莿仔埤圳沿線百餘位農民,反對中科搶奪農業用水

「社運公佈欄」是一個開放的平台,內容不代表苦勞網立場。任何社運議題相關行動/記者會/活動/講座採訪通知與新聞稿發佈,歡迎寄至 coolloud@gmail.com
2011/06/21
資料來源: 

IMG_0047

今日(6/21)上午,百餘位莿仔埤圳沿線的農民,齊聚在彰化農田水利會溪州工作站前,抗議馬政府未經環評,就準備進行23億的「中部科學工業園區第四期(二林基地)調度使用農業用水計畫工程(統包工程)」,從莿仔埤圳的水源頭攔水,挖掉整條百年歷史水圳的堤岸,埋設24公里長的水管,更預計挖出廣達14公頃的蓄水池,由彰化農田水利會每日出賣6.65萬噸農業用水,去給中科四期使用。

農民表示,目前莿仔埤圳的灌溉用水,來四天,停六天,是導源於十多年來,興建集集攔河堰時,從水源頭截水,供水去給台塑麥寮的六輕使用,才會造成目前莿仔埤圳供水吃緊。十多年來,農民隱忍,勉強灌溉,現在馬政府竟然又要為了一個尚未有明確廠商進駐意願且纏訟中的二林中科,再次搶奪整條沿線,約18550公頃農田的灌溉用水,更將造成沿線百餘戶家庭房屋毀壞。

農民謝寶元氣憤又憂心的表示:馬政府根本是要滅農。滅農就是滅糧食,難道真的不怕台灣沒飯吃?

由於莿仔埤圳沿線引濁水溪灌溉的農田,大多是優良農業生產區,生產聞名全國的濁水米,此地除了作為農業生產,也不能做為其他用途,因此農民非常的生氣,認為馬政府根本是要滅農。此地由於還有高鐵行經,地層下陷嚴重,農民也擔憂政府一方面要封井,一方面卻仍然不停歇的強奪農業用水,根本是說一套做一套,不僅無視農業灌溉用水具有涵養地下水的功能,更是逼良田變荒埔。

此條莿仔埤圳的水,原先規劃要去給國光石化及中科四期使用,是大肚攔河堰興建前的臨時性調撥水源,但是現在國光石化不蓋了,大肚攔河堰停擺,二林中科四期又因廢水排放爭議未解,纏訟至今,廠商進駐意願低落,馬政府卻要強行斷農民的生路,在濁水米主要的生產地、仰賴莿仔埤圳灌溉的特地農業區,長期調度農業用水給工業,根本是違法調度。

農民表示,已經委託律師提起訴訟,一定不能讓這種未經環評,違法調度農業用水的工程蠻幹下去。莿仔埤圳沿線農民也表示:必定誓死護衛這條水圳命脈,要馬政府不要輕忽農民的力量。

新聞聯絡人:吳音寧0931-531-160;姚量議0912-322-491

主題: 

臉書討論

回應

彰縣有全台首創水田伏流水收集技術
現在水田伏流水收集技術獲得重大突破,採用低成本的截留技術,即可充分利用這一龐大的地下水庫,不但解決農業灌溉問題,甚至可提供民生、工業用水需求。

今年初台灣地區飽受缺水困擾,其實,早在去(99)年彰化縣長卓伯源即指示縣府水利資源處籌措經費,著手探勘蘊藏於彰化地區水田約數億噸的伏流水,現在收集技術獲得重大突破,採用低成本的截留技術,即可充分利用這一龐大的地下水庫,不但解決農業灌溉問題,甚至可提供民生、工業用水需求。卓縣長希望藉由彰化農業再生水資源活用的成功經驗,將這項技術推廣至全國,成為國家水資源建設之重大突破,也使台灣地區不再有缺水之苦。
  7日上午卓縣長與總統府國策顧問前台北市長黃大洲、台大名譽教授甘俊二、醒吾技術學院副教授張煜權、縣府水資處長范世億、新聞處長黃東烈等人,在臺灣省彰化農田水會溪州工作站及三條村農田灌區現場共同實地見證,由卓縣長向大家報告這項好消息,親自示範汲取伏流水。
  卓縣長表示,彰化縣政府在水資源應用開發有所突破,以整個農田來說,就像水庫,老天下雨給水,以彰化縣為例,水到農田後,目前有灌溉地區的農田為46,214公頃,以民國97年的統計,可容納有14億公噸的水,其中5億公噸的水讓土壤吸收或蒸發了,9億公噸的水在中間一層,其中的6公噸水到處亂流,如果運用探測器或放流技術蒐集充份利用,所集的水只要其中的一成,就足供一座雲林湖山水庫蓄水量。
  卓縣長指出,當伏流水源源不絕流出時的那一刻,他相當感動。去年縣府結合台大團隊以50公頃的灌區為實驗,發現這項驚人的成果可充份運用,突破以往僅以主流河川微分的方式取得水資源,改採伏流水積分的方式以最環保、省錢的方式,讓水資源再生利用,同時彰化縣舊濁水溪的整治也將結合此技術,並獲行政院公共工程委員會主委李鴻源的支持。
  全球氣候變遷帶來台灣豐枯兩極化的降雨趨勢越來越明顯,可掌握的水資源將越來越少。以彰化地區為例,近年來即因區域氣候異常、春雨短缺及颱風行徑偏東等因素,造成民生用水已經無法正常供水,分階段限制用水幾乎已經成為常態。如何在既有的水資源架構中,尋求再生水資源活化,將成為彰化地區的首要目標。水田就猶如水淺而面積廣的「平地水庫」,除了田埂的蓄水空間外,灌溉期間水田牛踏層以上的土壤亦蘊藏了豐富的伏流水。彰化地區目前有灌溉的地區達46,000公頃,九成以上是水田。根據經濟部水利署研究,雲林濁幹線轄區貯留的回歸水量約有2.8~3.2億噸。然而同處濁水溪下游北側平原的彰化,單位面積灌溉用水為雲林的1.5倍,應有更大的回歸水潛力。因此,為因應彰化地區中長期用水情勢,提高整體水資源之有效利用,縣府乃著手推動「彰化地區可利用水資源之初步調查與調配計畫」。
  台灣過去伏流水之開發主要是利用坡地的地形地勢,採用地下土堰形成集水廊道的方式,收集流向穩定的伏流水。然而平地水田所存在的伏流水流向並不穩定,因此也增加了水田伏流水探勘及收集的困難度與成本。有鑑於此,本計畫目前利用彰化農田水利會溪州工作站轄區內約50公頃的灌區,進行水田伏流水之探勘,計畫中採用了低成本的水田伏流水探勘技術,首先利用定點滲流管判定伏流水流向,接著利用排水溝混凝土側面截留伏流水流動,再以排水溝定點開孔的方式讓水田伏流水流入排水溝,即可達成伏流水集中回歸再使用的目的。根據探勘結果,即使在以旱作為主的灌區中,仍可見伏流水由排水溝開孔中湧現,證實彰化地區農地伏流水之蘊藏量的確有其開採的價值。
未來該計畫之成果將首先應用於舊濁水溪親水空間的改造,藉由鄰近農地回歸水的注入與社區污廢水的截留,讓舊濁水溪往日的風華得以活化與再生。縣府亦將擴大計畫灌區,實際著手開發可穩定供應之農地回歸水使用量,搭配區域新增用水標的,以強化管理及新構思之工法,在不影響現有用水人權益下,建立彰化地區以灌溉輪區為單元之農業回歸水再利用機制,進而將此技術推廣至全國,使以往無法有效使用之伏流水得以因此工法成為國家水資源建設之重大突破。
業務單位:水利資源處水利管理科
http://www.chcg.gov.tw/index/bulletion/02main_detail.asp?bull_id=9625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