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先,要先肯定臺北市政府在柯市長第一個任期的努力與成果。你們規劃與動工最多的社會住宅,你們率先落實住宅法可負擔租金的制度,你們建置了最完善的住宅資訊平台,你們也願意領頭辦理多個創新性實驗計畫,如青年回饋入住、青銀共居等。這樣的成績,民間團體都有看到。然而,台北做為台灣城市領頭羊,社會與民間團體自然會有更高的期許。以及,台北身為台灣居住困難指數最高的地區,也的確必須有更積極因應作為方能符合市民的期待。
因此,針對台北市居住正義2.0政策,個人代表包括都市改革組織、崔媽媽基金會、社會住宅推動聯盟等長期關注居住議題的民間團體,有以下的提醒與建議:
今年是無殼蝸牛運動30年,兩個星期前,多個民間住宅與青年團體召開記者會,我們指出:青年世代居住不公是下一階段居住問題重中之重。就此,台北市絕對是全台之冠,三十年前台北市房價所得比為8.6倍,他們的父執輩已不堪負荷爆發無殼蝸牛運動,三十年後台北房價卻更加高不可攀,上看14甚至15倍,請問年輕世代怎麼辦?事實上,如以家戶年齡區隔統計,台北市青年家戶的房價所得比絕對超過25倍。這意味著,台北變成一個青年無法安居的城市,只能寄望有沒有好爸爸(媽媽),這將導致社會階層分化加劇。更嚴重的是,青年不斷外流、出生率持續探底,台北變成「老人城」,嚴重影響城市人才培育與競爭力,最終恐終因人口負紅利反噬城市社會與經濟之未來。
面對這樣的居住問題,自2010年民間團體便積極投入倡議,我們一貫的主張是,住宅政策要「健全購屋市場」、「發展租屋市場」、「興辦社宅住宅」三管齊下。然而,我們看到近10年來政府對於高房價與居住困難的對應政策,多著重在「住宅補貼」的邏輯,卻始終迴避造成此問題成因的制度改革。
社會住宅、租金補貼絕對很重要,台北市以及中央的投入我們也肯定,但關鍵是:「只做這些絕對不夠!」。台灣即便真的八年蓋出20萬戶,也僅佔總住宅戶數的2.2%,但另外將近98%的購屋與租屋市場若無法進行改革,居住問題仍然不可能解!又台北市若無法有效合理化房價,或讓年輕人買不起至少也要租的到、租的好,社宅努力蓋還會是供不應求,且入住社宅六年後離開又將怎麼辦?香港就是個活生生的例子,即便擁有30%的社會住宅,卻是全球公認的高房價、高租金的居住地獄,青年絕望憤怒無以復加。今日香港,難保不會成為明日台北!
基於此,在柯市長提出的居住正義2.0政策中,我們非常高興看到除了持續多元興辦社會住宅外,在「健全房市」也提出多項積極主張,特別是進一步強化資訊透明,以及稅制合理,這絕對是正確的方向,我們自然予以支持。但我們也要坦誠指出,健全房市—重點的確是房市資訊透明與房產稅制--主要法源機制在中央,如中央不願意啟動相關修法及政策調整,台北市僅能在一定程度內做微調,不是不能做,但絕對是事倍功半、甚至收效有限。因此,我們針對居住正義2.0政策提出以下三個建議:
我們期許柯市長應該以其全國性的政治領袖的高度,帶著台北市首都的能量,要求中央進行改革,包括儘速通通過實價登錄2.0以及房屋稅條例修法。這絕對是居住正義2.0「健全房市」有主張落實的關鍵,柯市長一再強調要面對問題、解決問題,解決問題關鍵很清楚是在中央法令制度,期許柯市長敢為天下先,領頭要求改革!
房市合理化是必要,但絕非短期可達成。短、中期政策改革的要務,應首重擴大租屋市場供給,讓市民買不起至少也要租得到、租得好。因此,我們要提醒柯市長,相較於減免一屋自住者稅賦,稅制合理化更優先且重要的是縮減三戶自住戶數認定、並搭配提高「非自住且未出租」住宅持有稅賦,以有效促成空屋轉為租屋。
再次強調,住宅政策要購屋、租屋、社宅三管齊下,因此,增加社會住宅數量絕對仍有其必要。我們呼籲柯市長不能鬆懈,除持續興建完成前四年規劃設計案件外,仍應該在接下來三年多結合民間力量推動更多新的興辦計畫,民間團體將會繼續督促。
最後,謝謝市府有雅量邀請民間團體與會,既使我們也曾對市府若干政策作法有過嚴厲批評。我們期待後續有更多機會對話合作,特別是如柯市長願意帶頭呼籲中央修法改革,我相信民間團體與青年世代伙伴們絕對願意積極呼應並聲援。謝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