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編特輯」混淆視聽
媒改、環保團體聯手批

2011/04/01
苦勞網特約記者

責任主編:樓乃潔

日前,媒體「置入性行銷」問題引起社會關注,今年1月12日立法院三讀通過《預算法》第62條之1修正案,明訂「政府轉投資50%以上事業單位不得置入行銷」,而今天(4/1)台灣媒體觀察教育基金會、台灣新聞記者協會召開記者會,批判《預算法》規定的不足,並且列舉媒體以「廣編特輯」混淆廣告與新聞的界線,並要求修改政府投資比例規定,要求所有政府投資的單位都不可以「置入行銷」,並且規範「廣編特輯」必須明顯標示「廣告」字樣,避免讀者的混淆。

5578570363_b6a914bab2_m.jpg 媒改、環保團體聯手批評政府部門利用「廣編特集」混淆廣告與新聞的界線的行為。(攝影:孫窮理)

媒觀展示了近日收集的中時、聯合、自由等報紙的報導,有的僅在標題上面標示「廣編特輯」字樣,而如中國時報、聯合報的報導,只在整篇報導的最後,寫上「廣編特輯」,不注意的人,根本不會發現,媒觀董事長管中祥說,一般人很難理解「廣告」與「廣編特輯」之間的差異,這也與《預算法》「應明確標示其為廣告」不符,記協會長林朝億說,他計算自由時報的「廣編特輯」字樣,只佔標題面積的5.8‰,而聯合報不但放在非常不明顯的位置,而且面積只佔標題面積的1.6‰。

媒觀與記協並提出《預算法》62之1與之2的修法草案,除要求廢除限制置入行銷的政府投資比例之外,也要求報紙刊登的「廣告」要標示「廣告」的字樣,而且面積不可以小於標題面積的10%,如果是電視的廣告,則必須有跟「電視事業」標示大小相當的廣告識別標誌。

記者會的現場也邀請到目前最重要的兩個環保運動「反核」與「反國光石化」的環保團體,對開發單位的「置入行銷」現身說法,綠色公民行動聯盟祕書長崔愫欣說,最近許多媒體都刊登了核電廠問題的相關報導,但是不久後,就可以在這些媒體上看到台電用藍天白雲、美麗的核電廠照片的「廣編特輯」來混淆視聽,最近最誇張的例子是壹週刊在連續揭露核四工程的問題之後,刊登台電的「廣編特輯」,但是沒有想到這一期的壹週刊剛剛好發生在福島災變之後,雖然這一則廣告可能是在災變之前就下好的,但是台電、壹週刊還是照樣讓它登出來,「這根本忽略人民的觀感」崔愫欣說。

蠻野心足生態協會的王佳真也說,去年11月國光石化大遊行之後,在報紙上馬上出現「沒有石化業會…」的半版廣告,這種與環保團體的訴求無關的廣告,根本是在混淆視聽,而3月21日、22日,又看到聯合自由兩篇署名新新聞副總編輯「黃世澤」的「廣編特輯」,而這個「黃世澤」也以這個身份出席國光石化的環評,大力支持國光石化,最近又在政府的網站中撰文抨擊環保團體,王佳真說政府的這種作法,是在抹煞公共政策的辯論空間。

回應

除了廣編之外,應受到批判的還有政府、台電與媒體聯手製造的假新聞,例如這個由幾個不相干議題湊起來的劣質新聞:

http://news.chinatimes.com/focus/110110/112011032900090.html#comment

謬論在於:
1.以立委與官員的實問虛答拋出廢核一二三總金額逾三千億
2.以匿名台電人士拋出目前僅提撥二千餘億
3.做出"廢核有千億資金缺口"的粗糙結論,讓民眾對於非核有錯誤成本認知

事實是:
1.核一二三共六個反應爐依規畫是從民國107-114年陸續停役,準時停役根本不會也不應有資金缺口問題
2.這個數字的結論應該是:目前已經有充分資金可因應核一二廠停疫,而非甚麼"資金缺口"的謬論。

這種以誤導方式傳遞廢核成本高昂的假新聞,我覺得比廣編更具殺傷力。

已推薦至台灣好生活報「媒體觀察」單元囉:)
http://www.taiwangoodlife.org/storylink/20110403/3597

查過聯合報知識庫的經濟日報,並無名為黃世澤的記者,假人一個。建議繼續追下去,搞這種伎倆,又寫那種文不對題、亂比喻一通的文章,真是有夠蠢。

另外,香港也有位黃世澤,曾在「香港經濟日報」寫過專欄,不知哪來神通廣大關心起台灣石化產業,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