給第三社會黨的信

2007/11/30
輔大心理系

給奕成及支持第三社會黨的朋友:

我是何東洪,寫這封信給大家的目的其實很簡單。請將我從群組中刪除,因為我將不再是貴黨的推薦人,也不認同第三社會黨這幾個月為了投入選舉所做的思維與部署。

從把藍綠陣營中的所謂「清新勢力」拱上媒體、到與台聯欲言又止的曖昧關係,以及給李登輝信的那種虛偽的溫情主義,我見不到貴黨創新的、批判的、富有想像力、並座落於台灣政經脈絡的新作為,套句朋友說的話,第三社會黨只有第三,沒有社會!

作為所謂的野百合世代一員,我們是否一直走在退步的路上?以往那種帶有左翼的理想,走入弱勢群體的衝勁,僅僅二十年光陰之間,業已消磨殆盡,甚至可能成為壓迫她們的幫凶。

我不認同貴黨的菁英政治化路線,更不認同在把一些學者拱上所謂「推薦團」的舊思維。

我不是政治社會學學者,也從來不從政權是否本本化與否來想像政治。看看那些投入民進黨的五年級舊時學運同志(尤其是曾隸屬於所謂左翼的民學聯),十多年來,他們為捍衛本土化政權,作了什麼!

吳睿人曾以推動進步的本土政權的到來來作為我們這一代努力目標。我同意,但卻見不到貴黨對於「進步」的實質論述。「進步」的推動不是靠媒體戰、空氣票,而是一步步地踏實的跟社會底層群體接觸中,發展具有進步的目標、戰略與策略。

但對於兩黨政治現實的分析不等於放棄政黨應該座落的社會位置。為了第二張選票,貴黨忘記了政治過程是一種長期的投注,一種新的由下而上的社會力量的積累。基於這樣的信念,我在此將和各位分道揚鑣,不再把自己交給沒有明確目的的混戰裡,選擇加入「綠黨 -火盟」的後援。

輔大心理系何東洪

附上兩個星期前在一場「學運世代的另類抉擇-往上爬或向下走?」座談中,我發展中的反思。

兩個青年世代的無力與出口

何東洪

這三年的教書經驗裡,每每跟學生分享我的大學經驗時,總是會以80年代末風起雲湧的社會運動為背景,說明當時所參與的「學生運動」狀況。但我總是從學生的眼神中看到諸多表情,有的是羨慕,有的是疑惑、而絕大多數是一種我至今還未明白,暫且稱之的「個體化下的空無感」。這些我投射於他們的表情而後的觀察,經常讓我回想、反思,到底所謂的「學運世代」,對誰、對何種社會關係以及什麼社會變化狀態下而言是重要的?

2004年,在「台灣社會研究季刊」舉辦的「復活彩色野百合」的座談中,我曾經以自嘲的方式說,加入學運,是基於純真的熱情,而對於所謂左右思想所主導的運動路線,其實不太在意。當時,陳信行以自我批判的角度檢視了所謂學運中的路線,以及在 1990年中正廟學生運動中出顯出來的路線鬥爭與學生對於運動的發展與情勢研判的窘境(見《台灣社會研究季刊》,第54期, 2004)。相較之下,我的言論顯得內容貧乏,更像是一種個體的自白,而不是一個經歷集體運動下的反思。

其實,這樣的自嘲,不是沒有脈絡的可尋,相反,它反映了我在前進過程的某種「落鍊」感,是無力,還是逃避使然?

(一)

在那個時代,政治問題,在我們(民主學生聯盟)的團體裡,遠遠大於政黨政治;在這個時代裡,它則好像是宿命地逃脫不了藍綠版圖的收編。

當時我們趾高氣昂,不可一世的「靠勢」,當時我們真的相信情勢是造出來的—對於《資本論》的鍾愛遠遠落後於葛蘭西的列寧主義的《獄中札記》。相信理論可以掌握群眾,如果不是廣大群眾,也是足以造成國家緊張的少數群眾,如果我們懂得而且相信如何不斷地組織「運動」的話。

「相信某種價值,尋找跟你協同前進的朋友」我經常跟現在的大學生這樣說。然而,學生的反應大多是依舊迷惑:「是什麼價值?你為何相信它,難道不用深思熟慮就冒然行動,不會產生對於他人而言的不好結果?」

當時,我所相信的「某種價值」,不是天上掉下來的,而是高中時候聽到228事件,大學時代的「《當代》雜誌中的六零年代學生運動專題、《人間》雜誌中的一幅幅浮出表面的受苦的芸芸眾生面孔的黑白照片、更是西方搖滾樂中的節奏與狂爆音響的積累總和,而我首先以「反叛」稱之。之後,在整個社會從國民黨的高壓鍋中逐漸逃逸出的「民怨」氣體中,體驗了這種反叛的力道,並開始從參與中,理解這種籠統的價值,原來不是什麼新的東西,我們管它叫「馬克思主義」。

問題來了,我現在的學生,對於什麼是馬克思主義的好奇心,絕不會大於網路遊戲的新花樣,P2P解碼技術。我開始思考夏林清提起的:「他們是活在個體化政治的時代,理解他們,尋找方式跟他們溝通、對話,是要進入他們的脈絡與生命經驗中的。」

而我們呢?這些經歷了解嚴、民進黨執政、社會運動起起落落的「生命經驗中的疊層」(夏林清的妙語)現在掀開看到底是什麼?為何我們離開學校後,重新整隊的過程中,朝向不同的方向前進?

記得柯逸民在輔大的一堂研究所的「心理學專題」中說道類似這樣的話:「不管運動是否成功或是挫敗,跟你一起感動,或是痛哭的,就是同志!」在我的記憶裡,我沒有為三月學運的失敗哭過、也沒有擁抱當時失落、哭泣的同學。記得所有的事,所有的姿態,在運動中,好像都在「憂國憂民」的理直氣壯下,容如不下眼淚。或許這就是為什麼有些昔日的民學聯同志,現在變得那麼理所當然地選擇在政黨與國家機器中的,不能自拔地「憂國憂民」,我猜。

記得幾次流淚的經驗中,都是在學運外的場合。1989年 5月新埔的遠東化纖罷工中,5月25號,下著小雨,當罷工糾察線擋不住進場的工人,羅美文近似失聲的懇求,留不住他們的腳步時,我在布條後落淚,也看著所有辛苦的同伴們在雨水與淚水交織中的面孔。這就是柯逸民說的「相挺的淚水」!

我是多麼希望這一個世代的青年,我的學生,可以有如此的經歷。

寫下這些文字的同時,不斷地端詳信行寫的那篇文章,其中一段令我久久無法釋懷:

如果民進黨菁英路線的原則是把所有的問題上升到權威體制的政治問題,讓群眾透過菁英的眼光看世界,自認與他們對立的我們,要求的原則則是把所有的問題還原到群眾所認識的真實問題,讓菁英以群眾的眼光看世界。尊重群眾的「自發性」,是「民學聯」所支持的「社會運動」路線的重要精神。我們對民主的想像,不是透過群眾支持菁英奪權,而是在一次次為了爭取護衛自己利益的群眾動員中,由群眾自己教育自己,發展出足以與現在與未來的統治者相抗衡的世界觀、政治技能、與基層組織。我們嚮往的未來的台灣,是人人都有能力當主人的基進民主社會(陳信行, 2004,頁 264)。

威權體制,在當時掩蓋了其他的體制,而我們的生命經驗的疊層則如同外表光滑的「頁岩」,若只顧著地殼變動是如何造成岩石的形成,卻忘了敲碎它,則將永遠見不著層層的紋路。正是如此,學生運動不會是社會變革的主體,因為在它的社會關係中,是「被宰制階級中宰制階級」,絕大多數情況下,將是未來統治階級的梯隊養成,不管養成教育訓練時他們是如何地反叛!正是如此,不走進社會運動中的學運,終將只能成為「年輕走過的美好回憶」。這就是兩年前公視所拍攝的「台灣學運史」中,對於野百合世代學運那兩集中,導演的選擇性呈現樣貌。

當政治的威權體制被民主糖衣包裹的民粹主義所溶解(如同化學式的溶解,不是消除!)的當下,這一代的青年怎麼面對將他們壓榨成單層面貌的多重宰制體制呢?

我們有責任交代這些過往,以及還在發生的被壓縮以及解壓縮過程(如同電腦中的壓縮檔案),即便它是多麼細微,多麼看似個人經驗。我對於信行的那段文字的不安,就在此。

為了理解現在青年人的可能出口,我們理應從過去到現今的經驗中挖掘那種被壓抑的個體的政治。這些是交織在我們群眾生命中,把我們打造為具體的工人、農民、性工作者、移工身份、社運工作者、教師、大學生的真實問題。

建議標籤: 
事件分類: 

回應

不同於其他政黨,第三社會黨本來就沒有'樁腳""基層"這種組織,雖然現在看不到第三社會黨在基層耕耘上的努力,但是並不會因此變成菁英政治,因為第三社會黨是要用對政治,對台灣未來的熱情,喚醒更多人!

給浩宇:
所以你就是看不懂何東洪要講的

周奕成自己說了 不要招募大眾黨員 因為在民進黨中 他看到太多優秀的人才因為人頭黨員太多, 而失去理想, 去迎合人頭黨員。所以第三社會黨是要直接推優秀的人才進國會。

何東洪要說的 就是這個, 直接推舉優秀人才? 誰決定哪個是優秀人才?哪個該進國會? 這就是 精英心態。 什麼人民, 什麼基層在哪?

你相信第三社會黨真的會在乎大字不識幾個的弱勢人民 嗎?

對政治的熱情?對台灣未來的熱情?
這種空話不是要喚醒人, 是要麻必人, 叫人把改變體制的 權力 交到 精英份子手上。
台灣不會因為這樣變好, 因為台灣社會過去一直是這樣。

我對何東洪的勇氣感到敬佩, 這不只因為我是火盟的人, 我本來就對第三社會黨的空話和邏輯非常不屑。

對何的敬佩, 是, 他是少數在學院的社會位置上, 敢公開表達對第三社會黨的批判:只有爭笫三的政治權謀, 卻沒有社會實踐。同時, 敵視草根人民。

第三社會的小朋友不要再來亂我問我又在社會實踐上做了什麼, 也不必說大家各走各的, 心中有愛, 不要批評。我在網上看夠了這些屁話, 底邊人民掙扎地要生存下去時, 靠的不是愛啦!

"底邊人民掙扎地要生存下去時,靠的不是愛啦"

聽到這句話,我的眼淚差點流出來

當我白天連續工作四小時搬運著粗重的大理石時

體力負擔到極限時

心中只有一個想法

當我掌權時

一定要殺光這些資本家

(還好我已經信奉主耶穌)

這一擊真重~~~但看的好爽!!
第三社會黨真的要好好面對論述的空虛
尤其是高舉偏左、社運、照顧社福弱勢大旗的時候
更要說清楚到底是怎麼個左??為社運做過什麼??怎麼樣落實社福??
不是嘴巴上說多關心工人、選後要開多少委員會
我們要看的是更具體的做為和做法!!

何老師我終於看到你的大丈夫舉動

說起來周奕辰那邊會吸到一些有熱情的年輕人
對於這一點我是擔心的
這些年輕人後來會不會心碎呢
我擔心他們對社會的熱情會被傷害

後來驀然發現自己只是又支持了另一個
語言比較優雅的政客而已

何東洪其實什麼都沒說。

這篇公開信不一定是什麼重重的一擊。批判了第三社會黨不見得代表綠黨-火大的政治聯盟就比較有正當性、就比較進步。綠黨和火大的候選人,其實運動工作者居多,但這樣就是比較能代表群眾嗎?就不是菁英政治化路線嗎?就是一種新的由下而上社會力量的積累嗎?真的不見得。檢驗完第三,要反過來檢驗綠黨-火大,否則會令人認為只是輔大心理系的相近性作祟而已。

看起來就像幫派廝殺一樣,感覺很糟。

我是覺得當然可以檢驗一下綠黨和火盟啊

那不這位仁兄你發難一下吧?

一定有對第三社會黨不滿的,也有對綠黨--火盟不滿的。在青蘋果和火綠之間,也需要第三勢力,.姑且命名為第三勢力中的第三勢力吧。

還是請大家集思廣益來設定一些檢驗標準:

譬如,是不是政治菁英化,或者是社運菁英化路線,是不是有將參選問題下放到群眾討論?
綠黨-火盟代表的是什麼樣的群眾基礎?是像倪世傑所說那種新社運的社運群眾,乾脆就放棄工農?或者有其他的分析?

第三代表的是什麼樣的群眾基礎?或者,兩者皆是自以為是的代理人,只是在進行代理人戰爭而已?

這場單一兩票制的參選,我不認為會選的上,應該要在這其中深化對進步政治的討論。如果這種對政治的爭論只是要證成自己參選的正當性,藉此對自己的小團體進行攻城掠地或者蠶食組織線,卻不是要深化台灣進步政治的基礎,只不過是重複過去十數年來的團體恩怨而已。

林長昇 (未註冊)

"底邊人民掙扎地要生存下去時,靠的不是愛啦"
聽到這句話,我的眼淚差點流出來
當我白天連續工作四小時搬運著粗重的大理石時
體力負擔到極限時
心中只有一個想法
===========================

ALLCOME:TO 林先生,我曾在「踢.歪.嘻」工作超過四、五年,後三、四年大約都是在維修、組裝、改造生產設備(該工廠的生產設備90%以上是自行製圖、發包、驗收零件、組裝),對於機器有一定的基礎。

ALLCOME:前一年,在網路上看到,「BMW的生產線組裝」的影片,我才發覺,台灣引以自豪的「半自動化」生產設備,與德國「BMW的生產線組裝線」比起來,根本就是小兒科。

ALLCOME:我所看到的那一段影片,BMW的員工,連裝個車門,都有「吊車加真空吸引器」可以把車門吸起來,再移動吊車到定位後,再裝上汽車車身,這個過程工作人員幾手不用浪費多餘的體力,當然也不會流太多汗。

ALLCOME:這些工作人員可以把結省下來的體力、精神專注在「組裝品質」上頭,自然而然的提升品質,排除不良發生率。

ALLCOME:我沒見過台灣車廠的組裝線,不過以我在「踢.歪.嘻」的經驗看來,台灣車廠與MBW的生產線,應該會「差很多」,

ALLCOME:請問,全自動化的生產線,會花很多錢嗎,當然會,但這樣的投資生產設備,比起半調子的自動化設備,全自動卻可以使用很久,我長時間維修過設備,大約依照我的個人推論。

ALLCOME:那為什麼台灣的企業主為什麼不肯引進全自動化的設備,造福勞工呢?
除了資金的小問題以外(資金的問題不會太大,發行股票就能換鈔票),理由很簡單,

ALLCOME:因為台灣的企業主、資本家只要靠著把政客拉到酒店飲酒幹姬,勾結串連之後,製定「壓搾勞工」的法律(不用花大腦),

ALLCOME:再把「已經設計好的成品設訂單」從國外引進來台灣(一樣不用花大腦),把台灣工廠當成棉花田、投資最便宜的機械,再把台灣人當成黑奴來壓搾,就能賺到台灣基本工資一百倍、一千倍的金額……

ALLCOME:你想這些企業主、資本家只要與政客常去酒店消費,之後製定低廉工資吸引訂定單,他們那裏還要花大腦去關心你們勞工在工廠有多痛苦???

ALLCOME:他們那裏還需要投資更多的資金去更新設備?? 用這些錢去炒股不是更好賺,賺得更輕鬆???

ALLCOME:以下的影片,是隨意搜到的,與我看到的一不一樣,不知道,讓網友參考 。

Mobile01 [影片]汽車的自動化組裝過程BMW 三系列
[影片]汽車的自動化組裝過程BMW 三系列 » 回到頁尾 » 前往:. 選擇討論群組, 行動電話與系統, PDA與GPS應用, 筆記型電腦, 相機與攝影, 個人電腦, 數位生活 ...
www.mobile01.com/topicdetail.php?f=275&t=80659 - 23k - 頁庫存檔 - 類似網頁 - 加入筆記本

長昇兄:
希望你一切順心健康!!

在中正記念堂有個女的談事情只論[效果]不論[目的],這有些本末倒置了

還怕人聽...放心!我什麼都沒聽到,所以不曉得該如何支持你們?

只有第三沒有社會?望深思之

[我也沒多偉大,只是在鉅亨網2家美股部落格其中一家的主人,老爸以前是大官,上司是那牌坊的主人,如此而已]

順便向卞中佩記者問個好,3年半前在同樣的地方被採訪過

第三?!就是世代論壇的那群人吧?!
我曾經碰過那些人,也聊過天,
覺得那群人骨子裡就是一群投機的中產階級政客,
然後努力想要往小資產階級移動,
這群人也根本不想真的蹲下來碰觸底層人民,
能期待這種人!?這群人嗎?!

這群人是哪種人?我看不懂。
我倒是無限期待他們早日擺脫沒有自我分析的科學眼光而淪於喃喃自語的窘境。

給何東洪
我敬佩你的勇氣,當我們在忙於工作維持一家溫飽的時候,誰還會管誰來改變這可惡的政治挾持跟 什麼樣的人是具有理想性的?在我參與十幾年的工運裡至少綠黨一直關注於環保意題火盟一直關注階級問題這兩個組織長期都是跟基層站在一起的,選舉是一條長遠的路絕對沒有捷徑,走捷徑者應該是投機份子,很高興你能看清這一點

引述奇怪的混戰:

"綠黨和火大的候選人,其實運動工作者居多,但這樣就是比較能代表群眾嗎?就不是菁英政治化路線嗎?"

如果是問"這樣就絕對能代表群眾嗎?"
可能綠黨-火盟還不夠格
如果只是問"比較能夠代表群眾"
綠黨-火盟應該是目前最夠格回答這個答案的吧
最近不是有份跨(弱勢)族群立委推薦名單嗎?
去看看就知道了
http://www.coolloud.org.tw/node/12647

應該不用提醒你這些團體跟火盟有組織關係或有運動上的合作吧。

To 哈哈哈:

弱勢團體推薦幫過他們的人有何不對?
這份名單並不限於綠黨-火盟
可以的話 最好多幾個兩大黨立委被推薦呀
像徐中雄那樣幫過新移民大家都很樂見
難不成要因為徐幫忙過 就不該受推薦?
還是說立委幫忙可以 組織幫忙不行? 這是什麼邏輯.

另外像是PTT gay lesbian板(現已擴張為完整的性少數板)
跟綠黨-火盟有什麼組織關係?
火盟候選人還不是一樣被推薦

邏輯很簡單

要用這份名單來證明綠黨-火盟有群眾代表性這是一種謬誤。
是團體而不是群眾的推薦。

當然相信這些團體都是真心誠意的,有幫有忙有回饋有推薦,這是好事,這我認同。
徐中雄是好委員,這我認同,該推薦。
有對群眾做工作而被信任,這是應該的,也該推薦。

王醒之和柯逸民是長期盟友,這是什麼意思?
因為是「長期盟友」,所以推薦?具體一點吧。
對綠黨-火盟常用「相信其進步性」所以推薦,這我看不懂。

所以基於以上的理由,這就有群眾代表性?
不過基於這些人對運動的熱心,是該推薦。
但是否具有群眾代表性?還有很大的距離呢。選舉結果出來就知道了。

<a href="http://www.coolloud.org.tw/node/12647">http://www.coolloud.org.tw/node/1...

這個問題從一開始何姓網友的文章就說得很清楚
是"比較"有而不是"絕對"有
你說要到什麼程度? 比方TIWA代表”所有”外勞嗎? 當然不是
我想也沒人敢說這種話
但至少它可以代表部份外勞吧(如我要休假大遊行等)

你可以去看看彭渰雯在女同志跟同志板的呼聲如何(反應熱烈)
沒有人會說 那幾十個推文代表所有同志
也沒有人會說 只有那推文的幾十個同志在支持她
如果不是綠黨參與同運工作與活動 會有這樣的支持嗎?

用絕對的劃分 "代表群眾" 可能沒有你滿意的答案
但比較級地說 綠黨-火盟"比較"能代表群眾應該沒問題吧.

作為一個跟性少數BBS及四方報接洽的人,在這裡補充說明一下推薦理由的事情。我不能也不應該幫TIWA回答,只就同志的部份說點資訊給大家參考。

剛剛在另一篇文章有回應到相關的部份,不重覆說明。簡單地說,就被推薦的候選人或政黨而言,不管是與弱勢族群相關團體的互動,或為該族群所做的善意作為,其實都會考量在內。比方過去同志團體舉薦王芳萍小姐、潘翰聲先生時,用過的理由有社運戰友、同志人權的問卷調查或過去表現。說起來從新聞看都只能看到幾個字,但稍微了解同運的人,大概都知道這代表了背後的無數實事。這在這次性少數板的推薦裡也有類似的現象。

另一個影響到推薦理由陳述的原因是,由於版面有限而且珍貴(有許多頁都是家書、尋人之類,非常重要。),這次四方報雖然沒有限制推薦理由的長短,但基本上無法容納太詳盡的理由,甚至說明文及排板上都需要精簡(還需要翻譯成越南文)。也因此某些團體的希望,如對團體的描述等,技術上無法做到讓各方最滿意。

儘管如此,有興趣進一步了解名單上被推薦對象與該族群關係的人,在各族群的網絡上仍有許多資訊可以參考。比方四方報平時的報導,或者和性少數BBS做的人權新聞聯播,都有跟弱勢團體相關的社團活動訊息。

最後我想以個人身份說一下,這份名單代表的是就族群立場而言的推薦,但是各族群的個體還有不同的身份,比方一個身為民進黨黨員或國民黨黨員的同志。投票是綜合考量過的結果,而這個考量也不一定就是非族群立場的。舉個例子,某個同志在同一選區碰到正推薦候選人跟反推薦候選人,他不見得投給正推薦,而可能為了拉下反推薦者去投給反推薦者的敵人。像這樣複雜的因素很多,因此選舉結果跟群眾基礎之間的關係應該也不是絕對的。

還是希望各位能對名單給予鼓勵支持,甚至幫忙宣傳,謝謝。m(_ _)m

「潘翰聲說,綠黨長期關心環保、生活議題,政治經驗較不足,但聯合第三社會黨後,可借重第三社會黨在政治部分專長,雙方有互補性質,期待能在兩極政治光譜上跳出來。」

身為局外人,我不曉得綠黨和第三社會黨的合作計劃是怎麼又沒了,這或許也不重要,但難道綠黨秘書長十一月初對媒體所作的上述分析,就突然一文不值了嗎?在苦勞網上,看到綠黨/火盟的支持者激烈質疑第三社會黨對社運的貢獻和忠誠度,甚至嘲諷謾罵,實在感到不幸。

很多事都需要有人做,同時,也沒有人能夠面面俱到。如果要互挑毛病,一定挑得出,這點稀鬆平常,現在這裡看到的爭論跟野百合時代也差不多。去指責主要在搞政治運動的人對社運做的沒有社運團體多,有何意義?但如果願意跨出自己的這套標準,你也可以看看別人十幾年來在政治領域的改革用心做了多少事,發揮了多少正面功能。

從以前的民學聯,到很多社運人士,一直號稱統獨或國家認同是假議題,這樣就解決了嗎?如今這個問題,是越演越烈,還是多數人受到「左派」的感召就超越它了呢?多少年了,不處理國家認同議題的策略還有說服力嗎?

又如「底層」、「基進」,很好,那麼是一定要所有人依此路線行進才正確嗎?社運界的經營令人佩服,但我相信很多人看不出這樣取得的進展足以或來得及處理國家認同、政治體制、外交政策上的急迫問題,除非某些左派認為這些都不是問題。

除了批評第三社會黨社運資歷不足,更差勁的說法是指他們這樣出來選是收割好處。不會吧,就以綠黨/火盟來說,小黨很容易找到人出來參選嗎?競選很輕鬆嗎?選上的機會很大嗎?

指別人「中產」、「小資」、「菁英」,一點都不難,只是把原本還相近的力量越切越小,這就是我在這個版上所看到的。某些人大可以繼續標榜當大學生時候的思想純度再第二個二十年,繼續嚴詞批判眼中不夠根正苗紅的人,同時看著大局勢越來越積重難返。

我基本相信綠黨/火盟和第三社會黨都在做進步而值得鼓勵的工作,但目前從這裡觀察,二者最明顯區別,不在於路線,而在於「性格」:綠黨/火盟傾向切割,第三社會黨傾向合作(參考公民菜市仔 http://www.coolloud.org.tw/node/13658 採訪周奕成影片的最後面一段)。如果兩小黨都有幸進入國會,我相信大多對第三和進步勢力友善的選民和我一樣,希望看到的是合作。

淺見以為樓上說的很好。
每個懷有進步理念都應該
在自己的位置上戰鬥。
在自己熟悉的脈絡裡前進。
分進合擊互補不足,
需要的是合作不是對抗。

樓上的朋友,不會吧,「更差勁的說法是指他們這樣出來選是收割好處」是誰說的啊?真有其人其事嗎?要想像自己可能遭到的攻擊,「一點都不難」。

若是執意想像不存在的攻擊,只會讓自己和局勢同步積重難返。何苦自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