師大自救會究竟救了誰?

2012/02/06
台灣師範大學東亞系學生

責任主編:樓乃潔

筆者曾經在台灣立報發表過《師大夜市的下一步,認清事實──師大人的觀點》一文,身為與居民以及「優質商家」站在同一陣線的師大學生,提出面對日益惡化的師大夜市,該如何處理危機時的看法,目的是希望不讓罔顧社會事實的土地使用分區,以及打著「美化都市環境」的假貌,實則謀取更高利益的房地產,利用都市更新進入師大。師大夜市議題發酵至今,原本以為我們是與居民站在同一陣線,但或許是我們「一廂情願」的看法,師大居民自救會成員及古風、古莊、龍泉三里居民並沒有把師大學生納入他們「中產階級的美學與懷舊情懷」的考慮之中,不斷重申他們居住於「文教區」的高傲姿態,忘恩負義地忽視與打壓鄰近從小學到大學學生依附與此的社會紋理與生活空間。

師大自救會主要的訴求是「違法商家,退出我家」,圍繞在爭取住宅權的人權角度出發,確實符合雷厲風行之新自由主義的堅持,即個人權利申張的重要性;而從他們成立以來,受到議員與地方菁英的支持,今日再訪師大夜市,已然可以發現到自救會監督相關單位與警政機構的積極成果──「依法處理」的成果──異國美食街、巷弄內攤販消失;「退出我家」的訴求正逐漸大步地邁向美好家園的圖像前進,讓人產生一種非政府組織(NGO)在國家機器之外,擁有稱為「市民社會」的存在來組織動員,形成抗爭性政治與社會轉型的動力。師大自救會的出現的確彌補了公部門在處理都市服務供應不足的真空狀態,也替個人權利的行動開了一扇窗,他們著眼於一方的權利,卻沒有在過程中創造或修補了本來在此空間缺乏的民主治理結構,開了一扇窗卻反倒關起大門,畫地自限地排除需要他們幫助的人,回到菁英主義的政治抗爭,並且傾向國家機器和上層階級的直接協商與施壓,而法律與人權成為他們在公開場合發表譴責的論述載體。

另一種場景也持續在師大「附近」(不稱商圈或夜市,因為居民覺得他們是住宅區、文教區,不是商圈)蔓延,也就是許許多多的店家因為支撐不起持續飆漲的房租而紛紛搬離,有一些是傳統在師大的老店,有一些則是文化人(文藝青年、左派分子、音樂人)人文薈萃聚集的場所。資本主義的競爭邏輯並沒有因此削弱,資本累積的技倆如火如荼地持續展開,師大自救會非但沒有為社區的墮落地景描繪出任何美好的圖像,反而如居於菁英主義中的那些人一樣,淪為替統治階級的意識形態服務與被操控,再一次,擁有經濟財富和政治權勢的人,替大多數沒有聲音以及無權無勢其他使用者決定了生活紋理的構造。實在不願意這麼問,在進行抗爭的論述、權利有千百種,但他們召喚的權利卻是在餐廳與店家的壅嚷嘈雜之下受到危害的住宅權,而實則排除了其他空間共同使用者的替代權利論述,背後是否也考量了房價以及文教區居民的榮耀?答案只有在他們的「門裡」才找得到。他們又是否淪為統治階級的打手,或自願淪為打手?也請各位讀者自行從「門縫」中窺探一二了。

最後,得重申更廣義的公民資格以及對民主治理的要求──公民資格並非在法律上較為狹窄的定義,在日常生活狀態下有意義,就應該以擁有自我認同的方式占有空間,否則,儘管在法律上擁有公民資格的人在空間中都受到威脅而被排除,就更別提沒有公民資格的邊緣群體在城市空間中多麼地被傷害了。因此我們尋求的是一個更包容的空間政治,城市的意義並非任意團體在未與不同行動者間取得共識前,就以排除、片斷化等緊張關係的形式所決定,必須接合不同群體的需求,協調多樣性的差異,不該成為某些人群的保留特區,誰能佔有空間以及界定城市意義依然是個民主、透明且開放問題。師大自救會一意孤行,只會扼殺師大本來存在的社會活力與多樣性。

事件分類: 

回應

其實要講的事很簡單,但這篇文詞推砌得相當不平易近人,不知道是要寫給誰看的?

我還以為是我國文不好..看的很痛苦...

看不太懂......

哇靠!看完這篇就知道師大居民自救會不跟你站在同一陣線了

師大學生能叫做邊緣群體嗎...
少了師大夜市 師大學生會因此吃不飽穿不暖還是?
要不要發起每間學校都應該有自己的夜市活動?

師大學生失去了努力求學新知,為國家教育下一代的社會責任!
反而淪落到在夜市打工,或沉溺於夜夜笙歌的服飾餐飲、夜市生活。
當社會活力與多樣性被短視近利的「賺錢」所取代時(譬如開在校園圍牆內的創意市集),
師大原本純樸善良的校風也逐漸被這一代的學生抹殺了!

身為一名師大住宿學生,我跟你坦承師大學生脫離不了"師大夜市"。
主要在於師大學校位於師大路宿舍的學生餐廳,不僅品質不佳而且學校毫無監督承包廠商的作為,所以學生寧可選擇異國美食街、龍泉街小吃攤也不想吃難吃的學生餐廳。
若他們都被剷除,毫無疑問的,下次出來抗爭的,除了居民和商家之外,師大學生會是第三股勢力。

如果商店是違法設立,自然應該搬遷
如果商家合法,市政府也沒辦法找麻煩,根本沒有什麼好疑慮的
在師大旁邊本來就有規劃一個地區是商業區而不是住宅區
所以根本沒有要將師大夜市剷除或不剷除的問題!

此外,既然師大學生知道問題在於「師大路宿舍的學生餐廳,不僅品質不佳而且學校毫無監督承包廠商的作為」
就更應該要求師大的學生會反應,或對學校反應來處理

如果師大學生出來抗爭反對居民的訴求
不僅沒有立場,而且完全只是為了學生自己的私慾,而踐踏居民的生活!
往後將成為人師表的學生若有如此最壞的示範,十分可笑!

我也看不懂...大概就是要住房租不要漲的意思?!

師大起碼是在台北市中心
除了現在夜市那一區 其他選擇多的是吧
學生餐廳爛很多學校都有這問題
但有多少學校有師大這樣的地理位置條件?

師大學生其實也能感同身受住戶的立場,真的太吵跟太髒了。

但無奈的是,學生需要一些餐飲業的存在。
現實是,師大學生大約有1000多人住宿,在宿舍不能開伙的情況下,一定要外食。試問學生宿舍餐廳可以餵養如此龐大的族群?? 365天都吃同樣的食物?

很多人說: 可以去永康街,但那裏的物價,又豈是學生吃得起的? 說實在話,附近的物價,學生真的吃不起。夜市一開始是為了賣學生跟居民生活飲食而存在,所以物價設定,會比較低。而後來商圈改變,物價揚升。師大學生也很討厭衣服店,和為數眾多的觀光旅客。學生其實是需要自助餐廳和一些食堂(不一定是大餐廳)..... 學生會支持居民阿,可是訴求可以改為: 趕走衣服店(因為他們帶來人潮跟垃圾) 留下小食堂嗎???

該說現在小孩真難養還是缺乏生活自理能力
就算只在靠兩條腿能活動的範圍
除了師大夜市還有樓上說的永康街
附近難道真的找不到相近價格的店家?
台灣很多大學都蓋在離市區尚有一段距離的地方
那些學生都吃啥?

我認為很多學生都被新聞的誇大嚇到了。
其實師大附近還是有很多合法營業的商店、餐廳
我得再次強調合法的商家不僅居民不會反對,
政府更不會找麻煩

並不是要把所有商店都「剷除」!

合法到底是甚麼意思阿
在吵這個新聞以前
去市政府申請營業商家登記
就跟你要房屋稅單 建物謄本 還有填一些資料和註冊費
他就發給你商業登記証 就說 好 開好了
然後你再拿去國稅局就好了

結果勒
去國稅局 他說 喔 不能給你營登喔 你這個範圍不能給營登
然後我說甚麼意思???
國稅局繼續說 喔 就是不能有營登啦 但你就開吧 然後要繳稅

什麼土地分區都沒提

在這個新聞以前 到底有多少人知道土地分區阿 政府又沒宣傳 申請也沒提醒
而且這區本來就有店家阿 誰曉得我不能開
現在被抗議了就拿出來打壓

我是商家 我真衰 還要被講說 你明知道不合法還開~

我還真的不知道

苦勞網風評不錯的呀,怎麼會有這種文章出現?

這位師大的同學,你們老師教你社會學的時候有沒有告訴你公共空間的論述?亦或是你並沒有尋求誰的認同,只是自娛自樂?商家的訴求你說的出幾點?住民的感受你有去了解過嗎?背後的制度真的能夠一筆掠過嗎?當地的人都知道店家並非只有簡單的區分違法合法,這些你有去了解嗎?房租、階級、空間、多樣性?信手捻來的這些名詞只能說明此文章破碎凌亂的許多面向完全因為某些原因而指向一個片面,最基本的分析在哪裡?

麻煩請修改標題:一位師大同學對近期師大商圈的個人心理(inner)活動脈絡產生的文章。

如果不是我家樓下每天晚上又擠(我家人回家時曾被遊客刻意用力推擠,甚至口出三字經)又吵(至少到晚上10點嘻嘻哈哈很大聲),早上出門總是見到垃圾菸蒂,我真的會被這位同學逗笑了。

看不懂,這篇的核心想法是什麼?

如果為了得到社區安寧與環境,犧牲逐步繁榮的商圈。請問:

1.原先繁榮的商圈轉移之下,人潮是否大幅縮減?是否影響消費意願?
2.以長遠方向來看,該地是否能接受房屋出租或降價模式給學生與民眾?居住品質是否因此而提升?

這些問題,是否都該列入考量範圍?這樣做是否弊大於利?還是有雙贏,共存共榮的方案?端賴智慧解決?

近日討論師大議題的多數文章中,多半提到逐步繁榮的商圈,對原有文化的傾軋與傷害。
如:http://jellyfishingstate.blogspot.com/2012/02/blog-post.html

更多的是,師大學生對師大一帶的轉變的感觸。
如:http://0rz.tw/NsKC1

師大居民的行動不只是重建家園原貌,同時也是對自身文化的捍衛。
我們真正該問的是,
當商圈成為屠殺城市多元性的兇手,該如何反制?
同時,如何維護原有文化?

拯救城市中受商圈所害的少數文化角落,我們能得到的不只是數字上的營收變化而已。
然,此過程中,確實需要足夠的智慧。

如果是為了犧牲逐漸興起的商圈而提升社區品質,以長遠觀點來看:是否能接受學生族群或低價購屋民眾,這也是個問題。犧牲商圈後的生活品質(包括交通或生活機能),是否能比商圈存在時期還要好,這又是另一問題。

其次,商圈是否為城市多元化殺手?個人持否定態度(並且,如果以長遠發展而言,犧牲師大商圈反而弊大於利):問題不在於商圈是否影響文化,而是如何讓商圈融入當地文化特色。與其犧牲,不如共存共榮,創造雙贏。

真希望那一位 2/10 的商家可以提供充分的證據出來!

到底是哪一位國稅局人員辦的?

「去國稅局 他說 喔 不能給你營登喔 你這個範圍不能給營登
然後我說甚麼意思???
國稅局繼續說 喔 就是不能有營登啦 但你就開吧 然後要繳稅」

哈,這不就已經表明很清楚,那個地段並不是商業區

所以不能給「營登」

不過國稅局竟然還是叫你開店繳稅?

如果有證據就拿出來告吧!

"商圈是否為城市多元化殺手?個人持否定態度(並且,如果以長遠發展而言,犧牲師大商圈反而弊大於利):問題不在於商圈是否影響文化,而是如何讓商圈融入當地文化特色。與其犧牲,不如共存共榮,創造雙贏。"

問題不在於讓商圈融入當地文化特色,問題是如果論述人打算以第三者進行"裁決","協商"或"和解",都必須正視事實和各種已經發生的問題.事實上,所有商業經營者的目標都是在趨向營利,而餐飲服飾店在手段上也是互相學習,故無純然創新之舉,這都是趨向同一而非相異(更別說多元了).而關鍵是在過程中商家造成的外部成本(噪音,汙染 人潮都是)都再再造成原住戶的痛苦.(也就是排他的) 另外,住戶的日常生活,更非觀光道具! .試問,請問你有無具體措施,使住戶的權益獲得補償或改善呢? 如果沒有,卻開始要求住戶負更多的責任,那就是單方面的壓制住民訴求,犧牲了住戶的權益(好像住戶的感受是憑空捏造的) 而這樣的"假"協調或"假"仲裁是無法令人接受的(住民的訴求只有處理少數商家,使商圈不再擴大,所以你是在反駁哪位住戶呢?).

"如果是為了犧牲逐漸興起的商圈而提升社區品質,以長遠觀點來看:是否能接受學生族群或低價購屋民眾,這也是個問題。犧牲商圈後的生活品質(包括交通或生活機能),是否能比商圈存在時期還要好,這又是另一問題。"

低價購屋民眾,住進該區可能長也可能短,但學生族群,畢業了一般來說就離開了,這樣何來"長遠觀點"? 另外,現在的居住品質是"已經"低落了,這才是當前問題.即便你想作房地產 或租屋生意,也不用硬是把自己的利益填到解決方案裡面. 最後,我也重申一點: 部分商家離開,留下的商圈規模也已經夠大了,也沒人聽過市政府要把交通設施遷徙的打算(就算有好了,我們還是有代步工具.) 你的問題,不過是假問題而已.

1.原先繁榮的商圈轉移之下,人潮是否大幅縮減?是否影響消費意願?

老實說,一來,你所謂的消費者就是指你吧? 二來,住宅區的房屋自住,以現在的規模和地點來說,是足夠便利了. 商圈轉移,住民回到寧靜的生活.你要消費他們的生活,有沒有問過住戶的意願?考量他們的年齡和習慣?

2.以長遠方向來看,該地是否能接受房屋出租或降價模式給學生與民眾?居住品質是否因此而提升?

不好意思問一下,是誰要把房屋出租 或降價模式給學生與民眾? 民眾是誰? 是否包含入住後開始破壞房屋製造都更"契機"和實質條件的建商之友或仲介?

"這些問題,是否都該列入考量範圍?這樣做是否弊大於利?還是有雙贏,共存共榮的方案?端賴智慧解決?"

如果考量過社會環境保護,刑法和民法等各種權利等具體問題,就不會僅僅因為想賺錢,提出這些包裝私人利益的假問題.

你為什麼不說 政府沒給這些學生一個不用當流浪教師的願景來為國家教育下一代的社會責任!
而說因為商圈讓學生輪為打工族 所以"原本純樸善良的校風也逐漸被這一代的學生抹殺"?

你跟本是為反對而反對 !

請你去看一看,去統計一下,現在多少學生是為了賺生活費、賺學費而打工的?

這位范同學,如果你的文章有企圖讓居民反思,請收起字裡行間流露出的"知識的傲慢"。

師大學生缺吃的不去跟該提供服務的自家學校爭取
反而出來跟有爭議的店家同陣線 說這是基本權利?
像個大學生的樣子好嗎? 逃避自己對學校的民主參與

我同意市政府執法! 且要 嚴格執法!
怪的是,師大商圈附近一堆 頂樓違法加蓋,為什麼 市政府都不執法拆除?
只拆一樓,不管頂樓,這不是選擇性執法,這是什麼?

這一篇想講的東西其實很不錯。就是說自救會應該要創造對話的平台,不是拿著法令當令箭。所謂對話,不是自己成立一個團體,覺得自己講的才是對的,那不是公共。加油!作者其實很有觀點。

我看不懂這篇文章到底想表達什麼 重點在哪裡
如果這是要給一般大眾看的文章 用研究口吻堆砌出一堆艱深的字
那一點用也沒有

只拆一樓,不管頂樓
這兩句說的真好

有沒有人可以翻譯一下這位師大高材生在講什麼?
整篇文章好像古文觀止,是書唸太多,
認為一定要寫這種文才能凸顯自己的腦袋高貴嗎??

最後一句:師大自救會一意孤行,只會扼殺師大本來存在的社會活力與多樣性。

這是說我們應該包容逃漏稅、打擾別人安寧生活和油煙滿天飛嗎??
一樓房東一個月租金收個50萬還不必繳稅,這叫公平正義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