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一條回部落的路系列一】
決定部落存亡的「落差」

苦勞網特約記者,苦勞網實習記者,苦勞網特約記者

從今天開始,我們刊出「找一條回部落的路」系列報導;我們從高雄縣那瑪夏鄉與桃源鄉(勤和村以北),在莫拉克風災中,遭受嚴重災情的原住民部落(以布農族為主,也有少數鄒族與排灣族)出發,來看這一次風災的各種問題;高屏溪上游兩條重要支流旗山溪(楠梓仙溪)與荖濃溪平行地切過這個區域,台20線(桃源鄉)與台21線(那瑪夏鄉)分別沿河谷而行,成為兩鄉重要的交通管道;而「曾文水庫越域引水工程」所開鑿的隧道,切穿山谷和山峰,從桃源鄉勤和村經那瑪夏鄉民族村,再到草蘭溪,引水至曾文水庫,則意外地成為連結這兩個平行河谷的命運與災難的怪異線條,就讓我們從這裡開始,與部落的朋友們一起「找一條 回部落的路」。

3890066468_d6ebc31209_o.jpg

系列一:決定部落存亡的「落差」

  • 楊荔婷(苦勞網特約記者)
  • 陳寧(苦勞網特約記者)
  • 孫窮理(苦勞網特約記者)
  • 王毅丰(苦勞網實習記者)

「你如果問一個快溺死的人,要浮木還是要回家,此時他當然只能選擇浮木。」在部落討論傾向接受政府的永久屋方案後,那瑪夏鄉民族村的打亥無奈地解釋著族人的想法。

在打亥眼中,這根浮木就是政府為災民提供的永久屋。

民族村想抓住「浮木」,但充滿疑懼

永久屋的規劃,是直接跳過「安置」的階段,以興建永久屋取代組合屋,將公有土地以免租金方式提供慈善團體興建房屋,捐贈災民使用。這些房子,都是在公有的土地上,災民沒有「土地所有權」,只有房屋的「永久使用權」。高雄縣政府社會處表示,災民在法律上擁有房屋的所有權,只是不能買賣、繼承;對這些流離失所的原住民來說,最大的願望就是能夠回到部落,但是在安置中心的一張「慈濟永久屋災民意願書」中,白紙黑字載明「承諾不再返回原住屋居住」的但書,卻讓他們難以接受;在驚魂未定之際,政府能夠提供一根「浮木」讓他們能安身立命當然是一件好事,但是如果要付出的代價是永遠都不能回家,卻又讓他們實在難以抉擇。

法律扶助基金會副祕書長陳維祥表示,「永久使用權」在法律上其實是一個模糊的概念,災民可能沒有房屋的所有權。原住民並且擔心如果他們放棄在山上的土地,來換取永久屋的「永久使用權」,將來有一天這些公有地另有用途時,會不會又要遭到另一次的驅趕。

在慈濟的方案中,預計興建的永久屋,位在台21線上杉林鄉的杉林國中,對民族村來說,距離部落算是接近,族人的想法是,如果在山下有一個棲身之所,將來回到部落從事耕作、興建簡單的工寮,在工作期間暫居,還可以保持一定的生活機能;加上民族村受災情況嚴重,從一開始便被政府不斷宣佈為「必須遷村」的部落。受創極深的族人雖然充滿疑懼,但仍傾向接受。打亥表示,目前部落提出:一、政府不強制徵收山上的土地;二、可以讓村民到部落,希望在這兩個條件下,才接受永久屋的計劃。打亥說,族人擔心,如果現在不接受政府的幫助,別的村莊就會進駐,到時候他們會什麼都沒有,因此就趕快抓住這根「浮木」吧!

想要回到自己的部落去

「受災狀況」和「與原居地間的生活機能」是部落在考慮是否接受永久屋問題時,兩個重要的思考基礎,當然,它的前題是「族人們想要回到自己的部落去」。

同樣是那瑪夏鄉,民生村的黟布表示,他們才剛被安置到營區,一切都還在安頓中。由於情況混亂,對於永久屋的問題尚未有明確討論,不少部落的災民甚至對此毫無概念。然而,一旦接受平地永久屋即表示將放棄原鄉土地的所有權,再加上重建條例中的強制徵收條款,黟布認為,族人答應的可能性甚微,「還是要回到最掛念的土地」。況且,他指出,民生村在這次受災情形並不嚴重,暫無遷村考量,但仍將待環境評估確認居住安全後再決定。

那瑪夏鄉另一個部落民權村的葉一萱希望政府趕快把路搶通,讓村莊供水供電,「村民目前最想要的就是趕快回家。」民權村在水災中受創不深,因此居民多半希望能夠重建部落,不願意接受永久屋。一萱說:「離開了部落生活會發生困難,因為我們沒有辦法耕種了,政府提供的短期就業在半年一年後也會終止,到時候生計還是會產生問題。」原住民的生活方式和大自然是融為一體的,在台北的行政官員即使無法有同理心去體會災民的處境,至少也該給他們充分溝通的機會和時間,而非急就章地興建大量的永久屋來彰顯自己的行政效率。

至於另一個被政府描述為「必須遷村」的部落,是桃源鄉的勤和村,這裡位於「曾文水庫越域引水」工程東隧道口、荖濃溪攔河堰,以及「荖濃一號」土資場工程附近;最主要的問題是部落前方的荖濃溪河床被墊高,風災時大水衝進部落,加上從部落中通過的東川溪土石將部落一分為二,勤和村自救會總幹事劉行健表示,災後一直到8月13號,這裡才因為越域引水造成14名工人罹難而被發現,族人撤離之後,被分散在竹門、永興、新興3個教會。8月底,政府首先將暫居在寺廟的災民,安置到軍營,部落族人才湊在一起,而勤和村的族人,原本大多安置在教會,則是到9月初才在各軍營安頓下來,族人也終於得以相聚。

回部落的路,什麼時候才會通?

劉行健說,之前部落的狀況分散,有部份族人拿到了永久屋的同意書,根本不知所措,甚至就簽了下去,不過現在大家已經在鳳山陸軍官校相聚,在了解部落受災狀況與道路搶通的進度之前,實在不可能討論遷村方案這一類的問題;9月2號,總統馬英九到部落安置的鳳山陸軍官校,指示一週內完成部落災況的初步鑑定;9月4號,勤和村與梅蘭村各5名代表,與內政部營建署、農委會水保局官員及學者搭直昇機前往部落堪災,不過只看了半小時就匆匆離去;目前桃源鄉的台20線,只通到高中部落,雖然重建委員會「計劃」10月底通到桃源、明年2月底可以通到梅山,不過根據劉行健走訪高中部落搶通道路工程現場,工程人員表示,搶通工作根本「遙遙無期」。

最主要的原因是,高中部落以上的道路,被巨大岩盤封死,需要大型重機具施工,但是這些重機具根本沒有辦法上去。政府在道路搶通的工作上動作緩慢、不積極,劉行健質疑是當初沒有頒布緊急命令,針對災區的需求,整合資源所致。該快的事情不快,不該快的事情卻特別地快;在判斷是否遷村的重要資訊都還沒有掌握的時候,就要思考未來長期居住的問題,實在為難,劉行健說,如果是杉林國中那邊,因為與納瑪夏鄉交通方便,所以像民族村才等有可能考慮接受,如果是桃源鄉這方面,幾乎是不會考慮這樣的方案的。如果真的要考慮,就得在桃源鄉裡,或者鄰近的鄉覓地,一定要考慮到族人回到原居地的便利。

3891296369_3afed2eef2_o.jpg
行政院莫拉克颱風災後重建委員會的道路搶通計劃,具體實現的可能受到質疑。資料來源:行政院莫拉客風災重建推動委員會快訊

就像是民族村族人所強調的「不可以強制徵收山上的土地」;劉行健在9月2號在陸軍官校,當面向馬英九提出這個訴求,馬英九只回應「基本上」不會強制徵收,不過《莫拉克颱風災後重建特別條例》已經賦予強制徵收法源依據,單單是慈善團體的永久屋,頂多是大家沒有辦法接受,劉行健說,像是南投縣的神木村,在桃芝、敏督利颱風之後受到重創,也一直說要遷村,但是沒有適合部落的方案,村民還不都是慢慢搬了回去?不過在永久屋與強制徵收的蘿蔔與鞭子的效應下,雖然馬英九這麼說了,但是族人仍然感到憂心忡忡。

官方與慈善團體缺乏對部落的想像

8/25慈濟永久屋「意願書」的內容

全球暖化,氣候異常,台灣雖屬寶島,仍因98年8月7日遭【莫拉克】颱風造成嚴重災害,許多村落房屋更在一夕之間被摧毀。本人《》欣聞財團法人中華民國佛教慈濟慈善事業基金會秉持「無緣大慈,同體大悲」、「人傷我傷」心情,啟動「八八惡水毀大地,秉慈運悲聚福緣」賑災專案,並立即與政府相關部門研議於高雄縣杉林鄉月眉地段2166等地號上,協助興建永久住屋免費供災民居住。本人至感謝易,茲出具此意願書,除全力配合基金會及政府 部門外,並承諾未來取得房屋所有權之後,除繼承外,不移轉他人,且不再返回原住屋居住。資料來源:陳亮丰「825順賢宮慈濟永久屋說明會記錄

9月初在民生村拿到的新版「意願書」,文字修正為「所有山地保留地,不得作為破壞水土保持之使用。」

3888471555_efa3fa1843_o.jpg

內政部「重建戶數及需求調查表」

3891369025_9e8c0d0b11_o.jpg

在這種狀況下,政府與慈善團體的快動作,實在讓族人難以承受,民族村的打亥說,縣政府社會處來跟部落溝通,都不會事先通知,在座談中,也一直只是強調永久屋很好,並沒有認真坐下來跟大家討論它的利弊得失。顯然,政府與慈善團體在想的,和族人們著急的,是兩回事。

風災轉眼已經過了快一個月,族人帶著僅剩的零星行囊,一路被直昇機載下,再被送往各個臨時安置的佛寺、教會,再到現在的各個軍營。當族人們仍殷切盼望道路能夠盡早修復,好回去看看部落現在的樣子時,內政部近日卻開始在高雄縣、屏東縣等地區,開始發放受災民眾「重建戶數及需求調查表」。

除此之外,慈濟也繼續在族人紛紛遷入安置營區後,開始發放新版的「永久屋意願書」,雖然上面拿掉了「承諾不再返回原住屋居住」等文字,改為較婉轉的用詞,要求「其所有山地保留地,不得從事破壞水土保持之使用」,其背後用意仍然是換湯不換藥。在沒有直接證據可以證明,原住民族會對山林水土保持造成多大威脅之前,為何不斷要求族人不得進行破壞,又要他們簽這張「只能同意,不能反對」的意願書?對於族人的反對意見,慈濟是否聽見?又或者選擇視而不見?

有人擔憂,這幾份調查結果,會不會就此成為政府與慈善團體未來訂定重建方案的唯一依據,也有族人覺得問卷來的太突然,大家還沒有時間好好思考、討論,就得下決定。先拋開這幾點爭議,單從問卷內容,我們就可以看見,政府與慈善團體對於「部落」的想像是如此貧乏。問卷上的諸多選項,試圖把族人曾經在部落生活的記憶,變成了冷冰冰的量化數字,卻忽略了族人要的是「家園」,而非「房地產」。

表面上看,願意給溺水的人丟一根浮木的人,怎麼說都不會是「壞人」,不過,如果這個人就跟他說「你待在浮木上挺舒服的,以後就住在這裡好了」,這樣就實在不對勁了;不論部落最後決定另尋遷村地點,或者希望在上山的道路搶通後,回到部落整建家園,爭議並不在於房屋的形式是永久屋或是組合屋,或是房屋形式有沒有考量「文化元素」、「傳統價值」,而在於原住民族,是否能真正在屬於自己的土地上當家作主。

建議標籤: 

回應

如果山林水土的崩壞和任何因素都沒有關係,
只是地貌的變遷,生活已經瀕臨危險;
就如同其他國家的氣候生態難民一樣(海嘯、沙漠、國土沉沒),必須遷移;
此時,故土已經不是熟悉的故土,是否還要「死守」?

樓上的太不了解原住民的文化與土地關係了,
建議直接到部落去,若不去災區也可到都市周邊的部落,
去詢問原鄉之於族人的重要性,
關鍵不是死守,而是不能放棄回家的路.不論以何種形式.

而最近這些新聞除了事實的呈現 也是要使人了解到,
原住民的重建不能夠以"在離家遙遠以外的平地上蓋好房子"這種單純的模式進行,
怎樣的方式重建才是適合原住民的生活(不只是居住,也包括謀生條件,部落關係等),
以及回家的路還是要重現,不能斷絕,
有很多種可能,部落可以討論決定.......

樓上,非此即彼的解讀方式 .
反而會抹煞掉一些值得人們思考的事情....

"不能放棄回家的路.不論以何種形式."

家 的意涵 豐富異常...

風災過一陣子,許多同事也半開過笑說,我們經過"金融海嘯"波及,我們也是災民,離屬於自己一棟房子的夢也愈來愈遠了........
我們也好想好想擁有政府或民間團體所援建的"永久屋"..........夫復何求.......

"生活"、"生計"、"生態"......很難的問題
"全球暖化"' 、"海平面上升”?
反正我們現在看不到........那是下一代的事?

我住地方安全嗎?請給我科學數據?
如果沒有肯定, 我為什麼不能回去!

..........................................
如果短期內平安無事.......
您看這個地方是ok...為什麼之前要阻止我們回去....我們是屬於山林....沒有山林就沒有文化了...沒有文化我們只是剩下沒有靈魂的軀體!?
............................................

如果不幸有事了.......
政府--這是少有、百年大風災..會全力搶救.....很抱歉做得不夠好....

人民--政府沒有照顧我們....還我家人.....政府下台...人民最大....

民間團體--請大家發揮同胞愛...人饑己饑....

停下想一想,這樣畫面、台詞會不會再發生....

答案就在........

老天爺身上........

台灣也有很多無殼鍋牛、弱勢團體、台糖用地、國有地,可否也比照這次風災原住民安置方式興建永久屋,讓更多人享有安全、安心、安人的家呢?

弱勢不等於原住民,每個族群都要認真......
每次天災救援團體幾乎都深山跑.....有人才有文化.....有文化沒有人.....就變成遺址....土石流流出文化....也流出人......文化也跟著人....有心維持就有文化....無心維持在山上也會沒有文化...文化也會隨著時間流失...不一定要靠土石流...想請問研究原住民文化學者30年前與現今原住民文化是否有所改變?

太多捍衛公義的使者....只談文化卻不敢"談安全、談生命"....., 如果都想當贏家....到最後還是一句話"再研議"....

共識是全部住民都是一致的聲音?...還是依人口數幾成才叫做"共識",
如果沒有標準,那麼未來......唉.......仍有得”研議”?

有人才有home,沒有人只是house, 有心有人有home有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