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1月8日下午一點半,南鐵東移半拆戶黃春香、黃春香家關注組、台灣人權促進會南部辦公室及相關聲援者前往臺南市政府抗議,批評南市府、交通部及鐵道局官員消極對待黃家住戶基於最小侵害原則提出的原梯保留訴求,政府方面提出的方案無法滿足黃家住戶對於剩餘空間應可以合理使用的需求。黃春香及抗爭者要求臺南市政府提供其與交通部開會溝通的評估內容,並回到以「原梯保留」為優先的方案研擬。
一、迴避原梯保留,三方案攏係假!
去年(2020年)10月16日,交通部次長王國材答應黃春香家關注組將就原梯保留展開對等協商,然而11月12日交通部官員前來黃家卻提出了與原梯保留無關的三方案,包括「原地新建」、「就地整建」與「門面修復」。「原地新建」是拆除建築後於剩餘土地上新建房屋,「就地整建」是在剩餘建築內進行改建,「門面修復」指的是沿拆除面修復剩餘建築物。
交通部所謂的這三個方案完全沒有考慮到黃家在拆除(及騎樓退縮)後一樓僅剩約5坪空間、新建樓梯後難以使用的問題,也完全未回應關注組和黃春香所提的「曲率半徑調整」與「設定地上權」方案。說白了,這三個方案根本就不是方案,只是將半拆戶本就擁有的權利包裝成交通部努力思考的結果,根本沒有檢討現行徵收範圍未符合最小侵害原則的問題,也沒有考慮黃家住戶在半拆後建築內的生活處境!
二、臺南市政府究竟與交通部溝通了什麼?!
黃春香及關注組成員已經無數次要求鐵道局正面回應訴求,卻遭遇踢皮球、已讀不回、暴力驅離。如今交通部繼續重蹈覆轍,所做回覆與鐵道局大同小異,黃春香和聲援者都感到失望與氣憤。12月24日,黃春香收到交通部最新公文,表示其「與臺南市政府多次溝通,保留樓梯相當困難」,卻隻字未提到底是什麼困難,到底溝通了什麼內容。
此次黃春香與聲援者來到臺南市政府就是要求市府提供其與交通部溝通、評估的內容,說明臺南市政府對於黃家樓梯保留究竟做過什麼努力。我們呼籲臺南市政府切莫如同鐵道局、交通部一樣消極處理、蓄意阻擋,應秉持最小侵害原則、對半拆戶處境的同理與尊重來對待原梯保留訴求。
三、黃家住戶生活難熬,家破屋殘何處是盡頭!
自去年10月13日強拆驅離後,黃家房屋未妥善規劃加固、切割即遭遇破壞,一直處於半損的狀態。黃春香將屋中傢俱設施轉移到天橋下,住在非拆除區的房間內,長期過著沒水沒電的生活。即使近期終於在過五關斬六將後,要得基本的非徵收區復電(2021年1月1日),黃春香也仍然遭遇諸多生活上的不便。鐵道局在拆除時破壞水塔,導致如今黃家難以復水,生活用水都是聲援者幫忙提供,面臨缺乏與困窘狀態。家中牆壁、樓梯多處遭鐵道局打洞、破壞,寒流來襲,四處透風。而原本居住於黃家的兩戶住戶現今仍無處安居,吳雅慧母子為經濟弱勢,難以負擔別處租金,只能居住於鐵道局提供的旅館,將於2月底到期。另一戶住戶則是經濟不穩定,現在只能借住公司。
「安得廣廈千萬間,大庇天下寒士俱歡顏」!政府本有責任投注公共資源保障人民的居住、生活需求,尤其是經濟弱勢者的需求。然而,鐵道局、交通部、南市府在南鐵東移中的做法卻與此責任大相逕庭,過去為了讓地下化工程能順利推動,以假溝通、跑程序的方式糊弄沿線受影響戶,如今依舊採用放任不理、踢皮球、搪塞等手段對待堅持抗爭的半拆戶。實在是錯!錯!錯!錯上加錯,一錯再錯!
四、官僚不做的人民自己做,邀請南市府官員參與「方寸之設」工作坊
過去以來,交通部和鐵道局一直告訴黃春香,樓梯間保留不可行,因為「鐵路地下化後此處會改建為公園道,公園道上不能有突出物,臺南市政府不會允許。」然而,本月初,黃家關注組成員已去信南市府詢問此事,得到工務局回覆稱「如果鐵道局不徵收黃春香家樓梯間,則未來公園道亦不會納入」,並表示黃家附近的公園道還未進行具體設計。這意味著,樓梯間保留並不會影響公園道規劃,全看鐵道局是否願意調整徵收方案。
黃春香家關注組認為,過去以來台南鐵路地下化工程中市民參與的機會極其有限,受影響戶、一般市民都只能被動回應上層官僚及專業者所做的規劃方案。在真正民主的都市發展過程中,市民參與應該是其中重要組成部分。因此,我們將以黃春香家現存「樓梯間完整保留」為設計目標,於1月23日、24日舉辦「方寸之設-黃家公共藝術及都市景觀設計概念參與式工作坊」。望藉由參與式設計手法,提出都市設計概念,並納入南鐵東移案所帶來之社會省思、城市想像元素。打破發展與人權被刻意塑造為對立的僵局,讓社會的動能介入都市規劃的設計當中,達成台南市區鐵路地下化真正的「公共利益」。
1月8日當天,黃春香及聲援者邀請臺南市政府官員參與此「方寸之設」工作坊,望實踐民主理念,秉持土地徵收之最小侵害原則,共同來面對都市發展的傷痕。同時,1月10日開始,黃春香家拆除範圍內將有「裂縫.微光——勢必與屋共亡的攝影展」展覽,記錄南鐵東移迫遷與黃家生活抗爭的故事,也邀請交通部、鐵道局及南市府官員一同來參與、省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