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政府開放移工已有36年,為了獲得國際社會對其保障人權的肯定,也簽署了《消除對婦女一切形式歧視公約》(CEDAW)與其它消除歧視的國際公約。
然而,自1992年5月實施的《就業服務法》至今,仍保留著對移工的不合理分化制度。對於藍領移工,現行法規仍設有12年的工作年限上限。雖然,看護工可在滿足評點制條件後延伸至14年,但仍未改變年限存在的基本事實。
2022年4月,台灣政府以改革之名推出「留用外國中階技術工作人力計畫(PTTM)」,作為延長工作許可的方式。但這個制度卻使移工陷入更深的剝削之中。
中階的配額和認定方式幾乎完全由雇主主導,移工並無談判權。所設條件也讓仲介公司這些以營利為目的的私營企業,有機可乘收取高額費用,使得想延長工作的移工承受更沉重的負擔。
SBIPT(台灣照顧勞動產業工會)根據實際案例整理了中階制度對移工造成的傷害:
1. 工資被操控
為了能在台灣留下繼續工作,不少移工不得不配合雇主與仲介簽訂不符事實的勞動契約,接受低於中階制度規定(24,000、26,000、33,000新台幣等)的工資。
或是,雖然轉為中階後工資有微小的提升,但是移工卻被要求從事更大量、更辛苦勞累的工作。這與中階制度試圖留才、試圖提升移工工資待遇的目標背道而馳。
2. 證照黃牛詐騙受害者
尤其是家庭看護工,因為缺乏休假、資訊閉塞,也因為中階工作大多把持在人力仲介手中,他們常淪為辦理中階制度所需證照的黃牛詐騙對象。
他們常被騙去數萬台幣取得證照,而這些證照本來應該很容易、甚至免費即可取得。
這種狀況進一步加重了家庭看護工的經濟負擔,工資本來就遠低於台灣最低工資,今年家事工與正式部門工資的差距甚至達到42.9%。
為了順利轉換為中階勞工,家庭看護工可能要付出2個月甚至更多月薪工資給仲介。
3. 中階制度手續費陷阱
台灣政府允許仲介以「只要轉中階人力,每年只需2,000元仲介費」為理由,一次性向移工與雇主收取相當於一個月工資的手續費。
但台灣卻忽略了移工的損失:若合約未滿、臨時終止或被迫更換雇主,這筆手續費便打水漂。移工只能再次繳納相同費用,導致經濟負擔沉重。
4. 中階移工返國再來台困難
已取得中階資格的移工若回國後想再來台灣,因為必須透過母國的仲介系統,會遇到重重困難。仲介也拒絕協助,因為中階移工已免每月仲介費,仲介無利可圖。
這一切都證明,中階制度中真正受益的只有仲介,而不是移工。
5. 工廠移工難以獲得中階聘僱機會
即使許多工廠工人在十多年的持續勞動下,已經有了豐富的經驗和充足技能,但極少有雇主願意協助將他們轉換為中階身分。
表面上,這裡主要的困難在於台灣傳統製造業利潤薄,在景氣較差的當下不願意為工人提升工資。
但背後更重要的問題是,現行中階制度對於技能、人才的判斷標準仍依賴於雇主付錢的意願,而不是根據工人本身的能力與表現來判斷。
這導致大量實際有能力、有技術的工人被迫回國,也對工廠運營造成了負面影響。
⸻
這些現象顯示,台灣政府至今仍將藍領移工視為「客工」,從未真正承認他們在台灣社會中的角色與貢獻。這是一種現代奴役制度,是對剝削的合法化,更暴露出台灣政府在實質上違反平等原則,也背棄了自己簽署的各項人權公約。
⸻
我們的訴求:
我們SBIPT及所有今日到場的支持移工權益的組織,提出以下訴求,要求台灣政府真正落實CEDAW精神,以及履行對國際社會的承諾:
1. 無條件廢除藍領移工的工作年限限制。
2. 修正中階制度,使其公平、透明,並保障移工權益。
3. 廢除仲介制度,以直接聘僱機制全面取代。
⸻
其實,我們也可以理解中階制度的出發點未必是壞的,但其所宣稱的「留才」、「久用」並無法真正落實。因為現行制度無法客觀評價工人本身是否具有行業內的真才實幹,將評價責任外包給了雇主。
同時,該制度又在過程中創造出大量工人無法參與的行政手續,給了人力仲介上下其手、賺取違法收入的空間。
我們要求,為了徹底避免這些現象,應該全面無條件廢除藍領移工的工作年限限制,讓願意以同等勞動條件繼續工作的工人持續留下,而中階制度僅作為附加制度,獎勵那些少數有才能又剛好遇到優質雇主的勞工。
藍領移工應被平等對待,擁有選擇工作的自由,政府也應對移工政策進行全面檢討與改革。
我們希望台灣社會能正視這些現實。也希望社會各界認識到,藍領移工對台灣的貢獻無所不在,從生活各個層面、甚至「從頭到腳」都不可或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