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委會的無能、無感與無為

2013/06/14
苦勞網記者

責任主編:陳韋綸

據說是為了防制H7N9,農委會把2004年7月就開始推動、但一直執行不力的「禁宰活禽」政策又給搬了出來,結果直接衝擊土雞業者的生存,昨天動員(6/12)數千人上街抗議(相關報導)。「電宰」是一個工業化的標準流程,大型電宰場不適合多樣化的土雞產業,政策搞了快10年,碰上抗爭,小型、地區性的電宰場就拿出來再說一次(農委會新聞稿)。

事實上,屠宰產能「過賸中不足」的現象,農委會早已知之甚詳(參見農委會2011年「土雞產業之輔導成果及展望」)。一件事10年做不到,那是說它很難做囉?如果是這樣,那現在這種搞法是什麼意思?而拿10年做不到的「輔導轉型」,來回應說做就做的「禁宰活禽」政策,這個道理又哪裡會通呢?或者,「禁宰活禽」根本只是一個「畢其功於一役」的「消滅土雞產業」的政策?

為什麼這樣說?台灣加入WTO(2001年)後,雞肉採取「配額進口」,從1萬9千多公噸,增加到2004年的近4萬6千公噸(台灣總消費量用25萬公噸作參照),2005年之後,採取自由進口,近年的進口量大概已經到8萬公噸左右。

進口雞肉的衝擊與日俱增,我們來想一想,假設台灣的養雞業要面對這個衝擊,是「土雞」還是「白肉雞」更有優勢呢?用國產豬肉來對照,台灣豬相較進口豬肉的競爭力在哪裡?絕對不是價格優勢,而是「溫體豬肉」的消費習慣;同樣地,如果拿「白肉雞」和「土雞」來比較的話,顯然是在地而多樣的土雞,符合「差異化」的市場原則,是更有競爭力的。但是,農委會不知道是故意的──或者是無能──竟將土雞產業的「優勢」變成「劣勢」。

國產土雞產量、價格及產值統計表

9035683873_28dee42c1c_o.png資料來源:「土雞產業之輔導成果及展望

作為一個在貿易代表後面擦屁股的弱勢部會,這些年來,農委會練成了一門「修辭學」的功夫,我們用前面引的那份「土雞產業之輔導成果及展望」來舉個例子,裡面有一張表(右圖)。

土雞產業的「產值」,從WTO入會前(2000年)的145億台幣,增加到2009年的213億台幣,這個時候,如果政府想為加入WTO政策辯護,會跟你說土雞產業「未受重大衝擊」,加入WTO後,它的「產值大幅提昇」;當然,這是胡說八道的,產值提昇是因為價格大幅上漲,當然不能說是「未受重大衝擊」(加入WTO,台灣畜牧業「未受重大衝擊」,參考國貿局「台灣加入WTO十年經貿收穫」)。

但是如果它要壓抑一個產業,就會跟你說土雞產業受到加入WTO衝擊很大,從入會前2000年的產量1.7億隻,下降到1.2億隻,所以亟需要「轉型」、要渡過「陣痛期」,然後呢,什麼都不做。

還有一種修辭,也是在農委會官員的嘴裡常聽見的,那就是「沒有辦法啊,是消費習慣改變了…」。

在都市發展的過程裡,傳統市場消失,而在這些傳統市場裡消費行為,也從年輕世代的記憶裡面移除,換上跨國企業經營的、「進步」的連鎖超市,移除從「飼養」到「宰殺」中間的過程,將保鮮封膜下的屍體包裝成無害的商品,這是一整套全球化的金流與物流戰略。

而在同樣防疫╱食品安全議題上,對狂牛症、瘦肉精的「退縮」,與H7N9的「鐵腕」,這個國家的所行所止,竟都如此剛好地在為「全球化」夷平場地,如此,實在很難不聯想起馬政府在美國挾「TIFA」、「TPP」戰略佈署,而企圖將它們的農產品大舉叩關之際,找上當年在口蹄疫時代,執行豬農離牧政策的陳保基擔任農委會主委,所圖為何?也很難不聯想,在農委會所有的這些「無能」、「無感」與「無為」背後,到底藏著些什麼?

事件分類: 

回應

在農委會所有的這些「無能」、「無感」與「無為」背後,到底藏著些什麼?

CLA officials rotten (hold a sinecure is not working)!

Illegal employers to now didn't paid 1 block money, is dismissed of labour No 1 bit reinstatement (Dr Board will corporate personnel counselling private enterprise, led to labour interests damaged), labor, and health insurance perfunctory processing 1 times on not continues to processing, Dr back gold 1 block also didn't paid, labour each half of vocational disaster rate more up 100% (illegal over years never suspension had, even leave of provides how are not know)?

Employers also due to complaints and suspicion, and press, and hot, and insults, and discrimination, and disinformation, and framed labour, put other labour forced to separation, and on labour has many adverse of disposition, has 1 items are didn't paid, is complaints of organ/personnel No 1 a is corrected/impeachment/disciplinary of, labour PAS again good/body again good, also will is illegal of employers + unconstitutional of Government + illegal and unconstitutional of ruling party to got to bad.

好文

"與H7N9的「鐵腕」,這個國家的所行所止,竟都如此剛好地在為「全球化」夷平場地,如此,實在很難不聯想起馬政府在美國挾「TIFA」、「TPP」戰略佈署"

不是剛好. 是因為懦弱! 更蠢的是,這其實只為了一個不算文學的比喻. 可惜,現在任何檯面上下的政治人物,對這些東西,其實都無自覺.

農委會官員的嘴裡常聽見的,那就是「沒有辦法啊,是消費習慣改變了…」。
看到這邊,我認為農委會讓人覺得很生氣,為什麼反而拿消費者當作是藉口
採取的策略不對,導致反效果時,又是什麼樣的回應呢?

雞好像沒有辦法自己組工會

台灣人已經忘記自己原本的樣子了

五十年前的台灣人並沒有天天吃肉阿

堅持要吃 就是地上跟海洋 殺殺殺殺殺殺

排隊買雞排的人 半夜在海產攤的人

總之台灣人就是好的不學 猛學壞的 壞到面目全非 不認識自己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