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稿】選前一天公布民調!以核養綠壓勝非核家園

「社運公佈欄」是一個開放的平台,內容不代表苦勞網立場。任何社運議題相關行動/記者會/活動/講座採訪通知與新聞稿發佈,歡迎寄至 coolloud@gmail.com
2018/11/23

資料來源:以核養綠-缺電公民自救會
https://www.facebook.com/GreenNuclear.vote/posts/1003178663222507

九合一選舉併公投的投票日前一天,以核養綠公投團隊今(23日)發布「以核養綠公投議題調查」民調結果。

在「以核養綠公投案相關知曉度」方面,民調顯示:71.7%的民眾知道今年選舉時有「以核養綠」這項公投;38.6%的民眾知道「以核養綠」公投,主旨為廢除電業法第95條第1項;55.9%的民眾知道「養綠」,適當利用穩定、乾淨的核能供電,以減少碳排放與污染、以達到真正的環境保護。

在「能源使用相關說明同意程度」方面,民調顯示:74.0%的民眾同意「雖然天然氣比燃煤產生的空氣汙染少,但依然有增加碳排放的問題」;70.5%的民眾同意「太陽能、風能等再生能源雖然是最環保的選擇,但供電不穩定且非常昂貴」;67.3%的民眾同意「台灣需要能夠穩定供電的核能,以防止815大停電再次發生。

在「年底投票相關知曉與意願度」方面,民調顯示:61.9%的民眾知道「今年11月24日地方選舉投票日時,投票人必須主動跟選務人員領取公投票」;81.9%的民眾會領取「以核養綠」的公投票;51.7%的民眾會對「以核養綠公投」投下同意票。

依照目前擁有公民投票權人口總數1,979萬人作計算,投票率7成作為估算,1,385萬7千人會去投票。有47.6%表示「一定會」領公投票;34.3%表示「應該會」領。將「一定會」的權數設為1,「應該會」設為0.5,估算將有897萬2,407人領取公投票(一定會:659萬5,932人+應該會:237萬6,475人),而推算約有538萬8,585人對「以核養綠公投」投下同意票(一定會:412萬9,053人+應該會:125萬9,532人)。

公投共同發起人廖彥朋表示,以核養綠公投之所以被認為極有可能通過,乃基於今年初各家媒體民調顯示的核電支持率,與本次委託民調機構調查結果相去不遠,同意繼續使用核能的比例,在各年齡階層皆是反對核能的兩到三倍。今年收集到的廢除電業法連署書,也約是當年台灣社會反核聲浪最高漲時,反核四公投連署書的三倍(34萬 vs. 12萬)。

廖彥朋表示,對公投感到謹慎樂觀,從來不擔心支持率,成敗在於公投領票率。民調顯示七成知道以核養綠公投,僅四成知道主文為廢除電業法,中間有三成落差。這是由於中選會於聽證會後,直接推翻法務部之法律意見,強迫公投主文寫成雙重否定形式,極易造成混淆。近日就收到許多網友回報,反核方在Line群散布「如果反對非核家園,第16案就要蓋不同意票」或「中選會偷改選舉公報號碼,第16案變成廢核,要蓋不同意票」的謠言。提醒大家千萬要告訴親朋好友不要上當,中選會沒有改變公投主文,請「同意:廢除電業法第95條第1項」,把「2025非核家園」這條惡法廢除。

公投領銜人黃士修表示,中選會規劃先領投九合一,再領投公投票,將大幅影響公投領票率。法理位階上,公投是全國性政策、直接民主,應優先於地方性選舉、間接民主;動線規劃上,滿18歲應先領投公投票,然後未滿20歲離場,滿20歲繼續領投九合一選舉。無論公投結果,明年將推動公投法再修法,杜絕中選會委員操弄公民投票,打壓民主之情事。

黃士修直言,反核方犯下最致命的戰略錯誤,就是沒有沉住氣到最後一刻。公投有兩種可能結局:一、獲得五百萬張同意票,成功廢除非核條款。二、同意票未達門檻,假設只有三百萬張,反核方可以宣稱全國有兩千萬人「不反對」非核家園,對公投根本不在意,「以核養綠」就沒有後路。然而,反核方在公投成案的這一個月以來,鋪天蓋地宣傳圍剿「以核養綠」,卻因為賽局規則的限制,無法動員核心不同意票壓過廣泛同意票,屆時就會是無黨無派沒錢沒組織的三百萬「以核養綠」民意,壓過政黨和利益團體全力總動員的一百萬「非核家園」民意,對2020總統大選產生關鍵影響。

這項民調由以核養綠公投團隊委託趨勢民調公司進行,調查對象是戶籍於台灣地區20個縣市,年滿18歲的民眾;調查時間為107年11月13日至11月15日;調查抽樣方法採分層比例隨機抽樣方式進行市內電話調查,共完成1,088份有效樣本,在95%信心水準下,抽樣誤差為正負3.0個百分點;並根據內政部最新人口資料,對戶籍地、性別、年齡進行加權處理,加權後樣本結構與母體結構一致。民調結果簡報由以核養綠公投團隊委託CNEWS匯流新聞網製作。

註:由於投票日前十日選舉民調封關是《選罷法》第53條規定,然《公投法》並未對公投民調做出任何限制。以核養綠公投領銜人黃士修表示,絕對守護法律邊界,若中選會又要違法擴大解釋,歡迎來告。

臉書討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