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6月8日早上10點
【地點】行政院(台北市中正區忠孝東路一段1號)
華航今年首度與4所大專院校合作,招募「實習空服員」上機服務、每月飛行60小時,華航提供每學期15萬獎學金,每月約可領2萬5000元。此計畫於3月21日曝光後,引發爭議,民航局當時以「華航未說明此項計畫符合勞動部、教育部相關法令」為由而駁回申請。沒想到,華航於5月18日再度遞交計畫於民航局,在民航局未審查完畢前逕自於5月21日完成招募。
搶救低薪是口號?配合財團推動實習制度製造低薪才是真的
許多學者專家已紛紛指出,台灣長期低薪惡劣的工作環境,不僅侵蝕人民的購買力,導致經濟發展遲緩,更致使人才外流,是嚴重的國安問題。
行政院賴清德院長顯然也認知到低薪問題的嚴重,於上月推動十大政策搶救低薪,其中一項叫做「鼓勵企業加薪」。然而,我們還未看到企業受鼓勵幫員工加薪,反而是看見政府配合財團開放實習制度,未來空服整體產業薪水下降幾乎是可以預見的趨勢。
具體而言,實習空服員被要求60小時上機提供勞務,然而卻只能支領每月約25000元獎學金。飛時與正職空服員相差不遠,但每月可領所得卻僅有三分之一。此舉不只是造成實習空服員剝削問題,提高同機正職空服員勞動強度(額外提供督導工作)。更核心的問題是,此政策一開,資方就能大量減少人力成本,以召募更便宜的實習空服員取代正職空服員,導致原本正職空服員的飛時降低(薪資水平下降),減少未來聘用正職空服員的機率。政府開放實習空服員,卻沒有任何禁止資方降低人力成本、拿此當替代人力的配套措施,就是製造低薪的推手,對空服產業是嚴重的打擊與毀滅。
飛安第一也是口號?民航局至今未開放工會進場審查
實習空服員的訓練與經驗均不足,本不該讓他們在工作現場中獨立執行飛安與服務工作,獨自承擔風險。因此,若實習空服員將上機服務,為確保飛安與服務品質,航空公司不僅不能降低原機上人力,甚至一台飛機只能派遣一名實習空服員,且需另加派一名正職空服員在旁協助與督導。
但是,目前工會已於5月底提出具體訴求,民航局當天只回應「飛安第一」,但之後並未找工會進場參與審查會議,也公開公布審查標準,工會訴求是否被納入、審查是否已完成,我們根本無從得知。這過程無疑就是一場黑項作業。
訴求
更遑論實習空服員適用的〈專科以上學校校外實習教育法〉才由教育部於今年初推出草案,部分工會團體提出該法案未釐清職災責任,工時規範不清,種種對學生權益保障不足之處都還在整合意見中。
另外,民航局也還未審過華航的計畫,法律與民航局的作業還未竟完善,為何華航可以偷跑?
以上實習生的法規、人力配置、風險責任都未釐清,華航已大動作完成招募,這不禁讓人懷疑,政府是不是配合華航演出的假動作?
今天,工會來到行政院,向院長賴清德呼籲,實習空服制度是一項將衝擊飛安,危及國安,也與政府搶救低薪相違背的政策。我們希望行政院可以督促教育部、民航局與勞動部懸崖勒馬,立即召開跨部門會議,開放工會參與,共同商討出保障飛安、不衝擊薪資的配套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