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稿】言論自由是我們必須守護的日常
國家人權博物館舉辦 「銬!我被抓了?!」2020年言論自由日特展

「社運公佈欄」是一個開放的平台,內容不代表苦勞網立場。任何社運議題相關行動/記者會/活動/講座採訪通知與新聞稿發佈,歡迎寄至 coolloud@gmail.com
2020/04/06
資料來源: 

現今社會尋常的言論發表,在威權統治下卻會被視作「叛亂」。國家人權博物館舉辦「銬!我被抓了?!」2020年言論自由日特展,聚焦於戒嚴時期因「言論獲罪」的一般民眾,藉由文物展示、漫畫案例、體感互動科技與迷因素材,呈現「昨非今是」的對照,明(7)日將於白色恐怖景美紀念園區正式開展至12月13日止。因配合新北市政府區域防疫工作,園區暫停對外開放室內空間服務至4月16日止,待疫情和緩後,歡迎民眾一同前來與歷史進行互動,體會言論自由的價值。

威權統治下因「言論獲罪」的一般民眾,往往因為言談或書信中有不滿政府或批評元首的字眼,動輒被視為「叛亂」、當成「匪諜」,接受軍法審判,被強制交付感化教育,遭判處重刑,甚至死刑。展場中呈現監獄、教室、部隊、社區等涉案空間的復刻場景,並將言論獲罪案例,轉化為漫畫方式表現。展櫃陳列許多原件文物和檔案卷宗,一張又一張印著「判亂」的判決書、判處七年有期徒刑、交付感訓三年的文字,都是當年一般民眾因為言論獲罪的實證。這不是電影「返校」的情節,是白色恐怖受害者及其家人真實的人生。藝術家陳韻如結合體感互動科技和迷因素材,呈現「有罪?沒罪大風吹!」主題,讓民眾透過迷因的幽默諷刺語法,進而思考反饋言論表達的自由在個人心中的應有準繩。藝術家蔡坤霖搭建了一座流竄著不能說的秘密的公廁空間,藉由污水管傳出的各種聲音,體驗戒嚴年代踩到言論獲罪紅線的言詞歌曲,體驗平行時空隔牆有耳的荒謬錯亂。

國家人權博物館館長陳俊宏表示,臺灣戒嚴時期是一個「言論不自由」的年代,由於日常生活處處都可能成為「言論獲罪」的證據,整體社會瀰漫寒蟬效應的氛圍;對照現在言論極度自由的環境,民眾表達意見的管道非常多樣化,對於從未體驗過戒嚴年代、一出生就是網路世代的青少年而言,言論不自由應是無法想像的世界。本展通過將資料轉化為漫畫案例的形式,特別從青少年習以為常的日常活動出發,與戒嚴時期的狀況進行對比,期許讓民眾進一步思考言論自由的價值及其範疇、是否需要受到限制等。

鄭南榕基金會執行董事鄭清華認為,過去臺灣白色恐怖時代,普通人、小百姓,講出、寫出心裡的不平、官府的不義,就要坐獄,受刑,失去青春,甚至生命。今年言論自由日的特展,強調的不是歴史舞臺上,不時看著的犠牲者。紀念鄭南榕對臺灣的痛疼,總是會記得4月7日那天南榕為我們點亮自由的路,也更加期望每天都是咱們小百姓的言論自由日。

「銬!我被抓了?!」2020年言論自由日特展,於國家人權博物館白色恐怖景美紀念園區美工工廠展出自4月7日至12月13日止,後續將辦理三場以高中職學生為對象的言論自由工作坊,並首次跨出館舍,與鄭南榕基金會合作推出兩點一線「自由之路人權小旅行」,共同推動人權教育,歡迎各界蒞臨參觀。更多特展內容及相關系列活動,請至國家人權博物館官網最新消息(https://www.nhrm.gov.tw/)查詢或持續追蹤人權館臉書粉絲專頁(https://www.facebook.com/pg/TaiwanNHRM/)。

展出資訊

地點:國家人權博物館白色恐怖景美紀念園區美工工廠(新北市新店區復興路131號)

日期:109年4月7日至109年12月13日

開放時間:星期二至星期日開館,09:00-17:00(每週一休館)

新聞資料連結網址(含影音新聞帶,請自行下載):https://reurl.cc/1xZlrW 

建議標籤: 

臉書討論

回應

沒有真相 何來轉型正義?
2018-08-27 奮起 郭譽申/中央研究院退休研究員

支持西方民主人士聲稱,實行西方民主能獲得「轉型正義」,有助於國家社會追求公平正義。轉型正義是對民主化以前,政府或有公權力者的違法和不正義行為做適當處置和善後的工作。台灣已經民主化很多年,民進黨全面執政兩年多,在立法院立法成立了「不當黨產處理委員會」和「促進轉型正義委員會」,聲稱要實現轉型正義。台灣有可能實現轉型正義嗎?西方民主真能獲得轉型正義嗎?
轉型正義包含兩部份。首先,釐清違法和不正義事件的真相。其次,對受害者平反並予以補償及對加害者給予懲罰或至少譴責。由於違法和不正義事件發生的時間可能距今久遠,受害人和加害人多已不存在,補償和懲罰常難以真正實現。因此轉型正義最重要的是釐清違法和不正義事件的真相,還世界一個公道。台灣能做到這點嗎?
台灣離轉型正義所追求的歷史真相還差得很遠。以重大的二二八事件為例,根據綠營的版本,二二八完全是官逼民反,死難者多達數萬人,而造成二二八的罪魁禍首是國民黨的最高領導人蔣介石;另一方面,藍營則認為二二八起於一些日本皇民和親日者的挑撥甚至領導,當時政府只是不得已使用武力平息暴亂,死難人數不及千人,而處理二二八若有失當是當時的地方官員,與遠在南京的蔣介石無關。藍綠兩營的二二八差距如此之大,都各有許多支持者,一般人要相信誰?大家心目中的真相差距如此之大,就表示沒有獲得真相,何來轉型正義?沒有真相,政府對於二二八受害人的一些賠償措施就只是政治妥協,無助於追求公平正義。
為什麼像二二八這樣的歷史事件難有真相?二二八距今七十一年,當時的史料現在都還查考得到,即使不是非常完整,缺漏並不多,為何藍綠的說法大不同?原因很簡單。綠營為了政黨利益和打擊國民黨,刻意曲解二二八,誇大二二八的傷亡數字,把所有錯誤歸於國民黨及其領導人蔣介石。根據至今申請二二八賠償的確實案件來看,藍營的版本是比較接近真相。然而一般人不是歷史學家,不可能親自去查考成千上萬的歷史證據,只會人云亦云。於是藍綠就各說各話、各自宣傳,使一般人對二二八的認知不取決於事實真相,而取決於宣傳甚至洗腦。在政黨激烈競爭,綠營的話語權壓過藍營之下,二二八當然難有真相,何來轉型正義?
從台灣的例子看,實行西方民主能獲得轉型正義,是沒有根據的。除非國民黨泡沫化變得無足輕重,民進黨不再需要打擊國民黨,否則民進黨會繼續曲解及宣傳二二八,以獲取選票。為何不?這樣好的提款機!這不只適用於台灣,應該適用於所有向西方民主轉型的國家。除非民主化以前長期執政的政黨變得無足輕重,否則政黨政治的競爭就足以形成各說各話、歷史真相的曲解和轉型正義的落空。
轉型正義最成功的例子首推二戰之後的德國(包括東西德)。希特勒領導的納粹黨自1933至1945年長期執政,造成二次大戰的浩劫。戰後德國能全面清理二戰時所犯的錯誤並誠心認錯,是因為盟軍在戰後實行「去納粹化」,拘捕了二十多萬納粹黨人,把納粹黨解散並宣布其為非法,納粹黨因此完全消失。若戰後納粹黨仍合法存在,以其曾有的龐大勢力,必仍有相當話語權,在政黨各說各話之下,德國恐怕難以達到充份的轉型正義。
二戰後的日本和德國不同,美國並未像「去納粹化」全面清除發動戰爭的右翼勢力,此後右翼勢力就潛伏在自民黨的大傘之下,持續影響、操控日本政治。因此至今很多日本人否認南京大屠殺和慰安婦,日本始終無法達到全面的轉型正義。
比較德國和日本的例子,要達到轉型正義,不只要民主化,還要能全面清除過去長期執政的勢力。除非有類似二戰這樣的重創和劇變,一般是做不到的,也不符合人道精神。換句話說,民主化不見得能獲得轉型正義,別高估了西方民主的好處。
中國大陸過去曾有不少政治運動和事件,造成不少可能含冤的案件,有些已經獲得平反,有些則未能平反。很多人認為,大陸應走向西方民主,以獲得轉型正義,才能全面清理及平反過去的冤案。由台灣民主化的經驗和上述的分析,這樣的期望是不切實際的。大陸若實行多黨政治,共產黨無疑仍會是一主要政黨,屆時為了政黨競爭,攻擊共產黨和廻護共產黨的言論必然各說各話、互不相讓,既不會有公認的真相,就難以公正地全面清理、平反冤案。這大約是西方政黨政治無可避免的侷限。

人權館「噤聲的日常」展 黨外人士被噤聲?
2018-04-03 聯合晚報

【記者徐偉真/台北報導】文化部國家人權博物館昨天舉行戒嚴時期「噤聲的日常」文物特展。受邀的禁書藏書家石文傑表示,原本他受邀上台致詞,要請蔡英文總統站在歷史正確的一邊、為兩岸展開永久和平,要為郭冠英爭公道,卻在最後一刻被取消,他感到不解及感嘆;捐書對他來說就像嫁女兒,結果沒讓他講話,好可惜。
4月7日是言論自由日,文化部舉辦「噤聲的日常」特展。捐贈過去競選傳單和禁書展出的石文傑表示,他從小就熱衷收集戒嚴時期禁書,年輕時投入黨外民主運動,曾因印了被國民黨政府貼上「赴匪學人」標籤的顧頡剛所寫的《當代中國史學》給大學同學參考,被警總約談。後來進入學校教書,課餘時常到省議會旁聽,結識張俊宏、林義雄、姚嘉文等人,雖沒參與美麗島事件,但事件隔天卻被調查局人員約談。
石文傑說,昨天應邀出席致詞,他很早就接到邀請函;人權博物館口頭邀約,希望他當天能提早抵達,詢問致詞內容。
石文傑表示,他原本要講的內容包括:請蔡總統務必站在歷史正確的一邊,為2300萬台灣同胞爭福祉、為兩岸開永久和平;請趕快給台大一位稱職的校長;請文化部鄭麗君部長展現海納百川、有容乃大的傳統台灣精神,多一點文化,少一點政治。
石文傑上午在臉書貼文說,人權館與他聯繫時可能有認知落差,人權館稱並無臨時取消他演說。他原認為理所當然應把捐贈始末說明交待,突然未能開口,難免落漠失望。昨天記者會的確倉促,縱使安排也無法盡情暢所欲言。希望將來另行安排較充裕時間,詳述戒嚴時期的言論管制和禁書故事。
石文傑說,他討厭國民黨,但對民進黨很失望。他和許多黨外人士都認為,民進黨墮落了、沉淪了,修勞基法讓國家動盪、對在野黨趕盡殺絕,不夠厚道。黨產是歷史產物,國民黨當初是列寧式政黨;就好像封建社會有一妻多妾,難道進入民國就要把妾全部趕出去?
石文傑說,蔡英文執政偏差,上台後民調往下掉;現在的民進黨是割稻尾,當年他們黨外人士打拚時,這些人都不知在哪,以為把台灣弄成深綠就能生存。中國大陸是超級大國,台灣怎麼可能只往東看、不看西邊;若蔡政府真的要獨立,盡快正名制憲、改國號、國旗。
【記者何定照/台北報導】作家史為鑑(石文傑)抗議昨天在國家人權館的演講被取消。國家人權館館長陳俊宏今天表示,這是誤會,人權館一開始就沒規畫邀請史為鑑演講,只有請他和其他貴賓一樣在台下參與出席,流程也都沒有安排他上台致詞。
陳俊宏說,館方人員已致電給史為鑑解釋,史為鑑也已接受。

高義展:台灣本土化已走向畸形 重回一言堂
2020-03-14 中評社高雄3月14日電(記者 高易伸)

長期關注教育發展的高雄市立空中大學教務長、副教授高義展接受中評社專訪認為,過去台灣百姓之所以接受“本土化”推動,有很大一部分是來自於對國民黨一黨專政及灌輸大中國思想“一言堂”的反動。但歷經這2、30年的演化,現在的“本土化”不僅畸形變態,連原先預期達多元聲音的初衷也消失了,綠色一言堂取代過去的藍色一言堂,這是台灣最可惜的地方。
高義展,1971年生,高雄旗山人,高雄師範大學教育學系博士。現為高雄市立空中大學副教授、該校教務長。
這次大選藍綠政黨得票非常接近,但民進黨蔡英文拿下817萬高票,以“中華民國台灣”力壓國民黨韓國瑜喊出的“中華民國”。對此,高義展表示,民主體制的政黨若想發展生存,仰賴民意風向是首要工作。當民意方向朝某一邊吹時,政黨就會審時度勢加大力道以爭取民意認同及生存機會。為何“抗中保台”有效,值得敗選的國民黨深思。
高義展說,本土化自身並沒有錯、也必須適度發揮,但如果走向畸形與變態的本土化發展將對台灣不利。台灣本身為開放海島系統,土地不大、資源不多,必須仰賴更好的國際關係與海外資源。如果今天台灣的生存發展與政治經濟對外觸及一個關鍵的“阻擋系統”,讓大家走不出去,又該如何面對?領導人要採斷裂對抗或者友善溝通?這教育其實有點雷同,我們上課時不能用絕對的意識形態去灌輸、影響學生,而必須用客觀的事實去探討事情,不該先畫靶設定答案再告訴學生。
台灣年輕人都天然獨?所以更支持民進黨與蔡英文?
高義展說,他不認為年輕人存在著什麼“天然獨”,因為你那是後天教育所養成的。學生在校、或在家庭,尤其家庭的教育對小孩影響更大。雙親對孩子的生活學習、乃至於思想建構都具有潛移默化的效果,那是一種意識形態的建立過程。
高說,弔詭的是,這些學生家長過去也曾接過國民黨的“大中國”思想教育,但為何他們的思想會在這2、30年來開始轉變?李登輝當年推動本土化時很多人都是贊同的,因為過去大中國思想的教育有很多內容跟台灣生活的距離太遠,學生在學習上不僅無法想像觸及,就學習而言也會產生失落感,因為學生在學習上、生活中跟大中國失去連結,因此對教育體系難免產生質疑與批判。
因此,高義展認為,不管是課綱或台灣政治意識型態的轉變,都代表著對過去反動與醞釀的爆發。李登輝強調“本土化”想讓民眾多了解台灣沒問題,但後來卻把本土化轉型於“獨立於大陸與中華文化之外”,這就很多人不能認同與接受了。如果主政者或掌控媒體的人本身帶有偏頗思想,民眾在接受這些資訊時就更容易被控制。
現代社會網絡發達,很多資訊應該更公開透明?如果過去的一言堂會造成反動,為何現在沒有?
高義展說,後現代主義強調多元文化,因為一言堂或標準化思維會影響民眾認知世界的全貌。台灣是海島開放體系,自然會找到自己的出路。只是民進黨在教育與課綱上的種子已在2、30年前就種植了下去,現在才剛是開花結果之時。高提到,獲得權力的民進黨應該適時地踩煞車,而不是用過去國民黨那一套“一言堂”系統來控制台灣,讓台灣再次回到一元的泥淖中。
所以您擔心兩岸各自民粹意識高漲,恐發生碰撞?
高義展說,現在台灣本土意識高漲,讓很多理性中道的人不願或不敢發言,只要政治或價值立場稍有不同,就會被1450公審。生活在台灣的每一個人不管你是學者、老師或者公民,都不該承受這麼多壓力,有些網友甚至被肉搜、被攻擊到有自殘念頭。倘若台灣自詡最美麗的風景是人,那為何會搞到大家無法彼此接納,一言不合就彼此攻擊?台灣從70年代開放,努力朝多元文化邁進,但歷經這3、40年似乎又快回到一元化社會,過去對多元包容的努力與初衷似乎不見了,這是他相當惋惜的。
高義展指出,尤其年輕人在網路耳濡目染下,不管如何都會烙印在大腦內形成意識形態,不知不覺在生活上、在言語使用與政治傾向上就會被潛移默化形塑。若年輕人的自我判斷力不夠充分,更容易跟風影響,對本土化抱有過度偏頗的思維也就不稀奇了。
高義展認為,台灣的基底就是中華文化,這是不能斷的。不論課綱如合修訂,執政黨想把中國放在台灣史或東亞史中,但政治人物絕對不能透過制度去蓋過民族文化的淵源。煽動仇中或仇台,都不是負責任的做法。中華民國有自己的憲法及兩岸關係人民條例這個兩岸互動的準則,上至政治人物、下到尋常百姓都該尊重且遵守。如果執政黨認為法律有問題,也該按照立法程序重新修正。

旅外台灣人不是「黃安們」!
2020-03-03 台灣智庫思想坦克 孟買春秋/曾任路透社駐台灣及新加坡特派員

「台灣健保的漏洞太多了,太便宜了,不改革遲早要倒,」我常常這樣告訴英國籍的丈夫。同樣來自健保普及的國家,他從媒體報導和我的敘述中,對台灣的健保制度讚歎不已,因為在英國看病雖然免費,卻一定得等到天荒地老。
聲名狼藉的黃安、老一輩不屑住台灣又要回台灣看病的黨國權貴、結婚又離婚把全家帶到台灣的中國籍配偶、拿著探親居留也可以用健保的中國人,太可惡了,我想,一定得想辦法修改堵住他們。我沒有想到的是,在立委提出的健保修法構想中,旅外台灣人竟然成了要被解決,濫用健保的「黃安們」。
民進黨立委林俊憲在臉書上說,健保法修法並非要懲罰在海外辛苦工作的台灣人,然而只要健保準備金低於1.5個月,就必須調漲保費,最快明年就可能發生,若未先解決「黃安們」濫用健保的問題就調漲,對國內的民眾十分不公平。
其實我有私人跨國健康保險,常年住在國外,健保和我有什麼關係呢?而我竟氣憤地微微發抖。我贊成健保大幅修正,公平合理盡量不要有漏洞。
但是住在海外的台灣人被視為「黃安們」?這是多少旅外台灣人在一月初,排除萬難安排短短幾天假期,花了幾萬塊沒日沒夜搭飛機回台投票,投完票轉身搭機回僑居地上班,沒有順道去醫院開三個月的藥或是看五個醫生,一票一票投出來抗中保台的民進黨,然後這個提法案的民進黨立委把旅外台灣人稱為「黃安們」。
旅外台灣人不論如何也要回台投票,就是希望能夠打敗「黃安們」,不讓「黃安們」得逞。回顧不過幾個星期前的熱情,真真覺得這是多麼大的諷刺與侮辱。
你或許要這麼說,「在台灣的人也一樣投票,從國外回來不會比較了不起。」的確不會,那麼為什麼住在國外即使按月繳費也很少用健保的是「黃安們」,住在台灣喝水嗆到也要逛醫院的就不是?更別提幾年前的資料顯示旅外台灣人繳的健保費,超出他們健保支出的醫療費,這表示「黃安們」濫用的健保資源還沒有達到「黃安們」繳交的健保費。
我想我太情緒化了。不過看見臉書下方一些留言,甚至說要抱怨就放棄台灣國籍,我又開始懷疑或許不是自己太敏感,而是這個社會已經排外到不可思議的地步。而這個外不是外人,是旅外的台灣人。
我是什麼樣的旅外台灣人呢?是自己的選擇才會離鄉背井,就算公司外派也可以拒絕,沒人拿刀架在我的脖子上讓我離開台灣,我在國外的生活也過得很好。所以呢?只有一輩子不離開台灣才是真正的台灣人,才可以大聲說話才不會濫用健保?
我心中忿忿不平,想起選前之夜在凱道和幾萬人瘋狂搖旗吶喊,竟然覺得十分荒謬。不是因為即使不是黃安,「黃安們」的健保費還是要漲十多倍。而是為何會被自己的同胞如此輕蔑歧視。
二十多年來,在國外,每每遇見有不懂事的外國人,就要急著說明台灣是台灣不是中國的一部分,一定要說到他懂為止;在中國人多的場合,自知勢單力薄寡不敵眾,總是臉上帶笑心裡幹聲連連;過海關被視為中國人,要澄清還得看情形,官員太兇就算了。
這些都是自己必須承受的,不能怪任何人。但是在自己的國家?全民健保這個只要是國民就有的權利,因為有一個黃安,或是一個住在美國領月退俸回台灣就是看病兼罵台灣的老將軍,或是一個血癌中學生的中配母親,所以我住在國外,就被認為是「黃安們」,是何等令人傷心。
早在十多年前,因為丈夫工作性質的關係,我停止朝九晚五的工作,也很幸運從來不需為錢煩惱。難道因為我的人生沒有困境,就該被打入在國外爽爽過回台灣吸血佔便宜之流?有更多在海外的人沒有我這樣無憂的生活,而這不是「不然回台灣啊」一句話就可以定義的。每個人追求的生活不同,人生的際遇不同,不見得要留在台灣才能成為可以說話大聲的台灣人。
只想回台灣用健保的人一定有。但我相信,更多住海外的人不會理所當然大搖大擺,把健保卡當成黑卡,回台灣看病看到飽。千萬不要以為住在海外的台灣人和故鄉的連結就只是健保,這樣太傷人,也太作踐台灣。一定有不少黃安和不管什麼黨的老一代權貴,但是真真實實的這一代台灣人更多。
沒人不知道台灣健保十分珍貴,但請試想這個例子。
有一個規規矩矩的台灣人,在台灣工作繳稅繳健保費,之後也許出國唸書或是到國外工作,總之到了國外也許和外國人士結婚成家立業,也許照顧孩子或是沒有找到合適的工作,但不願意放棄台灣國籍入配偶國籍。他/她沒有收入沒有在台灣繳稅但繼續繳健保費,即使他/她痛恨不恥黃安的言行,從未濫用健保,但因為他/她不是駐外人員,不是學生,不是遠洋漁業人員,他/她每月健保費可能會高達12,000元。
他/她不想當外國人,他/她的配偶收入只是小康,配偶繳著居住地的各項稅金,他/她繼續繳著台灣的健保費。告訴我他/她應該為希望繼續是一個台灣人而被懲罰,只因他/她不住台灣,他/她就應該放棄身為台灣國民的權利,除了一本護照。
對於健保修法,就我聽聞海外台灣人的反應,沒有反對,沒有認為不該提高保費,沒有不痛恨中國人鑽漏洞。至於可以停保一事,那是應該改的規定,就算有人有意見恐怕也站不住腳。但是再看看林俊憲臉書下方的留言,大多數似乎認為海外台灣人就是類黃安,彷彿若不加強嚴格規範,就可能全部踏上黃安的後塵,大罵台灣,爽用健保。
有很多像黃安一樣的人,但我認識更多的則是我舉例的這種人。他們並沒有反對修法,知道台灣健保世界第一,不會理所當然。但為什麼會被視為回台灣就只是為了健保的人?有海外台灣人說,老早取消健保了,就是為了不成為讓同胞如此責備的一份子。也有人說,回台灣是看家人朋友,不是看醫生,不需要健保。
健保非常好毋庸置疑,但是有許多還保留國籍的人也早已放棄了。把健保當成旅外台灣人唯一想當台灣人的理由,十分可悲。離鄉背井是個人選擇,但請不要忘了這個選擇也包括保留台灣國籍。不是每個人都想當外國人,或是為了健保才保留國籍。
而最讓我憤怒的是,居然有人認定,住在國外的台灣人,是不知道健保是納稅人的錢換來的文盲鄉巴佬,只想死皮賴臉花最少的錢回台灣,一落地就要立刻去免費照超音波換膝蓋裝心臟支架,而不是去吃魷魚焿鹽酥雞蚵仔麵線。或許,這才是對我最大的侮辱。

鄭南榕死不瞑目
2012-04-06 傅雲欽(律師 / 建國廣場負責人)

鄭南榕在世時,為台灣獨立建國犧牲奮鬥,眾所週知。鄭南榕去世之後,民進黨說,台灣已經成為主權獨立的國家了。果真如此,照理說鄭南榕應該算是開國先烈、建國先賢吧!民進黨的陳水扁2000年執政時應該把鄭南榕供奉在忠烈祠才對吧!但事實上沒有。
中華民區政府中樞每年3月29日舉辦「紀念革命先烈暨春祭忠烈殉職人員典禮」,每年9月3日舉辦「秋祭忠烈殉職人員典禮」。每年的春、秋這兩次中樞祭典,依例由總管親臨台北圓山忠烈祠主祭。陳水扁執政的8年期間,共16次的中樞祭典,陳水扁除了一次因出國訪問不能到場,由副總管呂秀蓮代理之外,都親自到場主祭。此外,陳水扁兩次任期就職後的第二天(2000年5月21日及2004年5月21日)都與副總管呂秀蓮在台北圓山忠烈祠舉行遙祭「國父」孫中山陵典禮。茲將各次祭典明細列表如下:

編號 日期 祭典名稱 主祭者 陪祭的民進黨官員
01 2000.05.21 遙祭國父陵 總管陳水扁 副總管呂秀蓮、總管府秘書長張俊雄
02 2000.09.03 中樞秋祭忠烈殉職人員 總管陳水扁 副總管呂秀蓮
03 2001.03.29 中樞紀念革命先烈暨春祭忠烈殉職人員 總管陳水扁 副總管呂秀蓮、總管府秘書長游錫堃
04 2001.09.03 中樞秋祭忠烈殉職人員 總管陳水扁 副總管呂秀蓮、總管府秘書長游錫堃
05 2002.03.29 中樞紀念革命先烈暨春祭忠烈殉職人員 總管陳水扁 總統府秘書長陳師孟
06 2002.09.03 中樞秋祭忠烈殉職人員 總管陳水扁 副總管呂秀蓮、行政院院長游錫堃、考試院院長姚嘉文、總管府秘書長陳師孟
07 2003.03.29 中樞紀念革命先烈暨春祭忠烈殉職人員 總管陳水扁 總統府秘書長邱義仁
08 2003.09.03 中樞秋祭忠烈殉職人員 總管陳水扁 副總管呂秀蓮、行政院院長游錫堃、考試院院長姚嘉文、總管府秘書長陳哲男
09 2004.03.29 中樞紀念革命先烈暨春祭忠烈殉職人員 總管陳水扁 總管府秘書長邱義仁
10 2004.05.21 遙祭國父陵 總管陳水扁 副總管呂秀蓮、總管府秘書長蘇貞昌
11 2004.09.03 中樞秋祭忠烈殉職人員 副總管呂秀蓮(因總管陳水扁出國訪問) 行政院院長游錫堃、考試院院長姚嘉文、總管府秘書長蘇貞昌
12 2005.03.29 中樞紀念革命先烈暨春祭忠烈殉職人員 總管陳水扁 副總管呂秀蓮、總管府秘書長游錫堃
13 2005.09.03 中樞秋祭忠烈殉職人員 總管陳水扁 副總管呂秀蓮、行政院院長謝長廷、考試院院長姚嘉文、總管府秘書長游錫堃
14 2006.03.29 中樞紀念革命先烈暨春祭忠烈殉職人員 總管陳水扁 副總管呂秀蓮、總管府秘書長陳唐山
15 2006.09.03 中樞秋祭忠烈殉職人員 總管陳水扁 副總管呂秀蓮、行政院院長蘇貞昌、總管府秘書長陳唐山
16 2007.03.29 中樞紀念革命先烈暨春祭忠烈殉職人員 總管陳水扁 總管府副秘書長卓榮泰
17 2007.09.03 中樞秋祭忠烈殉職人員 總管陳水扁 副總管呂秀蓮、行政院院長張俊雄、總管府秘書長葉菊蘭
18 2008.03.29 中樞紀念革命先烈暨春祭忠烈殉職人員 總管陳水扁 副總管呂秀蓮、總管府秘書長陳唐山

陳總管每次去祭拜,都有包括民進黨的高官在內的文武百官陪祭。陳總管在鐘鼓齊鳴之下,上香、獻花、恭讀祭文、行三鞠躬禮,然後向遺族代表慰問致意,恭敬虔誠,行禮如儀。
奇怪的是,2007年9月3日那次的中樞祭典,鄭南榕的遺孀葉菊蘭也參加了。咦?鄭南榕被當烈士進忠烈祠,而葉菊蘭以遺族的身分參與嗎?當然不是。葉菊蘭是以總管府秘書長的身分陪同總管陳水扁參與的。自己的黨說台灣已經獨立建國了,更重要的是自己的黨也當家執政了,但為台灣獨立建國犧牲的丈夫竟不能進忠烈祠,自己還要陪總管向丈夫所要推翻的中華民國的烈士祭拜。啊!林覺民的遺孀意映居然跑到大清帝國的忠烈祠祭拜大清帝國的先烈。嗚呼哀哉!
各縣市的忠烈祠也有祭典。如2007年9月3日,台南市忠烈祠公祭中國革命先烈暨陣亡將士典禮,由民進黨台南市長許添財帶領台南市與祭單位代表,向中國革命先烈暨陣亡將士上香、獻花、獻酒、恭讀祭文,並行三鞠躬禮。2012年3月29日,許添財的繼任者、民進黨的台南市長賴清德也到台南市的忠烈祠,公祭中國的革命與抗日先烈,甚至也和馬英九一樣,加上遥祭黃陵。上香、獻花、獻酒、恭讀祭文,並行三鞠躬禮,行禮如儀。
台南市政府民政局人員表示,以往入祀忠烈祠都是軍人,但在88年內政部修法後,凡是捨己救人、或是將災害減到最小的因公犧牲警察、義消、民防人員……等有忠烈事蹟者都能入祀忠烈祠。目前奉祀於台南市忠烈祠之烈士,除原有入祀者(如黃花崗72烈士)266位,抗日先烈9位,近年入祀者19位,總計294位。該忠烈祠的入祀者鐵定沒有「涉嫌叛亂」的鄭南榕。
民進黨及傳統獨派口口聲聲台灣不屬於中國,是主權獨立的國家,但聯合國卻進不去。有人說聯合國進不去是因為北京打壓,不能證明台灣不是國家。好,那我請問民進黨及傳統獨派,台獨的先烈如鄭南榕為什麼進不了台灣的任何一個忠烈柌?台灣的政府首長包括以前的民進黨的總管陳水扁及現在的台南市長賴清德,怎麼每年春秋都還在拜別國(中國)的革命先烈呢?北京政府有禁止陳水扁、賴清德把鄭南榕供奉在忠烈祠嗎?北京政府有逼迫陳水扁、賴清德去公祭中國的革命與抗日先烈嗎?都沒有嘛!
民進黨首長不公祭台獨先烈,只去公祭黃花崗烈士等中國先烈,如同有一個人自稱是基督徒,但從來不拜耶穌,不捐錢給教會,一天到晚去拜太上老君、玉皇大帝、城隍爺、土地公,去廟裡捐香油錢。有這種基督徒嗎?騙鬼啦!民進黨及傳統獨派,你們說台灣不屬於中國,不是吹雞胿嗎?你們說台灣是主權獨立的國家,不是天大的笑話嗎?
因此,鄭南榕在「中華民國」官方的紀錄上,還是一個抗拒逮捕、畏罪自殺的叛亂嫌疑犯,沒有進忠烈祠的資格。由此可見,民進黨所謂台灣已經成為主權獨立國家的說詞,只是自欺欺人的把戲。台灣獨立建國還是長夜漫漫路迢迢,有待後起者繼續奮鬥。
不過,獨派人士被民進黨牽著鼻子走,只會瘋選舉爭權位,擁抱「中華民國」,樂不思獨。台獨運動因此長期處於不景氣,漸漸沒人聞問了。各界追思鄭南榕時,常迴避台獨,只談言論自由、民主、人權等。又台灣人民被外來政權馴化了,因此各界追思鄭南榕時,常迴避戰鬥,只談和平。
言論自由了、民主人權了,台獨的聲音卻沒了。和平喊久了,戰鬥的精神卻沒了。各界認知的鄭南榕只是一個自由主義者、民主運動者、或甚至只是一個媒體工作者而已,而不是一個台獨的鬥士。
我依稀聽到鄭南榕在天上說:「我死不瞑目啊!」

對司法官「思想檢查」? 促轉會惹議
2019-11-23 聯合報 記者王宏舜、王聖藜/台北報導

促進轉型正義委員會昨日召開威權統治時期司法體系檔案應用研商會議,請司法院、法務部、檢察官和法官協會等單位與會,要求調取威權時期司法官黨籍、自傳等資料。有司法官質疑,用這種方式只會擴大爭議,無助還原歷史真相。
促轉會認為一九九二年後立法院要求法官和檢察官退出政黨活動,推論威權統治時期司法體系可能受特定政黨影響,因應明年五月解散前提出總結報告,以研究司法官的黨籍變化趨勢、與升遷關聯性等名義,希望調取一九九二年前的司法官的自傳、黨籍資料和九號大法官解釋檔卷,昨天開會邀集相關單位討論。
對於調閱黨籍及自傳等個人資料,司法院、司法官學院等單位都認為有窒礙難行之處。司法院認為黨籍資料,「應該直接問政黨」。司法官學院則認為提供自傳有違個人資料保護法,法務部也表達認同。
據了解,昨天會議包括法官協會等單位認為,若要還原歷史真相,在限定時間、範圍且不違反其他法律條件下,去識別化的資料研究,或許有意義。
檢察官協會代表、台中高分檢主任檢察官李慶義則質疑,個人黨籍、自傳與辦案結果真能看出關聯性?這種方式恐怕徒增爭議。
有檢察官說,促轉會打著轉型正義之名成立,黨國不分時代最被詬病之一就是對人民思想、言論的嚴格限制,如今促轉會想對司法官思想檢查,「豈不矛盾?」
有資深檢察官說,已故民進黨籍的法務部長陳定南當宜蘭縣長時,認為國家不可對沒犯罪的個人情蒐,率先裁撤縣府的「人二室」。陳任部長時,同樣以相同理想施政。現在行政權竟要調閱執法者舊檔案,「陳定南地下有知,不知會怎麼想」。
一位二審女檢察官說,當初考取司法官、填自傳,內容都是司法官的個人生平、家庭狀況,「公開會有個資洩漏的問題」,她反對促轉會調閱。
熟悉實務界的人士說,早期許多人考上司法官上交的自傳都是樣板文章,且升遷是否與黨籍有關,從書面資料不一定能找出真相。
促轉會另要求提供的大法官解釋檔卷,包括與「萬年國會」、「參加叛亂組織」等相關的九號解釋。司法院表示,大法官的評議過程依法不公開,但可提供去識別化的電子檔。
司法院表示,大法官的政黨背景在國史館都有資料可查,威權時期大法官參與特定政黨的比例其實沒有想像中的高,檔案去識別化後也看不出是誰的意見,只能研究評議過程。

當控制媒體成為執政常態,則台灣危矣!
2020-09-29 風傳媒 林進嘉/精神科醫師

中天電視「新聞深喉嚨」上週熄燈,主持人王又正離職。本來電視節目轉換,人員變動是件稀鬆平常的事。但是在商言商,要電視台收掉一個收視率頗高的節目,又時值中天換照關鍵時刻,於是坊間出現不少流言,大要是:王又正的新聞深喉嚨立場偏藍(有人說偏紅)、常被人檢舉,中天擔心換照困難,於是自行處理。
其實,中天不是我喜歡的頻道。尤其2018九合一大選前,中天瘋狂造韓神,令人倒盡胃口。但,民主國家,媒體、媒體人批評時政、監督政府,天經地義;即使媒體、媒體人被檢舉,甚或違法,那就依法處理即可。為何政府沒能法辦,卻讓媒體在某種無形壓力下「自行處理」?真令人驚恐。
這讓想起民視彭文正主持的「政經看民視」,在極高收視率下,卻在民進黨黨內總統初選激烈的時期,2019年4月22日突然被腰斬成一個小時後停播。彭文正博士事後指控,是總統府介入、民視高層改組配合,停播一個常常批評蔡政府施政的節目;當時獲得不少媒體人與民間社團的聲援,但最後還是無力回天。而蔡英文的手是否介入媒體,一時成為歷史公案。
媒體號稱第四權,監督政府成為天職;也因此,執政黨通常都希望攏絡媒體,更狠的執政者甚至希望能控制媒體。其實,一個國家民主與言論自由的程度,就在於其媒體是否獨立自主,無怪乎美國第三任總統傑佛遜說:「如要讓我決定,有政府而無報紙,或有報紙而無政府;我會毫不猶豫,選擇後者。」
以此觀之,舊國民黨時期,媒體為政府喉舌,當然為人詬病;黨外與其後的民進黨,高呼「黨政軍退出媒體」,鏗鏘有力,獲得有識之士大力支持。政黨輪替以後,藍綠意識形態形成,媒體也分庭抗禮。陳水扁時期,泛藍媒體照三餐修理;面對TVBS的換照,阿扁2005年照樣宣示,媒體事業如資本結構於法不合或涉嫌逃漏稅,應依法處置,但他任內不可能去關掉任何一家電視台。當時,因為阿扁這個任內不會關掉任何電視台的宣示,北社還曾「給予最高規格的譴責」。看看阿扁;蔡英文如今的作為,能不汗顏嗎?
政府對於反對自己意見的媒體施行打壓,還是小事,因為愈打壓只會愈反彈;更嚴重的是,媒體被收編,成為執政的一環。民進黨昔日喊得震天尬響的「黨政軍退出媒體」,今日卻是「媒體進入執政黨的黨政機關」,成為一大派系;而且不僅成為黨內派系競爭的馬前卒,更是執政黨大內宣的廣播器。誇張程度,直追專制的兩蔣時代。
所以,以前民進黨主張公投綁大選,這些媒體與媒體人都大力支持;後來民進黨主張公投與大選脫鉤,同樣的媒體與媒體人不僅一句反對話都不吭,甚至還幫忙想公投不綁大選的理由作辯護。以前民進黨反對含萊克多巴胺的美豬進口,這些媒體與媒體人也都齊聲反對;今日蔡政府要用行政命令進口含萊克多巴胺的美豬,同樣這些媒體與媒體人,不是不敢討論,就是變成體諒政府、贊成進口。
再以美國國務院次卿來訪為例。明明柯拉克來前,美國務院聲明並未提及美台「經濟暨商業對話」一事。外交部卻刻意說,樂見在國務院亞太助卿史達偉於8月31日宣布啟動經濟對話後,美國務院立即派遣柯拉克來台,與我方討論如何就各項優先領域強化台美經濟合作。好像柯拉克來台是要進行「經濟暨商業對話」,接著某些媒體大肆報導「台美首屆高階『經濟與商業對話』規劃週五在台灣舉行,柯拉克預計週四搭專機訪台,週五主持對談」。後來我國跟柯拉克根本沒有「經濟暨商業對話」,於是行政院發言人丁怡銘發言就轉成台美高階經濟對話的「前期對話」;某媒體(自由時報)則配合以「在野黨大炒『毒豬』 亂了台美經濟對話節奏」為標題,進行轉移焦點與甩鍋行為。
媒體這樣配合執政當局演出,不論是意識形態的關係或者是經濟利益的關係,都失去了新聞媒體應有的基本倫理。如果我們的媒體競相成為執政者擦脂抹粉的宣傳工具,則台灣跟中國又有何差別!

民進黨以前的理想是,捍衛台灣的民主、經濟、人權及新聞自由。現在則是,完全以民進黨繼續執政為主要思維。也就是說,民進黨認為對其繼續執政有利的,就會利用政府的力量全力圍事。
----------

NCC委員如此踐踏第四權,能無愧乎?
2021-04-02 優傳媒 莊淇銘

看到了NCC通過讓華視進駐52台,有同學問我:華視不是政府掌控的嗎?為什麼NCC將監督政府的中天電視牌照撤銷,卻讓政府掌控的華視入主52台?民進黨當年不是高喊捍衛新聞自由,黨政軍退出三台的嗎?NCC這樣大辣辣的替民進黨政府護航,對得起台灣人民嗎?
跟同學說:當年國民黨新聞局掌有控制電子媒體的權力,於是乎,三家無線電視台及許多廣播電台,當發生事件進行新聞播報時,都要聽國民黨的指示。如此一來,原本監督政府的媒體第四權,反而成為政府的附屬機構,努力替政府抹脂擦粉。所以,當年民進黨才會高舉「黨政軍退出三台」的大旗,並在街頭遊行抗爭,告訴人民:媒體是第四權,要替人民監督政府,不是政府的附屬宣傳工具。
我當時也參與多次街頭運動,還跟當時擔任民進黨主席的施明德去華視抗議華視報導總統大選不公。施明德當時還強調,媒體報導應該中立,且對有權力的政府應該站在監督的腳色,而不是舔政府的腳趾頭。讓我印象深刻的是:施主席在痛斥華視報導不公後鄭重宣示,民進黨如果執政,絕對會捍衛媒體第四權的天職,政府不會把手伸到電視台。這番話讓我對民進黨的民主素養及捍衛媒體第四權的決心,充滿尊敬,也因而跟施主席投入各項民主運動,並在各個選舉中為民進黨公職人員站台助選。
同學問:那民進黨現在執政了,怎會變成這樣!這不是說一套做一套嗎?
跟同學說:因為,民進黨變了。民進黨以前的理想是,捍衛台灣的民主、經濟、人權及新聞自由。現在則是,完全以民進黨繼續執政為主要思維。也就是說,民進黨認為對其繼續執政有利的,就會利用政府的力量全力圍事。
同學說:我瞭解了。掌控媒體對繼續執政有利,所以執政黨關中天電視換華視。難怪執掌審查大權的NCC主委竟然未審就預表可以有讓華視進入52台的機會。尤其,當台北市政府提出華視的諸多缺失,如財務狀況、製播能力及收視率等提出意見時,本以為,為人民把關的NCC,應該重新審慎思考,台灣不乏優秀電視台,可以從相對優秀的電視台中評比挑選出比華視更合適的。沒想到,領人民高薪納稅血汗的NCC委員,不到一個多月就拍板讓華視進駐52台。行政院長蘇貞昌對此事件的回應竟是,「NCC是一個獨立的機構,尊重NCC的獨立作業」。身為大學生,這是我今年聽到最讓我覺得噁心又想吐的荒謬笑話!三歲小孩都知道NCC是怎麼護航華視的!
跟同學說:在媒體生態上,許多新聞台早已綠油油,華視入主52台後必更是一片綠油油。國民黨文傳會主委王育敏批評指出,從49-54全都是綠顏色一致的一言堂,這完全違背媒體有多元聲音的呈現原則,這會嚴重造成新聞報導的偏頗。不相信,可以檢驗一下:北檢起訴了彭文正,彭文正當然會還擊,且會舉出更多的證據來捍衛自己。吾人可以看看,華視及綠色電視台如何處理這事件:用膝蓋想也知道,必然對彭文正不利。這種不公的新聞立場及報導,正一口口在蠶食鯨吞台灣的民主靈肉。令人嘆息的是,昔日要求新聞自由的學者專家,大多數都噤聲或消失。除了搖頭嘆息外,真的想登尋人啟事了!

異議媒體淪政府俎上肉
2020-10-01 中國時報 陳國祥/資深媒體人

磨刀霍霍數載,執政當局現在高舉屠刀,準備砍向一家不聽話的新聞台。刀起落地的,將不只一個電視頻道,還有執政當局容納異議媒體的氣度,更有那奉旨砍殺媒體的所謂中立機關的獨立性。
一個牢牢掌控政治大權的執政黨,手握行政、立法、司法、考試、監察五權,如臂使指,無不聽命辦事;控制絕大多數媒體,如同教父般以民脂民膏豢養扈從者,以經營權變更的審核權、行政處分的懲治權、換照的准駁權層層管治,更有眾多社交媒體、網紅、網軍為其護衛、衝鋒與宣揚。如此這般威風凜凜,猶有不足;還要清洗新聞媒體,把非我族類、監督政府、傳播異見的新聞媒體收拾乾淨,意圖打造一個無菌的媒體環境,為專制執政與鞏固政權奠基築牆。
執政當局威懾新聞媒體的「政績」斑斑可考。一家電視台的政論節目近期熄燈,紅牌主持人換跑道。電視台收掉收視率頗高的節目,當然有難言之隱:換照在即,焉能不正視劊子手的眼神?令人聯想起前年民視彭文正主持的《政經看民視》,收視率雖高,卻在民進黨黨內總統初選激烈之際,被腰斬後停播,執政當局介入的斧鑿斑斑。他們眼中的媒體,只有我者與他者之分,順我者昌,逆我者亡,平日用卡脖子手段壓制媒體,變更或換照時生殺予奪。由此形成的寒蟬效應與清洗效果,達到解嚴以來極致。
執政當局管治媒體,著眼於其宣傳上的工具性價值,容不下任何在新聞與言論上違背己意的媒體;對於立場迥異不受操控的新聞台,更是頭號眼中釘,非拔除不可。為此而細緻鋪陳,連通傳會委員的提名,在總統與行政院長的篩選標準中,首要考量就是其人審核中天電視換照案時是否配合當局的意旨。經過這個篩選過程組成的通傳會,早已將其獨立機關的命格忘得一乾二淨,動輒懲處不聽話電視台雞毛蒜皮的違規,近日還假惺惺舉辦聽證會,無非是要為奪照的處置鋪排背書的仗勢。
關於衛星電視頻道電視的管理,首先必須認清其有別於無線電視,因其不占用頻譜的公共資源,所以沒有必要高度管理;對其立場取向更不過問,以成全多元化的媒體生態。我國衛星電視的管理法規和美國相較,制訂於媒體開放經營初期,偏於嚴苛,如今恰好授予執政當局較大的管理權限,可以封殺不順從的媒體及其主管人事。
威權統治時代,媒體扮演政府喉舌角色,所以超嚴管理。然而,當年以爭自由、民主起家的民進黨,曾將「黨政軍退出媒體」喊得震天價響,如今已把這個鏗鏘有力的號召鎖在倉庫。猶記得當年藍綠立場分明化,媒體也分庭抗禮;陳水扁總統雖備受壓力,面對TVBS的換照,仍然宣示:「任內不可能去關掉任何一家電視台。」阿扁有此氣魄,大權在握的蔡英文難道包容一家異議媒體的自信和雅量都望塵莫及?
從執政當局和軟骨症上身的通傳會綿密的準備動作,可以預卜這個新聞頻道的命運。當政治立場別樹一格的新聞頻道消失的同時,台灣的媒體經營自由同步消失,執政當局的包容襟懷與民主多元形象也隨而殞滅。

公視染綠引反感 學者籲別踩紅線
2020-07-31 中國時報 李侑珊

「新頭殼」創辦人進入央廣、公廣集團任要職,學者認為,民進黨現在走的就是共產黨統戰路線,掌握所有輿情,並執行宣傳戰術;但民眾普遍對公視染綠很反感,再次呼籲安排公視董事新人選,務必符合獨立精神。
台藝大廣播電視學系教授賴祥蔚表示,民主時代,每個人都有各自的政黨傾向;在網路發達,每個人的政治立場,搜尋網路,都可找到過去言行紀錄。公視案之所以深獲各界關注,代表民眾普遍對公視染上政治色彩、甚至失去獨立性感到反感。因此呼籲民進黨政府,對媒體事務,不要踩到紅線,凡事適可而止。
賴祥蔚說,政大傳播學院教授鄭自隆在國民黨執政時對國民黨有諸多批評,現在對民進黨政府也時常針貶,就事論事,超越黨派,如此風範的傳播學者才應當被提名到公視。
東海大學教授潘兆民認為,民進黨政府之所以致力全面掌控媒體,很像共產黨的統戰戰術,「學習老共那一套,把老共那一套照單全收」;掌控所有輿論後,執政再差再爛,都可由被控制的媒體,透過話術「把黑的變成白的,白的串成黑的」。

2020-09-20 國立中山大學生物科學系副教授顏聖紘(Shen-Horn Yen)

公視新聞(注意,是新聞,不是評論節目)只是告知大家中國拍了新疆的紀錄片,就被綠營人物和粉專抹紅,開始靠北「納稅人的錢不應該養這種公視」。
媒體所做的不就是報導嗎?公視就是一個公共媒體,告訴大家有這麼一回事有什麼問題嗎?還是大家以為,公視報導的每一個字都要合自己的心意,才准存在?還是說,公視沒有直接譴責,或直接熱捧,對藍營與綠營來說都不是合格的媒體?
那則新聞明明就只是告訴大家「有這麼一件事」。什麼事?就是中國居然為新疆這事拍了精緻的宣傳片。公視有贊同這種作為嗎?在新聞中,記者應該加入個人立場去罵這則新聞嗎?如果要看有立場的評論,為什麼不去看談話性與政論節目呢?
我最受不了的就是動不動高舉新聞自由、媒體自由、媒體公共化來抵抗過去的黨政軍介入媒體,等到黨政軍似乎退出媒體以後,自己對平實的媒體報導的指指點點可一點都沒有少過。
這就是我看不起某些社群與政治人物的原因,因為他們認為只有自己人有人權和言論自由。但是當他們大興文字獄、學國民黨對所有人進行忠誠檢驗或當匪諜的時候,都是別人的問題,自己卻連基本的閱讀能力都有問題。

另一邊的「罪」:轉型正義豈能獨漏律師?
2020-07-03 鳴人堂 孫健智/臺灣桃園地方法院法官

德國律師作家席拉赫(Ferdinand von Schirach)的小說《Der Fall Collini》改編的電影,上映迄今盈月。原著書名直譯是「柯里尼案」,小說譯名《誰無罪》,暗指:戰爭帶給德意志民族集體的罪,人人有罪,誰獨無罪?電影譯名《罪人的控訴》,就更是傳神了。故事圍繞著柯里尼(Collini)殺人案開展,這樁殺人犯行就是柯里尼對德意志聯邦共和國的控訴。而這項控訴,又起因於戰後德國對納粹政權的轉型不正義。
故事的男主角是為柯里尼辯護的律師Caspar Leinen,他在電影裡多了個土耳其裔的人設,但小說並沒有特別提到這點。而飾演本角色的演員Elyas M'Barek則有突尼西亞血統。究竟是先找好演員才改人設,還是人設先改好才找演員,不得而知。
人設改動最大的,是Richard Mattinger這個角色,他是被害人家屬委任參與訴訟的律師(順道一提,電影字幕將被害人參與訴訟譯為「附帶民事訴訟」,真是天大的誤會)。在小說裡,他只是個技藝精湛、公事公辦、又懂得享受人生的執業律師;電影裡給他安了一個「納粹遺緒」的背景,也許增添了些戲劇張力,卻也可能會傳達錯誤的訊息——這位律師之所以跟主角打對台,追根究柢是政治立場使然。這之所以是「錯誤」的訊息,是因為它呼應了「律師幫壞人辯護,就是認同壞人」這常見的迷思。
電影裡還讓Mattinger出面利誘(日漸接近真相的)男主角退出柯里尼案,在筆者看來,這項改編也十分糟糕。原著小說安排「那個人」做這項髒活,是想要藉此指出:有些人之所以阻撓轉型正義的實現,理由與政治立場或意識形態無關,不是因為喜歡不義,只是因為正義造成「不便」。至於「那個人」是什麼人,就請讀者們自己找小說來看了。
電影版的Richard Mattinger,人設方面儘管有些瑕疵,卻也意外地提醒我們:轉型正義,威權遺毒的清算,不能獨漏律師。前監委陳師孟曾指控,黨國遺緒在臺灣司法體系裡代代相傳、陰魂不散。但憑什麼律師界就不會有黨國思想、代代相傳、陰魂不散?威權時期那些走後門、拉關係、送黑錢的律師們,都上哪去了呢?
憑什麼律師的罪都是個人行為,還像昨天的雪上污痕,轉眼就融掉了;司法官的罪卻要集體承擔,更像昨天沾上的血跡,一天比一天黑、越來越洗不掉?如果沒有清算這些威權遺毒,人民怎麼知道,自己委託的律師,是否具有合乎民主法治憲政秩序的價值觀與專業素養、倫理操守,是否值得託付案件甚至身家性命?
弔詭的是,真正引人疑慮的,不是當年那些早就不知身在何方、穿著律師袍的司法黃牛;相反地,這幾年我們才突然發現,從威權時代就頂著人權、司改、平冤的光環,一路走來的律師前輩們,原來在跟黨國戰鬥的過程中,逐漸成為黨國的形狀。
就拿晚近見報的人物來說,曾經令人景仰的司改前輩高涌誠,拿到監察委員的權力之後,竟為司改團體的同僚律師承辦並敗訴的案件提出調查報告。在行使法定職權之外進行調查,已經算是辦黑案;更不用說以監察委員的名義提出調查報告,顯然是在暗示後面承辦再審或非常上訴的法官,若不照監委大人的意思改判,就等著被彈劾!
此外,這位律師前輩監委,近期更爆出基於政治立場而干預個案,在約詢檢察官時,以「不解決就是逼我們彈劾」加以脅迫。其毫不遮掩地干預司法的嘴臉,比諸威權時期的黨國體制,簡直是五十步笑百步。這跟他在威權時期出生、成長、接受法學教育與律師訓練的背景,難道一點關係都沒有嗎?他之所以如此敵視作為法治國基石的司法獨立,難道不是長期生活在干預司法同樣毫不手軟的黨國體制,有樣學樣?
臺灣向來都有人質疑,威權時代遺留至今的司法官,到底懂不懂民主法治的基本道理,能不能在民主法治的社會裡做好法官的工作?這個質疑當然不無道理。但在生長在相同背景、接受同一套法學教育的律師們,何嘗不是引人質疑,甚至以自己荒腔走板的表現,讓人搖頭嘆息呢?
筆者當然不是要聲稱「少年郎卡歹」,或是年輕司法官什麼都好、什麼都對(在同期同學才剛被搜索的當下,說這話真的很不科學);筆者只是要老調重彈地指出,解嚴至今超過30年、動員戡亂終止至今也快要30年,一個世代以來,民主化的臺灣培養出來的法律人,早就大量進入審檢辯各界。而量變,無可避免地會帶來質變。
一個世代過去了,臺灣的民主已經進展到今天的地步。如果仍然要粗暴地將司法視為威權體制尚未了結的一環,用看待威權體制的觀點、對付威權體制的手段硬幹,還美其名為「司法改革」,非但不足進行對症下藥的司法改革,更是在踐踏民主臺灣所培養出來的法律人才。
這樣的永續司改,對某些人來說是一門好生意;但對整個臺灣社會而言,無疑只是不必要的內耗。因為相較於清算1987年7月15日之前的罪行,它更癡迷於當下司法人員由於這些罪行所承擔的原罪。而將這種原罪無限上綱的結果,則變相阻撓司法轉型正義的實現。