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克宏任命法國新總理為什麼被稱為是一場「政變」?

2024/09/24
苦勞網特約編輯

9月21日,在國會懸置50多天後,法國總統馬克宏任命共和黨的米歇爾・巴尼耶(Michel Barnier)為總理。共和黨在7月份國會選舉中只獲得6%的選票,馬克宏沒有提名該次選舉中獲勝的左翼聯盟「新人民陣線」(NFP)所提名的人選擔任總理,而任命巴尼耶的決定,被批評為藐視民主的「政變」。

法國總統馬克宏(左)任命米歇爾・巴尼耶為法國總理。(圖片來源:Jacobin)

今年6月的歐洲議會選舉中,極右翼政黨「國民聯盟」(RN)以超過兩倍的得票數,大勝馬克宏所領導的復興黨。馬克宏隨後宣佈解散國會並提前舉行選舉,試圖訴諸選民對極右翼可能執政的恐懼來催票,結果梅朗雄率領的「法國不屈黨」以及綠黨、社會黨及共產黨組成的「新人民政憲」在7月國會選舉中贏得180席成為國會第一大黨,新人民陣線推舉現年37歲、兼具經濟學家與公務員身份的卡斯蒂茨(Lucie Castets)擔任總理,但是卻被馬克宏拒絕,理由是「左翼並未獲得足夠支持,要組成一個不會立即下台的政府」。

馬克宏任命的巴尼耶現年75歲,即將成為最年長的法國總理,他所隸屬的共和黨是法國傳統右翼政黨。在巴尼耶長達50多年的政治生涯中,曾任外交、環境及農業部長,並在2016至2021年間擔任歐盟首席談判代表,主導與英國就脫歐問題進行談判,因此也被稱為「英國脫歐先生」。

巴尼耶政府的內閣成員主要由馬克宏陣營及共和黨出任,在38個內閣職位中,共和黨人獲得10個名額,新政府因此被認為右傾化,例如掌管國家安全與移民事務的內政部長,就將由共和黨的雷特爾洛(Bruno Retaileleau)擔任。

而巴尼耶本人更是曾在2022年競選共和黨總統候選人提名時,聲稱法國移民問題失控,主張禁止歐盟以外國家移民入境法國3至5年,並支持建造更多監獄。在1980年代,他投票反對同性戀除罪化,後來也投票反對墮胎護理費用納入公共支出。外界預測巴尼耶將延續馬克宏各項不受歡迎的政策,包括去年動用憲法臨時條款強渡關山、延後退休年齡的退休金改革

左翼抨擊馬克宏任命巴尼耶是「從法國人手中竊取選舉」,梅朗雄批評巴尼耶政府是「大選失敗者的政府」,同黨議員帕諾(Mathilde Panot)將此舉稱為「不可接受的政變」。在左翼的號召下,法國各地在9月7日爆發多達150場示威,約30萬人走上街頭。不屈法國黨議員龐帕德(Manuel Bompard )揚言,如果馬克宏堅持非民主的政變行為,就會持續動員群眾上街抗議。

另一方面,80多位新人民陣線議員也提案彈劾馬克宏,提案目前已通過連署門檻並進入委員會審議。根據法國憲法,彈劾總統提案必須先獲得10%議員支持,之後還需要三分之二、也就是385名議員投票支持才會成功。單憑新人民陣線180位議員將難以成功達標。

目前法國國會由新人民陣線(180席)、馬克宏率領的中右翼聯盟「同在」(159席),以及極右翼的國民聯盟(142席)三分天下。在左翼已揚言對巴尼耶提起不信任動議的情況下,為了避免國會過半數議員投票支持不信任案導致內閣總辭,馬克宏決定向國會內的極右翼議員示好,這意味巴尼耶政府存續將完全取決於國民陣線,令國民陣線成為關鍵勢力

法國媒體揭露,馬克宏在任命巴尼耶作為總理的幾天前,曾在巴黎愛麗舍宮召見勒龐並進行一對一會談,因此得到了極右翼的默許。勒龐表示將對巴尼耶採取觀望態度。法國第一大報《世界報》(Le Monde)指出,極右翼在馬克宏挑選總理的過程中扮演了「造王者」的角色,馬克宏在期間不斷電話聯繫勒龐,請求批准總理候選人,名單包括前社會黨總理、中左翼的卡澤納夫(Bernard Cazeneuve)與共和黨的伯納德(Xavier Bertrand),但是勒龐表示,任命這兩人,國民聯盟都會提出不信任動議。

在7月法國國會第二輪投票前,馬克宏透過極右翼政黨在歐洲大陸各地崛起的事實,訴諸民眾的恐懼並順利阻止極右翼在二戰後首度執政的危機發生,但馬克宏卻拒絕讓獲勝的左翼勢力組成政府,因此被左翼批評為「攻擊民主」的「獨裁者」,甚至將巴尼耶的任命案批評為竊取選舉結果的政變

2017年,馬克宏在大幅削減社會支出的同時也取消了財富稅,因此被稱為「富人的總統」。在馬克宏任職總統期間,法國貧富差距問題越來越嚴重。法國最富有500個家庭所擁有的財富,從1996年佔GDP的6%飆升到2022年的45%;與此同時,50%的法國人,每月課稅後的所得不到1,930歐元,甚至無法負擔在巴黎承租一間公寓。

特約撰述: 
責任主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