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極端天氣不斷,由瑞典少女桑伯格(Greta Thunberg)發起的「全球氣候罷課」持續發酵中。為響應號召,台灣青年氣候聯盟於9月25日(六)舉辦「青年抗暖大遊行之畢業典禮抗疫中」,並由綠色和平、環境法律人協會、綠色公民行動聯盟、地球公民基金會、環境權保障基金會、臺灣學生聯合會、Friday For Future, PCT、台灣青年綠人、中央綠聚人等團體共同籌辦。
因應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台灣青年氣候聯盟改變以往遊行的方式,以實體物品集會,邀請民眾共同響應,並呼籲政府做出氣候改革。高碳排產業畢業典禮為講述面對氣候變遷,應該改變過往仰賴高碳排產業的經濟形式,邁向低碳商業模式。現場設置氣候心裡話、氣候留言板、珍重不再見、打卡區等四大攤位。
氣候心裡話源自英國的肥皂箱演講,有臨時搭造的演講台之意,藉由站上肥皂箱,提供現場民眾自由報名,給予一個空間發表自身的氣候宣言,及對氣候變遷的相關想法。且邀請政治人物、環境團體等人發表自身想法。
珍重不再見為動手摺紙區,結合臺灣畢業典禮中常見的形式,邀請民眾利用簡單的步驟製作各個顏色的紙花,並將製作的紙花黏貼於花圈上,以此祝福高碳排產業順利畢業。
氣候留言板是以願景牆為出發點,透過引導性問題,邀請民眾思考自己想為地球做的一件事為何,並寫於黑板上。且台灣青年氣候聯盟也於官方臉書上設置留言板,邀請不便到場支持的民眾,以貼文下方留言的方式,說出自己的想法。
打卡區則以遊行訴求佈置,展示手舉牌,邀請民眾拍照、打卡,藉由網路分享,讓更多人聽見這些聲音。
今(25)日上午11點為開幕儀式,總召侯俊吉先是說明活動緣起,再講解流程,最後則是強調訴求。總召侯俊吉提到,台灣青年氣候聯盟長期關注氣候變遷議題,致力於政策倡議以及青年培力,並針對政府各部門提出七大訴求,同時透過定點行動號召社會各界。而針對防疫措施,台灣青年氣候聯盟表示,現場有出、入口管制,並將人數控制在60人以內,且準備實聯制表單,確保現場活動符合防疫規範,維護大家安全。
侯俊吉再次申明,除了七大訴求,也包含在9月22日遞交至總統府的陳情書內容。對於環保署在溫管法修法進度的延宕,他強調行政院應儘速將修法版本送進立法院審議,須在11月的聯合國氣候會議前完成修法,且認為蔡英文總統於4月22日所宣示的2050淨零轉型目標,將影響台灣的交通、建築、農業、能源等部門,甚至連產業結構也將面臨劇烈改變。
他也說到,既然已設定2050淨零排放的目標,就應儘速完成路徑圖,並需具體規劃未來30年的策略,及盡早鑑別氣候政策是否衝擊傳統產業,抑或加劇弱勢族群困境,甚至引發額外環境問題的風險,才有利於政策調整與落實,且不遺落任何族群。
侯俊吉提及,台灣經濟高度依賴國際貿易,歐盟於今年7月公布碳邊境調整機制法案,且全球宣示淨零目標的經濟體已達全球GDP的75%,若台灣碳定價制度缺乏或低於國際水平,將不利於市場競爭。他呼籲溫管法修法版本應完善碳定價制度,讓企業落實溫室氣體的外部成本內部化,以負起社會責任,也銜接國際市場。且台灣就業人口大多受僱於中小企業,在面對氣候危機與永續轉型的挑戰上,中小企業所擁有的資源及知識往往較為有限,政府應加強輔導中小企業,協助其掌握企業永續原則。
現行溫管法常被詬病缺乏「調適專章」,台灣近年發生多項極端天氣事件,先是缺水,而後則連日淹水。侯俊吉提到,根據台灣及國際間的科學報告,類似情況在未來只會更加頻繁發生,他呼籲溫管法修法版本一定要新增調適專章,進行系統性的脆弱度及衝擊評估,制定因應策略。
此外,侯俊吉特別點名教育部,強調氣候變遷涉及不同學科領域,須完善氣候變遷教育,賦予年輕學子多元視角,及參與氣候行動等公共事務、面對全新挑戰的能力。他更是建議,教育部應整合既有氣候變遷教學資源,建構統一的平台與溝通管道,並編列充足、穩定的經費,規劃具區域特色的氣候教育素材,讓教育成為社會集體行為改變的動力,幫助年輕世代適應氣候危機。
開幕式最後,台灣青年氣候聯盟活動組長王丞辰說明,除了主線的四大活動外,下午2點30分至3點30分將為政治人物預留氣候政治心裡話的肥皂箱短講時間,預期將有立法委員洪申翰、立法委員王婉諭、綠黨秘書長李菁琪政治人物上台,並期待有政治人物到場報名。
活動開始後,不少人站上氣候心裡話的肥皂箱上發言。台灣青年民主協會理事長張育萌說到,在氣候變遷議題上,青年從來沒有缺席。並期望未來政府可以重視氣候政策,將氣候變遷行動法好好地修改,同時讓更多青年一同參與。
台灣樹人會潘翰聲則表示,主要是想祝福高碳排產業順利畢業,由於產業需有足夠的決心,否則就會延畢。且說明全球趨勢對產業的影響,他指出今年工總白皮書已提到需碳定價,尤其是經建部門,需要更積極地提出策略,並參與淨零轉型。(13:15)
現場民眾陳偉智更是提到,工業用大麻其實含有減碳功用,因此呼籲政府需重視大麻的醫療用價值與減碳價值,且強調政府應有更前瞻的思維模式。
下午2點半,陸續有政治人物及名人到場響應氣候政治心裡話的活動。綠黨李菁琪律師認為,氣候變遷和每個人息息相關。對於近年來所發生的缺水,及短時間強降雨,她指出,台灣需要大力減碳,尤其是高碳排產業需轉型,更提到需大力發展再生能源。
法律扶助基金會謝孟羽律師表示,氣候調適是地方治理最基礎、最重要的一環,面對都市治理、建設、道路設計都要考慮到氣候變遷的影響。他也表示,若要推動氣候變遷轉型,也需顧慮公正轉型,並以知本光電為例,說明再生能源建置要爭取在地居民同意。
國民黨立法委員林奕華指出,於2010年聯合國已將氣候變遷教育與環境教育分開,不過台灣目前仍歸在環境教育中。他表示希望藉由倡議,使氣候變遷進入課綱,讓氣候變遷成為教育層面中能被單獨談論的議題。
時代力量立委王婉諭認為,疫情下氣候變遷的行動皆有所減緩,但各地極端天氣事件仍不斷地發生。她提到政府不能停止推動氣候、環境相關政策。並說到,時代力量希望溫管法修法能夠以2050年淨零碳排放為目標,且在政策推動上,能考慮到氣候治理。
台北市議員邱威傑辦公室主任許菡芸表示,乾旱、強降雨已經衝擊我們的生活,2019年起,台北市的自願檢視報告中有許多問題。他呼籲大家持續加入台灣青年氣候聯盟的行動,持續關心氣候變遷議題。
此外,在氣候政治心裡話結束後,活動再次迎來高潮,現場有不少精彩的發言。綠色公民行動聯盟魏揚表示,日本去年已經宣示了2050年淨零碳排入法,希望台灣能夠盡快通過溫管法修法。他也認為,核四不能幫助台灣解決減碳或空污的問題,世界核能產業報告研究平均蓋一座核電廠要七年,且核電成本越來越高,與其花時間討論要不要核電,不如加強提升能源效率。
地球公民基金會研究員楊書容則表示,一般大眾不該概括承受高碳排污染,氣候變遷不只是環境問題,更是社會公正問題,呼籲政府重視本次青年提出的七大訴求,務實面對社會爭議、轉向低碳。特別是溫管法修法,應該盡快處理,祝高碳排產業畢業快樂。
臺大氣候行動社專案主持人張榮廷表示,應使用「氣候危機」(Climate Crisis)甚至「氣候緊急狀態」(Climate Emergency)才符合氣候變遷目前的嚴重性和急迫性。根據IPCC於2018年發布的《全球暖化1.5℃特別報告》(Special Report on Global Warming of 1.5℃),全球若欲於2030年之前達成《巴黎協議》(Paris Agreement)將大氣升溫控制於1.5℃以內,平均每年需降低7.6%的CO2排放量。然而,IPCC於近期發布的《第六次評估報告》(Assessment Report 6,AR6)指出《巴黎協議》的1.5℃目標已幾乎失守,且日趨極端的天氣型態將衝擊到婦女、兒童、長者、原住民、沿海地區民眾及相對貧窮的社群,並將氣候危機提升至國安、國際政治和經貿層級的問題(例如:歐盟於2023年將課徵邊境碳關稅)。因此,講者進一步指出「永續發展」不僅僅是一個「議題」,更是每一個人在做任何事情時都應遵循的基本原則和態度,而「氣候變遷」亦不僅是一個「議題」,更是會直接影響到人類社會未來是否能存續的關鍵危機。雖然必須承認高碳排產業在過往對經濟發展貢獻大,但也必須認知到高碳排產業如今所造成的、對環境和社會的負面衝擊已多過於其正面貢獻,因此高碳排產業必須轉型成低碳、永續的產業。講者呼籲社會大眾應嘗試透過比日常生活更高的層級來實踐氣候行動,並呼籲政府應協助高碳排產業轉型、制定更全面及完整的氣候治理政策。
環境規劃協會理事長趙家緯博士表示,淨零目標雖然設定2050年,但其實是現在就必須做出改變和因應的課題。我們需要去問,如果總統設定2050淨零轉型當作台灣的目標,那行政院編列的氣候預算究竟在哪裡?是不是能夠幫助台灣進行轉型。 我們也盤點過各縣市的氣候行動,在明年大選前,各縣市候選人若要選舉,就應該重視氣候變遷的城市治理,公民社會也要一起來關注。
國際社會主義道路郭家瑋表示,若我們要在未來7~8年內成功控制住碳排量,就需挑戰整個全球資本主義的制度、組織工人運動、課徵富人稅。當前的全球均溫為10萬年來最高,而全球暖化的另一個影響為海平面上升。北極會在2040年前完全無冰,且這26年來的COP會議未成功扭轉全球暖化;必須將工人運動連結至氣候運動,並透過民主的社會制度取代現行的資本主義制度,即透過反資本主義的運動來解決氣候變遷。
350 Taiwan的協調員Martin表示,國際上的趨勢為逐步脫離化石燃料產業,且350.org的三大訴求,第一是快速且公平正義地轉型至100%再生能源、第二是停止新建任何燃煤電廠投資案、第三是不再投資任何化石燃料。透過校園來推動化石燃料撤資是很重要的,且其他單位,例如宗教組織、慈善機構、政府部門、企業等,也可推動。自己投資的每一塊錢,都是在為自己想要的未來投票,希望各方能透過撤資化石燃料、實踐責任投資來扭轉氣候變遷。
國際社會主義前進(ISF)成員洪守裕表示,科學家指出「碳預算」的重要性,而他認為碳預算是一個風險的概念,其促使大企業改變的動力可能很有限。講者舉加拿大亞伯達(Alberta)省原住民抗議的案例,來說明碳預算的效果有限,需透過抗爭等更激烈的方式才能有效達成碳排放量減量的目標。同時,也需注意勞工階級在高碳排產業轉型的過程中可能面臨的失業風險,並透過職訓來輔導其轉型。在美國有公民電廠、投資再生能源等台灣應參考的成功方法。
現場提供打卡區,有許多青年手繪的訴求看板高掛在廣場中央,提供民眾打卡、分享到網路,表達自身對氣候的關心。台灣青年氣候聯盟的陳正朗、魏孜頤表示,有很多民眾,尤其很多外國人,被我們活動吸引過來,希望了解我們的訴求,甚至希望加入我們。也有許多來賓在短講時提到七大訴求。
珍重不再見的部分,現場民眾參與熱烈,由現場民眾用色紙折出的四照花,排在台灣喜慶常見的花圈上,形成升溫條紋圖的圖案,藉由深藍色至深紅色的漸層,象徵暖化的劇烈程度。台灣青年氣候聯盟的鄧有涵表示,想給高碳排產業畢業祝福,希望他們進行轉型,然而,民眾不清楚我們在幹嘛或是不熟悉氣候議題,但覺得折花活動很有趣,以及花圈的呈現方式很貼近台灣文化很親切,會使他們想了解我們的活動,進來跟我們一起參與。
現場也有準備COY連署的區域,台灣青年氣候聯盟表示,今年將首次申請UNFCCC COY16的氣候青年組織貢獻度認證,該認證具有四大層級,分別為 :氣候倡議者Climate Advocate、氣候領導者Climate Leader、氣候英雄 Climate Hero、氣候冠軍Climate Champion(最高級)。台灣青年氣候聯盟十年來不間斷的積極參與,不論在國際或國內皆串連起許多青年合作夥伴,持續深耕氣候議題。因此,此次欲申請的項目為第三級的【氣候英雄 Climate Hero】的認證,為此提出了台灣版的「氣候宣言」,該份宣言需要至少2,500人的支持,讓聯盟有這機會成為台灣第一個被COY官方認證的台灣青年氣候組織,邀請現場民眾成為他們的2,500分之1! 現場台灣青年氣候聯盟陳正朗表示,有蠻多人願意連署,有一群來自貝里斯的朋友,即便有語言隔閡,也耐心聽我們介紹,並參與我們的連署,很熱情上肥皂箱分享他們的想法,
之後陸陸續續有不少人參與連署,瞭解我們的活動。
氣候留言板的部分,現場許多民眾都拿起粉筆,寫下「 想為地球做的一件事」,留言版上集結許多民眾的願景留言,最小有4歲的孩子,並有小學生、高中生、大學生、環團、學者、甚至是政治人物等多元族群。而從蔬食、減碳、再生能源、減塑,以及攸關日後公投的核電、藻礁議題,都有民眾關心,表達自己的氣候願景,成為難得的氣候願景牆,象徵性十足。
現場工作人員台灣青年氣候聯盟胡心瑜表示,我們在規劃願景牆的時候是希望它可以帶給來留言的民眾一個思考的機會,同時帶給他們對未來充滿希望的感覺。願景牆的題目是「想為地球做的一件事?」,我們看到駐足的民眾都是帶著笑容寫下他們自己的綠色行動或是閱讀已經被寫的滿滿的黑板,甚至有家長趁著這個機會教育他們的孩子,我覺得願景牆有達到我們希望的效果!看到這麼多人來寫,寫到黑板寫不下,真的很開心,很感謝每個來留言的民眾,也讓我們覺得在氣候倡議這條路上,我們不孤單!
下午5點半,活動將迎來閉幕式,台灣青年氣候聯盟以行動劇作結束,現場有三位青年身穿畢業袍,並配備畢業領巾和畢業帽,扮演高碳排產業,並由其他成員飾演司儀及校長,為高碳排產業舉辦撥穗儀式。扮演校長的青年對畢業生說,感謝你們為經濟發展的付出,希望未來在低碳轉型的路上,一起為台灣努力。
侯俊吉在最後表示,非常感謝現場民眾、工作人員的付出,大家在這個過程中都很辛苦,但活動已經圓滿結束,相信青年的訴求已經傳遞出去,接下來就展望台灣政府及社會各界的行動。 台灣青年氣候聯盟在11月將以青年非營利組織的身份,派團隊前往即將在英國舉辦的COP26,希望台灣政府也能加快行動、完成溫管法修法,回應國際零碳趨勢。
七大訴求
- 完成溫管法修法,落實氣候政策主流化
- 提出2050淨零排放路徑圖,並強化中長期減碳目標
- 修訂具體可執行的碳定價法案,並積極協助產業與國際碳交易市場接軌
- 重視調適政策,貫徹脆弱度和衝擊評估以及因地制宜的調適行動
- 實現世代正義,完善氣候教育並提升兒童及青年的氣候行動力
- 強化中小型企業能力建構,提升因應全球減碳及永續浪潮之適應力
- 納入各領域脆弱族群共同商議氣候政策,落實公正轉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