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稿】入境遙遙無期,華語師生陷困境!
華語師生呼籲教育部立即規劃華語學生入境!

「社運公佈欄」是一個開放的平台,內容不代表苦勞網立場。任何社運議題相關行動/記者會/活動/講座採訪通知與新聞稿發佈,歡迎寄至 coolloud@gmail.com
2021/03/08
資料來源: 

今年3月4日,教育部公開表示將考慮優先開放領取教育部獎學金的華語學生入境。然而,這樣的表示已不是第一次。去年2020年10月,教育部就曾經做出類似承諾(https://www.rti.org.tw/news/view/id/2082133),一度給不少華語學生和老師以希望。而結果卻令人失望,依舊是無盡的等待和拖延。教育部開放華語學生入境的態度,值得懷疑。

境外生權益小組認為,拖延入境長達一年已經導致華語學生與教師陷入困境。教育部不應再區分獎學金學生與非獎學金學生,而應立即比照學位生入境方式提交整體的華語學生入境計畫,報給指揮中心核定。由指揮中心根據防疫量能進行審核。

邊境封鎖近一年,華語師生陷困境

自去年開始教育部已連續長達一年不開放華語學生入境,這嚴重影響了在台灣內外的華語學生和教師的生活:

一、對於無法入台的華語學生,缺乏透明度和明確的時間規劃導致學生不知何時能來台灣就學,嚴重影響其生活安排。

二、對於修習遠距教學作為替代的華語學生,他們礙於連線品質和語言學習的特殊性難以獲得良好成效,許多人被迫停止華語學習。

三、對於在台的華語學生,因為學生人數減少,大量課程停開,他們不得不選擇更昂貴的小班課程,增加在台負擔。

四、對於華語老師,缺乏學生直接導致老師被迫減薪、甚至有不少大學恣意解僱華語教師,導致這些教師生活無以為繼。

來自印尼的華語學生V表示:「缺乏透明度會導致學生不知道如何組織生活。準備在台灣學習的一切準備,還是繼續在本地工作或以其他方式學習。如果政策不確定,這會造成學生的困難。這項政策開始給國際社會對台灣的看法留下不好的印象,許多計畫入學的外國華語學生都感到失望,因為教育部沒有做出任何讓外國華語學生進入台灣的決定。」

目前已因學生人數過少而失去工作的華語教師林老師則對教育部的拖延深感痛心,他認為面對疫情影響華語中心營運、華語教師工作,教育部也只毫無後援地鼓勵各大中心發展線上課程,以及讓外交部的台美教育倡議來救場以外,毫無實際作為。面對教育部對曾一手扶植,以政策吸引年輕的教師投身此一行業,最後卻帶頭棄老師們於不顧,形同把老師當免洗筷。

開放學生入境,重視華語教學事業

語言教育是教育的一環,語言文化的跨國交流對於促進跨國界人民的互相理解、傳播台灣文化、提升台灣的國際形象都有正向幫助。許多華語學生在修讀完語言課程後也會申請台灣的大專院校,長期在台生活,對於台灣的高等教育和社會多元性發展都有提供正面影響。教育部拖延華語學生入境,是將對台灣和華語文化抱持友善、好奇態度的學生拒之門外,也是對願意奉獻華語文化推廣的老師們的背叛。並且,拖延時間越長,對於台灣的語言教育、高等教育、國際形象的傷害就越深。

根據教育部統計處資料,109學年度華語學生人數已下降至20674人,小於境外學位生人數32040人。而過去一年約2萬名境外學位生入境,其中僅極個別學生被確診新冠肺炎,且也在檢疫過程中得到了有效的感染控制。以目前的嚴格居家檢疫環境,開放華語學生入境,幾乎不可能造成疾病擴散。而依據移民署最新資料,2021年1月總共有77963人入境台灣,檢疫量能尚且可以滿足。接下來數月沒有春節因素,來台人數相比於1月應會大量減少,華語學生入境並不會超出現有的檢疫負擔。

境外生權益小組呼籲教育部認真對待台灣的華語教學事業,儘速向指揮中心提出華語學生入境計畫。這不僅是維護華語師生學習、受教、工作的權利,也是對於提升台灣教育的國際形象、傳播台灣文化的重要機會。

附件中圖檔為印尼華語學生V製作,用以解釋華語師生困境的插圖。

附件:

文章1 印尼華語學生呼籲台灣開放入境

作者:學生V

台灣決定禁止華語學生進入台灣已經有一年了,儘管台灣在2020年逐步放寬了障礙,包括從2020年8月迄今允許所有學位學生進入。現在,2021年3月是春季學期華語學生開始學習的月份。但獎學金學生和無獎學金學生仍然禁止進入台灣。

2021年3月4日,媒體發表了有關華語學生的文章,教育部官員表示將首先優先考慮獎學金生,但實際上他們已經在10月提到了這一點(2020年10月13日發表的文章中提到了這一點) ),直到現在還沒有確定的決定。

華文教育在台灣經濟中扮演著重要的角色,所以這項政策不僅對即將到來的和回國的台灣以外的華文學生有很大的影響,而且對許多華文中心、教師和仍在台灣學習的華語學生也有影響。

華語文中心開始出現學生不足的情況,他們被迫關閉了一些課程。一些學生也被迫選擇人數少的昂貴課程,支付更多的費用(一些學校有不同的課程類型和價格)。

很多華語老師的工資較低,有些老師因為中文中心/學校沒有新生而失業。

缺乏透明度會導致學生不知道如何組織生活。準備在台灣學習的一切準備,還是繼續在本地工作或以其他方式學習。如果政策不確定,這會造成學生的困難。

一些無法進入台灣的漢語獎學金生被取消了獎學金,因為他們不能進入台灣,因為政府仍然禁止他們進入台灣。

這項政策開始給國際社會對台灣的看法留下不好的印象,許多計畫入學的外國華語學生都感到失望,因為教育部沒有做出任何讓外國華語學生進入台灣的決定。

這種副作用和情況證明,當前的這一政策與教育部原定將台灣成為漢語教育的主要目的地的最終計劃相抵觸,而最終卻忽略了漢語教育的需要。

很奇怪,他們確實允許像工作假期簽證這樣的簽證,這在旅遊業中更是包括在內,但是儘管被隔離的酒店確實有很多隔離房間,而且今年春季進入的學生並不多,但他們仍然不包括華語學生。

這也與媒體中提到的說法相矛盾。當時台灣在新聞中表示,允許非中華民國居民從3月1日開始入境,他們說只排除遊客,但到現在為止,他們排除了華語學生。

教育部應允許華語學生(包括獎學金和非獎學金學生)盡快進入台灣。 許多華語學生都等待了很長時間,卻無法進入2021年春季學期。

讓華文學生重新進入台灣,台灣的華文產業可以重新崛起,當然對台灣的經濟也有幫助,這個決定也可以幫助很多華文老師重新回到正軌,台灣也可以在國際社會,特別是外國學生中獲得更好的印象。

文章2 對當前華語產業的三個提問

作者:華語教師林老師

自2020年3月,台灣因防疫進行邊際管制起,「華語生」,也就是在台學習中文的學生,被限制入境至今。即便在去年6月、今年2月底,有兩波疫情紓緩的跡象,但教育部皆僅開放來台攻讀學位的「學位生」入境。教育部在去年核定的華語獎學金,其受獎生也因為期限內未能入境,而失去獎助資格。

教育部棄子的疑問

此一政策失誤,已經造成台灣國際形象受挫、華語生學習權益受損,但教育部至今對此不聞不問。在這段期間中,已有多位華語教師被「當成免洗筷」,予以惡意、非法解雇之情事,華語獎學金受獎生也因未於補助期限內入境,造成受獎住資格被取消。然而,教育部對前者僅表示將師資聘用制度納入獎補助參考指標,而無其他積極作為保障華語老師的勞動權益,對後者更要求其自行重新申請獎學金。面對疫情影響華語中心營運、華語教師工作,也只毫無後援地「鼓勵」各大中心發展線上課程,以及讓外交部的台美教育倡議來救場以外,毫無實際作為。面對教育部對曾一手扶植,以政策吸引年輕的我們投身此一行業,最後卻帶頭棄老師們於不顧,把老師當免洗筷的種種現實,筆者提出三個沉重的問題:

產業現況嚴峻,消耗教師教學熱忱

華語教師向來都是為學生、為理想、為教學熱忱默默忍受的一群。同為「大學老師」,我們多數為體制外的兼任老師。比起我們的同事,我們的薪資低,平均鐘點約在350至450元之間,而教育部規定之公立大專院校兼任講師鐘點費為575元;課時高,單一門課每週最少15課時,如果有兩門以上的課,或是其他個人班的課型,對老師來說更會是非常大的消耗。除此之外,各項保障、升遷或調薪機會等,也必須看學校的臉色。去年底,高等教育產業工會就曾揭露成功大學華語文中心,因「業務緊縮」,解雇7名兼職教師,並以雙方係「委任」關係為由,意圖規避勞動基本法、勞工保險條例等規定,不發給教師非自願離職證明及資遣費。筆者目前也因勞工保險、就業保險,以及非自願離職證明等爭議,正與原任教學校進行勞資爭議調解。試問,老師們究竟做錯什麼,必須在如此的壓榨、忽視下,繼續燃燒(或是消耗)自身的熱情、理想?

八年大內宣,華語師生皆失望

就在華語教師身處水深火熱之中,卻依然誨人不倦,勤勤懇懇地教導僅有的學生,並期盼教育部最少能讓學生入境,解救整個華語產業時,曾經投入最少20億(計畫總預算),進行為期八年之「邁向華語文教育輸出大國八年計畫」,發下豪語要「建立標準」、「整合跨部會成果」、「營造台灣教育精品形象」的教育部,卻一再以「考量防疫能量」為由,在去年8月,因疫情趨緩,專案許可人數為華語生兩倍(107年統計資料)有餘的學位生入境之餘,依舊將華語生拒於國門之外,而繼續忽視諸多華語生、華語獎學金受獎生之非議,以及華語教師逐漸失去希望的慘況。試問,把學生得罪光、讓老師走光/死光,這算是哪門子的「形象營造」?所謂的「華語八年計畫」,究竟是認真要扶持整個華語產業,還是只是一場為期八年的昂貴「大內宣」?

教育部違背承諾,開放華語生入境誠意令人質疑

教育部於去年10月,便已發布訊息,稱因「學位生入境告一段落」,當月底將開始研議開放華語生入境。然而,11月初,比起當初在媒體上許下「宏願」的雄心壯志,尚須「審慎評估」開放華語生來台的訊息,卻只敢「大街罵人,小巷道歉」地公布在執行八年計畫之「全球華語文教育專案辦公室」網站。根據今年3月4日《聯合報》的報導,教育部的劉孟奇次長於受訪時再次提到,「優先考慮」讓教育部獎學金受獎生入境,但依舊要「視防疫量能」而定,且「無相關時程」。試問,自去年6月疫情趨緩始,教育部「『視』防疫量能」安排境外生入境,究竟「視」出了什麼,以至於遲遲不能開放華語生入境?農曆新年期間,世界衛生組織宣布全球確診情形趨緩,在這充滿新希望的一年,究竟還有什麼好理由,可以將華語生擋在門外?

將被逼上街頭的華語老師

教育部對華語生入境的不作為,已經使華語產業的各種問題一一浮現,但教育部卻依然坐視不管,意圖讓提出問題的老師們被現實壓力解決。若教育部不能即刻開放華語生入境,並對整個產業的結構、生態等做出通盤檢討,面對屢屢被冷淡回覆、已讀不回的陳情,老師們除了走上街頭外,已經沒有其他選擇。

建議標籤: 

臉書討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