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稿】保衛漁民海洋永續生存權,抗議日本決定排核廢水入海,反對以鄰為壑的轉型軍國主義!

「社運公佈欄」是一個開放的平台,內容不代表苦勞網立場。任何社運議題相關行動/記者會/活動/講座採訪通知與新聞稿發佈,歡迎寄至 coolloud@gmail.com
2021/04/23
資料來源: 

日本對於福島核廢水入海的決定,將嚴重影響日本、世界各地、以及台灣的漁業與漁民,也破壞海洋乃至全球生態。——況且,在污染產生之前,民眾的疑懼必然導致漁獲市場萎縮,影響漁民生計。有毒物質長時間留在海洋與生物當中,對漁業的傷害以及因消費者質疑的間接傷害,豈是日本有能力賠償、且有擔當賠償的?作為長期與台灣漁民密切合作的團體,《釣魚台教育協會》在此向日本政府及東京電力公司嚴正抗議。

我們要特別駁斥「各國所有的核電廠冷卻水都排入海洋」這種似是而非的說法——台灣某些官員或親日份子也在傳播這類言論。正常的核電廠冷卻水不直接接觸反應爐,與反應爐內部的冷卻水並不交換;福島當初因東京電力公司延遲行動,導致反應爐內溫度持續升高、破壞圍阻體,使得之後不論海水或地下水都已直接接觸反應爐,輻射量不可同日而語。

我們要特別指出,釣魚台問題的根源在於日本軍國主義復辟,美日列強為了鞏固霸權而在西太平洋拒絕轉型正義;美國支持日本排廢入海的決定,也是以鄰為壑、並以包含日本、美國在內的漁民為犧牲的罪行。日本佔我釣魚台,又冒指沖之鳥礁為島以擴充其經濟海域,現在又以整個太平洋作為其有毒垃圾的堆積場,皆是軍國主義復辟的表現。而美國公開「讚賞」日本這個決定的行徑更不尋常,令人懷疑美日雙方是否勾結某個陰謀,正如同1970年代初期美國與日本勾結,將釣魚台的行政管轄權私相授受交給日本一樣。

繼軍事侵略之後,日本又將再進行環境侵略;我們向日本抗議,並要求日本徹底清除軍國主義、自行負擔而非轉嫁福島核災的環境成本。我們支持日本漁民的抗議行動,也聲援台灣各漁會的反對立場。我們也要求我國政府向日本強烈抗議、而不要用似是而非的言詞為日本脫罪。

建議標籤: 

臉書討論

回應

日稱核廢水可喝 李雅靜:請日本留著自用
2021-04-17 中評社高雄4月17日電(記者 高易伸)

日本政府13日拍板定案,2年後要將福島核廢水在稀釋後排入太平洋,日本副首相麻生太郎還稱核廢水“喝了也不會有事”。中國國民黨高雄市議員李雅靜接受中評社訪問表示,既然日本習慣把好東西留在本國,在講究資源循環及再利用的時代,日方宣稱經處理且穩定的“核廢水”可喝,應該留在自己家園,為何還要排到大洋?
目前在中山大學環境工程研究所攻讀博士學位的李雅靜認為,不論核廢水再怎麼處理還是核廢水,日本官方的說法不可盡信。全世界都應譴責日本這種行為。國際公法似乎無法約束日本政府,大家應該透過抗議與抵制,讓日本政府產生壓力。
日本福島核電廠因2011年大地震引發海嘯,造成核子事故,核廢水儲存成隱憂。但日本政府13日拍板預計兩年後開始排放經處理且稀釋過後的福島核廢水至大洋中。日本副首相麻生太郎更為此背書稱核廢水“喝了也不會有事”,引發海內外嘩然。
對此,李雅靜表示,核廢水經過處理,還是核廢水,況且高溫的核廢水排入海洋中勢必會對海洋生態、魚貝類造成傷害,甚至會發生突變。尤其水中微生物等首當其衝,魚群搶食後,這些輻射將殘留在魚類體類。如果再被人類捕食,人類等同自食惡果。
對於日本政府信誓旦旦宣稱經處理過的核廢水在合理標準範圍內的,輻射含量是世界飲用水標準的7分之1、日本標準飲用水的40分之1,且排出的核廢水放射性元素例如銫、鍶等已被過濾,只留下跟氫(H)同位素的微量氘(2H)與氚(3H)。李雅靜說,既然日本的技術這麼先進,何不把這些核廢水留在自己家園進行再循環利用?
李雅靜說,日本從以前就習慣把“最好的工業、最好的農產、最好的商品”留在國內,把次級的東西外銷出去。同理可證,日本的核污水如果真像日本政府宣稱如此潔淨,那又何須外排至大海之中,留在日本循環再利用何樂不為?因此日本政府的邏輯是有問題的,更無法說服其他人。
對於台灣駐日代表、民進黨籍的謝長廷稱台灣三座核電廠也曾排放廢水進入大海。李雅靜說,一個是核熱能冷卻水、但另一個是核汙染廢水,兩者完全不能相提並論。謝代表的發言明顯有失格調。難怪被網友諷“助日代表”。他說,台灣在面對重大議題或政策時,只要遇到美國、日本,雙膝就先屈了。包括美國萊豬、日本核災區食品等,台灣彷彿變成美日的資源回收廠,一點尊嚴都沒有。只要日本膽敢排放核廢水,全民就應發起抵制日貨活動。這對海洋生態、台灣人民的食安影響太巨大,不可輕言妥協。

日作家本田善彥:民進黨的親日只是機會主義
2020-12-29 聯合報 記者黃國樑/即時報導

長期旅居台灣日本作家本田善彥幾年前提出「中華民國解體論」,備受矚目。本田善彥表示,至今他仍持此看法。對於日本與台灣社會都出現強烈反中情緒,本田善彥表示,這源自於日本跟台灣都對中國的崛起產生了巨大的挫折感,進而造成不想面對的逃避心理。
本田善彥說,從二次大戰結束後,日本人對「中國」有兩個矛盾的情感:對於古代中國敬仰和嚮往,卻又對近代中國懷著輕蔑與敵意。
本田善彥說,朝鮮戰爭爆發前,美蘇關係未惡化。雖然後來突然進入冷戰,日本被美國編入反共陣地,官方立場反共,日本民間對於所謂的「新中國」卻依然充滿期待。1972年日本與中共建交時,中國大陸仍處於文革後期,日本社會卻對文革處於無知。這種對於新中國的好感與期待,一直延續到90年代初期。

----------

追蹤深度內容:
日學者本田善彥:民進黨用日本元素建構政治身分,只是機會主義

從選舉報道管窺日方對台幻想
2019-02-03 亞洲週刊第33卷5期 本田善彥(日本資深媒體人、旅台作家,最近出版中文書《台灣人的牽絆:搖擺在台灣、大陸與日本間的三顆心》)

台灣九合一選舉民進黨大敗時,多數關心台灣政情的日方人士也嚇呆了。回顧過去近兩個月來的相關報道和分析,能看出幾個有趣現象。例如,選後翌日的網絡版《朝日新聞》針對選舉結果指出,蔡英文面對一例一休或同性婚姻合法化等議題,以輿論分歧為理由,將結論往後拖延,因此很多年輕人轉向不支持蔡。《朝日》接著這樣分析:「這些判斷背後,都有顧慮反對意見、重視對話的蔡式政治風格。」
此邏輯與台灣綠媒幫蔡脫罪找藉口時的說法頗為相似。不只《朝日》,其他日方人士也透過類似說法來解釋。但如果蔡英文真有《朝日》所說的政治風格,其能源政策、年改、所謂「轉型正義」、兩岸政策等嚴重紛爭基本上就不會發生。多數選民對蔡政府藐視憲法、無視法治、將人民踩到腳底的施政風格、既無能又不負責任的執政態度早已高度不滿,同時也深知傲慢冷酷的蔡不會在乎反對意見,與蔡政府之間不可能實現對話。因此百姓只能等到投票那一天,狠狠地對蔡說「不」。
此外,幾家日媒還強調「假新聞」影響選情的觀點。不過台灣國安局長彭勝竹選後公開承認,「在選舉時用網軍來散布假消息與假新聞,進行集體式的攻擊」等說法才是假新聞。其實一些台灣人是很懂得利用假消息的「老油條」,例如「太陽花學運」時,「服貿通過,中國勞工要來」等假消息滿天飛,當時學生和民進黨都在利用這些假消息來煽動群眾,自我正當化。南部地下電台長年來一天到晚邊賣假藥邊散播假消息,老早已達到「信者恆信,不信者恆不信」的無我境界,如今還要拗成台灣人被境外勢力的假新聞影響云云,未免太過鄉愿了吧。難道說因台灣人太愚昧無知,傻乎乎地將所有假新聞都當作真的嗎?這樣太瞧不起台灣人不是嗎?
此外,多數日媒和學術界權威對「韓流」的出現也相當不適應,將「韓流」說成民粹,流露毫無遮掩的戒心,甚至部分媒體人寫說「(此次)選舉對台灣的民主發展並沒有產生良好的效果」,等於不喜歡選舉結果就否定了台灣的民主價值。

毋忘太陽花的民粹

若將「民粹」定義為「大眾主義、平民主義、人民主義、公民主義」,我也認為「韓流」是透過一場大規模群眾動員的民粹表現。不過同理,「太陽花」和該年的九合一選舉以及二零一六年正副總統暨立委選舉的結果也是「太陽花民粹」的產物。
但以往日媒和專家似乎不愛用「民粹」這兩個字來評論過去幾場政治運動。日方同情「太陽花」,以相當友善的心態來美化文青們的言行(有趣的是,這些論者不會同情當時日本國內的反安倍學生們的運動)。就排外性之強、以及鮮明的種族主義來說,「太陽花民粹」跟讓特朗普當選美國總統的低階白種人、以及排擠移民難民的歐洲極右派民粹沒兩樣。或許日本親台圈內有「百姓投票結果符合自己的期待時,就叫民主的偉大成就;不符合期待時,就把它認定為愚昧百姓的低俗民粹表現」的潛規則,只是我不知道而已。
「太陽花」學生們準備設立國際發言機制,標榜自發垃圾分類等「進步」表現,用心經營其好形象。相對地,「韓流」是場以不滿現狀的中壯年和青年為主的群眾運動。跟著韓國瑜車隊貪食蛇般的庶民,他們不可能去講外語討外媒的好,甭管外媒要否正視「韓流」,但威力遠超過時尚精英學生的類革命遊戲。
另外,部分日方擔憂,蔡跛腳後,因為重視兩岸關係的聲浪擴大,怕國民黨捲土重來,對日本變冷淡。國民黨到底親不親日,論述能力極差無比的國民黨無法自己解釋;但回顧國府遷台後的日華關係,就能一目了然。還質疑是否親日,實在太不用功了。日方所期待的「親日」是什麼情況?蔡英文當選總統之際,日媒齊聲歡迎「親日政權」的誕生;那時正值馬英九政府快要卸任,在沖之鳥島(台方稱沖鳥礁、沖之鳥礁)發生漁業糾紛,日方高調譴責馬政府,此時日方對蔡的期待最高。

台灣「商業親日」脆弱

過去幾年來的演變顯示,日台關係有實際升格和變化的,就是台方有隱形籌碼的馬時代,而不是在日本發生天災後立刻發慰問詞的蔡時代。也許部分日人太習慣台方的卑躬屈膝表演。沒錯,台灣居民因有複雜的歷史因素,對日本的表面觀感和情感頗佳;不過多半是停留在消費的心態,以及為了抵抗「中國(中共、大陸、國民黨等)」拉攏利用日本或抬高自己所用的「商業親日」層次。日方最好牢記:這些糖衣般「商業親日」的底子,其實是很脆弱的。台灣人本位主義很強,他們過度示好當然有其目的性;條件和環境變了,瞬間就變臉了。
在可預期的未來,包括媒體和學術界在內的日方,會以美中新冷戰等名目,還是暗盼蔡繼續執政。他們的同溫層也夠厚;但一旦領悟到無望,當即會尋找另一個較能放心寄託期望的對象。新歡不見得是日方所心儀的「親日反中」,不過沒有關係。喪失該有自信的我同胞挺台,本意也在制衡大陸,同時滿足自戀。說穿了就是為安全感,弄出新舊幻想之間的銜接,其實並不困難。

外交部有失風度
2021-05-13 中時新聞網 王晨鐘

我國今年仍未獲世界衛生大會的邀請函,外交部日前在臉書、推特同步譴責中國大陸。外交部臉書並搭配一張仿字典格式的圖片,解釋「shameless lies」(無恥的謊言),並在例句中指出:中國說對台灣參與全球衛生事務做出妥善安排,是「無恥的謊言」。
中共阻擾台灣固然可惡,但是外交部直接說出「無恥的謊言」卻值得檢討。
第一,外交是一門藝術,一切言行講求高雅、細緻。外交辭令更是溫文儒雅。依照國際慣例,如果要表達心中的不滿,通常說「失望」、「遺憾」或者「抗議」。如果憤怒到極點,也只能說「譴責」。《戰國策.燕策二》有言:「古之君子交絕,不出惡聲。」外交部口出惡言,充分顯示自己沒有風度與外交素養。
第二,外交部惡言辱罵中共,不但可能使中共惱羞成怒、更加打壓台灣,也不會得到國際的認同。世界主要國家對兩岸關係的發展都十分清楚,也知道問題的癥結何在。對於外交部不循正軌解決問題,一味做出激烈的反應,發出惡毒的言詞,只會搖頭歎息,不會產生共鳴。
大陸最近把吳釗燮列為「台獨頑固分子」,可能激怒了吳釗燮。個人政治立場可以不同,但不應把個人情緒帶進機關行為。外交部口不擇言,令人嘆息,因為不但失言、失格,而且失策。希望我外交部能切實檢討,自我要求,提升水準,展現高度,萬萬不可繼續對年輕及新進外交人員做出不良示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