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家人權博物館於今(5)日舉辦陳武鎮《囚》新書發表會,國家人權博物館館長陳俊宏、二二八國家紀念館館長楊振隆、中研院民族所副研究員彭仁郁、陳文成基金會執行長張龍僑、本書作者陳武鎮及夫人陳玉珠、人權工作者艾琳達、政治受難者蔡焜霖、蔡寬裕、陳中統等及詩人李敏勇、音樂人朱約信(朱頭皮)、攝影工作者潘小俠皆與會出席。
政治受難者陳武鎮1949年生於屏東萬巒,1969年因在測驗卷上書寫「反中央反國民黨」八個字,被以「懲治叛亂條例第七條」判刑2年,到台東泰源監獄服刑,失去自由期間,結識許多難友、看盡人生百態。本套作品集以「囚」為名,收錄陳武鎮於2015年至2018年期間的藝術創作,共計出版六冊:「政治犯」、「判決書」、「地獄使者」、「槍決/虐殺」、「囚犯與鳥」、「獄中之獄/覺醒」,從繪畫跨足木雕、複合媒材的種種嘗試,用藝術為這段歷史留下不可磨滅的見證,引領觀者試圖感受、理解那些臺灣威權歷史底下的受難身影。
國家人權博物館館長陳俊宏表示,陳武鎮前輩長年將受難經歷轉化為創作的動力,持續透過藝術作為見證,其現身就不再只是受難者,更是不斷以藝術實踐的人權畫家。國家人權博物館有幸將陳武鎮前輩近期作品集結成冊,本次出版的其中一冊「判決書」,彰顯出輕如判決書即能剝奪人的生命,非常有力量。還有許多受難者前輩及其後代,也都致力於見證歷史的音樂、文學、藝術創作,今年四月也將出版陳列的文學作品,陳俊宏指出「作為一場文化反省運動,轉型正義工作無法一朝一夕,但文化的傳承對於建立穩定的民主未來,是非常重要的。」期待能以藝術介入方式,邀請社會反省歷史、帶來更多的思辨與討論。
陳武鎮前輩於發表會現場分享不同媒材所呈現的感受,並個別介紹6個系列的創作過程。開篇「政治犯」系列,以油畫紀錄了40名政治犯的形貌與故事,彷彿以畫筆為獄中的難友立傳、木雕表現出獄中得不到舒展的身體情態,讓觀者陷入獄中的空間氛圍中;「判決書」系列將當年批示處刑的簽呈文件融入畫作與雕塑中,文字紙張的輕映襯出彼端的刑度與生命之重;「地獄使者」系列,由幾近單色的油畫延續成為立體木雕,引讀者進入彷彿身在人間地獄的受難意象;「囚犯與鳥」系列讓姿態各異、自由翱翔的飛鳥與不得自由的囚犯形成強烈對比。
其中「獄中之獄/覺醒」雙系列,分別紀念獄中難友李萬章前輩與郭振純前輩,他回憶道郭振純前輩曾言「我不要當中國人、我也不想當日本人,我是台灣人」令其感觸甚深,因此用木雕呈現「掙脫」意象紀念之。「槍決/虐殺」亦為雙系列,前者以政治犯槍決前後的相片為藍本,映照出生與死之間怵目驚心的剖面,他指出「這是陳孟和前輩建議下的作品,展現絕對權力的統治者多沒安全感」,後者則以木雕媒材模擬二二八事件中人民被射殺倒下的瞬間速寫。
陳武鎮前輩之夫人陳玉珠則改編知名歌曲「金包銀」,哼唱獄後不知該去往何方的辛酸與迷茫。會中也邀請詩人李敏勇進行對談,以「臺灣戰後的藝術創作及現實關懷」為題,精準剖析作品所呈現出來的意義,以及當年威權統治時期對於創作自由的深刻影響。
國家人權博物館將會持續為這些努力付出的前輩們出版相關作品,邀請讀者仔細感受作品所展現的生命歷程與歷史重量,引起更多對人權議題的關注。陳武鎮畫冊《囚》將於國家人權博物館商店實體展售,未來也將上架各網路書店,相關販售資訊敬請持續鎖定國家人權博物館官網(https://www.nhrm.gov.tw/)及臉書(https://www.facebook.com/TaiwanNHRM)。
【新聞稿】陳武鎮《囚》新書發表會
「社運公佈欄」是一個開放的平台,內容不代表苦勞網立場。任何社 運議題相關行動/記者會/活動/講座採訪通知與新聞稿發佈,歡迎寄至 cool loud@gmail.com。
2021/01/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