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史現實並陳聰明了台灣人

2004/11/12

潛心鑽研的歷史研究者郭譽孚表示,若要歷史教育成功,不宜簡化有爭議的重要史實,更不能只呈現一面之詞,高中歷史教科書綱要及教科書,應並陳各方說法,完整呈現爭議,除了幫助學生進入思考,也讓歷史學習回歸於理性辯證與判斷。他笑說,如此一來,不論未來是中國人或台灣人,都會更加聰明。

60萬人去哪了?

郭譽孚表示,以民國84年部編版的認識台灣教材為例,書中指日本在甲午戰後接收台灣時,台灣民眾反抗戰死約有1萬4千人,這個數據引自日本的說法,但他根據劉銘傳任台灣巡撫時為賦稅所做的人口統計,在1887年為320萬,8年後,日本進占台灣,隔年人口統計只剩260萬人,減少了60萬人口,因此他推斷,反抗日軍而戰死者,應該絕對不止日方所言的1萬4千人。

「教科書略去了日軍當年的《台民放逐令》」,郭譽孚表示,那是當年日本政府因為本國山多田少,人口過剩,占台之後,企圖要清除台灣人,讓日本人移民台灣,並在這個政策下,發動了好幾次的大屠殺,後來遭歐洲記者揭露,在國際壓力下才停止殺戮。

郭譽孚說,他不反對有權力者堅決引用參考日本那殺戮我先民1萬4千人的資料,但他要求將不同的說法與證據並陳,即便做成註解也可以,他反問,當年應有人口自然增加率,怎麼在沒有重大天災的情況下,反而減少60萬人口?

列強玩弄國際法

「呈現歷史的現實,政治黨派的立場不那麼重要」郭譽孚表示,對於近日引發爭議的開羅宣言與舊金山和約、中日合約所引起的「台灣主權未定」論,他認為應回歸歷史的現實。

「列強一向善於玩弄國際法來保障自己的利益」,史實是當時抗日8年後的中國不但國勢弱,需要仰賴美國支持,以美援進行戰後重建,不敢太堅持己見,況且,國內有關「戰後接收」的法律專家也為數不多。

因此,郭譽孚不否認台灣主權在國際法上的確有未定論的空間,但他認為重要的是應該讓學生理解當時的現實脈絡,台灣的主權在國際法上的未定論,或許只是反應了中國懂國際法的人才太少,國際法上的行動力太弱,而不是台灣主權真有國際爭議。

郭譽孚舉例表示:「總不能因為非洲土著部落無法交代提出土地所有權狀,就宣稱他們的主權有問題吧!」

他特別提及發生在1946年的「東京澀谷日警屠殺我台灣人」事件,很適合讓學生深入思考與認知國際法的複雜性。他表示,這事件一般教科書上不提,但當年不僅為我們台灣人注目,也受國際囑目的,那是發生在228事件前的案子,一個戰勝國國民,被戰敗國屠殺,最後以國際法來解決的案例。

郭譽孚說,當年在東京以攤販營生的台灣人,與東京黑幫衝突,竟遭到百餘日警伏擊掃射500餘發子彈,造成5死10餘傷的慘劇,屠殺中倖存的台灣人竟被逮捕;國府努力營救無效,僅爭取到審判3法官之一席,國府法官在不公的法庭上質疑日警行事明顯非法,深獲聽眾與受害人的肯定,然而美軍軍事法庭竟不依法判決被害人2至3年徒刑。

當時,法國新聞社報導該案之處置為「外僑對於此種重罰,均為之側目,咸謂攤販滋事,無非為吃飯問題,並無罪惡」。消息陸續傳回,兩岸都極不平,台北還有5千名民眾聚集中山堂抗議美國判決不公。

郭譽孚表示,該案當時不但使台灣人對美、日的真面目產生極大的懷疑,也使後來不幸爆發的228事件,才沒有對當時社會發生更大的傷害。

同時,該案能使我們認知到在深刻的複雜歷史現實中,所謂「國際法」,其實並不是一般社會中有權威的、可以依賴的法律;那是極易受強國左右的法律。

郭譽孚表示,美國人依據他們的利益來處理澀谷事件,在他們的歷史記載下,台灣人受日警500多槍掃射的東京澀谷事件是「警察與暴民衝突」,同時,審判時也操弄了「法院審判」的形式。

歷史複雜忌諱簡化

郭譽孚強調,每個條約背後都有列強的利益考量與操弄,對弱國而言,經常是不公平的事。例如抗戰勝利後,國民政府和美國簽定「中美友好通商航海條約」,開放彼此港口、內河航權,但「中國哪有船去航行美國的港口和內河」,表面的互惠,實質卻是一條不平等條約。郭譽孚也指出,英、美等列強刻意不清楚處理讓主權,留下爭議的案例不只台灣,還包括日韓之間的竹島、台日之間的釣魚台及日俄之間的北方四島等。

郭譽孚談及,歷史是很複雜的,尤其是有爭議的當代史,更忌諱簡化處理。例如新課程綱要台灣史的第三單元論及威權政治及侵犯人權,他認為教科書如要呈現上述的議題,也應以兩面俱呈的方式處理,即至少要先鋪陳政治是權力爭奪與分配的概念,鬥爭、妥協與清剿等都是人群社會生活的一般現象,再以說明台灣地方派系政所產生的權力家族壟斷特性等,並在當年的政治現實、問題處境中,去理解威權結構的作用與結果,然後進行批判;否則,學生不可能由課程中學習到思辯,只是成為某種意識型態的應聲蟲吧。

郭譽孚表示,台灣地小勢弱,在國際間求生存的能耐,必須要比大國來得複雜而細緻才行,而歷史的學習正是提供這樣一個機會,讓下一代得以明白以前曾經有過的處境,行動的動機與目標與過去所犯下的錯誤,才能讓新國民從歷史學習中變得更聰明。

臉書討論

回應

觀點極佳。但目前台灣不論哪個政黨,都無法跳出族群角力的窠臼,以致無法如實書寫歷史。

做自己還是聽政黨?選民要真人政治
2018-11-06 中國時報 范疇(戰略顧問公司負責人)

2014年的地方選舉是台灣政治的某種轉折的開始,雖有衝擊但還沒那麼明顯。該種轉折,在2016年的中央選舉中凸顯;現在到了2018的再次地方選舉,這個轉折的力道就再明顯不過了。
這個轉折可以這樣形容:選民要求政黨自我反省、對自我犯下的錯誤動手術。哪個政黨拒絕反省、拒絕自我動手術,選民就會替它反省、替它動手術。
2014及2016年,民進黨打動選民的理由其實很簡單,其本質只是一句話:國民黨是個不知反省、不動手術的政黨,換我來做給你看。那些意識形態的話語和對國民黨執政的激烈批評,起到的作用不過是對本質問題的推波助瀾。
2014年柯文哲現象的崛起可以解釋為:民進黨知道在台北市單以意識形態話語和對國民黨的批評,還是打不贏國民黨,因此「禮讓」柯文哲,讓沒有任何政黨包袱的柯文哲去凸顯國民黨的不知反省、死不認錯。
柯文哲沒有讓民進黨失望,他的外科醫生形象和亞斯伯格型人格下的真人真語形象,徹徹底底地凸顯了國民黨的迴避問題、不知反省、不可能對錯誤自我動手術的黨性。
時間來到2018,此時民進黨已經全面執政了兩年,總統府、行政內閣、立法院都在民進黨的麾下。選戰由年初就開始打,當時選民對民進黨的期待其實很單純:黨非聖賢,孰能無過,但拜託表現出民進黨是個懂得、願意自我反省的政黨;對自己犯下的錯誤決策和不合時宜的動作,至少表現一些自我檢討的態度。人民其實非常期待民進黨是一個自我糾錯、不落入國民黨死不認錯老套路的政黨。
但如此簡單的期待得到的回應卻是和期待相反。我認為,大多數人都覺得:民進黨所犯的錯,很多只是步驟的錯誤而不是目標方向的錯誤,就如任何人際關係,只要表個態、然後自我糾正就可以過關了。然而,民進黨內派系太多、真人太少,派系之間的相互牽制使得少數的真人接連被排斥至體制外。
在此脈絡下,才能解釋何以在台北選區柯文哲現象得以持續,而且還進一步在高雄冒出韓國瑜現象,以致效果外溢至其他縣市。感到威脅的民進黨,竟然還一個真人不出現、一句真話不脫口,繼續以老套路把地方選戰當中央選戰來打,一步一步上綱到意識形態甚至基本教義的高度。
韓國瑜現象,並不是國民黨的成功。事實上,在還不到20天的投票日前,如果韓國瑜現象受到挫折,原因絕不會是來自民進黨的攻勢,而只會來自國民黨的過分消費韓國瑜現象。
韓國瑜現象,也不是韓國瑜政見的成功。他沒什麼政見,他只有一種態度:我是一個真人,說的是真心話。他說出口的話是否真的是真心話,他有沒有能力將飄在空中的話語落實為政見、政策,還是一個未知數。同樣地,已經執政台北市近4年的柯文哲,有沒有足夠的政績也是可以辯論的,但是他表現出一種「真人說真話」的態度。民進黨痛批柯文哲是「假人說假話」,這在事實的層面是可以辯論的;但是民進黨一路把真假的定位拉高到總統的級別、意識形態的層次,急速地拓寬了柯文哲對於「市政政績」的閃躲空間。
回到2014~2018年台灣政治轉折點這個焦點。這轉折若不談清楚,到了2020中央選舉時,民進黨、國民黨及其他政黨還是會犯下同樣誤判。
多數選民已經形成了一種概念,雖然他們嘴巴未必能現在講清楚,那就是:一、地方的事歸地方,中央的事歸中央;二、意識形態的事歸政治,生活的事歸經濟;三、任何沒有自省能力、糾錯能力的政黨都是不可信的;四、台灣最急需的是真人說真話、實人做實事。
對當下台灣的選情,民進黨的氣急、國民黨的興奮、中共滲台部門的得意,都是基於一種幻覺,以為選情反映的是民意對政黨的向背。事實上,台灣的選情越來越與政黨無關,台灣的民主在成熟中,2018年的地方選舉已經從過去的「選黨不選人」進步到了「選人不選黨」。如果上天垂幸台灣,2020、2022年的兩場選舉能夠再演進到「選政策、不選黨、不選人」,台灣的世界地位將煥然一新。另一方面,無黨無派的獨立參選人應該感到鼓舞:只要你是真正的真人,提出的是真實可行的政見,台灣的歷史不會讓你缺席的。

他們寧要台獨不要民主
2007-02-06 蘋果日報 孫慶餘(資深政論家)

台灣民主化才十幾年,已經出現了不少妖孽;如同當年共產黨利用自由社會消滅自由一樣,台獨也在利用台灣民主消滅民主。不幸的是,台獨比共產黨更無理論基礎,憑藉一股部落主義狂熱,以及抄自國民黨政權的粗糙法西斯「戴帽術」,隨便就把每個不認同他們想法的人打成「台灣人公敵」、「賣台」,並藉此證明自己「愛台」。台灣已經被這群不學有術的人搞成一團糟了!
誰「愛台」?誰是「台灣人公敵」?要把台灣逼向戰爭、鎖國、逼向族群互鬥,只因「治國無能」,或只為滿足個人台獨狂熱的人,不是「愛台」,反是「害台」;而害台的人就是「台灣人公敵」。絕對不是獨派罵誰「台灣人公敵」,誰就變公敵。
很可能獨派正是「台灣人公敵」(因為「愛之不以其道,適足以害之」),反而被獨派胡亂栽贓的某些人才是「愛台」。在這個「愛台」只用口水證明、用戴別人紅帽表現的時代,要變成「愛台人士」未免太容易了,任何騙子都可以頃刻之間升為「愛台人士」或「台獨英雄」!(不信請讀褚威格寫的《傅歇傳》。)
最近只因為李登輝說:「不必追求台灣獨立,台灣已是主權獨立國家。」李登輝馬上搗翻了馬蜂窩,受到一群獨派大老、名嘴惡毒抹黑,羅織罪名,要十萬火急毀滅李登輝。這種「台灣勇士、民主懦夫」行徑,讓人想到了過去「只要台獨,不要民主」的海外獨派;想到他們全力打壓海外民主派與自由派,只為獨佔台灣人資源的一頁醜史。
台灣這些扁政府及某些電子媒體豢養的「市場獨派」,不過是當年「海外獨派」的劣級仿冒品而已──海外獨派還知道要「革命建國」,台灣市場獨派則只想「口水建國」;海外獨派還知道怕美國、中共,台灣市場獨派則「啥米攏免驚」!
這些獨派「否定李登輝」,同樣滑稽。他們說「李登輝毀掉了自己」,似乎李登輝就自我毀滅了;他們說「我們失去了李登輝」,似乎李登輝就從地球消失了;他們說「海外喊台獨,才會影響島內;若無海外台獨,李登輝怎會稱為『民主先生』?」似乎台灣民主還是海外台獨的貢獻。以上全都是謊言,就像回台向國民黨投降的人竟自稱是「回台和蔣經國討論國是」並搖身一變為「台獨大老」一樣(還有幾名扁政府資政、國師,都是一夕變身「台獨大老」,讓真正奉獻民主或台獨數十年的人目瞪口呆)。
如果投降派可以變大老,那當年開除投降派的彭明敏豈非成了罪人?如果獨派要靠一群投降派及當年國民黨的順民(如今的投機派)去代表,台獨豈會有什麼前途?
李登輝說他們玩「假議題」,他們竟勃然大怒、群狗亂吠,是不是因為老羞成怒?
李登輝質問:「民主化走到現在,人民卻沒有更快樂?整天都在吵假議題,搞權力鬥爭!若這樣繼續惡性循環下去,想想台灣將來會變成怎麼樣?」這才是李登輝主張「不必追求台灣獨立」的重點。
一群獨派口喊台獨,所行所為卻師法納粹法西斯及塞爾維亞米洛塞維奇;用卡爾波普《開放社會及其敵人》的照妖鏡去看,「台灣人」說其實是一種「選民」說及部落主義;追求「百分之一百」台獨而拋棄眼前的國家及民主,其實是一種歷史主義迷惘。
部落一旦抬到至高無上,人民生活及各族和諧就一文不值了。

台日友好 梁文傑:與歷史評價是兩回事
2016-05-29 聯合影音網 程嘉文/報導

美國總統歐巴馬訪問日本,前往當初原子彈轟炸的廣島市致意。此時正逢美國傳統向陣亡將士致敬的「國殤日」,因此引發退伍軍人團體抨擊,形同對於使用原子彈「間接道歉」。
我國駐日代表謝長廷,日前在臉書表示,「歐巴馬去廣島和平公園獻花,並和核爆的受害者見面擁抱。不管美國和日本現在關係有多密切,71年前美國在廣島長崎投下2顆原子彈造成的傷亡和遺害,始終沒有被遺忘。但依調查,73%的受害者不要求歐巴馬道歉,這種心態非常正向,也是被害人的自我成長。」此文一出,也在台灣內部引發爭議,認為謝長廷只提原子彈造成的傷亡,故意忽略日本發動侵略才導致鄰國與自身的災禍。
民進黨籍的臺北市議員梁文傑,今天則在臉書發文表示,自己去年曾參觀廣島原爆紀念館,為死難者感到難過,但只是哀悼戰爭的不幸。至於挑起戰爭的責任,無疑還是日本人。
梁文傑指出,依據當時美國戰爭部長史汀生的評估,如果美軍登陸日本本土,將造成170萬到400萬的傷亡,其中死亡40萬到80萬人。而日本死亡軍民人數將達500萬到1000萬。當時的蘇聯也已經準備要登陸占領北海道。若非原子彈快速結束戰爭,死傷的日本人將是五十倍以上,日本也可能像南北韓一樣分裂成兩個國家。「原爆不幸,但美國人確實沒必要道歉。如果當時是日本人先做出原子彈,他們也一樣會用,而且可能用得更兇,因為山窮水盡,只能靠原子彈來逆轉。」
梁文傑的結論,則提到台灣與日本的關係,指出:台灣曾是日本殖民地,戰時也站在日本一方,所以對這段歷史的看法有些隱晦不明。「我的看法是,侵略就是侵略,殖民就是殖民,沒什麼好說的。今天台灣和日本交好,有其歷史因素和戰略考慮,但歷史問題還是要公道評價。」
文章發表後,有網友回應表示,梁文傑的說法和黨唱反調:民進黨的主流思維是感謝日本殖民台灣才使得台灣不再是「低等的中國人」,但是1945年之後「支那豬」來台才又拉低了台灣人的水平。梁文傑則回覆:「這是某些人的看法,不是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