距離今年「九合一選舉」投票日(11/24)即將進入倒數六週,對於與民眾生活及權益攸關的居住問題,在社會住宅推動聯盟八月選前百日舉辦記者會,就六都公布「民間版住宅政策白皮書」,以及對六都市長候選人提出五大政策訴求。其後,便啟動六都市長主要候選人拜會行動。
聯繫拜會候選人結果
本聯盟經過一個半月的聯繫安排,截至今日記者會,共完成9位主要市長候選人的拜會。
首先,要謝謝這9位候選人,願意在忙碌選戰(或市政)工作中能願意排出時間,聽取我們對住宅政策的主張訴求並進行對話,其中或有意見未必一致,但就重視住宅議題的態度,我們先予以肯定。然而,仍有4位市長候選人,包括台中市盧秀燕、台南市黃偉哲、高雄市陳其邁、韓國瑜等,幾經多次聯繫,卻以選戰繁忙為由遲遲未有回應。對此態度,本聯盟實難認同,難道其它9位候選人都閒閒沒事嗎?當然,其可主張住宅政策沒義務跟我們談,然遍查相關網站、新聞等,也看不到他們對住宅政策有所著墨。綜上,足證這4位候選人輕忽住宅議題、且毫無政策準備,對此,本聯盟必須給予明確負評,亦為廣大選民抱屈!
候選人回應訴求情形
此次倡議拜會行動中,上述9位市長候選人對於住盟等團體提出之五大訴求,多數有給予正面回應,且也提出各自關注之政策作法。就此,亦可看出各候選人對住宅政策的價值觀點、關注面向,以及推動執行的意願。分析評論如下:
一、興利易、除弊難:此仍是部分候選人的罩門
我們認為,六都做為地方政府表率,市長候選人應提出完整的住宅政策,包括購屋市場、租屋市場、以及住宅補貼三大面向。就實務而言,前兩項為除弊,住宅補貼則為興利。
就興利面向上,各市長候選人在既有住宅補貼基礎之上,對於我們提出「落實可負擔租金」、「持續推動社會住宅」、「學生居住問題納入住宅政策」等三個訴求,多表達認同支持,惟在推動執行層面,基於各都資源經費、行政能量、地區需求等條件,或採不同策略模式。
相對地,就除弊部分,即我們提出的「支持實價登錄2.0」與「租稅引導空屋釋出」,半數以上候選人則採模糊以對或不願回應,而願意表達認同支持者,僅柯文哲、姚文智、蘇貞昌、侯友宜等四位。
這樣的結果,明確顯示台灣選舉慣常的「興利易、除弊難」文化,仍是部分市長候選人的罩門。我們仍必須再次強調,住宅政策必須三管齊下,不能僅單靠住宅補貼,一再迴避購屋市場(住宅資訊透明)與租屋市場(大量空屋閒置)的改革,這絕對不符六都市長應有的表現與格局。
二、社會住宅持續發展之重點:數量、模式與創新
另針對住盟等團體持續關注倡議的「持續推動社會住宅」訴求,進一步評析之。雖說此次拜會之市長候選人皆認同興辦社會住宅,但對於其目標及興辦有較多差異,有三點特別值得提出來討論:
數量仍是無可迴避的課題,這並不是說承諾興建數字越多就越好,但亦不能只是說「會做」這樣道德宣示。就此,我們期許丁守中、陳學聖、高思博三位候選人仍應提出其認為合理的目標。
就社會住宅興辦的模式,我們認同除政府興建以外可採其它多元模式,但不應過度誇大透過都更、容積獎勵取得社會住宅的效果,認為其可替代直接興建。就此,我們要提醒姚文智、丁守中、侯友宜、陳學聖、高思博等候選人再斟酌。
持續興建應配套軟體創新機制,諸如社會福利、社區營造、合作共住、循環經濟等,讓社會住宅成為居住價值與文化的創生平台。就此,我們欣見柯文哲、姚文智、侯友宜、蘇貞昌、鄭文燦、林佳龍等候選人,提出了他們的想法。
選舉會結束,住宅改革卻必須持續前行
我們認為,住宅政策是直轄市長無可迴避的重要治理課題,因此先呼籲那4位「無暇」讓住盟拜訪的市長候選人們,不碰面沒關係,但你們有責任跟義務,在選前端出牛肉,向選民提出住宅政策!
展望後續,本聯盟也將一本自2011年起的倡議作風,就「民間版住宅政策白皮書」之主張訴求持續深化,並於選後持續監督當選的市長參選人--請不要忘記你們的承諾!
選舉會結束,但住宅改革卻必須持續前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