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黨國化或去中國化?

2007/07/25

教科書的編纂,在於協助青年學子獲得知識上的啟蒙。多元化的教科書,可以使求知的少年培養開放的心靈。啟蒙與開放,正是民主教育的最高目標。凡是不能朝向這種目標的教育,都是不民主,也是非常不道德。台灣社會長期受到戒嚴體制的禁錮,知識的追求不僅不能啟蒙,反而遭逢嚴重的遮蔽。在心靈的教養上往往與開放背道而馳,使得思考變得非常封閉。

我們這個世代的受教經驗,全然是戒嚴體制的受害者。在心靈上造成的傷害,如今還需要治療,還有待康復。我們的受害,是因為一直停留在遮蔽與封閉的狀態。如果不能對這種教育體制進行深切的反省,則真正的民主心靈就無法誕生。

做為過去受害的世代,我們對違反人性、人格、人權的教育,不能不表達深沉的抗議。如果到今天還有人企圖讓這樣的制度復辟,我們必須表達嚴正立場。如果沒有勇氣對此企圖提出批判,則曾經有過受害的經驗將禍延世世代代。

戒嚴體制的教育,一言以蔽之,便是典型的黨國教育。在此教育之下,我們整個世代變成沒有器官的身體。這樣的感受,絕對不是誇張的說法。所謂沒有器官的身體,指的是在遮蔽與封閉的教育氛圍裡,受教育往往沒有頭腦,因而不能獨立思考;由於沒有自主的感覺,也因此沒有欲望,沒有記憶,沒有自己的語言。

這種身體的養成,最方便的形塑方式,完全接觸於一元化或黨國化的教科書。能夠背誦、複誦、默誦的青年學生,往往被視為教育的典範。

今天在民主政治猶待努力的階段,教科書的編纂仍然還在強烈爭議,這是因為黨國化的幽靈還掙扎地想要捲土重來。在那黑暗的年代,所謂黨國的本質往往是以「中國」的假面出現;凡是強化黨國的任何教材,都是藉用中國的名義而得以實現。仔細檢視戒嚴時代的教科書,我們這個世代所看到的中國,其實都不是真正的中國,而只是國民黨的黨國替身。那種凝滯不變的中國,教條僵化的中國,虛無夢幻的中國,是傷害台灣知識分子心靈的最大禍源。

由於看不到真正的中國,知識分子才會對虛構的中國產生幻想。對夢幻中國產生的幼兒症與孤兒症,正是我們這個世代受害的最好印證。黨國教育,不僅使我們沒有機會認識中國,也沒有機會認識台灣。心靈一旦受到遮蔽與封閉,知識分子的無器官身體就與真正的現實全然切割脫節。

不要濫用「去中國化」的指控來維護黨國化的歷史記憶,更不要惡用「去中國化」的指控來阻撓民主教育的實現。我們曾經受到欺負,但並不意味永遠可以忍受欺負。如果去中國化能夠達到去黨國化的目的,我們還需要感到抱歉嗎?

臉書討論

回應

「如果去中國化能夠達到去黨國化的目的,我們還需要感到抱歉嗎?」 這句話是說只要能去黨國化,用力地給它去中國化也沒有關係,因為中國是外國。I thank you very much. You can say it more explicitly. I am helping you do so.

我覺得在去黨國化時,不要隨便去中國化,這才對!

現在阿明兄等人所力推的凝滯不變的台灣,教條僵化的台灣(愛台灣啦!),虛無夢幻的台灣共和國,可能也是物極必反的結果。我們在阿明兄等人筆中所見的台灣,其實都不是真正的台灣(尤其是說,去了中國遺產之後,台灣到底剩下什麼?)。

我前面這一段,還正好跟阿明兄在講中國的敘述好像啊~ 真巧!台灣與大陸真是難兄難弟。

不管是去黨國化或是去中國化,都不要忘了本,雖然我討厭中國,但我不會否定中華民族發展的歷史,畢竟我們的祖先是來自那個地方,如果沒有那些祖先,怎麼會有現在的我們,這好比是一個家庭兩兄弟的發展不一樣且感情不融洽,就因此說父母親不是我的是一樣的道理。

一點不成熟的小看法。

現在的去中國化的確是個假命題。不論是教科書或者是中國研究,當然都應該要跳脫原本的黨國中國史觀,有更多元的詮釋方式。在這裡,多點台灣史教學,本來就是應該的,只要能避免另一種黨國傾向,也就是將教科書當作是意識型態國家機器建構的一部份,那就OK。

在這種前提下,不論統獨,我才覺得台灣有可能因為其優越的條件,做出精彩的、屬於自己的中國史觀出來,就像日本的中國史研究那樣。這才能超越泛藍不斷護衛的泛藍史觀法統。

只是現在的發展,似乎是以另一種黨國邏輯取代原本的黨國,如果去中國化反而達到另一種去黨國化,這不僅該抱歉,而且遺憾了。

Torrent:

你那段「如果去中國化反而達到另一種〝去〞黨國化,這不僅該抱歉,而且遺憾了。」

那個「去」應該是誤植吧?不然怪怪的。XD

我對陳芳明這篇文章,唯一有意見的也是最後總結那兩句,覺得跳得太快太草率了點,起碼何謂「去中國化」就該先把他自己的定義說清楚。

I think the man who has a Chinese name "陳芳明" must creat his name in a new kind of word then he can prove that he has the really freedom.My mind is not free because I still use the Chinese culture to live,so I am the slave of KMT.Oh,I am typing with the English words now,so I am the slave of the USA,too.Just the man who still speaking and thinking with the symbol system which established when he is a baby is really free,really independent!!Please,let's find everyone's baby language of ourselves and Taiwanese will be the really free people in the world.

我對後面兩段都有意見,後面兩段把問題反過來問,其實同樣是很犀利的。

什麼叫真正的中國?什麼又是真正的台灣?對中國有幻想,而用對台灣的幻想來替代又會不會比較自我感覺良好些?對夢幻台灣的幻想同樣不也產生了一堆幼兒症與孤兒症?去中國化真的跳脫了黨國教育嗎?為什麼去中國化能表示「我們」不願意忍受欺負?「我們」是誰?最後,「我們還需要感到抱歉嗎?」這句話陳芳明到底在說什麼?

對於「去中國化」的指控,如果陳芳明的思考只在本文的程度上打轉,其實不如直接跟著綠營主流喊台灣價值萬歲來得乾淨爽快些,談什麼知識份子的價值與情感實在是有點為賦爛詞強說愁啦........XD

六階堂廢人說的非常有理,什麼都要去中國化,怪怪的,不知道祖先牌位要不要去中國化

簡單回應一下我的看法:

1.去除對中國的不實幻想與主宰霸權,並不一定就是替代以對台灣的幻想,這畢竟是兩個不同層面的東西。若連這方面也要混為一談,那麼是不是也不要去除對日本殖民遺留的負面作用?

2.對「台灣」的理解,當然不能像民進黨政客那樣倒退到封閉、不寬容且偏狹的詮釋,但是盡量呈現多元、異質的詮釋進路與討論仍有必要性。

3.就我的理解,陳芳明的文章即使有不少粗糙之處,但實在看不出來跟樓上「juan」和「朱朱」誤解的「忘本」有啥關聯,或許兩位應該先放下自己的預設偏見,讀懂人家的文章。

4.還是我自己的經驗,什麼「忘本」的指控,或許對一部分台獨基本教義派的支持者是有效的,但對大多數提倡台獨、本土化的朋友根本是莫須有也很荒謬。這種指控若不加反省地蔓延下去(當然台獨基本教義派也要同負責任),只會惡性地造成綠營或廣義的本土意識支持者更加的反彈罷了。

陳芳明認為中國化的實質內容就是黨國化,這點可以同意,但請問一下這跟對中國的不實幻想與主宰霸權有什麼關係?擺明就是同樣利用對中國的幻想與恐懼來打擊島內敵人而已。把國際矛盾窄化於島內認同中,根本不是解決問題的方法,只是不斷捏造幻想的外敵與島內敵人的合體怪獸,這本身就是對台灣現實的一種幻想。要跟中國比拼可以,但是怎麼只敢小裡小氣的打一些自己捏造出來的島內代理人?幹嘛不創造自己的擂台上去跟大魔王直接幹一架?扭扭捏捏模糊是非的去中國化,能談清楚什麼問題?又能解決什麼問題?如果你覺得把不同層面的東西隨意連結是不對的話,自己不要犯這個錯誤,同時也應該要求陳芳明把這個問題弄得清楚一點。

「如果去中國化能夠達到去黨國化的目的,我們還需要感到抱歉嗎?」

把這句話改成:

「如果所謂的去中國化能夠達到去黨國化的目的,而且這些作為都沒有破壞中華文化,我們還需要感到抱歉嗎?」

意思就很清楚了。

其實看看所謂民進黨去中國化,只是國民黨為了保持其黨國利益、中國民族主義份子為了反對台獨所創造的假議題,根本的原因在於抹黑台獨運動,藉由不斷的宣傳加深錯誤印象,製造「台獨=破壞中華文化」的假象,並且將國共兩黨的利益宣傳成中華文化。

蔣介石跟中國傳統文化一點關係也沒有﹗去蔣化不等於去中國化﹗
什麼是去中國化﹖廢除中國傳統﹐中國文字﹐中國文化﹐否認自己是中國人等等這些才是去中國化﹗
蔣介石法西斯不是中國傳統﹐而是跟毛澤東主義差不多的極權殘暴主義﹗中國大陸解放後可以消去所有跟蔣介石有關的﹐為何今日台灣地區就不行﹖
支持台灣地區去蔣化﹗拆蔣介石銅像﹐廢除被捏造出來的蔣介石偽神話﹗
台灣地區今日去蔣化﹐中國大陸未來去毛化﹗這才是中國人之福﹗

回應反獨裁用的例子..怪怪的

"蔣介石法西斯不是中國傳統﹐而是跟毛澤東主義差不多的極權殘暴主義﹗中國大陸解放後可以消去所有跟蔣介石有關的﹐為何今日台灣地區就不行﹖"

如果中國大陸可以消去所有跟毛澤東有關的....才是有關聯, 中國大陸解放後消去所有跟蔣介石有關的是非常正常的

而去蔣不去蔣的問題..歷史中的偽神話當然要更正,是教育的問題, 而我想對年輕的一代,去蔣不去蔣,已經不是重要的議題...安穩才是

過去已過去, 浪費人力物力去拆蔣介石銅像...

給我要說嬰語:

很好笑的是,去中國化的意思不是要去除中國的文字、中國文化成份中的一些習慣(像有人說使用筷子等等),文化的內涵不是這種低層次的東西。

本人其實覺得陳芳明先生沒有講清楚。真正該去除的應該是指中國文化所會造成的社會的「機制」。

文化中常會有各種「成份」,有人會說中國的歷史中也有出現過不錯的人呀,也有好的一面呀。但是這樣的說法其實說了等於沒說。
因為任何的文化,其中的「成份」好壞是都會有的,只說好或只說壞,都沒什麼用。
要看的是,文化中的「機制」,也就是讓好或壞的文化成份留下來的機制。
中國文化其實是有著一個很糟糕的文化機制,常聽到有人說什麼外國的一些發明中國早就有了,但為什麼沒有發展的比外國還好?
有人說中國也有反抗暴政與道德高尚的人,但是這些人去哪了?
中國長期以來發展出來的機制常常是好人好事留不下來,
那些標榜著儒家精神的帝王將相、文人士紳其實卻沒有半點儒家精神。
當長期在這樣的「貌合神離」、「表裡不一」、「說一套做一套」的「文化」當中,難道還不驚覺要去除這樣「惡」的文化機制嗎?
更不要說長期以來中國本身的自我中心、正統觀與霸權思想,那更是要極力去除的。

當然,不可否認的,中國的文化有許多成份是構成我們現在生活習慣的要素之一,
也不可否認的,我們是與中國有密切關聯的。
但是,臺灣,不是只有中國的成份,上溯臺灣的經驗,有原住民、荷蘭與西班牙殖民、鄭氏的海商集團統治、清領、日治乃至國民黨政權,
尤其是在日治時期的現代化與殖民,造成臺灣人一方面因殖民而激起的反抗,對於這樣的反抗意識又配合了西方現代化思想與發展的影響,產生了許多具有民權、民主、甚至是社會主義思想的政治精英,使得戰後臺灣對於民主運動的投入有著相當大的影響。
另一方面,從中國來臺的政治精英也有不少是投入爭取民主精神的人。
這樣看來,臺灣的發展(至少就政治來說)就不得不有多種脈絡,
但中國的那一個脈絡絕對不是唯一的。
然長期以來,國民黨政權持續的仍是中國文化中的那一套機制,
使得許多勇於在日治時期抵抗日本卻沒什麼事的人,甚至在日治時期有著相當大的事業或名望的人才,居然在「祖國」的光復後一一的或被抓、或被關、或被殺,
包含著這樣的機制的文化就應該被去除的。

我們不應該像是有些頭殼壞去的臺獨份子把臺灣當作唯一,而刻意去忽視中國的那一支對我們有著影響的脈絡,
我們也不必因為我們都來自中國這樣的說法而覺得去中國化是不對的,
我們應該發展出的是臺灣自己本身在這樣縱向與橫向不斷的移植所形成的多元社會的文化,
在了解了臺灣的多元文化後,以這樣的角度、歷史脈絡、歷史經驗來看待與思考每件事、做每件行動,
這樣才不會使得國民黨政權在臺灣曾經雷厲風行、積極推行的「中國文化」繼續讓臺灣在這樣的機制下爛下去。
而且這樣的「中國文化」不只是國民黨的人,許多民進黨或其他人也多多少少中了點毒,正如我前面說得類似部份臺獨派一樣,「以臺灣為自我中心」這樣的另一種「中國文化」展現。

如果這樣看來,陳芳明先生的「去中國化能夠達到去黨國化的目的」其實是一體兩面的東西。但這邊需要強調的是,更不要讓「中國文化」的「幽靈」繼續讓臺灣如惡靈附身般的繼續附身到下一個政府、政黨以至於臺灣每個人。

中國傳統文化的負面意識,就是中國意識?
中國傳統文化的正面意識,就成了臺灣意識?
正視自己,別被自己夢扼殺。

請陳芳明先生發明屬於臺灣本土的語言和文字,且不要用與中國福建省人民用的方言當臺灣的語言,可考慮全臺灣都用英文,這樣臺灣的下一代不用再補習英文了.

哈,哈,当然要。住在台湾的人,去中国化缘干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