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央社╱中央社 2007-10-08 15:47
(中央社記者林惠君台北八日電)中國輸出入銀行將與台灣銀行、土地銀行籌組台灣金控公司,對於輸銀將被合併,今天引起多位國民黨籍立委質疑。財政部長何志欽表示,這三家銀行是100%國營,可資源整合,輸銀對貿易上有特殊任務,日本輸銀與中小企業金融金庫等政策性銀行在2008年合併,這是國際趨勢。
立法院財委會今天邀財政部與行政院金融監督管理委員會進行「台灣銀行、土地銀行、中國輸出入銀行三合一規畫相關影響評估報告」,何志欽面對立委質詢時,作以上表示。
中國國民黨籍立法委員李紀珠(不分區)、費鴻泰(台北市)、羅明才(台北縣)等人,均對輸銀要被合併提出質疑。
李紀珠表示,各國都在加強輸銀功能,中南美洲台商也希望加強輸銀,很難接受為何輸銀要被合併,如果舉不出輸銀被併到商銀理由,就不要併。在理論上和實際上都找不到國際趨勢。
羅明才則說,全世界都在擴充輸銀功能,台灣貿易已經退步,還縮減輸銀功能。
費鴻泰表示,輸銀扮演的角色是「貸款保證」--出了問題作保證,財部卻用於商銀的角色,一點專業都沒有。他指出,韓國在1997發生金融風暴時,就是以韓國輸銀作保證貸款。
根據財政部資料表示,1999年日本政府推動以協助經貿發展為宗旨的「日本輸出入銀行」與海外經濟協定基金合併為「日本國際協力銀行」,以減少政策性金融機構數目,提升經營效率。
日本更通過將國際協力銀行與中小企業金融金庫、國民生活金融金庫、農林漁業金融公庫等四家政策性銀行合併,在2008年成立「日本政策性金融公庫」,獲取海外資源、提高出口競爭力等。
民主進步黨籍立法委員林文郎(不分區)表示,日本金控由原本四家變成現在三家,台灣的銀行有38家,導致惡性競爭,不是很好的經營環境,金融改革困難。
他指出,台灣的銀行太多,沒有主導性銀行,所以是不得不去做,為台灣永續經營。他表示,大陸也有輸出入銀行,這也不是好現象。
金管會主委胡勝正表示,台灣現在有14家金控,日本金融市場比台灣大,台灣有38家銀行,因此鼓勵整併和策略性合併。
另外,台灣金控明年成立,何志欽指出,台灣銀行持有華南金控29%股權,將降到25%以下,會透過公開公正方式釋股。
官員指出,明年開始成立金控,台銀就會開始處理,逐步釋股或採取盤後交易或其他方式,要看台銀如何處理,並且須經金管會同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