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座談】台灣作為開放社會,如何抵禦敵人?──民主防衛與國家安全

「社運公佈欄」是一個開放的平台,內容不代表苦勞網立場。任何社運議題相關行動/記者會/活動/講座採訪通知與新聞稿發佈,歡迎寄至 coolloud@gmail.com
2019/05/29
時間:06/01(六) 上午09:30-12:30(09:00報到)
 
地點:台灣大學社會科學院 102教室(台北市復興南路二段及辛亥路交叉口,台灣大學側門入口右轉)
 
  近年來部分媒體越漸親中,網路社群裡假訊息四處流竄;有些政客假藉「和平」之名包裝「投降」政策,更有民間團體試圖舉辦統一論壇和統一遊行,甚至邀請主張武力統一的學者來台;受到中國政府強烈影響的資源與資金,持續湧進台灣各個領域,從傳統的在中台商,到年輕世代的新創企業,甚至是政府的大樓招標,全都難以抵擋。

  種種跡象很明確地顯示:台灣社會現正遭遇中國獨裁政權充滿敵意、系統性、全面性的入侵、滲透與破壞。甚至許多破壞民主的行為,譬如「宣揚威權統治的集會遊行」,更是針對台灣民主「自由開放」的基礎而發動,也因此更加難以防範與抵抗。面對這種艱難處境,我們該如何因應?如何保衛台灣的民主?如何維護國家的安全?

  對於這些關鍵議題,永社與台灣制憲基金會等公民團體共同舉辦座談會,邀請各領域學者及專家分享探討,希望從【民主防衛與對中政策】及【假訊息、資訊戰與國家安全】這兩個議題面向提出分析與建議,作為政府部門和社會各界完善相應制度、建立因應機制的參考。

主持人:林佳和/政治大學法律學系副教授、永社監事
 
與談人:第一場【民主防衛與對中政策】
    何澄輝/台灣基進中常委
    黃帝穎/律師、永社理事長
    董思齊/台灣智庫國際事務部主任
    第二場【假訊息、資訊戰與國家安全】
    江雅綺/台北科技大學智財所副教授、永社理事
    林雨蒼/自由軟體工作者、公民記者
    曾怡碩/國防安全研究院網路作戰與資訊安全研究所助理研究員
 
時間分配:主持人10mins、與談人15-20mins、綜合討論兩場次各25mins
 
共同主辦:永社、台灣制憲基金會
 
合辦單位:綠色逗陣、台灣社、台灣北社、台灣客社、台灣聯合國協進會、陳文成博士紀念基金會、鄭南榕基金會、台灣公民參與協會、台灣親子共學教育促進會、台灣共生青年協會、公投護台灣聯盟、凱達格蘭基金會、新台灣國策智庫、台灣獨立建國聯盟、台灣教授協會、台灣守護民主平台、李江却台語文教基金會、台灣基進黨台北黨部
 
視覺設計:禇婉琳
 
注意事項
 1. 現場提供冷熱水,為落實環保,請各位參加者盡量自備環保杯。
 2. 為持續座談會熱度,若您有飲食或如廁需求,請自行安靜前往。
 3. 綜合討論時段每人發言請以2分鐘為限(含講者)。
 4. 本場活動完畢後兩週內,除事先說明不方便錄影的部分以外,將上傳現場錄影檔案及相關資料、紀錄至永社網站,歡迎上網觀看。
活動日期: 
2019/06/01
建議標籤: 

臉書討論

回應

蔡英文的聲量,流沙上的幻音
2019-05-21 中國時報 主筆室

2011年,馬英九成立粉絲專頁,粉絲人數100萬,是第1位突破百萬粉絲的政治人物;由於掌握了臉書平台的聲量與話語權,2012年的選舉也順利連任。投票日當天馬英九的臉書粉絲達130萬,蔡英文只有50萬,差了近80萬粉絲;而馬英九也贏了蔡英文近80萬票,成為特殊的「傳奇巧合」。從此,在台灣的選舉中,網路聲量與選舉結果產生了密切的正相關。
2014年的選舉,六都無一例外,勝出的6人包括柯文哲、朱立倫、鄭文燦、林佳龍、賴清德、陳菊,其臉書粉絲數都大幅超越對手,也為其市長選舉奠定堅實的勝利基礎。到2016年總統大選更無懸念,蔡英文在網路聲量上壓倒性擊敗了朱立倫,最後以大勝朱立倫300萬票勝出。而2018年的九合一大選,韓流在選前3個月暴起,全面在網路發酵,在韓流的助陣下,國民黨一舉拿下了15席縣市首長。在在證明網路聲量成為領先指標,也精準反映選舉結果。
然而今年,卻出現不太尋常的情況。蔡英文民調低迷,網路聲量卻急劇爆漲,可說是民進黨的「聲量女王」。這種聲量與民調的不一致,原因何在?必須從去年的公投結果開始說起。
去年公投之前,如果單純看網路聲量,會以為同性婚姻「民法派」才是多數,會以為台灣人民寧願不參加國際賽事、也要堅持使用「台灣」名義。然而等到公投結果出爐,臉書上對公投結果的一片哀嚎,顯示的是網路聲量已經有偏離主流民意的現象,其原因在於台灣的「覺青文化」與「網軍現象」。
「覺青」是從太陽花運動之後的新名詞,大致上指正在就學或者進入社會不久的新鮮人。這是頭角崢嶸、充滿理想的年紀,而又還不需要承擔養家活口的責任,有時間在網路上論述、筆戰,因此擁有與人數不成比例的聲量。覺青支持「同婚民法」,支持「非核家園」;這些理念陳義甚高,也脫離了社會現實,其實並非台灣社會的多數。但覺青的熱情度高、筆戰力強,卻會在網路世界產生與實際人數不相等的「乘化效應」。
至於民進黨的「網軍文化」,賴清德最有切身之痛,也親自認證了蔡英文的網軍存在。在賴清德領表登記初選之後,偏綠粉絲專頁全面表態支持蔡英文,賴清德甚至不得不呼籲蔡英文停止「網軍」攻擊。
光1個農委會,1年就有1450萬元的預算做「網路宣導」。試想,1450萬可以養多少專職加兼職的網路軍團?每個人皆至少可以管理20個帳號,而每個帳號由於有明確的戰鬥目標,可以長時間、專注地大量發送消息,其訊息曝光是真實個人的10倍以上。因此,只要養1個網軍,就等於200個真人帳號的訊息發送量;若1450萬養10個網軍,就會有2000個真人帳號的訊息發送量。
而這還僅僅只是以農委會的預算來估計。冰山之下,還有多少部會與公營事業的預算沒被揭露?對於掌握雄厚政府資源的蔡英文來說,要製造網路聲量,一點都不困難。這也是為什麼賴清德會認證蔡英文網軍對他的殺傷力。
然而,我們也要提醒蔡英文。覺青與網軍是蔡英文網路聲量的兩大支柱,覺青是少數的放大,網軍則一開始就是假象。覺青和網軍確實能營造「氣勢」,但這也是一種兩面刃:覺青跟網軍剛開始會在社會上製造「沉默螺旋」效應,使反對意見敢怒不敢言;但時間一久,積壓的負面力道也會一次宣洩,讓被打壓的多數累積了不滿與情緒。
太陽花運動至今,「覺青」已成為一種被嘲諷的辭彙,就如同形容獨派的「吉娃娃」,力量小、聲音大。時代力量是延續太陽花運動能量的政黨,但政黨支持度僅有7%。時代力量前黨主席黃國昌在網路上引領風騷,卻在自己的立委選區被提案罷免:否定黃國昌的選民超過2/3。這些都有跡可循。
網路聲量的來源是有時間的族群,而這樣的族群不會是台灣社會的多數。台灣社會的多數是朝九晚五的上班族,是要照顧高齡父母的子女,是要煩惱孩子學費的父母,這樣的一群人沒有時間、沒有心思、沒有興趣在網路上長篇大論分享自己的政治見解。
但這些人才是台灣社會的基石,他們會在選舉中選擇真正能為台灣做事的人選。這也是為什麼,蔡英文在網路上成了聲量女王,支持度雖有上升,但仍在藍、綠、白的三角賽局中敬陪末座的緣故。蔡英文寄望覺青與網軍,這是一種「死馬當活馬醫」的垂死反撲。只有交出政績,才是尋求連任者永遠的王道。

從選舉報道管窺日方對台幻想
2019-02-03 《亞洲週刊》第33卷5期 本田善彥(日本資深媒體人、旅台作家,最近出版中文書《台灣人的牽絆:搖擺在台灣、大陸與日本間的三顆心》)

台灣九合一選舉民進黨大敗時,多數關心台灣政情的日方人士也嚇呆了。回顧過去近兩個月來的相關報道和分析,能看出幾個有趣現象。例如,選後翌日的網絡版《朝日新聞》針對選舉結果指出,蔡英文面對一例一休或同性婚姻合法化等議題,以輿論分歧為理由,將結論往後拖延,因此很多年輕人轉向不支持蔡。《朝日》接著這樣分析:「這些判斷背後,都有顧慮反對意見、重視對話的蔡式政治風格。」
此邏輯與台灣綠媒幫蔡脫罪找藉口時的說法頗為相似。不只《朝日》,其他日方人士也透過類似說法來解釋。但如果蔡英文真有《朝日》所說的政治風格,其能源政策、年改、所謂「轉型正義」、兩岸政策等嚴重紛爭基本上就不會發生。多數選民對蔡政府藐視憲法、無視法治、將人民踩到腳底的施政風格、既無能又不負責任的執政態度早已高度不滿,同時也深知傲慢冷酷的蔡不會在乎反對意見,與蔡政府之間不可能實現對話。因此百姓只能等到投票那一天,狠狠地對蔡說「不」。
此外,幾家日媒還強調「假新聞」影響選情的觀點。不過台灣國安局長彭勝竹選後公開承認,「在選舉時用網軍來散布假消息與假新聞,進行集體式的攻擊」等說法才是假新聞。其實一些台灣人是很懂得利用假消息的「老油條」,例如「太陽花學運」時,「服貿通過,中國勞工要來」等假消息滿天飛,當時學生和民進黨都在利用這些假消息來煽動群眾,自我正當化。南部地下電台長年來一天到晚邊賣假藥邊散播假消息,老早已達到「信者恆信,不信者恆不信」的無我境界,如今還要拗成台灣人被境外勢力的假新聞影響云云,未免太過鄉愿了吧。難道說因台灣人太愚昧無知,傻乎乎地將所有假新聞都當作真的嗎?這樣太瞧不起台灣人不是嗎?
此外,多數日媒和學術界權威對「韓流」的出現也相當不適應,將「韓流」說成民粹,流露毫無遮掩的戒心,甚至部分媒體人寫說「(此次)選舉對台灣的民主發展並沒有產生良好的效果」,等於不喜歡選舉結果就否定了台灣的民主價值。

毋忘太陽花的民粹

若將「民粹」定義為「大眾主義、平民主義、人民主義、公民主義」,我也認為「韓流」是透過一場大規模群眾動員的民粹表現。不過同理,「太陽花」和該年的九合一選舉以及二零一六年正副總統暨立委選舉的結果也是「太陽花民粹」的產物。
但以往日媒和專家似乎不愛用「民粹」這兩個字來評論過去幾場政治運動。日方同情「太陽花」,以相當友善的心態來美化文青們的言行(有趣的是,這些論者不會同情當時日本國內的反安倍學生們的運動)。就排外性之強、以及鮮明的種族主義來說,「太陽花民粹」跟讓特朗普當選美國總統的低階白種人、以及排擠移民難民的歐洲極右派民粹沒兩樣。或許日本親台圈內有「百姓投票結果符合自己的期待時,就叫民主的偉大成就;不符合期待時,就把它認定為愚昧百姓的低俗民粹表現」的潛規則,只是我不知道而已。
「太陽花」學生們準備設立國際發言機制,標榜自發垃圾分類等「進步」表現,用心經營其好形象。相對地,「韓流」是場以不滿現狀的中壯年和青年為主的群眾運動。跟著韓國瑜車隊貪食蛇般的庶民,他們不可能去講外語討外媒的好,甭管外媒要否正視「韓流」,但威力遠超過時尚精英學生的類革命遊戲。
另外,部分日方擔憂,蔡跛腳後,因為重視兩岸關係的聲浪擴大,怕國民黨捲土重來,對日本變冷淡。國民黨到底親不親日,論述能力極差無比的國民黨無法自己解釋;但回顧國府遷台後的日華關係,就能一目了然。還質疑是否親日,實在太不用功了。日方所期待的「親日」是什麼情況?蔡英文當選總統之際,日媒齊聲歡迎「親日政權」的誕生;那時正值馬英九政府快要卸任,在沖之鳥島(台方稱沖鳥礁、沖之鳥礁)發生漁業糾紛,日方高調譴責馬政府,此時日方對蔡的期待最高。

台灣「商業親日」脆弱

過去幾年來的演變顯示,日台關係有實際升格和變化的,就是台方有隱形籌碼的馬時代,而不是在日本發生天災後立刻發慰問詞的蔡時代。也許部分日人太習慣台方的卑躬屈膝表演。沒錯,台灣居民因有複雜的歷史因素,對日本的表面觀感和情感頗佳;不過多半是停留在消費的心態,以及為了抵抗「中國(中共、大陸、國民黨等)」拉攏利用日本或抬高自己所用的「商業親日」層次。日方最好牢記:這些糖衣般「商業親日」的底子,其實是很脆弱的。台灣人本位主義很強,他們過度示好當然有其目的性;條件和環境變了,瞬間就變臉了。
在可預期的未來,包括媒體和學術界在內的日方,會以美中新冷戰等名目,還是暗盼蔡繼續執政。他們的同溫層也夠厚;但一旦領悟到無望,當即會尋找另一個較能放心寄託期望的對象。新歡不見得是日方所心儀的「親日反中」,不過沒有關係。喪失該有自信的我同胞挺台,本意也在制衡大陸,同時滿足自戀。說穿了就是為安全感,弄出新舊幻想之間的銜接,其實並不困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