭」原則下完成。所以,我們邀請關心初選的夥伴們再度來到民進黨中央黨部,要求民進黨的中執委依照黨內已行之有年的辦法,在沒有明確對手的情況下,採「黨內互比式」,並以中華電信前一年的市話黃頁為民調母體。
再度提醒民進黨中執會諸君,如果你們一意「寧可犧牲民進黨」明目張膽霸凌黨魂,決意要用集體的邪惡力量繼續「連署」破壞初選制度的「決議」,那麼我們也只能被迫發動全國「割綠委」運動,讓你們這些名列中執委、中常委的立委、議員永遠消失政壇。
再強調一次:我們說到、做到,絕不虛言恫嚇。

***

政府
軍公教
政治
為政治犧牲
政府要軍公教勞的退休生活為政治犧牲?
政府護盤
被政府犧牲
人民
政府的責任
政治利益
保障人民擁有好的老年生活是政府的責任,政府不該要人民為政治利益而犧牲。

【記者會】護盤、護盤、護盤!多繳、少領、延退!
政府要軍公教勞的退休生活為政治犧牲?
2019/05/29 資料來源: 監督退休金績效聯盟

政府又拿軍公教勞的退休金護盤了。問題是,政府護盤之後,軍公教勞有沒有得到好處?還是莫名其妙被政府犧牲?
為了讓你我的老年生活不陷入貧困,監督退休金績效聯盟與陳學聖委員、曾銘宗委員、費鴻泰委員、賴士葆委員邀請您一同關心這個議題。
保障人民擁有好的老年生活是政府的責任,政府不該要人民為政治利益而犧牲。
時間:108年5月31日(星期五)上午10:00
地點:立法院中興大樓103會議室
監督退休金績效聯盟成員:
新竹縣教師會、台北企業總工會、中華民國全國退休教師聯盟、花蓮縣教師職業工會、苗栗縣教育產業工會、雙北教育產業工會、新北市教育產業工會、花蓮縣教師會、新竹縣教師職業工會、臺北市學校教育產業工會、台南市大府城教育產業工會、新竹縣教育產業工會、花蓮縣教育產業工會。

***

「公民
「公民參與」
公投
民主
民主機制深化與鞏固
NGO
「民主小鬧鐘」。
公民實踐者
候選
候選人
「民間公投修法聯盟」
「四季民主」
選民
社會
公民爲主體的美好社會,
選民變公民
政府
國家
選民變公民丶大公民小政府國家。

【新聞稿】野火燎原,看電影搶救公民會
2019/05/30
資料來源: 台灣公民參與協會

長期關心台灣「公民參與」機制與法治建構,近年積極推動公投修法的台灣公民參與協會,將於六月四至至七日舉辦四場命名為「野火燎原—公民影展」,只要捐款三千就贈送四場套票,可以欣賞坎城、威尼斯、奧斯卡等大獎電影。但是由於受制宣傳通路,還有一百套尚待各界認購,理事長何宗勳表示:公民參與是民主機制深化與鞏固的基礎工作,看似冷門很難引發共鳴,但是影響卻深遠,希望各界共先盛舉支持組織永續發展。
四部電影分別是:六月四日播出「衝突的一天」,內容是描述25位各自不同信仰、種族與政治傾向的人,被關在一台鎮暴車內,被迫體驗穆斯林兄弟會臨時政府被軍方推翻反撲的一天,凸顯茉莉花革命迅速凋零的反諷與弔詭。六月五日播出「你只欠我一個道歉」,描寫貝魯特巷弄內一根水管破裂,竟然蔓延到法庭大戰與街頭抗爭,甚至驚動總統出來平息怒火。探討意識與族群仇恨,如此影響了人們的生活。六月六日「我想有個家」,只要看過都會哭到斷腸淚流雨下的電影,這是紀錄敘利亞黑戶男孩如何從夾縫中生存,控告父母只生不養只是最後手段,這部播出之後還震驚坎城影展和聯合國的作品,非看不可。最後一場閉幕片,六月七日播出「太陽之女」,今年三月終於被徹底殲滅的伊斯蘭國ISIS政權,近年來荼毒中東各地,看片中英勇的庫德女戰士逃脫性奴的命運,武力集結力退恐怖份子,找回家人贏回希望。
公民會是一個平台型組織,集結各界關心公民參與的NGO工作者,成立雖然只有三年卻催生「台北市政府公民參與委員會」,促成「公園生態分級」。催生「台北市NPO聚落」,提供公民團體優質辦公活動空間。催生銀髮族智囊團「元老院」成立、促成「調解委員會」多元化與催生「民主小鬧鐘」。出版「改變—12位公民實踐者的故事」,同時耗時兩年完成「全國各縣市公民參與調查報告書」,並巡迴台北、新北、桃園、台中、台南、高雄六都,集合關心議員、公民團體、學者與官員,舉辦「公民參與願景座談」精進與優化地方公民參與制度與法規,2018縣市長選舉,呼籲候選人支持公民參與政策。成員並參與澎湖、金門反博弈公投成功。2018公投後,舉辦公民團體看公投大選記者會,緊接抗議中選會修法記者會、赴監察院糾舉中選會。更重要集結關心公投的公民團體成立了「民間公投修法聯盟」,完成民間版公投修法版本。近日更結合有理念市議員催生「台北市議會公民參與政策委員會」,目前每雙週發行「四季民主」電子報。理事長何宗勳表示,公民會期待讓每個「選民」成為強大「公民」,一同打造以公民爲主體的美好社會,實踐選民變公民丶大公民小政府國家。
理事長何宗勳主辦單位表示,四部電影在西門町真善美戲院包廳演出,晚上七點整播映。同時每場映後還有簡短座談,邀請:紀政(中華民國無任所大使、本會榮譽理事長)、王幼玲(監察委員)、陳曼麗(立法委員)、馮光遠(作家、時事評論者)、紀惠容(勵馨社會福利事業基金會執行長)、魏千峯(人權律師)、苗博雅(台北市議員)、唐峰正(自由空間教育基金會董事長)與許善德(當代南亞與中東研究中心庫德裔助理研究員)擔任與談。同時四部電影搭配精緻餐盒、贈品和美妙山咖啡,讓參與者五感飽足收穫滿載。有興趣朋請洽「台灣公民參與協會」

***

主權
台灣主權
台灣主權獨立
執政
黨 執政
黨丟掉執政權
民主進步黨丟掉執政權
參選
參選總統
台灣
台灣前途
黨執政
賴清德以其清新形象奮力維繫民進黨執政權
台灣已走到興衰絕續的十字路口
政治
民主政治
台灣民主政治
執政黨
民主進步黨做為現在執政黨
台灣的內外處境極為艱難
政權
對岸政權
政治勢力
堅持台灣主權獨立的民主進步黨丟掉執政權和國會多數地位,台灣的前途將會如何發展,不問可知。
維繫台灣生存命脈
台灣主權獨立之信念堅定不移
奮力維繫民進黨執政權,
國家
台灣做為一個主權獨立國家

李遠哲

中研院

響應李遠哲呼籲 各界連署支持賴清德參選總統
《民報》政治中心/綜合報導 2019-06-06

前中研院院長李遠哲憂心堅持台灣主權獨立的民主進步黨丟掉執政權和國會多數,將使台灣前途蒙上陰影。他為此發起連署,誠摯呼籲民主進步黨黨員以及全國同胞奔相走告,堅定支持賴清德,讓賴清德以其清新形象奮力維繫民進黨執政權,維繫民進黨在立法院的多數地位,進而力抗中共武統和一國兩制的欺壓。

連署行動目前已獲數百位各界人士支持(名單如附件,持續增加中)。

李遠哲連署聲明全文如下:

在台灣已走到興衰絕續的十字路口 我們對民主進步黨及全國同胞的懇切呼籲
民主進步黨和中國國民黨正進行二0二0年總統大選的黨內初選。我們對台灣民主政治的活躍 ,樂觀其成;但對民主進步黨做為現在執政黨的初選,我們有萬分懇切的呼籲。
二0一八年九合一期中選舉,民主進步黨大敗。執政僅兩年半的蔡總統,在民意大規模反彈下 ,竟使民主進步黨丟掉半壁江山。
我們仔細檢視民主進步黨敗選原因,發覺到了二0二0年大選時,這些敗選原因大多原封不動 ,依然存在。再檢視敗選後蔡總統的作為,除不斷下鄉、到處拜廟之外,諸多處置明目張膽,恣意妄為,既不謙卑,也不溝通,已使廣大民眾失去支持熱情。蔡總統在初選中的表現,更已使民主進步黨形象受到重創。
台灣的內外處境極為艱難,民眾對改善生計和生存環境的期望不得滿足,因此民怨很大;對岸政權又公然提出「一國兩制」的召喚,台灣內部已有不同政治勢力,不畏譏評,無視骨節,公然唱和;在這種情況下,假如堅持台灣主權獨立的民主進步黨丟掉執政權和國會多數地位,台灣的前途將會如何發展,不問可知。
民主進步黨初選辦法和時程於三月公佈後,一改再改。賴清德堂堂正正登記參與,竟被汙蔑為突襲。民調方法與對比對象原皆明載初選辦法,卻遷就一方勢力,中途更改。賴清德提出贏的策略 ,百般退讓,竟被指為羞辱對手;面對諸多橫逆,賴清德不屈不撓,其用心端在維繫台灣生存命脈之一念。
賴清德從政二十三年,歷練完整、政聲卓著、誠信厚重、穩健踏實,最難能可貴的是,對台灣主權獨立之信念堅定不移;誠屬代表民主進步黨參選二0二0年總統大選的最佳人選。
基於以上認知,我們誠摯呼籲民主進步黨黨員以及全國同胞奔相走告,有志一同,堅定支持賴清德,讓賴清德以其清新形象奮力維繫民進黨執政權,維繫民進黨在立法院的多數地位,進而力抗中共武統和一國兩制的欺壓,以維繫台灣做為一個主權獨立國家的最高價值。

連署名單:(持續增加中)
刁明華 美國大學退休教授
元山妙子 日本元山醫院院長
方宗益 宗益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長
王紹英 日本台灣同鄉會會長
王文賢 西雅圖台僑企業家
王伯仁 民報專欄作家
王明哲 本土音樂工作者
王政卿 紐約醫學院教授
王秋森 台灣大學公共衛生學系名譽教授
王美幸 藝術工作者專業畫家
王家明 羅東聖母醫院醫師
王泰和 全美台灣人權協會會長
王泰澤 辛辛那提大學 OLLI 台灣歷史課程主持人
王國華 ABC牙醫顧問醫師
王國照 高雄醫學大學前校長
王梅鳯 南加州大洛杉磯台灣會館前董事長
王惠珠 高醫大顧問醫師
王華恭 恩主公醫院內科部感染專科主任
王愛蘭 北美洲台灣人基督教協會世委會主委
王義郎 第一名店董事長
王運近 水電工程公司董事長
王興耀 高雄醫學大學前精神科主任
朱孟庠 李登輝基金會民主協會副執行長
江文基 加拿大台灣同鄉會前會長
江明信 北美台灣總商會副會長
江國華 奇美醫胸腔內科
池明仁 池明仁整形外科診所院長
余文儀 台東耳鼻喉科診所
余函遇 前加拿大台商會理事
吳和甫 美國台灣人教授協會前會長
吳松晃 日本幸手耳鼻咽喉科醫院院長
吳英偉 吳英偉診所負責醫師
吳國揚 高雄醫學大學附設醫院眼科主任
吳隆傑 高醫全國校友總会理監事
吳瑞北 台大電機系前主任
吳銘斌 奇美醫學中心科主任
吳澧培 前總統府資政
吳豐山 前自立晚報社長
呂月霞 前沙加緬度台灣同鄕會會長
李川信 台灣北社社長
李元武 前宜蘭縣藥師公會理事長
李木通 南加州大洛杉磯台灣會館前董事長
李世隆 高醫醫學系校友會理事
李弘祺 美國紐約市立大學退休教授
李旭登 FAPA前中常委/芝加哥前FAPA分會會長
李汝城 紐約台灣會館前理事長
李明信 底特律台灣同鄉會前會長
李建畿 台南市環境保護聯盟前理事長
李後進 台灣南極學會前秘書長
李界木 前新竹科學園區管理局局長
李席舟 福和會共同發起人
李清根 退休化學博士
李雪玟 美國內華達州立大學聲樂系教授
李博仁 加拿大台灣同鄉會前會長
李毓芹 汐止國泰醫院院長
李筱峰 台北教育大學名譽教授
李學圖 北美洲台灣人教授協會前會長
沈信彥 西雅圖FAPA華州分會會長
周一鳴 義大醫院學術副院長
周松男 台大醫學院退休教授
周昭亮 民進黨西雅圖主委
周振英 日台國民文化交流會會長
周崇德 908台灣國 總會長
周淑韻 南加州柑縣資深郵局人員
周朝國 新世紀教育基金會董事長
林水泉 前台北市議員、政治受難者
林再興 成功大學教授
林明璋 中央研究院院士
林金虎 林金虎診所醫師
林俊傑 高醫校友總會 秘書長
林俊堤 北加州台灣同鄉聯合會前會長
林勁甫 林勁甫耳鼻喉科診所
林柏均 貿易公司董事長
林美里 美國台灣之友會創會會長
林息霜 加拿大綠色能源顧問公司董事
林祐平 企業經營管理(路易斯安那州)
林健次 北加州台灣同鄉聯合會前會長
林參天 台東縣議員
林清祥 東海大學退休副教授
林勝利 前國大代表
林富文 陳文成基金會創會會長
林逸民 福和會共同發起人
林翠芳 企業經營管理(路易斯安那州)
林銀 日本東京日語學校校長
林銘新 俄勒岡州前美國 cmtinc.com CEO
林慧禎 紐約市布魯克林醫院薬劑師
林聰悟 國立臺灣大學名譽教授
河合惠美 東京日台交流會代表理事
邱一峰 律師
邱一清 退休化學博士
邱垂亮 前國策顧問,昆斯蘭大學教授
邱萬土 前澳洲台灣同鄉會會長
金恆煒 專欄作家
施正鋒 東華大學教授
施並錫 師大美術系退休教授
施純如 北美洲婦女會溫哥華分會副會長
施興國 加拿大台灣同鄉會前會長
施鴻銘 扁聯會秘書長
柯好美 北加州台灣婦女會會員
柯美珠 洛杉磯西北區台灣同鄉會前會長
柯耀宗 北加州東灣台灣人同鄉會前會長
洪玉珠 崇仁醫專退休校長
洪珠美 北美洲台灣婦女會總會前會長
洪清森 福和會共同發起人
洪清順 南加州美國臺灣人獅子會前會長
洪博學 專欄作家
胡頌二 加拿大民進黨主委
殷振添 達仁外科診所医師
翁世俊 大社長老教會主任牧師
翁偉哲 高雄市立聯合醫院泌尿科醫師
翁壽男 退休化學博士
馬隆祥 大華牙醫診所負責人
高大成 台中開業醫師、法醫
高華山 哥倫布市台灣同鄉會前會長
高寛弘 多倫多臺灣長老教會 長老
高輝陽 大阪國際大學名譽教授
商文義 美國台灣人教授協會前會長
康伶星 北加州關懐台灣基金會前會長
張正修 開南大學法律系系主任
張宗達 向安診所院長
張建國 臺中中國醫藥大學附設醫院副院長
張復聚 高雄市嘉美診所
張葉森 台灣社社長
張銘峰 台南新樓醫院 家庭醫學科主任
張澄溫 張澄溫小兒科診所
張璨鍙 前台南市長
張豐藤 台灣環境教育協會理事長
梁信忠 前英國台灣協會會長
莊秋雄 台獨聯盟美國本部前主席
莊勝津 民進黨美西黨部前執行委員
莊靜娜 北加州舊金山台灣人同鄉會會長
許允棟 紐西蘭台僑協會創會會長
許世楷 前駐日大使
許瑞峯 前國大代表
郭正典 扁聯會理事長
郭明隆 新泰綜合醫院院長
郭長豐 衞福部台北醫院副院長
郭俊貞 日本都賀婦產科醫院院長
郭陳優美 日本都賀婦產科醫院理事長
郭進榮 奇美醫學中心教師培育中心主任
郭漢崇 泌尿科教授
陳小翠 VCU電腦碩士
陳天令 北加州聖荷西-台南姊妹市協會前會長
陳天隆 日本台南市後援會 會長
陳文憲 加州政府公共衛生部門審核官
陳世雄 明道大學前校長
陳永興 民報文化藝術基金會董事長
陳立愷 臺北市立聯合醫院顧問醫師
陳至興 台杏基金會董事長
陳沛仁 陳沛仁家醫科診所負責人
陳明恭 北美洲台灣人醫師協會前理事
陳明真 前立法委員
陳垣洋 美國普恩科技總裁
陳帝佑 彰化師大教授
陳建銘 加拿大台灣同鄉會會長
陳政宏 惠川醫院院長
陳昭姿 陳總統民間醫療小組發言人
陳昭惠 東海大學退休教授
陳炯泰 建設公司董事長
陳啓德 信怡牙醫診所負責醫師
陳淑敏 加拿大婦女會理事
陳淮崇 華府台灣同鄉會創會會長
陳烱鳴 育心診所醫師
陳勝凱 高雄醫學大學 骨科顧問醫師
陳博文 旅澳醫師
陳雅惠 奇美醫學中心,牙髓病科主任
陳順勝 高雄長庚醫院榮譽副院長
陳義志 北加州東南灣台灣人同鄉會會長
陳達銘 美國中興大學華府校友會前會長
陳榮基 台大醫學院退休教授
陳福文 台中前市議員
陳肇真 成大醫院外科醫師
陳銘堯 台灣現代詩人協會 理事
陳蕙詩 高醫大北美校友會理事長
陳錫南 宜蘭人文基金會董事長
陳優芬 日本幸手耳鼻咽喉科醫院理事長
陳寶月 陳文成基金會創設人
黄鴻展 亞特蘭大同鄉會副會長
彭百顯 前南投縣長
彭明敏 前總統府資政.建國會創立人
曾光雄 紐約市牙醫醫療器材公司董事長
曾伯誠 進口商總經理
曾伯聰 前新州中美醫學會長、福爾摩沙醫學會長
曾勁元 珍寶國際商務法律事務所
曾南茜 退休敎師
曾恆利 俄州首府大學及紐約州阿爾巴尼法學院(終身職退休教授)
曾淑薰 紐約市立大學退休教授
曾陽川 美國加州開業醫師
曾憲政 逢甲大學退休教授
游文治 游文治精神科診所
游盈隆 台灣民意基金會董事長
游泰慶 日本守谷眼科皮膚科醫院院長
程正德 李登輝之友會基隆分會會長
賀德芬 台大法律系名譽教授
黃仁安 世聯倉運文教基金会董事長
黃及時 美國報社董事長
黃文龍 台灣醫界聯盟高雄分會前秘書長
黃立宏 高雄醫學大學校友總會副秘書長
黃育旗 小留學生家長協會秘書長
黃邦男 Ann Arbor台灣同鄉會前會長
黃邦雄 前大西雅圖台灣同鄉會會長
黃東昇 北加州前美西台灣人夏令會總召集人
黃冠群 前沙加緬度FAPA分會秘書長
黃春明 鄉土作家
黃昭展 企業家
黃美琇 北美洲台灣婦女會總會前會長
黃美惠 北美洲台灣婦女會總會前會長
黃貞文 台大經濟系 美國華府財經人士
黃海富 企業家
黃祖源 雲林基督教醫院榮譽院長
黃敏生 彰化曉陽眼科院長
黃勝雄 前花蓮門諾醫院院長
黃越宏 法治時報社長
黃經學 日本豐田齒科醫院
黃嘉道 紐約羅徹斯特大學醫學院教授
黃漠見 FAPA沙加緬度分會會長
黃福氣 壓縮機進口公司董事長
黃慶鍾 芝加哥前台灣同鄉會及醫師會會長
楊玉麟 北加州東灣台灣人同鄉會前會長
楊成錦 台大醫學院外科退休的老醫師
楊次雄 北美洲台灣人醫師協會總會前會長
楊其文 國立台北藝術大學名譽教授
楊忠和 前台北市立體育學院校長
楊欣晉 FAPA前中常委/美國塑膠工程師學會院士
楊淑齡 中醫師
楊超陽 加拿大民進黨前主委
楊順惠 補教數學名師
楊黃美幸 陳文成基金會董事長
楊緒東 台灣大地文教基金會董事長
楊憲宏 台灣關懷中國人權協會理事長
楊靜華 前南投縣縣議員
楊懷卿 楊懷卿耳鼻喉科診所
溫美紅 小兒科醫師
葉秀卿 PSA發明者王敏昌的夫人
葉柏祥 《望春風週報》總編輯
葉哲夫 旅日醫師
頌彦(何)守眞 群馬縣台灣總會事務局長
廖弘淼 眼科醫師
廖淑如 加拿大社團法人台灣語言文化社代表
劉永斌 行政院客委會前副主委
劉志聰 民報總編輯
劉炯錫 國立台東大學教授
劉重義 台灣民族同盟總召集人
劉真真 西雅圖清風新庄董事長
劉惠麗 北加州東灣台灣人同鄉會會長
劉景寬 高雄醫學大學前校長
劉敬文 福爾摩鯊會社社長
蔡米山 前羅東聖母醫院副院長
蔡尚穎 台北醫學大學精神科教授
蔡明法 台灣自治基金會主席
蔡明峰 《台灣海外網》創辦人
蔡明訓 前亞洲航空公司董事長
蔡明憲 台灣聯合國協進會理事長
蔡炳煌 文中皮膚科診所
蔡琳達 洛杉磯救扁聯盟理事
蔡瑞芳 眼科醫師
蔡榮聰 北美洲台灣人醫師協會總會前會長
蔡慧香 《台灣e新聞》主編
蔡篤堅 台灣社會改造協會理事長
蔡龍居 羅東聖母醫院醫師
蔡蘇秋金 市議員
鄭天助 北美洲台灣人醫師協會前會長
鄭文龍 台灣陪審團協會創會理事長
鄭邦鎮 台灣法理建國學院院長
鄭岳峰 鄭岳峰婦產科診所(院長)
鄭國彬 前FAPA全美區域委員
鄭欽仁 台大歷史系名譽教授
鄭新助 高雄議員/電台節目主持人
鄭瑞雄 羅東聖母醫院病理科主任
鄭義和 彭明敏文教基金會前董事長
黎國棟 南山人壽保險股份有限公司 區域總監
盧月鉛 加西台灣藝術家協會創會會長
盧世祥 媒體主筆專欄作家
盧孝治 台灣國際文化秘書長
盧秀鳳 加拿大台灣華語通用協會會長
蕭永達 前高雄市議員
蕭東賢 大西雅圖區台灣商會創會會長
蕭悧悧 高雄醫學大學全球校友會理事長
蕭福增 和平醫院牙醫師退休
蕭曉玲 台灣教師聯盟理事長
蕭錫惠 民進黨美東黨部評議委員
賴玉珍 日本台灣僑務諮詢委員
賴秀穗 台灣大學獸醫專業學院 名譽教授
賴思成 科技公司研發處經理
賴碧良 北美洲台灣婦女會總會前會長
賴麗華 國立高科技大學教授
戴正德 中山醫大講座教授
謝世憲 高苑科技大學校務研究中心主任
謝臥龍 國立高雄師範大學 副教授
謝金河 加油站董事長
謝偉群 前歐洲台灣協會理事長
謝淑卿 台灣人教授協會密西根分會前會長
謝榮進 舊金山 灣區台灣商會前會長
韓明榮 北港諸元醫院院長
簡朝樹 美國「台灣公論報」前發行人
藍傳盛 高雄醫學大學校友總會理事長
闕杏芬 台灣教師聯盟前財務長
顏千鶴 紐約恩惠歸正教會長老
顏大翔 顏大翔內科診所 負責醫師
顏正杰 愛林診所
顏真賢 日本群馬縣台灣同鄉會會長
顔淑華 北美洲台灣婦女會總會前會長
羅仁貴 台灣基督長老教會前總會議長
蘇明掦 高雄醫學院眼科
蘇振明 臺北市立大學視覺藝術系退休教授
蘇淑玲 前波士頓同鄉會會長
蘇景源 高雄醫學院主治醫師
蘇慶龍 加拿大民進黨前主委
龔明聰 長照機構負責人
楊貴運 世界台灣客家聯合會創會會長 加州大學退休教授
林光義 陳定南基金會董事長
林柏堂 聯貿發實業有限公司董事長

***

政府
政府組織
非政府組織
論壇
社會動盪
教會
政治事務
全球政治事務
民主國家
西方民主國家
「政治工具」
政府力量
美國人民
認同政治
超越認同政治
談民主自由
那群人民
公民社會
政治聯盟
民主走向了滅亡
國家能力
國家能力是連接公民社會和現代化治理的樞紐所在,
公民社會能完善運作是需要國家具備剛性及彈性能力,「
民主形成的另一個必要條件是要有一個制度化、統一的、以及有效回應民眾訴求的國家。」
國家能力是連接公民社會和現代化治理的樞紐所在,公民社會能完善運作是需要國家具備剛性及彈性能力,「Sheri Berman提出,一個成熟、活躍、已發達的公民社會可以提供高水準的社會資本,但在社會資本之外,民主形成的另一個必要條件是要有一個制度化、統一的、以及有效回應民眾訴求的國家。」
中國
政治穩定
國家在六四事件發生後變得格外重視國家能力的建設
閻小駿表示,國家在六四事件發生後變得格外重視國家能力的建設──「彈性能力方面,中央政府透過公民社會的機制把NGO吸納到政權的範圍中,有序利用NGO來擴大政權的邊界,提高社會治理能力;剛性能力方面,政府以預防式管控來保持政治穩定。」
政治工具
,『民主自由』到底應不應該成為一個普世的價值?」
國家營造了一些普世價值
國家的利益
民主
民主包括什麼?民有、民治、民享。
國家必須要拿選舉來證明你是個民主國家。
民主化
民本思想其實就可以滿足你們民主化浪潮裏所追求的by the people。」

非政府組織帶來的是福祉還是禍根?——「NGO與顏色革命
呆丸哈哈哈 2019/06/12 21:35

非政府組織帶來的是福祉還是禍根?——「NGO與顏色革命」論壇
2018-07-30 灼見名家 專欄:灼見政治 作者:本社編輯部 採訪:黃湘鈺 圖片:香港中國經濟發展促進會

香港中國經濟發展促進會和《旺報》於2018年6月28日假香港大學王賡武講堂舉辦「NGO與顏色革命──香港論壇」。是次論壇中,香港中國經濟發展促進會秘書長文國權、旺旺中時媒體集團副總裁兼《中國時報》及《旺報》總編輯王綽中、《日本時報》前主編島津洋一、旺旺集團副董事長胡志強、中天電視主持人陳文茜、香港大學政治及公共行政學系副教授閻小駿及台灣大學政治系教授張亞中出席並發表演說。
NGO不應製造社會動盪
文國權致詞時,引述了李約瑟(Joseph Needham)在《四海之內:東方和西方的對話》中的一段話:「現今社會唯一缺少的就是善意。善意就是以同情和體諒的負責態度對待普羅大眾。」文國權盼望所有的NGO都可以懷着「善意」,即佛家所講的「慈悲心」來善待他人,還提醒NGO不要一邊行善一邊製造社會動盪。
島津洋一在《NGO與顏色革命》此書中撕開了NGO的天使面孔,揭露了NGO作為西方霸權打手的一面:西方教會對全球政治事務無孔不入之手、「阿拉伯之春」背後有美國國務院之手、巴爾幹民眾感染愛滋病病毒背後的NGO之手……
胡志強:沒人敢開NGO的罰單
前台中市市長胡志強指出:「大部分的NGO都在西方民主國家,被指責的大部分都是所謂的共產主義國家。它挑的是俄國的麻煩、中國的麻煩,古巴也被挑麻煩。」他坦言,現在很多NGO都是「義正嚴辭」的,卻淪為「政治工具」:本來大部分都是「好人做好事」,至今NGO卻無管制,沒人敢開罰單。
談到美國指責聯合國人權理事會「長久以來對以色列存有偏見」而退出理事會,胡志強表示:「在沒有政府力量、沒有人有能力執行規則的狀況下,連聯合國彼此都不能相讓,『你不能罵我喔。你罵我,我就翻臉,我就走喔。』那NGO會亂成怎麼樣?」
「當年講NGO非要有自主性,財務一定要公開透明。現在你看很多NGO是做得到還是做不到?」他還擔憂NGO會泛濫成災,「NGO愈來愈多,它對社會的貢獻是愈來愈亂。」
陳文茜感嘆,世界在千禧年開初就形成了一個分裂局面,「我們以為我們要迎來一個最和平的21世紀,但不是。我們迎來了一個仇恨的世紀,我們迎來了一個不斷分裂的世紀。」
「『我不認同那個,我認同這個,我看不起那個,我只看得起我自己這個。』這個世界需要愛跟包容,而愛、包容跟我們的人性某些部分是衝突的。請先認知,我們每個人都是偏狹的,每個人都是偏執的;當我們要走向人性另一部分──愛的時候,我們要經過很大的反省。你必須要把自我適可而止地放在一個適當的位置。你愛你的父母,天經地義;你愛你的家人,天經地義;你愛你的故鄉,天經地義;適可而止,不要無限地擴張它,因為它會從愛變成邪惡。」
陳文茜提醒大家「要認知自我,明白每個人都是偏執的」,愛到極端就成了排他的偏執。她斥責特朗普主義,指特朗普揭竿而起的「美國再次偉大」反映了美國人民認為自己在全世界擁有特權是理所當然的一件事。她還表示,正是因為美國人的貪婪,才會干擾了全世界:1929年美國自己製造了華爾街股災,造成經濟大蕭條,助長了德國、日本的軍國主義抬頭,引發後來的二次世界大戰。
對於NGO近年被指控變了質,陳文茜回應道,NGO本來的價值是超越認同政治,一旦走在了認同政治的路上,它跟愛與包容是完全相反的,「全世界現在正被認同政治完全瓦解。當歐美在談民主自由,它要求的容忍、尊重這些基本價值跟認同政治是有衝突的。」
她高度讚賞無國界醫生,「無國界醫生不覺得自己偉大,他沒有自我,所以他可以犧牲自我,這才是真正的偉大。把自己稱之偉大的人,讓美國再次偉大的人,通常都是最不偉大的人,因為他自我膨脹得太大了。」
閻小駿承認21世紀確實是一個動盪的世紀,「阿拉伯之春」給那群人民帶來的是戰亂、屠殺、生命的流逝而不是民主、自由、富強。他以希特勒為例,講述高度發達的公民社會造成極權主義上台的原因,「威瑪共和國遍布全國的公民社會組織,為納粹黨提供了最好的動員機器、選舉機器,幫助希特勒構成一個跨階級的政治聯盟。這讓威瑪共和國的民主走向了滅亡,催生了極權主義。」他還指出,國家能力是連接公民社會和現代化治理的樞紐所在,公民社會能完善運作是需要國家具備剛性及彈性能力,「Sheri Berman提出,一個成熟、活躍、已發達的公民社會可以提供高水準的社會資本,但在社會資本之外,民主形成的另一個必要條件是要有一個制度化、統一的、以及有效回應民眾訴求的國家。」
談到中國為何能在動盪不安的國際環境中保持政治穩定,閻小駿表示,國家在六四事件發生後變得格外重視國家能力的建設──「彈性能力方面,中央政府透過公民社會的機制把NGO吸納到政權的範圍中,有序利用NGO來擴大政權的邊界,提高社會治理能力;剛性能力方面,政府以預防式管控來保持政治穩定。」
張亞中:普世價值淪為政治工具
主持人尹乃菁在與談討論環節中提問:「出資者都是來自英美西方國家,打著『民主自由』的旗幟來改變你國家的體制。這樣的話,『民主自由』到底應不應該成為一個普世的價值?」
張亞中直言,西方國家營造了一些普世價值,他們希望全世界都接受西方的價值,「因為他們認為自己是在解救大家」;然而,西方國家存在「惡」的一面,他們所傳達的普世價值已淪為了政治工具。「西方絕對有它良善的一面,它想把它好的東西、人文的東西傳出去。但這是個二元論:你的善是不是人家需要的善?還是你的善透過包裝來促進你國家的利益?」「當西方國家在推展顏色革命的時候,其實她是她想像中的那麼善嗎?或許她的講法是非常善的,可她背後的戰略目標到底又是什麼東西呢?我覺得這個對西方國家來講,她是沒法自圓其說的。歐洲對待難民的態度、特朗普最近的表現,其實已經是不打自招了,證明了西方在談民主、自由、人權的時候,其實有很多虛偽的東西在裏面。」
尹乃菁再追問:「NGO想要改造你成為民主自由的模式,難道民主是不對的嗎?」張亞中回應:「民主當然是個好東西。民主包括什麼?民有、民治、民享。東方人重視民享(for the people),西方人重視民治(by the people)。顏色革命、民主化浪潮反映了西方人強調民治,國家必須要拿選舉來證明你是個民主國家。但是我們看看現在的伊拉克,這麼多的難民,這完全符合你的民治啊,可是民享在哪裏?西方對於自由的追求,對於民主的熱愛,我覺得這太好了。孟子的民本思想其實就可以滿足你們民主化浪潮裏所追求的by the people。」
媒體製造政治矛盾
《旺報》總編輯王綽中指出,現今媒體在報道政治事務時扮演著重要角色,提醒大家不要被媒體的一面之詞所蒙蔽雙眼。他指責,媒體把伊斯蘭國的國民塑造成了喜歡砍人的負面形象,又把伊拉克的薩達姆‧侯塞因、埃及的穆巴拉克、利比亞的卡達菲塑造成狂人,導致中東、北非國家的人民一味追求西方民主,發動了顏色革命,推翻了政府,卻敗壞了國家。他不禁感嘆:「現在這些國家的生活有比以前的好嗎?」陳文茜也表示:「很多人本來以為社群媒體的出現是給人更多平等的機會,卻給了操縱者作假的機會,因為『付錢者萬歲』,他們都搞垮了好多個國家。」
?!

121.甚麼是國家?!

122.甚麼是國家之組構要素?!

123.
該諸國家之組構要素如何運作使組構成 一

呆丸哈哈哈 王顥中 朱家安 辜寬敏 陳奕齊 蘇永欽 曹俊漢 李遠哲 陳文茜 張亞中
王顥中 朱家安 林柏儀 張宗坤 Guy Standing 陳韋綸 張智琦
辜寬敏 陳奕齊 陳柏惟 鄭文龍 何博文 鄭新助 陳慧文 韓國瑜 習近平 蘇永欽 川普
林濁水 陳菊 郭台銘 蔡英文 李登輝 馬英九 卓榮泰 羅文嘉 賴清德 楊志良 孫慶餘
陳水扁 彭明敏 邵宗海 王美琇 余文儀 李川信 李弘祺 金恆煒 施正鋒 洪裕宏
張正修 張葉森 陳月妙 陳為祥 陳傳岳 童文薰 賀德芬 黃居正 楊其文 楊憲宏
劉志聰 蕭曉玲 賴振昌 曹俊漢 吳景欽 朱立倫 黃智賢 林騰鷂 蘇貞昌 林佳和
董思齊 黃帝穎 江雅綺 曾怡碩 禇婉琳 何澄輝 林雨蒼 陳學聖 曾銘宗 費鴻泰 賴士葆
何宗勳 紀政 王幼玲 陳曼麗 馮光遠 紀惠容 魏千峯 苗博雅 唐峰正 許善德 刁明華 元山妙子
方宗益 王紹英 王文賢 王伯仁 王明哲 王政卿 王秋森 王美幸 王家明
王泰和 王泰澤 王國華 王國照 王梅鳯 王惠珠 王華恭 王愛蘭 王義郎 王運近 王興耀
朱孟庠 江文基 江明信 江國華 池明仁 余文儀 余函遇 吳和甫 吳松晃 吳英偉 吳國揚
吳隆傑 吳瑞北 吳銘斌 吳澧培 吳豐山 呂月霞 李元武 李木通 李世隆 李弘祺 李旭登
李汝城 李明信 李建畿 李後進 李界木 李席舟 李清根 李雪玟 李博仁 李毓芹 李筱峰
李學圖 沈信彥 周一鳴 周松男 周昭亮 周振英 周崇德 周淑韻 周朝國 林水泉 林再興
林明璋 林金虎 林俊傑 林俊堤 林勁甫 林柏均 林美里 林息霜 林祐平 林健次 林參天
林清祥 林勝利 林富文 林逸民 林翠芳 林銀 林銘新 林慧禎 林聰悟 河合惠美 邱一峰
邱一清 邱垂亮 邱萬土 施並錫 施純如 施興國 施鴻銘 柯好美 柯美珠 柯耀宗 洪玉珠
洪珠美 洪清森 洪清順 洪博學 胡頌二 殷振添 翁世俊 翁偉哲 翁壽男 馬隆祥 高大成
高華山 高寛弘 高輝陽 商文義 康伶星 張正修 張宗達 張建國 張復聚 張葉森 張銘峰
張澄溫 張璨鍙 張豐藤 梁信忠 莊秋雄 莊勝津 莊靜娜 許允棟 許世楷 許瑞峯 郭正典
郭明隆 郭長豐 郭俊貞 郭陳優美 郭進榮 郭漢崇 陳小翠 陳天令 陳天隆 陳文憲 陳世雄
陳永興 陳立愷 陳至興 陳沛仁 陳明恭 陳明真 陳垣洋 陳帝佑 陳建銘 陳政宏 陳昭姿
陳昭惠 陳炯泰 陳啓德 陳淑敏 陳淮崇 陳烱鳴 陳勝凱 陳博文 陳雅惠 陳順勝 陳義志
陳達銘 陳榮基 陳福文 陳肇真 陳銘堯 陳蕙詩 陳錫南 陳優芬 陳寶月 黄鴻展 彭百顯
曾光雄 曾伯誠 曾伯聰 曾勁元 曾南茜 曾恆利 曾淑薰 曾陽川 曾憲政 游文治 游盈隆
游泰慶 程正德 黃仁安 黃及時 黃文龍 黃立宏 黃育旗 黃邦男 黃邦雄 黃東昇 黃冠群
黃春明 黃昭展 黃美琇 黃美惠 黃貞文 黃海富 黃祖源 黃敏生 黃勝雄 黃越宏 黃經學
黃嘉道 黃漠見 黃福氣 黃慶鍾 楊玉麟 楊成錦 楊次雄 楊其文 楊忠和 楊欣晉 楊淑齡
楊超陽 楊順惠 楊黃美幸 楊緒東 楊靜華 楊懷卿 溫美紅 葉秀卿 葉柏祥 葉哲夫
頌彦(何)守眞 廖弘淼 廖淑如 劉永斌 劉志聰 劉炯錫 劉重義 劉真真 劉景寬 劉敬文
蔡米山 蔡尚穎 蔡明法 蔡明峰 蔡明訓 蔡明憲 蔡炳煌 蔡琳達 蔡瑞芳 蔡榮聰 蔡慧香
蔡篤堅 蔡龍居 蔡蘇秋金 鄭天助 鄭邦鎮 鄭岳峰 鄭國彬 鄭欽仁 鄭新助 鄭瑞雄 鄭義和
黎國棟 盧月鉛 盧世祥 盧孝治 盧秀鳳 蕭永達 蕭東賢 蕭悧悧 蕭福增 蕭錫惠 賴玉珍
賴秀穗 賴思成 賴碧良 賴麗華 戴正德 謝世憲 謝臥龍 謝金河 謝偉群 謝淑卿 謝榮進
韓明榮 簡朝樹 藍傳盛 闕杏芬 顏千鶴 顏大翔 顏正杰 顏真賢 顔淑華 羅仁貴 蘇明掦
蘇振明 蘇淑玲 蘇景源 蘇慶龍 龔明聰 楊貴運 林光義 林柏堂 李遠哲
王賡武 文國權 王綽中 島津洋一 胡志強 陳文茜 閻小駿 張亞中 尹乃菁 黃湘鈺
資政 市議員 市長 總統 台灣制憲基金會 台灣基進黨 中國共產黨 民進黨 國民黨
中國時報 自由時報 聯合報 蘋果日報 旺報 國立政治大學 亞洲大學 澳門理工學院
台灣北社 永社 中國文化大學 真理大學 東海大學 台灣大學 台北科技大學
台灣公民陣線 經濟民主連合 台灣學生聯合會 青年抵制假新聞陣線 民主平台
臺灣青年民主協會 獨立青年陣線 台灣人權促進會 人權公約施行監督聯盟
台灣守護民主平台 公民憲政推動聯盟 台灣智庫 國防安全研究院 綠色逗陣 台灣社
台灣客社 台灣聯合國協進會 陳文成博士紀念基金會 鄭南榕基金會 台灣公民參與協會
台灣親子共學教育促進會 台灣共生青年協會 公投護台灣聯盟 凱達格蘭基金會
新台灣國策智庫 台灣獨立建國聯盟 台灣教授協會 李江却台語文教基金會
台灣基進黨台北黨部 監督退休金績效聯盟 新竹縣教師會 台北企業總工會
中華民國全國退休教師聯盟 花蓮縣教師職業工會 苗栗縣教育產業工會
雙北教育產業工會 新北市教育產業工會 花蓮縣教師會 新竹縣教師職業工會
臺北市學校教育產業工會 台南市大府城教育產業工會 新竹縣教育產業工會
花蓮縣教育產業工會 勵馨社會福利事業基金會 自由空間教育基金會
當代南亞與中東研究中心 民報 日本元山醫院 宗益科技有限公司 日本台灣同鄉會
紐約醫學院 羅東聖母醫院
全美台灣人權協會 辛辛那提大學 高雄醫學大學 南加州大洛杉磯台灣會館 高醫大
恩主公醫院 北美洲台灣人基督教協會 第一名店 李登輝基金會民主協會
加拿大台灣同鄉會 北美台灣總商會 奇美醫 池明仁整形外科診所 台東耳鼻喉科診所
加拿大台商會 美國台灣人教授協會 日本幸手耳鼻咽喉科醫院 吳英偉診所
高醫全國校友總会 總統府資政 自立晚報 沙加緬度台灣同鄕會 宜蘭縣藥師公會
美國紐約市立大學 FAPA 芝加哥FAPA分會 紐約台灣會館 底特律台灣同鄉會
台南市環境保護聯盟 台灣南極學會 新竹科學園區管理局 福和會 美國內華達州立大學
汐止國泰醫院 台北教育大學 北美洲台灣人教授協會 西雅圖FAPA華州分會 義大醫院
台大醫學院 民進黨西雅圖 日台國民文化交流會 908台灣國 新世紀教育基金會 成功大學
林金虎診所 高醫校友總會 北加州台灣同鄉聯合會 林勁甫耳鼻喉科診所 美國台灣之友會
加拿大綠色能源顧問公司 北加州台灣同鄉聯合會 東海大學 國大代表 日本東京日語學校
紐約市布魯克林醫院 國立臺灣大學 東京日台交流會 國策顧問 昆斯蘭大學
澳洲台灣同鄉會 師大 北美洲婦女會溫哥華分會 加拿大台灣同鄉會 扁聯會
北加州台灣婦女會 洛杉磯西北區台灣同鄉會北加州東灣台灣人同鄉會 崇仁醫專
北美洲台灣婦女會總會 南加州美國臺灣人獅子會 加拿大民進黨 達仁外科診所
大社長老教會 高雄市立聯合醫院 大華牙醫診所 哥倫布市台灣同鄉會
多倫多臺灣長老教會 大阪國際大學 美國台灣人教授協會 北加州關懐台灣基金會
開南大學 向安診所 臺中中國醫藥大學 高雄市嘉美診所 台南新樓醫院
台灣環境教育協會 英國台灣協會 台獨聯盟美國本部 民進黨美西黨部
北加州舊金山台灣人同鄉會 紐西蘭台僑協會 新泰綜合醫院 衞福部 衞福部台北醫院
日本都賀婦產科醫院 奇美醫學中心 北加州聖荷西-台南姊妹市協會 日本台南市後援會
加州政府 加州政府公共衛生部門 加州政府公共衛生部門審核官 明道大學
民報文化藝術基金會 臺北市立聯合醫院 台杏基金會 北美洲台灣人醫師協會
美國普恩科技 彰化師大 加拿大台灣同鄉會 陳總統民間醫療小組 加拿大婦女會
華府台灣同鄉會 高雄長庚醫院 北加州東南灣台灣人同鄉會 美國中興大學華府校友會
台大醫學院 成大醫院 台灣現代詩人協會 高醫大北美校友會 宜蘭人文基金會
日本幸手耳鼻咽喉科醫院 亞特蘭大同鄉會 建國會 新州中美醫學會 福爾摩沙醫學會
俄州首府大學 紐約州阿爾巴尼法學院 紐約市立大學 逢甲大學 台灣民意基金會
世聯倉運文教基金会 台灣醫界聯盟 高雄醫學大學校友總會 小留學生家長協會
Ann Arbor台灣同鄉會 大西雅圖台灣同鄉會 北加州前美西台灣人夏令會
沙加緬度FAPA分會 北美洲台灣婦女會總會 雲林基督教醫院 花蓮門諾醫院 法治時報
紐約羅徹斯特大學醫學院 FAPA沙加緬度分會 芝加哥台灣同鄉會
北加州東灣台灣人同鄉會 北美洲台灣人醫師協會總會 國立台北藝術大學
台北市立體育學院 美國塑膠工程師學會 加拿大民進黨 台灣大地文教基金會
《望春風週報》群馬縣台灣總會事務局 加拿大社團法人台灣語言文化社 行政院客委會
國立台東大學 台灣民族同盟 高雄醫學大學 福爾摩鯊會社 羅東聖母醫院 台北醫學大學
台灣自治基金會 《台灣海外網》 亞洲航空公司 台灣聯合國協進會 洛杉磯救扁聯盟
北美洲台灣人醫師協會總會《台灣e新聞》 台灣社會改造協會 北美洲台灣人醫師協會
台灣陪審團協會 台灣法理建國學院 彭明敏文教基金會 南山人壽保險股份有限公司
加西台灣藝術家協會 加拿大台灣華語通用協會 大西雅圖區台灣商會
高雄醫學大學全球校友會 台灣教師聯盟 民進黨美東黨部 北美洲台灣婦女會總會
國立高科技大學 中山醫大 高苑科技大學 國立高雄師範大學 歐洲台灣協會
舊金山灣區台灣商會 美國「台灣公論報」高雄醫學大學校友總會 紐約恩惠歸正教會
日本群馬縣台灣同鄉會 北美洲台灣婦女會總會 台灣基督長老教會總會 高雄醫學院
臺北市立大學 波士頓同鄉會 世界台灣客家聯合會 加州大學 陳定南基金會
香港中國經濟發展促進會 香港大學《日本時報》中天電視 國務院
戶政機關 中選會 大法官 司法院 立法院 立委 立法委員 大使 監察院 監察委員
行政院 中研院 總統府

所認為應是的民主國家
?

124.甚麼是 民主?!

125.甚麼是 主權?!

126.甚麼是 憲法?!

此外

如果

呆丸哈哈哈 王顥中 朱家安 辜寬敏 陳奕齊 蘇永欽 曹俊漢 李遠哲 陳文茜 張亞中
王顥中 朱家安 林柏儀 張宗坤 Guy Standing 陳韋綸 張智琦
辜寬敏 陳奕齊 陳柏惟 鄭文龍 何博文 鄭新助 陳慧文 韓國瑜 習近平 蘇永欽 川普
林濁水 陳菊 郭台銘 蔡英文 李登輝 馬英九 卓榮泰 羅文嘉 賴清德 楊志良 孫慶餘
陳水扁 彭明敏 邵宗海 王美琇 余文儀 李川信 李弘祺 金恆煒 施正鋒 洪裕宏
張正修 張葉森 陳月妙 陳為祥 陳傳岳 童文薰 賀德芬 黃居正 楊其文 楊憲宏
劉志聰 蕭曉玲 賴振昌 曹俊漢 吳景欽 朱立倫 黃智賢 林騰鷂 蘇貞昌 林佳和
董思齊 黃帝穎 江雅綺 曾怡碩 禇婉琳 何澄輝 林雨蒼 陳學聖 曾銘宗 費鴻泰 賴士葆
何宗勳 紀政 王幼玲 陳曼麗 馮光遠 紀惠容 魏千峯 苗博雅 唐峰正 許善德 刁明華 元山妙子
方宗益 王紹英 王文賢 王伯仁 王明哲 王政卿 王秋森 王美幸 王家明
王泰和 王泰澤 王國華 王國照 王梅鳯 王惠珠 王華恭 王愛蘭 王義郎 王運近 王興耀
朱孟庠 江文基 江明信 江國華 池明仁 余文儀 余函遇 吳和甫 吳松晃 吳英偉 吳國揚
吳隆傑 吳瑞北 吳銘斌 吳澧培 吳豐山 呂月霞 李元武 李木通 李世隆 李弘祺 李旭登
李汝城 李明信 李建畿 李後進 李界木 李席舟 李清根 李雪玟 李博仁 李毓芹 李筱峰
李學圖 沈信彥 周一鳴 周松男 周昭亮 周振英 周崇德 周淑韻 周朝國 林水泉 林再興
林明璋 林金虎 林俊傑 林俊堤 林勁甫 林柏均 林美里 林息霜 林祐平 林健次 林參天
林清祥 林勝利 林富文 林逸民 林翠芳 林銀 林銘新 林慧禎 林聰悟 河合惠美 邱一峰
邱一清 邱垂亮 邱萬土 施並錫 施純如 施興國 施鴻銘 柯好美 柯美珠 柯耀宗 洪玉珠
洪珠美 洪清森 洪清順 洪博學 胡頌二 殷振添 翁世俊 翁偉哲 翁壽男 馬隆祥 高大成
高華山 高寛弘 高輝陽 商文義 康伶星 張正修 張宗達 張建國 張復聚 張葉森 張銘峰
張澄溫 張璨鍙 張豐藤 梁信忠 莊秋雄 莊勝津 莊靜娜 許允棟 許世楷 許瑞峯 郭正典
郭明隆 郭長豐 郭俊貞 郭陳優美 郭進榮 郭漢崇 陳小翠 陳天令 陳天隆 陳文憲 陳世雄
陳永興 陳立愷 陳至興 陳沛仁 陳明恭 陳明真 陳垣洋 陳帝佑 陳建銘 陳政宏 陳昭姿
陳昭惠 陳炯泰 陳啓德 陳淑敏 陳淮崇 陳烱鳴 陳勝凱 陳博文 陳雅惠 陳順勝 陳義志
陳達銘 陳榮基 陳福文 陳肇真 陳銘堯 陳蕙詩 陳錫南 陳優芬 陳寶月 黄鴻展 彭百顯
曾光雄 曾伯誠 曾伯聰 曾勁元 曾南茜 曾恆利 曾淑薰 曾陽川 曾憲政 游文治 游盈隆
游泰慶 程正德 黃仁安 黃及時 黃文龍 黃立宏 黃育旗 黃邦男 黃邦雄 黃東昇 黃冠群
黃春明 黃昭展 黃美琇 黃美惠 黃貞文 黃海富 黃祖源 黃敏生 黃勝雄 黃越宏 黃經學
黃嘉道 黃漠見 黃福氣 黃慶鍾 楊玉麟 楊成錦 楊次雄 楊其文 楊忠和 楊欣晉 楊淑齡
楊超陽 楊順惠 楊黃美幸 楊緒東 楊靜華 楊懷卿 溫美紅 葉秀卿 葉柏祥 葉哲夫
頌彦(何)守眞 廖弘淼 廖淑如 劉永斌 劉志聰 劉炯錫 劉重義 劉真真 劉景寬 劉敬文
蔡米山 蔡尚穎 蔡明法 蔡明峰 蔡明訓 蔡明憲 蔡炳煌 蔡琳達 蔡瑞芳 蔡榮聰 蔡慧香
蔡篤堅 蔡龍居 蔡蘇秋金 鄭天助 鄭邦鎮 鄭岳峰 鄭國彬 鄭欽仁 鄭新助 鄭瑞雄 鄭義和
黎國棟 盧月鉛 盧世祥 盧孝治 盧秀鳳 蕭永達 蕭東賢 蕭悧悧 蕭福增 蕭錫惠 賴玉珍
賴秀穗 賴思成 賴碧良 賴麗華 戴正德 謝世憲 謝臥龍 謝金河 謝偉群 謝淑卿 謝榮進
韓明榮 簡朝樹 藍傳盛 闕杏芬 顏千鶴 顏大翔 顏正杰 顏真賢 顔淑華 羅仁貴 蘇明掦
蘇振明 蘇淑玲 蘇景源 蘇慶龍 龔明聰 楊貴運 林光義 林柏堂 李遠哲
王賡武 文國權 王綽中 島津洋一 胡志強 陳文茜 閻小駿 張亞中 尹乃菁 黃湘鈺
資政 市議員 市長 總統 台灣制憲基金會 台灣基進黨 中國共產黨 民進黨 國民黨
中國時報 自由時報 聯合報 蘋果日報 旺報 國立政治大學 亞洲大學 澳門理工學院
台灣北社 永社 中國文化大學 真理大學 東海大學 台灣大學 台北科技大學
台灣公民陣線 經濟民主連合 台灣學生聯合會 青年抵制假新聞陣線 民主平台
臺灣青年民主協會 獨立青年陣線 台灣人權促進會 人權公約施行監督聯盟
台灣守護民主平台 公民憲政推動聯盟 台灣智庫 國防安全研究院 綠色逗陣 台灣社
台灣客社 台灣聯合國協進會 陳文成博士紀念基金會 鄭南榕基金會 台灣公民參與協會
台灣親子共學教育促進會 台灣共生青年協會 公投護台灣聯盟 凱達格蘭基金會
新台灣國策智庫 台灣獨立建國聯盟 台灣教授協會 李江却台語文教基金會
台灣基進黨台北黨部 監督退休金績效聯盟 新竹縣教師會 台北企業總工會
中華民國全國退休教師聯盟 花蓮縣教師職業工會 苗栗縣教育產業工會
雙北教育產業工會 新北市教育產業工會 花蓮縣教師會 新竹縣教師職業工會
臺北市學校教育產業工會 台南市大府城教育產業工會 新竹縣教育產業工會
花蓮縣教育產業工會 勵馨社會福利事業基金會 自由空間教育基金會
當代南亞與中東研究中心 民報 日本元山醫院 宗益科技有限公司 日本台灣同鄉會
紐約醫學院 羅東聖母醫院
全美台灣人權協會 辛辛那提大學 高雄醫學大學 南加州大洛杉磯台灣會館 高醫大
恩主公醫院 北美洲台灣人基督教協會 第一名店 李登輝基金會民主協會
加拿大台灣同鄉會 北美台灣總商會 奇美醫 池明仁整形外科診所 台東耳鼻喉科診所
加拿大台商會 美國台灣人教授協會 日本幸手耳鼻咽喉科醫院 吳英偉診所
高醫全國校友總会 總統府資政 自立晚報 沙加緬度台灣同鄕會 宜蘭縣藥師公會
美國紐約市立大學 FAPA 芝加哥FAPA分會 紐約台灣會館 底特律台灣同鄉會
台南市環境保護聯盟 台灣南極學會 新竹科學園區管理局 福和會 美國內華達州立大學
汐止國泰醫院 台北教育大學 北美洲台灣人教授協會 西雅圖FAPA華州分會 義大醫院
台大醫學院 民進黨西雅圖 日台國民文化交流會 908台灣國 新世紀教育基金會 成功大學
林金虎診所 高醫校友總會 北加州台灣同鄉聯合會 林勁甫耳鼻喉科診所 美國台灣之友會
加拿大綠色能源顧問公司 北加州台灣同鄉聯合會 東海大學 國大代表 日本東京日語學校
紐約市布魯克林醫院 國立臺灣大學 東京日台交流會 國策顧問 昆斯蘭大學
澳洲台灣同鄉會 師大 北美洲婦女會溫哥華分會 加拿大台灣同鄉會 扁聯會
北加州台灣婦女會 洛杉磯西北區台灣同鄉會北加州東灣台灣人同鄉會 崇仁醫專
北美洲台灣婦女會總會 南加州美國臺灣人獅子會 加拿大民進黨 達仁外科診所
大社長老教會 高雄市立聯合醫院 大華牙醫診所 哥倫布市台灣同鄉會
多倫多臺灣長老教會 大阪國際大學 美國台灣人教授協會 北加州關懐台灣基金會
開南大學 向安診所 臺中中國醫藥大學 高雄市嘉美診所 台南新樓醫院
台灣環境教育協會 英國台灣協會 台獨聯盟美國本部 民進黨美西黨部
北加州舊金山台灣人同鄉會 紐西蘭台僑協會 新泰綜合醫院 衞福部 衞福部台北醫院
日本都賀婦產科醫院 奇美醫學中心 北加州聖荷西-台南姊妹市協會 日本台南市後援會
加州政府 加州政府公共衛生部門 加州政府公共衛生部門審核官 明道大學
民報文化藝術基金會 臺北市立聯合醫院 台杏基金會 北美洲台灣人醫師協會
美國普恩科技 彰化師大 加拿大台灣同鄉會 陳總統民間醫療小組 加拿大婦女會
華府台灣同鄉會 高雄長庚醫院 北加州東南灣台灣人同鄉會 美國中興大學華府校友會
台大醫學院 成大醫院 台灣現代詩人協會 高醫大北美校友會 宜蘭人文基金會
日本幸手耳鼻咽喉科醫院 亞特蘭大同鄉會 建國會 新州中美醫學會 福爾摩沙醫學會
俄州首府大學 紐約州阿爾巴尼法學院 紐約市立大學 逢甲大學 台灣民意基金會
世聯倉運文教基金会 台灣醫界聯盟 高雄醫學大學校友總會 小留學生家長協會
Ann Arbor台灣同鄉會 大西雅圖台灣同鄉會 北加州前美西台灣人夏令會
沙加緬度FAPA分會 北美洲台灣婦女會總會 雲林基督教醫院 花蓮門諾醫院 法治時報
紐約羅徹斯特大學醫學院 FAPA沙加緬度分會 芝加哥台灣同鄉會
北加州東灣台灣人同鄉會 北美洲台灣人醫師協會總會 國立台北藝術大學
台北市立體育學院 美國塑膠工程師學會 加拿大民進黨 台灣大地文教基金會
《望春風週報》群馬縣台灣總會事務局 加拿大社團法人台灣語言文化社 行政院客委會
國立台東大學 台灣民族同盟 高雄醫學大學 福爾摩鯊會社 羅東聖母醫院 台北醫學大學
台灣自治基金會 《台灣海外網》 亞洲航空公司 台灣聯合國協進會 洛杉磯救扁聯盟
北美洲台灣人醫師協會總會《台灣e新聞》 台灣社會改造協會 北美洲台灣人醫師協會
台灣陪審團協會 台灣法理建國學院 彭明敏文教基金會 南山人壽保險股份有限公司
加西台灣藝術家協會 加拿大台灣華語通用協會 大西雅圖區台灣商會
高雄醫學大學全球校友會 台灣教師聯盟 民進黨美東黨部 北美洲台灣婦女會總會
國立高科技大學 中山醫大 高苑科技大學 國立高雄師範大學 歐洲台灣協會
舊金山灣區台灣商會 美國「台灣公論報」高雄醫學大學校友總會 紐約恩惠歸正教會
日本群馬縣台灣同鄉會 北美洲台灣婦女會總會 台灣基督長老教會總會 高雄醫學院
臺北市立大學 波士頓同鄉會 世界台灣客家聯合會 加州大學 陳定南基金會
香港中國經濟發展促進會 香港大學《日本時報》中天電視 國務院
戶政機關 中選會 大法官 司法院 立法院 立委 立法委員 大使 監察院 監察委員
行政院 中研院 總統府

聽過看過說過寫過

- 國家主權
- 台灣主權
- 台灣國家主權
- 中華民國主權
- 中華民國國家主權
- 美利堅合眾國主權
- 美利堅合眾國國家主權
- 中華人民共和國主權
- 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家主權
- 中國
- 中非共和國
- 日本中國
- 中國主權
- 固有之疆域
- 執政黨

這些個字

那麼

呆丸哈哈哈 王顥中 朱家安 辜寬敏 陳奕齊 蘇永欽 曹俊漢 李遠哲 陳文茜 張亞中
王顥中 朱家安 林柏儀 張宗坤 Guy Standing 陳韋綸 張智琦
辜寬敏 陳奕齊 陳柏惟 鄭文龍 何博文 鄭新助 陳慧文 韓國瑜 習近平 蘇永欽 川普
林濁水 陳菊 郭台銘 蔡英文 李登輝 馬英九 卓榮泰 羅文嘉 賴清德 楊志良 孫慶餘
陳水扁 彭明敏 邵宗海 王美琇 余文儀 李川信 李弘祺 金恆煒 施正鋒 洪裕宏
張正修 張葉森 陳月妙 陳為祥 陳傳岳 童文薰 賀德芬 黃居正 楊其文 楊憲宏
劉志聰 蕭曉玲 賴振昌 曹俊漢 吳景欽 朱立倫 黃智賢 林騰鷂 蘇貞昌 林佳和
董思齊 黃帝穎 江雅綺 曾怡碩 禇婉琳 何澄輝 林雨蒼 陳學聖 曾銘宗 費鴻泰 賴士葆
何宗勳 紀政 王幼玲 陳曼麗 馮光遠 紀惠容 魏千峯 苗博雅 唐峰正 許善德 刁明華 元山妙子
方宗益 王紹英 王文賢 王伯仁 王明哲 王政卿 王秋森 王美幸 王家明
王泰和 王泰澤 王國華 王國照 王梅鳯 王惠珠 王華恭 王愛蘭 王義郎 王運近 王興耀
朱孟庠 江文基 江明信 江國華 池明仁 余文儀 余函遇 吳和甫 吳松晃 吳英偉 吳國揚
吳隆傑 吳瑞北 吳銘斌 吳澧培 吳豐山 呂月霞 李元武 李木通 李世隆 李弘祺 李旭登
李汝城 李明信 李建畿 李後進 李界木 李席舟 李清根 李雪玟 李博仁 李毓芹 李筱峰
李學圖 沈信彥 周一鳴 周松男 周昭亮 周振英 周崇德 周淑韻 周朝國 林水泉 林再興
林明璋 林金虎 林俊傑 林俊堤 林勁甫 林柏均 林美里 林息霜 林祐平 林健次 林參天
林清祥 林勝利 林富文 林逸民 林翠芳 林銀 林銘新 林慧禎 林聰悟 河合惠美 邱一峰
邱一清 邱垂亮 邱萬土 施並錫 施純如 施興國 施鴻銘 柯好美 柯美珠 柯耀宗 洪玉珠
洪珠美 洪清森 洪清順 洪博學 胡頌二 殷振添 翁世俊 翁偉哲 翁壽男 馬隆祥 高大成
高華山 高寛弘 高輝陽 商文義 康伶星 張正修 張宗達 張建國 張復聚 張葉森 張銘峰
張澄溫 張璨鍙 張豐藤 梁信忠 莊秋雄 莊勝津 莊靜娜 許允棟 許世楷 許瑞峯 郭正典
郭明隆 郭長豐 郭俊貞 郭陳優美 郭進榮 郭漢崇 陳小翠 陳天令 陳天隆 陳文憲 陳世雄
陳永興 陳立愷 陳至興 陳沛仁 陳明恭 陳明真 陳垣洋 陳帝佑 陳建銘 陳政宏 陳昭姿
陳昭惠 陳炯泰 陳啓德 陳淑敏 陳淮崇 陳烱鳴 陳勝凱 陳博文 陳雅惠 陳順勝 陳義志
陳達銘 陳榮基 陳福文 陳肇真 陳銘堯 陳蕙詩 陳錫南 陳優芬 陳寶月 黄鴻展 彭百顯
曾光雄 曾伯誠 曾伯聰 曾勁元 曾南茜 曾恆利 曾淑薰 曾陽川 曾憲政 游文治 游盈隆
游泰慶 程正德 黃仁安 黃及時 黃文龍 黃立宏 黃育旗 黃邦男 黃邦雄 黃東昇 黃冠群
黃春明 黃昭展 黃美琇 黃美惠 黃貞文 黃海富 黃祖源 黃敏生 黃勝雄 黃越宏 黃經學
黃嘉道 黃漠見 黃福氣 黃慶鍾 楊玉麟 楊成錦 楊次雄 楊其文 楊忠和 楊欣晉 楊淑齡
楊超陽 楊順惠 楊黃美幸 楊緒東 楊靜華 楊懷卿 溫美紅 葉秀卿 葉柏祥 葉哲夫
頌彦(何)守眞 廖弘淼 廖淑如 劉永斌 劉志聰 劉炯錫 劉重義 劉真真 劉景寬 劉敬文
蔡米山 蔡尚穎 蔡明法 蔡明峰 蔡明訓 蔡明憲 蔡炳煌 蔡琳達 蔡瑞芳 蔡榮聰 蔡慧香
蔡篤堅 蔡龍居 蔡蘇秋金 鄭天助 鄭邦鎮 鄭岳峰 鄭國彬 鄭欽仁 鄭新助 鄭瑞雄 鄭義和
黎國棟 盧月鉛 盧世祥 盧孝治 盧秀鳳 蕭永達 蕭東賢 蕭悧悧 蕭福增 蕭錫惠 賴玉珍
賴秀穗 賴思成 賴碧良 賴麗華 戴正德 謝世憲 謝臥龍 謝金河 謝偉群 謝淑卿 謝榮進
韓明榮 簡朝樹 藍傳盛 闕杏芬 顏千鶴 顏大翔 顏正杰 顏真賢 顔淑華 羅仁貴 蘇明掦
蘇振明 蘇淑玲 蘇景源 蘇慶龍 龔明聰 楊貴運 林光義 林柏堂 李遠哲
王賡武 文國權 王綽中 島津洋一 胡志強 陳文茜 閻小駿 張亞中 尹乃菁 黃湘鈺
資政 市議員 市長 總統 台灣制憲基金會 台灣基進黨 中國共產黨 民進黨 國民黨
中國時報 自由時報 聯合報 蘋果日報 旺報 國立政治大學 亞洲大學 澳門理工學院
台灣北社 永社 中國文化大學 真理大學 東海大學 台灣大學 台北科技大學
台灣公民陣線 經濟民主連合 台灣學生聯合會 青年抵制假新聞陣線 民主平台
臺灣青年民主協會 獨立青年陣線 台灣人權促進會 人權公約施行監督聯盟
台灣守護民主平台 公民憲政推動聯盟 台灣智庫 國防安全研究院 綠色逗陣 台灣社
台灣客社 台灣聯合國協進會 陳文成博士紀念基金會 鄭南榕基金會 台灣公民參與協會
台灣親子共學教育促進會 台灣共生青年協會 公投護台灣聯盟 凱達格蘭基金會
新台灣國策智庫 台灣獨立建國聯盟 台灣教授協會 李江却台語文教基金會
台灣基進黨台北黨部 監督退休金績效聯盟 新竹縣教師會 台北企業總工會
中華民國全國退休教師聯盟 花蓮縣教師職業工會 苗栗縣教育產業工會
雙北教育產業工會 新北市教育產業工會 花蓮縣教師會 新竹縣教師職業工會
臺北市學校教育產業工會 台南市大府城教育產業工會 新竹縣教育產業工會
花蓮縣教育產業工會 勵馨社會福利事業基金會 自由空間教育基金會
當代南亞與中東研究中心 民報 日本元山醫院 宗益科技有限公司 日本台灣同鄉會
紐約醫學院 羅東聖母醫院
全美台灣人權協會 辛辛那提大學 高雄醫學大學 南加州大洛杉磯台灣會館 高醫大
恩主公醫院 北美洲台灣人基督教協會 第一名店 李登輝基金會民主協會
加拿大台灣同鄉會 北美台灣總商會 奇美醫 池明仁整形外科診所 台東耳鼻喉科診所
加拿大台商會 美國台灣人教授協會 日本幸手耳鼻咽喉科醫院 吳英偉診所
高醫全國校友總会 總統府資政 自立晚報 沙加緬度台灣同鄕會 宜蘭縣藥師公會
美國紐約市立大學 FAPA 芝加哥FAPA分會 紐約台灣會館 底特律台灣同鄉會
台南市環境保護聯盟 台灣南極學會 新竹科學園區管理局 福和會 美國內華達州立大學
汐止國泰醫院 台北教育大學 北美洲台灣人教授協會 西雅圖FAPA華州分會 義大醫院
台大醫學院 民進黨西雅圖 日台國民文化交流會 908台灣國 新世紀教育基金會 成功大學
林金虎診所 高醫校友總會 北加州台灣同鄉聯合會 林勁甫耳鼻喉科診所 美國台灣之友會
加拿大綠色能源顧問公司 北加州台灣同鄉聯合會 東海大學 國大代表 日本東京日語學校
紐約市布魯克林醫院 國立臺灣大學 東京日台交流會 國策顧問 昆斯蘭大學
澳洲台灣同鄉會 師大 北美洲婦女會溫哥華分會 加拿大台灣同鄉會 扁聯會
北加州台灣婦女會 洛杉磯西北區台灣同鄉會北加州東灣台灣人同鄉會 崇仁醫專
北美洲台灣婦女會總會 南加州美國臺灣人獅子會 加拿大民進黨 達仁外科診所
大社長老教會 高雄市立聯合醫院 大華牙醫診所 哥倫布市台灣同鄉會
多倫多臺灣長老教會 大阪國際大學 美國台灣人教授協會 北加州關懐台灣基金會
開南大學 向安診所 臺中中國醫藥大學 高雄市嘉美診所 台南新樓醫院
台灣環境教育協會 英國台灣協會 台獨聯盟美國本部 民進黨美西黨部
北加州舊金山台灣人同鄉會 紐西蘭台僑協會 新泰綜合醫院 衞福部 衞福部台北醫院
日本都賀婦產科醫院 奇美醫學中心 北加州聖荷西-台南姊妹市協會 日本台南市後援會
加州政府 加州政府公共衛生部門 加州政府公共衛生部門審核官 明道大學
民報文化藝術基金會 臺北市立聯合醫院 台杏基金會 北美洲台灣人醫師協會
美國普恩科技 彰化師大 加拿大台灣同鄉會 陳總統民間醫療小組 加拿大婦女會
華府台灣同鄉會 高雄長庚醫院 北加州東南灣台灣人同鄉會 美國中興大學華府校友會
台大醫學院 成大醫院 台灣現代詩人協會 高醫大北美校友會 宜蘭人文基金會
日本幸手耳鼻咽喉科醫院 亞特蘭大同鄉會 建國會 新州中美醫學會 福爾摩沙醫學會
俄州首府大學 紐約州阿爾巴尼法學院 紐約市立大學 逢甲大學 台灣民意基金會
世聯倉運文教基金会 台灣醫界聯盟 高雄醫學大學校友總會 小留學生家長協會
Ann Arbor台灣同鄉會 大西雅圖台灣同鄉會 北加州前美西台灣人夏令會
沙加緬度FAPA分會 北美洲台灣婦女會總會 雲林基督教醫院 花蓮門諾醫院 法治時報
紐約羅徹斯特大學醫學院 FAPA沙加緬度分會 芝加哥台灣同鄉會
北加州東灣台灣人同鄉會 北美洲台灣人醫師協會總會 國立台北藝術大學
台北市立體育學院 美國塑膠工程師學會 加拿大民進黨 台灣大地文教基金會
《望春風週報》群馬縣台灣總會事務局 加拿大社團法人台灣語言文化社 行政院客委會
國立台東大學 台灣民族同盟 高雄醫學大學 福爾摩鯊會社 羅東聖母醫院 台北醫學大學
台灣自治基金會 《台灣海外網》 亞洲航空公司 台灣聯合國協進會 洛杉磯救扁聯盟
北美洲台灣人醫師協會總會《台灣e新聞》 台灣社會改造協會 北美洲台灣人醫師協會
台灣陪審團協會 台灣法理建國學院 彭明敏文教基金會 南山人壽保險股份有限公司
加西台灣藝術家協會 加拿大台灣華語通用協會 大西雅圖區台灣商會
高雄醫學大學全球校友會 台灣教師聯盟 民進黨美東黨部 北美洲台灣婦女會總會
國立高科技大學 中山醫大 高苑科技大學 國立高雄師範大學 歐洲台灣協會
舊金山灣區台灣商會 美國「台灣公論報」高雄醫學大學校友總會 紐約恩惠歸正教會
日本群馬縣台灣同鄉會 北美洲台灣婦女會總會 台灣基督長老教會總會 高雄醫學院
臺北市立大學 波士頓同鄉會 世界台灣客家聯合會 加州大學 陳定南基金會
香港中國經濟發展促進會 香港大學《日本時報》中天電視 國務院
戶政機關 中選會 大法官 司法院 立法院 立委 立法委員 大使 監察院 監察委員
行政院 中研院 總統府

也練習

努力

誠實 勇敢

回答

127. 所謂的 國家主權 是 所謂的國家 擁有 主權 嗎?

128.所謂的 國家主權 是 主權 歸屬 所謂的國家 嗎?

129.甚麼是 民主國家?!

130.甚麼是 民主?!

131.甚麼是 主權?!

132.甚麼是 國家?!

133.甚麼是 國家 之組構要素?!

134. 所謂的國家 如何 擁有 主權 ?

135.主權 如何 歸屬 所謂的國家 ?

136.甚麼是所謂的 國家主權 ?

137.甚麼是胡扯瞎掰亂七八糟鬼扯狗屁不通的所謂的 國家主權 ?!

138.所謂的 台灣主權 是 所謂的台灣 擁有 主權 嗎?

139.所謂的 台灣主權 是 主權 歸屬 所謂的台灣 嗎?

140.甚麼是 所謂的台灣 ?

141.所謂的台灣 中的 甚麼?

142.所謂的台灣 中的 誰?

143.所謂的台灣 如何 擁有 主權 ?

144.主權 如何 歸屬 所謂的台灣 ?

145.甚麼是所謂的 台灣主權 ?

146.甚麼是胡扯瞎掰亂七八糟鬼扯狗屁不通的所謂的 台灣主權 ?!

147.甚麼是所謂的 台灣國家主權?

148.甚麼是胡扯瞎掰亂七八糟鬼扯狗屁不通的所謂的 台灣國家主權?!

149.甚麼是所謂的 中華民國主權?

150.甚麼是胡扯瞎掰亂七八糟鬼扯狗屁不通的所謂的 中華民國主權?!

151.甚麼是所謂的 中華民國國家主權?

152.甚麼是胡扯瞎掰亂七八糟鬼扯狗屁不通的所謂的 中華民國國家主權?!

153.甚麼是所謂的 美利堅合眾國主權?

154.甚麼是胡扯瞎掰亂七八糟鬼扯狗屁不通的所謂的 美利堅合眾國主權?!

155.甚麼是所謂的 美利堅合眾國國家主權?

156.甚麼是胡扯瞎掰亂七八糟鬼扯狗屁不通的所謂的 美利堅合眾國國家主權?!

157.甚麼是所謂的 中華人民共和國主權?

158.甚麼是胡扯瞎掰亂七八糟鬼扯狗屁不通的所謂的 中華人民共和國主權?!

159.甚麼是所謂的 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家主權?

160.甚麼是胡扯瞎掰亂七八糟鬼扯狗屁不通的所謂的 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家主權?!

161.甚麼是所謂的 中國?

162.中非共和國 是 中國 嗎?

163.日本中國 中的 中國 是 國家 嗎?

164.甚麼是所謂的 中國?!

165.甚麼是所謂的 中國主權?

166.甚麼是胡扯瞎掰亂七八糟鬼扯狗屁不通的所謂的 中國主權?!

167.甚麼是胡扯瞎掰亂七八糟鬼扯狗屁不通的所謂的 中國主權?!

168.甚麼是 故事 中的 故?

169.甚麼是 故事?

170.甚麼是 故有?

171.甚麼是 堅固 中的 固?

172.甚麼是 堅固?

173.甚麼是 固有?

172.甚麼是 故有之疆域?

173.甚麼是 固有之疆域?

174.
所謂的 中華民國領土,依其固有之疆域


中華民國領土,依其 故有 之疆域


中華民國領土,依其 固有 之疆域
?

175.甚麼是 固有之疆域?!

176.甚麼是所謂的 中華民國領土,依其固有之疆域?

177.
甚麼是所謂的

:「中華民國領土,依其固有之疆域,非經國民大會之決議,不得變更之」。但畢竟任何人都無法去否定在憲法1947年公布之時,中華民國所擁有的疆土確仍包涵有今日中國大陸的面積。
?

178.
甚麼是胡扯瞎掰亂七八糟鬼扯狗屁不通的所謂的

:「中華民國領土,依其固有之疆域,非經國民大會之決議,不得變更之」。但畢竟任何人都無法去否定在憲法1947年公布之時,中華民國所擁有的疆土確仍包涵有今日中國大陸的面積。
?!

179.
甚麼是胡扯瞎掰亂七八糟鬼扯狗屁不通的所謂的

賴清德的主權論錯了
2019/05/16 旺報 邵宗海
(作者為澳門理工學院名譽教授)

賴清德日前到中央大學,演講「為自己寫人生的故事」,不過會上很多學生提出些敏感的政治問題。有人問,若賴有機會當總統,將如何論述中華民國主權、國土及兩岸關係。賴清德說,台灣已是主權獨立的國家,是根據民進黨台灣前途決議文及普遍社會的認定,只不過現在的名字叫中華民國。若他當選總統,也不會宣布台灣獨立。
賴的論述荒謬絕倫
但是要提醒的是:學生問的是「如何論述中華民國主權、國土及兩岸關係」,賴清德回答的卻只有「論述中華民國主權」、沒有觸及「國土及兩岸關係」,而且他的「中華民國主權論」根本就是錯誤百出。雖然這個社會已經有多次指陳他的錯誤,但為了避免社會再次的觀念混淆,作者仍願把「法律層面」與「現實層面」的誤差作出澄清。
比較正確來看「中華民國主權的論述」,應該是說「中華民國是主權國家」,它是根據中華民國1947年公布的憲法、也是1991年之後6度修訂的《憲法增修條文》而來,但是換成說「台灣已是主權獨立的國家」,而且還是「根據民進黨台灣前途決議文及普遍社會的認定」,真的叫「荒謬絕倫」。我們從簡單邏輯的思考就可得知,「英格蘭」絕對不會被稱為是「主權獨立的國家」,因為它只是「聯合王國」或簡稱「英國」的一部分,其他部分尚有蘇格蘭、威爾斯、與北愛爾蘭。
英國人更不會荒謬的說,稱呼「英格蘭是主權獨立的國家」,是根據「保守黨的決議文或英國普遍社會的認定」。國家名稱與主權認定,怎麼能夠是根據一個政黨的決議文來論述?更何況,即使有「普遍社會的認定」,在位階上也不能去比較「憲法修改」的程序。
而且學生問的內容尚有「國土及兩岸關係」,這應是在整段文句的意義上要連及前面的「中華民國主權的論述」。賴清德沒有回應,應是非常清楚的有關憲法本文第四條的領土條款,在《憲法增修條文》多次修訂之中,其主要內涵確是沒有被修改過。即使民進黨團在憲法增修之時,也多次提出修正憲法第四條的案子,但也在審查修憲案子時被否決。所以憲法第四條上有關「國土」的條文雖規範得模糊:「中華民國領土,依其固有之疆域,非經國民大會之決議,不得變更之」。但畢竟任何人都無法去否定在憲法1947年公布之時,中華民國所擁有的疆土確仍包涵有今日中國大陸的面積。
若再論及「國土及兩岸關係」,政治複雜性更高,這也可能不是賴清德的智慧所能理解。首先,兩岸對「國土」的認定,就算有點差異,但也重複性很高,至少彼此對「國土」認定是涵蓋了兩岸,涵蓋了台灣與中國大陸。「九二共識」能在1993年讓兩岸兩會得以在新加坡這個第3國的土地上相互會晤及展開協商,就是靠著雙方都認為是在「一個中國」的「國土認定」基礎上,才得以進行。
國土認定與一個中國
如果賴清德的「國土認定」,不是兩岸認知的「一個中國」,而是台灣,那麼接下來對於「國土及兩岸關係」的問題,就只可能在「對抗」或「戰爭」中選擇了,這當然不是他那晚去中央大學演講的原來構想,所以他才選擇了跳針式的回應,正面回答了「如何論述中華民國主權」,但刻意迴避了「國土及兩岸關係」。
但是,賴清德閃避了這次,還是沒有辦法可以完全躲開再下次的辯正。與蔡英文在民進黨總統提名人初選政見會上,或仍會觸及;但他若贏得初選,必然面對國民黨總統候選人的詰問,他能躲得掉嗎?
?!

180.甚麼是所謂的 執政黨 中的 執政?

181.甚麼是 執政?

182.誰 執政?

183.誰 不執政?

184.
民主中的民-人民
執政

不是民主中的民-不是人民者-軍公教人員-政府
執政
?

185.
不是民主中的民-不是人民者-軍公教人員-政府

執政

不執政
?

186.
甚麼是所謂的

不是民主中的民-不是人民者-軍公教人員-政府 黨 工會 總工會 企業工會 企業總工會 產業工會 職業工會
?

187.
甚麼是所謂的

不是民主中的民-不是人民者-軍公教人員-政府 執政 黨 工會 總工會 企業工會 企業總工會 產業工會 職業工會
?

188.
甚麼是所謂的

執政 黨
?

189.
甚麼是

自由 言論與表達自由 國民 民間 民眾 民權 組織 促進會 連署 公民 公投 公 投 連合 聯合會 協會 平台 投票 投票權人團體 公民團體 遊行 智庫 集會 集會遊行「社 運「社運 會 社會 行動/記者會/活動/講座 演講 演講會 演講者 論壇 基金會 工會 總工會 企業工會 企業總工會 產業工會 職業工會 陣營 陣線 廣場 時論 時論廣場 公司 教會 NGO NGO工作者 選民 黨 政黨 選 輔選 選舉 候選 候選人
?!

190.
誰 得是

自由 言論與表達自由 國民 民間 民眾 民權 組織 促進會 連署 公民 公投 公 投 連合 聯合會 協會 平台 投票 投票權人團體 公民團體 遊行 智庫 集會 集會遊行「社 運「社運 會 社會 行動/記者會/活動/講座 演講 演講會 演講者 論壇 基金會 工會 總工會 企業工會 企業總工會 產業工會 職業工會 陣營 陣線 廣場 時論 時論廣場 公司 教會 NGO NGO工作者 選民 黨 政黨 選 輔選 選舉 候選 候選人
?!

191.
誰 不得是

自由 言論與表達自由 國民 民間 民眾 民權 組織 促進會 連署 公民 公投 公 投 連合 聯合會 協會 平台 投票 投票權人團體 公民團體 遊行 智庫 集會 集會遊行「社 運「社運 會 社會 行動/記者會/活動/講座 演講 演講會 演講者 論壇 基金會 工會 總工會 企業工會 企業總工會 產業工會 職業工會 陣營 陣線 廣場 時論 時論廣場 公司 教會 NGO NGO工作者 選民 黨 政黨 選 輔選 選舉 候選 候選人
?!

192.
民主中的民-人民
得是
自由 言論與表達自由 國民 民間 民眾 民權 組織 促進會 連署 公民 公投 公 投 連合 聯合會 協會 平台 投票 投票權人 團體 公民團體 遊行 智庫 集會 集會遊行「社 運「社運 會 社會 行動/記者會/活動/講座 演講 演講會 演講者 論壇 基金會 工會 總工會 企業工會 企業總工會 產業工會 職業工會 陣營 陣線 廣場 時論 時論廣場 公司 教會 NGO NGO工作者 選民 黨 政黨 選 輔選 選舉 候選 候選人

不是民主中的民-不是人民者-軍公教人員-政府
得是
自由 言論與表達自由 國民 民間 民眾 民權 組織 促進會 連署 公民 公投 公 投 連合 聯合會 協會 平台 投票 投票權人 團體 公民團體 遊行 智庫 集會 集會遊行「社 運「社運 會 社會 行動/記者會/活動/講座 演講 演講會 演講者 論壇 基金會 工會 總工會 企業工會 企業總工會 產業工會 職業工會 陣營 陣線 廣場 時論 時論廣場 公司 教會 NGO NGO工作者 選民 黨 政黨 選 輔選 選舉 候選 候選人
?!

193.
不是民主中的民-不是人民者-軍公教人員-政府

得是
自由 言論與表達自由 國民 民間 民眾 民權 組織 促進會 連署 公民 公投 公 投 連合 聯合會 協會 平台 投票 投票權人 團體 公民團體 遊行 智庫 集會 集會遊行「社 運「社運 會 社會 行動/記者會/活動/講座 演講 演講會 演講者 論壇 基金會 工會 總工會 企業工會 企業總工會 產業工會 職業工會 陣營 陣線 廣場 時論 時論廣場 公司 教會 NGO NGO工作者 選民 黨 政黨 選 輔選 選舉 候選 候選人

不得是
自由 言論與表達自由 國民 民間 民眾 民權 組織 促進會 連署 公民 公投 公 投 連合 聯合會 協會 平台 投票 投票權人 團體 公民團體 遊行 智庫 集會 集會遊行「社 運「社運 會 社會 行動/記者會/活動/講座 演講 演講會 演講者 論壇 基金會 工會 總工會 企業工會 企業總工會 產業工會 職業工會 陣營 陣線 廣場 時論 時論廣場 公司 教會 NGO NGO工作者 選民 黨 政黨 選 輔選 選舉 候選 候選人
?!

194.
不是民主中的民-不是人民者-軍公教人員-政府

得是
黨 政黨

不得是
黨 政黨
?!

195.
甚麼是胡扯瞎掰亂七八糟鬼扯狗屁不通的所謂的

不是民主中的民-不是人民者-軍公教人員-政府 黨 工會 總工會 企業工會 企業總工會 產業工會 職業工會
?!

196.
甚麼是胡扯瞎掰亂七八糟鬼扯狗屁不通的所謂的

不是民主中的民-不是人民者-軍公教人員-政府 執政 黨 工會 總工會 企業工會 企業總工會 產業工會 職業工會
?!

197.
甚麼是胡扯瞎掰亂七八糟鬼扯狗屁不通的所謂的

執政黨
?!

接著

呆丸哈哈哈 王顥中 朱家安 辜寬敏 陳奕齊 蘇永欽 曹俊漢 李遠哲 陳文茜 張亞中
王顥中 朱家安 林柏儀 張宗坤 Guy Standing 陳韋綸 張智琦
辜寬敏 陳奕齊 陳柏惟 鄭文龍 何博文 鄭新助 陳慧文 韓國瑜 習近平 蘇永欽 川普
林濁水 陳菊 郭台銘 蔡英文 李登輝 馬英九 卓榮泰 羅文嘉 賴清德 楊志良 孫慶餘
陳水扁 彭明敏 邵宗海 王美琇 余文儀 李川信 李弘祺 金恆煒 施正鋒 洪裕宏
張正修 張葉森 陳月妙 陳為祥 陳傳岳 童文薰 賀德芬 黃居正 楊其文 楊憲宏
劉志聰 蕭曉玲 賴振昌 曹俊漢 吳景欽 朱立倫 黃智賢 林騰鷂 蘇貞昌 林佳和
董思齊 黃帝穎 江雅綺 曾怡碩 禇婉琳 何澄輝 林雨蒼 陳學聖 曾銘宗 費鴻泰 賴士葆
何宗勳 紀政 王幼玲 陳曼麗 馮光遠 紀惠容 魏千峯 苗博雅 唐峰正 許善德 刁明華 元山妙子
方宗益 王紹英 王文賢 王伯仁 王明哲 王政卿 王秋森 王美幸 王家明
王泰和 王泰澤 王國華 王國照 王梅鳯 王惠珠 王華恭 王愛蘭 王義郎 王運近 王興耀
朱孟庠 江文基 江明信 江國華 池明仁 余文儀 余函遇 吳和甫 吳松晃 吳英偉 吳國揚
吳隆傑 吳瑞北 吳銘斌 吳澧培 吳豐山 呂月霞 李元武 李木通 李世隆 李弘祺 李旭登
李汝城 李明信 李建畿 李後進 李界木 李席舟 李清根 李雪玟 李博仁 李毓芹 李筱峰
李學圖 沈信彥 周一鳴 周松男 周昭亮 周振英 周崇德 周淑韻 周朝國 林水泉 林再興
林明璋 林金虎 林俊傑 林俊堤 林勁甫 林柏均 林美里 林息霜 林祐平 林健次 林參天
林清祥 林勝利 林富文 林逸民 林翠芳 林銀 林銘新 林慧禎 林聰悟 河合惠美 邱一峰
邱一清 邱垂亮 邱萬土 施並錫 施純如 施興國 施鴻銘 柯好美 柯美珠 柯耀宗 洪玉珠
洪珠美 洪清森 洪清順 洪博學 胡頌二 殷振添 翁世俊 翁偉哲 翁壽男 馬隆祥 高大成
高華山 高寛弘 高輝陽 商文義 康伶星 張正修 張宗達 張建國 張復聚 張葉森 張銘峰
張澄溫 張璨鍙 張豐藤 梁信忠 莊秋雄 莊勝津 莊靜娜 許允棟 許世楷 許瑞峯 郭正典
郭明隆 郭長豐 郭俊貞 郭陳優美 郭進榮 郭漢崇 陳小翠 陳天令 陳天隆 陳文憲 陳世雄
陳永興 陳立愷 陳至興 陳沛仁 陳明恭 陳明真 陳垣洋 陳帝佑 陳建銘 陳政宏 陳昭姿
陳昭惠 陳炯泰 陳啓德 陳淑敏 陳淮崇 陳烱鳴 陳勝凱 陳博文 陳雅惠 陳順勝 陳義志
陳達銘 陳榮基 陳福文 陳肇真 陳銘堯 陳蕙詩 陳錫南 陳優芬 陳寶月 黄鴻展 彭百顯
曾光雄 曾伯誠 曾伯聰 曾勁元 曾南茜 曾恆利 曾淑薰 曾陽川 曾憲政 游文治 游盈隆
游泰慶 程正德 黃仁安 黃及時 黃文龍 黃立宏 黃育旗 黃邦男 黃邦雄 黃東昇 黃冠群
黃春明 黃昭展 黃美琇 黃美惠 黃貞文 黃海富 黃祖源 黃敏生 黃勝雄 黃越宏 黃經學
黃嘉道 黃漠見 黃福氣 黃慶鍾 楊玉麟 楊成錦 楊次雄 楊其文 楊忠和 楊欣晉 楊淑齡
楊超陽 楊順惠 楊黃美幸 楊緒東 楊靜華 楊懷卿 溫美紅 葉秀卿 葉柏祥 葉哲夫
頌彦(何)守眞 廖弘淼 廖淑如 劉永斌 劉志聰 劉炯錫 劉重義 劉真真 劉景寬 劉敬文
蔡米山 蔡尚穎 蔡明法 蔡明峰 蔡明訓 蔡明憲 蔡炳煌 蔡琳達 蔡瑞芳 蔡榮聰 蔡慧香
蔡篤堅 蔡龍居 蔡蘇秋金 鄭天助 鄭邦鎮 鄭岳峰 鄭國彬 鄭欽仁 鄭新助 鄭瑞雄 鄭義和
黎國棟 盧月鉛 盧世祥 盧孝治 盧秀鳳 蕭永達 蕭東賢 蕭悧悧 蕭福增 蕭錫惠 賴玉珍
賴秀穗 賴思成 賴碧良 賴麗華 戴正德 謝世憲 謝臥龍 謝金河 謝偉群 謝淑卿 謝榮進
韓明榮 簡朝樹 藍傳盛 闕杏芬 顏千鶴 顏大翔 顏正杰 顏真賢 顔淑華 羅仁貴 蘇明掦
蘇振明 蘇淑玲 蘇景源 蘇慶龍 龔明聰 楊貴運 林光義 林柏堂 李遠哲
王賡武 文國權 王綽中 島津洋一 胡志強 陳文茜 閻小駿 張亞中 尹乃菁 黃湘鈺
資政 市議員 市長 總統 台灣制憲基金會 台灣基進黨 中國共產黨 民進黨 國民黨
中國時報 自由時報 聯合報 蘋果日報 旺報 國立政治大學 亞洲大學 澳門理工學院
台灣北社 永社 中國文化大學 真理大學 東海大學 台灣大學 台北科技大學
台灣公民陣線 經濟民主連合 台灣學生聯合會 青年抵制假新聞陣線 民主平台
臺灣青年民主協會 獨立青年陣線 台灣人權促進會 人權公約施行監督聯盟
台灣守護民主平台 公民憲政推動聯盟 台灣智庫 國防安全研究院 綠色逗陣 台灣社
台灣客社 台灣聯合國協進會 陳文成博士紀念基金會 鄭南榕基金會 台灣公民參與協會
台灣親子共學教育促進會 台灣共生青年協會 公投護台灣聯盟 凱達格蘭基金會
新台灣國策智庫 台灣獨立建國聯盟 台灣教授協會 李江却台語文教基金會
台灣基進黨台北黨部 監督退休金績效聯盟 新竹縣教師會 台北企業總工會
中華民國全國退休教師聯盟 花蓮縣教師職業工會 苗栗縣教育產業工會
雙北教育產業工會 新北市教育產業工會 花蓮縣教師會 新竹縣教師職業工會
臺北市學校教育產業工會 台南市大府城教育產業工會 新竹縣教育產業工會
花蓮縣教育產業工會 勵馨社會福利事業基金會 自由空間教育基金會
當代南亞與中東研究中心 民報 日本元山醫院 宗益科技有限公司 日本台灣同鄉會
紐約醫學院 羅東聖母醫院
全美台灣人權協會 辛辛那提大學 高雄醫學大學 南加州大洛杉磯台灣會館 高醫大
恩主公醫院 北美洲台灣人基督教協會 第一名店 李登輝基金會民主協會
加拿大台灣同鄉會 北美台灣總商會 奇美醫 池明仁整形外科診所 台東耳鼻喉科診所
加拿大台商會 美國台灣人教授協會 日本幸手耳鼻咽喉科醫院 吳英偉診所
高醫全國校友總会 總統府資政 自立晚報 沙加緬度台灣同鄕會 宜蘭縣藥師公會
美國紐約市立大學 FAPA 芝加哥FAPA分會 紐約台灣會館 底特律台灣同鄉會
台南市環境保護聯盟 台灣南極學會 新竹科學園區管理局 福和會 美國內華達州立大學
汐止國泰醫院 台北教育大學 北美洲台灣人教授協會 西雅圖FAPA華州分會 義大醫院
台大醫學院 民進黨西雅圖 日台國民文化交流會 908台灣國 新世紀教育基金會 成功大學
林金虎診所 高醫校友總會 北加州台灣同鄉聯合會 林勁甫耳鼻喉科診所 美國台灣之友會
加拿大綠色能源顧問公司 北加州台灣同鄉聯合會 東海大學 國大代表 日本東京日語學校
紐約市布魯克林醫院 國立臺灣大學 東京日台交流會 國策顧問 昆斯蘭大學
澳洲台灣同鄉會 師大 北美洲婦女會溫哥華分會 加拿大台灣同鄉會 扁聯會
北加州台灣婦女會 洛杉磯西北區台灣同鄉會北加州東灣台灣人同鄉會 崇仁醫專
北美洲台灣婦女會總會 南加州美國臺灣人獅子會 加拿大民進黨 達仁外科診所
大社長老教會 高雄市立聯合醫院 大華牙醫診所 哥倫布市台灣同鄉會
多倫多臺灣長老教會 大阪國際大學 美國台灣人教授協會 北加州關懐台灣基金會
開南大學 向安診所 臺中中國醫藥大學 高雄市嘉美診所 台南新樓醫院
台灣環境教育協會 英國台灣協會 台獨聯盟美國本部 民進黨美西黨部
北加州舊金山台灣人同鄉會 紐西蘭台僑協會 新泰綜合醫院 衞福部 衞福部台北醫院
日本都賀婦產科醫院 奇美醫學中心 北加州聖荷西-台南姊妹市協會 日本台南市後援會
加州政府 加州政府公共衛生部門 加州政府公共衛生部門審核官 明道大學
民報文化藝術基金會 臺北市立聯合醫院 台杏基金會 北美洲台灣人醫師協會
美國普恩科技 彰化師大 加拿大台灣同鄉會 陳總統民間醫療小組 加拿大婦女會
華府台灣同鄉會 高雄長庚醫院 北加州東南灣台灣人同鄉會 美國中興大學華府校友會
台大醫學院 成大醫院 台灣現代詩人協會 高醫大北美校友會 宜蘭人文基金會
日本幸手耳鼻咽喉科醫院 亞特蘭大同鄉會 建國會 新州中美醫學會 福爾摩沙醫學會
俄州首府大學 紐約州阿爾巴尼法學院 紐約市立大學 逢甲大學 台灣民意基金會
世聯倉運文教基金会 台灣醫界聯盟 高雄醫學大學校友總會 小留學生家長協會
Ann Arbor台灣同鄉會 大西雅圖台灣同鄉會 北加州前美西台灣人夏令會
沙加緬度FAPA分會 北美洲台灣婦女會總會 雲林基督教醫院 花蓮門諾醫院 法治時報
紐約羅徹斯特大學醫學院 FAPA沙加緬度分會 芝加哥台灣同鄉會
北加州東灣台灣人同鄉會 北美洲台灣人醫師協會總會 國立台北藝術大學
台北市立體育學院 美國塑膠工程師學會 加拿大民進黨 台灣大地文教基金會
《望春風週報》群馬縣台灣總會事務局 加拿大社團法人台灣語言文化社 行政院客委會
國立台東大學 台灣民族同盟 高雄醫學大學 福爾摩鯊會社 羅東聖母醫院 台北醫學大學
台灣自治基金會 《台灣海外網》 亞洲航空公司 台灣聯合國協進會 洛杉磯救扁聯盟
北美洲台灣人醫師協會總會《台灣e新聞》 台灣社會改造協會 北美洲台灣人醫師協會
台灣陪審團協會 台灣法理建國學院 彭明敏文教基金會 南山人壽保險股份有限公司
加西台灣藝術家協會 加拿大台灣華語通用協會 大西雅圖區台灣商會
高雄醫學大學全球校友會 台灣教師聯盟 民進黨美東黨部 北美洲台灣婦女會總會
國立高科技大學 中山醫大 高苑科技大學 國立高雄師範大學 歐洲台灣協會
舊金山灣區台灣商會 美國「台灣公論報」高雄醫學大學校友總會 紐約恩惠歸正教會
日本群馬縣台灣同鄉會 北美洲台灣婦女會總會 台灣基督長老教會總會 高雄醫學院
臺北市立大學 波士頓同鄉會 世界台灣客家聯合會 加州大學 陳定南基金會
香港中國經濟發展促進會 香港大學《日本時報》中天電視 國務院
戶政機關 中選會 大法官 司法院 立法院 立委 立法委員 大使 監察院 監察委員
行政院 中研院 總統府

努力

誠實 勇敢

簡單 扼要 明確

複習一次

198.甚麼是 國家?!

199.甚麼是 國家 之組構要素?!

200.
該諸 國家 之組構要素 如何運作 使組構成 一

呆丸哈哈哈 王顥中 朱家安 辜寬敏 陳奕齊 蘇永欽 曹俊漢 李遠哲 陳文茜 張亞中
王顥中 朱家安 林柏儀 張宗坤 Guy Standing 陳韋綸 張智琦
辜寬敏 陳奕齊 陳柏惟 鄭文龍 何博文 鄭新助 陳慧文 韓國瑜 習近平 蘇永欽 川普
林濁水 陳菊 郭台銘 蔡英文 李登輝 馬英九 卓榮泰 羅文嘉 賴清德 楊志良 孫慶餘
陳水扁 彭明敏 邵宗海 王美琇 余文儀 李川信 李弘祺 金恆煒 施正鋒 洪裕宏
張正修 張葉森 陳月妙 陳為祥 陳傳岳 童文薰 賀德芬 黃居正 楊其文 楊憲宏
劉志聰 蕭曉玲 賴振昌 曹俊漢 吳景欽 朱立倫 黃智賢 林騰鷂 蘇貞昌 林佳和
董思齊 黃帝穎 江雅綺 曾怡碩 禇婉琳 何澄輝 林雨蒼 陳學聖 曾銘宗 費鴻泰 賴士葆
何宗勳 紀政 王幼玲 陳曼麗 馮光遠 紀惠容 魏千峯 苗博雅 唐峰正 許善德 刁明華 元山妙子
方宗益 王紹英 王文賢 王伯仁 王明哲 王政卿 王秋森 王美幸 王家明
王泰和 王泰澤 王國華 王國照 王梅鳯 王惠珠 王華恭 王愛蘭 王義郎 王運近 王興耀
朱孟庠 江文基 江明信 江國華 池明仁 余文儀 余函遇 吳和甫 吳松晃 吳英偉 吳國揚
吳隆傑 吳瑞北 吳銘斌 吳澧培 吳豐山 呂月霞 李元武 李木通 李世隆 李弘祺 李旭登
李汝城 李明信 李建畿 李後進 李界木 李席舟 李清根 李雪玟 李博仁 李毓芹 李筱峰
李學圖 沈信彥 周一鳴 周松男 周昭亮 周振英 周崇德 周淑韻 周朝國 林水泉 林再興
林明璋 林金虎 林俊傑 林俊堤 林勁甫 林柏均 林美里 林息霜 林祐平 林健次 林參天
林清祥 林勝利 林富文 林逸民 林翠芳 林銀 林銘新 林慧禎 林聰悟 河合惠美 邱一峰
邱一清 邱垂亮 邱萬土 施並錫 施純如 施興國 施鴻銘 柯好美 柯美珠 柯耀宗 洪玉珠
洪珠美 洪清森 洪清順 洪博學 胡頌二 殷振添 翁世俊 翁偉哲 翁壽男 馬隆祥 高大成
高華山 高寛弘 高輝陽 商文義 康伶星 張正修 張宗達 張建國 張復聚 張葉森 張銘峰
張澄溫 張璨鍙 張豐藤 梁信忠 莊秋雄 莊勝津 莊靜娜 許允棟 許世楷 許瑞峯 郭正典
郭明隆 郭長豐 郭俊貞 郭陳優美 郭進榮 郭漢崇 陳小翠 陳天令 陳天隆 陳文憲 陳世雄
陳永興 陳立愷 陳至興 陳沛仁 陳明恭 陳明真 陳垣洋 陳帝佑 陳建銘 陳政宏 陳昭姿
陳昭惠 陳炯泰 陳啓德 陳淑敏 陳淮崇 陳烱鳴 陳勝凱 陳博文 陳雅惠 陳順勝 陳義志
陳達銘 陳榮基 陳福文 陳肇真 陳銘堯 陳蕙詩 陳錫南 陳優芬 陳寶月 黄鴻展 彭百顯
曾光雄 曾伯誠 曾伯聰 曾勁元 曾南茜 曾恆利 曾淑薰 曾陽川 曾憲政 游文治 游盈隆
游泰慶 程正德 黃仁安 黃及時 黃文龍 黃立宏 黃育旗 黃邦男 黃邦雄 黃東昇 黃冠群
黃春明 黃昭展 黃美琇 黃美惠 黃貞文 黃海富 黃祖源 黃敏生 黃勝雄 黃越宏 黃經學
黃嘉道 黃漠見 黃福氣 黃慶鍾 楊玉麟 楊成錦 楊次雄 楊其文 楊忠和 楊欣晉 楊淑齡
楊超陽 楊順惠 楊黃美幸 楊緒東 楊靜華 楊懷卿 溫美紅 葉秀卿 葉柏祥 葉哲夫
頌彦(何)守眞 廖弘淼 廖淑如 劉永斌 劉志聰 劉炯錫 劉重義 劉真真 劉景寬 劉敬文
蔡米山 蔡尚穎 蔡明法 蔡明峰 蔡明訓 蔡明憲 蔡炳煌 蔡琳達 蔡瑞芳 蔡榮聰 蔡慧香
蔡篤堅 蔡龍居 蔡蘇秋金 鄭天助 鄭邦鎮 鄭岳峰 鄭國彬 鄭欽仁 鄭新助 鄭瑞雄 鄭義和
黎國棟 盧月鉛 盧世祥 盧孝治 盧秀鳳 蕭永達 蕭東賢 蕭悧悧 蕭福增 蕭錫惠 賴玉珍
賴秀穗 賴思成 賴碧良 賴麗華 戴正德 謝世憲 謝臥龍 謝金河 謝偉群 謝淑卿 謝榮進
韓明榮 簡朝樹 藍傳盛 闕杏芬 顏千鶴 顏大翔 顏正杰 顏真賢 顔淑華 羅仁貴 蘇明掦
蘇振明 蘇淑玲 蘇景源 蘇慶龍 龔明聰 楊貴運 林光義 林柏堂 李遠哲
王賡武 文國權 王綽中 島津洋一 胡志強 陳文茜 閻小駿 張亞中 尹乃菁 黃湘鈺
資政 市議員 市長 總統 台灣制憲基金會 台灣基進黨 中國共產黨 民進黨 國民黨
中國時報 自由時報 聯合報 蘋果日報 旺報 國立政治大學 亞洲大學 澳門理工學院
台灣北社 永社 中國文化大學 真理大學 東海大學 台灣大學 台北科技大學
台灣公民陣線 經濟民主連合 台灣學生聯合會 青年抵制假新聞陣線 民主平台
臺灣青年民主協會 獨立青年陣線 台灣人權促進會 人權公約施行監督聯盟
台灣守護民主平台 公民憲政推動聯盟 台灣智庫 國防安全研究院 綠色逗陣 台灣社
台灣客社 台灣聯合國協進會 陳文成博士紀念基金會 鄭南榕基金會 台灣公民參與協會
台灣親子共學教育促進會 台灣共生青年協會 公投護台灣聯盟 凱達格蘭基金會
新台灣國策智庫 台灣獨立建國聯盟 台灣教授協會 李江却台語文教基金會
台灣基進黨台北黨部 監督退休金績效聯盟 新竹縣教師會 台北企業總工會
中華民國全國退休教師聯盟 花蓮縣教師職業工會 苗栗縣教育產業工會
雙北教育產業工會 新北市教育產業工會 花蓮縣教師會 新竹縣教師職業工會
臺北市學校教育產業工會 台南市大府城教育產業工會 新竹縣教育產業工會
花蓮縣教育產業工會 勵馨社會福利事業基金會 自由空間教育基金會
當代南亞與中東研究中心 民報 日本元山醫院 宗益科技有限公司 日本台灣同鄉會
紐約醫學院 羅東聖母醫院
全美台灣人權協會 辛辛那提大學 高雄醫學大學 南加州大洛杉磯台灣會館 高醫大
恩主公醫院 北美洲台灣人基督教協會 第一名店 李登輝基金會民主協會
加拿大台灣同鄉會 北美台灣總商會 奇美醫 池明仁整形外科診所 台東耳鼻喉科診所
加拿大台商會 美國台灣人教授協會 日本幸手耳鼻咽喉科醫院 吳英偉診所
高醫全國校友總会 總統府資政 自立晚報 沙加緬度台灣同鄕會 宜蘭縣藥師公會
美國紐約市立大學 FAPA 芝加哥FAPA分會 紐約台灣會館 底特律台灣同鄉會
台南市環境保護聯盟 台灣南極學會 新竹科學園區管理局 福和會 美國內華達州立大學
汐止國泰醫院 台北教育大學 北美洲台灣人教授協會 西雅圖FAPA華州分會 義大醫院
台大醫學院 民進黨西雅圖 日台國民文化交流會 908台灣國 新世紀教育基金會 成功大學
林金虎診所 高醫校友總會 北加州台灣同鄉聯合會 林勁甫耳鼻喉科診所 美國台灣之友會
加拿大綠色能源顧問公司 北加州台灣同鄉聯合會 東海大學 國大代表 日本東京日語學校
紐約市布魯克林醫院 國立臺灣大學 東京日台交流會 國策顧問 昆斯蘭大學
澳洲台灣同鄉會 師大 北美洲婦女會溫哥華分會 加拿大台灣同鄉會 扁聯會
北加州台灣婦女會 洛杉磯西北區台灣同鄉會北加州東灣台灣人同鄉會 崇仁醫專
北美洲台灣婦女會總會 南加州美國臺灣人獅子會 加拿大民進黨 達仁外科診所
大社長老教會 高雄市立聯合醫院 大華牙醫診所 哥倫布市台灣同鄉會
多倫多臺灣長老教會 大阪國際大學 美國台灣人教授協會 北加州關懐台灣基金會
開南大學 向安診所 臺中中國醫藥大學 高雄市嘉美診所 台南新樓醫院
台灣環境教育協會 英國台灣協會 台獨聯盟美國本部 民進黨美西黨部
北加州舊金山台灣人同鄉會 紐西蘭台僑協會 新泰綜合醫院 衞福部 衞福部台北醫院
日本都賀婦產科醫院 奇美醫學中心 北加州聖荷西-台南姊妹市協會 日本台南市後援會
加州政府 加州政府公共衛生部門 加州政府公共衛生部門審核官 明道大學
民報文化藝術基金會 臺北市立聯合醫院 台杏基金會 北美洲台灣人醫師協會
美國普恩科技 彰化師大 加拿大台灣同鄉會 陳總統民間醫療小組 加拿大婦女會
華府台灣同鄉會 高雄長庚醫院 北加州東南灣台灣人同鄉會 美國中興大學華府校友會
台大醫學院 成大醫院 台灣現代詩人協會 高醫大北美校友會 宜蘭人文基金會
日本幸手耳鼻咽喉科醫院 亞特蘭大同鄉會 建國會 新州中美醫學會 福爾摩沙醫學會
俄州首府大學 紐約州阿爾巴尼法學院 紐約市立大學 逢甲大學 台灣民意基金會
世聯倉運文教基金会 台灣醫界聯盟 高雄醫學大學校友總會 小留學生家長協會
Ann Arbor台灣同鄉會 大西雅圖台灣同鄉會 北加州前美西台灣人夏令會
沙加緬度FAPA分會 北美洲台灣婦女會總會 雲林基督教醫院 花蓮門諾醫院 法治時報
紐約羅徹斯特大學醫學院 FAPA沙加緬度分會 芝加哥台灣同鄉會
北加州東灣台灣人同鄉會 北美洲台灣人醫師協會總會 國立台北藝術大學
台北市立體育學院 美國塑膠工程師學會 加拿大民進黨 台灣大地文教基金會
《望春風週報》群馬縣台灣總會事務局 加拿大社團法人台灣語言文化社 行政院客委會
國立台東大學 台灣民族同盟 高雄醫學大學 福爾摩鯊會社 羅東聖母醫院 台北醫學大學
台灣自治基金會 《台灣海外網》 亞洲航空公司 台灣聯合國協進會 洛杉磯救扁聯盟
北美洲台灣人醫師協會總會《台灣e新聞》 台灣社會改造協會 北美洲台灣人醫師協會
台灣陪審團協會 台灣法理建國學院 彭明敏文教基金會 南山人壽保險股份有限公司
加西台灣藝術家協會 加拿大台灣華語通用協會 大西雅圖區台灣商會
高雄醫學大學全球校友會 台灣教師聯盟 民進黨美東黨部 北美洲台灣婦女會總會
國立高科技大學 中山醫大 高苑科技大學 國立高雄師範大學 歐洲台灣協會
舊金山灣區台灣商會 美國「台灣公論報」高雄醫學大學校友總會 紐約恩惠歸正教會
日本群馬縣台灣同鄉會 北美洲台灣婦女會總會 台灣基督長老教會總會 高雄醫學院
臺北市立大學 波士頓同鄉會 世界台灣客家聯合會 加州大學 陳定南基金會
香港中國經濟發展促進會 香港大學《日本時報》中天電視 國務院
戶政機關 中選會 大法官 司法院 立法院 立委 立法委員 大使 監察院 監察委員
行政院 中研院 總統府

所認為應是的 民主國家
?!

201.甚麼是 民主?!

202.甚麼是 主權?!

203.甚麼是 民主中的民-人民?!

204.誰是 民主中的民-人民?!

205.甚麼是 不是民主中的民-不是人民者-軍公教人員-政府?!

206.誰是 不是民主中的民-不是人民者-軍公教人員-政府?!

207.甚麼是 人民?!

208.誰是 人民?!

209.誰不是 人民?!

210.甚麼是 民主?!

( 所有
呆丸哈哈哈 王顥中 朱家安 辜寬敏 陳奕齊 蘇永欽 曹俊漢 李遠哲 陳文茜 張亞中
王顥中 朱家安 林柏儀 張宗坤 Guy Standing 陳韋綸 張智琦
辜寬敏 陳奕齊 陳柏惟 鄭文龍 何博文 鄭新助 陳慧文 韓國瑜 習近平 蘇永欽 川普
林濁水 陳菊 郭台銘 蔡英文 李登輝 馬英九 卓榮泰 羅文嘉 賴清德 楊志良 孫慶餘
陳水扁 彭明敏 邵宗海 王美琇 余文儀 李川信 李弘祺 金恆煒 施正鋒 洪裕宏
張正修 張葉森 陳月妙 陳為祥 陳傳岳 童文薰 賀德芬 黃居正 楊其文 楊憲宏
劉志聰 蕭曉玲 賴振昌 曹俊漢 吳景欽 朱立倫 黃智賢 林騰鷂 蘇貞昌 林佳和
董思齊 黃帝穎 江雅綺 曾怡碩 禇婉琳 何澄輝 林雨蒼 陳學聖 曾銘宗 費鴻泰 賴士葆
何宗勳 紀政 王幼玲 陳曼麗 馮光遠 紀惠容 魏千峯 苗博雅 唐峰正 許善德 刁明華 元山妙子
方宗益 王紹英 王文賢 王伯仁 王明哲 王政卿 王秋森 王美幸 王家明
王泰和 王泰澤 王國華 王國照 王梅鳯 王惠珠 王華恭 王愛蘭 王義郎 王運近 王興耀
朱孟庠 江文基 江明信 江國華 池明仁 余文儀 余函遇 吳和甫 吳松晃 吳英偉 吳國揚
吳隆傑 吳瑞北 吳銘斌 吳澧培 吳豐山 呂月霞 李元武 李木通 李世隆 李弘祺 李旭登
李汝城 李明信 李建畿 李後進 李界木 李席舟 李清根 李雪玟 李博仁 李毓芹 李筱峰
李學圖 沈信彥 周一鳴 周松男 周昭亮 周振英 周崇德 周淑韻 周朝國 林水泉 林再興
林明璋 林金虎 林俊傑 林俊堤 林勁甫 林柏均 林美里 林息霜 林祐平 林健次 林參天
林清祥 林勝利 林富文 林逸民 林翠芳 林銀 林銘新 林慧禎 林聰悟 河合惠美 邱一峰
邱一清 邱垂亮 邱萬土 施並錫 施純如 施興國 施鴻銘 柯好美 柯美珠 柯耀宗 洪玉珠
洪珠美 洪清森 洪清順 洪博學 胡頌二 殷振添 翁世俊 翁偉哲 翁壽男 馬隆祥 高大成
高華山 高寛弘 高輝陽 商文義 康伶星 張正修 張宗達 張建國 張復聚 張葉森 張銘峰
張澄溫 張璨鍙 張豐藤 梁信忠 莊秋雄 莊勝津 莊靜娜 許允棟 許世楷 許瑞峯 郭正典
郭明隆 郭長豐 郭俊貞 郭陳優美 郭進榮 郭漢崇 陳小翠 陳天令 陳天隆 陳文憲 陳世雄
陳永興 陳立愷 陳至興 陳沛仁 陳明恭 陳明真 陳垣洋 陳帝佑 陳建銘 陳政宏 陳昭姿
陳昭惠 陳炯泰 陳啓德 陳淑敏 陳淮崇 陳烱鳴 陳勝凱 陳博文 陳雅惠 陳順勝 陳義志
陳達銘 陳榮基 陳福文 陳肇真 陳銘堯 陳蕙詩 陳錫南 陳優芬 陳寶月 黄鴻展 彭百顯
曾光雄 曾伯誠 曾伯聰 曾勁元 曾南茜 曾恆利 曾淑薰 曾陽川 曾憲政 游文治 游盈隆
游泰慶 程正德 黃仁安 黃及時 黃文龍 黃立宏 黃育旗 黃邦男 黃邦雄 黃東昇 黃冠群
黃春明 黃昭展 黃美琇 黃美惠 黃貞文 黃海富 黃祖源 黃敏生 黃勝雄 黃越宏 黃經學
黃嘉道 黃漠見 黃福氣 黃慶鍾 楊玉麟 楊成錦 楊次雄 楊其文 楊忠和 楊欣晉 楊淑齡
楊超陽 楊順惠 楊黃美幸 楊緒東 楊靜華 楊懷卿 溫美紅 葉秀卿 葉柏祥 葉哲夫
頌彦(何)守眞 廖弘淼 廖淑如 劉永斌 劉志聰 劉炯錫 劉重義 劉真真 劉景寬 劉敬文
蔡米山 蔡尚穎 蔡明法 蔡明峰 蔡明訓 蔡明憲 蔡炳煌 蔡琳達 蔡瑞芳 蔡榮聰 蔡慧香
蔡篤堅 蔡龍居 蔡蘇秋金 鄭天助 鄭邦鎮 鄭岳峰 鄭國彬 鄭欽仁 鄭新助 鄭瑞雄 鄭義和
黎國棟 盧月鉛 盧世祥 盧孝治 盧秀鳳 蕭永達 蕭東賢 蕭悧悧 蕭福增 蕭錫惠 賴玉珍
賴秀穗 賴思成 賴碧良 賴麗華 戴正德 謝世憲 謝臥龍 謝金河 謝偉群 謝淑卿 謝榮進
韓明榮 簡朝樹 藍傳盛 闕杏芬 顏千鶴 顏大翔 顏正杰 顏真賢 顔淑華 羅仁貴 蘇明掦
蘇振明 蘇淑玲 蘇景源 蘇慶龍 龔明聰 楊貴運 林光義 林柏堂 李遠哲
王賡武 文國權 王綽中 島津洋一 胡志強 陳文茜 閻小駿 張亞中 尹乃菁 黃湘鈺
資政 市議員 市長 總統 台灣制憲基金會 台灣基進黨 中國共產黨 民進黨 國民黨
中國時報 自由時報 聯合報 蘋果日報 旺報 國立政治大學 亞洲大學 澳門理工學院
台灣北社 永社 中國文化大學 真理大學 東海大學 台灣大學 台北科技大學
台灣公民陣線 經濟民主連合 台灣學生聯合會 青年抵制假新聞陣線 民主平台
臺灣青年民主協會 獨立青年陣線 台灣人權促進會 人權公約施行監督聯盟
台灣守護民主平台 公民憲政推動聯盟 台灣智庫 國防安全研究院 綠色逗陣 台灣社
台灣客社 台灣聯合國協進會 陳文成博士紀念基金會 鄭南榕基金會 台灣公民參與協會
台灣親子共學教育促進會 台灣共生青年協會 公投護台灣聯盟 凱達格蘭基金會
新台灣國策智庫 台灣獨立建國聯盟 台灣教授協會 李江却台語文教基金會
台灣基進黨台北黨部 監督退休金績效聯盟 新竹縣教師會 台北企業總工會
中華民國全國退休教師聯盟 花蓮縣教師職業工會 苗栗縣教育產業工會
雙北教育產業工會 新北市教育產業工會 花蓮縣教師會 新竹縣教師職業工會
臺北市學校教育產業工會 台南市大府城教育產業工會 新竹縣教育產業工會
花蓮縣教育產業工會 勵馨社會福利事業基金會 自由空間教育基金會
當代南亞與中東研究中心 民報 日本元山醫院 宗益科技有限公司 日本台灣同鄉會
紐約醫學院 羅東聖母醫院
全美台灣人權協會 辛辛那提大學 高雄醫學大學 南加州大洛杉磯台灣會館 高醫大
恩主公醫院 北美洲台灣人基督教協會 第一名店 李登輝基金會民主協會
加拿大台灣同鄉會 北美台灣總商會 奇美醫 池明仁整形外科診所 台東耳鼻喉科診所
加拿大台商會 美國台灣人教授協會 日本幸手耳鼻咽喉科醫院 吳英偉診所
高醫全國校友總会 總統府資政 自立晚報 沙加緬度台灣同鄕會 宜蘭縣藥師公會
美國紐約市立大學 FAPA 芝加哥FAPA分會 紐約台灣會館 底特律台灣同鄉會
台南市環境保護聯盟 台灣南極學會 新竹科學園區管理局 福和會 美國內華達州立大學
汐止國泰醫院 台北教育大學 北美洲台灣人教授協會 西雅圖FAPA華州分會 義大醫院
台大醫學院 民進黨西雅圖 日台國民文化交流會 908台灣國 新世紀教育基金會 成功大學
林金虎診所 高醫校友總會 北加州台灣同鄉聯合會 林勁甫耳鼻喉科診所 美國台灣之友會
加拿大綠色能源顧問公司 北加州台灣同鄉聯合會 東海大學 國大代表 日本東京日語學校
紐約市布魯克林醫院 國立臺灣大學 東京日台交流會 國策顧問 昆斯蘭大學
澳洲台灣同鄉會 師大 北美洲婦女會溫哥華分會 加拿大台灣同鄉會 扁聯會
北加州台灣婦女會 洛杉磯西北區台灣同鄉會北加州東灣台灣人同鄉會 崇仁醫專
北美洲台灣婦女會總會 南加州美國臺灣人獅子會 加拿大民進黨 達仁外科診所
大社長老教會 高雄市立聯合醫院 大華牙醫診所 哥倫布市台灣同鄉會
多倫多臺灣長老教會 大阪國際大學 美國台灣人教授協會 北加州關懐台灣基金會
開南大學 向安診所 臺中中國醫藥大學 高雄市嘉美診所 台南新樓醫院
台灣環境教育協會 英國台灣協會 台獨聯盟美國本部 民進黨美西黨部
北加州舊金山台灣人同鄉會 紐西蘭台僑協會 新泰綜合醫院 衞福部 衞福部台北醫院
日本都賀婦產科醫院 奇美醫學中心 北加州聖荷西-台南姊妹市協會 日本台南市後援會
加州政府 加州政府公共衛生部門 加州政府公共衛生部門審核官 明道大學
民報文化藝術基金會 臺北市立聯合醫院 台杏基金會 北美洲台灣人醫師協會
美國普恩科技 彰化師大 加拿大台灣同鄉會 陳總統民間醫療小組 加拿大婦女會
華府台灣同鄉會 高雄長庚醫院 北加州東南灣台灣人同鄉會 美國中興大學華府校友會
台大醫學院 成大醫院 台灣現代詩人協會 高醫大北美校友會 宜蘭人文基金會
日本幸手耳鼻咽喉科醫院 亞特蘭大同鄉會 建國會 新州中美醫學會 福爾摩沙醫學會
俄州首府大學 紐約州阿爾巴尼法學院 紐約市立大學 逢甲大學 台灣民意基金會
世聯倉運文教基金会 台灣醫界聯盟 高雄醫學大學校友總會 小留學生家長協會
Ann Arbor台灣同鄉會 大西雅圖台灣同鄉會 北加州前美西台灣人夏令會
沙加緬度FAPA分會 北美洲台灣婦女會總會 雲林基督教醫院 花蓮門諾醫院 法治時報
紐約羅徹斯特大學醫學院 FAPA沙加緬度分會 芝加哥台灣同鄉會
北加州東灣台灣人同鄉會 北美洲台灣人醫師協會總會 國立台北藝術大學
台北市立體育學院 美國塑膠工程師學會 加拿大民進黨 台灣大地文教基金會
《望春風週報》群馬縣台灣總會事務局 加拿大社團法人台灣語言文化社 行政院客委會
國立台東大學 台灣民族同盟 高雄醫學大學 福爾摩鯊會社 羅東聖母醫院 台北醫學大學
台灣自治基金會 《台灣海外網》 亞洲航空公司 台灣聯合國協進會 洛杉磯救扁聯盟
北美洲台灣人醫師協會總會《台灣e新聞》 台灣社會改造協會 北美洲台灣人醫師協會
台灣陪審團協會 台灣法理建國學院 彭明敏文教基金會 南山人壽保險股份有限公司
加西台灣藝術家協會 加拿大台灣華語通用協會 大西雅圖區台灣商會
高雄醫學大學全球校友會 台灣教師聯盟 民進黨美東黨部 北美洲台灣婦女會總會
國立高科技大學 中山醫大 高苑科技大學 國立高雄師範大學 歐洲台灣協會
舊金山灣區台灣商會 美國「台灣公論報」高雄醫學大學校友總會 紐約恩惠歸正教會
日本群馬縣台灣同鄉會 北美洲台灣婦女會總會 台灣基督長老教會總會 高雄醫學院
臺北市立大學 波士頓同鄉會 世界台灣客家聯合會 加州大學 陳定南基金會
香港中國經濟發展促進會 香港大學《日本時報》中天電視 國務院
戶政機關 中選會 大法官 司法院 立法院 立委 立法委員 大使 監察院 監察委員
行政院 中研院 總統府
的回答

將引領
呆丸哈哈哈 王顥中 朱家安 辜寬敏 陳奕齊 蘇永欽 曹俊漢 李遠哲 陳文茜 張亞中
王顥中 朱家安 林柏儀 張宗坤 Guy Standing 陳韋綸 張智琦
辜寬敏 陳奕齊 陳柏惟 鄭文龍 何博文 鄭新助 陳慧文 韓國瑜 習近平 蘇永欽 川普
林濁水 陳菊 郭台銘 蔡英文 李登輝 馬英九 卓榮泰 羅文嘉 賴清德 楊志良 孫慶餘
陳水扁 彭明敏 邵宗海 王美琇 余文儀 李川信 李弘祺 金恆煒 施正鋒 洪裕宏
張正修 張葉森 陳月妙 陳為祥 陳傳岳 童文薰 賀德芬 黃居正 楊其文 楊憲宏
劉志聰 蕭曉玲 賴振昌 曹俊漢 吳景欽 朱立倫 黃智賢 林騰鷂 蘇貞昌 林佳和
董思齊 黃帝穎 江雅綺 曾怡碩 禇婉琳 何澄輝 林雨蒼 陳學聖 曾銘宗 費鴻泰 賴士葆
何宗勳 紀政 王幼玲 陳曼麗 馮光遠 紀惠容 魏千峯 苗博雅 唐峰正 許善德 刁明華 元山妙子
方宗益 王紹英 王文賢 王伯仁 王明哲 王政卿 王秋森 王美幸 王家明
王泰和 王泰澤 王國華 王國照 王梅鳯 王惠珠 王華恭 王愛蘭 王義郎 王運近 王興耀
朱孟庠 江文基 江明信 江國華 池明仁 余文儀 余函遇 吳和甫 吳松晃 吳英偉 吳國揚
吳隆傑 吳瑞北 吳銘斌 吳澧培 吳豐山 呂月霞 李元武 李木通 李世隆 李弘祺 李旭登
李汝城 李明信 李建畿 李後進 李界木 李席舟 李清根 李雪玟 李博仁 李毓芹 李筱峰
李學圖 沈信彥 周一鳴 周松男 周昭亮 周振英 周崇德 周淑韻 周朝國 林水泉 林再興
林明璋 林金虎 林俊傑 林俊堤 林勁甫 林柏均 林美里 林息霜 林祐平 林健次 林參天
林清祥 林勝利 林富文 林逸民 林翠芳 林銀 林銘新 林慧禎 林聰悟 河合惠美 邱一峰
邱一清 邱垂亮 邱萬土 施並錫 施純如 施興國 施鴻銘 柯好美 柯美珠 柯耀宗 洪玉珠
洪珠美 洪清森 洪清順 洪博學 胡頌二 殷振添 翁世俊 翁偉哲 翁壽男 馬隆祥 高大成
高華山 高寛弘 高輝陽 商文義 康伶星 張正修 張宗達 張建國 張復聚 張葉森 張銘峰
張澄溫 張璨鍙 張豐藤 梁信忠 莊秋雄 莊勝津 莊靜娜 許允棟 許世楷 許瑞峯 郭正典
郭明隆 郭長豐 郭俊貞 郭陳優美 郭進榮 郭漢崇 陳小翠 陳天令 陳天隆 陳文憲 陳世雄
陳永興 陳立愷 陳至興 陳沛仁 陳明恭 陳明真 陳垣洋 陳帝佑 陳建銘 陳政宏 陳昭姿
陳昭惠 陳炯泰 陳啓德 陳淑敏 陳淮崇 陳烱鳴 陳勝凱 陳博文 陳雅惠 陳順勝 陳義志
陳達銘 陳榮基 陳福文 陳肇真 陳銘堯 陳蕙詩 陳錫南 陳優芬 陳寶月 黄鴻展 彭百顯
曾光雄 曾伯誠 曾伯聰 曾勁元 曾南茜 曾恆利 曾淑薰 曾陽川 曾憲政 游文治 游盈隆
游泰慶 程正德 黃仁安 黃及時 黃文龍 黃立宏 黃育旗 黃邦男 黃邦雄 黃東昇 黃冠群
黃春明 黃昭展 黃美琇 黃美惠 黃貞文 黃海富 黃祖源 黃敏生 黃勝雄 黃越宏 黃經學
黃嘉道 黃漠見 黃福氣 黃慶鍾 楊玉麟 楊成錦 楊次雄 楊其文 楊忠和 楊欣晉 楊淑齡
楊超陽 楊順惠 楊黃美幸 楊緒東 楊靜華 楊懷卿 溫美紅 葉秀卿 葉柏祥 葉哲夫
頌彦(何)守眞 廖弘淼 廖淑如 劉永斌 劉志聰 劉炯錫 劉重義 劉真真 劉景寬 劉敬文
蔡米山 蔡尚穎 蔡明法 蔡明峰 蔡明訓 蔡明憲 蔡炳煌 蔡琳達 蔡瑞芳 蔡榮聰 蔡慧香
蔡篤堅 蔡龍居 蔡蘇秋金 鄭天助 鄭邦鎮 鄭岳峰 鄭國彬 鄭欽仁 鄭新助 鄭瑞雄 鄭義和
黎國棟 盧月鉛 盧世祥 盧孝治 盧秀鳳 蕭永達 蕭東賢 蕭悧悧 蕭福增 蕭錫惠 賴玉珍
賴秀穗 賴思成 賴碧良 賴麗華 戴正德 謝世憲 謝臥龍 謝金河 謝偉群 謝淑卿 謝榮進
韓明榮 簡朝樹 藍傳盛 闕杏芬 顏千鶴 顏大翔 顏正杰 顏真賢 顔淑華 羅仁貴 蘇明掦
蘇振明 蘇淑玲 蘇景源 蘇慶龍 龔明聰 楊貴運 林光義 林柏堂 李遠哲
王賡武 文國權 王綽中 島津洋一 胡志強 陳文茜 閻小駿 張亞中 尹乃菁 黃湘鈺
資政 市議員 市長 總統 台灣制憲基金會 台灣基進黨 中國共產黨 民進黨 國民黨
中國時報 自由時報 聯合報 蘋果日報 旺報 國立政治大學 亞洲大學 澳門理工學院
台灣北社 永社 中國文化大學 真理大學 東海大學 台灣大學 台北科技大學
台灣公民陣線 經濟民主連合 台灣學生聯合會 青年抵制假新聞陣線 民主平台
臺灣青年民主協會 獨立青年陣線 台灣人權促進會 人權公約施行監督聯盟
台灣守護民主平台 公民憲政推動聯盟 台灣智庫 國防安全研究院 綠色逗陣 台灣社
台灣客社 台灣聯合國協進會 陳文成博士紀念基金會 鄭南榕基金會 台灣公民參與協會
台灣親子共學教育促進會 台灣共生青年協會 公投護台灣聯盟 凱達格蘭基金會
新台灣國策智庫 台灣獨立建國聯盟 台灣教授協會 李江却台語文教基金會
台灣基進黨台北黨部 監督退休金績效聯盟 新竹縣教師會 台北企業總工會
中華民國全國退休教師聯盟 花蓮縣教師職業工會 苗栗縣教育產業工會
雙北教育產業工會 新北市教育產業工會 花蓮縣教師會 新竹縣教師職業工會
臺北市學校教育產業工會 台南市大府城教育產業工會 新竹縣教育產業工會
花蓮縣教育產業工會 勵馨社會福利事業基金會 自由空間教育基金會
當代南亞與中東研究中心 民報 日本元山醫院 宗益科技有限公司 日本台灣同鄉會
紐約醫學院 羅東聖母醫院
全美台灣人權協會 辛辛那提大學 高雄醫學大學 南加州大洛杉磯台灣會館 高醫大
恩主公醫院 北美洲台灣人基督教協會 第一名店 李登輝基金會民主協會
加拿大台灣同鄉會 北美台灣總商會 奇美醫 池明仁整形外科診所 台東耳鼻喉科診所
加拿大台商會 美國台灣人教授協會 日本幸手耳鼻咽喉科醫院 吳英偉診所
高醫全國校友總会 總統府資政 自立晚報 沙加緬度台灣同鄕會 宜蘭縣藥師公會
美國紐約市立大學 FAPA 芝加哥FAPA分會 紐約台灣會館 底特律台灣同鄉會
台南市環境保護聯盟 台灣南極學會 新竹科學園區管理局 福和會 美國內華達州立大學
汐止國泰醫院 台北教育大學 北美洲台灣人教授協會 西雅圖FAPA華州分會 義大醫院
台大醫學院 民進黨西雅圖 日台國民文化交流會 908台灣國 新世紀教育基金會 成功大學
林金虎診所 高醫校友總會 北加州台灣同鄉聯合會 林勁甫耳鼻喉科診所 美國台灣之友會
加拿大綠色能源顧問公司 北加州台灣同鄉聯合會 東海大學 國大代表 日本東京日語學校
紐約市布魯克林醫院 國立臺灣大學 東京日台交流會 國策顧問 昆斯蘭大學
澳洲台灣同鄉會 師大 北美洲婦女會溫哥華分會 加拿大台灣同鄉會 扁聯會
北加州台灣婦女會 洛杉磯西北區台灣同鄉會北加州東灣台灣人同鄉會 崇仁醫專
北美洲台灣婦女會總會 南加州美國臺灣人獅子會 加拿大民進黨 達仁外科診所
大社長老教會 高雄市立聯合醫院 大華牙醫診所 哥倫布市台灣同鄉會
多倫多臺灣長老教會 大阪國際大學 美國台灣人教授協會 北加州關懐台灣基金會
開南大學 向安診所 臺中中國醫藥大學 高雄市嘉美診所 台南新樓醫院
台灣環境教育協會 英國台灣協會 台獨聯盟美國本部 民進黨美西黨部
北加州舊金山台灣人同鄉會 紐西蘭台僑協會 新泰綜合醫院 衞福部 衞福部台北醫院
日本都賀婦產科醫院 奇美醫學中心 北加州聖荷西-台南姊妹市協會 日本台南市後援會
加州政府 加州政府公共衛生部門 加州政府公共衛生部門審核官 明道大學
民報文化藝術基金會 臺北市立聯合醫院 台杏基金會 北美洲台灣人醫師協會
美國普恩科技 彰化師大 加拿大台灣同鄉會 陳總統民間醫療小組 加拿大婦女會
華府台灣同鄉會 高雄長庚醫院 北加州東南灣台灣人同鄉會 美國中興大學華府校友會
台大醫學院 成大醫院 台灣現代詩人協會 高醫大北美校友會 宜蘭人文基金會
日本幸手耳鼻咽喉科醫院 亞特蘭大同鄉會 建國會 新州中美醫學會 福爾摩沙醫學會
俄州首府大學 紐約州阿爾巴尼法學院 紐約市立大學 逢甲大學 台灣民意基金會
世聯倉運文教基金会 台灣醫界聯盟 高雄醫學大學校友總會 小留學生家長協會
Ann Arbor台灣同鄉會 大西雅圖台灣同鄉會 北加州前美西台灣人夏令會
沙加緬度FAPA分會 北美洲台灣婦女會總會 雲林基督教醫院 花蓮門諾醫院 法治時報
紐約羅徹斯特大學醫學院 FAPA沙加緬度分會 芝加哥台灣同鄉會
北加州東灣台灣人同鄉會 北美洲台灣人醫師協會總會 國立台北藝術大學
台北市立體育學院 美國塑膠工程師學會 加拿大民進黨 台灣大地文教基金會
《望春風週報》群馬縣台灣總會事務局 加拿大社團法人台灣語言文化社 行政院客委會
國立台東大學 台灣民族同盟 高雄醫學大學 福爾摩鯊會社 羅東聖母醫院 台北醫學大學
台灣自治基金會 《台灣海外網》 亞洲航空公司 台灣聯合國協進會 洛杉磯救扁聯盟
北美洲台灣人醫師協會總會《台灣e新聞》 台灣社會改造協會 北美洲台灣人醫師協會
台灣陪審團協會 台灣法理建國學院 彭明敏文教基金會 南山人壽保險股份有限公司
加西台灣藝術家協會 加拿大台灣華語通用協會 大西雅圖區台灣商會
高雄醫學大學全球校友會 台灣教師聯盟 民進黨美東黨部 北美洲台灣婦女會總會
國立高科技大學 中山醫大 高苑科技大學 國立高雄師範大學 歐洲台灣協會
舊金山灣區台灣商會 美國「台灣公論報」高雄醫學大學校友總會 紐約恩惠歸正教會
日本群馬縣台灣同鄉會 北美洲台灣婦女會總會 台灣基督長老教會總會 高雄醫學院
臺北市立大學 波士頓同鄉會 世界台灣客家聯合會 加州大學 陳定南基金會
香港中國經濟發展促進會 香港大學《日本時報》中天電視 國務院
戶政機關 中選會 大法官 司法院 立法院 立委 立法委員 大使 監察院 監察委員
行政院 中研院 總統府
自身

開始或許可能有能力誠實

開始或許可能有能力思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