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工員是可拋式電池?
──談社工回捐薪資與非營利工作者處遇

2014/07/29
獨立撰稿人

責任主編:陳韋綸

最近在南部社福圈發生一起非營利組織與離職社工員的勞資糾紛,長期戮力於服務地方弱勢精障家庭的高雄某協會,被離職社工員控訴強迫回捐薪資,每月達6000元之譜,甚至在已離職後仍不斷催討繳回,又以績效不佳為由,任意砍減專案已核定的年終獎金。主管更直接至離職員工的新工作單位騷擾,造成當事人極大的心理及生活壓力。

坦白說,浮報專案人事費用後,再以捐款方式回補於組織,是社福圈人盡皆知的不言之密,這次有社工員不願再忍受而正面控訴,並不令人意外。令人驚訝的倒是該單位的主管公開於報紙投書、官方臉書的回應,不但全然站在替自己機構抱屈、迴避問題癥結──究竟有無浮報人事費用、強迫回捐薪資等情事?甚至直指:「社工都有自主性,勞動條件不合意絕對可以有所選擇」、「再比較一般勞動市場,要領三萬二的薪資需要有多少本事?」(摘錄自該協會官方臉書執行長發言,亦刊載於7月22日自由時報論壇)

(【內容勘誤】該協會執行長發言,經查證後並未刊載於《自由時報》論壇,特此說明。)

拿員工自主性來說嘴,這是無視於勞資雙方權力不對等的鐵則,一如對瀕臨過勞的勞工說:「你有選擇!你可以選擇不加班!」試問當不加班的後果就是被變相的減薪甚至失去工作、不同意回捐薪資的結果就是成為漂流社工,這「自主性」的意義到底在哪裡?而所謂「要領三萬二的薪資需要有多少本事」,更是直接對著離職(以及無數目前正在被迫回捐薪資的)社工員說:你(們)不配領這到這個數。

多傷人的話,出自一個多年來耕耘弱勢關懷的非營利組織執行長之口。我們都知道台灣的社工案量與服務人數皆非常沉重,政府所無力救助的角落、破損的福利網,這些工作者犧牲自己的物質需求、家庭生活來奔走修補。看到如此的回應,真想問一句:那麼在這些打著培力、關懷、存好心做好事的組織管理者眼中,社工員、社工的工作、服務個案的價值,到底值什麼價?社工也是人,也有生存於世的普通煩憂,人生的困頓都無從迴避。一個大學剛畢業的社工,月薪兩萬出頭,被浮報至三萬,工作內容可能包含24小時on-call的照護個案和危及自身安全的上山下海解決問題;社工是助人工作者,還是組織補充財源的可拋棄式電池?養越多,省越多,每月額外的進帳之外,專案還有人做。誰在意他們的死活?對有些單位來說,「雇用年輕的社工員,是在給他們累積經驗與資歷的機會,是在『培力』」,無視於彼此勞務與財貨交換的本質,只強調自己一片佛心。

非營利組織運作不易,尤其是中小型、地方型的社福團體,缺乏穩定的募款機制,靠著接案勉力維生,這都是真實、無從迴避的現況。就讓我們這樣說吧:若非身在其中的工作者,清楚知道非營利組織的限制,不會願意「共體時艱」,忍受低薪與高工作量,讓這畸形的所謂「歷史共業」持續存在了這麼多年。然而,工作者可選擇吞忍回捐的陋習,組織管理者卻沒有立場將此對上的浮報、對下的壓榨合理化至此,──試問,為什麼整個非營利組織結構性的困境,可理所當然地由第一線的工作者、社工員來承擔?

在這起事件中,我們可以看到非營利組織的管理階層思維,以及當勞資爭議發生時的反應、回應,其實和一般人們所謂的無良企業主並沒有二致。社工的工作內容有其專業性,社工員以外的非營利組織工作者,在我的經驗中,更多是被艱難的環境訓練得從文宣、美工、募款、企劃到會計皆無一不能,這些人為什麼選擇留在這個領域耕耘?他們的選擇是否值得更合理的對待?他們多數從事關懷人與社會正義的工作,但卻很有可能自身落陷於失安的處境,這種違背常識與邏輯的狀況同樣也是普遍現況。直覺性地、最簡便地去壓榨與消耗這些工作者的能量、熱情,這是越來越多的非營利組織勞資爭議中,漸次浮現的癥結:為什麼在私人企業中,透過壓縮人事費用來追求利益與企業生存,會受到近乎共識性的抨擊,但置換於非營利組織,眾人皆曰:必要之惡?

多數非營利組織的財源,在承接政府專案之外,就是仰賴對於組織核心價值與服務對象有認同感的捐款者。非營利組織按照章程與社團/財團法人相關規定,必須定期公告財報,但能看得懂財報的捐款人,還未必看得懂箇中蹊蹺。有些朋友已開始倡議非營利組織財報透明化與「可被公眾理解」的監督機制,(令人遺憾地)這會比起訴諸於道德更有實際的約束力。我也想提出,何不把包含薪資、福利等勞動條件、職場友善度與人員流動率等也量化為一套標準,同樣公告給捐款人參考,畢竟,沒有人希望自己的愛心反支持了惡待工作者的組織。如果暫時不能解決所謂結構性的問題,最少從讓結構中的人們有所警惕開始,阻斷惡性循環。

回應

若只針對社工才要回捐薪資,只能說欺善怕惡。若真須應用~員工的向心力共體時艱~回捐。請從善如流大家一起捐且領導者要多捐善款。而且專款專用請透明化。唉!為什麼非營利組織,也如此讓人感到掛羊頭賣狗肉的~~~可悲

弱勢團體的財務不穩定性
的確是組織存活的一大考驗

大家混亂了!
回捐與否與能力好壞,是兩個議題。
回捐,我只能簡單說是制度下形成的歷史共業!
如何在規定與實務中取得平衡。
承接公部門案就知道…再說下去就多了!
~~~~~~~~~~~~~~~~~~
能力指標中,就社工而言~
受服務者的回應與後續,加上書面資料
都是顯而易見的。(當然還有其他)
至於,文中所指主管的言論…
我想,是很現實卻不能戳破的氣球!
在大小NPO工作過的自己,深知這圈子生態。
大單位,公部門薪資當然好些,但自己的能力撐的了嗎?
走過就知道了。除非你[人力]很好…
若一般營利事業呢?
但針對本案例:究竟是當事人[自己公開]的言論
亦或[此文筆者未經授權]的公開。
就法律上,恐有爭議。
~~~~~~~~~~~~~~
至於是不是[可拋式電池],哈哈
就是自我認知及自我定位問題!

說穿了,

是當事者自己公開的言論。你覺得不夠公開嗎?那我再公開一次:https://www.facebook.com/grasscare98/posts/662960790448260 

公開發表在『社團法人高雄市小草關懷協會』官方臉書,公開閱讀權限;不知道公開到這個程度,引用這兩句話需要什麼樣的授權?

本不想指名,畢竟還真的不是一間社福機構有回捐這檔事;只是既被質疑其來無自也只好說明確有其本。前面有人回應的好:嫌人家能力不夠,你可以不要聘用,沒有人強迫機構聘用吧。我執行過不同部會的公部門專案,只知道核銷應實,人事費用提報多少就應給付多少,這是最基本的常識才是。

犯罪學 - 國立空中大學
www.nou.edu.tw/~dpa/learning981-8.htm‎頁庫存檔
類似內容處遇一般是指處理之待遇大多指受刑人在服刑期間之矯治方式(王俊雄老師答覆,
99.11.25) ... 在邏輯上,通常我們是先定義出了犯罪是什麼,然後才去討論犯罪的
動機。
社區處遇 - {中華百科全書‧典藏版}
ap6.pccu.edu.tw/Encyclopedia/data.asp?id=2936‎頁庫存檔
類似內容傳統上對犯罪人的處遇方式,是收容在機構內,如監獄、輔育院等,稱為監禁的處遇
方式。由於發現監禁的處遇方式,並非適用於所有犯罪人,而且存著甚多缺點,於是非

約有 1,680,000 項結果
處遇”是什麼意思? - Yahoo!奇摩知識+
https://tw.knowledge.yahoo.com/question/question?qid...‎頁庫存檔2008年9月30日 ... 在社會福利的一些工作中,有所謂的"社工處遇",或"家庭處遇",其中的"處遇"二字,是
什麼意思呢?
個案的家庭評估與處遇... - 美好社會福利基金會
www.merryhouse.org.tw/knowledge_show.asp?id=112...2...‎頁庫存檔
類似內容在身心障礙者個案管理的服務中,除了個案本身的問題外,其實影響個案的學習與
改變,最主要的因素是來自於家庭,故要能真正的協助個案,對於個案的家庭問題仍
需 ...
兒少保護個案家庭處遇服務::弱勢兒童及家庭::各項服務::兒童福利聯盟
www.children.org.tw/services/service_list/49/32‎頁庫存檔
類似內容又稱家庭處遇服務方案,是根據兒少福利法第四十三條,針對需要保護的兒少及其
家庭,藉由家庭訪視與資源連結,提供具體的協助,如:食物、醫療照顧、情緒支持、諮
...

...
社區處遇之探討 - 財團法人向陽公益基金會
www.tosun.org.tw/about_07detail.asp?main_id=00003‎頁庫存檔
類似內容社區處遇在初創之際,與當時之犯罪處遇措施相較,被視為寬鬆處遇之一種﹔有如
鐘擺 .... 然而不可忽略地,基本上這些新社區處遇方案,均是表明美國現今行刑處遇
是 ...
台灣世界展望會官網-家庭處遇
www.worldvision.org.tw/02_children/familycase.php‎頁庫存檔
類似內容家庭處遇. 家庭親子關係是建立人際信任與安全感的基礎來源,也是影響孩子未來
一生最大的因素,從國內外兒少保護之文獻中不難發現,許多專家學者皆強調「兒少
在 ...
[PDF] 「高風險家庭關懷輔導處遇實施計畫」評估期末報告
www.lygsh.ilc.edu.tw/行政處室/.../高風險家庭關懷輔導處遇實施計畫評估期末報告.pdf‎頁庫存檔2014年4月4日 ... 主要宗旨乃希望在原來兒童虐待及家庭暴力事件處遇流程和服務內涵之 ... 當然,
首先需要瞭解的是,由於高風險處遇計畫是一個新的和附加的執行計 ...
[DOC] 婚姻暴力相對人社工處遇—優勢觀點個案管理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