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會後稿】黑潮二十・島航計畫

「社運公佈欄」是一個開放的平台,內容不代表苦勞網立場。任何社運議題相關行動/記者會/活動/講座採訪通知與新聞稿發佈,歡迎寄至 coolloud@gmail.com
2018/05/29

       黑潮海洋文教基金會將於2018年6月1日至6月14日,開船從花蓮港出發,逆時針繞行台灣(含澎湖、小琉球及蘭嶼等外島)一周,共計14天的航程,出入12個漁港,沿途進行「塑膠微粒」、「水下聲音」、「水質溶氧」三項採樣檢測,全台預計規劃47個檢測點,將為台灣「藍色國土」留下海洋微塑膠現況的第一份全紀錄,也將是首次收錄台灣海域環境聲景地圖!

    海洋作家廖鴻基是黑潮海洋文教基金會創會董事長,在2003年曾號召黑潮團隊,進行長達一個月的「福爾摩莎巡禮」,完成臺灣首次船隻遶行一周的行動。時隔15年後,廖鴻基將再次登上當時遶島的多羅滿號,參與屏東到花蓮段的航程。廖鴻基表示,他的海洋書寫與海洋經驗是同步且一致的,從早期的繞島、登上遠洋漁船、到2016年發起的「黑潮漂流101計畫」,這些特殊的海洋經驗拓展了生命的視野,也因此啟發了源源不絕的創作能量。廖鴻基表示:「島越繞才會越大」,生長在台灣島上的我們長期背對海洋,侷限於陸域的邊界,非常可惜;從岸上看海180度,從海上看島180度,我覺得我們應該要結合這兩種角度,才會是島嶼完整的視野。

    黑潮海洋文教基金會執行長張卉君說明,今(2018)年是黑潮海洋文教基金會創立滿二十周年,黑潮團隊特別規劃延續一整年度的「島航計畫」,除了第一階段將號召25名研究者、環境議題工作者、藝文創作者共同繞行台灣一周,進行海上調查任務及海洋創作之外,也將在下半年進行全台巡迴分享講座及行動展,透過黑潮擅長的環境教育推廣,向大眾分享黑潮海洋文教基金會長期關注的海洋議題,透過這趟航程中的塑膠微粒觀察,瞭解台灣各地海域面臨的危機,並起而改變;同時,黑潮也特別邀請影視媒體及紀錄片導演上船拍攝,盼能將海上特別的視野,以影像及文字紀錄下來,呈現給更多關心海洋的朋友們。

    受邀參與「島航計畫」第一階段航程的創作者除了作家吳明益、廖鴻基、現代舞團INTW之外,還有曾留學西班牙的基隆畫家王傑,將參與整趟遶島的行程。王傑提到,西方在大航海時代就會在探險船上搭載科學家、生物學家跟畫家,當時沒有相機,記錄的重責大任就落在畫家手上,透過素描跟水彩來記錄航海過程中的所見所聞,以及沿途發現的新奇事物。這次有機會可以參與在航程中隨船作畫,彷彿是接續著前人的傳統,讓他非常興奮。由於這次遶島航程環繞著環境保護的議題,提到海洋日益惡化的現況,王傑表示回過頭看黑潮海洋文教基金會二十年來長期在海洋議題上的投入,非常令人感動,也特別呼籲關心環境議題的朋友也一起來關注、支持。

    今(2018)年四月份成立的海洋委員會海洋保育署黃向文署長,這次也受邀參與黑潮海洋文教基金會「島航計畫」中的部分航段。黃向文署長提到,她在海洋大學海洋事務與資源管理研究所授課時,便十分關心台灣海洋廢棄物的研究與近況。除了肯定黑潮海洋文教基金會透過民間自籌的力量,進行三項重要的海上調查項目,回應到聯合國永續發展目標之外,也強調建立長期調查研究的重要性。黃向文署長特別重申海委會海保署成立的宗旨與目標,尤其海洋當前面臨到的問題十分複雜,需要透過官學民共同參與,海保署在未來推動海洋保育工作上也會積極與公民團體合作,一起為台灣的海洋環境努力。

    黑潮海洋文教基金會是台灣第一個以「海洋」為宗旨、透過眾籌成立的民間組織,二十年來始終保持著「溫暖」、「清澈」、「堅定」的特質,長期持續推動環境教育,並積極為台灣海洋環境發聲。面對當前海洋廢棄物、海洋塑化、漁業枯竭、環境污染、棲地喪失等迫切的海洋危機,黑潮海洋文教基金會再次呼籲大家一起「成為槳」,共同用行動創造改變,為台灣的海洋環境付出心力!

臉書討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