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方一週】美國十月罷工潮 十萬工人拒絕垃圾工作

2021/10/26
苦勞網特約編輯
【編按】在華文閱讀世界裡,國際新聞的焦點往往集中在美國、西歐和日本等地區,由於長期的資訊偏食,導致我們往往傾向用國際強權視角看待世界。苦勞網「南方一週」專欄,帶你用五分鐘時間總覽世界重要新聞,除特別側重第三世界與南方國家的事件外,在新聞來源方面,也嘗試更多採納各地非主流媒體的視角。

美國正經歷「十月罷工潮」(striketober)!在美國勞動力短缺、工會組織率偏低的情境下,包括電影與電視劇組人員、護士、農業設備以及麥片工廠工人,超過 10 萬名美國工人在 10 月參與或即將發起罷工,要求更好的工資與勞動條件。

整個 10 月至今,美國已發生約 30 場罷工。10 月 14 日,美國農業設備生產商「強鹿」(John Deere)由於終止新員工養老金以及加薪幅度不足,在勞資談判破裂後約 1 萬名工人決定停工。18 日,6 萬名電影與電視產業工人,為了抗議華納兄弟與網飛(Netflix)未能給予工人充分休息時間(每日平均工時為 12 小時),且許多人的薪資甚至未達最低薪資,因此授權工會發動罷工的權利,一旦成功將是二戰後好萊塢最大規模的罷工行動。此外,加州約 24,000 名護理師因為要求疫情津貼、加薪以及增添人力未果、麥片品牌家樂氏 1,400 名工人為抗議新舊員工差別待遇與生產線外移,也分別展開罷工

超過 1 萬名強鹿工人發起罷工,抗議資方在利潤創新高之際加薪不足,甚至刪除新進員工養老金。(圖片來源:衛報)

今年的「十月罷工潮」發生在美國企業勞動力短缺之際。美國勞動部在 10 月初發表就業報告,數據顯示美國辭職率創下歷史新高。在 8 月份,約有 430 萬人辭職,佔整體勞動力的 2.9 %。儘管美國企業為吸引工人返回工作崗位,嘗試提高工資,今年(2021)時薪比去年要增加超過 1 美元,漲幅為 4.6 %,但結果顯然是失敗的。另一項創紀錄數字是職缺數量。過去一年,職缺數量增加 62%,但是勞動力參與率卻同時下降至 61%。

此外,無論川普或拜登政府,美國政府在過去一年半的大流行期間,不止一次對民眾直接發放現金,失業救濟金的規模也提高了。《紐約時報》報導指出,疫情期間的聯邦支票為民眾提供了財務緩衝,人們於是有空間思考是否重返或辭去他們不喜歡的工作。在柯林頓政府時曾擔任勞動部長的羅拔.列治(Robert Reich)在《衛報》社論中直接指出,美國企業將現況定義為「勞動力不足」顯然有誤,「更準確地形容,是基本工資不足、危險津貼不足、幼托不足、有薪病假不足,以及健保不足。」列治認為,工人們不願返工,因為他們已經精疲力盡,不想再做從前那份「辛苦、無腦的垃圾工作」。

值得一提的是,上述罷工工人所任職的企業多在過去一整年大流行期間獲利增加。以「強鹿」為例,今年淨利高達 57 億以上,創該公司歷史新高;家樂氏 2020 年的利潤也高達 12.5 億美元。美國最大工會、會員數超過千萬的美國勞總-產總(AFL-CIO)主席麗茲.舒勒(Liz Shuler)指出,罷工潮背後的原因是,工人認知到工資長期持平,以及持續擴大的貧富差距,「工人已經受夠了!在疫情流行期間,工人被告知他們是不可或缺的,如今卻被當成消耗品,犧牲了這麼多,卻得不到基本的尊重與認可。」

特約撰述: 
責任主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