歐巴馬勝選後的階級問題

2012/11/18
苦勞網特約撰稿人、英國雪菲爾大學政治學博士

責任主編:張心華

2012年美國總統選舉期間,商業媒體如梅鐸(Rupert Murdoch)麾下的華爾街日報(The Wall Street Journal)及福斯新聞(FOX News)常將歐巴馬(Barack Obama)、民主黨與「左翼」或「社會主義」劃上等號,進而製造民主、共和兩黨立場針峰相對的假象。事實上,「進步派」的歐巴馬與極右翼的羅姆尼(Mitt Romney)對於外交及內政問題的立場幾近沒有區別。此處僅以貧富懸殊的問題為例。

依據瓊斯媽媽(Mother Jones)的獨家錄影畫面,羅姆尼將47%的美國中低收入人口視為敲詐聯邦政府的乞丐。歐巴馬則是不承認貧窮現象的存在,故而在2012年的競選期間完全避談poor(貧窮)一事。選前支持歐巴馬的經濟學人(The Economist)在選舉結果揭曉後坦承,歐巴馬在選舉期間僅以「渴望成為中產階級者」(those aspiring to the middle class)一詞替代poor,提過美國窮人一次。

關於美國市場民主、競選經費、政商交易、貧富懸殊等問題請參考《白宮暗殺名單和美國民主堡壘》、《美國大選畫餅畫牛肉 一分錢鈔一分貨》、《美國總統選舉的階級問題》,本文不贅述。歐巴馬當選後,籌劃以劫貧濟富的方式削減聯邦政府赤字的問題,卻鮮少有媒體關注,值得深入討論。

1% 與 99%

美國貧富懸殊的程度為工業化國家中最嚴重的,天懸地隔的階級權力結構亦為工業化國家中最極端的。根據美國商務部(United States Department of Commerce)人口普查局(United States Census Bureau)在2012年9月12日公佈的資料顯示, 2011年,美國約有4,620萬人生活在貧窮線以下,約為美國全國人口的15%。人口普查局在納入了美國勞工部(United States Department of Labour)勞工統計局(the Bureau of Labour Statistics)資料後,於2012年11月14日發佈了2011年的補充貧窮衡量(Supplemental Poverty Measure)研究報告。該研究增列托兒、住屋、醫療等費用對貧窮問題的影響,估計美國約有4,970萬人生活在貧窮線以下,貧窮率約為16.1%。

報告顯示,美國有1,060萬人因自付醫療費負擔(medical out-of-pocket expenses),故而生活在貧窮線以下。該研究建議美國政府採取單一保險人制度(single-payer system),將全體人民納入保險,整合醫療資源,即可解決此一問題。

補充貧窮衡量研究報告同時指出,美國的勞動所得税收優惠(earned income tax credit),即美國政府給予扶養小孩的低收入家庭申報勞動所得時的税收優惠,使得870萬人免於生活在貧窮線以下。美國的營養補充援助計畫(Supplemental Nutrition Assistance Programme)亦使得470萬人免於生活在貧窮線以下。換言之,若無政府介入維持人民基本的生存權利,生活在貧窮線以下的美國人民將激增。

指鹿為馬

羅姆尼在第一次總統選舉辯論時,即公開表示,不論歐巴馬當選總統或是他當選總統,美國的巨富都會過得很好。羅姆尼對歐巴馬的觀察十分正確。

美國總統大選才結束,甫獲連任的歐巴馬即於11月14日的總統記者會宣稱,美國的公共醫療保險(Medicare)、醫療輔助計畫(Medicaid)是「持續」造成聯邦政府赤字的「主因」。政府必須檢討醫療制度並刪減政府支出。

英文新聞用語

Reform 改革

白宮推動的經濟或財政改革與強化財閥的階級權力為同義詞。例句,美國應推動稅制「改革」、津貼「改革」以削減赤字。

例句出自於歐巴馬2012年11月14日的「改革」演說全文。

此外,歐巴馬並支持共和黨眾議院議長博納(John Boehner)提議的「擴大」稅基及削減政府支出的「改革」,以填平所謂的「財政懸崖」(the fiscal cliff)(「改革」一詞與強化財閥的階級權力為同義詞,見英文新聞用語)。

「財政懸崖」一詞為美國聯邦準備理事會(Federal Reserve System)主席柏南克(Ben Bernanke)在2012年2月所提出。其目的係為小布希減稅法案(Bush tax cuts)的落日提出配套措施。簡言之,小布希減稅法案是針對美國所得前2%的人口減稅。該法案原有2010年的落日條款。歐巴馬無視該法案導致聯邦政府預算赤字擴大,財政負擔沈重,將小布希減稅法案延後至2012年底落日。

主流媒體一再強化對富人徵稅,將嚴重打擊投資意願,減少就業機會,結果必然造成美國財政萬劫不復,全民皆輸的論述。換言之,小布希減稅法案的落日不但「無益」於財政穩定,對美國經濟亦造成負面影響。

根據美國智庫預算與政策優先中心(Centre on Budget and Policy Priorities)在2011年5月份的報告,小布希減稅法案在2011年使美國國庫損失了3,750億美元的稅收。該法案為2011年聯邦政府預算「貢獻」了高達24%的赤字,亦為2011年政府赤字的主因。

克魯曼(Paul Krugman)亦於2012年11月9日表示,「財政懸崖」一說全為政客敲詐政府,為巨富減稅的伎倆。

美國右翼的卡托研究所(Cato Institute)報告亦顯示,美國國防部今後10年的國防經費(並不包括發動戰爭及軍事占領的支出)每年至少為5,170億美元。簡言之,「進步派」歐巴馬的國防經費遠比極右翼小布希(George W. Bush)的國防經費高出了11%。歐巴馬大幅增加國防經費仍可全身而退,操控媒體的能力顯然高過小布希。

恃強凌弱

根據CNN在2012年11月9日的報導,歐巴馬在競選期間早已與共和黨達成協議,小布希減稅法案落日後,歐巴馬政府每課徵富豪1美元的稅金,則必須相對刪減2.5美元的社會保障(social security)、公共醫療保險、醫療輔助計畫的支出,以達到「賦稅公平 」。

美國的社會保障制度是美國勞動人民的老年、遺屬、失能保險(Old-Age, Survivors, and Disability Insurance)制度。根據社會保障信託理事會的年度報告,在2011年時,1億5,700萬美國勞動人民支付老年、遺屬、失能保險費用,5,400萬美國人民支領退休或失能給付。美國社會保障制度的財務狀況健全。該制度未來25年皆能收支平衡。

民主黨提議「賦稅公平」的比例為1:1,即歐巴馬政府每多課徵富豪1美元的稅金,則必須相對削減1美元的社會保障 、公共醫療保險、醫療輔助計畫支出。歐巴馬提議的「賦稅公平」比例為1:2.5,對勞動人民的強橫尤在民主黨之上。

歷任美國總統皆不敢公然對社會保障 、公共醫療保險、醫療輔助計畫開刀。「進步派」的歐巴馬遠比歷任共和黨總統更高明,藉著避免美國落入「財政懸崖」之名,明火持杖的劫貧濟富。

倚官托勢 敲詐勒索

為了鼓勵企業「投資」/避稅/資本往低工資國家流動,2012年11月14日,歐巴馬在白宮會見了奇異(General Electric)、雪佛龍(Chevron)、美國運通(American Express)、沃爾瑪(Wal-Mart)、陶氏化工(DOW Chemical Company)、寶僑(Procter & Gamble)等財團的執行長商討美國稅制「改革」的方向。

財閥建議將美國現下屬人主義(worldwide tax system)的課稅方式改為屬地主義(territorial tax system)的課稅方式。簡言之,屬人主義係以公司法人在美國境內及境外的營收作為課稅基礎。屬地主義僅以美國境內的營收作為課稅基礎,海外營收不必課稅。

根據美國智庫政策研究所(Institute for Policy Studies)的資料顯示,奇異公司的境外獲利約為1,020億美元。屬地主義的課稅方式可為奇異公司省下357億美元的稅金。微軟(Microsoft)的境外獲利約為608億美元。屬地主義的課稅方式可為微軟省下194億美元的稅金。

政策研究所在2012年8月的研究報告亦指出,亞培藥廠(Abbott Laboratories),AT&T 、花旗(Citigroup)、波音(Boeing)等 26 家美國企業,在2011年支付給公司執行長的報酬遠高於繳交給美國聯邦政府的稅金。26名執行長在 2011年的每人平均報酬約為 2,040 萬美元,較2010年大幅成長了23%。儘管美國貧富差距猶如天淵之別,主流媒體仍以「財政懸崖」及「賦稅公平」之名為巨富所受的待遇叫屈。

民主、共和黨的狼貪鼠竊雖然為工業化國家之最,然而財閥、政客分贓的戲碼絕非美國特例。如同歐威爾(George Orwell)在《一九八四》(1984)描繪的真理部(Ministry of Truth)負責造謠,富裕部(Ministry of Plenty)負責饑饉,同樣的場景在推行新自由主義「改革」的國家一再上演。喬姆斯基(Noam Chomsky)曾道:資本家對勞動人民發動的階級戰爭應視為真正的戰爭。唯有了解資本主義制度下選前「針峰相對」及選後「兩黨協商」所代表的階級權力意涵,以及中南美洲方興未艾的社會主義實驗,我們對於財閥竊國的攻勢(見延伸閱讀),才有還擊的可能性。

【延伸閱讀】

美國部分

中南美部分

回應

真好玩,作者是對自己的翻譯能力信心不足嗎,不然怎麼連許多常見的詞都要附個原文?建議可以省略,不然讀起來很礙眼。

我倒不覺得礙眼
甚至覺得作者這樣做很好
對於一些不了解的民眾,這樣才可以讓他們知道出處
或者該去哪查資料!

有些人連附了英文,都不知道去哪查資料!

頂樓的從不看英文嗎?

只討論英文,不討論文章的觀點?

歐巴馬時代:國家與市場的新戰役
作者:張鐵志2012/11/14

相關關鍵字:

張鐵志
歐巴馬
民主黨
共和黨
美國總統大選

1. 進步主義的回潮?

二十世紀美國最知名的歷史學家史勒辛格(Arthur Schlesinger)認為保守主義和進步主義在二十世紀是交錯循環。所謂保守主義指的是追求經濟成長,但是是以犧牲社會平等為代價;進步主義指的是更照顧一般民眾利益的政策,在美國也與自由主義的立場接近。前者更重視市場主導經濟與社會生活,後者則強調國家在市場的角色,包括管制措施和提供社會重分配。

史勒辛格的觀察是人民對政府與市場的角色,或者成長與平等的價值,在不同時期有不同偏好,尤其是當既有的主導哲學開始貧困時。當然,哲學的貧困常常是伴隨著危機,民眾偏好才會因此改變。

二零年代末的大蕭條,讓羅斯福總統的「新政」得以出現,這個凱因斯主義主導了美國政治三十年。1970年代中期爆發經濟危機,促成了八零年代雷根的保守主義革命,讓保守主義的主導後來三十年的美國政治思潮,即使中間穿插了九零年代算是中間偏左的柯林頓時代,但他重要的政策成就是平衡預算和福利改革,都是比較偏向保守主義價值的。小布什總統八年的金權政治、為富人減稅,讓美國自七零年代以來的不平等更為嚴重。

在小布希執政後期,人心的確是在思變。2006年國會選舉,民主黨以經濟民粹主義為主軸,強調醫保改革、提高最低工資、反對自由貿易等政策,讓他們奪回失去已久的國會。2007年一項民調顯示,在問到美國民眾「政府是否應該幫助有需要的人,即使這會為政府帶來更大債務」,贊成的人從1994 年的41%上升到07 年的54%,顯示保守主義思潮已經面臨翻轉。

2008年的大選,又面二十一世紀第一場金融大風暴,讓強調解除管制、市場至上的新自由主義嚴重破產,提供了美國左轉的契機。

但歷史潮流與結構性變遷之外,歐巴馬本人的哲學、或者歐巴馬經濟學(Obamanomics)為何?

基本上,歐巴馬的競選主軸就是要超越黨派,所以在他的經濟社會哲學上,他強調的是「務實主義」。所以,雖然他如傳統民主黨強調照顧中下階層,強調政府角色的重要,但在他的第二本自傳中,他也曾說:「雷根的主要洞見--福利國家會讓人懶惰且太過於官僚, 而民主黨的政策太過於強調去分大餅,而不是增加大餅--的確在某程度上是事實。」

但即使如此,他也被共和黨說成一個「社會主義者」。如在競選的最後一個月,歐巴馬和一名叫做喬的水電工說,他會試圖「再分配財富」(spread the wealth)。而這句話被共和黨候選人麥肯不斷說這是社會主義 。雖然相對於共和黨個人主義、自由放任市場經濟的意識形態,這個財富重分配的觀念確實是偏左,且歐巴馬也主張要取消布什時代的富人減稅,但說這是社會主義是典型共和黨的恐共式抹黑。

歐巴馬上任後,面對數十年來最嚴重的經濟危機,提出一個將近八千億美金的財政刺激方案來救經濟、救銀行、接收通用汽車、改革醫保制度,更讓他們找到最佳藉口說國家要取代市場,而民主黨要把美國帶往朝向社會主義之路。

2009年五月,共和黨全國代表大會正式通過決議,指控歐巴馬和民主黨要把美國變成社會主義國家。九月初,歐巴馬要對小學生發表講話,保守派竟然說對兒童談醫保改革是要灌輸他們社會主義。奧克拉荷馬州的共和黨議員說:「這不是公民教育,是培養個人崇拜,而這只有在北韓或是海珊的伊拉克才會看到。」

知名的保守派智庫「美國企業中心」( American Enterprise Institute )的總裁Arthur Brooks在2010年寫了一本書「戰役」(The Battle),建議保守派要把經濟自由放任主義當做資本主義與社會主義之間的「文化戰爭」,而這確實已經成為這兩年共和黨論述的主流。而的確,這四年關於國家與市場的關係,確實成為兩黨鬥爭的主軸。只是這兩種政治哲學不能稱作資本主義與社會主義,而是美國式自由主義與保守主義。而最明顯的案例就是歐巴馬的醫保改革方案。

2. 兩種願景的選擇

在2012年總統大選時,美國共和黨總統候選人羅姆尼說,這次大選是關於不同國家願景:「你相信一個由政府主導的社會,提供愈來愈多的福利,還是相信一個自由企業的社會,人們能追求自己的夢想?」這當然是誇張化了兩者的差異──羅姆尼在更早時說,「美國只差幾步就不再是自由經濟了,而這次選舉是我們最後一次機會。」

但的確,這次美國大選是關於兩種願景的選擇:歐巴馬相信個人的成就離不開集體的合作與努力,並相信政府在經濟發展和社會公平中扮演重要角色,而共和黨陣營則是希望政府對企業和個人發展的干涉越少越好。

羅姆尼和歐巴馬過去的身分原本就代表兩種路線:一個是有錢的商人,一個是一直從事公共領域的生活。 當羅姆尼選擇保羅萊恩(Paul Ryan)為副總統後,就更強化了民主黨與共和黨在對於國家角色、對於社會福利的觀點上的歧異。因為萊恩的預算方案是典型的劫貧濟富:刪減大部分對於低收入戶的福利政策,而要給富人減稅。他說刪減福利是幫助窮人,因為可以減低他們對政府的依賴。美國的智庫「預算和政策優先中心」說:這個預算計畫是美國歷史上最大的重分配──從窮人分配到富人身上。

競選過程中最大的兩大爭議更體現出兩種世界觀的區別。

七月初,歐巴馬在一場演講中說:「如果你成功了,你不是靠你自己一個人。我一直很驚訝有人會認為自己的成功是因為他很聰明或者他比別人努力,因為這世上還有許多聰明人和許多也很努力的人。如果你成功了,是因為在路上有許多人給你幫助:在你生命中,可能有偉大的老師;有人創造了這個好的制度讓你可以好好發展;有人投資造橋鋪路。如果你創辦了一個企業,你不是一個人搞起來的。其他人也有幫忙……重點是,我們的成功不僅是因為我們個人的努力,也是因為我們一起合作。」

這樣一段話看似無奇,卻在美國引起巨大爭議,因為共和黨斷章取義,批評歐巴馬認為個人的努力不重要,歐巴馬侮辱小企業,而個人的自由、個人的努力向上,一向是美國夢的根基。

九月,羅姆尼在和支持他的金主聚餐時,說了一段更爭議的話,他說美國有百分之四十七的人不繳所得稅,並且「依賴政府、認為他們自己是受害者、認為政府有責任照顧他們,認為他們有權利擁有醫保、食物、房屋和隨便你說什麼。」而他說,我的工作是不去擔心這些人。

這個「依賴性」(dependency)是今年共和黨的關鍵字,如在年初共和黨黨內總統候選人初選中,許多人都大談這個議題。羅姆尼的副總統搭檔萊恩則強調現在美國可分為「接收的人」(takers)和「生產的人」(makers),而越來越多的前者,其依賴性的和被動的會造成美國的經濟衰退和道德淪喪。

這段話首先充滿事實上的錯誤:這百分四十七的人之中,部分即使未繳所得稅,卻有繳其他費用給政府;另外部分人則是因為年收入不到九千七百五十美元,所以不用繳稅。這其實反映了羅姆尼和共和黨人的心態,他們認為政府福利政策只會培養人的被動性和懶惰(雷根當年形容這些人是「福利皇后」),以及他們對中下階層真實生活的無知與歧視,因此紐約時報社論稱他是「階級戰爭的戰將」。

美國本來就有對政府不信任的思想傳統,但美國選民,尤其共和黨選民,對政府角色和社會福利的態度有越來越保守的傾向,所以羅姆尼和萊恩的立場除了個人信念外,也反映共和黨這四年的趨勢。紐約時報保守派專欄評論家David Brooks說,美國的保守主義原本有兩種傳統,一種是不信任政府的經濟保守主義,另一種是柏克式的傳統保守主義──相信社會是一個和諧的整體,而不是政府和私部門的爭奪場域。這兩種傳統雖然有緊張關係,但以前的共和黨還維持兩者的平衡,甚至小布什也提倡「悲憫的保守主義」(compassionate conservatism),但這幾年的保守派卻走向強調小政府的「市場保守主義」。

事實上,小布什時代和民主黨對抗的主軸是所謂「文化戰爭」(culture wars)和國家安全,但是過去幾年一方面因為歐巴馬推動全民醫保和財政刺激方案,另方面是強調小政府的茶黨崛起,衝擊共和黨的內部議程,所以經濟戰爭取代了文化戰爭。

但一個詭異的事實是,即使許多共和黨選民在觀念上不信任政府且認為政府福利政策是讓窮人更懶,但他們實際上卻都接受政府補助。已經有政治學研究指出,聯邦政府補助越多的州,越傾向支持共和黨[1]。康乃爾大學學者Suzanne Mettler的研究顯示,這是認知上的不同:在他們的問卷調查中,有百分之五十七的人說他們沒有接受政府補助,但是問到具體政策時,這百分之五十七的人有九成以上是有接受政府補助的。

如果共和黨的支持者也拿政府補助,那麼他們為何還要反對?這背後其實有種族意涵。長期以來,許多共和黨選民對民主黨談的經濟正義或者社會福利的理解就是,政府把他們繳的稅去補貼黑人窮人。歐巴馬當選後,他們更相信歐巴馬是要建構一個新選民聯盟,要透過國家拿走白人的錢來補貼底層的黑人。

這也是為什麼他們如此反對全民健保。事實上,領取老年醫療保險的人(Medicare)大部分是白人,但歐巴馬的醫保方案是將被保險的群體擴張到非白人,於是給了共和黨動員白人恐懼的工具。換言之,歐巴馬的當選一方面挑動了他們的種族神經,另方面他的經濟政策也牴觸了他們自由市場信念,於是他們可以把種族牌與社會主義牌結合起來。

總統候選人不敢直接談種族問題,而只會強調「依賴性」的壞處。但是深具影響力的右翼電台主持人Rush Limbaugh 就公開說:歐巴馬是要放棄白人工人階級家庭而要爭取非裔黑人的支持:「歐巴馬要對白人工人家庭說再見:我們對你們的選票沒興趣;我們不在乎。」

但顯然,真的不在乎、並看不起低收入者的人是羅姆尼,不是歐巴馬。歐巴馬競選時在費城發表的美國種族問題的演講已經很清楚指出:不論白人或黑人在這個時代都面臨經濟問題的打擊,這是人們應該一起面對的。

Anonymous - Message to Obama
http://www.youtube.com/watch?v=3ZW-KDZMNZg

並請參考回應「Anonymous」
《苦勞網》〈帝國主義不只是一種風格〉
陳信行
http://www.coolloud.org.tw/node/71959

Anonymous - Operation #MayDay
http://www.youtube.com/watch?v=B57Hwv7ZNx4
Anonymous - Message to the American People
http://www.youtube.com/watch?v=HrXyLrTRXso
Anonymous - Operation Awake the Masses (Awakening the Young, 2013)
http://www.youtube.com/watch?v=On09SJhWFPQ
Anonymous: Message To NASA 30.04.2012
http://www.youtube.com/watch?v=kzLF39OrdoY
Anonymous Operation Facebook 2012
http://www.youtube.com/watch?v=lgISkD2nlPo
wlop wikileaks - Anonymous - Operation Payback
http://www.youtube.com/watch?v=QTbMn3dt3wc

Anonymous (group) - Wikipedia
http://en.wikipedia.org/wiki/Anonymous_(group)
Anonymous - Hackers World [HD]
http://www.youtube.com/watch?v=9JyWGMv7RO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