左右看:以巴血債,誰該還?

2012/11/20

左看:以巴交鋒的虛擬戰場與實體效應

同樣在美國大選前後,自上一次2008年的猛烈交火後,再次發生的以巴衝突,不長眼的戰爭彈火砸碎年稚孩童的眼鼻,見證戰火製造悲劇的威力實在可怖。在領土戰爭中,人命如紙薄。以色列遭遇飛彈攻擊後的三條人命,以大規模的無差別空襲,讓邊境上的人們生存權遭威脅,為兩地領導人的賭氣對幹付出代價。

此次戰爭是實體空襲與社會媒體輿論戰並進。以色列國防軍隊甚至在社會媒體Twitter上設置發言人專用帳號,發表官方軍事訊息。從空襲、地面襲擊、停戰協談、物資運送、人員傷亡狀況,乃至於軍隊出征的「捍衛家園」宣示、標記殺戮對象以及宣告「目標已清除」等,這種Twitter的簡短發言形式操作,反倒讓沉重的軍事動態決定看起來相當輕薄荒謬,犧牲人民血淚的真實殺戮,搞得像兩國領導的網上遊戲。

反過來看,歷史上以色列的擴張侵略持續威脅加薩走廊和平,造成如今在阿拉伯世界的政治孤立,自是其來有自。阿拉伯諸國如埃及、突尼西亞與敘利亞、黎巴嫩等的團結,群起呼籲停火、譴責以色列暴行。

另一方面,縱使以色列財政部長自傲地宣傳自家電腦化防禦系統強悍,足以抵擋過去5日以來世界各地湧進的4,400萬次駭客攻擊,但是以色列與巴勒斯坦人民的跨疆界團結連署,清明看穿了以色列的「國家利益」、「保衛家園」等虛假理由,自我正當化的武裝暴力。

陳虹穎/文化評論人

右看:重新認識「恐怖份子結構」

「加薩人民不是無辜的,因為他們選了哈瑪斯。加薩人並非戰俘;他們是在自由意志下選擇,所以必須接受這樣的結果。……輾平加薩,將加薩送回中世紀,他們必須死……」這番煽動性的仇恨言論,是出自以色列前總理之子吉拉德沙隆之手。

從1970年代晚期起,以色列現任總理尼坦雅胡與今年落選的共和黨總統候選人羅姆尼,就在波士頓諮詢公司(Boston Consulting Group)當同事。原先以為昔日同僚好友的落選、討厭尼坦雅胡的歐巴馬連任,意味著以美關係觸礁。沒想到,在以巴衝突的關鍵時刻,歐巴馬的表態並沒有讓尼坦雅胡失望。

這奇怪嗎?其實一點也不。歐巴馬過去4年任期以來,非但沒有改變小布希的反恐政策,反而悄悄地加劇反恐執行。「殺一儆百」這種為捉一人、不惜奪千條性命的邏輯,共同反映在美國的反恐政策,以及以色列對巴勒斯坦政策上。

光是在巴基斯坦的鄉村地區(還不計入索馬利亞或葉門的軍事行動),過去4年來美軍派遣無人戰機進行283次轟炸,已造成2,600人死亡,其中只有13%命中率是所謂的「恐怖份子」蓋達組織或塔利班。換句話說,為了殺掉塔利班,2,200個非塔利班巴基斯坦人得犧牲生命。

美國前總統吉米‧卡特,做為另一位諾貝爾和平獎得主,都忍不住撰文怒斥歐巴馬的偽善,以及諾貝爾和平獎的亂來。

陸以興/國小教師

臉書討論

回應

不知所謂嘅左翼論點. 忍不住要請教下:

哈馬斯挖了幾百條地道,進入以色列襲擊平民=要包容?

哈馬斯持久地向以色列發射火箭彈 (3年約6000枚, 當中包括停火協定期間) =要理解?

2005年9月以色列將加沙徹底歸還巴勒斯坦人後哈馬斯同法塔赫的血腥內戰文化評論人有否仗義執言?

哈馬斯拒絕承認以色列存在, 目標要“將以色列從地圖上抹去”= 防禦有問題?

國小教師? 文化評論人? 真的有能力教育下一代?
不知所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