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合格的反對黨 你不火大嗎

2013/01/15
人民火大行動聯盟志工

馬執政團隊無能,掌握黨政立法卻無法回應社會對改革的期待,已是社會共識,人民火大理所當然。但對於一個反對黨,動員了二十萬支持者上街,標榜自身為改革運動,除了口號與選舉算計之外,卻沒能提出改革的方向跟宗旨,人民也應該要火大。

綜觀民進黨113集會,黨主席蘇貞昌提出了「換」說──換政策、換政權。就政策面,即便民進黨各頭人反覆主張要召開國是會議,但就內容來看,勞保年金、反媒體壟斷、反核等等,多是取用將近一年來社會上發生的公民自主抗議行動。如果政府財政真的困頓,真要解決問題,理應碰觸現有資源如何再分配,節制財團讓一般受薪階級拿到該有的。但113集會完全沒有碰觸到資源分配,人民不應該火大嗎?

選舉算計欲蓋彌彰

好吧,沒有改革的方向和宗旨,那退一萬步言,至少反省一下八年執政吧!但民進黨各頭人除了「抱歉我沒選上」,或主張過去我執政時比較好之外,也沒有多說什麼。諷刺的是,113集會前半段,各頭人一再高呼支持台中立委的補選,整場集會反覆地懇求支持者讓民進黨能重返執政與立院過半,更讓選舉算計欲蓋彌彰。

「人民火大」、勞保年金、反核、反媒體壟斷等社會議題,本就不是社會運動團體獨享,任何團體都可以站穩立場,提出主張在公領域辯論是非對錯。但當最大的反對黨,坐擁執政經驗與部分的國家機器,卻聲稱自己是改革者,在體制外訴諸群眾發起改革運動,但沒有提出具體改革方向與宗旨時,那就只是搭社會運動的順風車成就自己的奪權。人民不只要對執政黨火大,也要對這不合格的反對黨,好好火大一番。

臉書討論

回應

希望火盟也來辦一場人民火大遊行

"擁執政經驗與部分的國家機器,卻聲稱自己是改革者,在體制外訴諸群眾發起改革運動,但沒有提出具體改革方向與宗旨時,那就只是搭社會運動的順風車成就自己的奪權。"

這次不能再重演. 可是難是難在,提出改革方針,就直接被這些人"私有化"了.

火大之前,有曾想過:反對的聲音有多大,能足以讓政府反省的勇氣?

2012總統大選前 馬英九民調滿意度才20趴!
按照世界各國通例 執政者民調滿意度只剩40趴以下時 在野黨必大勝!
然而結果卻是 民進黨仍選輸 破了世界紀錄!
這就是民進黨的最大問題所在!
如果民進黨再搞不倫不類的遊行 民進黨成為永久反對黨是必然的!

問題是什麼?

如果眼前即將發生潛在危機,為何不立即阻止與反對。等到問題發生時,才開始抗議與反對?政府是責任制,但從投這張票開始,不論施政表現如何,人民都更該為選擇結果負起責任,這就是民主制度的真諦。

民主之所以重要,不僅是言論思想與個人生活權益的保障,更是一種全體責任。

台灣雖然走向解嚴,但要成為真正的民主體制,仍有一段距離。

救救台灣中下階層,對財團增稅。

請參考回應「救救中下階層!」
2013/01/19 反媒體巨獸青年聯盟
反媒體巨獸青年聯盟
一車走天涯串連行動!
http://www.coolloud.org.tw/node/72461#comment-42062

請參考回應
2012/10/23 公共論壇
勞保基金破產!我們怎麼辦?
- 看清政治煙幕彈,認清唯一出路
毛翊宇
http://www.coolloud.org.tw/node/71178

台灣社會財富分配嚴重不均,必須要重新分配。

應該向財團、資本家、房地產商、富人加稅,以減少貧富差距。

面對青年貧窮化:消失的在野黨
2012/10/11 台灣立報 劉侑學(前青年勞動九五聯盟執委)

社會抗議與政治運動在解嚴時空的歷史點上,匯流成一股對抗國民黨威權統治的反對勢力,開啟後續社會運動與民進黨的結盟關係。兩者在台灣民主轉型的過程中相互支援,也因而使得民進黨長期被視為支持社會議題、關懷中下階級、屬性偏左的政黨立場。
然而,90年代後,民進黨與社運團體的關係逐漸轉化。通往執政之路需要打通更多的選票來源,對於議題取向的選擇會逐步往中間路線移動。當時的黨主席許信良就十分坦然地表示,現階段是同情社運的訴求,民進黨的目標在於取得政權,無法全盤接收來自社運團體的意見。所以,在日後許多爭議事件如公娼、核四,民進黨不僅未提供正面支持的力量,甚至是扮演起對抗的角色。
即便如此,由於民進黨一直以來自我標榜進步性的政策立場與價值信仰,高舉改革大旗,凸顯與國民黨保守本質上的差異,並不影響整體台灣社會對民進黨的形象認知。因此,民進黨成功在2000年取得政權後,仍背負著社會改革的期待,但在首次改革議題的工時修正案上舉棋不定,且在最後階段堅持選擇保守的版本,長期打造的進步形象一夕之間全然破滅。
回顧民進黨執政的8年期間,許多進步性的重大政策不是在政治議程上被擱置,就是在改革的關鍵時刻轉向。事實上,雖然扁政府任內確實也通過或執行具改革精神的法案、政策,不過都屬於邊邊角角的進展;一旦觸及與資本家相關的敏感神經,例如工時修正案、核四、遺產稅、集遊法、外籍移工等政策,就會即刻背棄過往支持的理念價值,毫不猶豫往財團一端傾斜。
簡單地說,議題本身的爭議規模決定後續的發展,只要面對社會衝突升高或是資本家開始關注、施壓,改革腳步裹足不前甚至是遭到政黨背叛,則是能預想得到的結局。有論者歸因於決策核心保守化之故,但其實是各項改革的理念精神根本未附著於民進黨的政治人物身上;縱然可以隨口吐出進步性十足的語言,僅止於用來反對國民黨的武器之一,徹頭徹尾不是未來實踐的目標。
如同學者吳介民曾在2002年的作品裡嘗試解釋,早期反對運動所提出的社會性、階級性的議題,卻在民主化階段、政黨輪替後被排除在改革議程之外。他認為,對民進黨而言,社會議題本是政治戰場的延伸,是威權體制結構下的必然策略;隨著反對運動在政治權利的斬獲,社會議題就很自然地被忽略。
攻守交替,民進黨下野,曾在8年執政期間得到「失語症」的社運團體再度恢復生機;加上當前政府執政表現荒腔走板,更添社會運動蓬勃發展的養分,抗議風潮一波接續一波。
惟觀察近來重大的社會爭議事件,民進黨多半以黨公職個人身分到場聲援;但除痛快批評政府之外,具體的對策倒是付之闕如。大體上,當下民進黨跟其友好的社運團體大概維持這樣的合作關係:一方面以個人身分發言支持,黨中央、黨團並不積極表態、也缺乏共識,另一方面由社運團體藉著特定議題「圍毆」執政黨。這種分工模式十分有利於民進黨,除了可以避免被扣上「反商」、「街頭鬧事」的大帽子外,又能夠達到打擊國民黨、收割政治資源的好處,全然是「對手失誤就是得分」的心態。
實際上,民進黨在野期間,對於重大議題,如與分配有關的證所稅或與自退休權利衍生出的華隆勞資爭議案,前者是刻意採取模糊立場,反而將火力集中批評經濟不好、股票狂跌;後者雖然蘇貞昌或其他黨籍立委有參與支持,只是作為最大的反對黨,卻僅是「路過聲援」或「呼籲民眾寄信給主委」一途,缺乏具體的政治承諾與修法時間表。若再把時間拉長放遠,積欠勞基法舊制退休金所引發的勞資爭議案件,都是兩黨先後執政失利的產物。
歷史的經驗,揭開政黨本質的神秘面紗。民進黨無論身處在野或廟堂高位,機會主義是一路走來始終的堅持。當前社會運動與民進黨之間,又再次處於微妙的合作結盟,在社運團體火力全開之際,成功掩護在野黨在許多爭議中的消極;而不作為的本身,不也就意味著改革困在保守思維動彈不得的現實?或許我們在對抗右翼執政黨的同時,也該看穿坐收便宜之利的假左反對黨。

綠色象牙塔:Who you gonna call?
2013-01-25 黑雨

很久以前有一部美國電影叫《魔鬼剋星》(Ghostbusters),影片主題曲中有一段:
「If there’s something strange in your neighborhood, Who you gonna call? Ghostbusters!
If there’s something weird and it don’t look good, Who you gonna call? Ghostbusters!」
在台灣,如果我們碰到問題需要找人解決時,我們可以找誰幫忙?
在台灣,一個父母沒有留傳土地或房產的台灣人會遇到些什麼問題?
1.他/她必須面對高額房價的壓力
2.他/她必須負擔比國外高出好幾倍的汽車價格
3.他/她必須面對任職公司在大環境中的不穩定因素
4.他/她必須扶養年老的父母,甚至要負擔父母得到老年痴呆症或其他老年重症時的照養看護
5. 如果有小孩,他/她必須負擔自己孩子的養育教育費用,也會擔心孩子在畸形教育體制中受到傷害
6. 不管他/她有沒有開店,他/她必須面對惡化的治安、隨時在街上暴走的本省掛/外省掛流氓幫派,甚至在路上開車時都會擔心被公路流氓痛扁致死。
上述這些問題,誰來幫我們解決?這些問題,難道只靠喊一喊「建國萬歲」、「制憲」、「一邊一國」或「救阿扁」就能解決嗎?
可以確定的是,我們不能找那些念茲在茲滿口全是「挺扁」的人幫忙,因為他們完全只在乎扁家成員的事情,台灣人的其他事跟他們好像都沒有關係。這些人的宗教信仰成分可能遠高於政治上的意涵,我個人也已經不把他們當做台派或獨派看待。
我們也可以確定的是,上述這些問題也不能去找某些自稱台派、獨派、或本土社團的人幫忙,因為有些人只是活在高高的「綠色象牙塔」之中。
如果我們曾經看過一些自稱台派、獨派、或本土社團的聚會照片,應該不難發現一些共同特點:多數成員的年齡都很大,而且很多人是醫生、律師、教授。這些人滿多都已經退休,不大需要同時肩負扶養父母與子女的責任,或是收入比一般人多出幾倍。我總覺得他們對於台灣20~40歲人口所需要面對的經濟壓力與責任極為陌生,也因此他們所呼喊的口號、想要訴求的政治理念、以及所使用宣傳的方式往往跟這個社會嚴重脫節。前陣子,我甚至聽朋友說:有些台派社團的人向泛綠政治人物抱怨為何要聲討18%,因為他們就是18%的受益者。
那麼,我們還可以找誰幫忙呢?民進黨中央嗎?他們現在除了「把蘇光頭拱上總統寶座」之外,還有其他比較無私的社會改革意願嗎?我很懷疑。
如果我們野心不要那麼大,假設自己住在民進黨執政的縣市裡面,那麼上述這些問題是否已經大部分都解決了呢?或是已經解決一部分了呢?
在民進黨執政的縣市中:
1.房價相對於所得的比例是否比較合理?縣市政府是否廣泛提供負擔合理的社會住宅給一般民眾?
2.勞工的權益是否比較有保障?這些縣市是否製造機會、吸引提供工作機會的廠商進駐?
3.扭曲的教育體制是否有改善?在這些縣市中,弱勢或中下階層的孩子們在中小學是否受到公平的待遇?是否接受比較健康的教育環境?
4.飆車族、色情、竊盜、流氓收保護費、與暴力犯罪現象是否明顯偏低?
5.縣市政府對於老年人的照養是否提供必要的協助?
如果民進黨執政的縣市在這些部分都比不上國民黨執政的縣市,或是「一樣爛」,那麼我們投票給這些民進黨縣市長的意義何在?更進一步來看,我們不禁要思考:如果台灣多數人所面臨的這些問題,在整個台派、獨派、整個民進黨都找不到答案、找不到「現行」的解決措施或誠意,反而看到他們整天打高空在救扁、在「建國」、在「制憲」,那麼這種綠色象牙塔中的泛綠哪有什麼存在的價值?

納粹黨盜用「社會主義」、「工人」、「工人黨」、「革命」、「人民」等左派詞彙,民進黨盜用「人民火大」一詞。

轉載自回應「法西斯不是左派!」
2012/10/20 人民火大行動聯盟 全國關廠工人連線 勞動人權協會 勞動黨 台灣國際勞工協會 台灣移工聯盟 團結工聯 大高雄總工會 工作傷害受害人協會 非典勞動工作坊 高雄市產業總工會
勒我們勞工的褲帶、拚他們財團的經濟
1028「政府混蛋、台灣人民完蛋」大遊行
http://www.coolloud.org.tw/node/71160?page=1

德國納粹黨(NAZI)的全名是「國家社會主義德國工人黨」(Nationalsozialistische Deutsche Arbeiterpartei National Socialist German Workers' Party),但其實納粹既非工人政黨,又極端反共、反社會主義。納粹代表的是壟斷資產階級、財團的利益,卻口口聲聲「維護全民利益」,納粹的所謂「國家社會主義」其實是壟斷資本主義加福利政策,然而「形左實右」的納粹卻擅長以左派詞彙包裝右翼思想,以迷惑中下階層,綁架並吸納工運,並且混淆左右派理論,拼湊極右的國族主義意識形態。德國納粹屬於二戰前德國資本主義體制下的極右反共法西斯勢力,是右翼民粹的德國版。

台灣的政治環境保守,在長期的反共教育和洗腦下,民眾鑑別右翼民粹的能力極為薄弱,往往左右不分,甚至不少知識分子都誤認為法西斯是左派。

請參考

Nationalsozialistische Deutsche Arbeiterpartei - Wikipedia
http://de.wikipedia.org/wiki/Nationalsozialistische_Deutsche_Arbeiterpartei

意志的勝利 Triumph des Willens Triumph of the Will (1935)
http://www.youtube.com/watch?v=GHs2coAzLJ8

2013/01/17 蘋果日報 賴香伶(人民火大行動聯盟發言人)

民進黨113遊行結束,緊接著自主勞工團體發起的「119要自救」遊行上場。相對民進黨大聲疾呼「換」的政治腳本,勞工還在死命抵抗被「砍」的政商打擊,我們最憂的是無薪假何時了、最傷的是勞保年金即將縮水、最怪的是打工族補充保費繳得比主管級多、最狠的是每人身上又多背了國債22萬元。這個不安的社會處境光靠民進黨的「換政權」是不夠的,因為換人不換腦袋。
以近來具高度爭議的議題──明明政府喊窮,國債進逼希臘;兩黨對刪減退休軍公教年終慰問金、18%利息補貼等吵翻天,但朝野攻防的手段圍繞在法制化否、溯不溯既往、哪位官員應下台。最後,拿公教人員及砍國營工人的獎金、福利來表示改革的動作;但社會期待的改革核心,朝野政黨卻退縮無為。
民怨最高的是房價問題,以月入3萬元的勞工來看,28年不吃不喝才買得起台北市的房子;但信義聯勤的一塊地轉手間財團入帳幾十億,因無課徵資本利得稅及實價課稅,政府放任炒樓大戶讓房價越打越高。再者,因貧富不均造成階級對立,政府開辦的各項社會保險,弱勢互助也撐不起社會安全網,最後落得「繳多、領少、晚退」的公、勞互罵。
政府歲收短少,潛藏債務20兆元,舉新債還舊債,國人背債近70萬元;中小企業僱用近9成的勞工,這些勞工卻14年薪資倒退;官場關說文化橫行,貪官首長家族中飽私囊,政府組織再造卻令人不敢領教。
最後,實施不到一個月的二代健保,明訂課徵上限為1千萬元,坊間各種指導合理節費的策略層出不窮;而日前衛生署長邱文達已提出「三代健保」的修法,預計105年完成。反觀美國的健保制度修法,歷經4任總統,最後在歐巴馬任內通過徵「高收入者」的所得稅來支付聯邦醫療保險,對收入20萬美元以上的個人和收入25萬美元以上的夫婦徵收從1.45%薪資稅提高至2.35%。兩相比較,台灣補充保費根本是拿窮人開刀。連張忠謀先生都高呼可關閉節稅途徑,朝野於國會議政卻遇到富人就自我設限,人民如何期待社會改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