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因NCC通過旺中集團併購有線系統業者中嘉股權的爭議案,引發媒改團體與部分學者相繼對旺中在台灣媒體業中所可能日漸擴張的壟斷地位深感憂心並提出批判,豈料旺中與蔡衍明對學者與公民團體暴走式的全面反擊與走路工指控竟反而由插曲一躍成為主戲;這一切更在與旺中素有新愁舊恨的壹傳媒集團加入戰局與之隔空駁火後,最原先卻也是最值得深入討論的「反壟斷」訴求,在整個輿論當中反而被隨後的這股八卦喧囂所淹沒掩蓋。唯一慶幸的是記協與媒改團體在今年的記者節當天發起的遊行,猶將以「反媒體壟斷」為主軸,某個程度上適切地延續了讓社會持續聚焦於關注「壟斷」與「反壟斷」的討論。而筆者則希望在此針對原「壟斷/反壟斷」的基礎上進一步提出一些討論。
無論是早先學者與媒改團體反對旺中併購案的論述,還是9月1日遊行主訴求說明當中,「維護言論多元」或是「捍衛民主價值」,即便不是唯一,至少也是反對媒體壟斷的最主要原因。關於「言論多元」這點多少有些抽象的「價值」,多虧了蔡衍明的不假、可能也不屑修飾其一身「霸氣」、「狂言」與「專橫」,過去一段期間以來主動公開地以旺中相關媒體為舞台;身體力行地為大眾示範了旗下媒體對所披露的言論的過濾與審查機制是如何運作。於是乎我們似乎有了清楚的示範教學,一個「壟斷」環境下的媒體言論市場,許多不符合媒體資本利益的新聞與消息是如何被消音或甚至扭曲處理。於是乎,為了「維護言論多元」,我們必須要挺身反對壟斷化的發展,而這自然也構成了反對旺中併購中嘉的理由。
只是,首先,關於資本主義內所發展出對壟斷的管制,如同部落客瓦礫所言:「是為了彌補體制的缺憾,而非直接與之對抗。」如果我們暫且先跳開對媒體產業的討論而廣泛來談「壟斷」,反壟斷的概念之所以能夠在資本主義社會中所主導的意識形態上站得住腳,並被各國透過立法而進一步制度化規管,很大程度上還是其定價在主流經濟學分析框架中被「證實」了將造成「效率」或「效益」的淨損失(Deadweight Loss)。也因此,在資本主義經濟中,壟斷(與寡占)行為之所以必須被限制,其實不過是為了讓經濟行為回到「有效率」的道路上「進行競爭」。「選擇的多元」或「民主的價值」的說法往往只被作為輔助規管與限制正當性論述的一環,若非其對效率與效益上的損害,僅憑「多元、民主」為由,反托拉斯法能否在各資本主義國家內順利普遍立法,恐怕還有不小爭論空間。
回到媒體壟斷的討論上,當然,我們也許會說,媒體的壟斷比起其他產業更嚴重也更應該反對,原因在於媒體決定並高度影響了我們所能獲得的訊息與知識。這樣的說法當然合理,但也正因為合理,我們反而更應該去檢視在資本主義制度底下的媒體產業結構與環境。
以台灣為例,旺中一旦成功併購中嘉後確實將讓其在市場上的佔有率更加擴張,但坦白說,此時此刻台灣的媒體不早就已經處於高度寡占的環境之中嗎?以日報市場為例,從開放報禁以來的百家爭鳴,一路發展到如今四大集團市占率之高,早已符合寡占定義。
更應該注意的事實是,包括這四大集團與主要的電子媒體,在多年資本集中化的過程當中,早就已非單純的媒體事業體,而往往僅是規模更大的資本集團底下的一環罷了。在這種情況底下,旺中與蔡家所反應出的「親中」、「媚中」立場,只是其資本獲利模式的一環,同樣地,其他不同由大型資本所掌控的媒體的立場,即便看似與旺中相異,事實上也僅是商業獲利模式的差異罷了,總歸一句,這些媒體的經營最終都還是得要服膺於其背後資本的利益。換句話中,旺中的進一步擴張我們絕對有反對的理由,但如果要說旺中案決定了台灣媒體產業的壟斷與否的命運,那反而有礙於我們看清早已寡占的現況。
而在這種寡占的情況底下,過份強調反旺中以捍衛「言論多元」似乎就有些值得商榷了,如前所述,旺中與蔡家確實一五一十地為公眾操演了資本家如何掌控並直接影響其所披露言論的存留取捨與走向,如果說旺中有什麼特別的話,也許就在於其不吝於讓我們看到他赤裸裸的黑手,但重點是,如果我們夠留意的話,這些「黑手」們其實早已經存在於寡占市場中的各主要媒體當中了。
幾年前,就在基本工資調漲前發起某次倡議行動後,一位一貫認真謹慎的媒體朋友打了多通電話來確認並私下交換意見,認知中這位朋友私底下是同情並支持運動團體訴求的,至少聊天過程中,他不諱言對主管機關與工商團體說詞的不敢苟同,最後一次談話中,他甚至帶著些許正面聲援態度表示寫了篇報導和分析特稿。只是隔天翻開報紙,只剩半篇文字簡略的報導,還藏在一大篇所謂的「平衡報導」後。此後一次公開場合上再次相遇,談及這事我們只是頗有默契地交換了個心照不宣的短暫示意。
同樣地,幾天前華隆紡織遭欠薪的工人一路從苗栗苦行至總統府上訪,一位熱心的聲援學生隔天在臉書上抱怨某媒體誇張的「獨漏」處理。事實上同一家媒體因為其母集團旗下擁有金融機構,之前民間團體為協助無力償還的卡債族推動債務清償條例修正與立法過程中,更是可以見到極其偏頗立場的報導與評論。而過去這種「把關」、「審查」機制,事實上一直存在,只因未達今日旺中的赤裸與粗暴,而隱藏在「平衡報導」或甚至在是否具有「新聞價值」的取捨之間運作。但這絕不代表如此更隱晦而不易察覺的環境就能夠提供「言論多元」,即便有,不過也僅是過濾篩選掉對資本與資本家有害訊息後的無傷大雅的「多元」罷了。
追根究底來說,旺中案中所引發的反壟斷訴求若要能夠有效並有力,或許在對準旺中集團的同時,也必須能夠同時看見寡占市場中的其他資本集團,並且開始嘗試思考著:倘若資本集中化的趨勢乃是資本主義社會底下必然的發展,那麼,一位真心反壟斷者是否必然將代表著進一步提升到「反對資本主義」的高度上。
回應
Re: 面對青年貧窮化:關於反壟斷再進一言
「幾天前,華隆紡織遭欠薪的工人一路從苗栗苦行至總統府上訪,一位熱心的聲援學生隔天在臉書上抱怨某媒體誇張的『獨漏』處理。同一家媒體因為其母集團旗下擁有金融機構,之前民間團體為協助無力償還的卡債族推動債務清償條例修正與立法過程中,更是可以見到極其偏頗立場的報導與評論。」
這媒體是哪一家媒體?答案是:自由時報,它的母集團旗下擁有聯邦商業銀行。
Re: 面對青年貧窮化:關於反壟斷再進一言
實在是一篇有點自以為進步但其實毫無現實感可言的文章啊。中時旺旺再併下去就要佔有大約一半的市場了,這樣還不能算做狀況嚴重的壟斷嗎?而在對這個壟斷提出非議的同時,有任何跡象顯示抗議者有在漠視現下的寡佔狀況嗎?而整個東西有沒有挑戰到「資本主義體制」,問題意識是可以這樣子去提的嗎?試問怎麼樣才叫做有挑戰到?而這個挑戰又要墊基在什麼樣的現實感可行性上呢?假如作者也不去討論這些實幹層面的操作問題,光講這些進步漂亮話,又有什麼意義呢?反壟斷是一個資本主義體制下產生出來的修正機制沒有錯,但這台灣連這個層面的介入與修正都做不到,竟然就要聲援者「挑戰資本主義體制」哩,那我建議順便把議題提升到建立世界無產者大聯盟好了,超high~~
Re: 面對青年貧窮化:關於反壟斷再進一言
在全球資本主義體系 (包括台灣) 逐漸崩潰的情勢下,台灣人民 為什麼不可以挑戰台灣的資本主義制度?為什麼社運一定要被限制在藍綠惡鬥的框架內?
Re: 面對青年貧窮化:關於反壟斷再進一言
台灣人長期以來都是被資本主義迫害者。日本使用帝國主義取得台灣成為殖民地,再利用資本主義榨取殖民地的資源──人力、原料與物產。由於日本控制台灣人的教育,所以鮮有人民能夠感覺出來,只知道皇民與奴民的差異。二戰結束前,一些有識之士開始鼓吹反資本主義、民族意識,後來卻被國民黨圍補、監禁及處死,倖存者逃亡大陸加入中國共產黨,例如台南佳里蘇家的蘇新;謝雪紅則因為屬於國際蘇維埃共產黨員,於中俄交惡後被藉故處死。
目前在台灣所稱的資本主義,是結合功利主義的放任主義,也就是不問手段與對社會產生的傷害度,只求達到本身最高獲利的結果即可。
正宗資本主義的核心,仍以社會繁榮、安定與進步為主軸,社會才是資本主義存在的必要條件,所以會反對私人壟斷、聯合等破壞自由市場的行為。只是資本主義僅論及資本、原料與市場,沒有考慮到抑制貧富懸殊的機制,也沒預料到後人會把股票、房產、甚至虛幻無影當成商品,使貪婪的人性將功利主義融入資本主義,也摧毀了原始資本主義的核心。
Re: 面對青年貧窮化:關於反壟斷再進一言
那請問一下要怎樣才可以具有現實感地「挑戰資本主義制度」?不然漂亮話誰都會說,口氣大一點就好了,人人都是最激進的社運革命家,等你真的挑戰到了,銀河系都已經熄滅了。
怎麼不說這次事情其實衝擊到很多一般民眾對於媒體壟斷的認知,而這不也是一種對資本主義狀況的「挑戰」?挑戰不就從意識開始?不然提方案我也可以提很漂亮的啊,例如工人大罷工、佔領廠房、蘋果轉型為左翼立場的人民革命報、拒絕一切資本家廣告,帥吧~~~~超highㄉ~~~~~ㄎㄎ
Re: 面對青年貧窮化:關於反壟斷再進一言
文不對題,題目明明寫的是「面對青年貧窮化」專題系列評論,還是作者以為自己現在已經大牌到是專欄作家暨社會運動指導教練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