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會後稿】勿忘福島教訓:能源轉型才減碳、核災空汙不要來

「社運公佈欄」是一個開放的平台,內容不代表苦勞網立場。任何社運議題相關行動/記者會/活動/講座採訪通知與新聞稿發佈,歡迎寄至 coolloud@gmail.com
2020/03/10

2011年3月11日發生的東日本大震災以及後續的福島第一核電廠事故至今已滿9年,除了造成了廣大範圍的輻射污染,對福島周遭人民的生活造成衝擊,至今仍然難以收拾環境影響,日本政府甚至想在2022年把1百多萬噸輻射廢水排入太平洋,讓該地漁民和環太平洋的國家發聲抗議。全國廢核行動平台舉辦核災九週年記者會,報告福島現況、台灣核電風險以及能源轉型的方向,呼籲勿忘福島教訓,核電應儘速走入歷史,台灣絕對可以達成「低碳、非核、減煤」的未來。

核災後續難處理   不應被「奧運」掩蓋淡化

即使已經過了九年,目前福島災情的後續處理仍然棘手,例如核電廠一號機的燃料棒殘渣移除工程原定於2021年開始,但目前在財務與移除工法上仍缺乏可行性。為了冷卻三個機組中的燃料棒碎片,大量的水至今仍持續灌注其中,這些遭到高度污染的廢水與地下水相混合,儲存水槽已高達960座,所儲藏的處理水突破116萬立方公尺,尤其是這些污水被揭露出大部分甚至未達安全排放的規範,日本政府卻打算在2022年將這些輻射污水排放入大海,遭到廣泛的質疑與反對。而因除污而產生體積高達1,400萬立方公尺的輻射污土無處可去,日本環境省擬提出「再利用」於公共工程和農地開發的方針,在各地都引發了居民及地方政府的強烈反對。

綠色公民行動聯盟秘書長崔愫欣表示,日本政府在核電政策受到極大挫折,但在一片爭取「復興」、「奧運」的口號之下,卻試圖淡化福島問題,根據福島縣的調查,聖火傳遞的路線上及沿路,觀察到每小時0.46微西弗(郡山市),每小時0.77微西弗(飯館村)等,遠超出放射除污基準的每小時0.23微西弗的放射線量。根據日本民間組織的環境放射線監測(註1),針對聖火傳遞、路線及其週邊69處所進行的調查,調查地點中有62%超過每小時0.23微西弗,在7處地點更有超出100萬貝克(Bq/m²)的高劑量土壤污染。這些證據戳破了安倍政府宣稱已無污染的謊言。

傳達福島至今的污染與受害現況,呼籲勿忘福島教訓,國際環境組織「地球之友」訴求,日本政府必須正視現在的事實,實施對所有核電廠事故被害者的完全賠償,重建被害者生活與重新拾回尊嚴,這才是真正讓福島復興的政策。為了不讓核電廠事故的慘禍再次發生,必須和被害者站在一起,朝向沒有核電廠也沒有核武的和平世界一同邁進。

廢除危險核四、退役老舊核電

核電廠一旦發生事故,就會造成長久且長久的傷害。台灣國土面積狹小,缺乏安全撤離空間,核災後果無法承受;地震頻繁、活動斷層、火山鄰近核電廠,核子事故風險較地質穩定的國家更高。

台灣蠻野心足生態協會蔡雅瀅律師表示:既有核電廠發生過諸多問題,如核二廠有錨定螺栓斷裂、爐心側板裂開、燃料夾彎曲等問題,甚至曾因發電箱避雷器爆炸事件,長時間停機,重啟後又馬上出問題;核三不僅有活動斷層通過,且曾因設備老舊多次起火。至於爭議40年,開始動工20年,宣布封存近6年的核四廠,則發生過:因颱風、操作疏失、設備反覆故障、尺寸不合脫落等因素多次泡水;不按圖施工;大量違法變更設計;偷工減料;一號機大量挪用二號機舊零件等種種問題。不僅封存前,尚未通過安檢,且多年封存,續建需耗費漫長時間與昂貴費用,實應早日轉型。

臺灣三座核電廠運轉執照陸續到期,目前核一廠已經於去年取得除役許可,核二廠、核三廠都還在除役之前的準備工作。以除役環評程序來說,核二廠及核三廠都已經進入第二階段環境影響評估。不過,對於台電迄今還沒有提出核三廠的除役計畫給原能會,是否可能造成未來除役計畫的內容與環評審查內容,必須特別注意。

核電除役方面,環團所關心的是核電廠周邊社區該如何面對衝擊,有沒有社會或產業的影響、對民眾的生活有什麼影響、除役之後社區該如何調適、未來的發展、納入在地民眾的參與監督機制等,環境法律人協會專員謝蓓宜表示,現階段無論是哪一座核電廠都沒有明確的討論與規劃。除役長達25年,呼籲台電、原能會、電廠所在地的執政政府,應該要立即啟動相關的討論,讓臺灣社會能夠以健全的心態來面對核電廠除役。

核電已無競爭力 能源轉型才減碳

台灣拒絕核災,也拒絕空汙,推動能源轉型、氣候變遷是迫切的全球性問題,媽媽監督核電廠聯盟秘書長楊順美表示,擁核方所說以核電減碳只是虛假的謊言,核電的全球占比逐年下降,比較過去十年來,國際上各種能源的價格變化,核電成本已經上漲23%,而且施工時間不斷拖延;反觀太陽光電下降了88%,風力發電則下降了69%,就能源市場來說,「核電已經沒有競爭力」相較再生能源來說太貴太慢;我們應該運用短時間、低成本發展的作法,來因應全球氣候危機的問題。發展再生能源除了有利於減碳,同時也增加就業人口,這是過去的化石燃料與核電廠做不到的。台灣目前的離岸風力發展,要求相當程度的本土化,連帶帶動了台灣相關產業轉型與人口就業。

台灣環保聯盟理事長劉志堅表示,蔡政府應要信守承諾,落實「非核家園」、及推動「能源轉型」。將監督此政見之落實。政府關於再生能源政策措施,可改進、提昇之點尚多,應加強推動具穩定性的、具在地特性的地熱發電、小水力發電,初期更應鼓勵、補助、輔導之,以較高躉購費率引導發展。對一些再生能源發展案,若是有些環境敏感特性、負面生態衝擊之處,應注意避免或減輕對策或訂定審查原則、或停止開發。事先之資訊揭露、溝通、監測,採無悔作法、謹慎原則,皆為必要,創造生態保育與能源轉型多贏局面。

廢核遊行因疫情暫停  明年擴大舉辦

地球公民基金會副執行長蔡中岳表示,去年四月的廢核遊行發起共有36個團體、協力113個團體,以北高雙城同步遊行為號召,萬人上街表達與核電告別的決心。自2011年開始,連續在每年三、四月舉辦的廢核大遊行,今年卻因疫情期間群聚活動風險高,為配合防疫工作,經過參與組織的共同討論,決議取消群眾集會,明年福島核災十週年再擴大舉辦,今年遊行活動雖無法持續,但主辦單位仍將持續進行廢核理念的宣導與教育,原本在遊行現場規劃的能源展區,將移師至華山文創園區的影像穿廊,舉辦非核減煤概念展,以照片展覽及互動遊戲代替,展期為4月16至30日,歡迎民眾前往觀展。

註1:根據「Chiku rin 舍」及「Huku ichi週邊環境放射線監測計畫」

主辦:全國廢核行動平台

出席發言代表:地球公民基金會副執行長蔡中岳、媽媽監督核電廠聯盟秘書長楊順美、綠色公民行動聯盟秘書長崔愫欣、台灣環保聯盟理事長劉志堅、蠻野心足生態協會律師蔡雅瀅、環境法律人協會專員謝蓓宜

建議標籤: 

臉書討論

回應

處處核電廠還是處處恐核症?
2018-11-12 聯合踹人天地 mocear

越是接近公投,反核人士的胡說八道就越來越多,當然這並不是說他們平時就不會胡說八道。

比如說廖彥朋先前提到台灣可以蓋到20座機組,這些人就馬上見獵心喜的宣稱支持第16號以核養綠公投就會「處處核電廠,家家核廢料」。

這種嘴臉就好像宣稱只要支持同性婚姻就會人人同性戀一樣。

事實上,所謂台灣可以蓋到20座機組,是指現在核一核二核三核四的廠區「規劃興建當時的設計就是能夠容納20座機組」,而不是有20座核電廠。

因為核電廠的建設是很要求地質環境的,所以不可能每一個地方都可以蓋核電廠,如果每一個地方都可以蓋核電廠的話,那也不可能只有20座不是?

要知道台灣有三萬六千平方公里的面積,如果僅只是蓋電廠的話,怎麼可能只能蓋20座?一座核電廠的佔地也不過就幾平方公里,光是一個嘉南平原都不知道可以蓋多少座了,怎麼還會有20座這種小到不行的數字呢?

這也說明了這些反核人士根本就不在乎核電廠到底是怎麼蓋的,他們要的只有足夠驚悚、讓人感到恐懼的標題殺,這樣他們才能夠妖言惑眾,用恐懼來吸收目光,包括後來那句家家核廢料也是如此。

核廢料有可能每一家都拿到嗎?當然是不可能的。以現存台灣核電廠所儲存的低階核廢料數量(約20萬桶)來看,就算每一戶拿一桶回去,那也不足以提供每一家的需求,就算增加為十倍也一樣。

更不用說高階核廢料這種可以做原子彈的東西,怎麼可能讓你各自拿回家裡去放著?

你想要美國還不會答應咧。別忘了台灣可是有偷做原子彈的前科啊!

所以很明顯的,這就是販賣恐懼的豪洨罷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