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世界性的「高等教育市場化」風潮中,今年(2018)四月,法國巴黎的大學生們剛剛點燃了學運的怒火,美國哥倫比亞大學和哈佛大學的兼任助理們也同樣積極地親身行動,希望爭取更好的勞動條件。
在哈佛大學,研究生們組成了工會(HGSU-UAW),剛剛通過校內兼任助理的意向投票,以55%的得票率獲得代表校內兼任助理們進行團體協商的權利,哈佛校方更在本週三(5/2)決定與他們展開協商。
但另一所常春藤名校的狀況似乎就沒有這麼樂觀。哥倫比亞大學研究生工會(GWC-UAW 2110)從4月24日開始歷經了一週的罷工後,決定暫時偃旗息鼓,在4月30日宣告結束罷工。雖然這場罷工獲得了九成以上兼任助理的同意,更有超過1,500位兼任助理確實執行了罷工指令,但卻始終未能逼迫哥大校方與工會進行團體協商。
為什麼研究生可以組成工會?
類似哥大研究生工會或哈佛研究生工會的美國戰鬥性工會,狀況和台灣非常不同。在台灣,因為雇主往往不遵守勞動法令,政府連最基本的勞動保障都做得零零落落,工會只能「先求有,再求好」,先對公家機關施壓,要求提高勞動法令的執行強度。但在美國,多數工會的存在意義和戰鬥目的就是進行團體協商、簽署團體協約,以集體的力量施壓,在既有法規上為個別勞動者添增包含定期加薪制度、牙科與醫療保險、休假日等勞動權益。
美國高教產業中的研究生兼任助理到底能不能組成工會,必須分成公立大學和私立大學兩塊來看。公立大學的兼任助理必須要通過各州政府下屬的公部門勞動關係委員會(Public Employees Relations Board, PERB)的認定,而私立大學的兼任助理則要仰賴國家勞工關係委員會(National Labor Relation Board, NLRB)的判斷。
在那些對勞工比較友善的州裡,公立大學的兼任助理較容易取得組成工會的資格;然而,私立大學兼任助理在組成工會的路途上,卻已飽嘗將近50年的波折。在這50年間,國家勞工關係委員會對私立大學的兼任助理是否為勞工的看法,徘徊在「主要目的說」與「有給服務說」之間,前者認為兼任助理畢竟還是個學生,而且團體協約有害於學習;後者則主張只要提供勞動、受人控制,不論是不是學生,兼任助理就是勞工。
直到2016年八月的哥倫比亞大學裁定(Columbia decision),國家勞工關係委員會才又重新確立「有給服務說」的地位,並賦予哥大兼任助理組成工會的權利。對美國大學內的兼任助理們來說,他們在校內經驗到的也和「有給服務說」相當符合,哥大博士候選人羅莎莉‧雷(Rosalie Ray)就說:「哥倫比亞大學對待我們就像勞工,也需要我們這些勞工……我用我自己的時間,從事真正的教學工作。」
有不少美國的工會組織者都以為民主黨對於勞工的態度,遠比共和黨友善。因而,他們擔心川普上台後將對工會的團結權造成不利。這是因為,負責斷定私立大學兼任助理是否能夠組成工會的國家勞工委員會,其成員是由總統所任命,難免在一定程度上受到兩黨政治的影響。隨著民主黨失去國家機器,川普以旋風之姿入主白宮,使得2016年對哥大研究生工會做出有利裁定的政治環境不再存在,國家勞工委員會多數時間處在共和黨控制或兩黨對峙的狀況之下。
但在這樣的艱難之下,哥倫比亞大學和其他私立學校的研究生工會卻還是一間、一間地組織起來了。
哥倫比亞大學研究生工會為什麼要罷工?
自2016年八月獲得國家勞工關係委員會認可私立大學兼任助理的勞動者地位後,哥大研究生工會就積極準備在秋天發起全校兼任助理的意向投票。
美國的工會是以「協商單位」(bargaining unit)為組成工會的最小單位,協商單位必須在由所有勞工(不論這些勞工是否加入了工會)參與的意向投票取得多數,才能獲得代表全體勞工和資方進行談判的代表權。例如,哥倫比亞大學研究生工會的組織對象包含教學助理、研究生研究助理與系所研究助理,經過全部這些勞工的投票後,工會才能決定是否要發動罷工、要由哪些人來代表全部同學與校方進行談判。
2016年的十二月,哥大研究生工會以1,602比623的票數,獲得全校同學們的認可,可以代表哥大的兼任助理與校方談判。2017年間,工會搜集了全校教學助理與研究助理的意見,決定要與校方談判的項目。
工會一再強調,兼任助理在校內經歷的勞動狀況,事實上已經非常類似校園之外、社會上一般的工作經驗,如果外面的其他勞動者都能組成工會,沒道理兼任助理就不行。
雖然兼任助理們積極行動,試圖建設更健康的勞資關係和師生關係,但校方卻一直抱持反對態度。在今年一月,哥大副校長約翰‧科茲沃思(John Coatsworth)在公開信裡反對兼任助理組成工會,他對研究生工會是否會影響學術自由、或者動搖大學訓練學者的根本任務,表達了強烈的疑慮。他也指出,校方不會和工會協商,同時正著手準備向聯邦法院提起上訴。
在得知研究生工會將要發動罷工時,校方則聲明,雖然他們尊重學生們表達他們的觀點,他們仍堅持基本的立場,絕不會把兼任助理看成勞工。
在哥大罷工期間發生了什麼事情?
哥大研究生工會在正式發動罷工以前,就已經做好了完整的準備措施。他們製作了詳細的常見問題集,回答了為什麼罷工、什麼時候要罷工等問題。具體來說,工會要求參與罷工的會員暫停在校內從事評分、研究和教學的工作,同時他們也安排了五個時段要拉起罷工糾察線,一方面要讓校方聽見學生的聲音,另一方面則要阻止所有其他有工會的勞工(包含送貨員、清潔工等)為學校提供勞務。
值得一提的是,罷工並不會導致這些兼任助理們的生計被迫中斷,因為他們的上級工會美國汽車工人工會(UAW)設置了罷工基金,並給予罷工者每週約台幣6,000元的停工補助。
事實上,哥大研究生工會的罷工也獲得不少校內老師和同學,甚至於政界、學界人士的支持。在發動罷工以前,工會發動了教師連署,據統計,約有280名的老師支持學生們的罷工;哥大大學部學生組成的學生-勞動者團結(Student-Worker Solidarity - CU/BC USAS)也在支持罷工的聲明中指出:今日的大學生就是未來的研究生兼任助理,他們反對校方分而治之的策略,並決定要支持研究生們爭取更平等的工作環境。此外,而有意競選紐約州長的女星辛西亞‧尼克森(Cynthia Nixon)也多次親身到罷工現場力挺學生。
然而,哥大迄今仍以相當強硬的態度拒絕協商,這也使得罷工暫停在頗為尷尬的時間點。後續值得注意的是,大學校方還會發動什麼的戰略,來阻止兼任助理繼續以工會爭取合理的勞動權益。另一個問題是,縱使工會發動了罷工這種最強的合法抗爭手段也無法爭取到協商機會,未來還能怎麼樣進攻。
值得反思的是,不論台美的兼任助理運動,恰恰都成了學術自由的「照妖鏡」。美國的大學藉口「學術自由」拒絕和兼任助理協商,台灣的大學在日前則同樣以「學術自由」之名,連署要求勞動部將校內兼任助理排除在《勞基法》適用範圍之外。或許,美國兼任助理運動給我們的啟示,應該恰恰是——反對高教市場化,才能捍衛真正的學術自由。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