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是車諾比核災33週年,台灣環境保護聯盟、媽媽監督核電廠聯盟、綠色消費者基金會、綠台文教基金會、再生能源推動聯盟等環保團體,4月26日上午在立法院大門口舉辦紀念記者會。會後前往行政院拜會副院長陳其邁,他曾在1996年與台北市府會、環保團體一同前往車諾比考察,陳特別找出當年在車諾比三十公里管制區圍籬、核電廠外面、與災區民眾互動的相片,感謝反核前輩們對社會運動和政治啟蒙的影響。
此記者會由當年的車諾比考察團成員,施信民和廖彬良等人帶領大家回顧科技史上、二十世紀最嚴重的災變,展示紀實攝影大師廣河隆一的歷史相片「吻別」-車諾比媽媽親吻罹難孩子,以及災區兒童的繪畫作品。也有台灣親子一起出席,喊出心聲,共同呼籲給孩子一個沒有核災的未來:
- 加強核電廠核安管制,改善能源管理,促進再生能源發展。
- 加強非核家園教育與推廣。
- 支持「廢核再生」公投、「反核廢」公投,參加27日北高兩地的廢核遊行。
記者會後,環團代表拜會行政副院長陳其邁,環盟劉志堅會長說明前述記者會訴求,陳副院長表示,他和蘇貞昌院長來政院剛滿一百多天,這期間公布了未來十年的新能源政策,再度確認核一二三不延役、核四不重啟,非核家園不會改變,會達成「五三二」能源配比(天然氣五成、燃煤三成、綠能二成)。
經濟部次長林全能進一步說明,政府一定做好需求面和能源管理,加強電網饋線設置和電廠更新機組投入試運轉,今年6月之後尖峰備轉容量率可以達到10%以上,絕對不會缺電。在供應面,特別加強再生能源,太陽能去年增加1 GW,今年會再增加1.5 GW,竹南示範風場有120 MW在年底會上線。
廢核再生公投領銜人高成炎強調,地熱和海洋能是全天運轉的再生能源,可以讓民眾對綠能信服,但目前銀行綠色金融的綠能專案卻只有太陽能和風機。陳副院長和林全能次長回應,公股行庫會配合政策任務推動,綠色金融是國際新興趨勢,中小企業處也會動起來,直接處理綠能業者實際遇到的各種問題。
媽媽監督核電廠聯盟楊順美說,她參加聯合國氣候變遷綱要公約的COP會議,地熱技術很成熟,各國都大力發展,台灣應該因地制宜發展本身有的資源。綠能推動不能迷信大數字、大面積,能源轉型,要由下而上讓民眾有參與。
陳其邁提及去年五月到德國漢諾威參觀綠能社區的經驗,這次《再生能源發展條例》就特別支持鼓勵分散式的公民電廠,去中心化的效率更高,分享綠能發展的好處,政府也會重視儲能。
再生能源推動聯盟高茹萍強調,能源轉型的關鍵在公民意識和共識,綠能教育的重要,應有推動小組和人才資源庫。綠色消費者基金會董事長方儉認為,應該整合各種綠能所創造的綠領工作機會,以及風機綠能產業國產化及創造的產值,種種數據應該和綠能教育結合,並要求台電即時公布各電廠的產能利用率,拆解「缺電神話」。
環盟創會會長施信民表示,去年底公投結果對非核家園政策有重大衝擊,政府應積極讓人民了解此政策對台灣永續發展的重要性,並希望能積極支持環盟所提廢核再生公投。陳其邁說,綠能教育一定會加強推動,明年初的大選有哪些能源政策相關的公投,行政院會挺身維護非核家園政策,不會迴避。
1996年3月車諾比參訪說明:
1996年台灣第一個車諾比核災考察團,帶回災區第一手資訊,考察團成員包括現任行政院副院長陳其邁(當時為立法委員)、現任監委張武修 (當時為大學教授)、林俊義(前環保署署長,時任北市環保局長)、施信民,跨黨派市議員廖彬良和魏憶龍…等人。
車諾比核災說明:
1986年4月26日車諾比核電廠發生核災,高度汙染土地超過16萬平方公里,相當於四個台灣的面積,其中烏克蘭大於5%國土、白俄羅斯大於22%遭受嚴重汙染,強制疏散超過40萬人,投入消防和清理的軍民超過80萬人(約有一成已死亡),倖存者的健康都一輩子受影響,輻射汙染影響整個北半球,歐洲酪農、畜牧、食品業遭到嚴重衝擊。核電產業的安全神話就此瓦解,原本呈現45度成長率的核電產業,全球核電機組總裝置容量數字從此轉入起伏的高原期。2011年3月11日福島核災後,核產業原想藉氣候變遷議題謀求核電復興也不可得,核電大廠「東芝-西屋」於去年宣告破產,綠能反而欣欣向榮、急速成長。
台灣距離車諾比七千公里遠,當時對這場核災有印象的人,現在至少都邁入中年,遠不如八年前發生在鄰國日本的福島核災受關注。車諾比核電廠經過三十幾年,廢爐善後工作仍未完成,三十公里內仍是管制禁區,儘管一再挖除表土,輻射汙染仍持續累積。原有石棺已嚴重受損,耗資約新台幣712億元的金屬新石棺,於2016年底啟用,因核災後蘇聯解體,經濟受雙重重擊的烏克蘭無力負擔,由歐洲開發銀行主導,募集超過四十國的經費。
擁核團體總是低估核災的損害和傷亡,與核產業各大財團關係緊密的國際原子能總署(IAEA)和世界衛生組織,2005年所作極保守的估計有4千人死亡,5百萬人受輻射汙染,3百萬孩童一生都需要藥物治療。2010年紐約科學院則以斯拉夫語為主的5千多篇報告,研究指出1986~2004年間,全球累計有98.5萬人因此持續性核汙染而死亡。
若是太過專注於直接或間接的傷亡數字,則容易忽視生命的品質,和整體社會的實際衝擊。2015年諾貝爾文學獎得主-斯維拉娜.亞歷塞維奇(Svetlana Alexievich),其鉅作《車諾比的聲音》(Voices from Chernobyl),以獨特的複述寫作法,忠實傳達災民心聲,基層清理人和高官、科學家們的掙扎,眾生動物的處境,和孩子令我們心碎的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